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最好的精神科医院:BTV养生堂杨文英糖尿病前期的绝地反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6:19
■糖尿病标准值及误区
【byb.cn】 2011年8月6日、8月7日,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制作了一期《把握最后时机--糖尿病前期的绝地反击》 节目。邀请到的专家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做客本期节目,解读  “我”到底离糖尿病有多远?精彩节目,敬请收看!
嘉宾简介:


杨文英
杨文英,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国家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国际内分泌杂志编委、临床荟萃杂志副主编等。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在内分泌、糖尿病领域有较深的造诣,深受病人的爱戴。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国家、卫生部课题,在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和糖尿病预防的前瞻性研究中,取得了可借鉴和可推广的结果。为此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等。近年来在脂毒性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初步结果。近几年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80多篇。
“我”到底离糖尿病有多远?本期节目请到的专家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她曾带领全国的糖尿病专家队伍做过一个调查:中国20岁以上人群有15%都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但是因为几乎没什么异常症状,所以很多人察觉不到。这个阶段是介于正常跟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它有个最大的特点:如果好好管理,血糖可以转到正常,如果没有行动,不好好管理,就以每年8%-10%的速度进展到糖尿病!
很多人有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就不用担心了,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是糖耐量异常。杨教授提示,后者是世界卫生组织各国都遵循的一个标准,但美国通过自己的研究认为6.1有点松了,空腹血糖≥5.7mmol/L就可能已经不正常了。所以大家在空腹血糖为5.7mmol/L的时候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外,专家还指出,用餐后两小时或糖耐量试验以后两小时血糖水平诊断是否为糖耐量异常比单纯空腹血糖更敏感,仅用空腹血糖来判断会漏掉70%。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下说明是安全的,7.8到11是糖耐量异常,大于11就是糖尿病了。
那些人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的情况呢?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注意,如果父母这一辈,甚至同胞兄妹这一辈有糖尿病了,要警惕自己有可能发生糖尿病;
(2)年龄也是一个很大的危险因素,专家建议40岁以后要关注自己的血糖,不管有没有家族史,每年空腹血糖查体的时候,或者每年做一些肝功、肾功检查的时候都要关注那个空腹血糖的点,如果超过5.7,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
(3)专家还指出,如果有家族史又比较偏胖,就很容易血糖不正常。这个胖该怎么衡量呢?一个人腰围的长度对于衡量胖瘦、有没有疾病状态甚至于好过单纯的体重,更好过于体重指数,但是量腰围是有讲究的,到底在哪个位置量才能真正说明问题呢,现场杨主任将会在三位观众身上做一个演示;
(4)高甘油三脂的人非常容易同时合并血糖异常,如果你的历时检查中大夫曾经说过你的甘油三脂高,要特别注意查血糖;
(5)高血压,比如说140/90以上,而且持续的,这种人里面也容易发生血糖不正常;
(6)有些人比较爱坐着,不爱动,每天的工作也是坐着回家仍然还是坐着,如果年龄超过40岁,就应该注意查查自己的血糖;
(7)如果女性怀孕期间大夫说血糖不正常,或者虽然没有查过血糖,但生出的孩子超过8斤,这种人今后发生糖耐量异常、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特别高。
糖耐量异常阶段虽然不容易被发现,但有一个症状是被忽略的:有些人吃饭的量特别大,而且不能耐受饥饿。比如我们早晨吃过饭了,有的人不吃午饭也能挨到晚上,但有的人中午到了点不吃饭就饿的心慌出汗哆嗦,这种情况高度提示有可能血糖已经不正常了。

