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红肿化脓:历代名家墨兰图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28:03


    《墨兰图》   宋末元初  郑思肖  卷纸本  水墨  25.7*42.4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郑思肖,(1241-1318),南宋。字所南,一作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又号一是居士,福建连江人,世家三山(今福州)。太学上舍,应博学宏词科,会元兵南下,隐吴下。坐必南向,誓不与北人交往。有田三十亩。邑宰素闻其精墨兰,不妄与人,因绐以赋役取之。怒曰:“头可得,兰不可得。”宰奇而释之。写兰多露根不写地坡,效首阳之意。人问之,则曰:“地被人夺,君不知耶?”尝自画一卷长丈余,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表。题云:“纯是君子,绝无小人。”题菊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不特精写墨兰,而画竹亦妙  

 

       墨兰图         南宋  赵孟坚      绢本墨笔    纵34.5厘米横90.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坚,字子固,为宋朝宗室,宋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中进士,官至朝散大夫,守严州。他善画水墨梅、竹、兰、水仙等,学扬无咎一派,其作品清而不凡,秀而雅淡,是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兰叶柔美舒放,清雅俊爽。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赵氏这种画兰技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卷右边有顾敬题诗,后幅有文微等七家题记,曾经明文微明,清安岐收藏,《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墨缘木观》著录。

 

     

      《著色兰竹图》    元 赵雍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横46.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雍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畲巫, 当时有“吴兴公子(赵孟)冠当代,雍也继之早擅长”的诗句来赞誉他们父子俩。赵雍并不拘泥于家法,他不仅观察自然,心悟神会,得兰竹之形态,更能写出兰竹的神韵。此图右下角画一坡石,用墨线勾出轮廓,略施皴擦,染以淡墨,富于立体感。石间一枝翠竹,虬曲而上,似在风中摇动,用笔遒劲圆活,生意自足。竹石下面画一簇兰花,葳蕤有生气,用笔滋润淡雅,显出兰的柔韧婉顺的性格。

      
     《四清图》    元  李衎    纸本墨笔   纵35.6厘米横35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为长卷,约在明代中期时被分割为前后两卷。前卷画慈竹、方竹各一丛,现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这里所选藏故宫博物院的一段为后卷。图中所画兰、竹、石、梧名“四清”,意喻君子的高洁品性。此卷亦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画二石、丛竹和兰,取由右向左的斜势,后段画二梧桐和丛竹。画家于物造型,以实为主,竹树皆节叶具备,兰石亦转叠多姿。画中枝叶虽密,但笔笔秀雅简洁,取形造势,不无顺畅。墨色浓淡相宜,变化自然。

 

      

      《素竹幽兰》    明  马守真 立轴  水墨纸本  110×38厘米     

     马守真(1548-1604年),明代女画家、诗人。小字玄儿、月娇,号湘兰,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秦淮名妓。她聪颖机敏,能诗擅画,又轻财重义。其往来于文人墨客间,尤与文士王稚登(字伯谷)最为友善。马守真以画兰之精、画兰之专而名扬江南,因此自号“马湘兰”。其作品不注重对兰之外在形态的细致刻划,而重在通过对兰的描绘抒发内心之逸气。其笔下之兰具有脱俗的飘逸之气与野趣,与男性文人画家,尤其是“吴门画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着更多的相近之处,反映了妓家对男性文人画家的迎合性及师承性。

 

     

      《双钩兰花图》   明 仇英  纸本设色  纵34.7厘米横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是明代中期画坛上一位难得的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鸟、界画无所不工,青绿、浅绛、水墨、工笔、写意俱极精妙。仇英一生应景之作颇多,而且大多是摹古风很盛。此幅《双勾兰花图》却是出自心枢的清新之作。虽然还是缺乏文人画兰的清幽淡泊,设色却很是清雅,笔锋也妩媚多姿。是难得一见的仇英花鸟画。

 

     

