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字源文件:二、河图是阴阳合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4:05
第三节  《河图》是合图
从洛书的数学数理和它的天文历法等含义中,说明它并不是神话,而是中华先民对太阳运动和四时节气变化等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而与洛书相提并论的河图,则是人们对日月地之间运动规律认识的结晶。
精彩视频短片点击观看


孔子曾感叹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久矣。”说明他也无缘见到过河图洛书,因此也就不可能了解其中的真意。这就难怪后人的种种猜测附会之说了。当后来的人们把河图的奇偶数分别连接起来,以阳顺阴逆的观点解释河图时,又使得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所以,长久以来对河图的解释众说不一。
河图是阴阳合图,它应是阴阳合历的产物。对于河图本义的认识,还是应该以古代天文历法说起。
伏羲十月八节太阳历,属于上古的观象历。其后,八节历发展为二十四节气的十二月太阳历。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阴历结合,统一于六十甲子的十二月阴阳合历已经定型。
一、河图的原始形象
河图是太阳历与太阴历的合图。十月八节太阳历从伏羲时期已经存在,那么十二月太阴历起源于何时?河图的原始表现形式是什么?
周代已经实行颁朔制度。太阴历的每月初一为“朔”。颁朔制度说明太阴历存在。在殷商甲骨卜辞中,有多处关于月食的记录,表示古人对月相观测的水平和重视。在殷商女将军妇好墓中出土的铜镜中,有四分月相羽纹镜。说明殷商时期有十二月太阴历。《尧典》已有精确的“置闰法”,其必然是由十二月太阴历经过长期发展的结果。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的传说。帝俊、常羲都是伏羲氏、女娲氏的后裔传人。宜宾出土的东汉石刻画像中,伏羲捧日女娲持月。说明古人已经把十二月太阴历上朔到伏羲女娲时代。
相对而言,人们对月亮的月周期和年周期的观察,要比对太阳的观测直观和容易。伏羲时代既然已经有了十月八节太阳历,那么与其同时存在有十二月太阴历应不是问题。在古代的传说中,伏羲被尊为太阳神,女娲被尊为月亮神,月神当然与太阴历有关。
一般认为阴阳合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但这是就十二月阴阳合历说的。在这之前,有没有伏羲十月太阳历与女娲十二月太阴历的阴阳合历呢?古代的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帛书周易讲:“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化。”“阴阳之合配日月,易简至善配至德。”楚帛书云:伏羲、女娲“是襄天地,是格参化”。这些说法又隐约透露出伏羲女娲阴阳合历的存在。有幸的是考古发现的证据使我们能得到问题的答案。
1965年12月,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M368∶6号出土一件有铭纹的铜异卣盖(图1-12)[19]。卣盖为椭圆形,顶上有喇叭形握手,两端有附耳翘起。在铜卣盖的肩部有三重环纹环周。在中间的宽形带状纹上,有十个人面句芒太阳纹和十二个月牙卷蛇纹相间,并由双线“S”纹上下
 
分开,明暗分明。
卣盖整体呈盖天形。中心的喇叭形握手象征北天极心;双重环形纹围成的区域象征日月星辰运行其间的天盖。十个人面句芒太阳纹象征伏羲氏十月太阳历;十二个月牙卷蛇纹象征女娲十二月太阴历。它们被两个翘起卣盖附耳,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五个太阳纹、六个月亮纹,象征上下半年各有五个太阳月和六个太阴月。这种把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阴历有机组合的一起的做法,显然是在表现一种阴阳合历的历法内容。这件卣盖是距今2700年以前的文物。它以具体形象的形式,说明在十二月阴阳合历之前,已有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阴历合历的存在。
三星堆遗址中2号坑的大型青铜人像[20](图1-13)上,集中体现了伏羲氏的天文历法实践,及十月八卦八节太阳历的全部内容。铜像借用左上右下的表现形式。在铜像燕尾服的左边,纹以苍龙,代表天;在右边饰以方框纹,代表地。左右之间,从上而下饰以长条带状纹,象征在天地中间。在长条带状纹中间,回形太阳纹和卷蛇纹相间,成22数。在古人心目中,历法是通天达地的象征。因此回形太阳纹代表太阳历,卷蛇纹代表太阴历。伏羲十月太阳历为10数,女娲十二月太阴历为12数,相合为22数。回旋纹、卷蛇纹相间表示阴阳合和,日月相推而成岁。铜像把中间的长条带纹与铜像肩部象征周天历度的三重圜形纹连接,也象征着这种合和是建立在周天历度之上的。这是距今3000年前存在阴阳合历的表现。
