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单穴治病选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24:56

手阳明大肠经穴

1.商阳

【取法】在食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⑴面疔 ⑵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⑶慢性结肠炎

【机理】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井金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其经脉上颈贯颊,手阳明经别上循于喉咙,肺与大肠相表里,具有宣肺解表泄热、利咽喉之功,故可治疗以上诸症。

【针灸法】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王惠玲:采用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放血治疗面疔,每获良效。

操作:用三棱针于商阳穴处点刺放血数滴。

典型病例:张XX,男,35岁。1981年3月就诊。主诉:鼻旁疼痛2天,l天来加剧。患者2天前感觉鼻旁痒痛,只见鼻翼外方有一粟粒样小疮,未加注意。今日局部感觉发热,且疼痛加剧,故来就医。检查:一般情况较好,惟于左侧鼻旁恰在迎香穴处生一小疮如粟粒,坚硬似钉,周围皮肤微红,范围0.5厘米左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素嗜烟酒,大便秘,常2-3天一行。辨证:火热之毒内蕴,循阳明经结聚于鼻旁。用三棱针在右侧商阳穴点刺放血,出浓稠鲜血5-6滴。为加强疗效,于左侧商阳也同样放血数滴。翌日二诊,疼痛明显减轻,面部红肿已消,于该穴再放血1次。

三诊,已基本无痛感、予两剂五味消毒饮以善其后。

按语:颜面是疔疮的好发部位,是手足阳明经所过。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在此穴放血,迅速泻其热毒,故能治其经所过范围内的颜面疔疮。

◎邢克利:在多年临床中常取少商、商阳二穴相配治疗咽喉肿痛。发现每当点刺商阳穴时,患者就自语道:咽喉处轻松,咽痛大减或已愈。联想商阳穴与少商穴互为表里经,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只取商阳如能奏效,更为少而精,何不取而代之?故在以后临床中只取手阳明经所出之“井”穴商阳点刺出血,以清热利咽。急性一般1-2次即愈,慢性隔日或1周1次,2-3次痊愈或显效。

操作:用三棱针或28号5分毫针,常规消毒后点刺患侧或双侧商阳穴。用75%酒精棉球边挤压边将血擦净,直至血自止为止。

典型病例:宋x,女,25岁。1985年2月15日就诊。自诉昨日起床后,嗓子痛甚,不能咽东西,前来就诊。咽部充血红肿,扁桃体不肿大只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诊为:(急性咽炎)咽喉肿痛。用三棱针在商阳穴处点刺出血数滴,血自止为止,1次即愈。

◎喻喜春:近40年来,用商阳穴放血的方法治疗漫性结肠炎、结肠手术后大便功能紊乱有良效。有的病人在1个疗程后大便可以成形,次数每天1-2次,腹部不适消失。治疗每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2-3个疗程。操作:先将食指揉搓数10次,使之充血,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挤血,成人0.5-lml,小儿5-10滴。

典型病例:樊XX,女,40岁。1985年4月6日就诊。诊断:慢性结肠炎。患者患慢性腹泻,每天4-7次,便稀软量少夹有粘液,有时有血,腹痛及不适,饮食欠佳,人瘦弱。用纤维镜检查肠粘膜有水肿充血并有少数浅表溃疡存在。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试用双侧商阳穴点刺,每穴每次各挤血0.5-lml,隔2天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症状有所减轻,3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增加,精力充沛。

2.二间

【取法】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当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齿痛

【机理】二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荥水穴,功偏清热,而且大肠经循行入齿中,故可治齿痛。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荆亨泰:笔者20多年来,凡遇胃火牙痛用二间施治多收立杆见影之效。如遇大便干结者,配支沟穴,日针1次,1-2次即愈。

操作;用30号1寸毫针,向三间穴方向斜刺进针,得气后,持续捻转约1分钟,至局部憋胀发热。痛止,留针20-30分钟,留针时行针2-3次。

典型病例:陈xx,女,26岁。1989年7月1日就诊。患者左侧牙痛肿3天,不能进食,口干,不能睡眠,服消炎药未见效,故要求针灸治疗,查其颜面潮红,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数,遂针刺二间,牙痛立止,留针30分钟,患者觉患侧面部轻松,次日肿退痛止。

按语:二间属大肠经荥穴,荥穴有泻热之功。本案属胃火牙痛,针刺二间可使热邪从大肠而解。

3.三间

【取法】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取穴。

【主治】⑴三叉神经痛 ⑵失眠 ⑶手指痉挛性瘫痪

【机理】三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输木穴,“输主体重节痛”。其经脉循行又达于面部,故可治三叉神经痛等。治手指痉挛性瘫痪属局部取穴。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李国安:笔者应用本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感到即刻止痛效应甚佳,尤其是对有触发痛的(即触及患者患部某一点,可诱发剧烈的三叉神经痛)。一般取患处对侧的穴位,每日针1次,以10次为l个疗程,1-2个疗程治愈。

近10年来还运用本穴治疗失眠症,催眠效果甚好。在留针20分钟过程中,必须经常进行轻缓的提插手法,使掌心有胀痠感,每日针1次,一般3-4次就能改善睡眠状态。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以单手进针法,迅速刺入穴位,使之得气,用拇、食指紧提针柄,多次缓慢地上下插入穴位0.4-0.6寸,约1-2分钟,使患部疼痛明显减轻,但针刺感应一定向患者的掌心处传导,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吴XX,女,52岁。1983年7月23日就诊。主诉:右面颊疼痛10天。患者右面痛,连及太阳穴,触之似刀割样,入夜剧痛如锥刺,已经旬日。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服卡马西平片,疼痛未减,舌红苔黄腻,脉细弦。当属胃火上炎,已耗阴血,又逢肝风上扰所致。治拟清胃降火,熄风止痛之法。以泻法,针三间穴,手法较重,行针2分钟。连针16次而治愈。患者2年后三叉神经痛又复发,仍用前法再次奏功。

