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逾期年检处罚: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4) 世界经济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45:25

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4)

世界经济史

例46: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

A.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

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错解分析】易错选D,做错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二是审题不清,没有看到题干的时间限制“新航路开辟后”。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到了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对外贸易发达,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荷兰、法国,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

【答案】A

练习46:世界上首先发现美洲大陆的(   )

哥伦布                麦哲伦               迪亚士            达·伽马

A                     B                    C                 D

例47: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表明(    )

A.欧洲人特别喜欢黄金

B.黄金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

C.黄金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直接驱动力

D.葡、西沿着相反的方向寻找黄金

【错解分析】易错选A。形成错解的原因:一是材料的理解能力欠缺,二是抓不住材料的主旨: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表述中看出,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主要意图就是寻找金、银等贵金属。

【答案】C

练习47: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基督教

 

例48:《欧洲经济生活》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错解分析】易误选C。错解原因:审不清题意,没有提炼出材料的有效信息和关键词“18世纪中期”“财富日益增长”。

【解题指导】18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题目中“被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C项强调的是政治革命带来的影响,与题意不符;D项观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排除。

【答案】A

练习48:下列有关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出现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③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④自由资本主义兴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例49: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地,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错解分析】易误选C,错解原因:读不懂材料,材料主要说明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从科学“走到前面……高举火炬”可知科学技术创新直接转化成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匠的实践经验的总结,科技含量低。

【答案】D

练习4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图中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珍妮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华尔街风风雨雨二百年,结合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例5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时(     )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错解分析】易误选A,错解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知识迁移能力欠缺。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A项不符合经济危机的表现;C项不是平静,而是阶级斗争尖锐;各国大打贸易战,D项错误;B项由于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工作难找。

【答案】B

练习50:下列对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地对大危机的报道,其中失实的是(   )

A.德国交易所正常营业

B.法国出现了社会动荡

C.美国人排队领救济

D美国失业工人上街游行

例5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生产

【错解分析】错选D.形成错解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没有理解命题人的意图,二是没有抓住关键词“经济状况”和“首先采取的措施”。

【解题指导】解答此题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二是“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结合这两点可做出正确判断。1933年3月,为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上台后,首先整顿的是金融业。

【答案】C

练习51:国家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罗斯福新政中曾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其主要作用是(   )

A.有利于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B.增强人民的实际收入,缓解危机

C.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缓解银行压力,稳定金融体系

例52:“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④“新经济”出现,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错解分析】易误选A。错解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目的和实质。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表现的掌握和认识。在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目的、实质。福利国家的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但并未触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C 

练习52: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新变化表明(   )

A.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是进入到垂死阶段

B.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通过自我调节彻底解决了自身固有的矛盾

C.由于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

D.资本主义国家也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例53: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错解分析】错选A。形成错解的原因是审题不清,不能领会材料的主旨,是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解题指导】此题是考查学生再认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C、D两项属斯大林采取的措施,A项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只有B项的实施,促进了苏俄经济的回复和发展,因而是成功的“实验”。

【答案】B

练习53: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

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农民的赋税

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交纳国家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例54: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错解分析】易误选D。錯解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二是把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混淆了。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尤其是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从而使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较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的信息,即赫鲁晓夫改革的长远影响(较为积极的一面)。

【答案】B

练习54:几位同学在讨论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时,提及下列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应是(    )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

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

C.改革旧模式,阻力过大

D.未能突破旧模式,成效甚微

例55:对斯大林 经济体制的客观评价应是(   )

①  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弊端③曾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④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错解分析】易误选C。錯解原因:综合分析问题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欠缺,不能全面的结合史实分析理解问题。

【解题指导】考查学生对斯大林体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斯大林体制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忽视了市场和价值规律,依靠计划和行政命令行事,因此存在严重弊端,后来日益僵化,阻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弊端,阻碍苏联的发展。

【答案】D

练习55: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有利

例56:“二战”后初期,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关键因素是“二战”后美国(    )

A.工业产值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

B.黄金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C.是世界政治军事大国

D.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

【错解分析】容易错选A或B。錯解原因:审题不清,分不清问题的主次,现象和实质的问题。

【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理解能力。“二战”后初期,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关键在于经济实力。当时,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A、B两项是D项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练习56:美国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或步骤不包括(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怀特计划”