主持人-悦悦

本期做客嘉宾: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

国际上通用的血糖标准参考值

专家称:高血糖状态是可以遗传的

专家提醒:凡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比没有家族史的人更要关注自己的血糖

大概这个比例是在2.5到3倍

专家称: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血糖值高的话,通常生出的孩子都是巨大儿

因此生出来如果是巨大儿,那么孩子患糖尿病的风险也特别高

现场与观众互动

专家教你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
■关于糖耐量低减
糖耐量低减阶段通过有效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是完全可以恢复健康的。
不仅仅是糖耐量低减,就算是进入了糖尿病阶段也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合理的药物治疗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其实基本上所有食物都含有糖,只不过有的多有的少,相对来说谷物、水果含糖比较多,而肉类、蔬菜、蛋类含糖量较少。
糖类并不能和甜的东西划等号,糖类分为单糖和复合糖。
很多食物吃起来很甜,就是因为它所含的是单糖,单糖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也就是说我们吃了单糖之后可以不通过任何形式的转化就直接被人体吸收了,所以含有单糖多的食物可以快速的升高血糖。水果含有的单糖比较多。
吃起来不甜的食物多含有复合糖。复合糖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系列的消化分解才能被吸收利用,相比于单糖而言,复合糖升高血糖的速度要慢一些。复合糖主要存在于粮谷类食物中。
相对于糖耐量低减的人来说,复合糖要比单糖有利于健康。
我们平时说的糖耐量低减,或者高血糖,这些名词中所说的糖指的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我们摄入的各种食物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份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很多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的病人都比较肥胖,就是这样形成的。
很多血糖偏高的人都会这么想,既然血糖都是吃糖而产生的,那么不吃主食,就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了。如果将人体的运作状况比作是车,那么这种想法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只要车不开就不需要用油,同样我们的身体不吃糖就不会有血糖的波动,但身体毕竟不是车。
我们的身体需要的能量物质主要来源于血糖,尤其是大脑、心脏等只有依靠葡萄糖提供能量,其它任何物质包括脂肪、蛋白质都替代不了此作用。当我们不吃主食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没有了,但身体又不能停止运作,这样就必须动员身体内的蛋白质,通过糖异生生成血糖。蛋白质的消耗增加会大大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另外,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需从尿中排出,从而增加肾的负担,引起肾功能损害。不摄入糖类时,身体活动能量不足,脂肪的动员也会增加,从而产生大量叫做“酮体”的代谢物,当酮体达到一定量时会产生酮症酸中毒,造成昏迷,严重可致死亡。
所以主食一定要吃,包括血糖正常的人也一样,只要控制好主食的量以及主食的吃法,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量的60%左右,主要由主食来提供,也就是说主食应该占饮食总量的60%。关键是吃法要注意。粥和米饭相比,粥升高血糖的速度要快得多,为什么?就是因为粥要比干饭升高血糖的速度快得多。一般粮食谷物进入到胃之后要经过胃的消化和研磨,变成糜状之后才能进入肠道进行吸收,但是粥就没有了消化和研磨的过程,吃进去之后直接进入肠道吸收。
有的人特别爱喝粥,如果实在割舍不下,可以改变喝粥的方式。因为粥是流食,很多人一口气就喝一碗,而我喝粥就非常慢,一口粥一口小凉菜,一碗粥我能喝半个小时,尽量延长喝粥的时间,可以使血糖缓慢的爬升。
糖耐量低减的人在吃面食的时候尽量不要吃发面的食物,而应该选择死面的食物。面粉中的淀粉经过发酵形成部分小分子的糊精、寡糖、甚至是葡萄糖,因此发面比死面更容易消化吸收,并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较长。因此选择死面饼比发面馒头有利于控制血糖。
另外,相同的加工方法,粗粮和细粮的血糖生成指数不同,比如同样是馒头,玉米面、荞麦面的血糖指数就明显低于小麦粉;玉米渣粥血糖指数低于玉米面粥,可见粗粮升血糖能力较细粮低。所以糖耐量低减的人应该多吃粗粮。
大多数水果都含有大量的单糖,所以糖耐量低减的人应该尽量少吃水果。但是并不是一点都不能吃,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在两餐之间可以少吃一点水果。
苹果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糖耐量低减人群的水果。同样重量的情况下。苹果里面含有的果糖比较多。果糖的升糖指数低,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将食用葡萄糖后所产生的血糖升高指数当作100的话,那么食用果糖后,人体的血糖升高指数仅为23,甚至有的能低至19,而蔗糖则高达65。也就是说,食用果糖后人体血糖的升高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传统的天然糖。