    《墨兰图》    明  陈古白   绫本墨笔    纵26.3厘米横294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此图即兼融设色没骨和水墨写意两法,属于水墨浅设色写意花卉画一类。兰花以淡墨写出,与花、叶相穿插,似乱而有序,笔墨更具书法之韵。笔、墨、色、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俊逸而清丽,风格独具。

 

     

      《葵石图》          明  陈淳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碧叶垂清露,金英侧晓风。道复"无年款。此幅即为其中年水墨写意花卉画精作。图绘秋葵一枝,衬以飞白湖石和双勾嫩竹。侧锋勾勒的花瓣简率迅疾,瓣尖的翻转状态以阔笔勾出,尤见生动。几丛葵叶用淋漓的水墨挥洒,通过墨色的自然渗透,展现出叶色的深浅变化和叶形的锯齿状态,犹如天成。竹枝则用简劲的线条双勾,也见率意。这种画法也生动传达出了葵石内涵的质朴自然、清新雅逸的情致。

 

     

      《幽兰图》   明  杜大绶    纸本  设色  纵110.3厘米横30.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杜大绶擅长水墨写意,不落蹊径,尤妙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而疏斜离乱,咄咄逼真,对后世影响很大。此图画一斜坡上两块湖石,姿态奇峭,周围饰以俏丽多姿的兰花,悠然而细丽。画面设色清雅,笔法清韵生动。

 

     

     《兰竹图》      明 文徵明   纸本水墨    纵47厘米横2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画兰,讲究其清雅幽香,洁身自好;画竹则写其高风亮节,劲直向上。此图合写兰竹,歌颂“双清”。他用水墨画土坡上兰竹,兰花以淡墨为瓣,竹叶用笔流畅,显出临风飘动,活泼自然。

 

《兰竹图》       明  文徵明   长卷纸本   墨笔    纵26.8厘米横6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长卷写幽兰或与翠竹丛生,或与棘条相杂,或生于湖石之侧,或长于流水之滨,或倒垂于悬崖,或招展于平地,千姿百态,神清骨秀。以淡墨写兰,浓墨写竹,飞白勾石,细笔写草。笔墨潇洒,师法赵孟烦,随手成形,风姿绰约;笔意纵横、神韵满卷,是文徵明的代表作之一。

  

     

    《花卉草虫图》        明  杜大成    纸本水墨    纵28.6厘米横44.8厘米
      杜大成,金陵(南京人),《图绘宝鉴续编》作苏州人。工音律,善画花木禽虫,得嫣秀生动之趣,诚属写生妙手。此图寥寥几笔,似不经意,而花叶、草虫却生意盎然,栩栩如生。隔水上有清人陆售、潘景亦两跋。原附于杜堇《竹林高士图》卷中。

 

     

    《兰竹石图》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25.7厘米横3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山石、兰竹多用行书的笔法,勾、擦、破、染大多中锋参以侧锋,工细中见尖峭。刻画精细,但在工细之中寓质朴,于沉着之中见灵动。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在熟练中见生涩,有很强的抒情意味。然构图密中有疏,山石勾勒少皴,多干笔而不见渲染,形成规整而略具装饰性,用笔尖细中带工拙,墨色干湿相间而总体清淡。这些画法都体现了文氏的自身特色,呈现出浓郁的文人书卷气,工秀中具清逸苍劲之韵的风格,也反映了他晚年的典型面貌。

     

    《兰花图》       明  白丁    纸本墨笔   纵28厘米横210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白丁专精水墨花卉,其题材大多是庭院中常见的花木,在画法上则是双勾与点染相结合。笔墨简淡率意、清峻疏爽。他的水墨写意花卉,抒发了艺术家的个性和胸怀,倍受后世画家的青睐。此画具有典型的文人画风格,笔锋洗练。

 

          

     《兰花图》    明  周天球   纸本墨笔  纵50.3厘米横24.2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仅绘一束兰花。其姿态婀娜,充满生意。兰叶潇洒舒展,穿插有致,花瓣随意点簇,俏丽秀美。叶用重墨为之,花之墨色稍淡,均融入了书法的笔意。其笔势一波三折,有粗有细,有挺有转,有断有续,有收有纵。苍辣老健,变化多端。再加上墨气湿润淋漓,生动地表现了兰草的质感和风韵。

