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过冲过放保护板:最新历史版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沿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58:10
最新历史版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沿革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admin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兵团历史(一)
解放军节节胜利,民族军发展壮大

一、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
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统治集团被迫“和平谈判”。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央军委赋予第一野战军的任务是:向西北进军,消灭西北地区之敌,解放陕、甘、宁、青、新五省。为完成上述任务及大兵团作战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将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十九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指挥,第一野战军所属第一军、二军、七军编为第一兵团,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军、四军、六军编为第二兵团,许光达任司令员,王世泰任政治委员。

  5月,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开始进军关中。5月20日,解放西北重镇西安。6月下旬~7月初,第十八兵团、十九兵团先后入陕,第一野战军总兵力由原来的15万人增至34万人,改变了长期以来西北战场敌强我弱的状况。7月11日~14日,第一野战军发动了扶(风)眉(县)战役,一举歼灭胡宗南主力4.3万余人,其残部溃逃汉中、长期盘踞青海、宁夏两省的马步芳、马鸿逵等部妄想在甘(肃)、青(海)、宁(夏)负隅顽抗。此时,彭德怀司令员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立即做出攻克兰州、奇袭西宁的又一战役部署,兵分三路,乘胜西进。以第一兵团部率第一军、二军及第十九兵团的第六十三军为左路,渡过洮河直取西宁,截断兰州之敌退路,并随时准备参加兰州作战;以第二兵团之第三军、四军、六军为中路,向兰州攻击前进;以第十九兵团之第六十三军、六十五军为右路,沿西(安)兰(州)公路攻击前进,会同第二兵团歼灭兰州之敌。根据上述部署,左路第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率领下攻克宝鸡、天水后,第一军、二军两军经甘南,强渡洮河、黄河,歼灭沿途之敌,直捣马步芳老巢青海省会西宁。其时,围攻兰州部队,经过5昼夜激战,已于8月26日攻克兰州,马步芳部主力4万余人归于覆殁。这次决战,大大加快了解放大西北的进程。9月6日,第一兵团解放青海后,第一军留驻青海,第七军随贺龙司令员入川。为了切断残余敌人西逃新疆之退路,全歼胡宗南、马步芳残部于甘肃境内,完成解放新疆的部署,第一兵团司令部率第二军冒着严寒,跋涉长达100多公里的泥泞草地,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祁连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张掖,与第六军会师,拦截妄图逃窜新疆之敌的退路,迫使西北长官公署残部7.4万余人起义投诚。9月24日,解放酒泉。人民解放军兵临玉门关,直叩新疆大门。

  二、三区革命民族军不断发展壮大

  1944年11月,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爆发的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形势影响下,由新疆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率领,得到苏联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反抗盛世才、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武装斗争,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民党新疆督办兼省主席盛世才独揽新疆军政大权,暴戾恣睢,极其残酷地镇压和剥削新疆各族人民。1943年3月,盛世才命令全疆各族人民捐献军马1万匹,为此各地成立了献马委员会,并指定各县应献马匹数目,如无力献马者,则须缴纳高于市价1/2的马捐。这样一来,沉重的负担主要落在伊犁、塔城、阿山三区广大贫苦牧民身上。在沉重的阶级压迫和经济剥削下,新疆少数民族中受过中国共产党人教育和影响的先进分子,以及一部分曾经在苏联接受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人士首先起来,组织各种形式的秘密革命组织,逐步成为宣传革命、组织武装起义的领导机构。伊宁的“解放组织”(是反对盛世才、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地下组织,在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的支持和帮助下,于1944年4月9日在伊宁县(今伊宁市)成立,文力汗·吐烈任主席)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组织武装起义。当时,伊宁的国民党兵力比较集中,“解放组织”乃决定调虎离山,先在距伊宁以东约100公里的巩哈县(今尼勒克县)发动牧民暴动,吸引伊宁的国民党兵力,造成市区空虚,然后一举起义,夺取伊宁。

  1944年9月,巩哈县牧民在艾克伯尔领导下,发动了反对献马的武装起义。10月7日,解放巩哈县城。11月初,起义队伍遵照伊宁“解放组织”的指示,放弃巩哈县城,向伊宁转移,艾克伯尔光荣牺牲。11月7日,伊宁爆发起义,起义者占领伊宁,不久,邻近的绥定(今霍城县境)、察布查尔、霍城、博乐、温泉、昭苏等县相继被起义武装部队占领。11月12日,成立临时革命政府。

  1945年3月,起义中产生的临时革命政府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将分散的起义部队组成为一支正规的革命部队——民族军。波里诺夫担任总指挥,玛加诺夫任参谋长,阿巴索夫任政治部主任。当时的民族军编制有绥定一团、伊犁二团、二台三团、伊犁教导四团、特克斯骑兵一团等。民族军成立以后,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转向国民党统治区进攻。1945年12月15日,伊犁、塔城、阿山地区全部为民族军和起义群众占领,各地起义代表在伊宁召开代表会议,改组临时革命政府,正式组成三区革命政府。当时民族军发展到13个团,共2.1万人。三区革命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其前锋部队东进到玛纳斯河西岸,严重动摇了国民党在新疆的反动统治。

  1945年底,蒋介石派张治中赴新疆,与三区代表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3月,签订了《和平协定》。7月,成立新疆联合省政府,张治中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新疆省主席,包尔汉为副主席,陶峙岳为新疆警备总司令。三区代表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赛福鼎分别任副主席、副秘书长和教育厅厅长。1947年新疆联合省政府破裂,三区代表被迫于七八月间从迪化撤回伊宁。

  由于三区革命力量的存在,使新疆的国民党驻军受到很大的牵制,在陶峙岳考虑部队是否内调时,不能不考虑到三区民族军对迪化的威胁。而当人民解放军挺进到甘肃后,更使新疆国民党军队有遭受腹背夹击之感,从而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兵团历史(二)
新疆和平解放
  

  一、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和平解放的策动和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来关心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抗日战争前夕,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曾先后派遣党的优秀干部陈云、滕代远、邓发、陈潭秋、毛泽民、周小舟、林基路等来新疆工作。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祯等优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杜重远,为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和献身精神,在各族人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天山南北广阔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就解放新疆的问题,同王震等同志进行了亲切交谈,指出了解放的方式。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指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战斗部队仅仅剩下100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漫长战线上,今后解决这100万军队的方式,不外乎天津、北平、绥远三种。用战斗方式仍是我们首先考虑和准备的。毛泽东与王震等同志亲切交谈,鼓励他们挺进西北,解放新疆。6月,中共中央派出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莫斯科就中苏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邓力群以政治秘书身份随行。谈判期间,苏联方面建议解放军加速向新疆进军。194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派邓力群携电台一部到伊宁,作为中共代表与三区革命部队联络之用。此时,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国民党代表团团长张治中应周恩来之请留住北平。1949年8月6日,毛泽东电示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兼取政治方式”解决西北地区。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召见张治中,告诉他解放军已由兰州和青海分两路向新疆进军,希望张治中致电新疆军政负责人促使起义,张治中欣然同意。9月10日,毛泽东电示彭德怀:“新疆问题已不是战争问题,而是和平解决的问题”,应“集中注意力争取于11月初、中旬由玉门向新疆进军。”同日,张治中连发两份电报,敦促陶峙岳、包尔汉及时表明态度,正式宣布与国民党广州政府断绝一切关系,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革俞军事委员会领导。9月15日,党中央联络员邓力群由伊宁飞抵迪化,向陶峙岳、包尔汉转交了张治中给他们的电报,并与陶、包进行秘密会谈。9月17日,陶峙岳、包尔汉复电张治中,表明起义决心。9月18日,邓力群又正式提出,要陶峙岳、刘孟纯(省政府副秘书长)迅速派代表去兰州与彭德怀谈判。19日,新疆军政两方面即派出代表分赴兰州。9月22日,张治中再次致电陶峙岳、包尔汉,称赞其态度正确,措施得当,并说毛泽东主席阅电后,亦表嘉许,并嘱陶峙岳、包尔汉立即派员与彭德怀副总司令接洽宣布起义事宜。

  为促使新疆和平解放,在国共和谈破裂后,1949年4月16日,周恩来亲自找屈武(屈武:中共地下党员.当时任新疆省政府委员菲迪化巾市长,国共和谈时任国民党和平谈判代表团顾问,曾留学苏联。)谈话,要他赶紧回新疆,策动新疆部队起义,尽量使新疆人民不受或少受损失。屈武回疆后,盛赞陶峙岳的保国安边思想,积极襄助其准备和平起义。

  此外,周恩来还通过乔冠华做陶晋初的工作,促使他走和平起义的道路。陶晋初是陶峙岳的堂弟,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重庆时就与乔冠华相识。1948年8月,随陶峙岳进疆。乔冠华受周恩来指示,写信给陶晋初,要他在新疆相机行事,做好和平起义的准备工作。1949年5月,陶晋初亲笔向陶峙岳呈写了《请起义投降中国共产党的意见书》,对陶峙岳产生很大影响。

  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在共产党的影响下,由一些进步力量组成的战斗社、先锋社、新疆民主同盟等,配合国内的解放斗争,及时传播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印发传单、宣传品和出版油印小报,秘密地送到包括陶峙岳在内的军政要员手里。邓力群在迪化期间,与战斗社、先锋社取得了联系,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指导。这些宣传,既使国民党军政要员振聋发愤,又发挥了攻心的威力,是促成新疆国民党驻军起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陶峙岳、包尔汉先后通电起义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前夕,陶峙岳所统属的国民党驻新疆部队,共3个整编师,10个整编旅,合计7万余人,驻地分散,孤悬塞外。警备总司令部驻迪化,陶峙岳任总司令,赵锡光任副总司令兼南疆警备司令,陶晋初任参谋长。整编骑兵第一师驻迪化老满城,师长马呈祥;整编第七十八师驻景化(今呼图壁),师长叶成;整编第四十二师驻喀什,师长赵锡光。

  1949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在人民解放军的沉重打击下,玩弄和平谈判花招,企图与中国共产党两分天下,“划江而治”。为此,在加强长江防务的同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电令陶峙岳将驻疆部队东调入关参战。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新疆国民党驻军逐步形成“主和派”与“主战派”。