吃苹果的时候尽量不要削皮,要连皮一起吃下去。苹果皮中含有一种叫做熊果酸的物质,它能够增强胰岛素的功效,对血糖的控制有一定作用,同时还可以防止肌肉萎缩。
还有很多水果一点都不甜,但是它们的含糖量却非常高,比如榴莲,臭臭的也不是很甜,但是每一百克榴莲含28.3克的糖,还有一种人参果,吃起来也没什么甜味,但是每一百克人参果含21.2克的糖,这两种水果虽然都不甜,但是都不适合糖耐量低减的人吃。
还有一种水果,就是大枣。大枣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保健的食物,但是糖耐量低减的人尽量不要吃大枣,每一百克大枣含糖30.5克,是含糖量非常高的食物。
蔬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肉类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这些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但是也不能因为它们不含糖就无所顾忌的吃,也需要注意摄入的量,刚才我们说碳水化合物应占60%,剩下的40%中,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这就是一个健康的饮食标准。
豆制品主要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耐量低减的人吃豆制品的时候要注意,吃豆制品相当于同时吃了主食和肉类,可以快速的升高血糖。所以吃豆制品的时候一定要相应的减去一部分肉类和主食的量。
烹调方法尽量用蒸、煮、炖、拌代替煎炒烹炸,尽量使用植物油,减少油脂的摄入,避免血脂升高。
炒菜和做汤的时候尽量不要勾芡,也不要放芡粉,最终都会转化为葡萄糖。
尽量使用不粘锅炒菜。比如红烧鱼,传统红烧鱼需要用大量的油来炸,口感倒是酥软鲜嫩了,但却引入了大量油脂。如果把炸鱼改成用不粘锅来煎,这样用极少的油就可以把鱼煎到火候,这样就能减少油脂的摄入量。
正常人每日盐摄入量应该在6-8克,糖耐量低减的人应该控制在5克以内,当然不仅仅是盐,所有的调味料都应该尽量少放,过重的调味会促进食欲,吃得多了,摄入的糖分自然就多了,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一般来说糖耐量低减的人更多还是用饮食和运动进行调节,只有当它们无效的时候才会介入药物治疗。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针对糖耐量低减的药物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常用的有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主要是分别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患者的葡萄糖移出率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并降低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通过减慢双糖和淀粉类复合糖转变为葡萄糖,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
三类人要特别注意糖耐量低减。
首先是中老年女性朋友。为什么中老年女性要格外注意糖耐量低减呢?这和身体构造有关系。女性的肌肉组织明显弱于男性,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会促进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吸收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或肌糖原。正是因为女性的肌肉组织弱于男性,所以中老年女性糖耐量低减的风险要高于男性。
在孕期,特别是大概5个月以后,宝宝的生长开始加快,孕妇的身体必须产生额外的胰岛素,来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孕妇的身体跟不上这种变化,就可能患上妊娠期糖耐量低减。
宝宝的生长需要葡萄糖形式的糖份,但是糖份过多可能会使他长得特别大。宝宝过大会使妈妈的生产难度增加,很可能需要通过剖腹产生出,而剖腹产又会使宝宝出现黄疸和呼吸问题的风险提高。有50%患有妊娠期糖耐量低减的女性在未来20年内会发展成完全的糖尿病。
孕期糖耐量低减的人可以遵从上面我们所说的一些饮食原则,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大多不会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
很多小胖墩在脖子的后面会出现黑色的皮质性变化,被称为黑棘皮病就好像总也洗不干净一样,这样的小胖子就要注意,很有可能是糖耐量异常的一种表现。

专家称:所有的谷类,都是含糖量最多的

蔬菜中,土豆和粉丝也是含糖量很高的

因为粉丝是从粮食里提出来的

专家提示:所有的谷类、粮食类都能最后分解成糖类的东西

专家称:100克的粮食里可能有80%的糖份

现场互动:哪些食物含糖?

主食应该怎么吃?

专家告知:升糖指数高的食品

把它吃得慢一点

最好是跟菜混着吃、搭着吃

专家建议:不要常吃外面卖的那些什么面包之类的,还是吃家常饭比较好一点

水果应该怎么吃?

专家建议:在考虑个人血糖稳定的情况下, 再考虑吃水果

水果应该在两餐之间吃

因为这个时间段的血糖都控制下来了

生活管理可以逆转一半的糖尿病

耐糖量低减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专家称:最初不建议吃药,可以先通过生活管理,稍胖的人可以用药,然后每半年到一年复查

定期的进行糖水实验

肥胖儿童要特别注意糖耐量低减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