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型叉车:中阿关系破裂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8:53:16
中阿关系破裂始末2007-08-21 15:09  文章来源:商务部离退休干部局文章类型:摘编  内容分类:其它
                 (摘自7月26日《周末》)

  最近几次茶座,老同志在漫谈中回顾了上世纪经援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提到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当年驻阿8载的经济参赞李(晓林)老最清楚,他说,他在那里经历了经援从热到冷的全过程。
上世纪60年代,中阿曾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国家”。近期在阿工作22年的新华社记者王洪起撰文揭示了中阿之间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本刊特摘登如下:


  “打肿脸充胖子”

  中国政府1954年开始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援助,而大批援助则在1961年阿苏关系破裂后提供,文革期间,援助达到了最高点。
  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还比较落后,中国人节衣缩食、勒紧裤带、万里迢迢运去的大量钢材、设备、精密仪器等,阿方却随意堆放在露天地里,常年被风吹雨打。中国专家看到他们这样糟蹋援外物资,心痛得直掉眼泪。有的同志当时对阿援助不理解,私下里说了一句“打肿脸充胖子”,却遭到批判。
  时任驻阿大使耿飙说:“特别令我感到忧虑的是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问题”。我国对阿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锁、存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提供的。从1954年以来,给阿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人民币(协议金额100亿),而阿人口200万,人均达4000多元,这是一个不小数字。如援阿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一公顷地达400公斤,远远超过我国农村耕地的化肥使用量。而军援项目之多,数量之大也超出阿国防的需要。霍查毫不掩饰地说:“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谢胡还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

  三条消息让霍查气炸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阿同中国在国际共运、意识形态、全球战略、索要援助等方面,产生严重分歧愈来愈多。1971年7~8月,霍查异乎寻常地没有公开露面。原来他在为阿党当年11月召开的六大准备政治报告。但3条机密消息从秋天起打扰了地拉那的平静,霍查十分不安。这些消息都是阿信使紧急从北京送来的。消息之一,阿驻华大使罗博被告知,中共党由于国内原因将不派代表团参加阿党六大。消息之二,林彪从公众生活中消失,中国人不愿并回避关于林的任何问题。罗博说消息是从其他国家驻华大使那里听到的。消息之三,美总统特使、国务卿基辛格7月秘密访华后,确定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正式访华。
  霍查气炸了,他无法沉默。于8月上旬致毛泽东一封万言长信,全面阐述了阿的立场,指责中国: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事先同阿商量?霍说:你们要在北京接待尼克松的决定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赞成、不支持。又说中国的做法“在原则上和策略上都是错误的”。随后阿主要领导人对中方先进行内部指责,继则公开影射,进而阿媒体发表不点名批判文章。不仅把反对的矛头指向中美关系的改善,说中共搞机会主义,而且批判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并撰写文章恶毒攻击“三个世界”理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反革命的”,说“中国要当第三世界的领袖,坐不结盟的第一把交椅”等等,不一而足。

  邓小平叫停援阿

  时隔不久,复出后执掌中央和政府全面工作的邓小平同志,在外交领域采取第一个重大决策和断然措施,就是指示外交部,停止对阿尔巴尼亚援助,摆脱中阿关系的畸形状态。
  外交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由余湛副部长主持,苏欧司和外经部的有关同志起草关于停止对阿援助的报告和照会。1978年7月7日,中方公布了外交部照会。作为答复,阿劳动党中央和阿部长会议于1978年7月29日致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该信标志着中阿关系的公开破裂。
  在后来的岁月里,霍查开足舆论工具的马力,亲自披挂上阵对中国外交进行全面攻击,全盘否定,指名道姓地进行诽谤。指责中国停止对阿援助“是反革命、反动行径,是中国对阿的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