  4月下旬,国共和谈破裂,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迫歼江南残敌,国民党中央政府被迫南迁广州与此同时第一野战军迅速向西北挺进5月20日解放西安。6月26日,国民党和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在北平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宣布与国民党广州政府决裂,这对新疆军政当局震动很大。陶峙岳坚持其“保国安边”思想,一方面以拖延的办法消极对待李宗仁调兵入关的电令,一方面秘密与包尔汉、刘孟纯、赵锡光、屈武、陶晋初、刘泽荣(国民党政府驻疆外交特派员)等酝酿和平起义。而“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叶成、马呈祥、罗恕人(第一七九旅旅长)则在胡宗南的电令旨意下,企图将部队东调人关参战,阻挠起义。9月19日,胡宗南电令叶成将部队移至河西走廊待命,如陶峙岳不走或阻止部队东调,可断然处置。叶成接电后与马呈祥、罗恕人密商,决定9月20日子夜行动,先将军政界中主张起义的刘孟纯、屈武、陶晋初等人逮捕,胁迫陶峙岳随部队转移。9月20日夜,叶将此密谋报告了陶峙岳。陶峙岳感到事已危急,便对叶成晚以利害。当晚,亲自去老满城骑兵第一师师部同叶成、马呈祥、罗恕人恳谈。在当时内外形势压力之下,叶成、马呈祥、罗恕人被迫表示把部队交出来,自己则循南疆逃往印度。

  9月24日,陶峙岳召开会议,任命韩有文为整编骑兵第一师师长、莫我若为整编七十八师师长、刘抡元为第一七八旅旅长、罗汝正为第一七九旅旅长。当日下午,陶峙岳通过刘孟纯同包尔汉商量,决定军队比政府先一天通电起义,以稳定人心。9月25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部通电起义,电文如下:

  北京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并转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司令员、副司令员、政委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大会诸代表钧鉴:



  我驻新将士,三四年来,秉承张文白将军之领导,拥护对内和平对外亲苏之政策。自张将军离开西北,关内局势改观。而张将军复备致关垂,责以革命大义,嘱全军将士,迅速归向人民民主阵营,俾对国家有所贡献。峙岳等分属军人,苟有利于国家人民,对个人之名誉荣辱,早置度外。现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大会已举行集会,举国人民殷切期成之中,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新中国已步入和平建设之光明大道。新疆为中国之一行省,驻新部队为国家戍边之武力,对国家独立、自由、繁荣、昌盛之前途,自必致其热切之期望,深愿为人民革命事业之彻底完成,尽其应尽之微力。峙岳等谨率全军将士郑重宣布:自即日起,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竭诚接受毛主席之八项和平声明与国内协定,全军驻守原防,维持地方秩序,听候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及人民解放军总部之命令。谨此电闻,敬候指示。

  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副总司令兼整编四十二师师长赵锡光,整编骑一师师长韩有文,整编七十八师师长莫我若,旅长钟祖荫,李祖唐、田子梅、韩荣福、 郭全梁、朱鸣刚、罗汝正、刘抡元、杨廷英、马平林同叩。

  1949年9月25日

  9月26日,包尔汉通电起义。

  新疆宣布和平起义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于9月28日复电嘉勉,电文如下:

  陶峙岳将军及所属部队将士们、包尔汉主席及所属政府工作人员们:

  你们9月25日及26日的通电收到了。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全国人民愿望,我们极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在准备出关的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新疆而奋斗!



  毛泽东 朱德                                     

  1949年9月28日

兵团历史(三)
人民解放军挥师进疆   

  一、进军部署与酒泉誓师

  新疆军政当局宣布和平起义,实现了新疆和平解放的第一步。但是,国民党反动分子仍在加紧活动,妄图趁人民解放军尚未进疆之际,发动反革命叛乱,破坏和平解放,阻挠人民解放军进疆。

  早在1949年9月10日,毛泽东就电示彭德怀,应“集中注意力争取于11月初、中旬由玉门向新疆进军”。10月5日,新疆临时政府主席包尔汉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本省危机四伏,情势严重,务希转饬西来之人民解放军兼程来新,以解危局,并慰人民之热望;同时更希多派政治工作人员偕来,以资推动。”为了巩固新疆和平起义成果,使各族人民免遭涂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火速入疆。

  1949年9月28日,第一野战军前委发出“关于入新工作的指示”,指出:“这一永垂不朽的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将很光荣地落在一、二兵团之二、六两军、装甲车营的身上。”并就进军做出新的部署:“二军将要解放北疆之哈密、奇台、迪化与伊犁自治区。六军将进军南疆之吐鲁番、焉耆、库尔勒、阿克苏、和阗、于阗。除准备各地区之地方干部外,并须准备改造陶峙岳军队的政治干部。”当时王震考虑到第二军原来就隶属第一兵团建制,加上历史关系,应让第二军担负一些更艰巨的任务,便向野战军前委建议改变原来进军的部署。野战军前委批准了王震的建议,改第二军为左路军,进军南疆,第六军为右路军,进军北疆。

  第二军、六军都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

  第二军是由1928~1929年湘赣边区的赤卫队发展起来的,1930年编为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1932年发展为红八军,第四次反“围剿”后与红十八军合编为红六军团,第五次反“围剿”后为抗日先遣队之一突围北上,与红二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1935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时,红军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红六军团编入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旅长王震。1947年3月,第三五九旅编入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第二纵队,1949年6月13日编为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

  第六军是1943年从八路军第—一五师、一二九师抽调部分兵力组建而成的。所属第十六师是第—一五师的一部分,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有一部分是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到延安后整编为教导一旅、教导二旅。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旅抽调部分部队开赴华北、东北地区,合并为教导旅,旅长罗元发。所属第十七师,前身是鄂豫皖农民起义后组建的光山独立团,整编为红军后,参加过四次反“围剿”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长征中两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历尽艰辛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1943年到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任务,整编为新编第四旅。1947年10月11日,教导旅和新编第四旅合编为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1949年6月13日,编为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六军。1949年11月4日,第一野战军前委决定,第六军由第二兵团转录第一兵团建制。

  1949年10月1日,在酒泉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会上,第一兵团首长向部队宣布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关于向新疆进军的命令。顿时,会场变成欢腾的海洋,许多干部战士在一片欢呼声中,把决心书、挑战书送上主席台,表示一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解放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10月3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酒(泉)迪(化)运输司令部,曾震五任司令员、张英明任政治委员(后由陈实代司令员兼政委)。酒迪运输司令部由第二军运输处、华东汽车一团、第一兵团汽车连以及酒泉起义的国民党第八补给司令部及所辖辎汽三团、辎汽五团、辎汽十三团、保养团等部编成,共有汽车545辆(实际能行驶车数为470辆),骆驼598峰。酒迪运输司令部自成立至1950年3月,共运入新疆兵员71314人,粮1033吨,煤1026吨,汽油5114吨,保证了部队人员和物资的运送。

  10月4日,彭德怀从兰州来到酒泉。第一兵团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王震做了关于进军新疆各项政策的报告,甘泗淇就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讲了话,彭德怀就进军新疆执行各项政策和注意事项做了重要指示。

  10月5日,第一兵团在酒泉隆重召开了进军新疆的誓师大会,宣布了向新疆进军的命令,彭德怀、王震分别讲了话。兵团党委向部队发出了“不怕一切牺牲,不怕一切困难,奋勇前进,把五星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的战斗口号。同时,第二兵团在永登召开党委会,明确第六军进疆任务。第二军党委做出了《关于进军新疆的准备工作指示》。第六军在张掖召开团以上参谋长会议,提出整顿部队作风纪律。第二军、六军均下发了《到新疆去,解放新疆人民》的宣传教育材料,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学习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新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开展诉苦教育和“讲形势、讲任务、讲传统、讲政策”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部队的革命斗志。全军上下立即掀起了表决心、挑应战的热潮,并加紧进行组织和物资准备。

  10月10日,第二军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王震做了《关于西北形势、解放新疆的斗争特点与任务》的报告,分析了新疆和平解放的形势,阐明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改造起义部队的政策,号召全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军新疆,长期建设新疆。

  11日晚,彭德怀、甘泗淇同王震、许光达、徐立清、王恩茂等谈话。彭德怀说,在即将转入和平生产建设时期,必须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为了胜利完成进军任务,彭德怀、王震等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对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班超驻守重镇、唐玄奘去西土取经、左宗棠率部进疆路线,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深入部队听取干部战士的建议,制定出周密的进军计划和解决困难的具体措施。

  10月的塞外已临近寒冬,部队冬装尚未备齐,时间十分紧迫。在党中央和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正确领导下,在解放区人民和友军的大力支援下,加之在河西地区认真做好了接收工作,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筹集到粮食3.3万吨、饲料380吨、干草80吨、牛肉35吨、汽油1600吨,以及棉衣、布鞋、褥子、挂包、水壶、风镜、皮帽各10万件,皮衣5万件,帐篷1000顶。从酒泉到新疆沿途建立了2个大补给站、8个大休息站。整个准备工作10月上旬基本就绪。

  11月24日,中央军委又调来华东军区2个汽车团、华北军区1个汽车团。此外,斯大林派出40架飞机帮助人民解放军运输。

  二、第二军、六军挥师进疆

  “白雪照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这是王震将军在部队西进途中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成了大军西进的战歌。根据中央军委和第一野战军前委的一系列部署,1949年10月12日~1950年1月15日,第二军、六军各部从陆地到天空数路大军齐头并进,向新疆展开了气势磅礴的大进军。

  1949年10月12日,第一兵团先头部队第二军第四师在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率领下,离开酒泉向新疆进发。同日,拨归第一兵团建制的战车第五团也离开玉门油矿向新疆开进。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支援的汽车团和苏联援助的40架运输机先后抵达酒泉。

  10月13日~15日,第二军第四师3个步兵团及第二军指挥所、战车第五团先后抵达东疆门户哈密。人民解放军进疆前夕,驻哈密国民党第一七八旅部分官兵在少数反动军官煽动下,破坏起义,制造了抢劫银行黄金和纵火事件。第二军所部抵达哈密后,迅速将叛乱分子包围缴械,出动兵力救火安民,于老城中山堂举行军民联欢大会,招待慰问各族各界人士和起义部队代表。