 

     

    《百花图》     明  周之冕   纸本墨笔
     此图所采用的是勾花点叶画法。周之冕善用勾花点叶法,其法简率,富有神韵。此卷墨笔写鸡冠花、芙蓉花、桂花、菊花、水仙花、灵芝、梅花、秋葵等,清雅纯朴,充分显示了画家在绘画上的功力、风趣和特色。周之冕是当时名重一时的花鸟画家,其笔下花鸟生动传神,融合了陆治的设色工致和陈道复水墨写意画法于一体,创立了“勾花点叶派”,促进了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百花图》画风老辣、简括。

 

     

    《墨兰图》    明 何适   纸本水墨   纵115.9厘米横58.2厘米

     作者何适,广东保安人,于万历、崇祯年间从事绘画活动,常从李流芳游,画传其法;又得沈春泽指授,独以写兰名噪一时,以写乾蕊枯叶见此图格调清新,颇得写生妙谛。通过观察实践,信笔渲染,应手成形,生态动人,自有一番风致。

  

     

    《山水花卉人物图》   明 徐渭   纸本水墨  十六开  每开纵26.9厘米横3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册用水墨写意法画人物、山水、花卉,笔法纵逸,泼墨淋漓,形象简练生动,每开均有自题。此册技法全面,可以体现徐渭的才华纵横奔放,把写意画推向又一个高峰。这册作品,风格粗简恣肆,痛快淋漓。用笔枯淡浓湿、疏密虚实,俱在法度之中,此所谓“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显示出作者的才华与性格。在中国绘画史上真正做到“似与不似”而又名实相符的,当以徐渭为典范。

 

     

    《百花图》      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27厘米横53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孙克弘(1533—1611),字允执,号雪居,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画花卉,气格古雅。此图卷画折枝花卉十二段,自前向后依次为:紫丁香、白梅、大红宝珠山茶、白牡丹、畹兰、玉兰、月季、蝴蝶兰、菊、金粟、木兰、蝴蝶花。各段之间以画家自题诗句相间隔,并取得连贯一致的效果。十二种花卉,画家都能抓住其枝叶和花各自的自然特征描绘,有的素静清雅,有的热烈绚烂,但其姿态又无一不清细优雅,透现出了画家一定的心情品质。画中描法细秀柔婉,着色艳丽庄重,更使画面显得工整清丽,可以见出宋画的影响。

 

     

    《玉堂芝兰图》   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135.8厘米横5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双钩填色法画玉兰,兰花以湖石相衬托。笔致清秀,色彩淡雅。湖石用墨厚重,点染结合,浓重的玲珑湖石与轻盈的素白玉兰,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画风清丽。这幅作品属于画家细笔风格一路,整幅作品有典雅秀雅之态,颜色对比鲜明,富于节奏感,是能代表画家细笔花鸟画风的一幅作品。

 

     

    《竹石图》   明 王绂   纸本水墨  纵68.7厘米横23.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绂画竹虽承前人文同、吴镇墨竹画遗风,但行笔更劲逸潇洒,状物法度更精严,强调笔墨韵味和文人情怀,有“出姿媚于遒劲之中,见洒落于纵横之外”之评,故当时称他画竹“为国朝第一手”。此图写晴日幽篁,用笔秀发,为元以后的新创风格。

 

     

      《花卉草虫图册之一》

      马荃(生卒年不祥),字江香,江苏常熟人。马元驭之女。工花鸟,妙得家法。设色妍雅,风格静逸。时常州恽冰画以没骨著名,而江香画以勾染著名,江南人称之“双绝”。主要活动于康熙、乾隆年间。

 

     

    《墨兰图》    清  奚冈   绢本墨笔  纵70厘米横23.5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此图绘兰一丛,有的已然盛开,有的含苞待放,笔墨粗放率直,兰叶纵肆飘洒,繁复葱茏而紊丝不乱,构图新颖,取斜入之势,别具风格。

 

     