李xx,男,45岁。1984年5月10日就诊。主诉:失眠已3年余。患者不寐胸闷,仅能睡1小时左石,精神反觉兴奋,纳呆,时有嗳气,舌淡苔薄,脉细弦。此乃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之症,拟和胃安中法治之。针刺三间穴,以轻缓提插法,使针刺感觉传导至掌心。隔日针1次,3次之后始逐步奏效,针刺10次,胃和阳通气调中畅,睡眠明显好转。

◎康泰隆

典型病例:曹XX,女,25岁。右肢偏瘫已有一载,手指拘急,下肢强直。颅内肿瘤手术摘除,留有偏枯,脉缓苔薄。气血所伤,痰浊横阻,客于经络,大筋挛短,挛短为拘,发为本病。检查:右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手指拘急,霍夫曼氏(+)。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巴彬斯基氏(+),夏朵克氏(+),有踝痉挛。诊断:手指痉挛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性)。治疗:用30号毫针,从三间穴向后溪方向针3寸深。挟持式进针,捻转方法向后溪穴深刺3寸,无特殊得气感应,仅在掌心有痠胀感,30秒至1分钟后手指痉挛即刻缓解。手指肌张力松弛,留针20分钟后起针,疗效持续4-6小时。

注:对下运动神经元性弛缓性瘫痪无效。

4.合谷

【取法】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

【主治】⑴癔病 ⑵晕针、晕厥 ⑶咽喉肿痛 ⑷外感头痛 ⑸牙痛 ⑹产妇宫缩无力 ⑺急性扁桃体炎 ⑻足跟痛 ⑼下颌关节脱臼

【机理】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解表退热、理气止痛、活血调肠之功。大肠经贯颊,入下齿中,其经别上循于喉咙,故可治牙痛、喉痛、急性扁桃体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表,故可治一切外感表证。合谷为全身镇痛镇静之要穴,可治癔病、晕厥等神志疾患。阳明经多气多血,妇女以血为本,故又可治妇科疾患、产妇宫缩无力等。

【刺灸法】直刺,指针,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吕建平:10余年来运用此方法治疗癔病20余例,效果满意。

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长毫针,向劳宫方向横刺1.5寸,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捻转手法行针3-5分钟,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王X,女,32岁。1987年4月15日初诊。自述烦躁,胸痛,叹息频作半月余,近2天加重,时而悲伤哭嚎,时而嘻笑逗闹,心悸惊惕,坐立不安。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滑。证系情怀悒郁,气郁生痰,上蒙清窍,神明被扰。治宜疏肝达郁,镇静安神,清心豁痰。取合谷(双侧),平补平泻。针后10分钟,患者自觉胸部豁然开朗,长出一口气,哭笑停止。留针30分钟,重复行针2次,诸症悉除。随访2年未复发。

按语:合谷是手阳明经原穴,原者,原气也,故该穴功于调气。气机调畅,肝气调达,其病可愈。

◎肖继芳:本人用指针合谷治疗晕针多例,均可使患者在数分钟之内神志清醒。病情特别严重时,可加压人中穴。

对于喉痛,常使用水针,多数1次就好,少数病例需作2-3次才能痊愈。此法对于肺胃有热及外感风热型喉痛疗效最为显著。

操作:治晕厥、晕针施用指针。方法是拇指置于合谷穴上,食指、中指放在掌内与合谷穴相对处,上下手指同时按压合谷穴,一压一放,不断进行,直至病人神志清醒时为止。治疗喉痛用水针。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2ml,以5号针头在常规消毒下注入一侧合谷穴,操作时先回抽无回血后才可把药水注入穴位内,不必找针感。

典型病例:高xx,男,46岁。1984年2月4日晚突然昏倒,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当时一时无法找到药物,在紧急的情况下,即给予指压双侧合谷穴,一压一放,约3分钟左右病人神志即清醒。

刘x,女,26岁。患者喉痛,声嘶伴发烧1天,于1989年12月29日上午来诊。查见喉部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舌苔薄白,脉浮致,病属风热外感型喉痛。即用注射用水2ml对合谷穴进行穴内注射。次日来诊时,热退、音清、喉痛消失,说话完全正常。

按语:《疮科纲要》言合谷治“猝厥暴死昏不知人,皆能应手出声,立刻清醒。”张山雷亦说:“水沟、合谷等穴之针刺,以回知觉。”可见合谷穴治疗一般的晕厥,用之得当是有显效的。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上接肺经,下接胃经,故用之治肺胃有热及外感风热而致之喉痛能有良效。

◎张丽蓉等

操作:取合谷穴,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0.5-1寸,针感可传至食指尖,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转约1-2分钟,至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翟xx,女,26岁。1989年11月23日就诊。主诉:发热无汗、头痛咽痛7天。患者发热37.8℃,恶寒无汗,头痛咽痛,曾服A.P.C及复方新诺明等药,发热减轻,但每日体温仍在37.3-37.5℃之间,且头痛咽痛较重。治疗经过:针合谷,提插捻转1分钟后,头痛咽痛减轻,继续捻转3分钟后,头有微汗出,头痛消失咽微痛,留针20分钟,1次而愈。

◎李美琪:本人用合谷穴治牙痛,牙痛即止。

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或1.5寸的毫针直刺0.5-1寸,留针30-40分钟。

典型病例:李XX,女,47岁。1983年10月某日因咀嚼不慎而致左下第4牙齿裂开,疼痛剧烈服止痛片也不止痛,无法进食,即去口腔科门诊,因对普鲁卡因过敏,不能使用,故针刺双合谷,在行拔牙时很顺利,无疼痛感。

◎万桂华:我们用针刺合谷穴治疗牙痛100余例,效果满意。凡属胃火牙痛,用该穴治疗收效明显。

操作:取合谷穴双侧,直刺5分,采用泻法,留针15分钟。

典型病例:杨xx,男,23岁。于1970年3月5日就诊。主诉:牙痛数日,张口不开,以致2日未进饮食。伴有恶寒发热,大便秘结。经服中西药效果不显。来诊时,右侧牙床红肿,疼痛剧烈,舌苔黄腻,脉洪数。辨证属阳明胃热所致。治宜清阳明胃热。治疗:依上法,针1次后牙痛减轻,红肿渐消,饮食可入,寒热全无,大便已通。再针1次,病获痊愈。