  战车第五团在哈密稍事修整后,立即向迪化挺进。第二军第四师一部亦起程经吐鲁番转赴南疆。10月16日,第二军第四师先头部队抵达鄯善,当地国民党驻军第六十五旅第一九四团三营部分官兵叛乱阻挡人民群众欢迎解放军,制造了杀害县长和抢劫市民财产烧毁民房的严重事件。郭鹏军长经请示王震司令员,命令部队立即将三营营部、机枪连和九连全部解除武装迅即平息了叛乱。

  10月20日下午2时,战车第五团胜利到达迪化,受到迪化各界各族群众数万人夹道欢迎。战车第五团立即接管了城防,控制了机场,并派出部队维持社会秩序。

  10月22日,第四师师直率第十一团进驻焉耆。因仅有的400余辆汽车损坏甚多,沿途油料供应困难,保养和修理材料缺少,第四师遂以步代车,继续前进。23日,第四师全部抵达焉耆。26日由焉耆出发,徒步前进970~1195公里,所属各部于11月20日~26日分别进驻各自防地:第十二团进驻巴楚、伽师、岳普湖;第十一团进驻莎车。11月26日,第四师师部、师直及第十团进驻喀什,与新疆民族军一部胜利会师,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倾城出动,载歌载舞,箪食壶浆,欢迎人民军队。

  10月26日,第二军第五师全部进驻哈密。11月7日,师部与第十三、十四团车运至吐鲁番后,第十三团继续车运经托克逊到焉耆,后徒步前进至库车。12月5日,师直及第十四团步行697公里分别进驻阿克苏、温宿。1950年3月2日,第五师独立第二团抵达且末。3月8日,第五师独立第一团进抵承化(今阿勒泰)。1951年9月~10月,第十三团一营开抵伊犁剿匪,12月第十三团团部及二营全部进驻伊犁。

  1950年1月3日,第二军第六师骑兵团抵达若羌。3月中旬,第六师步兵进入库尔勒、焉耆、轮台等地。

  1950年三四月间,第二军军直、炮兵团、教导团、后勤部一部及卫生部全部到达喀什。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人类历史的一大壮举。1949年11月28日,第十五团在阿克苏获悉国民党特务在和田策划武装叛乱的情报。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立即下令第十五团进军和田。从阿克苏到和田有三条路线;一条是沿迪(化)和(田)公路经喀什、莎车到和田;另一条是过巴楚顺叶尔羌河到莎车,再到和田;第三条是从阿瓦提县治和田河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奔和田。前两条路是通行大道,沿途有人有水,但要绕行多走十几天,第十五团毅然选择了第三条路线。1949年12月5日,第十五团指战员在副政委黄诚、副团长贡子云率领下,踏上了艰苦的征程。他们穿过胡杨林,越过干涸的湖泊,进入浩瀚沙海,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飞滚的流沙上踏出一条生命之路。部队行至距和田200公里的西尔库勒时,接到了先期到达和田的团长蒋玉和的急信,告知叛乱分子准备血洗和田。团领导决定集中乘马,组建骑兵分队,向和田疾驰。大部队日夜兼程,于22日抵达和田,一举粉碎了敌人的叛乱阴谋。此次军事行动,历时18天,行程790多公里。12月25日,彭德怀、习仲勋致电第十五团,称赞他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记录,特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的广大指战员致敬。

  1949年11月4日,罗元发军长、张贤约政治委员率领第六军,开始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史上空前规模的空运和车运。11月5日,第六军先遣营乘飞机飞抵迪化。6日,第一兵团指挥部、第六军第十七师第五十团、师直及第六军军直机关到达迪化,当即成立了迪化警备司令部,第十七师师长程悦长任司令员,接管迪化防务。7日,王震司令员及罗元发军长、饶正锡副政委一行40余人,从酒泉乘飞机抵迪化。8日,迪化军政各界举行盛大欢迎会,王震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成立。10日,新疆省临时政府召集各机关负责人会议,王震说明了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当前的工作方针和解放军进疆后的接管原则。

  第六军各部自11月6日起至1950年1月15日止,从酒泉空运哈密2908人,由哈密空运迪化9538人,合计12446人。1949年11月4日~1950年1月13日,从酒泉车运哈密12982人;从安西车运哈密2540人;从哈密车运迪化6550人,从迪化车运绥定、惠远2492人(第十七师第五十团);从迪化车运绥来(今玛纳斯)2112人(第五十一团)。第六军所属部队除第十六师一部至1950年3月底抵达哈密外,其余各部均于1950年1月13目前先后进人哈密、迪化,完成了沿镇西(令巴里坤)、伊吾、奇台、木垒、阜康、昌吉、景化、绥来、伊宁一带的布防任务。

  部队入疆,全军牲口以军直和师为单位分别组成若干骡马大队,先后由酒泉出发,最远的第二军第四师骡马大队徒步行军86天,行程28375公里,胜利到达目的地。第六军500余名战士,赶着2000余头牲口,徒步行军68天,行程1500余公里,历尽千辛万苦,安全到达迪化、哈密、绥来、古牧地(今米泉县)等指定位置。

  1949年12月,第一兵团第二军、六军军先后到达指定防区,各部队驻防地区及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兵团团部驻迪化,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徐立清,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副主任曾涤;第六军军部及第六军第十七师驻迪化,军长罗元发,政治委员张贤约;第十七师师长程悦长,政治委员袁学凯;第六军第十六师驻哈密,师长吴宗宪,政治委员关盛志。第二军军部及第四师驻疏勒,军长郭鹏,政治委员王恩茂;第四师师长杨秀山,副政治委员曾光明;第二军第五师驻阿克苏,师长徐国贤,政治委员李铨;第二军第六师驻焉耆,师长张仲瀚,政治委员熊晃。

  1949年12月17日,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疆部队和三区革命民族军及新疆起义部队在迪化会师,举行了联合入城式。彭德怀、张治中、王震等莅临检阅。

  1950年1月7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做《关于西北工作情况》报告,宣布西北已全部解放。新疆方面,人民解放军已进驻新疆全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已飘扬在祖国最远边疆帕米尔高原.

兵团历史(四)
兵团事业的奠基时期

  1949年12月20日,遵照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命令,民族军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下辖第十三师、十四师两师,共计1.4万人,军部驻伊宁,军长列斯肯、政治委员顿星云、副军长马尔果夫、副政治委员曹达诺夫、参谋长尼古拉也夫、政治部主任李恽和。第十三师驻南疆,师长伊敏诺夫、政治委员马洪山。第十四师驻北疆,师长依不拉音拜、政治委员胡政。

  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第一兵团先后从第二军、六军抽调出一批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到第五军的军、师、团中负责政治工作,建立各级党组织和政治委员制度。这些调到第五军做政治工作的汉族干部,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加强了第五军党的工作和思想工作,为促进第五军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第五军各部队通过诉苦教育和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知识的教育,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一些指战员陆续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51年,基层连队已普遍建立了党支部。第五军在党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阶段。

  第五军成立后,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第五军的广大指战员非常关心。1950年国庆典礼,专门邀请第五军组织一个参观团,参加国庆1周年大典。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了第五军代表团的全体成员。之后,朱德总司令亲自召集第五军代表团成员开了一个座谈会,听取汇报,并对第五军建设做了重要指示。

兵团历史(五)
起义部队整编

  1949年10月8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在酒泉会见陶峙岳,具体商定了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军队要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统率下,实行统~指挥、统~制度、统一编制、统一纪律,并按此原则改编起义部队。

  10月9日,王震在第二军党委扩大会上做题为《关于西北形势、解放新疆的斗争特点与任务》的报告,对改造起义部队工作做了重要阐述。他说,国民党军队要转变为人民解放军,必须经过艰苦的思想教育,走群众路线,采取民主方法的思想斗争。并说,进行革命政治工作,不但要团结士兵,而且要改造大部分军官。

  12月20日,陶峙岳发表《为整编部队告起义将士书》。要求全体起义官兵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整编,并指出:(1)部队实行合理编并;(2)人事做公正合理的调整;(3)政治工作制度要确实建立;(4)劳动生产要尽量做好。

  1949年12月13日,彭德怀司令员在迪化第一兵团师以上干部和起义部队高级将领会议上,强调人民解放军要继续发挥“三个队”(即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作用,搞好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和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并指示由第一兵团抽调干部到起义部队担任各级政治领导。根据彭德怀司令员指示精神,新疆军区决定原则上由进疆部队的一个师负责配备起义部队一个师的政治干部。第二军第四师负责骑兵第八师,第五师负责第二十七师,第六师负责第二十五师;第六军第十六师负责第二十六师,第十七师负责骑兵第七师。

  12月7日,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20日,新疆军区发布第二十二兵团团政治处以上干部任命。同一天,新疆军区司令部向西北军区呈报第二十二兵团改编情况的报告。29日,新疆起义部队整编完毕,举行了成立大会。

  第二十二兵团下辖第九军、骑兵第七师、骑兵第八师。第九军辖步兵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六师、第二十七师。兵团司令部驻迪化,司令员陶峙岳、政治委员王震(兼)、副司令员赵锡光、副政治委员饶正锡、参谋长陶晋初、政治部主任李铨。

  第九军驻景化,军长赵锡光(兼),政治委员张仲瀚,第一副军长王根僧,第二副军长陈德法,参谋长李祖堂,副参谋长曾文思、朱文盈。

  第二十五师驻迪化,师长刘振世、政治委员贺振新、第一副师长杨廷英、第二副师长陈海州、参谋长李雪谷、政治部主任刘一村。

  第二十六师驻绥来,师长罗汝正、政治委员王季龙、第一副师长高戎光、第二副师长周茂、参谋长熊略、政治部主任鱼正东。

  第二十七师驻焉耆,师长陈俊、政治委员龙炳初、第一副师长文升乔、第二副师长韩际隆、参谋长李存中、政治部主任傅志华。

  骑兵第七师驻奇台,师长韩有文、政治委员于春山、第一副师长韩荣福、第二副师长郭全梁、第三副师长马全吉、参谋长李纲、政治部主任杨贯之。

  骑兵第八师驻莎车,师长马平林、政治委员张献奎、第一副师长李朝弼、第二副师长刘抡元、参谋长祝源开、政治部主任杨烈光。

兵团历史(六) 
平息叛乱

  一、平息叛兵抢劫案

  驻新疆国民党部队通电起义后,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军官和特务分子,趁解放军尚未入疆之时,制造反革命暴乱,企图阻止解放军进疆。1949年9月28日夜,驻哈密国民党第~七八旅第五三三团部分官兵,进行抢劫烧杀,抢走中央银行哈密分行库存金银12箱,以及自兰州银行运来的黄金500余公斤,还抢劫了许多商号和群众财产。在此之后,国民党部队驻鄯善之第六十五旅第一九四团第三营、驻吐鲁番第六十五旅第一九四团第二营、驻焉耆第一二八旅直属部队、驻库尔勒第三八二团第二营、驻轮台第一二八旅第三八二团、驻库车第六十五旅骑兵团及供应届挽马团等部分官兵,先后发生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残害群众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在起义部队中,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危害极大。陶峙岳在获悉叛兵抢劫情况后,亲自到哈密、景化等地视察,给起义官兵讲话,阐明起义光荣的道理,号召起义官兵维护社会治安,迎接解放军进疆,并立即派出宣抚组、军法审判组、救济组分赴出事地点严惩肇事首恶,救济受害群众,集中所有特工人员,严禁其外出活动。10月16日,陶峙岳发表告全疆将士书,晓以大义,提出要求,稳定军心。解放军闻讯提前人疆迅速平叛,局势逐渐平定。

