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一室一厅多少钱:“山寨文化”全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22:33
 

“山寨文化”全解读

    五岳盟主/编辑 山寨版“鸟巢”          似乎一夜之间,“山寨”这个名词被传播到大街小巷、网络及各大报刊媒体间,随处可见,隐隐形成一种文化表达方式,被社会所接纳、引用。我们无法说清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这个词语的使用度高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山寨文化”四字,530万篇链接立时透露出这个词汇的强大使用率。涉及范围包括手机、娱乐、草根、家居用品、网络游戏、甚至连厕所也被网络论坛票选出“最山寨版”。匪夷所思的同时,也不由得感叹,这个词汇很泛很强大。另外,跟山寨相关的诸如“雷”、“囧”等以前也许闻所未闻的词汇跟着大热,被赋予了“深刻”含义。

  更搞笑的是,网络强人票选出的2008年中国“山寨版诺贝尔奖”,让人啼笑皆非。

  “山寨版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周正龙。获奖理由:农民周正龙发现了在陕西早已绝迹的华南虎,拍下了清晰的虎照,并荣登美国《科学》杂志。

  “山寨版诺贝尔最无良化学奖”得主:三聚氰胺。获奖理由:诞生这么多年,它第一次像今年这么“风光”,名震海外。

  “山寨版诺贝尔考古学奖”得主:纪连海。获奖理由:纪连海考证出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婚外情。

  ……

  嬉笑过后却也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2008年的中国陷入了一个很“雷”很“山寨”的怪圈。可是,“山寨”这个只在古代武打剧中出现的名词,放到现代来说,到底是什么?

  “山寨文化”的中国式崛起

  话说六七年前,广东本地的小生产作坊遍地开花,大多是仿制国内外流行的电子产品。外地人去广东,都会奇怪,为什么广东人手上拿的手机都是“NOKLA”,“SamSang”这种似熟非熟的牌子,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卖得最好的,都是这样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虽然不像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机般可全国联保,且质量相对较差,但他们胜在价格低廉,仿制度高,功能齐全,因此很有些市场。只是在强大的法规制约之下,这种小作坊也只能偷偷摸摸,小打小闹,不见天颜。

  这个时候的“山寨机”当然不叫这个名字,也没人认为这些东西能成气候,更不会有人认为这些东西的背后存在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容,将来会影响中国的IT行业。可是,到了2008年,一切的不可想象都成了现实。这种手机正式被冠名为“山寨机”,这种现象,被深化成为“山寨文化”,这种影响,在手机领域攻城掠地,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在娱乐界小试牛刀,在网络间风光无限。没多少人去探究这股来势汹汹的民间势力,曾经有过多么卑微低下甚至不值一提的惨淡出身,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山寨文化”的起源,正是出于这种没有正式品牌的、遍布广东的各种电子产品加工制造厂。

  “山寨”,旧指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水浒传》第五十一回:“吴学究道:‘山寨里头领多多致意,今番教吴用和雷都头特来请足下上山,同聚大义。’”而从字面上解释,却有“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这层意思。百度百科上的解释,说“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其实跟山寨机一起出现的还有MP3,在华南地区一度涌现出300多个让国人看得眼花缭乱的MP3牌子。与山寨手机相比,这些山寨MP3更早走向全国,出现在大小电脑卖场的柜台上,与“创新”、“三星”这些名牌MP3摆在一起,形成一道颇有意思的风景线。只是山寨MP3没有像山寨手机那样形成大气候,一方面因为MP3本身的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很快就被音乐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所取代,另外也是由于山寨MP3利润空间太小,使得杂牌过多的同时,市场发展过于无序,对MP3市场造成了重大伤害。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山寨文化初期发展的盲目性和非正统性,顾客在眼花缭乱的选择中,更倾向于价钱稍高,质量却有保障的品牌机,导致山寨MP3市场最终陷入瘫痪——这一点跟手机市场正好相反。