◎林凡:牙痛,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取合谷穴针刺,单侧即可。操作:垂直快速进针5分,中强刺激,有向腕上放射感尤佳,至牙痛明显缓解时出针。

◎秦德铨:近50年来,遇产妇宫缩无力刺合谷均能收效。

操作:用1.5寸长毫针,当出现针感后,行烧山火手法10-15分钟。

典型病例:沈xx,女,25岁。1967年9月13日入院。从晚8时许即破浆,至次日上午10时许,无宫缩反应。因病人畏俱手术,即刺右合谷,施烧山火手法,10分钟后即分娩。

按语:产妇宫缩无力,多由气虚无力使然。《针灸聚英》云:“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坠胎。”可见补合谷,有益气增强宫缩的作用。

喉蛾是临床常见疾病,遇见此病,我多用合谷穴针刺,每获良效。

操作:用1.5寸长毫针,当进针后出现针感时,行透天凉手法,留针15分钟。

典型病例:徐XX,女,18岁。患者每月急性发作喉蛾2-3次,数年不能根除,已成痼疾。1935年夏笔者返里,经刺右合谷,施透天凉手法,留针15分钟,l次愈。经随访未再发。

按语:喉蛾现代医学称扁桃体炎,从祖国医学立论为肺经实火上炎,治从合谷以泄肺经实火。

刺合谷治足跟疼痛用巨刺法,即左取右,右取左,待病人有感应后即令其跺脚,留针20-30分钟。

操作:用1.5-2寸长毫针,从合谷进针,向跟点穴(在劳宫与大陵之间下1/4交接点)透刺,行捻转手法。

典型病例:丁氏,女,68岁。近10余年来患足跟疼,曾服诸药,效果不显著。于1976年8月17只开始配合针刺治疗,3次痊愈。

按语:如患骨刺需针10次左右痊愈。

◎郑祥华:对8例下颌关节脱臼患者,采用针刺合谷穴治疗,其中7例1次立愈,1例年老体弱患者针刺1次后显效,仍感下颌关节活动障碍不适,次日再针l次而愈。

典型病例:张xx,女,47岁。1968年8月11日就诊。诊断:下颌关节急性脱臼。患者经针刺合谷穴下颌关节脱臼复位后诉说:昨天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喷嚏,至昨晚深夜时分,因连续猛力打喷嚏数声,下颌随即脱垂,不能回复,用手捧托下颌,彻夜未眠,至清晨即来求治。当即给予针刺合谷穴左侧。治疗方法:当进针得气后,针感较强时,即令患者准备作大声咳嗽动作,在叫患者作大声咳嗽动作的一瞬间,迅速用力将针捻转,用突然强刺激手法,此时患者因受到突然的强刺激,自然由于难以忍受而猛然张口发出“呀”的一声,患者下颌向下猛力扩张牵拉,下颌关节即能随合口而自动复位。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合谷穴要采靠背椅坐位,得气后针感不强时不应令患者作“咳”动作及急于行强力捻转泻法,否则针感不强,患者因感受刺激不大而作“呀”声张口不大,下颌向下扩张牵拉位置不大,仍不能达到复位效果。必须注意掌握针下得气后患者感觉针感很强时才令患者作“咳”声动作及迅猛捻针的时机,才能取得预期疗效。体质弱者,宜采仰卧位,针刺刺激量适当掌握运用,注意预防晕针。孕妇如患此疾宜慎之。

5.阳溪

【取法】在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主治】拇指内屈症。

【机理】阳溪穴位于腕背部,在拇短伸肌健与拇长伸肌健之伺,与拇指的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故可治拇指内屈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秦德铨:阳溪穴,治小儿拇指屈在手心不能上翘。凡小儿因病毒性脑病、脊髓灰质炎等症引起的后遗症,用此法治疗,均有显效。

操作:以右手持针刺入3分,得气后随用左手拇指轻抵患儿患指向上轻轻活动。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并配合活动l次。每10次为1疗程,约3个疗程可愈。

典型病例:黄xx,男,3岁。1976年8月7日就诊。患儿因乙脑后遗症,大拇指屈于手心不能翘起。此系高烧伤阴,血不能正常濡润经脉,太阴、阳明两伤,不能维持其平衡,造成阴经紧阳经松,以至大拇指只能屈不能翘起。经用上法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

按语:拇指不能上翘,从祖国医学立论,属阳明经病变。阳明多气多血,热伤营阴,不能濡养经脉,以至出现上述病变。发病时间短,不变形者疗效显著,疗程亦短。

6.手三里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下2寸取穴。

【主治】⑴急、慢性腰扭伤 ⑵膝关节鼠

【机理】阳明经多气多血,手三里为手阳明经穴,脉气已盛,疏通经络作用较强,故可治疗以上诸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王新月:笔者用此法治疗急性腰扭伤60余例,止痛效果甚好,发病后5个小时内就诊者均为1次治愈,超过5个小时就诊者多需2-4天方能治愈。

操作:用28号l寸半毫针直刺,得气后,以提插配合捻转,做重泻手法使患者感觉针处痠胀难忍。每隔3分钟行针1次,反复刺激至腰部活动无痛,行动自如为止,一般每次约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令患者活动腰部,视腰部活动受限的方向做主动活动,如不能弯腰者做弯腰活动等,依此类推。

典型病例:张xx,女,31岁。1988年10月6日就诊。患者搬重物用力不当致腰扭伤2小时余,疼痛剧烈,伸腰受限,腰部肌肉僵硬,大肠俞压痛明显,右侧尤重,双下肢活动自如,予双侧手三里穴针刺重泻,25分钟腰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泻法宜重,轻则无效。活动腰部应由最小幅度开始,切忌强行被动用力活动。须排除椎间盘脱出等腰椎病变。

按语:最初是在急性腰扭伤患者取后溪穴时,手握患者前臂发现手三里穴区非常敏感,试以重力揉按,收效奇特。此后每见此疾,单用之屡用屡效。临床体会,就诊距发病时间越短效果越好,以发病后5个小时内针刺效果最佳,常1次而愈。