  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到达驻地后,各级党委根据党的团结、改造政策,立即协助起义部队妥善处理了叛兵抢劫烧杀事件。根据群众的要求,解除了叛兵的武装,逮捕了首恶分子。为防止反动分子报复,解放军沿途留下了驻守部队以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号召干部战士募捐和节约粮食,救济受害群众。

  经过平叛斗争,粉碎了反动分子对解放军的造谣诬蔑,加强了人民解放军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教育了起义部队。

  二、平息骑兵第七师某些部队叛乱

  骑兵第七师原是马步芳的骑兵第五军,长期受马家军阀的欺骗宣传,最封建、最顽固。1945年5月调进新疆镇压三区革命。兰州战役后,马步芳密派专使前来赏赐大量黄金白银,骑兵第五军军长马呈祥出逃之前,曾给他的亲信做了伺机东山再起的安排。解放军进疆之初新疆匪患迭起,骑兵第七师中的少数反动军官暗地与乌斯满、尧乐博斯等匪徒相勾结,利用部队中的宗教、宗族关系煽动叛乱。

  1950年3月6日,驻昌吉的骑兵第七师第二十团大部发生叛变;接着,驻阜康第二十一团的2个连,驻木垒河的骑兵第七师特务营等单位先后哗变。至3月28日止,接连发生叛乱十多起,参加叛乱的共12个连,l个排,1930余人。叛乱部队疯狂杀害解放军派来的政工干部,公开打出反革命旗号,和土匪汇合一起,在乾德(今米泉)、阜康一线烧杀抢掠,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为了尽快扑灭匪患,以保证建党建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疆军区统一部署下,由第十七师政委袁学凯率部平叛,叛匪大部被歼,匪首被击毙,剩有数百人逃脱,上山为匪。

  3月13日,王震司令员给骑兵第七师师长韩有文、政委于春山下达手令,要点是:(1)必须坚决实行政治改造,将部队中旧政工人员全部和连排干部一半调军区集训。各连军士不带武器马匹到团部受训。(2)全师武器集中师部,由军区装甲连看管,调出骑马3000匹,交第六军使用。

  (3)骑兵第七师在改造期间归第六军领导,若再有反革命暴乱,坚决予以歼灭。(4)各级政治工作干部应坚决发动士兵群众,揭发叛匪,民主选举革命军人委员会,并公开宣传拥护领导起义的韩有文师长等爱国军官。由于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紧对起义官兵的改造工作,粉碎了叛乱分子“东山再起”的阴谋。

兵团历史(七)
追剿匪帮

  1949年9月20日,当人民解放军重兵云集在河西重镇酒泉时,美国前驻迪化副领事马克南,悄然离开新疆首府迪化,潜入奇台和乌斯满密谋策划。1950年3月19日,尧乐博斯带领匪徒离开哈密逃进南山。于是,乌斯满、尧乐博斯、贾尼木汉和骑兵第七师反叛官兵勾结在一起,策划了反革命武装叛乱。

  乌斯满(哈萨克族)是北疆有名惯匪,从30年代开始,就专事啸聚部众,杀人越货,逞强行霸。三区革命时,窃居阿山专员职务,暗中却和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对抗三区革命,得到国民党军事装备和各方面的支持。他不仅有2个团,而且利用民族关系控制着哈萨克族头人。

  尧乐博斯(维吾尔族)是国民党哈密专员,乌斯满的结拜兄弟。蒋介石为了收买他,特地派去一个国民党女特务(舍身救国队员)做他的小老婆,使之成为蒋介石的忠实走狗。

  贾尼木汉(哈萨克族)是国民党新疆省政府财政厅厅长,是一名政客,很早就和国民党特务勾结,新疆和平解放前夕,因反对起义逃进南山。

  1950年3月,台湾蒋介石委任匪首乌斯满为“新疆反共总司令”。乌斯满等匪徒便到处煽风点火,纠集惯匪和散兵游勇,并以残酷屠杀等手段,胁迫牧民2万多人发动武装叛乱,叛乱迅速蔓延到天山南北。同年4月,叛匪开始向人民解放军驻守哈密东北地区沁城、小堡、南山口、伊吾等地的部队发动攻击,并对各族群众进行大肆烧杀抢劫。在短短2个月内,即发生抢劫案300余起,烧毁民房30余间,打死打伤群众130余人。他们把奇台南山大、小红柳峡一带作为反革命的巢穴,东向巴里坤取包围态势,伺机夺取哈密,截断人民解放军与关内交通。又以主力由奇台沿公路向西窜犯,企图攻占新疆首府迪化。

  为了稳定新疆的社会秩序,保卫边疆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指示,新疆军区迅速组织了剿匪指挥部,由王震亲自担任总指挥,张希钦任参谋长,第六军军长罗元发担任北疆剿匪前线指挥官。根据匪情,人民解放军的部署是:第十六师在哈密,第十七师及第五军第四十团、第六军骑兵团、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一部在迪化至奇台一线。王震司令员还将胡鉴指挥的战车团调归第六军指挥。剿匪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肃清乌斯满、尧乐博斯匪徒和骑兵第七师部分叛军,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新疆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迪化。

  3月25日,新疆军区派出第十六师、十七师、第六军骑兵团、第五军第四十团、骑兵第七师一部、第二十七师第八十一团等2.5万多人,并出动了飞机和坦克,西线指挥程悦长、东线指挥吴宗先,在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援配合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剿匪战斗。4月1日下午,第十六师副师长罗少伟率机要秘书、参谋、报务员、警卫员等6人,乘小吉普车一辆,亲赴七角井前线侦察,未与主力同行。行进途中,于七角井以东车古泉山地隘路,被叛匪40余人伏击,罗少伟等5人壮烈牺牲。罗少伟牺牲时年仅30岁,是解放战争以来西北战场牺牲的第一位师级指挥员。

  4月14日,剿匪大军兵分两路,取道深山密林、雪原戈壁,日夜兼程,向叛匪巢穴大、小红柳峡奔袭,出其不意地突入匪集。匪帮乱成一团,丢下大批尸体,纷纷四散逃命,仅乌斯满和少数头目侥幸逃脱。

  在天山高峰天格尔大坂之下,另一股叛匪头子乌拉孜拜(哈萨克族),也在绥来、景化、昌吉等地,裹胁l万多牧民叛乱。乌斯满向北塔山地区逃窜被人民解放军阻击后,企图通过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逃天格尔大坂,与乌拉孜拜汇合,进行反扑。为了粉碎敌人阴谋,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勇猛追击,严密封锁。同时,又及时打响了天格尔大坂的围歼战,歼灭叛匪大部,仅匪首乌拉孜拜带20余骑南逃。

  3月26日,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第二连,由副营长胡青山带领进驻伊吾,与主力部队相距100公里。在主力进剿骑兵第七师叛乱时,二连突然被尧乐博斯匪帮包围。敌人破坏了交通,切断了电话线,使二连完全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二连孤军与匪作战,英勇地坚守伊吾40天,击退敌人7次大规模的进攻,毙匪53人,直至5月7日始与东进部队会师,完成了保卫伊吾的光荣任务。5月19日,彭德怀司令员来电嘉奖二连,后又授予“钢铁二连”光荣称号,授予胡青山“战斗英雄”称号。

  在剿匪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历经千辛万苦,进军红柳峡,翻越冰大坂,奇袭北塔山,在人迹罕至无水无草的五百里将军戈壁上追击叛匪,战胜重重困难,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对敌人穷追猛打,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实行军事清剿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针,执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区别对待的政策,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取得了剿匪斗争的胜利。

  6月15日,新疆军区发布剿匪战报,宣布新疆剿匪部队自3月分东西路钳追乌斯满、尧乐博斯残余股匪后,西线骑兵已沿北塔山一带向西清剿乌斯满残余匪徒;东线部队兵分三路追击南窜的尧乐博斯残余匪徒,并在黑山头以东扫清了曾在七角井一带进行破坏活动的哈巴斯股匪。

  6月20日,新疆军区再次发布战报,宣布剿匪部队自3月5日以来,经过两个多月的剿匪斗争;大股匪帮业已击溃,剿匪斗争获得重大胜利。

  由新疆逃至甘肃敦煌、安西一带的乌斯满、尧乐博斯等少数残匪,经新疆、甘肃部队联合清剿,于11月全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参加叛乱的国民党起义军官马占林(副师长)被俘,乌斯满于1952年2月在甘肃被捕获,贾尼木汉、乌拉孜拜亦先后就擒,仅尧乐博斯只身逃往台湾。

兵团历史(八)
保卫边防,维护社会治安   

  为了加强治安,巩固边防,1950年2月,新疆军区决定成立两个三级军区。在南疆,以喀什为中心成立南疆军区,由第二军军部兼南疆军区司令部;在北疆,以迪化为中心成立北疆军区,由第六军军部兼北疆军区司令部。并建立了阿克苏、和田、莎车、焉耆、哈密、伊宁、塔城、阿勒泰等8个军分区,分别由第二军、六军和第五军的各师团担负军分区工作。

