dn250稳压阀: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生活中的经济学:美国的进口货-斜眼陶渊明-搜狐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3:12

2008-04-11 |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生活中的经济学:美国的进口货

经济学?!别害怕,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小智慧。本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这些问题收集成册,编成此书。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几乎所有软性饮料瓶子,不管是玻璃瓶还是铝罐子,都是圆柱形的。可牛奶盒子却似乎都是方的。方形容器能比圆柱形容器更经济地利用货架空间。那么,为什么软性饮料生产商坚持使用圆柱形容器呢?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可就算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则亦显示,它们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不错,方形容器(不管容器里装什么东西)的确能节约货架空间,但牛奶一例中节约的空间,显然比软性饮料一例中来得更划算。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有时候,产品设计的细节,似乎还与几何学原理有一定的关系。

  为什么连小镇上的超市也会24小时营业?

  伊萨卡是纽约以北一座只有3万人口的小镇,有5家通宵营业的杂货店。要是购物者凌晨4点去买东西,几乎每家店里都只有临时店员在值班。通宵营业的成本并不大,可也没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比方说,通宵营业的供暖、空调和照明费用,显然比晚上12点关、早晨6点开的商店要高。对于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存货管理员和保安,商店都要支付奖励性薪资给他们。既然这些成本肯定比凌晨销售中创造的额外利润要高,为什么这些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影响顾客到哪家杂货店去买东西的因素包括:价格、商品种类、商店位置和营业时长。大多数顾客会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而后大多数时间都到该店去买东西。一旦你熟悉了一家店的布置,干嘛还要到另一家店费时费力地找东西呢?所以,商店有着强烈的动机要成为尽量多顾客的第一选择。

  每家店库存商品的价格和种类大同小异,而一旦哪家店的上述因素稍有不同,就可能成为一部分购物者选中该店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大概不会定期到一家不顺路的商店买东西,但在一个人人都有私家车的小镇上,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现在,让我们假设所有超市都在晚上11点关门,次日早晨7点开门。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半夜12点,它就能成为营业时间最长的店。即便那些偶尔才会在晚上12点买东西的顾客,也会因此选中这家店作为自己固定买东西的地方,万一真的哪天需要在半夜买东西,找东西就很方便了。虽说超市在晚上12点吸引到的顾客并不多,但由于它营业时间长,所以能吸引到更多顾客固定到此购物。
  竞争性超市肯定不会坐视自己的顾客被拐跑,它们必然会延长营业时间。可这时,其他店铺又会把关门时间延长到凌晨1点,坐收渔利。倘若维持商店多营业一个小时的成本并不太大,那么唯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商店通宵营业。显然,伊萨卡的情况正是如此。

  既然伊萨卡大多数超市都通宵营业,新顾客选中哪家店,就和它们的营业时间没什么关系了。超市继续在其他方面竞争。比方说,一家店的熟食很有名,另一家店的进口商品选择范围大。但没有哪一家店会回到夜里关门的老路上。

  在伊萨卡,杂货店并非随时都通宵营业;而且,有一部分类似规模的城镇,并没有通宵营业的杂货店。所以,虽说上述竞争趋势貌似能够对伊萨卡杂货店通宵营业的原因作出解释,但很明显,它并未解释这一现象的时间选择或地域扩散情况。

  追求个人利益也能促进社会利益。亚当斯密第一个清楚地看出,市场中对个人利益地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他在《国富论》中,对企业主追求个人利益行为的结果,作了一段这样的阐述:“追求个人的利益,往往使他能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在右边?

  针对不同购买群体对服装功能的不同需求,成衣商采用相应的统一标准,这一点并不足为奇。可奇怪的是,女士适用的标准跟男士标准恰恰相反。如果标准完全是随便制定的,那是另一回事。可男士标准明明也很适合于女士。毕竟,全世界90%以上的人(无论男女)都是右撇子,用右手从右边扣扣子要容易多了。那么,为什么女装扣子在左边?
 在这个例子当中,好像真的是历史说了算。17世纪扣子最初问世的时候,只有有钱人的外套上才钉扣子。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着穿。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多为右撇子)。男士衬衫的扣子在右边,不仅因为大多数男人们是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拔出挂在左腰上的剑,不容易被衬衫给兜住。

  如今还请人伺候穿衣的女士恐怕所剩无几,为什么女装扣子依然留在左边呢?规范一经确立,就很难改变。既然所有女装衬衫的扣子都在左边,要是有哪家成衣商提供扣子在右边的女士衬衣,那就很冒险。毕竟,女士们早就习惯了从左边扣扣子,一旦扣子换到右边,她们还得培养新习惯,改用新技巧。除却这一实际困难,部分女士恐怕还觉得,当众穿扣子在右边的衬衣叫人尴尬,因为看到的人会以为她穿的是男士衬衣。

  有时候我们必须深入考虑历史源流,才能对产品设计功能做出解释。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提供免费花生米?