◎张智龙:多年来笔者运用该穴治疗急慢性腰扭伤和膝关节鼠,疗效颇佳。一般针1-2次即可治愈。慢性腰扭伤,每日针刺1次,3-4次即愈。

操作:用28号1寸半毫针,直刺入穴内,得气后,施以提插泻法,至患处疼痛减轻为止。留针30分钟左右,留针中,嘱患者活动患处。

典型病例:王xx,男,36岁。就诊于1988年9月12日。患者2天前,因搬重物而致右腰扭伤,自服“活血止痛片”和外敷膏药未效。现右腰部疼痛,不能转侧,舌暗苔白,脉沉紧。诊断:急性腰扭伤。予针刺左侧手三里,针入得气后,腰痛即轻,继续施以提插泻法,并嘱其活动腰部,须臾疼痛即止,留针30分钟。针毕诸症尽除,腰痛未再发作。

柏xx,男,64岁。就诊于1987年12月4日。主诉:右膝关节突发嵌顿性疼痛,不能屈伸半天。患者平素常发此病,每次经家属按摩即可缓解,此次于下床时,突发右膝关节疼痛不能屈伸、行走困难、经按摩及针刺治疗后无效,遂来就诊。查:右膝关节僵直,不能屈曲,局部无红肿压痛。X片提示:膝关节鼠。予以针刺右侧手三里,针入得气后,嘱其活动右膝关节,则疼痛消失,活动如常。

按语:独取手三里治疗急慢性腰扭伤、膝关节鼠是先师所传,笔者临床施用屡屡获验。考本穴功专疏经活络,长于治疗气血痹阻经脉之病。临床上,腰扭伤者,左病右取,右病左取,膝关节鼠者,上病下取,左病左取。进针得气后即止,勿刺过深。

7.曲池

【取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约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

【主治】⑴荨麻疹 ⑵高血压 ⑶网球肘 ⑷膝关节扭伤 ⑸寻常疣,扁平疣 ⑹胁痛 ⑺胃腹痛

【机理】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具有清热祛风,调和营血,清头明目,调理胃肠之功,为全身祛风退热要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故可治荨麻疹等皮肤病。治网球肘为局部取穴。手足同名经经气相通,治膝关节扭伤疼痛,为下病上取法。另外还可以治高血压、胁痛、胃腹痛等。

【刺灸法】直刺,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齐小玲、孙六合:自1982年起用针刺曲池穴的方法,治疗急性荨麻疹60例,l次治疗痊愈者25例,2次痊愈33例,2例经过3次治疗无效。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以捻转提插之泻法,强刺激运针1~2分钟,留针20分钟,其间反复行针2-3次。

典型病例:王xx,女,36岁。1984年3月3日初诊。患者于昨日起遍体皮肤瘙痒。病初先感项区瘙痒,后经冷风吹袭肤痒剧增,痒疹随手搔抓而起,始为散在性小粒,继而扩散融合成块状,局部微热痛,晚上因痒甚致彻夜难寐,曾用抗过敏药内服或其他药物外用多次无效。诊为荨麻疹。针刺曲池,行针2分钟后,患者自觉皮肤瘙痒已能忍受,留针20分钟。第2次复诊时,患者症状已全然若失。

按语: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功善散风止痒,清热消肿。本病多因素有胃热壅盛,复受风邪侵袭,致风与热相搏,郁于肌表而致,因此,首取本穴,与病相应,恰切病机,故疗效卓然。

◎林凡:用曲池治疗高血压症,右侧较佳,3日1次,3个月即稳定在正常水平。

操作:用3寸长毫针,垂直快速进针2寸,中强刺激,向上下放射甚佳。令患者屈肘呈锐角,当角顶处是穴。

典型病例:苏xx,男,59岁。1983年9月6日就诊。主诉:高血压症15年、加重4年。先后在本地、昆明、成都、上海、北京求医,检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症”,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求针。针前测血压为190/124mmHg,针后再测即下降为175/4l0mmHg,复针时已无波动。至第9次便降至136/94mmHg。此后则一直维持在此水平。改为轻刺激手法,又治9次未见波动。观察年余未见反复。

◎康泰隆:笔者用针刺曲池穴的方法治疗网球肘,5-6次即愈。

操作:爪切式进针向肱骨外上髁方向刺0.8-1寸深,用《灵枢◎官针》中短刺法。上下摩擦刺激有痠胀感,肘劳症即刻缓解。每隔5分钟刺激1次,留针20分钟或在短刺法后加温针3壮。

典型病例:王xx,女,45岁。右肘疼痛已有3旬,疼痛拒按,内旋困难。曾作封闭,一度好转,劳后又发。检查:右肱骨外上髁压痛,伸肘旋前试验(+),X线片(-)。诊断:肘劳症(肱骨外上髁滑膜炎)。治疗:取右侧曲池穴,短刺法。针刺时疼痛即减轻,5次后疼痛消失。

◎曾祥龙:笔者在临床凡遇到有膝关节扭伤之患者,均取同侧曲池穴进行针刺治疗,效果极佳。轻者1天即愈,重者3-5天而瘥。

操作:用28号或30号3寸长毫针,直刺1.5寸深,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约l-2分钟,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席xx.男,32岁。1974年3月25日不慎跌倒,当即右膝关节疼痛难忍,渐及肿大,不能行走。由家人护送去骨伤科敷药。经敷药7、8次未效,而来我科就诊。视其右膝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稍一行走,疼痛得咬牙切齿。身体一般情况尚可,二便正常,脉紧,舌见瘀点,舌苔少而白。此乃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所致。针刺右侧曲池穴,每天1次,4次即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时,一定不要过深或过浅,过深或过浅,直接影响疗效。有出血性疾患者禁针。

按语:膝关节为足阳明经所过。该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膝关节扭伤,必先伤该经,形成气滞血瘀之症。手足同名经经气相通。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取曲池用泻法,能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

