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地下转高架桥图片:【非洲风光摄影】:<35>喀麦隆 掠影(157 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56:18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非洲风光摄影】:<35>喀麦隆 掠影(157 P)
',1)">
喀麦隆共和国(英文:Republic of Cameroon;法文:République du Cameroun)是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单一制共和国。由于其地质与文化的多样性,而有“小非洲”美誉,其自然地理风貌包括海滩、沙漠、高山、雨林及热带莽原等。喀麦隆以其国家足球队及本土音乐风格著称,其中又以马库萨与比库西最为人知。喀麦隆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与法语。
国 名:喀麦隆共和国(The Republik of Kameloun, La République du Kameloun)
独立日:1月1日(1960年)
国庆日:5月20日(1972年)
国 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从左至右由绿、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红色部分中间有一颗黄色五角星。绿色象征南部赤道雨林的热带植物,还象征人民对幸福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北部草原和矿产资源,也象征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太阳光辉;红色象征联合统一的力量。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统一。
国 徽: 为盾徽。盾面由国旗三色构成。中间红色锥形代表喀麦隆火山,这是国家的象征;其中的蓝色图案为喀麦隆国土轮廓;蓝色图案前有一把利剑和一副天平,象征政治平等和团结。天平上端有一颗黄色五角星,象征喀麦隆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盾徽背后交叉着两把斧头,这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采用的标志之一,是权威的象征。盾徽上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和英文写着“和平、劳动、祖国”,下端的绶带上写着“喀麦隆共和国”。
人 口:1940.61万(2010年)
国家政要:总统保罗·比亚(Paul Biya),1982年11月6日就任,1984、1988、1992、1997年、2004年连任;总理菲勒蒙·杨,2009年7月任职 。
国家格言:Paix - Travail - Patrie(法语,和平,工作,祖国)
民族或部族
全国共有大小部族230余个,是一个多部族国家。南部居住的大部分是属于班图族的贝蒂、巴胡因、杜阿拉、巴萨等部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或以海洋和内河捕鱼为生。北部的主要居民富拉尼族以放牧为主。西部的主要居民则是巴米累克族和巴蒙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东部居住的主要是巴亚、姆布姆等部族,从事农业和牧业生产。
宗教: 约有20%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穆斯林大都是北方的富拉尼族和西部的一些部族;约有35%的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另外45%的居民仍信奉拜物教,主要分布在内地及边远地区。
语言: 官方语言为法语和英语。全国共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均无文字。主要民族语言有富拉尼语、雅温得语、杜阿拉语和巴米累克语。
货币: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Central Aflikan Finan-Koop Flank CFAF XAF 1XAF=100centimes(分)
首都: 雅温得(Yaounde),人口192万。
国家元首: 总统保罗·比亚( P aul Biya),1982年11月6日就任,1984年、1988年、1992年和1997年连任。
自然地理  喀麦隆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南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接壤,东邻乍得、中非,西部与尼日利亚交界,北隔乍得 湖与尼日尔相望,西南濒临几内亚湾。海岸线长354公里。全境类似三角形,南部宽广,往北逐渐狭窄,乍得湖位于它的顶端。南北最长距离约1232公里,东西约720公里。全国地形复杂,除乍得湖畔和沿海有小部分平原外,全境大多是高原和山地。西部和中部为平均海拔1500~3000米的高原,成为尼日尔河、刚果河和乍得湖等水系的分水岭。西南近海处的喀麦隆火山是西非的最高峰,海拔4070米。主要河流有:萨那加河、尼昂河、武里河、洛贡河及贝努埃河。主要湖泊有乍得湖、巴隆比湖、尼奥斯湖。喀麦隆属热带气候,南部温度不超过25℃,气候湿热;北部通常在25℃~34℃之间,气温高且干燥,全国年平均温度为24℃。每年3月到10月为雨季,10月到翌年3月为旱季。降雨量由北向南渐增,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喀麦隆火山山麓全年降雨量高达1万毫米,是世界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按地理环境特点区分,喀麦隆大致可分为5个自然区:西部山区、沿海森林平原、内陆森林高原、阿达马瓦高原、北部热带草原。
国家历史  在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入侵西非之前,喀麦隆境内已经先后形成一些部落王国和部落联盟国家,并逐渐发展起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经济。16世纪开始,继葡萄牙之后,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贩卖奴隶的欧洲商人先后来到喀麦隆,于是喀麦隆沿海及武里河口,特别是杜阿拉很快成为殖民者掠夺奴隶的中心。17世纪中叶,荷兰人在武里河口建立了一个贸易站。到19世纪初期,杜阿拉、比姆比亚和里奥德雷成了贩卖奴隶的重要港口。在此期间,由于殖民者的挑拨离间,各部落间发生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喀麦隆自然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1830年和1870年英、法先后与当地酋长签订协定,于喀麦隆沿岸建立起若干“合法的”贸易站。但是德国殖民者后来居上,抢在英、法之前,于1884年宣布喀麦隆为德国保护国(行政中心设在杜阿拉),并于1902年并吞了喀麦隆全境。德国强占土地的行径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愤慨,1911年、1912年、1913年,杜阿拉人先后奋力反抗,但是在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下均归失败。殖民者掠夺到土地后进行大量开垦,并引进咖啡、可可、橡胶等经济作物品种,建立起种植园。与此同时,德国还采取强迫当地人民服劳役的办法修筑公路、铁路和港口。由于德国殖民者强占大量肥沃的土地,并且以强制手段迫使当地农民进入种植园劳动,同时种植园主还征用了大批家用奴隶,因此,喀麦隆传统的农业遭到严重破坏,而殖民地种植园经济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殖民者乘德国战事不利之机,分别派出军队占领喀麦隆。1919年7月10日,英、法签订《米尔纳—西门协定》,瓜分了德国的保护国喀麦隆。战后,国际联盟承认了英、法的占领,喀麦隆便成为英、法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再次确认喀麦隆为英、法的托管地:占全喀麦隆土地5/6、人口4/5的东喀麦隆为法属托管地;面积占1/6、人口占1/5的西喀麦隆则为英属托管地。喀麦隆法国托管区于1957年5月成立“自治政府”,并根据联合国决议于1960年1月1日宣布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阿希乔出任总统。喀麦隆英国托管区则于1960年2月11~12日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其北部并入尼日利亚,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并于同年10月1日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制定新宪法,取消联邦制,成立中央集权的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2年11月阿希乔辞职,保罗·比亚继任总统。1984年1月改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1988年4月总统大选中,比亚总统蝉联。1992年10月总统大选中,比亚总统再次当选连任。
     