    《兰竹图》       清  程于圣   纸本墨笔   纵33厘米 347.5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此图用黑墨写出兰花数丛,坡石几块,细竹几杆。兰花花开粲然,就如彩蝶在兰叶顶部飞舞;坡石则圆润而笔笔饱满。画兰运笔柔中带刚,似用书法入画,笔画强劲,带出秀美之风。

 

     
     《芳兰图》     清石涛   纸本墨笔
     石涛在笔墨、意境上都超出前人,不拘一格,独具特色。他曾有自题:“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言明了他学前人却绝不拘泥于前人、锐意创新的决心。这幅画是石涛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石涛极富独创性的风格。上有大涤子自题和诸家题款。仅绘“幽谷谁怜王者香,两枝情态各低昂……”的兰花。

 

     

     《兰竹图册》       清诸昇   纸本墨笔   纵31.1厘米横21.8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兰竹从来就是士大夫所崇尚咏物言志的媒介。兰花的轻逸飘拂、竹子的高风亮节,是历代花鸟画家所津津乐道的题材。诸此图册仅绘一丛兰花,其风姿潇洒,神态风流,似乎迎风而动。画家用浓墨写兰叶与兰花,几乎不加渲染,一鼓作气,所以画面显得干脆而有气势。

 

 

      

     《兰花图》       清  王愫   扇面    南京博物馆藏
       王愫,清代画家,字存素,号朴庐,自称林屋山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曾孙,王原祁侄子。所作朱笔竹石,人称佳构。与王昱、王玖、王宸称“小四王”。此图画兰花一丛,真正有“空谷生幽兰”之风。

 

     

     《兰竹图》     清 钱载  纸本墨笔  纵139厘米横35.1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画上自题:“乾隆甲午,奉命江西,得与秀峰老先生相聚论文,既竣事,写此以奉大雅鉴之。重阳前二日,秀水弟钱载记于奎宿堂。”此画虽为应景之作,却也生动传神。绘竹石与兰花,浓墨勾勒竹叶竹竿和湖石轮廓,淡墨写兰花、兰叶,清润和谐,幽雅和谐。


       
     《红兰花图》     清  金农   绢本设色   纵63.7厘米 4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上有画家自题:“红兰花叶皆妙,惜无香泽,今夏见于奉宸院卿江君鹤亭水南别墅,越夕,费燕支少许,图此小幅。若宋徐黄诸贤却未曾画得也。昔耶居士记。”画罕见的红兰花。笔触较工整细腻, 风格沉着又清丽, 笔墨稚拙,不求形似,别具古朴风格。

 

     
     《蝴蝶兰、朱竹图》     清金农   纸本设色  纵24.5厘米横32厘米
      此图设色和水墨画各种花卉,共为八开,合装一册,选印两开。蝴蝶兰为设色写意画,题中云:“野花小草,沈家园内有此风景。”因而兼有写生笔墨。画石,上长青苔,蒲公英笔简神足,笔法沉着劲挺,是用意之作。

 

     
    《梅竹石图》  清  汪士慎   纸本墨笔   纵100.7厘米横26.4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画家较早的作品,显得秀气脱俗,生气勃勃,晚年的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要粗壮一些。王士慎绘画的题材多样,各种花卉外尚有竹、石等,偏爱清雅,多绘兰、梅等花。这也是当时画家极喜之题。此图绘曲梅、修竹、怪石,画家在自题中称梅为冷香、石兄、竹弟。

 

     
     《春风三友图》   清 汪士慎   纸本墨笔   纵77.5厘米横37.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汪士慎在艺术上工于画竹与梅,同时工篆刻,治印与高翔、丁敬齐名。金农评他的梅花: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此画状写了梅、兰、竹春风三友,可以看出是汪士慎有感而发的

 
     
    《兰竹图》   清 汪士慎  纸本水墨  纵118.1厘米横4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汪士慎(1686—约1762),字近人,号巢林,休宁人,流寓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善写梅、兰、松、竹、于画梅尤著盛名。落笔端重,不矜奇巧,常以瘦硬笔意,写出疏落清隽的气氛,点画之间,耐人寻味。此图以双钩兰配合墨竹,用不同的手法交相辉映,为其生平佳作。

