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粮仓催奶汤好吗:花能解语27 梅花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7:59:35

花能解语27 梅花5

   5。 苏轼与梅花      苏轼也非常喜爱梅花。他得咏梅诗作,从诗题上看,就有四十馀篇,占到其全部咏花诗的半数之多。苏轼爱梅,因为那梅与诗人太相像了。苏轼“一肚皮不合时宜”(朝云语,见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梅则“自恐冰容不入时”(苏轼《红梅三首);苏轼“心如玉焚而不灰”(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不肯“俯身从众,卑论趋时”(《登州谢上表》),梅则是“尚余孤瘦雪霜枝。寒心未肯随春态”(《红梅三首》)。这些“惜花未忍都无言”(《花落复次韵》)的歌咏,决非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它们往往融入了诗人对坎坷经历的切身感触;而在这样的主题之下,诗人并未喧宾夺主,将梅花视作附庸风雅的点缀。梅花仍是诗中主角,梅格与人格,咏物与抒情,描摹与寓意有机无形结合于咏梅诗之中,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小熊就沿着苏轼四处漂泊的经历来数数他的梅花诗。     在杭州为太守的时光, 应当是苏轼心情较为舒畅的时候。 这段时间的诗作, 颇多与友人唱和之作。当时苏轼的同僚兼好友杨蟠(字公济),与苏轼酬唱极多: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梅梢春色弄微和,作意南枝剪刻多。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绿发寻春湖畔回,万松岭上一枝开。而今纵老霜根在,得见刘郎又独来。  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  日出冰湖散水花,野梅官柳渐欹斜。西郊欲就诗人饮,黄四娘东子美家。  君知早落坐先开,莫著新诗句句催。岭北霜枝最多思,忍寒留待使君来。  冰盘未荐含酸子,雪岭先看耐冻枝。应笑春风木芍药,丰肌弱骨要人医。  寒雀喧喧冻不飞,绕林空ㄋ未开枝。多情好与风流伴,不到双双燕诗时。  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缟裙练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首      一枝风物便清和,看尽千林未觉多。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  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故凭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  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催。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檀心已作龙涎吐,玉颊何劳獭髓医。  湖面初惊片片飞,樽前吹折最繁枝。何人会得春风意,怕见梅黄雨细时。  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寒梅似与春相避,未解无私造物情。  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另外还有: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
腊酒诗催熟,寒梅雪斗新。杜陵休叹老,韦曲已先春。独秀惊凡目,遗英卧逸民。
高歌对三白,迟暮慰安仁。
赠岭上梅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还有一组四时诗, 其中的冬令诗, 便是咏寒梅; 【四时词】
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佳人瘦尽雪肤肌,眉敛春愁知为谁。深院无人剪刀响,应将白纻作春衣。