  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没有免费的午餐”,供求关系决定营销。由于市场价格是在市场供应方和需求方实现平衡时才出现的,那么严格地说,要解释价格或产量波动,光看供应方或需求方都是不正确的。在一些案例中,把重点放在卖方(或买方),我们可以理解市场中的不少重要模式。有些现象就主要是交易需求方(买方)带动产生的。

  为什么日本夫妇在婚礼上的开销比美国夫妇多?

  为庆祝结婚,日本夫妇花的平均花费相当于美国夫妇的两倍。虽说在日本款待每位客人的开销比美国高,但如此巨大的成本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夫妇往往会邀请更多客人。为什么日本人的婚礼要搞得这么盛大呢?

  日本夫妇一般会邀请同事、老板和社区的其他成员来参加婚礼,人际网的涉及面极广。本地政治家也常常受到邀请,哪怕他们根本不认识新婚夫妇。即便是一对中等收入夫妇的婚礼,宾客名单也大多都在300-500人。

  日本夫妇撒下这么广大的人际网,一部分原因在于,日本社会严重依赖于非正式的社交和商业网络。维持个人在这种网络里的地位,其核心就是要保持社交融洽,以和为贵。要是婚礼没请到自认为应受邀请的人,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社交障碍,危及当事人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把日本长长的婚礼宾客名单,看作是一项维持重要社交和商业网络的投资。美国当然也存在这种网络,可远不如日本那么重要。

  有些国际差异来自不同社会习俗所带来的不同动机。

                                                              摘自《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罗伯特·弗兰克 著        广南子 -------------------------------------------------------------------------------------------------------------------------------------------------生活中的经济学:美国的进口货

倍可亲(backchina.com)作者: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

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进口商品。超级市场也好,百货商场也好,货架上陈列的商品中进口货大约占到 1/4。视听设备,包括电视机、录像机、磁带、收录机,至少有 60%来自日本;马路上跑的汽车大约 1/5 是日本货;衣服多半是亚洲产品,其中中国货近年来增加得很快;电器(熨斗、吸尘器、电子表等)多半产自香港或台湾。上面说的是大众化的中低档商品,它们的价格都比相应的美国产品便宜,质量虽稍逊,但也美观耐用。至于高档商品中进口货更占重要地位。法国的香水和酒,意大利的首饰,瑞士的高级表,西德的豪华轿车,都是整版广告介绍的重点,也是中产阶级向往的享受。美国虽然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量的约 15%,但食品中也有大量进口货。巧克力和奶酪来自瑞士,啤酒来自西德,中国的青岛啤酒也日见其多,许多水果来自中南美洲和东南亚。进口商品对美国各个阶层人民的重要性可以这样来估计:如果停止进口,一般群众就买不到价廉物美的用品,富有阶级不能享受世界上最精美的产品。这会使他们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又降低生活质量。

那么,是不是美国占了其他国家的便宜呢?不,这是一种交易,因为外国同样从美国进口商品。过去 MADEINUsA(美国制造)是商品品质的标记,各国都喜欢用美国货。现在美国货的市场很大一部分被日本、德国和港、台等产品挤占。 MADEINJAPAN(日本造)成为大家追求的东西。但在某些领域里,美国货仍独占鳌头。譬如民航客机,大型电子计算机,这些大件头商品一件就值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世界各国离不开美国的这些高技术产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也是美国大宗出口品,许多国家要靠美国粮食来吃饱肚皮。

美国从进口的商品得到利益,外国也从美国的出口得到利益。所以进出口交易是同时有利于双方的买卖。按说,这是一个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可是流行的关于进出口贸易的不少观点,却并不符合这个道理。

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常常对外国的制成品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自己的产品又不大能吸引外国客商,出口发生困难。其结果往往造成外贸逆差。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印象,似乎是应当尽量争取多出口,争取外贸有顺差才好。于是创汇本身就成了一项国家任务,可是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外贸有大量顺差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台湾,可以发现他们的巨额顺差也造成了国内的经济问题,主要是资金外流,影响国内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所以逆差顺差都不是好事。而且就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各出超国的顺差之和必等于各入超国的逆差之和。换言之,如果我们要争取顺差,必定要逼迫某一国出现逆差。

美国从 1976 年起外贸就出现逆差,而且逐年扩大,1986、1987 两年达到 1500 多亿美元的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仍有六七百亿美元之巨。这里很自然地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进口商品是要拿钱去买的,从日本进口,就要用日元支付。现在日美之间的贸易美国是逆差,这一事实证明美国有大量日元购买力,那么日元是从哪里来的呢?

