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雷达罩:宁波蔬菜销售路径:一棵小青菜是如何炒上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59:07

 

  这几天,尽管受近期菜篮子价格调控及保障供应政策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有所下降(本版昨日已报道),但是,今年以来,越来越沉重的“菜篮子”几乎引起了全民共鸣。

  这到餐桌旁的商品价格真的需要这么高吗?一棵小青菜从田间地头,转手蔬菜经纪人,再到批发市场,最后到农贸市场,身价如何一步步看涨?

  为了拨开消费者的迷雾,从前天开始,本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选准蔬菜的龙头品种小青菜,看看它如何从每公斤1.4元起步,一直到在农贸市场里卖到每公斤4元的?

  菜农:1公斤小青菜的种植成本到底有多少?

  闫炳俊在姜山镇租了7亩地种植大棚蔬菜,其中以小青菜(宁波人俗称蘑菇菜)为多。那么,闫炳俊的小青菜种植成本到底有多少?

  “最贵的还是肥料费用,一年大概需要2万元;租地种植大棚平均每亩700元,这样7亩地下来一年就要近5000元;大棚的话不算最开始的购买费用,单单日常的维修保养费,一年也要近3000元。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费用,我这7亩地一年大概要投进3万元的成本。”昨天,闫炳俊将主要的费用一笔笔地给记者仔细地算过来。

  如果再按照闫炳俊所说的年产近3.5万公斤小青菜来算,分摊到每公斤小青菜的种植成本大概为0.8元。

  “但这个是正常种植条件下,如果碰到台风、暴雨和大雪天气,就不止这个成本了。”闫炳俊坦言种植蔬菜的风险不小。

  “阿拉种菜赚钱并不容易。”闫炳俊告诉晚报记者,“大多数时候天气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碰到前年8月份时莫拉克那样的台风,大棚被刮倒,地被水淹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没办法下苗种菜。尽管那段时间菜价高得离奇,但是大多数菜农都是无菜可卖,我那年投进去的2万元基本就是血本无归。”

  菜农进批发市场:100公斤小青菜仅赚40元

  11月30日早上8点,闫炳俊用电动车将近100公斤的小青菜从姜山运到了宁波市蔬菜批发市场。

  100公斤小青菜,每公斤批发价1.4元,闫炳俊这一天的收入是140元。

  由于青菜的损耗率较高,每公斤青菜在运输过程中大概要损耗0.2元。不过,由于闫炳俊使用电动车运输,运费占比很小,并且闫炳俊夫妇没有另外雇佣小工,也省下了一笔人工费。这样算来,只需要剔除平均每公斤0.8元的种植成本和0.2元的损耗,昨天,闫炳俊净收入40元。

  “我一般不把蔬菜卖给经纪人,每天自己来一趟批发市场,自己当自己的经纪人。这样就是累了点,但赚钱比较多。像今年、去年这样天气相对稳定的年份,我每年净收入有3万多元。”闫炳俊称。

  而据记者了解,菜农有时会直接把菜卖给蔬菜经纪人——他们到地里直接从菜农处收购蔬菜,再运输到批发市场贩卖,从中赚取差价。

  “青菜经纪人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到10月份比较活跃,因为这段时间青菜的量比较少,市场价比较高,利润空间比较大。”镇海区庄市街道白龙瓜果蔬菜试验示范场负责人郑荣希告诉记者。

  “今年10月中旬的时候,小青菜的价位一度达到最高,批发价就要每公斤4元。经纪人从菜农的地方以每公斤3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再到批发市场以每公斤4元左右的价格出手,其中有每公斤1元的空间。剔除运输费、批发市场摊位费、青菜损耗等,仍有较为可观的利润可以赚取。”郑荣希透露。

  菜市场:菜价连翻两个“跟斗”

  从蔬菜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通常被形象地比喻为“最后一公里”。因为在这个环节,蔬菜的加价幅度最高,往往翻倍,甚至几倍。

  11月30日早上,记者走访了华严、白鹤、宋诏桥等几家较大的农贸市场发现,蔬菜价格确实比批发市场里贵了许多。

  小青菜在批发市场的价格是每公斤1.4元,但在农贸市场的零售价高达每公斤4—5元;大白菜的批发价为每公斤1.6元,零售价为每公斤3.6—4元;芹菜的批发价为每公斤2.4元,零售价为每公斤7-8元。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宁波本地人陆阿姨在华严菜市场租了一个柜台卖蔬菜,品种挺多,青菜、土豆、白萝卜、西红柿等什么都有。

  “这菜怎么卖?”记者指着两排摆放齐整、品相十分不错的小青菜询问。

  “每公斤4元。”陆阿姨说。

  “批发市场里不是只要每公斤1.4元就差不多了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陆阿姨坦言自己的苦衷。“我这2.4米的柜台,每年的摊位费就要3万多元;水电费要另付,算下来也要1000元;每天两辆三轮车把菜从批发市场运过来运费就要50元,一年下来差不多也要2000元。碰上小青菜上市要分拣损耗,到最后价格能不高吗?”

  “像我这样家就在宁波的还不用算房租费,那些外地菜商单房租费就是很大一笔开销。为了这些菜,我们夫妇每天早上4点就到菜场了,一个守着摊铺,一个去进货。晚上回到家吃上饭也7点多了,赚的都是辛苦钱。”陆阿姨告诉晚报记者。

  记者在高塘菜市场外看到,新高路上今年以来一下子冒出好多家街头小店铺专卖“菜篮子”商品。记者发现,这里在卖的小青菜,比菜市场便宜些,而街上的“马路摊贩”更为便宜。显然,陆阿姨说的话不无道理。

  记者注意到,在市区的一些大卖场也有小青菜供应,前天记者在乐购超市看到小青菜价格是每公斤0.7元,在易买得超市为每公斤0.5元。尽管价格不高,但品相与菜市场相比差了不少。

 破题:本地蔬菜产销扁平化对接

  记者从田头到摊头追寻小青菜的销售路径后,明显感觉到,蔬菜价格的上升,除了受供求环节影响外,十分明显也受蔬菜生产不稳定和蔬菜流通环节多成本高两大因素制约。

  昨天,镇海区庄市街道白龙瓜果蔬菜试验示范场负责人郑荣希告诉记者,他们这些长年累月种菜的菜农十分想到市区菜市场里设摊,但是一打听,一个仅4平方米左右的摊位,年租金要好几万元,只能“望摊兴叹”。

  “我们也尝试过农超对接,但是有些超市仅把青菜当做打低价促销战的筹码,进价压得十分低,我们其实无利可图,遇到蔬菜货多时,还怕退货烂掉。”郑荣希坦言。

  长期以来,市民看菜篮子商品的价格波动,首选的是敏感的“个股”——小青菜,此为天天要吃的民生商品,有关部门可否在本地蔬菜产销扁平化对接上多做点文章,尤其是流通环节,市区可否规模化重启自产自销摊位区,适当减免蔬菜经营户和菜农的各种费用?

  有业内人士坦言,帮助菜农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引导菜农更好把握市场,有效减少流通环节成本,让菜农能够得到稳定的收益,蔬菜生产才能得到稳定,这样市民的菜篮子也就会拎得更轻松一些。

  此外,还有人建议,不妨向北京学习,在街道辖区内实现便民店与批发市场的直接对接,即由新发地市场把蔬菜直接配送到便民菜店,此举也可降低销售终端价格。

  宁波晚报见习记者 史娓超 记者 徐跃年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