◎朱金良、王晓聪、赵华河:用“清热解毒注射液”作曲池穴内注射,治疗寻常疣和扁平疣共46例,一般在注射药物1-2周后疣体开始脱落,1个月后全部脱落。其中45例1次即愈,另1例1月后又治疗1次而愈。

操作:用2ml消毒注射器,6-7号注射针头,抽清热解毒注射液lml,取患侧曲池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当有针感后转动一下活塞,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推入。

典型病例:赵xx,男,26岁。右手背疣已近1年,无痛痒。查手背有一直径0.5cm、高0.4cm的疣体。因贴“鸡眼膏”及局部用火烧灼后,皮肤受损而疣体顶端呈粗糙状开裂。诊断:寻常疣。治疗:用清热解毒注射液1ml注射在曲池穴内。2周后疣体自根基自动脱落,无遗留痕迹。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寻常疣和扁平疣中医认为是由于感受风热邪毒所致。曲池系大肠经合穴,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之功能。再配以清热解毒之中药作穴内注射,以增强其祛邪之功,故能取得良效。曲池穴下是前臂背侧神经、桡神经通过,注意不要损伤神经。

◎张唐法:通过20多年临床应用曲池穴,对血压突然升高、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者,都能在针刺时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血压明显下降。

操作:用30号1.5寸或2寸毫针,直刺l-1.5寸,得气后运用提插轻度捻转使酸胀感逐步加重,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并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李xx,男,67岁。1976年4月16日来院就诊。诊断:高血压脑病。患者有高血压中风病史。今晨突发剧烈头痛,头昏、胸闷、呕吐、大汗出,神志清楚精神差,痛苦面容,血压为260/170mmHg。立刻针曲池,症状顿时减轻,留针20分钟后,症状完全消失,再测血压为190/100mmHg。

◎金伯华:笔者用针刺曲池穴的方法治疗胁痛(以岔气、肝气串为主)、胃腹痛效果显著。

操作:令患者正坐挺胸直背,将上肢屈肘放于桌上,取一侧曲池即可(如岔气则取患侧)。用1.5寸毫针直刺到地部,复提至天部,左右捻转,令患者深呼吸,拇指向前捻动,使针感沿臂部向上传导,再让患者咳嗽,疼痛遂止。起针,令患者活动,深呼吸,直至疼痛全部消失为止。

典型病例:田xx,女,43岁。初诊日期1989年12月5日。主诉:左胁下痛3日。3日前因与家人生气,即感左胁下刺痛放射至胸背,咳嗽呼吸痛剧,胸闷,短气,呼吸困难,屈背弯腰时更甚,纳少、难以入寐。经按摩、敷药治疗无效。舌苔薄黄,脉细数。治疗:进针行手法后,患者即感胸闷缓解。继续行针,则咳嗽呼吸疼痛减轻,留针10分钟,起针后症状全消。

吴xx,女,37岁。初诊日期1988年10月21日。主诉:胃腹痛数小时。患者素日心胸狭窄,常有肝气走窜疼痛之证。1周来因与他人呕气,心情不畅,骑车上班又感寒邪,当日午睡起即感胃腹串痛难忍,伴呕恶。舌苔薄白,脉细弦,微数。治疗:取曲池穴,操作同前。手法运用过程中呕逆即止。令患者深呼吸,疼痛缓解。留针半小时,运针3次,起针后疼痛全消。

按语: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沿上臂循行,入缺盆,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临床可治胃腹痛。曲池为大肠经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合”又有汇合之意,恰如百川归入大海,故曲池穴气血最为充盛,具有通调气血、疏经活络之功,用其治胁痛效果颇佳。

◎林迎春:本人用曲池穴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小儿丘疹性荨麻疹,疗效颇佳。若160cm高小儿,经检测平均同身寸长度20mm,而氦氖激光可透入皮下15毫米深度,故160cm以下小儿可达7.5分深度以上,符合曲池穴所要求深度。此法无痛无创伤又有针灸一样的疗效,治疗后能防此病复发。日1次,5次为1疗程。

操作:患者曲肘立拳,以氦氖激光之光束对准穴位,功率2.5-5毫瓦,输出电源7毫安,照距30cm,光斑直径2mm,照时每次单侧10分钟,5次为l疗程。

典型病例:黄x,女,7岁。1981年7月10日就诊,诊断为小儿丘疹性荨麻疹。发疹3天,背及四肢伸侧为多,疹子大小不等,大如花生米,小如黄豆,高出皮肤,呈梭形。检查:体温38.5℃,舌苔薄,指纹紫,心肺(-)。经住小儿科输液加氢考3天热退,疹子仍不断发,停药经上法治疗1次即愈出院。

8.臂臑

【取法】在曲池和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取穴。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主治】⑴麦粒肿 ⑵视神经萎缩

【机理】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之络脉,入耳中与耳目所聚集的经脉(宗脉)会合,故本穴可以治疗以上诸症。

【刺灸法】直刺,斜刺

【治疗经验】

◎张智龙:麦粒肿俗称针眼,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属外感风热毒邪或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壅于胞睑所致。笔者临床独取臂臑穴治疗本病,每每获效。

操作:用1.5寸毫针,得气后行徐疾提插手法,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薛x,女,24岁。就诊于1989年8月14日。主诉:左上眼睑有一小脓肿疼痛1天余。患者发病数天前,因过食辛辣之品,而诱发左上眼睑红肿。初起微痒微痛,继之则形成硬结红肿。曾针刺和外用西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遂邀余诊治。查:左上眼睑有2×2mm2红肿硬结,按之痛甚。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湿热蕴结肠胃,热毒上攻,气血凝滞,壅阻于胞睑。取左侧臂臑穴,进针得气后,施以徐疾提插泻法,行针中病人即感上眼睑疼痛减轻,留针15分钟,翌日上眼睑红肿疼痛全消。

按语:用臂臑治疗麦粒肿,是先师李毓麟主任医师临床实践之所得,验之临床每每获效。考臂臑乃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穴,而手足太阳经又交会于睛明,阳维起于金门,沿足少阳循经上行,过臂臑后,复沿手足少阳经上头,终于阳白,故泻之能通阳泻热而明目。笔者取用本穴时,常于三角肌抵止部,肱骨后缘取之。左病取左,右病取右。留针时间不宜太长。