  如同中国任何一部传统武侠小说所演绎的一样,“山寨文化”在中国IT界的崛起,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扩散和壮大,都是先以非常规手法游走于主流圈子之外,甚至被制约,被打压,然后渐渐做大,最终走入主流中心,甚至取而代之。在山寨手机浑水摸鱼的时候,国产手机品牌总是走不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方坐庄三两载”的怪圈。从TCL、波导的一朝突起却最终沉寂,到联想、夏新现今却稍有亏损,国产手机似乎永远无法与进口品牌手机抗衡,宿命般得意两三年就倒下去,缺乏后劲。直到2007年10月,实施9年的“手机牌照”制度被取消,“山寨机”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山寨”衍生品开始正式登上各大商场、展会这样的大雅之堂,更加派生到了文化界和娱乐界,形成燎原之势。

  面对“山寨产品”的火爆,有人甚至喊出了“国货当自强,山寨要领航”、“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山寨”的口号。

  剑走偏锋源于“高仿”的原罪

  有一网站论坛做过一份调查,调查显示,38.7%的人认为“复制”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或代名词,此外“冒牌”(33.7%)、“剽窃”(30.0%)、“劣质”(24.9%)等词也成为公众对“山寨文化”核心内容的理解。

  “山寨机无非就是将低像素摄像头,声音高得吓死人的扩音器等等没有质量保证的配件打包在一个劣质的铁壳中。”某品牌手机销售负责人曾在网络上表示,“山寨机”真正核心的技术都是从MTK(台湾芯片商联发科)买进的核心集成芯片,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但尽管如此,将“复制”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山寨机”如今已势不可挡,销售量节节攀高。由于价格低廉,“山寨机”的销售业绩蒸蒸日上,比如“山寨机中的战斗机”──天语,2007年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了摩托罗拉、三星、索爱、LG等手机生产巨头。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高度模仿主流品牌产品,所形成的一种极具依傍关系的新文化现象。以山寨机为例,就是从最初的模仿外观或功能,到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质量也许良莠不齐,但仿造度高得几可以假乱真,而且价格相差上千元,在现今的中国市场消费水平下,可谓重磅炸弹,直抵人心。它的衍生物,打破了手机的束缚,而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今年二季度,广州海印市场出现“山寨平板液晶”,其中不少甚至已经打开了海外销售的渠道。如今,山寨相机又开始大规模登陆网上销售平台和卖场,更加见证了“山寨文化”的“进取”精神。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正走入“山寨时代”。从MP3到液晶显示器,从笔记本电脑到冰箱,面对市场上向来尊贵的高科技产品沦落到“白菜价”,不少人拍手称快。

  然而还有更令人震撼的山寨“高仿产品”,那就是现在炒得正热的“山寨明星”。

  周杰伦的大红大紫似乎让他成为了被“山寨”的最佳样板。最出名的,是一个把周杰伦+恒源祥复制得无与伦比的某山东技校广告。这段视频时长2分15秒,被网友四处转载。一个同样姓周,长得貌似周杰伦的男孩,被许多女孩包围,反复对着镜头说“学数控,到某某学校”、“学厨师,到某某学校”、“学电气焊,到某某学校”,与恒源祥以重复为精髓的广告如出一辙,直到把学校的所有专业都说一遍才结束。这则广告倒并没有打上周杰伦这三个字,但是剪辑和编排上都显得十分粗糙。一些周杰伦的粉丝认为他毁坏了周天王的形象,网友们蜂拥而至,纷纷留言,表示被“雷得外焦里嫩”,短短几天视频的点击率就达到500多万。而除了这个广告视频,更惹眼的还有这个男孩的博客,他在他的博客中记录了当时拍摄广告的整个过程,还透露由于拍摄代言广告自己也成了该校的名誉校长。虽然不是正牌周杰伦,但是从他发的照片上看,他得到的待遇丝毫不比周杰伦差,车到飞机下接机,在众人恭迎下走贵宾通道,校方以林肯车接送陪同,一路都有人周到服务,都有些令他受宠若惊。还有某mp3广告上的山寨版周董,凭借那眯成一条缝小眼、向下的嘴角,清秀地完成了该神韵的完美塑造,极具真身的“范儿”。

