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角标注方法: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34:45

社会管理创新

目录

社会管理创新简介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内容与路径

相关音像信息

内容简介

各讲目录:

社会管理创新简介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内容与路径

相关音像信息

内容简介

各讲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社会管理创新简介

由来

  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

社会形象图

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

概念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编辑本段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目前中国的社会问题明显增多,这是一个我们不用去否认的事实。为何会如此?有人说这是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所导致的。固然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据此就把社会问题丛生的责任全部推给党员干部是不公平的。其实,一个社会的社会问题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不同步导致的一种客观存在。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班上说 “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体现”,讲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那么目前中国社会呈现出一些什么样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将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管理问题呢?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相当单一的,就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他们之间的利益是高度趋同的,不仅没有根本性的冲突,甚至直接的冲突都几乎没有。但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与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与纠纷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像前段时间出现的农民工因讨薪而自焚跳楼、土地拆迁中的暴力争端等等社会性事件,背后其实都是阶层利益在冲突。

  而且,伴随着阶层分化,社会管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基本上都要属于一个“单位”,干部在机关、工人在工厂、农民在生产队。按单位管理,政府好管也省事。但现在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人,不再是“单位人”而成为了没进入麻袋的土豆。对于这些人,仅仅依靠单位模式是想管也管不住了,就算把他们吸纳为临时工,临时工已经没有必要也没有动力像“正式工”那样本分地听话了。

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

  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传统的户籍管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就在坑里边,而人口流动,西边的萝卜跑到了东边,导致东边的一个坑里可能有几个乃至好几十个萝卜。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正义诉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治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比如,农民工建设了城市,但却很难在城市中居住下来,只能像候鸟似的飞来飞去。如何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让流动人口不至于因心态失衡引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发展不能回避的紧迫问题。

  人口流动好歹还能看得见,信息的传播与扩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开放与信息封闭状态下的社会管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难度更是天壤之别。在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捂住再慢慢应对。可是互联网让信息迅即甚至呈几何级数传播,往往“网下刚冒烟,网上已燃烧”。本来一个小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信息一传播到网上,马上情绪激愤。加之,互联网还有强大的组织功能,它可以把全世界各地看似一点联系也没有的人在不知不觉间组织在一起形成集体行动。

  更近一步看,在信息化环境中,人的社会交往已经不仅仅是实体的交往,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交往,而变成了网络的交往与沟通。一个人足不出户并不意味着孤立无为,闭门也能造车,网上也可以开店。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宅男宅女很可能是社会中交往关系最复杂、最广泛的群体之一,据说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亿人。虚拟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但它又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虚拟社会的所作所为都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崭新要求,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

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跨越了温饱,实现了小康。但是,在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同时,对政府的意见也不断增多,群众与干部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了。为什么啊?社会诉求在提高,群众愿望在升级。我们党员干部在实现群众经济小康方面成就很巨大,但让群众精神小康方面准备不足。可是,准备不足,群众就会聚集起来和你要、和你闹。尤其是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成为了大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了,过去坚不可摧的合法性基础今天越来越有些靠不住了。邓小平晚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之后,发展快了问题更多、更棘手、更复杂。后邓小平时代10余年后重温这句话,确确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伟人的高瞻远瞩。

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

  社会发展可以突变,社会价值观的培育却不能一蹴而就。中国社会用30余年走过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既有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共识,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真正形成。而一个社会只有存在共同的价值观才可能产生一致的行动。当出现价值真空的时候,一切行为都将自以为是,都将无所顾忌,都将不可预期。有权的“官二代”信奉赢者通吃,自鸣得意而视法如无法;弱势群体则绝望无助,看不到过上好生活的希望便铤而走险非理性杀人。就算那些自诩为只是“打打酱油”的群体,在其貌似超然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与愤懑,这使得他们往往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肥沃土壤。当一切都不再相信、一切都不敢相信、一切都不能相信的时候,谣言就会主宰社会,恐慌就会降临社会、动荡就会席卷社会。前些天的“盐慌”背后并不仅仅是经济投机,更多的是社会性的焦虑与迷茫。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政治的繁荣发展。面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我们用惯了的、会用的、曾经很管用的、数十年来延续下来的一些社会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了必由之路与不二法门。

编辑本段内容与路径

  管理内容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厘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中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2.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3.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4.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者“物质诱导”的方式。

  5.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

  社会管理创新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

  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过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4.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5.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要致力于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监管,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范。

(三)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刘先明《创新社会管理》讲课大纲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1年5月6日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二、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1、协调社会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3、解决社会问题。

  4、化解社会矛盾。

  5、促进社会公正。

  6、应对社会风险。

  7、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概念:

  简言之,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

  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2、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

  3、没有社会管理,就没有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

  1、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2、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要求。

  4、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

  1、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优势,还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继续保持和发挥。

  2、过去是正确的,还能适应现在的,但是,被忽视和弱化了的,要重视并强化。

  (二)“创新”:

  1、过去有一些好的做法,有提升和改良需求和空间的,需要进一步创新。

  2、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过去没有的社会管理,要创新,要尽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

  (三)“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1、“加强”为“创新”奠定了基础。

  2、“创新”是过程,是方法,“加强”是目的。

  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加强”。

  七、创新社会管理的六大方面: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借鉴和吸收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莫于川教授讲的八种新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

  2、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

  3、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

  4、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依据的治理的观念;