◎李美琪:我院眼科曾用此穴治疗视神经萎缩和中心视网膜炎,获得满意疗效。

操作:用28号或30号的1寸或1.5寸毫针,进针得气后作较强捻转手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行针1-2次,针尖方向向上,使针感上传。

典型病例:缪XX,x,男,10个月。1989年6月17日母诉,患儿因早产,母患子痫大出血,行剖腹产产出时胎儿窒息,经抢救脱险。刻下患儿智力较差,不会讲话,颈软低头动作,听力差,视物不清。眼科检查,诊断为:“视神经和视网膜发育不良”。四肢活动可,但不能独坐和站立,胃纳、二便均正常,市儿童医院诊为“脑发育不全”。针灸治疗除取百会、大椎、听会、翳风、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绝骨等穴,醒脑开窍促进肢体恢复外,用臂臑治疗视物不清,经1个月的治疗,患儿眼睛能看到东西,耳也能听到。经针刺半年患儿智力、视力、听力全部恢复正常,目前能扶物行走。

按语:臂臑穴属手阳明多气多血之经,用此穴主要是疏通经气,促使气血流畅,目得血而能视,所以能明目。

9.肩髃

【取法】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就是肩髃穴。

【主治】⑴肩关节周围炎 ⑵急性踝关节扭伤

【机理】肩髃穴为手阳明与阳跷脉之交会穴,阳跷脉主于运动,阳明之筋又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具有通经活络、理气散结之功,故可治疗以上诸症。

【刺灸法】斜刺,放血、拔罐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该穴刺络放血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很有效,是治疗此病必用之穴。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一般2-4个疗程多能治愈。

操作:手下垂或手臂垫高平放,以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拔罐吸出血2-5ml。

典型病例:姚XX,女,49岁。1985年11月11日就诊。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左肩疼痛已1个多月,活动困难,上举不能,夜不能睡。用中西药物无效。摄片关节周围稍有骨质增生。以细三棱针点刺该穴,拔罐吸血约5ml,隔天1次,连续10次后,疼痛消失,活动亦改善。

◎张勤:笔者近年来用肩髃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大多1-2次治愈。

操作:用30号0.5-1.5寸毫针,呈45°角斜刺进针,得气针感下传至手为最佳。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5分钟,每隔15分钟行手法1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典型病例:江XX,4岁。1987年11月3日晚6时就诊。诊断:左踝关节挫伤。因乘坐自行车后架上,不慎将左足绞入车轮而致足面挫伤,踝关节痛并有青肿,不能直立及行走。查未见骨折。予肩髃行针,5分钟后痛减,20分钟后可直立跛行,45分钟后取针,即高兴自己走回家。次日踝未见肿,仍呈青色,踝关节功能正常,无跛行,7日后复诊痊愈。

按语: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阳明、阳跷之会穴。跷脉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主一身之跷捷。取该穴可疏散经络风湿,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林凡:肩臂疼痛中老年人多见,取手阳明大肠经本经穴肩髃,只用患侧,3-5次必爽。

操作:用1.5寸长毫针,垂直快速进针约1寸,中强刺激,向上下放射较佳。

典型病例:李xx,男,40岁。1984年2月10日就诊。主诉:右肩臂痛月余,加重1周。1个月前始感肩臂痛,便至泸州X中医院就诊,经骨科检查诊断为“肩周炎”,外敷药膏、内服法风止痛剂,时轻时重,转请西医理疗、服药、贴虎骨麝香止痛膏,效果不佳。l周前疼痛加剧,不能举臂,复请中医骨科治疗,仍未缓解,前来求针。针刺右肩髃穴,当即疼痛减轻。翌日复来,自述可以举臂,唯觉疼痛尚明显,又行一针,痛感消除。第三日来诊,仅用针以巩固。后观察月余,未见复发,已能驾驶行车。

10.天鼎

【取法】正坐、微仰头,在扶突穴直下1寸,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取穴。

【主治】⑴上肢麻木 ⑵漏肩风(肩周炎) ⑶右肋间痛

【机理】天鼎穴治疗以上诸症,属局部、邻近用穴。

【刺灸法】指针,直刺

【治疗经验】

◎吴穆:笔者20余年用本法治疗上肢麻木453例,痊愈65.8%,显效28.4%,无效6%。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健侧,呈45°,然后一手提托健侧枕骨部向患侧耳前方用力抬拉,另一手拇指指针对准天鼎穴向健侧肩上方用力顶推,一拉一推要同时用力方能奏效。若指针时有回位的“咔啪”声,疗效最佳,表明指针成功。

典型病例:马xx,男,45岁。主诉:因车祸左上肢麻木月余,经本院骨科治疗无效,转诊我科。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久病体虚,脉弦苔薄白。针刺左上肢痛觉迟钝,左肩不能高举向后背手只能到臀部。经络诊查:左天鼎穴压痛有凸起顶手物。X片显示C4、5、6椎弓根处呈双边双影。用指针疗法治疗10次,患者左上肢麻木消失,肩肘腕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李骘:笔者30年来用此法治疗漏肩风患者多例,平均治疗3-5次,尤对肩关节功能障碍者恢复上肢抬举功能更为显著,而止痛效果次之,病程越短,效果越佳。

操作:患者昂首正坐,臂下垂,以1.5寸毫针捻转直刺入0.8-1寸,得气后有麻胀感由颈沿手阳明经传到食指端为度,不留针,将针捻转退出。当即让患者做上肢抬举动作,以视效果,其遗留针感常持续10-20分钟。每日施针1次。