  还有一位名叫刘畅的男孩,因为酷似刘翔,在奥运期间被邀拍摄广告,成为新一代“山寨版”刘翔而名声大噪。其实许多企业选用“山寨明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省钱。毕竟天王只有一个,天价代言费不算,还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名声才能请动。花费些许小钱,玩这样的黑色幽默,就能达到甚至超出原本的宣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许多网友认为,山寨明星代言的产品误导消费者进行购买,涉嫌消费欺诈。周杰伦等天王明星也开始准备起诉这类广告商和“山寨达人”。可有律师表示,山寨产品本身可能违法(比如没有获得相关许可证的山寨手机),但山寨明星拥有自己的肖像及姓名,代言产品并不违法,也不侵犯明星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不过,如果山寨明星明知代言的产品涉嫌违法或侵权而继续代言,则可能构成共同侵权或欺诈。这样的说法,似乎为这些“山寨明星”正了名,从严肃的法律立场转换到轻松的娱乐视角。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在消费着各种各样的流行和娱乐符号。当这些所谓的“山寨明星”玩转明星脸,努力在模仿秀的节目中大展才艺的时候,我们会被他们吸引,会为他们的相似度大声惊叹,也会为他们本身的才艺拍手叫好。但是,刻意地拿那张“高仿”脸说事,借助“脸”的名气接受企业的邀请担当产品代言,开始和市场,和消费者们接触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娱乐很多时候却呈现出一种潜在的风险,一种甚至更加严肃的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判断。那么我们的企业,我们所谓的“山寨明星”们,是不是还需要谨慎一些呢?

  东拼西剽,作为山寨文化主要属性中的核心,在山寨特性中的位置毋庸置疑,将所谓优势集于一身,汇聚世间精品,但同时,它虽面面俱到却无重点焦点;与原作品近似度高,以假乱真效果突出,却存在质量较差、成本廉价等细小问题,而这种问题就表现出,山寨的一系列东西可能会比原有作品隆重有气势,但始终无法超越原有作品的经典和传奇。

  所以,“创新”应该为“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高仿”可以是“山寨文化”成立的基础,但是创新才是发展与突破的王道。

  “山寨文化”乃“草根文化”的另类体现?

  网络是被誉为“第四媒介”的特殊传播平台,其独特的交流方式和受众的庞大数目,注定了再小的一件事情,都会被无限放大。“山寨文化”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在足以媲美光速的传播中横空出世,席卷而来。

  有人说,“山寨文化”其实就是“草根文化”的一种,可与“无厘头”、“恶搞”相并列。有调查显示,38.9%的公众赞同“山寨文化”是“草根文化”的体现。而“DIY”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

  2008年7月份,网络上流传一张“鸟巢”图片,引起无数网友惊讶,据说是由民间人士做的乡村版“鸟巢”。网友们纷纷拿这张图片与奥运鸟巢作对比,有网友戏称“这才是真正的鸟巢”。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乡村版“奥运鸟巢”的出现地。这样的民间“自制”不止一个,还有用竹子编制的“鸟巢”。杭州双溪景区的村民仿照奥运鸟巢的造型,用了800根竹子,10多个人经过15天的手工编制,以20∶1的比例制作出“竹鸟巢”,并将它作为当地乡村运动会的会场,开展沙滩排球、弓箭狩猎、滚铁圈等项目。让广大网友感慨“民间智慧无处不在”。

  一位名叫“蜀山少侠”的网友,“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山寨版《红楼梦》,放在网上流传。虽然该片制作粗糙、道具简单,甚至在背景中还有家人搓麻将的镜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演红楼的行为被多数网友追捧,认为非但没有亵渎名著之感,还强烈地诠释了文艺贴近大众的精神。在国内某论坛,饰演林黛玉的小妹更是被观赏了此片的网友称赞“演技与美貌并重,神情、动作和语气都拿捏得颇为到位”。

  清史学家阎崇年被掌掴后,一直自觉没有“话语权”的草根学者们借机大倒苦水。一位自称“青年学者韩江雪”的网友,在博客中贴出了自己主讲的《从靖康耻到风波亭》视频,以挑战《百家讲坛》,被网络追捧,戏称为“山寨版《百家讲坛》”。