  1950年3月,第二军、六军所属各部全部进驻指定地点,按点线布防,担负治安和边防任务,以保障社会政治安定。各师团驻地是:喀什(第四师师直、第四师第十团)、莎车(第四师第十一团)、伽师(第四师第十二团)、阿克苏(第五师师直)、库车(第五师第十三团)、温宿(第五师第十四团)、和田(第五师第十五团)、且末(第五师独立团)、焉耆(第六师师直、第十六团、第十七团)、库尔勒(第六师第十八团)、若羌(第六师骑兵团);哈密(第十六师师直、第四十七团)、镇西(第四十六团)、吐鲁番(第十六师第四十八团)、迪化(第十七师师直、第四十九团)、伊犁(第十七师第五十团)、绥来(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乌苏(军直独立营),另在鄯善、七角井、星星峡各派驻1个营。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睡,有5400多公里长的国境线。当时,中苏、中蒙友好,边境安宁。南疆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毗连。其时,阿富汗有美国势力渗入,巴基斯坦的统治者和美国紧密勾结,印度独立不久,尚未摆脱帝国主义势力的影响。英国在巴基斯坦的吉尔吉特、期喀吐等地建立有空军基地,美国想利用克什米尔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因此,保卫边防是驻疆部队的首要任务。1950年3月,第二军第四师第十一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巴基斯坦之要地巴扎大拉,第五师第十五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之要地赛图拉,第五军第十三师一部进驻蒲犁,从而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帕米尔高原。

  1950年3月,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进军西藏的指示,派出1个加强骑兵连先遣入藏,由李狄三任指挥。他们翻越了海拔6000多米的昆仑天险,穿过冰雪覆盖的无人区,克服了饥饿、严寒、迷路、高山反应等重重困难,几度身临绝境。同年8月,先遣连胜利到达藏北改则地区。先遣连被新疆军区命名为“英雄连”。

  1950年5月,新疆军区奉命组织独立骑兵师,担负解放西藏阿里地区的任务。由第二军抽调干部组成指挥机关,由骑兵第八师第二十三团和骑兵大队、第五师独立团、军直骆驼大队组成独立骑兵师。西藏阿里地区地势高峻,山岭重迭,人烟稀少,交通堵塞,军需给养必须由新疆运入。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独立骑兵师和第十五团第一营于1950年7月,先后进入工区,投入新藏公路建设。

  1951年5月,独立骑兵师派出2个连进军阿里,在马忙保和先遣连会师。同年7月,又派出1个加强连至藏北剿匪,和已进入阿里地区之部队合编为骑兵支队,担负起巩固阿里地区边防和治安任务。

  1950年,剿匪战斗结束后,曾活动于迪化一带的反动分子和地方民族主义分子,纷纷西移,伊宁成为反动分子活跃的中心。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治安工作,于1952年3月,由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三团、新疆军区通讯团、第六军骑兵团组成第五军第十五师,师长冯祖武、政治委员胡天勋,驻防巩留、新源、伊宁、巩哈、昭苏、特克斯等地。

兵团历史(九)
基层党组织建设

  1954年兵团成立时有党总支支部638个,1957年发展到1053个,其中生产连队支部977个,共有党员25913名,占兵团总人口的8.3%。在一千多个支部中,较好的支部占支部总数的20%,一般的占64%,较差的占16%。为了提高党支部的领导水平,1955~1957年,根据中央、自治区和军区党委的指示,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了整顿工作,先在52个支部进行试点,然后普遍推广。经过重点整顿的支部共185个,其他支部主要采用通过总结工作经验的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整顿,党支部对生产的领导作用有了很大加强,50%以上的党支部,能把生产问题作为大事列人议事日程,全年阶段性的生产计划、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以及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支部委员会能及时讨论、审议,提出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整顿,党支部骨干的领导水平和思想工作作风都有很大改进和提高,支部的集体领导原则得到了较好的贯彻。除原来比较先进的农八师二十四团二连党支部外,还出现了农二师五团二连、农一师一团运输队、农六师猛进农场三队、农七师二十四团一连等一批先进党支部。党员思想觉悟也有很大提高,绝大多数党员能团结和联系群众,在各项工作中起带头模范作用,并在生产中做出了很大成绩。几年来仅在生产战线上立功受奖、荣获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的党员即有7684名,占党员总数的32%。

  1957年,兵团有青年团员28906人,占青年总数的44%,有青年团支部956个。兵团党委1956年12月决定:兵团、师及各农牧团场、工厂、学校、医院成立青年团委员会,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和青年的特点,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组织青年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有3000多名团员获得先进模范称号。1957年6月1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兵团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兵团党委第四书记王季龙代表兵团党委向大会做了指示。兵团组织部部长、团中央委员、兵团团工委书记彭煦程做了题为《八年来团的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选举了由刘中林等23人组成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届委员会。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归来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出席大会并讲了话。胡耀邦除介绍联欢节的情况以外,对会议做了重要指示。他指出,一支拥有32万人,包括农业、牧业、交通业什么都有的生产建设兵团,是世界上所没有的,历史上所没有的。生产建设兵团是建设美好新疆的一支决定性力量,是参加边疆建设的开路先锋。他赞扬从内地来边疆参加建设的广大青年是坚强的、不怕困难的共产主义者,是建设共产主义的勇士。胡耀邦要求兵团全体青年,加强团结,加强学习,加强斗志,一心一意地为新疆人民,为祖国人民在新疆创造更多的财富,使生产兵团在建设更美好的新疆中起更光辉的作用。

兵团历史(十)
肃反运动


  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同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中央“七一”指示规定,进一步开展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兵团各单位从1955年8月上旬起,开展了群众性的肃反运动。参加这次肃反运动的总人数为98120人,共批斗794人,从中查出反革命分子339人,变节分子6人,阶级异己分子74人,坏分子63人,政治骗子1人,逃亡地主2人,共计485人。另外有5642人主动坦白交待了个人问题,共写检举揭发材料22076份。根据中央“大部不捉,一个不杀”的方针,在运动中共捕判55人,判处管制、收容教养50人,行政处分98人,免予处分83人。对于不够捕判的分子,兵团于1956年3月成立劳动教养队,将其集中进行审查,先后集中审查128人。

  兵团的肃反工作先后经过四个多月,基本上贯彻和执行了上级的指示,但由于有些单位在斗争中打击面较宽、简单急躁,也错斗、错捕了一部分好人。根据中共中央“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精神,兵团党委于1957年8月发出了《关于肃反善后工作的指示》,对错斗、错捕的好人,做了甄别平反工作。据统计:属错斗的24人,错定为反革命的2人,错捕4人,为108人写了文字结论,为109人修改了结论。同时,对该定为反革命而未定的24人、该捕末捕的7人、该判未判的7人依据政策规定重新做了处理。

兵团历史(十一)
整风反右斗争
  1957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4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兵团党委于5月15日召开了扩大会议,开始了兵团范围内的整风,接着在机关及直属单位召开了各种不同的座谈会,进行鸣放,征求意见。6月Z1日,兵团党委又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地进行整风。正当整风运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全国开始了反右派斗争,兵团和各师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也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兵团党委还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对右派分子进行斗争的指示》,强调反右派斗争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经过反右派斗争,全兵团划定为右派分子的共190人,加上以后接收上海、北京等地右派300名,收容自流人员中的右派316名,共计806名。这次反右派斗争,对极少数猖狂向党进攻的右派分子进行反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兵团也出现了扩大化倾向,教训极为深刻。以后根据中央指示,分期分批做了摘帽平反工作。

  从兵团成立到1957年,除了开展肃反、反右派等政治运动,还加强了内部专政工作。1955年根据军区第三次保卫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内部摸底调查和专案侦察以及政治、刑事侦察工作,加强了经济保卫和改造犯人的工作,到1957年底基层治安保卫组织发展到955个,参加这项工作的有3827人。这些组织在保卫生产安全、调解内部纠纷、监督改造“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兵团历史(十二)
对罪犯的改造工作

  新疆解放初期,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新疆军区成立了接收劳改犯人委员会,到1952年,先后从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省运进劳改犯人。1955~1956年,兵团又先后从四川、上海、浙江及自治区公安厅接收犯人。

  由于劳改犯人的增多,兵团政治部成立了劳改工作处,1956年9月又成立了兵团军事法院。1955年11月,兵团政治部发出《关于今冬劳改犯人和刑满人员的政治工作指示》,在兵团所属劳改队、刑满队中普遍开展了“坦白、检举”和“立功赎罪”运动。在运动中,劳改犯人和刑满人员坦白交待和检举揭发了大量材料。据统计,共坦白交待各种性质的问题16877个,揭发材料45806份。对上述问题和有关材料均及时做了处理,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肃反斗争。

  1955年11月和1956年9月,兵团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劳改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几年来劳改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了方针任务,贯彻了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和《劳动改造罪犯刑满释放安置就业暂行处理办法人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和“阶级斗争与人道主义相结合”的政策,并推广了成立犯人积极分子委员会的经验。兵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对犯人劳动生产的物质奖励试行办法》、《劳改犯人生活供应标准》、《关于留场就业人员接家问题》以及《狱政管理工作规划》等等。这两次会议以后,劳改工作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加强了对犯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狱政管理,改进了管理干部的作风。在犯人中开展了以评思想改造、评认罪服法、评劳动态度、评爱护国家财产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活动。规定了犯人的权利和义务,组织犯人积极分子到社会上参观。1955年11月,兵团党委批准出版专门教育和改造劳改犯人的《新生报》,广泛地宣传了党的各项劳改政策,有效地调动了犯人接受改造、参加劳动生产的积极性。1952~1957年,组织犯人参加了兴修水利、开荒造田、修建房屋、修筑公路等基本建设工程,为国家创造了财富。

  根据政务院关于《劳动改造罪犯刑满释放及安置就业暂行处理办法》的精神,进行了犯人刑满留场就业的安置工作。对就地留场就业的刑满人员,本着“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由各团场单独成立中队,实行同工同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待遇上合理评定工资。为使刑满人员安心留场,安家立业,1957年帮助他们接来大批家属。这些办法,对刑满人员继续加强改造,安心边疆建设和对在押犯人的改造起了良好作用。

  1957年,全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公安部组织联合工作组来新疆,会同自治区和兵团政治部门,对兵团的劳改工作进行了两次检查,肯定了兵团劳改工作的成绩,也指出了当时存在的重劳轻改、管教作风粗暴、监管不严,以及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对兵团的劳改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兵团历史(十三)
支援地方农业合作化运动