典型病例:刘XX,男,52岁。1980年3月21日来诊。主诉:右肩痛,上肢不能抬举20天。由于睡卧露肩,醒后右肩有冷痛感,抬臂受限,曾自拔火罐、热敷及理疗10次,肩痛稍轻,但活动受限,右上肢前移约70度,外展45度,后伸约15度,不能做摘帽动作。查体:右肩外观无红肿胀,肩关节周围及臂臑前廉压痛,苔薄白,脉弦。诊为:漏肩风(肩周炎)。治疗:取右侧天鼎穴,用毫针捻转刺入1寸许,患者自觉颈部胀且微痛,同时有痠麻感贯肩部,沿上肢外侧前缘经肘、腕直达食指端,若触电样,当即出针。让患者立刻做上肢抬举动作,见:右上肢前移90度,外展90度,后伸约45度,略低首可自脱帽。翌日复诊时,右上肢前移、外展已正常,唯后伸、上举仍受限。再如法施针,经3次治疗,右上肢抬举挥动正常。观察1周未复发。

注意事项:因该穴从解剖部位上看,靠近颈动脉、臂丛神经,下有锁骨下皮神经和膈神经分支,故勿深刺、勿捣针、勿向下斜刺,以免刺破血管造成局部血肿,或胸膈不适,或出现气胸。

按语:漏肩风一症,即肩关节周围炎。多由外感风寒之邪,客阻经络,致气血凝泣不行,发为痹痛。因其病位在手阳明,故取天鼎穴。天鼎穴据诸典籍所载,尚无治肩痛之说,此为本人多年之临床经验,其效卓然,为此介绍。

◎郭效宗

操作:采用提插捻转法,气至背肋及手指大拇指、食指为宜。提插捻转法是左手食指固定穴位,右手持针,捻转刺入皮内后,提插寻找感觉,气至往返提插捻转3遍,大约3分钟就能产生效用。

典型病例:常XX,男,54岁。主诉:右肋间痛已8年左右。平常右肋间酸胀痛,偶而出现肋间错气感觉,天气变化时则右背部痛增剧,在XX医院神经科检查,诊断为肋间神经痛,曾服可地松及保太松,中医贴膏药,症状不减轻,胸痛越来越重,前来本院要求针灸治疗。检查:X光片右胸膜有积液,右肺下界有模糊阴影,体温38℃,血沉60mm,白细胞12000/mm3,分类:中性50%,淋巴40,单核10。右肺听诊上、中、下呼吸音弱,肺底有水泡音。舌质淡,苔黄而干,脉弦数。诊断:右肋间痛。中医辨证:肝气郁结。治疗:按审有效点的规律,审出天鼎穴,针刺后,右肋间神经痛缓解。连针12次,右肋间痛消失。

11.扶突

【取法】正坐,微仰头,在颈部侧面,结喉旁开3寸,约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

【主治】⑴呃逆 ⑵肩痹 ⑶带状疱疹

【机理】扶突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肺与大肠相表里,针扶突可疏风散热解毒,可治病毒性带状疱疹。治肩痹属局部、邻近取穴。治呃逆,可能是间接影响了膈神经的功能。

【刺灸法】直刺法,平刺,清刺

【治疗经验】

◎葛书翰、霍鲁莉:我们采用针刺双扶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收到明显疗效。

操作:选用28号1.5寸毫针,由穴位处水平方向刺向颈椎,当出现触电样针感向肩或手放散时,留针10分钟。

典型病例:杨xx,男,59岁。主诉:呃逆反复发作5天。病史:因脑血栓形成致半身不遂,于1985年10月26日入我院内科治疗。5天前突然出现呃逆,几分钟一次,自己不能控制。近2天呃逆发作频繁,几秒钟发作一次,严重影响饮食与休息。曾口服镇静药及静点奴夫卡因2天无效,又针刺天突、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4次,也未奏效。胸透检查:呃逆时见膈肌有逆蠕动。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辨证:胃膈之气失宣,胃气上逆。诊断:哕证(顽固性呃逆)。治疗:取双侧扶突穴,当出现触电样针感后留针10分钟,每日针1次,针2次后,呃逆次数明显减少,针6次后,呃逆完全停止,观察2周,未见发作。

按语:扶突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胃经与大肠经相联系,刺之可通经活络,降上逆之胃气。从解剖学角度看,扶突穴的深部有3、4、5颈神经的前支通过,而3、4、5颈神经的前支共同构成膈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针刺扶突穴,能直接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从根本上解除膈神经痉挛,达到降逆解痉之目的。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与针感密切相关,必须达到触电样针感向肩或上肢传导,方能取得理想疗效。

◎史春印:近2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肩痹效果甚好,轻者1-3次治愈,重者30次治愈。

操作:用1寸长28号毫针,针尖向颈椎直刺5分左右,有触电感经肩麻至手即可出针,不留针。每日l次,10次1疗程。间隔休息3-5天,再继续治疗。

典型病例:苏x,男,46岁。1977年11月14日就诊。诊断:肩痹。患者于1977年10月20日因夜间受凉后出现右肩疼痛,举手抬肩困难,不能穿衣。诊见面色萎黄,舌淡少苔,脉弦缓。右臂活动明显受限,仅能上举80度,不能外展,肩峰及腋后缝有压痛。辨证:肝血不足,筋脉失养,风寒湿痹阻经络。治以驱风除湿,蠲痹止痛。治疗:取扶突穴,针5次,痛减大半,针8次,肩臂疼痛消失,右臂能上举170度,活动已不受限。2年后追访再未复发。

注意事项及禁忌:取穴时勿位置低,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孕妇禁针。有出血性疾患的人禁用。

按语: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经过肩部,针刺其经穴扶突,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通利关节的作用。疗效与针感有重要关系,只有针感理想,气至病所,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肩背痛重,针尖稍向上颈后使针感传至背部。

◎郭效宗:

典型病例:王xx,女,36岁。主诉:打嗝儿20余年。患者在16岁时因家庭包办婚姻,不如己愿,心情抑郁,1940年6月4日吃饭时,突然感到胸堵,吞咽食物时打嗝儿,从此之后每日持续性打嗝不止,经xx医院诊断为膈肌痉挛。服中西药,针灸、理疗、电针均不见效,故前来北京求医。检查:面色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数,心肺正常,其他无阳性所见。诊断:神经性膈肌痉挛。治疗:取扶突穴,用28-30号不锈钢毫针,平刺,气至胸背及手指,约1分钟后打嗝减少,3分钟后停止打嗝儿。每日1次,连续针4次后症状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共针12次。停针3个月后亦未复发。

