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配电箱:【校长治校】用“文化”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一) - 乃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1:42:16

【校长治校】用“文化”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一)

校长治校 2009-12-23 16:31:30 阅读79 评论11 字号:大中

             -----读《用文化培育文化人》有感

 

          【 袁乃玉 09.12.23

    

今天中午躺在床上翻看《上海教育》2009年12B这本杂志,其中读到程红兵【见附录】《用文化培育文化人》这篇文章时,感觉在思想意识层面深受启迪,下面摘录其中一些经典的段落,谈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

1.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学校的问题,学校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团队的问题,教师团队的问题主要是干部和教师的问题,干部和教师的问题主要是文化的问题学校发展的核心主要是教师的发展。我们认为学校的核心发展集中体现在学校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上,体现在教师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上。文化素养的问题是文化习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用文化的方式来改变或解决文化的问题。……建平中学贯彻“教师的发展的第一要义是文化素养的提升”的指导思想。

读后感:李希贵在《学生第二》这篇文章中谈到: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老师。温家宝总理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人说“教师的素质胜过任何教学法”。当前,如何切实有效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所共同关心的话题。程红兵校长在这里把“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教师发展的第一要义,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有何高见?

 

 2.学者托马斯.古斯基认为:教师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在观念上发生改变的前提一定是应为实施了某种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改善。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发展理论所认为的,先通过“洗脑”,改变教师的观念,然后才有教学效果的改善。建平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的策略就是行动培训,在课程改革与学校课程建设中,使教师成为有文化的教师,使干部成为有文化的干部,使团队成为有文化的团队。

读后感:深有感触的是,我的观点恰恰就是“传统的教师发展理论”,一直认为唯有通过各种培训改变了教师的意识后,后面打的行动才会有实效。由此看来应该是“行动”和“效果”在前,然后才有认识的升华,意识的产生。比如从我自己写博客的体会来看:一开始并不知道它能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在老同学张艳平的怂恿下,这一年多来坚持做了,感觉到不仅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思维和提高文字表达水平,并且还结交了一大批好朋友,大家能够相互影响,共同提高。这里的“认识”的确是产生在“行动”后。

由此我想,现在各校都在推行的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许多课题我们乍一看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有的时候学校的领导和课题负责人可能也是基于上级行政推动的压力下,才“不得已”展开活动,其效果可想而知(我在行知学校推行何炳章先生的“自育自学”课题实验就有此遗憾,认识上的不足加上行动中的左顾右盼,使得最终从中受益很少)。这里又想起《论语》中的一段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上等的人听说“道”,努力勤奋,脚踏实地去做。次等的人听说“道”,偶尔想起,偶尔实行。一般人听说“道”,心想,这是什么狗屁道理,或,这道理我早就知道!于是大笑之。行之若素!最值得深思的是“不笑不足以为道”。

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我们教师自己,在面对改革和机遇时,在有了一定的认识前提下,至关重要的是“行动”,坚定不移地行动。

【有意思的是,中午在看一部关于缓解工作压力的报告,其中谈到:现在很多人的生活理念是“do_have_be”,即认为先要努力工作,在拥有了一定的积淀后,在拥有幸福感和好的心态。而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be_do_have”,即应该先要拥有幸福的心态,带着这种好的心态和幸福感努力工作,进而不断积淀。】

 

3.现在的教师都是大学毕业,是否我们的教师都是“文化人”呢?现实是我们遗憾地看到,有些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受到家长的投诉,很多反映的问题,其核心就是教师文化素养出了问题。有文化的教师应该做到——

有品,即有高尚的人品。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师卡萨尔斯在回答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时说:“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有课,就是把课上好,让学生满意。今天的“有课”可能不仅仅是上好一个“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建设我们的学校课程,教师可以开出几门课,开出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体现学校理想追求的课程。

有人,就是心中装有孩子,始终用童心拥抱校园。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高分。北大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蒋梦麟说:“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就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有梦,教师应该是追梦的人。有文化的教师,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他心中要有梦,要有追求。梦是激励我们不懈追求的一个动力。

读后感: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时候会感到悲哀的是,一些当年在自己的班级成绩优秀,自己很器重,显得也很懂事的学生。从学校毕业考上理想的大学,若干年后,再遇到我们时却显得形同陌路十分冷漠。我们往往会认为这些孩子“高智商,低情商”,或者是“没有教养”。其实我们是否想过,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是否是除了有对于学生分数的关注,我们是否有过与学生思想的引领?除了有对于尖子生的厚爱,我们是否有过对后进生真诚的关怀?除了有对教学名次的努力外,是否有过对生活满腔的热情?如此,当这些孩子离开这浅薄的学校狭隘的课堂后,我们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就有可能是浅薄、自私和呆板。这样,他们的冷漠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让自己变得有品味”起来,确是我们每一为老师首先要追求的。

昨天与我的一个朋友通电话,他谈到毕业十多年来一直在一个乡镇完中工作,看到老同学们一个个“人往高处走”自己却原地踏步,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却在一天天消j减。每每想起这些,内心总难免有空虚感。想在行政方面有所发展,却因为长时间以来,自己在学校领导同事们心中的印象就是一个“踏踏实实干事”的人,书教的不错,但对行政事务不关心,所以这方面想发展难;想通过考试换一个学校,自己年龄又过了35岁。他还说,现在回头看看身边当年的年轻同事,有的想考研,虽然基础很差,但坚持几年最终还是考取了;有的想到更好的学校发展,一开始觉得很难,但通过努力,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看来,我的这个朋友正是在年轻的时候缺少“梦“和”追求”,才有今天的遗憾。我告诉他说,记得有一句格言这样说道: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为时不晚。

……待续!

 

附录:

 

程红兵简介

【程红兵校长是我们语文教师学习的楷模,同时他的许多管理思想值得我们教育管理者深入研究,他的博客链接:http://chenghongbing.blog.zhyww.cn/

 

程红兵,1961年生于厦门,安徽六安人,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湖北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高评委语文组委员,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上海浦东新区程红兵语文教师培训基地负责人。
  1982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先后在《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沈阳师范学院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等40多家刊物发表100多篇论文,其中30多篇论文被其它刊物全文转载或转摘。受聘指导国家级骨干教师,应北京师大、华东师大、陕西师大、湖北大学、浙江大学、海南师院、华南师大、江西省教研室、广州市教研室等单位之邀到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珠海、杭州、广州、海口、太原、成都、南昌、温州、扬州、银川等40多个城市作过100多场专题报告和示范课。出版《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教师人格魅力》、《创新思维与写作》、《中学生怎样写科研小论文》、《走近澳大利亚教育》、《高中现代文阅读技术分析》、《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心听校园》、《做一个书生校长》等9部著作,主编《探索有生命力的教育》等九部著作。主持教育部课题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研究,通过专家组鉴定。应邀主持《语文学习》、《语文世界》、《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的专栏。程红兵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中学十佳青年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文汇报》、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先后报道过程老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通讯》将他作为封面人物介绍,《教育参考》、《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月刊》专题介绍过程红兵,并刊登肖像。《中国教育报》04-5-25用了一个整版刊登访谈程红兵的文章《书生校长的味道》,并被读者推选为该栏目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