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登高场地最小尺寸:陈逸飞绘画作品集 欣赏[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57:46


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 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和创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华人画家。 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陈逸飞先生近年来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艺术、环境设计艺术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如同他油画艺术同样的创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为之折服。 九万里风鹏正举——记陈逸飞先生的艺术人生 这是一个谁也无法接受的噩耗:著名美籍华裔画家、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05年4月10日早晨8时43分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59岁。 上海市领导在第一时间来到医院,向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紧急协商善后事宜。 在他上海浦东“棕榈泉”别墅的家里,当天布置起灵堂,“沉痛悼念陈逸飞先生”的黑底白字和他的大幅照片悬挂在本白色的幕布上,一色素白的鲜花,两排长长的烛光,络绎不绝的前来吊唁的生前好友,构成了一幅壮美的艺术人生别离图。这里异常宁静,一片肃穆。在泰康路“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楼的底楼大厅内也设立了灵堂。朋友们点燃幽幽的蜡烛,围起心字形造型。59支蜡烛,为一个59岁的生命送行。 连日来,电视、电台、报刊等各种媒体进行追踪采访、系列报道,表达了文化界人士和社会各界对陈逸飞的深切关爱和缅怀之情。上海这座城市正以自己的文化方式告别城市的文化艺术之子。就在上海各界痛别陈逸飞的同时,北京、浙江及周庄等地也以各种方式缅怀陈逸飞先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陈逸飞先生十分喜爱的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我们用这首词来遥寄对陈逸飞先生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九万里风鹏正举”,艺术豪气犹存;“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让逸飞先生带着浦江水浪的关切、海关钟声的关爱飘逸远去。 浪漫的写实主义画家 陈逸飞先生的艺术人生是多姿多彩的。他的绘画艺术赢得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其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陈逸飞于1946年4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属宁波)。十五岁时,他报考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被录取,开始接受严格而全面的绘画基本功训练。1963年以优异成绩直升同校大学部油画专业,师承俞云阶老师,从此与油画结下了不解之缘。1965年,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立,陈逸飞提前两年毕业,成为该创作室的首批专业画家之一。从此,他开始了专业画家的生涯。 对于自己的绘画,陈逸飞曾说:“我比较欣赏美国媒体的一个评价:浪漫的写实主义画家”,并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可以这样说,他的画宁静、平和,画得概括,有时概括成“空旷背景上的雕塑”。他的作品追求经典,崇尚完美,演绎美丽,倡导和谐。 陈逸飞的绘画艺术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历史题材”阶段,亦称“英雄主义”阶段,起于1966年,止于1980年。在这一阶段,与另一位画家合作的水粉画《知识青年的楷模——金训华》使他崭露头角。脍炙人口的《黄河颂》就诞生在这一时期。《黄河颂》中的红军战士站立山巅,笑傲山河,群山在他身后绵延,群雁在他脚下南行,画面壮阔,光感炫目,山峦中透过紫气,波涛中卷起光色,这无疑是一首史诗,分明是英雄赞歌!《占领总统府》全景式地展示了不同年龄、经历、性格的指战员在重大胜利来临时的不同的动态、表情和相同的喜悦心情,一幅画撑起了浩瀚历史的一片漫卷红旗的苍穹!《踱步》把画家的侧影搬上了画面,画家直面“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历史,一把扶椅寓意了时空交*,画面散发着坚韧、沉郁、刚烈和执著,沉思中的作者迎接着民族的振兴、社会图景的巨变和生命体系的震撼! 第二阶段是赴美创作阶段,亦称“水乡风景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和古典仕女系列”阶段,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止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80年,陈逸飞赴美自费留学,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历程。在美期间,陈逸飞直面西方美术大师的作品,汲取了艺术养分。1982年,他乘火车作欧洲旅游和学习考察。两个月内遍访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观摩大量欧洲名画原作。这一阶段的陈逸飞的绘画创作并没有被五光十色的西方艺术流派所左右,他相继推出的水乡风景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和古典仕女系列,依然东方神韵十足。在水乡风景系列中,有《家乡的回忆——双桥》的恬静与厚重,有《桥》的古朴与清幽,有《童年嬉戏过的地方》的雄浑与凝练,有《二月》的清新与滋润,有《石经》的朦胧与脱俗……在音乐人物系列中,有《长笛手》的专注与传神,有《二重奏》的庄重与谐和……在古典仕女系列中,有《浔阳遗韵》的风韵雍容、玉骨冰肌…… 第三阶段是回国创作阶段,亦称“海上旧梦系列、西藏系列和视觉艺术拓展”阶段,其间,水乡风景系列和古典仕女系列仍有发展,这一阶段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延续至2005年4月陈逸飞离世。上世纪90年代初,受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鼓舞,陈逸飞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回到中国,回到他从小长大和曾经工作过的上海。