中国援建的喀麦隆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馆内

中国援建的喀麦隆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

中国援建的喀麦隆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夜景




















喀麦隆火山
火山,在我的想像中很遥远,也很神秘。特别是从电视里看见火山喷发时汹涌的岩浆奔腾滚滚地顺势流动的场面,不用问,想都能想像得出那气温有多么高,那场面如排山倒海般富有气势。多少次我都在想像着当火山喷发时,那些身临其境的逃生者们,奔袭不及被火红的岩浆吞并的惨烈场面,想着就是一幅悲壮又惨烈的画面。原想着,这辈子恐怕我也没机会目睹火山的风采。谁知,这次我的喀麦隆之行,竟然住在了火山脚下。
喀麦隆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4070米,自20世纪初以来,已喷发了7次,平均每隔17年至20年喷发一次。这座火山自1999年喷发后仅一年多的时间,2000年3月又喷发了一次。这座山像个男人,平时温文而雅,战时怒发冲冠,是个具有特殊魅力的山峰。
因此,山下居住的白克瑞人祖辈栖身在它的脚下,对它百依百顺,因为,他们靠着火山爆发后肥沃的土地生存,这也是他们比其它地方的农民有着一份特殊的财富。
不光如此,每到11月至5月的旱季,许多来自欧美国家的登山人士,都会来到这里攀登这座火气旺盛的山峰。
可见这座火山的魅力实足。





喀麦隆湖底毒气
喀 麦隆帕梅塔高原是个令人陶醉的地方。1986年8月21日晚,人们正在酣睡之中,突然一声巨响划破了长空。
不少人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灾祸中,至少有1740人被毒气夺去了生命,大量的牲畜丧生,加姆尼奥村靠火山湖最近,受灾也最为严重。全村650名居民中,仅有6人幸存。这一喷毒事件,立即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喷出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而恶臭则来自硫化氢。人们在向自然界征服和索取的同时,也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尼奥斯湖灾害
尼奥斯湖是个活火山湖,位于喀麦隆西北省的位置。湖泊主要由淡水组成,覆盖了火山的喷口,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湖水就呈现酸性,产生一些气体。在1986年8月21日约160万的二氧化碳突然从尼奥斯湖释放出来。导致约1700名员工和3500只牲畜窒息死亡。











  
 































   








































































2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