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厕所用哪种化粪池:中国下一代互联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9:56
在人类发展史上,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与火的使用相比。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现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超过13亿人,联网电脑超过10亿台,网络世界正在迅速拓展着它的疆域。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国家,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4月20日,北京中关村教育网开通国际专线,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77个国家,当年全国网民数量不超过60万人。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98亿人,比2007年增加了1亿多人,超过美国,稳居世界第一,短短14年间增长了近500倍!在网民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中国互联网的使用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也在迅速提升。在网络接入中,中国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人,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达到1.17亿人,位居世界第一,较2007年翻了一番还多。博客用户数量为1.62亿,同样位居世界第一。同时,随着3G时代的到来,无线互联网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宽带网络应用日渐深入的同时,科学家们早已对下一代互联网开展了研究,其目标是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广、信息更加安全,人类将真正步入数字化生活。

这个白胡子老头,就是被人称为“互联网之父”的文顿·瑟夫博士(Vinton Cerf),他是GOOGLE公司的副总裁。他和罗伯特·卡恩制定了最初的TCP/IP协议,这是现代互联网的基石。
互联网源起美苏冷战
现在人们使用的互联网最早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设的ARPAnet网络。从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苏联人率先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由于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人们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领域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电脑中心互联以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简称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将分布在美国西南部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连接起来便于这些学校之间互相共享资源。选择这四个结点的一个因素是考虑到不同类型主机联网的兼容性。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到1972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兰德公司、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
到了1975年,ARPAnet已经连入了100多台主机,并结束了网络试验阶段,移交美国国防部国防通信局正式运行。在总结第一阶段建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始了第二代网络协议的设计工作。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网络互联问题,网络互连技术研究的深入导致了TCP/IP协议的出现与发展。到1979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了TCP/IP协议的研究与开发之中。在1980年前后,ARPAnet所有的主机都转向TCP/IP协议。到1983年1月,ARPAnet向TCP/IP的转换全部结束。同时,美国国防部国防通信局将ARPAnet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仍叫ARPAnet,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另一部分稍大一些,成为著名的MILNET,用于军方的非机密通信。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ARPAnet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除ARPA网之外,早期的计算机网络还有UUCP、Usenet、Bitnet、CS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等。以现在的水平论,这些最早的网络显得非常原始,传输速度也慢的让人难以接受。但是,ARPAnet网的四个节点及其链接,已经具备网络的基本形态和功能。所以ARPAnet的诞生通常被认为是网络传播的“创世纪”。不过,ARPAnet网问世之际,大部分电脑还互不兼容。于是,如何使硬件和软件都不同的电脑实现真正的互联,就是人们力图解决的难题。这个过程中,文顿·瑟夫为此做出首屈一指的贡献,从而被称为“互联网之父”。此后,任职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蒂姆·伯纳斯·李于1990年底推出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推动了万维网的产生,导致了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

什么是下一代互联网
目前全世界广泛使用的是第一代国际互联网,其基础是1983年由两位美国电脑专家罗伯特·卡恩和文顿·瑟夫开发的TCP/IP协议。众所周知,如今电脑上网都要作TCP/IP协议设置,显然该协议成了当今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牵手协议”。1997年,美国为褒奖两位科学家对互联网发展的特殊贡献,授予他们“国家技术金奖”,无疑显示了该协议的重要性。
TCP/IP协议(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由两个部分组成,即TCP协议和IP协议。它们如同邮递员一般,保证我们的信息在互联网中迅速、准确、安全地相互传递。IP协议的英文名直译就是:因特网协议。从这个名称我们就可以知道IP协议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进行货物运输时都是把货物包装成一个个的纸箱或者是集装箱之后才进行运输,在网络世界中各种信息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进行传输的。IP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基本单元和格式,以及数据包的递交办法和路由选择。如果以货物运输做比喻,可以说IP协议规定了货物打包时的包装箱尺寸和包装的程序,以及货物的运输方法和运输路线。此外IP协议还给互联网上的每一台电脑都规定了一个IP地址,这就如同每家每户的门牌号,以方便邮件投递。
