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业用房:陳氏太極丹田內轉功法 - 歡迎您到snike12的博客,祝朋友們虎年吉祥,身體健康,萬事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46:33
字號:大 中 小

[轉]陳氏太極丹田內轉功法 ( 2010-5-11 13:2 )

丹田內轉是丹田功法的基礎,太極拳強調丹田內轉。有些太極流派強調氣沈丹田,而不知內在實質為丹田內轉。丹田如發動機,而丹田內轉猶如啟動發動機。有人以為氣沈丹田只是一個重心下移,增加穩定平衡,或是達到上虛下實的方法,這就未免太小看丹田的作用了。丹田內轉為一切內勁之源,更為纏絲勁之總關竅之一。丹田內轉是以丹田為樞紐,與腰同步旋轉,並以此為軸,帶動周身氣血運行於四肢百骸,貫通五臟六腑,形成周身整體的旋轉運動,這是訓練整體渾圓力的捷徑之一,可使丹田渾厚內氣圓轉自如。

        丹田內轉是以人體中脈(丹田與命門之間)為中心,做平圓、立圓、縱圓旋轉,順逆時針方向練習。通過丹田內轉的練習,在盤架時方能做到氣沈丹田與氣轉丹田相互配合。拳家有雲:“纏化轉換,開合呼吸,擊打跌拿,均在丹田轉換一瞬間。”根據歷代太極拳師的經驗和本人練拳體驗,丹田功對於太極拳修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太極拳是要求一種圓的運動,周身要求一種螺旋纏絲,節節貫通,其內在的要求也是如此。氣海為人體氣機之所在,作為人體氣機的根源,它的轉動是可以帶動周身的氣機形成一體,如水中的旋渦,旋轉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人如果掉入這個旋渦是很難從中掙紮出來的,太極拳運動不是停留在人的肢體上,而是內外同頻的,產生巨大螺旋力的效果。通過這種螺旋力才能把對方來力化於無形,也就是通過這種螺旋力,使人體的氣機在人體的周身無處不在,如果功夫高深的人可以傷人於極小的動作。因此只有有效的調動人體的氣機的根源才能做到氣力相合。所以太極拳要求氣沈丹田與氣轉丹田相互配合,決不是孤立的。

       萇乃周先生在氣力淵源論這樣寫到:氣無形屬陽而化於神,血有質屬陰而化於精,神虛故靈明不測變化無窮,精實故充塞凝聚堅硬莫敵,神必藉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氣力乃成。夫乃知氣力者,即精神能勝物質之謂也,無精神則無氣力矣。武備知此,惟務聚精會神以壯氣力,但不知精何以聚,神何以會,是以殫畢生心力而漫無適從也。夫精以神聚,神以氣會,欲求精聚神會,非聚氣不能也。

       傳統太極拳講究內實精神之說也,難以想象沒有丹田功夫那太極拳會是一個什麽樣子,沒有內在的功夫如炮中無硝黃,弩弓無弦箭,滿腔空洞,無物可發。欲求猛勇疾快如海傾山倒,勢不可遏,必不能也。此為傳統古訓,摘錄以供後學參考。

太極丹田內轉功

        丹田內轉是太極拳內功的基本功。此功法把丹田視為一個立體的能漲能縮能旋轉的太極球,通過意念使歸聚丹田的內氣不斷的鼓蕩運轉,進而帶動肢體做開合曲升,提高技擊能力為目的。《太極拳經歌訣》中說;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十三勢說略》中說:氣宜鼓蕩,神宜內斂。就是指丹田內氣的鍛煉,表現的外形是轉腰和腹肌的運動,《十三勢歌》中說: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等等都是說丹田內轉和腰的關系,在各家太極拳中有的強調丹田內轉(如陳氏太極拳)有的只將轉腰不提丹田內轉,但是丹田內轉只是一種太極拳的內功鍛煉的過度形式,太極拳練習到高深階段,就不在執著丹田內轉,那時全身處處不丹田“有形歸無形,物我兩相忘”。

