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gae dha是什么牌子:中國古代有「休假制度」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00:09
July 15, 2010中國古代有「休假制度」嗎?
嘻辣人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9:50:19
每年的年底,政府公告「次年放假日期」,各行各業都會密切留意,因為這關乎事情的排程,上班族尤其關心如何安排休假。
自從小時候第一次翻閱《黃曆》,我一直以為古代是農業社會,人們終年忙於農事,頂多春節休個長假,根本不需要「休假制度」。
其實,中國古代在2000年前漢朝就有完備「休假制度」,現今許多假日早已延續千年了呢!……

(《十二月令圖》正月。描繪正月十五的元宵夜景)
【古今之別】
2010年,台灣法定假日112天,比起古人不算少。
古今「休假制度」最大的差別,在於『適用對象』。
今日,政府的「休假制度」各行各業都參考遵循;古代,只有政府機關有「休假制度」,民間幾乎都是平時不休假、春節休個長假。
【漢朝】
中國官吏的「休假制度」,形成於漢朝。
當時規定,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放這一天假的目的,是讓官吏去沐浴更衣,因此這個休假日被稱為『沐休』。
夏至、冬至,都是法定假日。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假期有三天。
假日仍堅守崗位,不但不鼓勵,還會被批評。《漢書》記載,『張扶獨不肯休,坐曹治事』,結果遭上司訓斥。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官吏間互相「輪休」。
輪休制度,因符合人性化管理,後被各朝代採用。

(《八達春遊圖》局部,五代梁,趙喦。描繪梁太祖八位皇子騎馬春遊)
【唐朝】
唐朝,將五日一休,改為每旬一休,即每月的上旬、中旬和下旬的最後一天,為法定假日。唐朝以後的各朝,都改採「旬休制」。
夏至、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也給假,從一天到三天不等,中秋節有三天假。冬至(皇帝依例於每年冬至祭天)、春節,長達七天,可算是古代的『黃金周』。
田假,15天,每年五月給官員返家督導種田;授衣假,15天,每年九月給官員有時間準備冬衣。
唐玄宗時期,將自己的生日定為千秋節,百官放假三天,之後皇帝也紛紛仿傚。
【宋朝】
宋朝的休假制度比唐朝更寬鬆,官吏每年的假期,曾達到一百多天。
立春、春分、清明、立夏、立秋、七夕、重陽、立冬等節令日,均休假一天。夏至、臘日等各休假三天;春節、冬至,休假七天。

(《聽琴圖》,宋徽宗繪。圖中悠然撫琴者是宋徽宗本人)
【元朝】
由於宋代過於寬鬆的休假制度造成吏政渙散,元朝為免重蹈覆轍,假日大幅減少,旬休以外,能放的節慶假日只剩16天。
【明、清朝】
到明清之時,假日進一步縮水。
明初假日主要有三個:春節、冬至和皇帝生日,後來才增加端午、中秋、元宵,其中,冬至放假三天,元宵放假十天。
端午和中秋放假,不再是官吏的專利,起先是商人當天不做生意,後來全國一起放假過節。
明清官吏的春節假期,從陰曆臘月二十開始,到次年正月二十,休假長達一個月,堪稱『黃金月』,所以明清的總休假日還是比元朝多。

(楊柳青《年畫》,十美放風箏。清明節,放紙鳶除邪氣,是自古的傳統)
【民國】
民國時期,實行每週七天,週日放假,一般的傳統節令不再放假。法定假日變為元旦、農曆春節和雙十國慶(10月10日)。學生除了法定假日,開始有了寒暑假。
近年來,幾個主要傳統節令,又再次恢復放假了。
【每年「總工時」】
古代官員上下班時間都比今日早。上班時間,春冬二季,早上六時;夏秋二季,早上五時半。下班時間,約下午三至四時。如果以每年「總工時」來看,古今是差不多的。
唐朝規定,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徒刑一年。倘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官員,還要罪加一等。
古代上班出勤的規定頗嚴苛,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和現代官員一樣,照樣有許多人打混摸魚,閒缺與否也是「看單位、看長官」而定。

(《竹院品古》,明朝,仇英。描繪文人雅士聚於竹庭之中,品評古玩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