  这些都是被草根群众追捧而至名声大热的。它来自草根,流传在草根之间,也被草根所议论、批判。有人说,这就是草根文化的另类表现,但笔者认为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山寨文化的自身特点是借助已经相对成熟完整的娱乐营销手段和方式,抄袭、剽窃、模仿经典,触及到传统观念、价值观念上的突破,通过更接近草根阶层的方式赢得受众。他的根基来源于草根,但与无厘头的草根不同,山寨文化的草根阶层只是其赖以存在的土壤,主要依靠草根阶层的号召力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而无厘头的草根更像是发于内的情感表达,用表面毫无逻辑关系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呈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它是草根阶层自己的生存哲学的变体,是形而上的精神寄托。从当年风靡大江南北的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来看,恶搞满足了草根阶层的“恶趣味”,在一定程度上为所欲为,但却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它并不碰触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只是以自身或个体为出发点博大众一笑。从这一点来看,恶搞高于山寨。所以,“山寨文化”也许可以说关联于“草根文化”,但是绝不等同。

  是“洪水猛兽”,还是“应运而生”?

  “十一”长假期间,改编自热门美剧《丑女贝蒂》的电视剧《丑女无敌》在湖南卫视播出,据央视索福瑞媒介调查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剧播出一周内在湖南当地平均收视率排第一,在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二,在14至23岁年轻观众中份额高达11.58%,同时段排名第一。作为国内首部购买国外版权进行翻拍的电视剧,显然,这个被网友评价相貌太漂亮的“丑女”很难抗衡即将登陆北美市场的《丑女贝蒂》第三季,更有人拿“山寨美剧”来形容《丑女无敌》等“借鉴”美剧情节的中国电视剧。诸如“雷”、“囧”等网络用语更是连番上阵,炮轰不休。

  雷,本指自然现象,但在现代的网络用语中,“雷”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看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会感觉不舒服。其中还以受惊吓的程度分轻伤、中伤、重伤,对某种事物表示奇怪。而“囧”这个以前见所未见的词汇,原指光明,现在引用为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意思,示意很好很强大。这两个字现在都与“山寨文化”紧密相连,几成专用词汇。观众对《丑女无敌》的“雷”、“囧”评价,丝毫不能影响他们准时收看的乐趣,山寨剧的魅力在于其恶劣模仿的趣味和轻松不经大脑的笑料,是对追求个性的体现,也是对主流文化的抗争和嘲讽。

  然而,山寨文化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应运而生”,我们谁也无法下定论。面对这股愈来愈猛烈的“山寨之风”,人们对它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对于“山寨现象”,56.8%的人看好“山寨文化”的前景,认为应该任其发展,也有23.9%的人对此不赞同,认为应该制止其继续蔓延,还有两成多的人觉得“不好说”。

  其实,不管是IT产品,还是其他衍生,山寨品牌如此受到社会追捧不是没有道理的,它本身在质量性能上并没有大问题,甚至在功能和价钱上更优于一般的“原装货”,可由于其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总会引起争议。有人说它是防止大企业实行行业垄断的先锋,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炮火,是学比赶超的来福枪;也有人说它是对版权的侵犯,对现代文明的亵渎,是粗制滥造的产物。不管人们对其态度如何,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正如潮水一般袭来。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

  “山寨文化”已被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剔除“抄袭”的弊端,“山寨文化”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态度。可是,当这股“仿造”风潮侵袭到医药行业时,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山寨版”的药品如“精急支糖浆”、“666皮炎平”,经常在一些药店里出售,不少民众看到报道后赶紧检查自己家中的小药箱,结果还真“清查”出不少山寨药。喝“山寨版念慈菴”止咳已经让患者延误了治疗,咳嗽转化成了肺炎。如此下去,如果有一天,有人买到了“山寨版”的速效救心丸,贻误病情要了人命,还能当做娱乐事件一笑置之吗?

  对山寨之风的娱乐化心态,甚至是欢迎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某些山寨产品和企业的纵容,在缺乏规范和标准的约束下,巨额的利润空间必然诱惑一些企业或个人“挺身犯险”。我们在享受“山寨”便利的同时,也不能不警惕其带来的危害。

来源:中国信息报 作者: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