C.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D.主持通过《联合国宪章》

例57: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随后该国进行改革并得到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贷款来自于(   )

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错解分析】错选C。错解原因: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欠缺,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混淆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是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答案】B

练习57:2008年5月,汶川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我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一图示所代表的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例58: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   )

A.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错解分析】错解的原因是对历史概念的综合理解能力欠缺。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能力。本题只要认真审题,从题干“经合组织”,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练习58:上海合作组织第八次峰会于2008年8月28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各成员国就框架内多边合作战略及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商讨和研究。关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A.世界性合作组织     

B.区域性经济组织

C.区域性合作组织     

D.政府间反恐组织

例5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

 材料一 右图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的一幅照片。照片中的人背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我懂得三种行业,能讲三种语言,奋斗三载,家有三个孩子,三个月没有工作了,而我只想求得一个职业。”

(1)经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假设你就是当年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说说你想怎样摆脱自己的困境? 

材料二 经济大危机前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认为:“美国制度是个人奋斗的自由放任主义”,“如早有人要研究欧洲恢复延缓的原因,他就会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管事过多”。“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 胡佛甚至还认为,由联邦政府出钱对个人给予直接救济是可耻的。

(2)面对失业问题,胡佛认为美国政府应该怎么做?你是否支持胡佛的主张?为什么? 

材料三 1933年,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罗斯福宣称:“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

(3)举例说明罗斯福是怎样解决失业问题的,并分析这种做法有哪些好处?

【错解分析】答案不全,或是答非所问,原因是不能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明白材料的主旨,认真审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寄望于政府的帮助;通过个人努力找到一份工作,等等。

(2)胡佛主张政府自由放任。不支持,因为自己得不到政府的帮助。

(3)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水利工程)。这些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练习59: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于1930年5月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了40%。这一做法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 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1939年也仅恢复到50%。在维护世界信贷货币体系方面,金本位制客观上起着维系和支柱的作用。但1931年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后,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其他国家纷纷效仿,4个月里先后有15个国家放弃金本位制,于是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浙大人文学院历史系网络课程《二十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2008 年 9 月 14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在过去连续5年两位数的增长之后,正以高于预期的速度降温。

银行倒闭、股市暴政、油价跳水、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下各自“噩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

                                              一一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大国应对危机的做法有何特点?这种做法导致了哪些严重后果?

 

(2)据材料一、二,两次危机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此外,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特征?这种特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对当前经济危机的认识,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的基础上,对内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危机的危害。

 

 

 

 

 

 

 

例6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图片是何国际组织的总部?其前身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际组织是怎样建立的?它的建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国际组织的建立有何意义?

【错解分析】原因是学生的识图能力欠缺,第(1)问错了,后面的也就无法回答正确。第(2)(3)问关键是审题不清,抓不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解题指导】(1)问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确认该国际组织为世界贸易组织(2)问要找准题干关键词“怎样建立”“趋势”,理解题意,即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反映的经济趋势。(3)要充分领会材料二所提供数据的有效信息,即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然后结合所学,说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积极意义。

【答案】

(1)   材料一中图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   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解决争端时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它于1995年成立。它的建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3)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意义:一是使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二是它努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法制化;三是使成员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繁荣;四是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

 

 

 

 

 

 

 

 

 

 

练习6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 2000年10月10日,克林顿总统签署的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成为美国法律这为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所经过的14年的谈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次谈判过程中,中美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精神,努力工作,最终取得了双方满意的结果。有评论说:中美达成“中国入世”的协议,双方都是“赢家”。

⑴材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双方都是‘赢家’”的原因。

⑶中国入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你如何看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

46-50ADDCA   51-55ADDDD  56-58DDC

59【答案】

(1)特点:以本国利益为中心,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后果:进一步瓦解了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加重危机的严重程度,对本国经济造成更大的伤害;法西斯势力抬头,国际关系恶化。 

(2)由一国波及到多国;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世界市场形成。

(3)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采取得力措施拉动内需。 (言之有理即可)

 

60【答案】

⑴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⑵中美达成协议,对美国的出口和就业有利,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利,对世界的经济繁荣与发展有利,所以说双方都是赢家。

⑶中国入世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评价:积极: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消极: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