         丹田內轉功也是練習整體勁的捷徑,初學習太極拳時要註意腰的旋轉變化,以外動帶動內動,虛實分明,連貫靈活,剛柔相濟,勁力完整,這樣學藝才能登堂入室,一開始學拳時不可能完全註意丹田的旋轉,要以外動引內動,直到內氣充盈後,真正的內動才能開始,丹田氣收聚是向心力,為合,為吸,為蓄勁.丹田氣發放為離心力,為開,為呼,為發勁,因為內氣在人體中旋轉,如有一部分氣向前擠發,必須有一部分氣向後補撐,上下左右都是一樣,牽動周身氣流形成強大的旋渦,循環不息又向四面八方膨脹,丹田內轉功也是道家修煉內丹的築基功,丹田是男子的精室,女子胞宮所在之地,為真精真氣匯聚之處,是滋養全身的重要部位.練以築基, 練精化氣,還精補腦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什麽是丹田內轉

        丹田內轉是太極拳內功的基本功,它是把丹田(臍下小腹處)看成似一個立體的能漲能縮能旋轉的太極氣球,通過意念使歸聚丹田的陰陽兩氣不斷鼓蕩運轉,進而帶動肢體開合伸屈協調平衡運動,以達到保健強身,提高技擊能力的目的。《太極拳經歌訣》中說:“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丹田內轉,是一種內功鍛煉的過渡形式,像推手只是一種拳架到打的過渡形式一樣,太極拳練到高級階段,就不再執著丹田內轉,那時全身處處是丹田。丹田內轉能調動丹田之氣,自動按摩腹部臟腑,刺激腸胃蠕動,暢通內脈,增強消化系統的吸收和排泄功能,對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許多慢性疾病,有明顯的防治效果,特別是對腹脹、便泌、腸粘連等更有奇特療效。1986年12月在成都召開的全國性太極拳學術研討會上,有人發言反映:在日本有人向中國太極拳教練提出一個課題:”太極拳為什麽能嫩膚?”這個課題提得好。它正好涉及到了我國太極拳的奧妙所在、精華所在。太極拳,尤其是陳式太極拳,以它那獨特的輕沈兼備、剛柔相濟、開合相寓、動作螺旋、松活彈抖、快慢相間、內外兼練的運動形式,熔武術與養生術於一爐,使長年從事這一運動的人,不僅可以健身、護身,而且可以健腦、嫩膚、健美。所以人們都說大極拳是我們祖國武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構思特異的一顆明珠。

        丹田內轉也是練整體勁的捷徑,即學太極拳架式時,要以丹田轉動為基點,帶動腰轉、胯轉、身轉、手和腳轉,使手眼身法步協調平衡,虛實分明,連貫圓活,剛柔相濟,勁力完整,這樣拳藝才有登堂入室的可能。

       

       為什麽太極拳可以起到健腦、嫩膚、健美的作用?除了上述它那些運動方式上的特征之外,其奇妙的內功——丹田內轉法,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關於“丹田內轉”,在顧留馨、沈家幀著的《陳式太級拳》及顧著的《太極拳研究》等書中,都曾提及“氣沈丹田與丹田內轉相結合”,但其功法如何具體運用到拳術之中,其機理的依據是什麽,均未詳述。作者自1972年至1980年從師陳照奎老師學習陳式太極拳,深得老師口傳身授的太極精義。現將陳式秘傳有關丹田內轉功法之要點簡介如下。