  兵团成立以后,发扬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大办好事的传统,坚持不懈地帮助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事业。1954年,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军区党委联合发布《关于驻新疆农业生产部队加强援助各族农民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的决定》的精神,在搞好自己生产的同时,积极援助各族农民开展了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并把它作为一项经常任务。到这一年底,共帮助群众组织了105个互助组,8个合作社。1955年11月19日,兵团党委做出了《关于援助新疆地区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定》,强调兵团应把支援各族人民发展农业合作化与建设国营农场列为同等重要的任务。根据《决定》的要求,每个师除帮助巩固组建的社队以外,还重点帮助5~7个合作社,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从思想领导、经营管理到技术指导,进行全面包干。这种全面包下来的办法,当时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助长了一些社队干部的依赖思想。为了纠正这种偏向,以后采取了以技术支援为主的方针。1957年,兵团党委在《关于支援农业社争取1957年农业大丰收》的指示中,突出强调了以技术支援为主,着重帮助农民群众掌握农业科学技本,以达到搞好生产,增加产量的目的。从1955年到1957年的三年中,全兵团共抽出1200名政治、技术干部,参加了农业社的建设和技术推广站的工作,对25个县、403个农业社进行了帮助指导。帮助社队举办了植棉、灌溉、农机、植保、财会等各种训练班,培养各种技术人才3800多人;并组织技术力量到各地巡回传授技术。经农场帮助的社队,产量都有很大提高,一般提高30%~60%,有的社队成倍增长。1956年帮助的137个农业社就有122个被评为模范社。

  在军民之间用水分配、土地调整、草场利用等方面,基本上照顾了群众利益。在农场与农民的土地调整问题上,贯彻执行“在群众真正自愿的条件下,以附近数量上、质量上较为优越的土地和房屋与之交换”的原则。1956年,泉水地、车排子和安集海的兵团农场,根据以上原则为当地群众规划了新的农庄。

  这个时期,兵团还广泛进行了民族政策的教育,每逢年节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检查民族政策和群众纪律,对违犯群众纪律的事件做严肃的处理,从而密切了场社关系,增强了同人民群众的团结。其时,新疆各族人民对兵团农场的建设,给予极大支援。兵团历年来水利工程及农场规划、设计,都是在自治区水利部门和荒地勘测部门的帮助下进行的。当兵团农场在生产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自治区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都给予巨大的帮助和支援。

兵团历史(十四)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与未来规划

  为了贯彻党的八大路线,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兵团于1957年1月23日~2月4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张仲瀚代表兵团党委做了题为《两年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王季龙做了题为《关于党的政治工作》的报告,杨贯之做了题为《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初步建议》的报告,农垦部党组书记王震、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书记赛福鼎到会讲了话。会议正确估计了过去两年来的工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制订了1957年生产计划,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标。大会选举了新的兵团党委,通过了决议。决议指出:“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必须遵照‘八一’精神,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加强思想领导,向非无产阶级和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展开坚决斗争,全面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生产建设事业由胜利走向胜利。”

  决议强调:兵团经营方针要继续坚持以农牧业为主,相应地发展加工副业、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合作社等经济事业,多方面积累资金,逐年扩大农田、水利建设。

  农牧业生产,在保证兵团主副食自给的原则下,坚持以经营棉田为重心的农牧结合、多种经营方针,大力发展农场内以猪、牛为主和饲养家禽的养畜业。

  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贯彻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的方针,提高设计质量,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强灌溉管理,克服重工程、轻管理的偏向。

  加工副业必须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生产又多、又好的产品。

  建筑企业和交通运输业,必须适应兵团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准备迎接新任务。

  决议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兢兢业业,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丰富领导思想,提高党委的工作质量。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认真进行新党章教育,增强党性,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保持艰苦朴素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优良作风,要求兵团进一步加强与各族人民的亲密团结,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扬勤俭建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新疆各族人民及兵团全体职工的幸福生活,为新疆的工业建设及农牧业发展的光辉远景而努力奋斗。

  会议选出了新的兵团党委成员37人。委员有:王恩茂(常委)、张仲瀚(常委)、程悦长(常委)、王季龙(常委)、刘一村(常委)、陶晋初(常委)、杨宗胜(常委)、陈实(常委)、杨贵之(常委)、杨南桂(常委)、杨润贵(常委)、史骥、白纯史、拜依丘林(塔塔尔族,亦称白秋林)、刘征、刘克明、阳焕生、陈晓岚、陈明池、林海清、孟梅生、苟成富、胡田勋、张存仁、张立长、鱼正东、涂治、刘炳正、杨兆元等29人。候补委员有:谢高忠、翟振华、石含英、李正肃、张启华、曾继富、邬佳才、张剑等8人。

  王恩茂为第一书记,张仲瀚为第二书记,程悦长为第三书记,王季龙为第四书记。

  会议还选出了兵团监察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及委员11人:刘一村(书记)、杨兆元(副书记)、王季龙、杨贯之、彭煦程、毛乃舜、张启华、陈晓岚、李明义、王慎、孙志杰为委员。

  这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八大精神指导下召开的,是一次充分发扬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它对加强党的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争超额完成兵团第一个五年计划,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加速国营农场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党的八大路线的指引下,在农垦部和自治区党委、军区党委的领导下,兵团全体职工艰苦奋斗,勤俭建场,胜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1957年,兵团工农业总产值为22871万元,比1954年增长1.54倍。耕地面积达到337万亩,比1954年扩大1.9倍,为计划的146%,播种面积221万亩,比1954年扩大1.49倍。粮食总产12241万公斤,棉花总产1085万公斤(皮棉),油料总产209.6万公斤,年终牲畜存栏头数742535头,均比1954年有较大增长,除棉花外,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合作商业、文教卫生等事业,也有显著的发展,各业盈亏相抵后,盈利2841万元,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13.5%,实现了综合经营盈利,为兵团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兵团在边疆站住了脚跟,促进了新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对稳定新疆社会安定和边防的巩固,起到了重大作用.

兵团历史(十五)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执行

  1957年10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接着《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1958年党中央召开了南宁会议,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思想,并批判了1956年曾起了积极作用的反冒进,促使党内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报道了全国的跃进形势:在农村中每天有近1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在工业战线上一再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3月,党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毛泽东主席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5月,党的八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争取在十一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毛泽东主席的讲话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造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线上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这个新形势给兵团全体职工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1958年2月24日~3月6日,兵团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工会会员暨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各师和国营农场、牧场、水利、运输、建筑、合作商业、工业等各条生产战线上的领导干部、先进生产者和工会会员代表共778人。兵团副政委张仲瀚致开幕词,他指出:“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在胜利的基础上跃进到更大的胜利。坚决把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大五倍至六倍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会上提出的口号是:“苦战一年跨过黄河,苦战三年跨过淮河,苦战五年会师长江。在棉花产量上,和全国任何地区同等面积比较,长期保持上游。”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做了题为《为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生产大发展,组织1958年生产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提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开荒1000万亩,1962年播种面积达到1100万亩以上,其中棉花300万亩以上。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刘一村做了题为《克服右倾保守,促进生产大跃进》的报告,工会副主席陈晓岚做了题为《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促进兵团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大跃进》的报告,兵团政治部主任王季龙做了会议总结。会议选出了兵团工会委员会,主席王季龙(兼),副主席陈晓岚、杨振中。奖励了一批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组织开展了新的竞赛。这次代表大会,是兵团“大跃进”的誓师动员大会,会后,各师迅速掀起了生产“大跃进”的浪潮。

  为了促进“大跃进”的顺利发展,排除思想上的阻力,1958年7月29日~8月28日,兵团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张仲瀚做了题为《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报告,传达了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批判了兵团在生产建设上的右倾保守思想,指出了在领导思想上存在的分歧,列举了发展速度、经营范围、发展棉花、机耕、投资办法、劳动力进疆、职工福利问题和兵团的形势、任务、发展前途等问题,要大家讨论。对坚持“慎重稳进”方针的兵团政治部主任王季龙、兵团司令部副参谋长杨贯之1956年反冒进的问题进行了批判。1959年后半年和1960年春,又在全兵团开展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使急欲求成的冒进思潮占了上风。

兵团历史(十六)
开发新垦区,扩大老垦区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兵团就为大力开发新垦区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如进行勘测设计,拟定开发方案,做好物资、技术和人力、机力准备等等。1958年,在党的总路线和“大跃进”的新形势下,推进了开发新垦区战略方案的尽快实施。是年,兵团党委向全体职工发出了当年垦荒造田300万亩的号召,各师立即做了向新垦区大进军和扩大旧垦区的部署,一个垦荒造田和大修水利的高潮在天山南北迅速兴起。当时,开发的重点主要是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同时在伊犁、阿勒泰、博乐、塔城、奇台等垦区也有新的开垦和扩大。从1958到1960年,兵团抓住机遇,努力拼搏,经过三年的大力发展,基本上奠定了兵团事业的规模和战略布局。三年累计开荒造田855万亩,相当于过去八年的186%;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建成场外独立引水渠道58条,引水能力359立方米/秒,新建水库18座,增加库容6.5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9座,即农一师上游水库,农二师卡拉一库、二库,农七师奎屯水库、黄沟一库,农八师跃进水库、蘑菇湖水库,农十师友谊水库。实增灌溉面积591万亩,基本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兵团耕地面积从1957年的337万亩猛增到1035万亩;农场由59个增加到166个,成绩显著。但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在生产建设中也有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尤其是1960年开展的“双千万亩”运动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一、向塔里木进军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它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南北宽500公里,东西长1000多公里,盆地中都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起风时黄沙滚滚,天晴时浩瀚无边,人称“死亡之海”。塔里木河西起阿克苏与叶尔羌河的交汇点,沿盆地北缘,东流抵罗布泊,全长1000多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河,由于河床频繁改道,被称为“无缰之马”。这里有大片荒原可资开发,有充足的水源可供利用。但荒原中心却是干旱酷热、沙暴盐碱的恐怖之地,一般农民无法开垦。兵团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向“死亡之海”宣战,兵分两路在塔里木河上、下游同时摆开战场,开始了向塔里木的进军。驻屯于阿克苏地区的农一师负责开发塔里木河上游。农一师的前身是中外闻名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一部分,很多干部参加过当年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进疆后,驻防屯垦阿克苏等地。为了开发塔里木,1956年和1957年春,兵团陈实副参谋长和林海清师长曾先后两次沿塔里木河上游进行实地踏勘。自治区荒勘局、水利厅和该师勘测队联合组成的一支勘测队,于1957年深入塔里木河上游两岸,进行全面勘查,取得了初步的水土资料。塔里木河上、中游有可垦荒地1600余万亩,其中稍加改良便可利用的荒地有600万亩。塔里木河水源除上游地方群众利用部分外,尚有40亿立方米可供利用。该地区气候温和,光照资源、水土资源丰富,宜于种植长绒棉等经济作物,大有开发前景。1957年国庆前夕,林海清师长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将开发塔里木的设想向农垦部部长王震做了汇报。王震十分高兴,立即召开农垦部局长会议,要求给予大力支援。会后,又给兵团副政委张仲瀚打了电话。10月下旬,兵团党委立即从北疆抽调了乌库公路中线支队,兵团建筑工程队一团、二团、三团部分人员,兵团水利工程处一团、二团部分人员,以及农五师4个连队,农六师工程支队,农七师3个连队,共计2万余人支援农一师开发塔里木,并在塔里木河北岸的阿拉尔建立指挥所,从而拉开了进军塔里木的序幕。经过1958年一年苦战,在塔里木这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上,新建了8个国营农场,即胜利十场、十一场、十二场、十三场、十四场、十五场、十九场和野麻农场,开荒造田45万亩。在塔里木河北岸的阿拉尔地区,盖起了高楼,新建了拖拉机修配厂、加工厂、农业红专大学(即塔里木农垦大学前身)、医院、商店、书店、邮电局、银行、招待所等,构成了塔里木第一个新兴城市的雏形。1958年秋,兵团司令员陶峙岳视察塔里木时,曾赋诗一首,道出了塔里木的急剧变化:

  塔河岸边有高楼,
  今日登临一览收。
  面目全非曾几日,
  无边漠野尽田畴。

  1959年,对上年度开垦的土地进行了复平、治碱和修整场内水利工程。同时,又完成开荒造田任务446万亩,新成立了3个农场,即胜利十八场、二十场、二十一场。1960年,在黑孜洞修建了上游水库,解决了枯水期的用水问题,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农一师在塔里木河上游两岸共修建渠道3条,长156.5公里,开垦荒地66.79万亩,建成大型农场10个,播种面积25.7万亩,成功地开发了神秘的亘古荒漠塔里木。

  与农一师相呼应,屯垦于库尔勒地区的农二师负责开发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经实地踏勘,在尉犁县东南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鲁克鲁姆沙漠之间,有可垦荒地约300万亩。1956年,农二师已开始开发塔里木河下游的门户——尉犁农场(即塔里木一场),1957年又创建了塔里木二场。在此期间,农二师组成了联合勘测队,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了全面勘测,基本上摸清了这个地区的水土资源,为大力开发塔里木河下游提供了依据。1958年,农二师提出“苦战三年,改变面貌”的口号,在塔里木河下游进行全面布点,重点开发,由副师长谢高忠率领万人大军进入塔里木,全线铺开,部署了7个新场的开垦和2个老场的扩建任务,新场即塔里木三场、四场、五场、六场、七场、八场、九场。新建的水利工程有大西海子水库、爱沙米尔水库及2条总干渠,3条南、北、西干渠,3条场内干渠和普米渠首工程等。

  部队进入塔里木后,生活和劳动条件极差,住窝棚、吃粗粮。喝咸水、抗风沙、顶酷暑、冒严寒,利用手工工具,每天苦战十几个小时。广大军垦战士不畏艰难,发挥聪明才智,进行了许多工具改革及技术革新项目。提出了“变担为推,变推为飞”的口号,大搞车子化,全工区装配架子车4000多辆,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一年开荒45万亩,除塔里木九场只完成规划设计外,新建成6个农场,完成大西海子、爱沙米尔2座水库及引水渠道173公里,建筑物631座。1959年,又继续开发了塔里木九场。1960年,兵团开展“双千万亩”运动,要求农二师实现“双百万亩”的指标。农二师为扩大垦荒面积,经地方政府同意,将已建成的1个十几万亩耕地的正规化农场塔里木一场(尉犁农场)与塔干里克公社和群克公社卡拉大队的草场交换,作为对当地群众的补偿和支援,在新垦区继续开荒。

  经过3年的开发,全垦区共开荒造田60万亩,建成农场7个,修建铁千里干渠、卡拉干渠、普米干渠等173公里,建筑物631座,建成大西海子一、二库,爱沙米尔一库,竣工库容1.56亿立方米。

  三年中,农一师和农二师在塔里木河上、下游共建成17个大型国营农场开荒造田120万亩形成了上下游哑铃形两大垦区,对发展和繁荣南疆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大跃进”来势太猛,建场的摊子铺得太大,虽然做了一些前期勘测工作,但未进行全面的流域性规划,采用了“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边扩大”的建场方针,未按基建程序办事,使许多农场灌排不配套,建筑物不配套,农田、渠、林、路不配套。生产后,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不断加重,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造成生产长期上不去的不利局面。

  二、向莫索湾进军

  莫索湾(原名毛索湾)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属玛纳斯河中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地、光热资源丰富,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是发展粮、棉、糖、畜牧业的理想基地。早在清朝同治年间,玛纳斯、呼图壁县附近的汉族人民为反抗阿古柏和清真王妥德磷的民族仇杀而逃避至此,组织民团筑城自卫,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建设了西营、野马、东湖、马桥等城镇。尔后,因严重缺水而逐渐荒废。当年各城镇的断壁残垣,被泥沙淤塞的渠道和荒芜的田埂到处可见。1953年,根据王震司令员开发莫索湾的设想,成立了农十师,师长林海清曾偕同自治区水利厅勘测设计人员对莫索湾进行过初步勘测。1956年,兵团和农八师先后派出勘测队进行了详细的土壤调查和地形勘测,拟定了开发莫索湾的方案。1957年11月,自治区党委派农村工作部部长吴鉴群在玛纳斯县委召开了有关方面负责人会议,商讨军民共同开发莫索湾方案,并组成了开发莫索湾工作委员会,由农八师副政委刘炳正任主任,玛纳斯县委书记张贵官等任副主任。工作委员会全体人员经过现场踏勘,达成协议:农八师开垦60万亩,玛纳斯县开垦50万亩。兵团司令部当即审批了农八师《开发莫索湾计划任务书》。农八师党委为了争取当年开荒,当年生产,于1957年冬派出4500人的水利建设大军进入莫索湾,抢修了26公里长的总干渠,南干渠一、二支干渠,1958年3月15日胜利竣工,首先解决了70万亩土地的水源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除总干渠和主要的水利建筑物使用钢筋水泥外,其余大部分工程建筑都是就地取材,采用红柳、索索压筑,节约了投资,加快了进度,保证了及时供水。1958~1960年,共修建干、支、斗渠1012公里,建筑物3120座,大型水库1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灌溉网。

  与此同时,农场规化、建点、开荒工作也全面铺开。早在1957年11月,农八师党委就派出一支建场先遣组,由肖凤瑞率领前往莫索湾勘察定点。12月,以二十四团为主抽调的第一支队伍,进驻莫索湾,在西营城附近创建莫索湾二场。1958年春,又从二十二团、二十三团、三十团、机耕农场、种羊场、师直抽调大批干部战士组成几支队伍,相继进驻莫索湾,创建了一场、三场、四场、五场、六场。同年7月1日,由老场选送的500名党、团员和青年,开赴莫索湾,创建了共青团农场。

  开发莫索湾最大的困难是缺水、无菜、无房、无路,运粮比较困难。当时用水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拉运,只能保证做饭和饮用水。洗脸一盆水要洗三四次,然后再用来洗脚,洗脚也要用三四次,稠得实在不能用了才倒掉。后来,采用积雪的办法,才暂时解决了吃水、用水的问题。吃不上新鲜蔬菜,只能吃咸菜。住房,主要是挖地窝子和搭帐篷。经过艰苦努力,待修筑了道路以后,运粮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58年春天,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拼搏,开垦土地36万亩,种植了18万亩作物,当年麦子长势喜人,自治区和兵团领导王恩茂、张仲瀚等前去视察,给予很高评价。新开垦的莫二场,当年收获粮食200万公斤,棉花25万公斤,实现利润2.9万元,实现了当年生产当年有盈利的奋斗目标,荣获国务院奖状奖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奖给莫二场戛斯车1辆、机床3部。1958年下半年,兵团司令员陶峙岳视察莫索湾时,即兴赋诗,赞美莫索湾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红旗插遍莫索湾,
  大地茫茫一手翻。
  唤起千年沉睡梦,
  永存青春在人间。

  1959年,在莫索湾又开荒近30万亩,当年播种29万亩,其中91280亩小麦获得了大丰收,单产平均达205公斤。莫五场18010亩小麦平均亩产250公斤以上,成为兵团第一个小麦单产250公斤的农场,国务院奖给锦旗一面。

  1959底,经兵团党委批准,将原莫二场、莫三场合并为莫二场;莫四场、莫五场合并为莫五场;莫六场与共青团农场合并为共青团农场。1960年11月,又将莫一场并入莫二场。1960年又开荒20多万亩,播种面积比1959年增加了1倍。这一年,26万亩小麦获得了大丰收,上缴国家2500万公斤。

  从1958年到1960年,莫索湾开发规模基本定型,共开荒造田近90万亩,播种面积80万亩,建筑房屋2万多平方米,营造各种林带3.3万余亩,种植果树4400余亩。3年为国家生产粮食9847万公斤、皮棉262.95万公斤,实现利润305.12万元。同时,还建起了年修理400台拖拉机的修配厂1座,建立了200个床位的职工医院1所,中小学11所,在茫茫荒原上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垦区。1960年9月,王震部长在陶峙岳司令员陪同下视察了莫索湾,接见了600名连以上干部,对莫索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并畅谈了美好的发展远景。

  莫索湾的开发之所以成功,是按照流域规划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全面规划,分项同步建设实施的,为开发新垦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边远垦区的初步开发

  伊犁、博乐、塔城、阿勒泰的一些边远地区,是兵团三年大发展后期的重点开发垦区。1959年,兵团决定恢复农五师、十师建制,农五师重点开发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十师重点开发阿勒泰地区。

