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计划怎么写:食品安全提醒我们重建职业道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25:34

  上周,沈阳食安办公布12个涉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号召市民——一旦遇到含有违法添加物的食品、农药高残留的果蔬、滥用添加剂的食品、饭店卫生不合格等危及餐桌安全的问题——说理找茬!该咋咋的!谁都甭惯着!

  食品安全如今是最今人关注的一个话题,民以食为天竟然变成了民以食为“添”。其中最典型的要数“地沟油”,日前有消息说“有关部门”穷尽脑力,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全社会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重构,更在于道德重建,正如温家宝总理的判断:“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食品生产是个良心活——无论现代化的流水线,还是传统的小作坊,生产过程都可谓“天知地知良心知”,而消费者只能做到“眼不见为净”,任由垃圾食品来侵蚀我们的生活空间。

  一个社会,如果道德滑坡,食品安全往往是重灾区;反过来讲,提升食品安全指数,道德重建是重要一步。而同时,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完备检测程序,让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食品安全才有望得到切实保障。道德对于市场经济的意义无比重大,这个道德,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私德”,而是具有“广谱抗菌素”意义的“公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道德”。

  记得黄宏曾有一个关于修鞋匠的小品,里面提出一个概念,叫做“道儿”。这个“道儿”换算过来就是职业道德,比如说吧,大夫不能见钱眼开、见死不救,记者不能收受红包、信口雌黄,法官不能屈从权势、指鹿为马……这些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职业操守”。但是有些人就是不能遵守,一些丧心病狂的食品生产者,以次充好那算是“尚有良知”,更多的是“变废为宝”,把垃圾甚至是有害有毒食品硬塞到我们的餐桌——彩虹馒头、毒豆芽……每一样,都在刺激这我们的味蕾与神经。如何拯救道德,乃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到“一个公民的修养”。

  如今,我们在推进建设“法治社会”“企业责任”,其实,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当然,良心的盾牌并非总是可靠,道德的血液并不总能自我生成——我们提倡企业流淌道德血液,却必须正视其逐利的现实;我们提倡企业的道德自律,却并不能把“宝”全部压在良心上。事实上,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是因为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生产的不规矩不卫生,而是因为执法者的失守推诿;许多食品检测失察的发生,不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不先进,问责的不强硬不严厉,而是因为监督者的道德失范。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管理出来的。

  近年来,国内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但倾家荡产的商家却十分罕见,监管渎职者被严肃问责的更少之又少。处罚轻描淡写,道德无从谈起。笔者以为,要想重建职业道德,首先重罚“缺德”。我们大家,都是发现者与监督者,对于我们这些庶民来讲,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就是,对食品安全,不能视而不见。这样,“12个举报电话”只是一个由头,一个引信,我们期待它能影响我们整体的公民道德——特牌车闯红灯可以打电话,公车私用可以打电话,公共服务不到位可以打电话……重建职业道德需要“你我他”,虽是举手之劳,却是善莫大焉。(孙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