一、丹田內轉法是陳式太極拳的精華

        丹田內轉,從武術和勞動角度來說,它是使人體產生松活彈抖型的爆發力的太極內功;而從養生健身角度來說,它又是“煉精化氣”、“還精補腦”的重要養生功法。古往今來,人類在不斷探索健康長壽的方法。那麽養生大道最首要的問題是什麽?是“煉精”。沒有“煉精”的功夫,也就談不上“化氣”、“化神”和“還精補腦”。當然煉精也離不開真氣的帶動。煉精、化氣是相輔相成的。但煉精畢竟是養生的築基功。梁代醫學家陶弘景雲:“養生之道,以精為寶。”《性命圭旨》把煉精列為“首關”,有雲:“初關煉精,為動靜兼用之功。”一些煉功的人往往只講練氣、養氣、運氣等等,而很少談及煉精之法。無精,氣從何而來?觸及到“精”字,也是多講“保精”、惜精”、“戒欲”、“節欲”、“禁欲”、以及“上士分床,下士異被”等控制性生活諸法。只講“節流”,不講或很少講“開源”。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何謂精?這裏講的精是指人體的內分泌腺特別是性腺的分泌物,即激素(荷爾蒙)。這種激素進入腺體周圍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到身體各處,以調節身體的生長、發育、物質代謝和組織***的活動。按“煉精化氣”的原理,它可轉化為真氣、順經絡循環到身體各處,充盈周身,維持和增強人的生命力。這種激素過多或缺乏,都會引起各種疾病。產生這種生命要素的主要部位在丹田,即小腹。 丹田,向來是為養生家所重視。道家養生家認為丹田是練功的“根”,為“安爐立鼎。煉金丹的地方。《黃庭經》的“黃庭”二字即指此處,認為此處是“積精累氣”之所。《胎息經》所言胎息的部位也指此處,認為此處為人體生命之源(人體力學家認為此處是人體重心、中心所在)。前人講:“抓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太極拳家則把丹田稱為“太極點”,系太極拳運動的軸心,故又稱“太極核”。由此可知,太極拳的創編人陳王
庭遺詞所雲:“一卷《黃庭》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陳氏太極拳圖說》),當時造拳也是參照《黃庭經》,抓住了這個煉功的關鍵部位,而提出了“氣沈丹田和丹田內轉相結
合”,作為太極拳的內功功法,從而使太極拳成為一套內功、外功兼練的拳種。


        丹田,一般都指臍內向裏斜下一寸三分(又稱一寸半)處。即小腹之內,骨盆之中,膀胱之後,骶椎之前,氣功家稱此處為儲藏真氣的“夾室”。其實,此處是人體許多重要臟器所在之地。尤其是生殖***聚集的地方。由外及內進行剖析,首先是腹肌,腹肌是牽動人體腰部及下肢力量的關鍵,它並對小腹內的臟腑起保護作用。其內部則是生殖腺聚集的部位。如精囊腺、前列腺、女性的卵巢等性分泌腺。科學家認為增強這些內分泌臟器的機能,是增強人體生命活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這些性機能的增強,可以保證人體產生自身所需要的性激素。這些激素是促進人體各***生長、發育,並持久地維持其正常狀態,延長壽命的極其重要的生命原素。運動這個部位,即某些運動家提倡的“腹部體操”.“骨盆體操”等,也就是太極拳運動強調的“丹田內轉”之內功功法,可以增強消化系統的吸收功能,增強性功能,培養真氣,增強內分泌,產生性激素,從而達到健美、健腦、嫩膚。這種丹田內功與整體運動(外功)結合起來,就可以達到祛病延年健康長壽的境域。


        從技擊角度分析,這種丹田內轉功法,則是太極拳所特有的螺旋型的松活彈科勁的動力源泉。拳論所謂“主宰於腰”,實質上就是主宰於丹田。太極拳運動發勁時,丹田內部潛轉活動的離心力和向心力表現在:發,則放射到四肢,即氣貫四梢;卷,則從四梢收到丹田,即氣聚丹田。但這種力量的收和放,都不是直線的,而是通過人體所特有的一系列的螺旋動作、節節貫穿地來實現。平素的套路鍛煉,推手、單式鍛煉,一招一式都著眼於丹田內轉,著眼於丹田內轉帶動四肢乃至周身,不斷發揮丹田內轉這種人體的樞紐作用,對於增強人體的自衛、技擊能量,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拳論中所謂: “周身柔軟似無骨,忽然放出都是手,”即這種丹田爆發力的形象描述。

 

、丹田內轉功法的基本特征

        怎樣“抓住丹田練功夫”?各種功法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有的取站樁功,有的持靜坐法,有的則配合以簡單動作,稱為動功,還有更簡要的方法采取揉腹法、揉腎囊等,方法各異。陳式太極拳則與眾不同,它是在復雜的拳勢演練過程中(第一路83式,近400個動作;第二路71式.近300個動作),意註丹田,以意領氣,氣沈丹田,然後取逆腹式呼吸法,以真氣帶動,調動丹田內轉,丹田內轉又帶動全身的螺旋式運動。形之於外則為“順逆纏絲”、“胸腰折疊”諸形式。而且強調丹田內功與四肢、軀體動作完全協調一致,叫做“一氣貫穿,周身一家”。拳論雲:“內不動、外不發”;“腰不動,手不發”。打起拳來,小腹內部內氣鼓蕩,翻江倒海:外形則轉臂旋腕,旋腕轉背,旋踝轉膝,以丹田內轉為核心(原動力),貫串整體一系列的螺旋運動,非圓即弧。這種丹田內轉功夫,可以使腹部臟器,特別是盆腔內的臟器,通過自我摩蕩,自我按摩,而增強其機能,生精化氣,有益於打通前後三關,舒通經絡,通任督二脈。
        丹田內轉,是陳式太極拳拳理拳法有機整體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要了解丹田內轉的功法,必須與了解太極拳的整個拳理拳法相結合。現在,只能從這套拳藝的一個側面來闡述一下關於其內功(丹田內轉)的一些特征。