李XX男,48岁。主诉:右胸背及右上肢有红色疱疹,剧痛10天余。胸背、腋窝、右臂内侧及手指的红色疱疹已化脓,服止痛片后疼痛稍缓解,但时间不长又痛。曾在xx医院诊断为:病毒性带状疱疹。服维生素C、四环素,青霉素注射4天病情仍不好转,前来针灸治疗。检查:右胸背及腋窝、臂内侧、右手食、拇指有脓性疱疹,触时痛剧,形状如带状样疱疹,未结痂,皮肤微红。舌质淡,苔白腻而燥,脉浮紧数。血象:白细胞18000/mm3,分类:中性50%,淋巴40%,伊红8%,单核2%。尿检:有草酸胺,其他未见阳性。诊断:病毒性带状泡疹。治疗:取扶突穴,采用清刺法,刺入0.5-0.7cm,气至拇、食、中指为宜。针刺后当时病人自述良好。第2天来诊,手指关节红肿消失,腋、肋、手指疱疹结痂,伸屈时,手及肘有麻木感。第3次针后,右手指仍有肿胀沉的反应。第4次来诊,自觉症状消失,结痂痊愈。连续再针12次(1疗程)。半年后复察,未复发。

12,迎香

【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

【主治】⑴鼻衄 ⑵胆道蛔虫症

【机理】大肠与肺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迎香穴又位于鼻部,可宣肺气、通鼻窍,故可治鼻衄及鼻部诸疾。本穴又为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胆道与肠道相通,故又可治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斜刺,透刺

【治疗经验】

◎吴成善

操作:向内上或向四白穴方向斜刺5分左右,或向鼻通透刺,局部胀痛、流泪,有时扩散至鼻部,留针15分钟(大量出血者可留针30分钟或更长)。一般刺患侧迎香穴即可获效,疗效欠佳时亦可加刺健侧迎香穴。针刺强度:高血压和心脏病、体质虚弱者用弱刺激,其余病例均用强刺激,且每隔3-5分钟提插捻转1次,慢性反复出血病例每日针1次,急性大出血可每隔1-2小时针1次,直至痊愈。

典理病例:傅xx,男,28岁。1983年9月27日就诊。五官科检查有鼻粘膜慢性充血。患者自幼即经常发生鼻衄,曾多方医治无效。近1个多月来几乎每天都要发生鼻衄,伴有头晕心慌、失眠。予针刺双侧迎香穴,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提插捻转l次。针1次出血明显减少,针2次出血停止,再针l次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鼻衄多属心火、肺火、胃火所致。迎香穴属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针刺迎香穴能直接作用于肺和大肠,同时可影响到鼻附近的胃及小肠经,进而作用于脾和心,所以针刺迎香穴能抬疗心火、肺火、胃火等所引起的鼻衄。

◎孙锦章:1976年至1986年,笔者采用针刺迎香透四白穴长时间留针(12-24小时),治疗28例较严重的胆道蛔虫症,取得了显著疗效。一般针刺后半小时左右疼痛即有所缓解,2小时左右疼痛大都消失。本组28例经针刺治疗后,疼痛均获缓解。15例体温升高者,第2次针刺治疗后2天内体温均下降或恢复正常。7例有轻度黄疸者第2次针刺后2-3天,血清胆红质恢复正常。6例B型超声波发现胆总管内有蛔虫光带者,针刺疼痛缓解后3至4天复查,胆总管内蛔虫光带消失。

操作:取稍细有弹性的毫针2支,分别由迎香穴垂直进针,深约0.6-0.7cm,以有痠胀感为度,然后将针斜向外上方刺向四白穴。因进针较深,斜向外上方刺时常刺到颧骨上不能顺利到达四白穴,故需用另一手将颧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提起,且需将针柄向下加压,使针呈倒弧形,针尖上翘,避开颧骨。到达四白穴时,患者有麻胀感,有时可麻及上唇。若患者面部组织较厚,无法判定针尖是否到达四白穴时,可继续向前进针,将另一手食指按于眼眶外下缘,可感到针尖与指尖相触,使针尖定于或略穿透四白穴。针刺完成后,用胶布固定针。

针刺进行时用强刺激,留针12-24小时,若患者有发热、黄疸时,针刺疼痛缓解后,过12小时再重复针刺1次,留针时间相同。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28岁。中上腹阵发性钻顶样绞痛反复发作近2周,5天来加剧。于1984年6月11日来院急诊。在当地卫生院用过中药、驱蛔灵、阿托品、强痛定、抗菌素等治疗元效。检查:急腹痛面容,大声呼叫,不时在床上打滚。体温37.5℃。巩膜可疑黄染。中上腹剑突下压痛明显,无肌紧张。白细胞12000/mm3。胆红质为2mg。B型超声波发现胆总管内有蛔虫光带。在检查过程中呕吐2次,并有蛔虫2条。当即针刺迎香透四白穴治疗,留针24小时,并配合补液,应用庆大霉素及解痉剂。针刺后2小时安静入睡,次日疼痛完全消失,剑突下已无压痛。第3日重复针刺,留针24小时。体温已下降至正常。第4日复查白细胞为7400/mm3,复查B超胆总管内蛔虫光带消失。第5日胆红质恢复正常。随诊3月未再发作。

按语:胆道蛔虫在祖国医学称为“蚘(蛔)厥”或“虫心痛”。按经络学说,四白穴属足阳明胃经,迎香穴则是手足阳明之会。胆蛔的症状属于手足阳明经的内脏病症,这是取迎香透四白穴针刺的依据。一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可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缓解疼痛。我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除能解除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外,还可能加强胆道的收缩功能,增加胆道内压力。我们认为,针刺迎香透四白穴短期留针法(30分钟)去针后疼痛复发的原因,可能是在去针后作用迅速消失,而在很短时间内蛔虫不太可能迅速退出,而致症状复发。长时间留针即可增强功效,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