在IP协议中定义的传输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发出去的货物对方有没有收到我们是不知道的。就好像8毛钱一份的平信一样。那对于重要的信件我们要寄挂号信怎么办呢?TCP协议就是帮我们寄“挂号信”的。简单的说在TCP模式中,对方发一个数据包给你,你要发一个确认数据包给对方。通过这种确认来提供可靠性。TCP协议负责发现数据传输中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
1974年12月,瑟夫和卡恩的第一份TCP协议详细说明正式发表。当时美国国防部与三个科学家小组签定了完成TCP/IP的协议,结果由斯坦福大学的文顿·瑟夫领衔的小组捷足先登,首先制定出了通过详细定义的TCP/IP协议标准。当时作了一个试验,他们将一组数据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再通过陆地电缆,再通过卫星网络,再由地面传输,贯串欧洲和美国,经过各种电脑系统,全程9.4万公里竟然没有丢失一个数据位,远距离的可靠数据传输证明了TCP/IP协议的成功。1983年1月1日,最原始的NCP网络核心协议被停止使用,TCP/IP协议作为互联网上所有主机间的共同协议,得到了广泛应用。正是由于TCP/IP协议,才有今天“地球村”互联网的巨大发展。
TCP/IP协议在被采用之后,进行了多次修改,我们目前采用的IP地址协议是IPv4,即第4版。IPv4设定的网络地址编码是32位,总共提供的IP地址为2的32次方,大约43亿个。早期全世界只有几百台电脑接入互联网,到1989年突破10万台,而现在全世界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已经超过10亿台,它所提供的网址资源已近枯竭。早在90年代初就有人担心10年内IP地址空间就会不够用,并由此导致了IPv6,也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开发。1996年10月,美国政府宣布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简称NGI),其核心是IPv6互联网协议和路由器,有200多所大学和70多家企业参与该计划。
IPv6协议的地址是128位编码,能产生2的128次方个IP地址,总数约为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亿6821万1456个IP地址,地址资源极端丰富,是全世界现有网络IP地址的102万亿亿倍。有人比喻,世界上的每一粒沙子都会有一个IP地址。此外,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特征还包括:
更大:采用IPV6协议,IP地址资源无限庞大,任何一台电器都可接入互联网
更快:主干网络传输速度比现在快1000倍,家庭网络速度提高100倍以上。
更安全:可对所有数据进行监测,具有数据加密和完整性,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和病毒攻击
更及时:提供组播服务,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
更方便:无处不在的移动和无线通信应用,属于典型的“即插即用”
更可管理:有序的管理、有效的运营、及时的维护
更有效:有盈利模式,可创造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远程医疗将更加容易
人类将真正步入数字化生活
下一代互联网将把人类带进真正的数字化时代,与现有互联网主要为电脑服务不同的是,下一代互联网由于IP地址数量足够多,应用领域更广泛,其触角可以延伸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普通家庭中的每一个物件都将可能分配一个IP地址,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调控。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正在家看电视,突然有电话打入,互联网将主动把电视调成静音,接完电话后,声音又将自动调回。每天早上一起床,当你拿起遥控器轻轻一点就能知道室外天气,衣柜中适合穿着的衣服也一同呈现;开车时能监视家中的一举一动。在上班途中,你隐约觉得家里有什么电器忘了关电源,只要通过手机发出指令,家庭控制中心就会扫描厨房、卧室、客厅,并反馈检查结果。下班前,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家庭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启动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此外,智能化网络冰箱还会发来食品短缺清单,提醒你是否需要购物。当你打开冰箱,但冰箱出现警示话语,提醒你已经超重。
在某个医院里,多位医学专家正在通过演示屏,凝神注视着一场远在国外的微创肿瘤切除手术。笔管粗细的手术刀在肝脏旁游移,蛛网般密布的血管清晰可见。这样的远程手术如果在IPv4互联网上直播,需要搭设成本高昂的专线。而全面支持IPv6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传输速度比现有网速至少快100倍,每秒钟可以传送相当于2张DVD光盘的信息量,要完成这样的手术远程高清晰直播简直易如反掌。
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可以直接上网的设备难以计数,不再局限于电脑和手机,还可能是一只多功能手表,它会将血压、脉搏等信息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到保健机构。在国外有一种急救手机,挂在老年人和病人脖子上,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它会做出判断并迅速通过网络报警。如果没有充足的IP地址资源,这一切很难实现。
在安全性能上,下一代互联网也更胜一筹。由于现在的网络在信息传递时,对于是否加密是可以选择的,因此很可能出现信息被窃取的现象。但下一代网络在应用时,采取的是强制加密传送,因此能有效加强网络安全。
下一代互联网的广泛性和大众化特点,必定改变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信息量也会以人们想像不到的速度增长。网络人群遍布城市乡村,不再局限于知识群体。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络结构图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概况
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所分得的IPv4地址为1.35亿个,仅占全球已分配地址的4.45%,还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的公众网因IP地址匮乏,被迫大量使用动态IP地址,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效益及安全。IPv6技术的发展将会破解这个问题。下一代互联网正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被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产业界作为战略性的科技发展问题而给予极大投入。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