这一阶段的绘画创作“海上旧梦”系列是和电影处女作、艺术影片《海上旧梦》的拍摄相伴而生的。《上海旧梦之二:玉堂春暖》传来“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的气息……令人忆起海上旧梦,感受昔景诗化。陈逸飞多次到藏北,与西藏神秘独特的风俗民情形成了极大的共鸣,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西藏系列的油画创作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1994年创作的《山地风》描绘了山地的秉性、大风的气质、生活的激起和精神的高亢;《父与子》讴歌苍海横流、琴文剑胆、历史延续、生命传承;《母与子》把母爱雕塑化了,把西部诗化了,把高原人文化了,把深邃通俗化了。在第三阶段,陈逸飞进行了视觉艺术的拓展。他把艺术触角伸向视觉艺术的众多领域,在上海创立逸飞集团,涉足影视、服饰、模特、环境艺术、建筑、多媒体等领域。从1993年至1996年间,他拍摄了《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亡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等多部影片。近年来,陈逸飞积极把“大视觉”、“大美术”概念引入创作实践和“视觉产业”的运作,在视觉艺术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好的画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陈逸飞很重视艺术家的文化情结。“好的画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这是陈逸飞先生的文化追求。纵观陈逸飞的艺术人生,很关注“四个文化情结”的养育。 城市文化情结,为其一。确切地说,陈逸飞的艺术人生之路,从上海外滩起步。在他艺术观生成、审美情趣养育和艺术实践展开的重要阶段,他居住于上海外滩,北京东路与四川中路交界的一座老房子的四层楼。每天,他要出入于这幢收藏风情、积淀文化、吞吐文明、延续历史的老楼,这里有儿时的嬉笑、成长的烦恼、昔日的情怀和怀旧的视角,这里曾经有他父亲摆弄过的瓶瓶罐罐、他母亲形影不离的小收音机,有挥之不去的人文情结和得之嫌少的文化能量。其实,外滩一带的老房子,都承载着城市文化情结。陈逸飞从小在这里发现着一个个文化故事,为之惊喜不已;从小在这里写生,熟悉这里的角角落落、外滩风情;夜晚,驻足于圆明园路、滇池路的老大楼前,从一个个透着光亮的窗户中揣摩着生活的自然状态和连接旧时的生活轨迹。艺术家对建筑艺术是情有独钟的,陈逸飞把城市文化情结融入了外滩一带的建筑文化。浓郁的城市文化情结与陈逸飞“海上旧梦”绘画创作系列以及电影《海上旧梦》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 江南文化情结,为其二。陈逸飞喜欢江南水乡,喜爱用水乡风景系列的作品维系江南文化情结。他经常去周庄写生,他承认在水乡风景题材的创作中,“周庄情结”曾长时间撞击着心灵。他每次提到周庄,总是特别兴奋,说周庄是苏南水乡的一个古老的小镇,街景别致,小河迂回,几步一座石板桥,两岸分布着吊脚楼,风吹树梢,雨湿双桥。有一天晚上,他和画友借宿周庄,忽然听到一家茶楼飘出婉转的评弹唱词,他们连忙寻声挤入,茶楼里的琵琶弹唱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浔阳遗韵》的最初构思就来源于这天晚上的难忘情景。是的,江南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雾气飘渺、历史通悠,作为一种江南文化情结融汇进陈逸飞的作品之中,使《晨曦》、《蓝色的运河》、《老房子》、《冬日的黄昏》等作品尽显“水袖飘拂、小河清澈、藏而不宣和江南灵性”。 高原文化情结,为其三。陈逸飞与雪域高原有着深情厚意,多次来到藏北,为时空的苍茫而倾倒,为岁月的深沉而咏吟,为风情的豪爽而感慨,为根系的久远而震撼。在藏北,他领略了藏族母亲的无私奉献、藏族父亲的人格魅力、老人的坚韧不拔和牧人的勃发热烈,那里有冬夜里悄然积聚的晨曦,有寒风中迎面而来的暖流,有传承中跃然而起的原创,有坚毅中结伴而行的豁达。深深的高原文化情结,给予陈逸飞持之以恒的创作动力,于是,有了《天灵》的默契与松灵,有了《老人》的纯真与坦荡,有了《大儿子》的剽悍与善良,有了《情人》的坦诚与永恒。 诗词音乐情结,为其四。陈逸飞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唐诗宋词是案头读物,在他的画中有诗意,有诗情,有诗的韵味,有诗的节奏。他特别喜爱李清照的词,说到古典仕女系列的许多作品的立意来自于李清照的词,甚至于有些“海上旧梦”系列的作品的意境也与李清照的词意息息相关。陈逸飞把李清照的词意融入作品之中,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品位。陈逸飞还十分喜欢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和巴赫的交响曲、协奏曲,尤其喜爱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一、第二乐章。《英雄》的旋律引领了陈逸飞的“革命历史题材”和“西藏系列”作品的创作。 把发现的美传达给观众 “把发现的美传达给观众”,陈逸飞多次这样激励自己。他把自己融入申城美的传播者的队伍,做得是那么投入,那么执著。 “艺术家的根本是发现美、传递美,我们的创作只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美。”“艺术的关键在于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的美,为‘冷漠’两字注入最大的热情,这就是世界接纳艺术的根本”。陈逸飞曾这样阐述自己对于美的传播的艺术主张。 作为美的传播者,陈逸飞把苏荷(SOHO)这个概念从纽约带到了上海的泰康路。在陈逸飞的倡导下,如今的泰康路已不再是加工厂和菜场,许多画室和展览室相继出现,推出了创意文化产业的概念。陈逸飞还把国际home的概念带进了上海,在“新天地”这个由上海独特的老石库门建筑改建成的新型娱乐城内,让美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居生活。 为了把美传递给城市景观雕塑、环境艺术和创意文化街,陈逸飞积极参与浦东世纪大道的巨型雕塑、上海世纪公园建筑、浦东陆家嘴中央绿地、张家浜创意街、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长宁区绿地、长寿路一条街、徐家汇和五角场环境艺术等设计,七层楼高的“日晷”、二十来米高的“沙漏”、由“金木水火土”五组雕塑构成的“五行”和世纪公园的“绿色世界”大型浮雕等都融入了陈逸飞的智慧和审美理念。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海口、南京等城市都留下了他传播美的文化屐痕。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陈逸飞先生远行了,请走好。 文章来源:文汇报 ------------------------------------------------------------------ 中提琴手 长笛手 西厢待月 人体 浔阳遗韵 占领总统府 上海旧梦之黄金岁月 上海旧梦之玉堂春暖 恋歌 踱步 晨聚 我的邻居 童年嬉戏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