垂柳阴阴日初永,蔗浆酪粉金盘冷。帘额低垂紫燕忙,蜜脾已满黄蜂静。高楼睡起翠眉嚬,枕破斜红未肯匀。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
新愁旧恨眉生绿,粉汗余香在蕲竹。象床素手熨寒衣,烁烁风灯动华屋。夜香烧罢掩重扃,香雾空濛月满庭,抱琴转轴无人见,门外空闻裂帛声。
霜叶萧萧鸣屋角,黄昏斗觉罗衾薄。夜风摇动镇帷犀,酒醒梦回闻雪落。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如纤手嗅梅花。    
   后来,苏轼的命运就越来越差, 1080年苏轼贬赴黄州,多情的梅花跟随“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二首》):  《梅花二首》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白乐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破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贬居黄州时,苏轼佳作不断, 当真是“文章增命达”。 一组红梅诗, 是颇能代表其特色的一组诗: 《红梅三首》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第一首,据施宿《东坡先生年谱》,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贬黄州团练副使已是第三载。诗以梅自况,咏物寓志;借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的红梅,象征诗人刚正坚贞的品格。红梅独开迟放,不是“怕愁贪睡”,而是自知“冰容”“寒心”难以入时;故作“桃杏”“酒晕”之浅红,并非欲与群芳斗艳争研,只是口诺心非,身不由己。故“诗老”石延年(曼卿)《红梅》诗篇之末虽有“未应娇意急,发赤怒春迟”,不害全篇称佳,但其诗中“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终为有形无神之败笔,此后元祐三年(1088) ,苏轼《评诗人写物》又说:“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该村学究体也。”此正可移笺“诗老不知梅格在”。 苏轼这首《红梅》诗品出自人品,梅格照映人格,诗人自己也引为得意之作,还稍加损益,填为《定风波·咏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喜爱红梅, 友人也就投其所好送他红梅, 苏轼便礼尚往来作诗答谢:【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  为君栽向南堂下,记取他年著子时。酸酽不堪调众口,使君风味好攒眉。    苏轼的另一首《和秦太虚梅花》也是盛名远扬:和秦太虚梅花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这是苏轼唱和秦观的一首梅花诗。当时作者在黄州贬所。开头两句入题,赞美秦观所写的梅花诗已把擅长于描写梅花的林逋的咏梅诗压倒。紧接两句写出了自己读了秦诗后的感受:原本已如死灰的心被激活了,“被花恼”,表示感情起了波澜,有了看花的兴趣。这两句也还是赞美秦诗,写出了秦诗的感染力。于是作者就兴趣盎然地去赏梅了,五、六、七、八四句写黄昏月夜踏雪观花的情趣。在作者看来,江头盛开的千树梅花,独占魁首,使得春光也比她不过而黯然失色。作者特别欣赏竹外斜倚的一枝梅花,这是无意争春、自甘寂寞的竹外孤梅,同苏轼当时的处境、心情正好吻合。九、十两句回忆当年在杭州醉眠孤山赏梅的情景。最后六句抒发感慨。自己是个被远贬万里的逐客,十年过去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已老病在身,愧对良辰美景,还不如让梅花随着送春归去的风雨,回到天上算了。其实所谓的“东坡先生心已灰”, 当是自谦之词。“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颇得梅的幽独闲静之趣和欹曲之美,成为网师园“竹外一枝轩”的立意。纪昀称  “实是名句,在和靖‘暗香’,‘疏影’一联之上,故无愧色”,王国维也将其列为历代咏梅之名句。     
    后来, 苏轼又被贬往岐亭, 梅花也是相伴一路: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稭灰。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再后来,苏轼万里投荒到惠州,以迁客骚人的心情邂逅了梅花,又写下了《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再用前韵》及《花落复次前韵》。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再用前韵》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
麻姑过君急洒扫,鸟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
 《花落复次前韵》 玉妃谪堕烟雨村,先生作诗与招魂。
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
暗香入户寻短梦,青子缀枝留小园。
披衣连夜唤客饮,雪肤满地聊相温。
松明照坐愁不睡,井花入腹清而暾。
先生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多情好事馀习气,惜花未忍终无言。
留连一物吾过矣,笑领百罚空罍樽。
    一句岂知流落复相见, 内中蕴含多少辛酸。元代韦居安《梅磵诗话》曾盛赞这三首诗,云:“梅格高韵胜,诗人见之吟咏多矣。自和靖‘香影’一联为古今绝唱,诗家多推尊之。其后东坡次少游‘槁’字韵及谪罗浮时赋古诗三篇,运意琢句,造微入妙,极其形容之工,真可企微孤山。以此见骚人咏物,愈出而愈奇也。”认为这三首诗“真可企微孤山”,即与林逋并美,为咏梅诗之极品。      苏轼贬惠州时其妻已死, 其妾朝云义无反顾,毅然前行,万里投荒,来到岭南,抵惠不到两年即于绍圣三年(1096)七月香消玉殒,年仅三十四岁。年已花甲的诗人悲愁千种,哀肠百结,先后为朝云写了好几首悼亡诗词,又于是年冬写梅词,咏惠梅为其表,悼朝云是其实。 《西江月·梅》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词的上片先写惠梅之枝干——“玉骨”、“冰肌”。那铮铮“玉骨”,那皎皎“冰肌”,那翩翩“仙风”,堪称“花中第一流”。春兰秋菊,红桃白李都无法与它一比高下。“海仙”句紧承“仙风”,荡开一笔,写惠梅芳名远播,饮誉仙界,常得仙使探访。接着便是全词中最有谐趣的一笔:“倒挂绿毛幺风。”诗人在《再用前韵》一诗中自注云“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倒挂”句匠心独运,妙趣横生,可谓“神来之笔”。第一,探梅使者有美妙的名字,华贵的着装,奇异的特性,它忠于职守,深入“芳丛”,倒悬枝上,勤查细访。写来栩栩如生,读后历历在目,深得形象之美;第二,此鸟为岭南特有,选作惠梅的探花使者正是源于生活的实写,并非信口由笔的虚构,最含真实之美;第三,此鸟“非尘埃中物”,可谓仙鸟,海仙派遣仙鸟探访具有仙风的惠梅,三“仙”聚会,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颇具和谐之美;第四,玉梅、绿羽、丹喙构成画面中心,浓丽欲滴,鲜艳夺目,极富色彩之美。一笔落而“四美”至,奇矣,绝矣。 故而明代杨慎《词品》条评说:“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幺凤为一。”    上片借写梅花花美来写朝云之品质美、风度美。“玉骨”、“冰肌”寓其坚贞不屈的品格,“自有仙风”写其高雅拔俗的风度。下篇则借写梅花之天然去雕饰,本色见真态,写朝云之容貌美、心灵美。“素面”写其不施粉黛的天生丽质,“唇红”状其极富神韵的动人姿色。“高情”两句是说朝云情怀高洁、心灵纯美,可以追晓云,游晴空,与梨花等世俗之花不可同日而语。同时这两句还深含着诗人的哀悼之情。“晓云”者,朝云也。“晓云”已经飘上了“碧落”,从此天人各一方,“生死两茫茫”(《江城子》),诗人似乎在梦中也难与她相见了。无数感慨,无限悲伤,尽在不言中。
    关于苏东坡与梅花,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说的是这位极善咏梅的大诗人也有失手的时候, 有一次就输给了他的妹妹苏小妹。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不禁托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
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真是一字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