美国从1996年开始进行下一代高速互联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在我国,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创建的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络,始建于1998年。1998年,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采用隧道技术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连接国内八大城市的IPv6试验床,获得中国第一批IPv6地址。1999年,与国际上下一代互联网实现连接。2001年,以CERNET为主承担建设了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北京地区试验网NSFCNET。2001年3月,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络Internet2的互联。
2002年1月,国家启动“下一代互联网项目”。5月,清华大学等单位承担国家“863”重点课题“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综合实验环境”。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成立“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正式启动重大问题软科学研究项目“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全体专家共同努力于2002年10月完成了《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0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空间自动控制学家杨嘉墀等57位院士上书国务院,呼吁“建设我国第二代互联网的学术性高速主干网”。200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由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12月,科技部批准2003年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973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理论研究”。
2004年1月,世界八大下一代互联网在欧洲宣布同时开通并提供服务,CERNET代表中国宣布开通服务。
2008年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等6部门在北京共同宣布,历经五年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推动并形成了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群。目前,中国以IPv6路由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及设备产业化初成规模,CNGI最大的核心网CERNET2在“建设纯IPv6大型互联网核心网”、“基于真实IPv6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结构”和“IPv4 over IPv6网状体系结构过渡技术”等方面均属国际首创,目前已向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提交标准草案9项,其中RFC4925和RFC5210已获批准,从而使中国首次进入国际互联网核心标准制定、在国际互联网主流技术上有了发言权,这些均为中国参与全球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现已建成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科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六大核心网,北京和上海两个国际交换中心网络。CNGI全网建成22个城市59个节点,覆盖30多个城市、200多万用户。传输速度达到了每秒2.5G到10G,是目前普通家庭用户上网速度的100多倍以上。CERNET2开创性地提出“基于真实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结构”,为消除目前广泛使用的IPv4互联网存在黑客攻击、垃圾邮件等大量安全隐患提供了保证。同时,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过渡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互联网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的兼容性、可管理、可扩展、可靠性和自动配置等技术难题。预计2012年前可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ERNET2首次在全国主干网大规模使用国产IPv6路由器,这对摆脱互联网领域依赖国外核心设备的被动局面、推进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而路由器,正是执行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此前,这方面技术主要由美国掌握。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包含IPv6核心路由器的技术,可以独立建设自己的互联网,而不再依赖外国。目前,具有这样能力的国家,在全世界只有美国和中国。2004年上半年,华为全线路由器产品已全部支持IPv6;中兴在做系统设备的同时,还加强了IPv6芯片的研发;大唐电信为我军提供了多款高保密级别的IPv6路由器;佳讯飞鸿主打汇聚层IPv6路由器市场。在今后5年内我国电信运营商仅仅在IPv6路由器上的投资,将可能达到150亿元,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巨头必能抢得一块大饼。

2004年以来世界IPv6网络结点图
世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现状
从区域上看,目前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以研究和实验为主体,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则在商用及业务开展方面发展较快,中国起步晚于日本和韩国等国,但是以中国互联网和通信市场的庞大规模,会使中国成为IPv6产业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以下部分将扼要介绍IPv6在全球各主要区域与国家的发展状况。
美国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IP地址资源和商业应用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因此目前既没有地址短缺的忧虑,也不愿意改动花费亿万美金构建的IPv4商业网络体系,所以美国主要以IPv6研究、协调中心的面目出现。美国比较典型的IPv6网络有6Bone、6REN、Esnet和Intenet2(Ablene)等。其中6Bone创建于1996年8月,是世界上成立最早,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全球范围的 IPv6示范网。到2002年,6Bone的规模已经扩展到包括中国在内的57个国家和地区,连接了近千个结点,成为IPv6研究者、开发者和实践者的主要平台。6REN创建于1998年12月,主要目前是建立全球性的IPv6研究与教育网,提供高质量的IPv6分组传输服务,增加运营IPv6网络的经验,促进IPv6网络的部署以及测试早期的IPv6应用。Intenet2(Ablene)于1998年4月启动,1999年底完成2.5G的主干网建设,2003年网络完成升级,主干网传输速度达到10G,桌面连接速度为100M,并提供对IPv6的支持。Abilene已经成为美国最先进的IP主干网络,提供先进的网络服务,支持丰富的网络应用,包括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与远程沉浸应用等,为超过220家的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网络服务。
