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橄榄油品牌:阅读,改变了我的命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21:20
阅读,改变了我的命运(2011-10-18 06:09:45) 转载标签:

书到用时方恨少

十年辛苦不寻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育

分类: 走近名家

来源:《河南教育》  作者:方西河

 

 

书到用时方恨少

   1987年,我从湖南省岳阳师范毕业分配到家乡的小学任教。这是全乡规模第二的小学,学校除几位师范生外,其他都是民办或代课教师,他们大多在参加中师函授学习,也有几位老师参加专科段的自学考试。那时,我们非常庆幸自己已经拥有了合格文凭。

  这样的庆幸过了不久便荡然无存,因为,在教学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这些已经拥有了合格文凭的人,根本无法把教学任务独立完成好。究其原因,我发现问题还是在我们的知识水平上。3年的师范学习,虽然我们每一门功课都涉猎过,但是每一门都算不上精通,这样的“全褂子”在承担具体的一门课程的教学时,所存在的缺陷就暴露无遗。

  当时,我教小学3年级,包班,每周有28节课。教数学问题不大,因为我一直都是理科成绩好,业务水平还可以,不足的只是教学艺术的问题。最难的是教语文,阅读课与作文课是最大的难点。教材分析还可以按教参上面的讲,但是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我就感到为难了。因为我从读书起,一直怕写作文,现在要指导这些没有作文经验的学生去写好作文,真的有些底气不足。学校提倡“下水作文”,我也试过,自我感觉并不比学生高明多少。对于他们的作文,我也无法很好地批改——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怎样才能写好,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我就是在这样的浑浑噩噩中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这样怎么能行呢?我开始反省,试图寻找出路。当时,由于小学老师不能参加高师函授学习,我只能参加自考,而自考又没有教材且感到太难,最后我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的学习。一学就是3年,直到1991年毕业。

  

十年辛苦不寻常

  

  自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开始了自考之旅。考虑到自己的语文水平不高,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可以想象,选择我最为薄弱的学科作为自己的自考学科,将会面临多少困难。好在我是抱着学点真本事、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目的参加自考的,这让我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考试。及格了,好,总算离胜利的彼岸又近了一步;没及格,也不要紧,至少我已经学到了一点知识。这样,我慢慢地学习着,进步着,没想到前后竟自考了十年之久。

  想通过自考,学习时间得有保证。我不打牌,除了练字之外,也没有其他爱好,刚开始时,我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用在自考上。直到小有成绩时,我才把时间匀出来一些写新闻和教研论文。平时除了教学,我就是看书,连走路也是这样,甚至骑自行车时也在背教材。为了多些机会看书,我特意让裁缝给自己做了两个大口袋,这样,书籍随时都带在身上,遇到外出学习、休息时,我就拿出书来读。骑自行车时想到了不记得的内容,我就马上一个急刹车,停在路边又看起书来,直到记住为止。

  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不能参加辅导班,只能靠自学。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没有相关资料,有时连教材也买不到。于是,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我就反复地读,直到把它弄明白为止,有时实在读不懂,也只好囫囵吞枣,待以后慢慢理解。如我考《文选与写作》时,开始并不知道还有一本写作学教材,我只是认真地读了《文选与写作》(上、下)两本书,结果没有及格。第二次买到了写作学教材后,由于没有考纲,不能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以致没有把写作学概念记牢,导致又一次败北。痛定思痛之后,我干脆把写作学教材上所有的名词解释都抄了下来,装在口袋里一条一条地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拿到了这门课程的合格证。虽然当时背下的条条框框是为了应对考试,可是后来我开始进行作文教学研究时,这些基本功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工夫没有白费的,你用了几分的工夫,也就会有几分的收获。”

  最困难的是考本科的头两年。那时我担任畈中小学校长,正好是我校作为全区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参加全市等级达标验收,工作非常忙。我同时还执教一个班的语文,此外,还坚持写论文和新闻。这样的高负荷,使得我终于禁受不住,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每天晚上12点多才勉强睡上觉,到凌晨3点又醒了,白天根本睡不着。每天就是睡这么两三个小时,以致有一次参加考试时非常紧张,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不到一小时,我就因实在受不住而提前交卷去看病,所幸的是,报考的《红楼梦研究》一科刚好及格。

  十年辛苦不寻常,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不过,这十年的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已经成为十足的“书迷”,每天与书为伴,并影响到了我的学生。

  

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让我成长,成长让我快乐。1991年全区举行首届课堂教学竞赛,我在全乡的初赛中获胜。当时考虑到自己语文教学实在不行,加之正好从函授书法专业毕业,而小学写字教学又最为薄弱,于是我选择写字教学这个冷门,心想应该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正式比赛时,我按计划组织教学,自感效果还不错。事后评委却说教学内容过多,只得了一个三等奖。虽然三等奖是参加者都有份,但毕竟是第一次获奖,心里还是挺高兴。