 

     
     《兰竹石图》        清  郑燮    纸本   墨笔画
      画面内容是石畔青竹,石缝中并生兰草,右前生竹三竿,老竹苍劲挺拔,新竹俏丽清秀,各有特色,落于纸上气韵生动,虽是寥寥几笔写意而成,而竹之神、竹之态、竹之韵已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竹所倚生石块亦是画面主体之一,作为竹之背景,以遒坚奇峻之态增添画之气势,又反衬竹之生机;石上兰草则增添了石趣,不给人顽固古板之惑,反觉石亦为可亲可爱之物,也有它的生命喜好。从题跋看,这是作者送给老者寿辰之礼,以充满生气的题材作画,再配上不无幽默的题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荆棘丛兰图》       清郑燮   纸本墨笔   纵31.5厘米横50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郑板桥作画很重视从生活入手,曾说:“凡我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细致观察、体味竹子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里的多种多样样式、态势、情趣,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此画用画家自己的话来说,真正“满幅皆君子”,画兰、竹、石,将兰竹高洁和清风亮节表现得很是从容。

 

     
    《竹石幽兰图》    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185厘米横105厘米   广州市美术馆藏
      此图画兰、竹与石,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石用中锋勾勒,笔致瘦硬秀拔,皴擦较少,而神韵具足,竹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总观全图,气势俊迈,风神萧散,有傲然挺立之概。

 

       
    《幽篁兰石图》    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140.1厘米横62.2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郑燮笔下的竹,无论是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无不赋予它们以性格和生命,达到神情逼肖,栩栩如生,富有感人的生命力,给观者带来愉悦和美的享受。此画同样表现修竹、兰花与文石。画上有罗聘的题款:"不厌东豀碧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罗聘。"


     
    《幽兰图》      清 郑燮   纸本水墨   纵91.6厘米横51.4厘米
      此图画崖石、兰花、竹枝。郑燮尤画兰竹见称。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既从政,又不忘情于诗酒画画。弃官居扬州,与骚人墨客进从往来,并悬润格,并鬻画自营。此图写意兰竹,笔墨潇洒,意态爽朗,能充分表达作者风格特点。画上自画七言一首,明白揭示出创作意向。

 
     
    《深谷幽兰图》  清  罗聘  纸本墨笔
      罗聘24岁时从师于金农,金农称他“爱画,初仿江路野梅,继又学予人物番马,奇树窠石”,“笔端聪明,无毫末之桀焉”。他28岁时所画《花卉蔬果》册,金农称他为“放胆作大干,极横斜之妙”。此《深谷幽兰图》表现隐身于深谷的兰花,用笔潇洒而放纵,颇有气贯长虹的态势。 

 

          
     《秋兰文石图》      清  罗聘   纸本墨笔   纵14.9厘米横32.2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绘兰花和文石,画家在运用墨色和线条方面有独到之处,简练的线条,圆劲而宽厚,硬如铁画,柔如棉条,准确地勾画了兰花和文石的形体,其用墨处,墨色深浅、枯润、虚实效果甚佳。

 

     

       兰菇图轴      清  罗聘   纸本水墨   140.8×23.3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藏
 

     
    《湘潭秋意图》    清  罗聘   纸本水墨   纵168.3厘米横88.6厘米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雨峰,又号花之寺僧,歙县人,流寓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从金农学画,得其真传,画梅花、竹枝、兰花。山水、花卉自开蹊径,人物亦妙而传神,画鬼尤擅胜场。此图用笔挺秀,丰姿潇洒,是他得意之作。

 

     
    《兰竹石图》   清 罗清  绢本水墨  纵132厘米横66.5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罗清(1821—1899),字雪俗,广东番禺人。擅指画,晚年时双眼失明,仍能指头画兰竹。作指画常于指甲内藏棉絮少许以蓄水墨,无异于毛笔作画。画家用指头作此《兰竹石图》,气势轩昂而挺拔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