(一)意註丹田,氣沈丹田,丹田真氣充盈,是發動丹田內轉的基礎。打拳時,先入靜片刻,洗心洗慮,壹誌凝神,檢查全身放松狀態,引真氣下行,意註丹田,感到真氣充盈丹田(發熱)之後,再由丹田內轉啟動周身。而且是以外呼吸引動內呼吸,以真氣帶動小腹內的諸臟器取螺旋形式轉動起來。所以,我
主張上場打拳起動之前,要適當延長預備式的時間。


(二)由外及內,由內及外,內外結合,促使丹田內部轉動起來。即拳論中講的胸腰折疊與丹田內轉結合。丹田內轉、與其他功法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孤立的動,不是靜坐中求內動,而是內部與整個軀體一起動,動功與靜功相結合。從打拳講,打拳強調走身法,在身法端正的基礎上,胸腰走螺旋勁,“刻刻留心在腰間”,以腰為軸,以太極核的離心力和向心力帶動全身,走立體螺旋勁,從腰到四肢,都是順逆纏絲勁,所有動作都是圈,這種周身的螺旋運動是丹田內轉的實質。整套拳的大小動作都要與丹田內轉相協調一致。如拳論所述:“內不動、外不發”、“腰不動,手不發”,“出腎入腎是真訣”,“節節貫穿,周身一家”。而且強調以這種內動作用為主、為先。同時又註意內動與外動(內功外功)相結合。丹田內轉的方式,包括前後、左右、上下、斜向、橫向等多種立體螺旋方式。但都要與外形協調一致。如丹田走前後圈時,外形也走前後卷放、開合、蓄發,如“左衝”“右衝”等式;丹田走左右圈時,外形也要走左右螺旋,如“掩手肱錘”、“三換掌”諸式;丹田走斜圈,外形動作也是斜向旋轉,如“白鶴亮翅”、“六封四閉”等拳式。


(三)以提肛、松胯和兩臀翻沈為特征的骨盆動作。陳式太極拳的丹田內轉法,是呼吸運動、腹部運動、骨盆運動三結合的一種鍛煉方式。拳論強調“襠走下弧”、“提肛、松胯”、“吸氣收腹,呼氣突腹“,“沈左臀翻右臀、沈右臀翻左臀”等等。這些措施實質是增強骨盆運動。人體骨盆及骨盆肌正好象一個保護盆,從左、右、後、下幾個方面來保護人體小腹內重要的臟器,手臂和腳腿則可以從前方保護它。打拳時經常提肛、松胯、沈翻左右兩臀、會陰處一提一松,骨盆處髖關節立體螺旋式的上下轉動,即斜向走“∞”字形的運動,都可以使人註意會陰穴,增強人體下部的活動,從而使大腦皮質與下部內臟***關系密切起來(即氣功中講的心腎相交),以調節內分泌機能。並且可以使腹肌、
骨盆肌,以及下部***的各種括約肌、提肌、豎立肌等等,保持良好的彈性,這對增強性機能和增加性激素有積極作用,有助於取得“煉精化氣,還精補腦”之功效。


(四)外呼吸與內呼吸相結合,呼吸與動作相結合。丹田內轉,其實質就是一種丹田呼吸法,它與肺呼吸、體呼吸諧調一致,故稱為內呼吸。所謂呼吸與動作相配合,主要是指這種以丹田呼吸為核心的鼓蕩之內氣與拳架動作相隨,所形成的人體特有的一種“周天開合呼吸法”。同時,陳式太極拳的呼吸法註重呼氣。這種註重呼氣的練拳方法,是許多武術門派所重視的,它既有利於呼凈肺部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又有利於導引真氣下行。根據現代醫學家分析,常常註意呼氣有利於肌體放松,對神經系統有好的影響。從丹田內轉的功法考慮,註意呼氣可以使真氣順任脈下行,氣聚丹田。(關於內呼吸與外呼吸、呼吸與動作如何相配合,見作者另文《周天開合論》