1958年,在陕西宝鸡市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瓶上绘有鸟衔鱼尾图[21](图1-14)。在陕西武功游风出土陶瓶是鸟鱼合体图(图1-15)。从形制上看,两个器物基本一致,都分上下两部分,鸟鱼图在陶瓶的上肩部。瓶上部都呈天盖形。两个器物都是盛水的。《说卦传》讲:坎为水、为豕、为极心。豕,即斗豕,是北斗的象征;极心,指北天极心。故瓶中水象征北斗、北天极,圆形的瓶口在天盖之中,代表北天的极心。瓶的上腹部象征为天盖,下部象征地。鸟衔鱼尾,或鸟鱼合体,都表现鸟与鱼的交合。鸟鱼交合,在天上环周天运动,显然是要表现一种与仲春季节有关的天文历法内容。
春分前后,昼夜平分,阴阳合和,“在人间便是春社中交合男女,在自然界中各种鸟类、兽类也交尾和孵化”[22],在历法则是阴阳合历。离
为日、为鸟、为鸿鸟。鸟是运动的太阳和十月太阳历的象征。坎为水、为月,鱼是水中之物,古人常以鱼的半月形象征弦月。《说卦传》:“坎为水。”孟氏逸象说:离为瓶。水火日月正组成水瓶之象,与陶瓶的用途造型一致。鸟与鱼交合,象征日月相会,阴阳合和。太阳和月亮一起环天盖作周天360度运行,可以从日月阴阳合历上得到解释。
伏羲、女娲既为夫妻,他们所代表的阴阳合历,就象人间的夫妻阴阳交合,动物间的交尾孵育一样。所以,古人用鸟鱼交合来表现阴阳合历,既合天时,又合人情物理。这表明仰韶文化的两个陶瓶,是通过其器形、用途和鸟鱼交合的饰纹,以“制器尚象”的形式传播的是盖天观念和伏羲女娲的阴阳合历。
我们还可以断定:汉代的各种伏羲女娲龙蛇交尾图,并不是什么神话,而是十月太阳历和十二月太阴历合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伏羲女娲阴阳合历的艺术再现。它以更加形象的形式表达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合和的思想与生生观念。
以上考古文物上存在的图案,不但说明伏羲太阳历和女娲太阴历的阴阳合历的存在,而且其存在已经有相当久远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
始行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十二月阴阳合历,是以太阳回归年的365.25天周期,以朔望月朔实29.53天周期,以六十甲子周期,通过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的闰月方法,使三个周期三者统一谐和而形成的阴阳历。那么伏羲十月太阳历与女娲十二月太阴历,又是在什么基础上达到谐和,而成为阴阳合历呢?
女娲十二月太阴历,伏羲十月八卦太阳历,同属于早期的观象历。它们不如后来的推步历精细。太阴历是以月相的朔望周期为依据的。女娲的十二月太阴历的朔望周期只能是30天,十二个月为360天。这恰好与伏羲十月太阳历的360日历度一致。因此360历度,成为合历的首要基础。伏羲氏首创立竿测影,制定八节太阳历。立竿测影的运用,使人们发现太阳回归年周期是365天而不是360天。因此又通过每年冬至和夏至的测影,对上下半年的天数进行调整,并把用于测影的2、3天,作为祭祀过节日期,补足年周期的365天。这成为伏羲女娲阴阳历相合的又一基础。
这说明,考古实物上出现的伏羲女娲阴阳合历,是有其悠久的渊源的,并非随意所为。况且,上古真正对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的是伏羲的二至二分四立八节历。而当时十月太阳历和十二月太阴历的粗俗,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这种原始的阴阳合历,反映的是上古已经产生的天地日月、男女阴阳合和的阴阳观念和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念。
阴阳合历图,可以简称为合图。合图,即河图。河图是先民在阴阳合历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成果。这也正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寻觅的河图的秘密之所在。既然人们可以用勾股方圆数理方法表现十月八节太阳历,形成洛书图,当然也就完全可以用数理方法表现阴阳合历,形成河图。
二、河图是阴阳合图
河图是用1—10数十个天地阴阳数之和,五十五数点组成的数图(图1-16)。河图自内到外有四层,最内层中间有五个圆点;其外由十个圆点,分五、五上下两组,为第二层;第三层,从下向左顺行,有一、三、二、四圆点依次布于四面;最外层,则由右向上向左逆行,有九、七、八、六 个圆点依次排列四方。图中以奇数点为白点,偶数点呈黑点,表示阴阳进退升降有别。
精彩视频短片点击观看


河图最内层的五个圆点,呈“+”字形排列,与洛书的中五数一样,包含有多层意思。其一,中心的一圆点与周围的四个圆点,表示东南西北中四方五位,四方表示立杆测影的观象地,中心圆点表示天地之中,即立杆与天中齐的位置。其二,表示天地阴阳交午,表示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及一日子午卯酉四时辰。其三,还表示月之朔望上弦下弦月之四相。其四,中间的五个圆点,又表示冬至夏至用于测影、祭天、调整历数的五天。