欧洲
欧洲的移动通信事业相当发达,因此它们在IPv6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更注重移动通信领域的扩展,采取的是“先移动,后固定”的基本战略,在第三代移动网中率先引入IPv6。欧洲的下一代网络计划主要包括6INIT、6NET、Euro6IX、ANDROID、RENATER2等。其中6INIT项目开始于2000年1月,该项目由欧盟第5框架计划创建,其创建的目标是促进欧洲IPv6网的多媒体和安全服务。2002 年1月,欧洲同时启动了两个为期3年的IPv6研究与实施计划——6NET和Euro6IX试验网。在6NET计划中,将至少有11个国家级的研究和教育网络在速率高达 2.5Gb/s 的链路上建立纯IPv6网络。在 Euro6IX试验网计划中,欧洲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将携手建立一定数量的IPv6交换节点,以支持IPv6在欧洲范围内的快速引入,Euro6IX项目由西班牙的Telefonica领导。ANDROID项目由英国电信领导,项目的目的是:验证在基于IPv4/IPv6的基础设施上提供可以管理的、易于扩展的,可以支持按需IP服务的网络结构。RENATER2是法国的IPv6科学网,骨干网使用ATM交换机连接,同时连接到 6Bone、捷克研究网络TEN-155,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试验网。另外还有法国的AIRS++,北约INSC试验网和Geant,欧洲第一个IPv6商用网—瑞典Skanova于2001年11月启动。
日本
日本虽然是互联网的后起国家,但由于电子设备和信息家电产业高度发达,对IP地址迫切需要,因此在IPv6研究和应用方面,步伐大、速度快。2000年9月,日本政府把IPv6技术的确立、普及与国际贡献作为政府的基本政策公布,提出了“e-Japan”构想;并在2002年财政预算中,专门拨出2兆日元实施该计划。日本政府为了发挥产学研组织的作用,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互联网及广域网的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组织 WIDE,而且该组织正发展成一个国际性IPv6研究组织。2001 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又成立了另一个产学研组织 —IPv6 普及及推进协会,旨在推动IPv6的产业化形成。日本政府还专款投入,重点支持了一些项目,包括下一代网络标准IPv6的制定,互联网信息家电的研究开发,建立日本千兆位网(JGN)等。目前,日本已经有10多家运营商及ISP提供IPv6商用服务。此外,WIDE项目将在东京建立超过20个ISP直接互连在一起的试验性IPv6IX 网(Internet Exchange ),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IPv6IX之一。
韩国
韩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对IPv4/IPv6过渡技术进行投资,使韩国的IPv6实验床非常活跃。韩国信息通信部声称正加紧创造环境引入IPv6,并提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计划”。该部门计划投资 46.8亿韩元政府预算和36.8亿韩元私人投资来开发支持IPv6的产品,包括高端路由器、IMT-2000 终端以及相关应用。韩国的IPv6网络主要有6Bone-KR(1998)、KOREN IPv6(1999)和TEIN(2001 ),IX有6NGIX( 2001 )。6TALK目前正在开发IPv4/IPv6过渡技术,6ANTS在开发网络自动配置技术,6NEAT在开发IPv6应用。
中国
从1998年起,我国在相关部委科技计划的支持下,一批IPv6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作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并陆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我国开展以IPv6为基础核心协议的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厂商及运营商也已陆续开始跟踪与关注IPv6技术发展,投入IPv6技术研发,并相继建成IPv6试验床及实验网络,如 6Tnet下一代IP电信实验网、湖南IPv6实验网、中国电信集团IPv6实验网、中国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中国教育与科研 CERNET IPv6 试验网和中科院 IPv6 城域网等,在IPv6核心技术研发、协议标准制定、组网、过渡策略、测试、应用师范和商业模式探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CERNET 国家网络中心于1998年6月加入6Bone,同年11月成为其骨干网成员。试验床从6Bone获得p-TLA(顶级聚类) 3FFE:3200::/24 的地址空间,并且建立了5条以tunnel为基础的国际IPv6 虚拟链路,直接通达美国、英国和德国的IPv6网络,几乎与所有现有的6Bone成员间接地互连。试验床按地区分配NLA1 ID(次级聚类)。目前,学生试验部分3ffe:3220::/28 ,通过隧道与清华大学相连,并开始向CSTNET及全社会提供IPv6地址的分配。从3ffe:3221:01::/40 开始分配,共1024个大单位可以获得40位前缀的IPv6地址块接入隧道;从3ffe:3225:0001/48开始,共65536个小单位可以获得 48 位前缀的 IPv6 地址块;从 3ffe: 322f :ffff:ffff0/64 开始,共 268425456个人可以获得 64 位前缀的 IPv6 地址接入,并保留了 2/3 的地址。此外,我国台湾省于2002年8月起开始启动“e-Tainwan计划”,其中明确制定了互联网从IPv4过渡到IPv6的日程表,即到2007年全部更换为IPv6,但该目标并未完成。目前台湾的HiNet开展了大量的IPv6多媒体业务,如 VOD 、TV 和娱乐等。另外还进行一些实验,如在 IPv6 网络上进行远程科学 Grid 的建立实验, ITRI 也基于 IPv6 进行 SIP/Enum的试验。台湾省的IPv6网络有TANet等,IX有TWIX和ASNet等。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CNGI-CERNET2 6IX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核心之一——CERNET 2 试验机房

CERNET 2 试验机房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v6 核心路由器
视频:下一代互联网
',1)">
京沪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
曹妃甸工业开发区——规模远超三峡工程
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