  屯垦伊犁地区的农四师部队,在三年大发展中,重点开发了察布查尔垦区、昭苏垦区,建立了察布查尔一场、二场、三场,红旗一场和清水河农场,增垦面积40万亩。

  精河、博乐地区由于交通闭塞,是待开发地区,自治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都希望兵团去建场。根据自治区的要求,兵团将精(河)博(乐)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地区之一,做了全面部署。1958~1960年,农七师建立了精博总场沙山子农场、托托分场;1960年农五师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建立了管理处,并开始布点开荒,当年建立了红星十一场、十二场、十三场、十四场、十五场、十六场;工二师建立了艾比湖农场;运输处建立了幸福农场和精河农场;兵团商业处建立了红旗农场。共计垦荒面积近40万亩。

  塔城地区是农七师第三管理处和工二师开发的新垦区,当时垦植面积虽只有十几万亩,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根基。

  阿勒泰地区在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间,以原来的二十八团为基地进一步开发。三年中,新建了二十九团农场、三十三团农场、三十五团农场和福海渔场,垦殖面积25万余亩。

  四、创建共青团农场

  1958年3月,共青团兵团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做出了“关于义务劳动,捐献资金创建共青团农场的决议”,号召兵团7万青年、1000多个团支部,由每个团支部选派1名优秀共青团员或青年,组成千人自愿垦荒队,发起自愿捐献资金运动,不要国家投资,创建1个土地面积6万亩的共青团农场,并以此作为兵团全体青年向全国国营农场青年的竞赛倡议。兵团党委批转了这个倡议,要求各级党委给予重视和支持。于是,在全兵团范围内掀起了团员和青年争先踊跃报名,全体职工和家属积极捐献资金,支援创建共青团农场的热潮。原拟只建1个共青团农场,后因捐献资金和报名人数激增,农七师和农八师提出要自建共青团农场,兵团党委乃做出决定:凡建立共青团农场的单位可以不上缴捐款和抽调人力;不建共青团农场的单位,其捐款和所抽调人员由兵团统一支配。根据这一决定,在很短的时间里,兵团捐献集资达300余万元。报名青年达5000余人。是年,农一师、二师、四师、六师、七师、八师和兵团机运处各办了1个共青团农场,哈密创建了共青团园艺场。当年共开荒8.7万亩,播种3.5万亩。这次创建共青团农场活动为国家节约了资金,增加了耕地面积,扩大了生产,使广大青年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共产主义教育。

  五、扩大老垦区

  在开发新垦区的同时,兵团各师都扩大了老垦区:农八师在安集海原二十一团的基础上,扩建了安集海一场、安集海四场、安集海五场、安集海七场。农七师在下野地垦区原十九团农场、二十一团农场、小拐农场、下野地三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下野地一场、下野地四场、下野地五场和沙门子农场;组建了精博总场(后改为二总场),下设沙山子、下尔并、托托分场和红旗农场、红旗种羊场;在塔(城)额(敏)地区建立了塔额总场,以后又扩大为第三管理处;在车排子垦区原二十团农场、车排子二场的基础上,新建了车排子四场、车排子五场、共青团农场和五五农场。农六师在奇台农场的基础上,扩建了天山一场、天山二场、共青团农场和下兴湖农场;在昌吉和呼图壁建立了马桥农场、枣园农场、天山十九场和天山二十场。

  其他地区也有所扩大或零星开发,新建、扩建了一些农场。

  六、“双千万亩”运动

  经过1959年冬和1960年春的反右倾斗争,“左”的思想在各级领导层占了统治地位,高指标、瞎指挥越来越严重。1960年初,兵团党委提出了当年开荒1000万亩,播种1000万亩(即“双千万亩”运动)的要求,动员全体干部、工人,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掀起“特大跃进”。1960年1月,兵团动员了机关和直属单位1万余人到伊犁、塔城修渠,冒着严寒施工。各师也立即行动起来,紧张地投入了“双千万亩”的战斗,采用了人海战术,昼夜苦战,开荒造田,抢时播种。5月,张仲瀚在全兵团电话会议上再次提出:“1960年两个1000万亩的任务是坚决不能变的”,“播种面积必须确保,必须播足”。当时,播种期已过,各单位仍在抢播,造成有苗无收,损失很大。据统计:当年实际开荒347万亩,播种843.6万亩,由于缺水和延误播期等原因,造成的灾害面积达263万亩。粮食总产2.51亿公斤,比1959年仅增长3.88%;棉花总产87698万公斤,比1959年下降33.84%;粮棉平均单产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粮食单产45公斤,棉花单产12公斤,造成了严重损失,特别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少,质量差,遗留工程多,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兵团历史(十七)
兴办工业

  1958年,根据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把新疆建设成为祖国强大的钢铁、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纺织、制糖等工业基地和植棉基地。在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保证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全党全民大办工业。

  1958年四五月间,兵团召开了第四届加工副业会议,响应毛泽东主席“全党动手、兴办工业。地方工业产值要在5年、7年赶上或超过农副业产值”的号召,决定因地制宜,积极兴办工业。会后,积极筹建八一制糖厂、八一棉纺织厂、八一造纸厂等现代工业企业,并投入前期工程;各师中小型企业也在积极筹建和发展。6月,兵团颁发了《兵团加工副业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为农牧业服务,为大工业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和为出口服务,以中小型为主,大中小结合,因陋就简,勤俭办厂。遵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相互支援、密切协作的原则,规定了6项基本内容:(1)工业总产值在5年内赶上或超过农副业产值。(2)上缴利润3~4年与农业平衡并超过之。(3)大力发展电力工业。(4)加速建设化肥工业。(5)建成制糖和淀粉生产基地。(6)产品质量二三年或更快赶上或超过全国先进水平。同时提出了“二五”计划期间的生产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大大鼓舞了各单位大办工业的积极性。当年,全兵团增加各类工业企业110个,机械制造工业、建材业、轻工业发展很快,化工也开始发展。由于全国大炼钢铁的原因,兵团也出现了自己的钢铁工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63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7.2%,比1957年增长28.5%。

  1959年元旦,兵团召开了工业座谈会,总结1958年工业生产经验。指出,1959年必须进一步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工业生产建设上来一个“更大跃进”。当年,兴建工业企业132个,限额以上骨干企业开工的有:八一毛纺厂、红山咀水电站、铁门关水电站、跃进钢铁厂、通用机械厂、合成氨厂、十三户拖拉机制造厂、天然碱加工厂、奎屯卷烟厂。全年完成投资总额6142万元,超过兵团成立5年来的总和。

  1960年,兵团工业总投资7846.56万元,是投资最多的一年。除续建工程外,又新建企业39个,年底共拥有工业企业348个,骨干工业基本建成投产的有:石河子棉纺织厂、毛纺厂、制糖厂、造纸厂、红山咀水电站,奎屯卷烟厂、针织厂,农六师煤矿、机械厂,乌鲁木齐市通用机械厂等,当年工业总产值达6014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6.9%,比1957年增长2.5倍,利润15552万元,创造了兵团历史最高纪录。

  兵团的工业,大多是采取投资少、收效快、收益大、因陋就简、自力更生的办法发展起来的。例如,石河子八一制糖厂是借用军垦战士的转业资兴建的,设计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甜菜1000吨,年生产白砂糖2万吨、酒精1800吨。1958年7月动工兴建,1959年12月建成投产,仅用1年零5个月时间,这在同行业、同规模的建厂速度上是创纪录的。该厂批准投资1608万元,实际投资1475万元,节约投资133万元。

  在大办工业中,大炼钢铁是一个严重失误。1958年8月,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当年要实现1070万吨钢的任务,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自治区党委要求兵团当年完成1.5万吨生铁任务。兵团党委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向各师、处、直属单位布置了任务,要求各单位党委第一书记亲自挂帅,以军事化、战斗化的精神,保证在1958年最后的100天内完成自治区分配的任务。兵团和各师都成立了钢铁生产指挥部,恢复了战时高度集中的指挥制度。10月初,兵团召开了各师处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第一次钢铁生产现场会议,进一步做了部署。王恩茂在兵团党委常委会议上说:“在钢铁生产上,自治区给兵团的任务为1.5万吨,兵团自己有三本账,一是3.5万吨,二是5.7万吨,三是7.3万吨,你们应争取实现7.3万吨或10万吨。明年自治区还要生产100万吨铁,57万吨钢,给兵团的任务是:铁30万吨,钢15万吨。”当时,全兵团正处于秋收秋种、开荒造田和水利建设十分繁忙阶段,而大炼钢铁是当时压倒一切的任务,从而迫使兵团从农业战线和其他战线上抽调了6万多人,组成大炼钢铁队伍,建立钢铁生产基地。共计修建了28立方高炉12座、半土半洋的小高炉370座和数以万计的土平炉,生铁日产量由几十吨上升到数百吨。年末统计:共生产生铁65456吨、钢1985吨,超额完成自治区分配给兵团的计划任务的350%,占自治区钢铁生产总数的1/3。

  大炼钢铁虽然炼出了一定数量的钢铁,锻炼了人们的意志,并给国家勘查出许多矿藏资源,但经济损失是惨重的。首先,从农业上抽调了4万多人支援钢铁生产,严重影响了秋收;其次,大炼钢铁盲目性大,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且质量很低;此外,到处开挖找矿,使国家矿产资源受到某种程度破坏。1959年,在吸取上述教训的基础上,兵团重点兴办了巴仑台跃进钢铁厂,建有28立方高炉12座,日产生铁100吨,兵团机运处和工一师分别修建了炼钢和轧钢车间。当年生产生铁81546吨,钢10431吨。1960年生产生铁94482吨、钢25041吨,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

  在大办工业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兵团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方针,本着勤俭办厂、就地生产原料、就地加工、就地消耗、为国家提供商品的原则,兵团各垦区、各农场迅速兴起场办工业的热潮。加工副业全面开展,修理业迅速建立健全,小煤窑、小水泥、小化肥、小水电、小化工、小糖厂、食品加工厂、综合加工厂等因地制宜蓬勃发展起来。到1960年,场办工业共219个,总产值3457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7.84%,改善了职工生活,为市场提供了商品,并为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积累了资金。

  在大发展中建成的兵团拖拉机修配厂、综合通用机械厂和汽车修理厂,是三家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工厂,不仅能修理汽车、拖拉机,为汽车、拖拉机生产上千种精密配件,还可生产大批机床、电动机、播种机、脱谷机、榨油机等,为发展场办工业创造了条件,有力地保证了农业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