河图第二层的两个五数,相合为十,与含山玉版上的左右十圆孔意义相同。是伏羲十月太阳历的表达。两个五数,既表示上下半年各为五个月,又突出冬至夏至。突出冬至夏至的目的在于强调其时测影的必要性。河图把两个五数作上下分置,有夏半年和冬半年之义,目的在于强调春秋二分阴阳合和的意义,隐寓着河图谜底。
河图第三层,一、三、二、四,与太阳历的春夏秋冬四时和二至二分四节相对应。这一点可以从《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五行数中得到印证。《尚书.洪范》说的五行数
 
与河图内层的冬一,夏二,春三,秋四含义相同。太阳为“万物资始”,故用天地数的四个生数。冬至日后,太阳出入的方位由南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由最短开始变长,是阴极阳生之时。冬至一阳生,故河图在下(北)方用一阳数表示。夏至日后,太阳从北始向南回游,白天由最长开始渐短,为阳极生阴之际,以阴数二表示。从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为阳半年,用阳数一、三,象征阳气升;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为阴半年,以阴数二、四,表示阴气进。太阳历为阳,所以一、三、二、四数作顺时针排列。同时,也反映了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一、三、二、四之和为十,又与十月太阳历的十数相同。
与太阳东升西落相反,月亮在一月中的运动则是西升东落。河图最外层的九、七、八、六圆点,其和为三十。三十是女娲太阴历月周期。日为阳之精,月为阴之精。太阳光照强烈,感觉太阳与人的距离近,月光弱好象距离人远,月亮的变化被放在了最外层。太阴历是以月相的朔望周期为依据。
古人对于月相的周期变化有着独特的理解。《管子.宙合》:
岁有春夏秋冬,月上下中旬。
沈括《梦溪笔谈》:
殊不知一月之中自有消长,望前月行盈度为阳,望后月行缩度阴,两弦行平度,至如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一月中亦然。
这就是说,古人把一月之中月相的朔望弦四种月相变化,与一年之中的四季阴阳变化相比拟。
“日兆月”,月光来自太阳光。古人把一至十数区分为生数和成数。九、七、八、六,分别是四、二、三、一生数的成(承)数。所以,人们用天地数的四个成数表示月相的变化。河图的九、七、八、六在四方的逆时针排列,象征着月相的变化。与表示太阳顺行其数也顺增相反,河图在表示月亮逆行同时,其数也由九、七,八、六逆减(图1-17)。
月相的变化是晦朔、上弦、望月、下弦四相。人们能观察到的是上弦月、望月、下弦月,晦朔月是看不到的。上半月,是上弦月开始从西方天空升起的时候,月相由缺而圆。“月行盈度为阳”,故河图用阳数九表示上弦月,阳数七表示望月。升为阳,降为阴。下半月,月亮是向东方落下的日子,月相由圆而亏,继而变为晦而不见的过程。“月行缩度阴”,故河图以阴数八表示下弦月,阴数六表示晦月。晦极生朔,终而复始,遂有新一周期的月相变化。
河图外层的阴阳数理排列,完全合于月亮的运动和月相变化的客观规律。由此说明河图外层的数理,表示的是每月三十天的太阴历。明确女娲太阴历一个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就是360天。与伏羲十月太阳历的三百六十日历度一致。它们共同以冬至夏至节为分界,分阳半年和阴半年;同以二至前后的测影、祭天节日的五天时间调节历数。因而,在不需要置闰的情况下,与太阳回归年的365天保持了一致,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阴阳合历和河图这一数理图式。
太阳运动形成的四时与一月中的四月相比应。古代先民在河图中,通过生成数之间阴阳合和的数理之象,表达和反映了日月地的运行规律。意在突出日月阴阳合和之理。
在河图的图式中,女娲十二月历在外,伏羲十月太阳历在内,“负阴而抱阳”[23] ,阴阳合和,浑然一体,结构巧妙。《系辞传》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太阳在上午下午或春秋二分象征阴阳平衡,与月亮的上弦、下弦“两弦行平度”相象。中午或夏至的太阳最明亮,与望月相象。夜间或冬至太阳隐没或日照时间少而寒冷,与晦月相象。故河图有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合,五与十合之说。就是对日月阴阳合历的数理描述。当把十数转换为十天干,天干的五合也源于此。
天地自然,男女社会。天地蕴育自然万物,男女延繁人类。天地阴阳之谓道,万物生生之谓德。阴阳合,万物生。日月为易,生生为易。伏羲女娲阴阳历的存在,说明《周易》的阴阳生生观念由来久远。
河图是伏羲十月太阳历与女娲十二月太阴历的合和图,是我国的第一部阴阳合历的数理图式。“河”、“合”同音,河图即“合图”。这就是河图秘密之所在!考古发现的各种阴阳合历的形象图形,应该都是河图的原始象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