国际间支付手段(可以把它想象为钞票)的流动,除了商品交换为一渠道,还有资本流动的渠道。近几年日本有大量资金流到美国。夏威夷岛避暑胜地整片的房地产都被日本人买走;纽约、旧金山许多著名建筑物成了日本人的财产;日本人不但买了不少美国企业,还在美国开办了新企业,汽车制造厂是其中一个主要行业;日本银行还在美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以赚得利息。日本人在美国投资先要将日元换成美元,因此美国方面就有了日元结余,可以用它来进口日本货。当然,获得日元的人未必就是日本货的进口商,这里要靠银行和外汇市场帮忙。

美国舆论界对于这种趋势颇为心焦,由于美国的法律并不禁止将土地出售给外国人,所以这样发展下去,或许会有一天美国成了日本人的财产,这还成何体统!所以舆论界号召要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平衡贸易,外国人就不容易有多余的钱来美国投资。可是美国百姓对这种号召似乎反应冷淡。

美国人一般是很爱国的,这从几件事情可以说明。1986 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坠毁造成 7 名字航员死亡。事故的第二天,许多美国民宅不约而同地挂出下了半旗的美国国旗,以示哀悼。每年 7 月 4 日国庆日,城市乡村都有许多自发的纪念活动,晚上的烟火晚会都有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参加。其实,烟火的色彩和数量都不及天安门放烟火的 1/10,但人们一样热烈兴奋。每次发生美国人在国外遭到暗算或被绑架,全国同仇敌忾,比之非美国人遭遇类似事件时要激动百倍。尽管美国人很爱国,但他们对外国货却照买不误。在这一点上华裔美国人就表现不同,多数 60 多岁的华裔美国人拒绝买日本小汽车,宁可买费油且可靠性也较差的美国车。一方面这是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对日本人的仇恨,另一方面他们幼年时在国内曾发生过抵制日货的运动。美国人对于买日本货(或其它外国货)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如果美国货不及外国货,为了爱国而买国货,结果反而惯坏了美国的企业。要爱国,就要让美国企业到世界市场上去竞争。从这一点可以看到美国人对于爱国和市场的看法。总的说来,美国人比较地认为市场是中性的,人们在市场上的选择应由市场来决定,这和爱不爱国没有关系。我们从出入境的美国海关的态度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不论是美国人或外国人,从国外买便宜东西进口,或从国内买便宜东西出口,虽说超过一定限量也要上税,但限量定得很宽,而且海关从来不把旅客自用消费品进出口纳税当作认真的任务。他们主要是查毒品和武器。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它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并进口它只能有生产劣势的产品,这称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原理。这个原理简单明了,但在实践上却远不是简单的事。首先,什么是一国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什么是生产劣势的产品,判断起来就很不容易。我国就一直在发生同一种产品一方面在进口,另一方面又在出口的怪事,甚至同一批货放在仓库里并未移动,却首先卖到香港,接着又买回国内,白给港商赚了几十万美元。我国的石油该不该出口的问题已经讨论了若干年,至今未有定论。其次,即使确定了某种产品应该出口,可是应该出口多少最适当,则是一个更难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内是极容易解决的——出口能赚钱的产品就是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进口能赚钱的就是只有生产劣势的产品。其理由很简单,在市场经济内钱能买到一切商品,因此,从实践上钱可以作为商品价值的客观度量(理论上的证明可以暂时不问)。赚钱就是增加了一国的价值。但当钱不能购买一切商品,还需其它附带条件时,钱就失去了客观度量价值的特性,所以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内,赚钱的买卖未见得利用了比较利益。例如有的单位有外汇指标,能以牌价购进外汇用来进口商品。此时进口赚钱未必真的为国家增加了价值。另外一些单位没有外汇指标,当他们需用外汇时不得不亏本出口。

上面提到的怪现象,都是由于钱失去作为一切商品媒介的属性而引起的。除了依靠市场,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判定一国应该进(出)口什么产品,以及进(出)口多少。在“‘金钱万能’的经济学意义”一文中,我们再来作进一步的讨论。

小结:进出口交易的目的不是创汇,而是各方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劣势以赚得经济利益,一 国资金的流出流入不但与进出口商品有关,而且与相互投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