  一年之后,第二届课堂教学竞赛开始了。这回是临时抽签确定教学内容,单独备课一小时后讲课。乡里安排我去。那天,我抽到的内容是《收稻谷》。讲课后,带队的乡领导说:“我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结果我“名正言顺”地“捧”回了三等奖。

  再过一年,我担任教导主任。全区举行教育行政干部课堂教学竞赛。我这次参赛的内容改为自然课,自选的内容是《浮力》。课堂上,学生拿到做实验的材料后竟自由地“研究”起来,教室里乱哄哄的,虽几经吼叫,仍无力回天。最后又“夺”了个三等奖。

  三年三次三等奖,让我苦恼不已。我在想,为什么课堂的教学关这样难过呢?我到底是不是一块教书的料呢?特别是在全区教育行政会上,一位局领导说“有的乡不组织预赛,年年派人参加,年年没有进步”,更让我无地自容。不过,这也应了“知耻而后勇”的古训,我的犟脾气来了也不是闹着玩的——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我下定了决心。

  从此以后,我便开始认真地阅读教育报刊。慢慢地,我开始用“别样”的眼光看待课堂,也发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深了,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强了。1995年,我被评为区教改先进个人。

  我走上专业成长快车道,还是在进入中学教学后。1997年下学期,我毅然离开小学校长岗位,来到郭镇中学当一名语文教师兼教务员。这是一所全区最偏远的农村中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研工作,希望我能在这里带动全校老师成长。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并没有畏惧后退,而是一次性地把6册语文书找来,认真研读,并与同事们讨论交流。我订阅的《语文教学通讯》《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刊物以及购买的教育专著也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我个人的成长速度更快。

  让我扬眉吐气的就是那次比赛。2000年下学期,全区举行新课标新教材教学比武,我校要派一名老师参赛。经过初赛,我被推荐参加决赛。

  这次“比武”,我与“4”结下不解之缘。内容是《扁鹊见蔡桓公》,时间是星期四的第四节,所授班级是兄弟学校的44班,我调侃地说:“这次要么‘死’要么‘发’,只能背水一战。”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和课标,试教后,老师们对这堂课进行了“会诊”(学校教研气氛很浓,老师也很齐心,只要有参赛课,各学科的老师都来听课,提出自己的意见)。一位体育老师提出结尾处让学生写话难以把握,不如改为说好些。这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一致认同。晚上,我辗转反侧,突然眼前一亮,明天比武要想获胜,必须采纳这位体育老师的意见,因为这回是新课标新教材比武,而新课标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改过去的“听话、说话”为“口语交际”。于是,我在结尾处设计一个互动环节,即把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移至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结果一炮打响,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一名。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年全区的课堂教学竞赛中,语文老师都克隆了这一环节,就连市直中学的一名教师也通过朋友找到我,问这篇课文是怎么上的。

  这次的成功让我兴奋不已,我体会到,只有不断地追求,才会过好课堂教学关。不过,我也非常清醒地知道,如果抽到其他课文,说不定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要想成长为课堂教学能手,自己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2001年,我通过竞聘调入城区的朝阳小学。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校长是特级教师,老师们年轻好学,上进心强。前4年,我表现一般,从中学下来,有一个适应过程,加之新课改,也一时找不到感觉,我的成长速度缓慢下来,我也为此苦恼过。好在自己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慢慢地,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提高了,课堂上也不时有些精彩之处,对语文教学也有了一些零碎的想法,我把这些写下来,每年竟然也有20多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记得刚开始写教研论文时,我水平不高,也没有投稿经验,完全靠运气。结果,成功率很低。不过,在大量的失败中,我掌握了投稿的规律,在大量的阅读中,我揣摩到了刊物的用稿特点。这样,我的投稿命中率越来越高。从2005年起,我每年都有20篇以上的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累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2009年上学期,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8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一些学校也请我去做“怎样撰写教研论文”的专题讲座。2008年编辑的内部资料《方西河教育教学论文集》也受到领导与同事的好评。现在,我撰写的20余万字的专著《写成一位名师——教育写作经验谈》已正式出版。

  自考虽然早已结束,可10年自考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的生命,成为自身素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想,这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将会伴随我一辈子。

  

编者手记:

  十年磨一剑。从刚参加工作的困惑与懵懂,到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小学教学》《中国儿童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及新闻300余篇,并出版《写成一位名师——教育写作经验谈》专著,在方西河老师的娓娓述说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教师专业成长并无捷径可言,唯有勤恳耕耘,在不断的积淀中才能收获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