(五)動功、靜功和輔助功相結合。陳式太被拳是動功靜功相結合的一個拳種。這種動功靜功兼練還含有雙重意義:一是指打拳過程中,達到動(體)靜(腦)相結合;二是打拳之外要單練靜功。打拳時怎樣使大腦得到平靜?這其間有微妙的道理。因為兩套拳有155個式子,700多個動作,為了節節貫穿、連綿不斷、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打起拳來只能壹誌凝神,循規蹈矩。腦子一點也不能“走私”。每次運行,大腦都要專註於那些復雜而又已熟悉的動作,從而使大腦得到平時難以得到的平靜。而四肢和軀體,則在進行難度較大的運動。即“以一念代萬念”,使人體“司令部”在肢體運動中得到休整。正如藝術理論家溫克爾曼所講述的一種狀態,“就象大海的深處永遠停留在寂靜裏,不管它的表面多麽狂濤洶湧”。陳式太極拳這種運動方式,比某些動作簡單的運動方式效果好就好在這裏。因為跑步、簡易體操等運動方式,在運動過程中,大腦往往可以“開小差”。關於太極拳的靜功,其功法與真氣運行法基本相同。關於輔助功法,可以因人而異(有的是為了提高技擊功夫,有的則是為了健身的需要),比如擰太極尺,抖大極桿,百把氣功樁等等功法,都可以與丹田內轉功法結合練習。此外,練功的人,還要重視道德修養(養性功夫)。如此,持之以恒,必然會使你的精氣神得到全面鍛煉

                                                                             1.抱丹田

早晨(寅時最好)選一空氣清新,有松柏樹叢之處(湖泊河水邊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平行而立,身體微下蹬,膝稍彎曲,頭直目正,身端氣靜,松肩垂時,十指分開,手心向內置與腹前,兩手相抱若抱球狀。此時要身體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隨意呼吸,莫令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後,再做下一動作。

                                                                              2.轉丹田

立正站立,開左腳向左與肩同寬,意守丹田,然後以意領氣,以丹田為圓中心,自左向右轉36下,吸一口氣咽下。再從右向左轉36圈,再吸一口氣咽下。是為轉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先隨意呼吸,然後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動,當身體晃動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時舌頂上腭。當身體轉向右邊時呼氣,呼氣時舌抵下腭。但晃動時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絲呆板之意,共約36下。這樣的平行轉圓可以使代脈得到鍛煉。

                                                                               4.揉丹田

如前兩腳立正站立,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張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以丹田為圓心,自左向古作劃圓運動,也是吸氣舌頂上胯(搭鵲橋),呼氣舌抵下腭。約36下。

                                                                               5.擊丹田

如前兩腳站成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然後伸左腳向左前方半步,兩臂鳥展翅一樣向後用力展開,為白鶴亮翅,舌頂上腭吸氣。然後左腳後收,與右足井齊,兩掌變拳一齊向丹田兩邊猛擊,舌抵下胯呼氣。計36下。

                                                                                6.折丹田

輕步站開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護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護去。然後兩掌交叉一齊向前撲去,撲時叩首,為“以首叩碑”呼氣;起時吸氣。這樣腹部會得到壓迫的鍛煉,丹田也會充實起來。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隨意坐下,右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左腿壓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後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氣,氣貫丹田,如此36下。再換成左腳落地,腳心斜向前方,右腿壓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兩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時,呼氣。然後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氣,氣貫丹田,也36下。

                                                                                8.噴丹田

兩腳立正,並腳而立,兩手掌從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兩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氣。然後一齊向前猛然推去,為“嬰兒擊食”,推出時喊“喝”,呼氣,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領左手,高舉在頭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處,兩腳尖掂起,向空中吸氣。然後兩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樣,用力一齊向下拽,兩肘打墜勁,墜到兩手落到胸前,呼氣。這樣子起吸氣,下墜呼氣,計36下。通過強行呼吸,丹田氣足,內氣鼓蕩,能達到內壯的目的,只有內壯才能力源豐富,勁力渾圓,用之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