  5、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

  6、树立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

  7、树立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

  8、树立辩证唯物、历史唯物的法治发展的观念。

  (二)管理主体的创新:

  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

  (三)管理方式的创新:

  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四)管理环节的创新:

  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

  (五)管理手段的创新:

  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

  (六)管理制度的创新:

  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八、创新社会管理的八大内容: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8、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九、创新社会管理的五种常用方法:

  (一)综合法或归纳法:

  1、苏州虎丘法院借助交通巡回法庭、驻区交警大队、人民调解工作室,与区交警大队、区司法局共同建立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结合“的阶梯式调解体系。

  2、昆山建立以社工专业人才为引领、以社工从业人员为骨干、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3、浙江温岭市从2005年探索并实施的“参与式预算”,综合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二)嫁接法:

  1、昆山法院民一庭、执行局、审监庭等7个业务部门与柏庐街道下辖7个社区结对共建,统一挂牌设立“法官工作室”,

  2、苏州公安于10月8日在全省率先推出苏州“网上公安机关”。

  (三)类比法:

  1、苏州市公安局沪宁高速交警大队综合了多位民警的创新建议,在沿途的电子显示屏不断地打出“车号为××的车辆在××路段有××违法行为”的实时车辆违法信息。这种“活色生鲜”的做法,既及时告知了违法车辆驾驶人,又警示其他驾驶人不要再步其后尘。

  2、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苏州市平江区推出“社救帮扶”品牌工程,让困难群体真正享受发展成果。

  (四)延伸法或类推法:

  1、苏州工业园区湖西派出所和苏州市车辆管理所联合推出了全省首家派出所车管服务站,打造“家门口的车管所”。

  2、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使他们进入城镇社会管理工作范畴。

  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五)逆向思维法:

  1、近些年来,全国启动了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等大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受到群众称赞。

  2、今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部分中央部委礼堂食堂开始向社区居民开放,此举得到了广泛赞扬。经常去国家发改委食堂就餐的月坛街道居民陈月告诉记者:“这件事不大,却很实在。就是这样一件件实事,可以改变政府部门的形象,可以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十、创新社会管理应体现的主要特征:

  胡锦涛指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先明认为:

  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的依据和标准,群众满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向。

  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创新的社会管理,要超过和好于过去的社会管理水平。

  2、找到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和不满意的社会突出矛盾和共性社会管理难题。

  3、解决好社会突出矛盾和社会管理中的共性难题的创新管理,形成规范和示范效应。

  4、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分享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果,满意创新社会管理。

  主讲师刘先明简介: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苏州胥城大厦、书香连锁酒店等单位的企业文化顾问。上海铁路局、九寨沟风景区等40多家单位借鉴了精细管理工程。

  曾为大庆油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海尔、海信、红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三院、解放军第5720工厂、空军十总队、中船重工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储粮、易成新材料公司、胥城大厦、书香酒店、川庆钻探、长庆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江苏油田、镇海炼化、上海石化、天津石化、吉林石化、首都机场、上海铁路局、山东农行、吉林邮政、四川电力、潍坊报业集团、潍坊地税局、新华联、中建三局、中铁四局、中十冶、安徽交通投资集团、湖北路桥、内蒙古移动、北京市容委垃圾渣土管理处、北京贝尔、北京朗姿服装、上海医药、海南永青、安徽和威、锦州航星集团、黄山永佳、山东瑞星化工、山东鲁西化工、北京怀柔第一医院、徐州中医院等百余家企业提供了企业文化、精细管理工程、文化营销、品牌推广、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服务。

  2001年首创性提出了“岗位主人翁”的新概念; 2005年首创性提出了煤矿 领导“捆绑式下井”的新观点。2002年在天津、东莞两民营企业首创实践了“签约总裁”和“签约总经理”的咨询新方式。

  曾被中国企业评价协会(隶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活动的评审工作专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培训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大师;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2009年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或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 2010年被授予“中国经济建设特殊贡献人物”荣誉称号;2011年3月被中国民营商业联合会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享有“红色咨询师”的雅称。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为配合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邀请了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对讲话精神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课题进行了阐述和讲解。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在讲座中,主讲者将结合多年实地调研和潜心研究以及对中央精神的深刻领悟融会贯通,用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大量的案例分析为我们讲授生动的一课。

编辑本段各讲目录:

  第一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战略意义 100分钟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导 向春玲

  一、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

  1、社会的含义

  2、社会管理的含义

  3、社会管理体系的构成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1、社会转型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

  2、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作用 (案例篇)

  1、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

  2、加强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3、发展社会组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的有效形式

  4、鼓励公众参与是形成民主公正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途径

  第二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 120分钟

  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 龚维斌

  一、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1、社会是什么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

  3、社会管理的主体、客体、手段、源泉等问题的研究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思路

  1、 对当前社会管理形势的判断(含案例)

  2、对当前社会管理模式的基本估计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原则

  4、中国式社会管理模式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举措 (含案例)

  1、当前的重点工作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

  3、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问题

  4、调查研究

  第三讲: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120分钟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傅思明

  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几个新提法 (含案例)

  2、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和特点(含案例)

  3、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要实现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思路和机制

  1、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思路 (含案例)

  2、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要创新工作机制

  三、如何提高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1、解决矛盾的方式

  2、转变理念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多元化方式 (含案例)

  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