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e是哪里的车牌号:九子团圆父抵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0:20
九子团圆父抵饥

  从前,番禺县茭塘司沙亭乡有一屈姓老翁,家境富裕,拥有良田几百亩,并育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长大后,相继娶妻生子,成家立室,人丁越来越兴旺,于是各立门户,分开过日子。分家时,老人只是把家中的田产分给儿子们收租,田契则全部由自己保管,他对儿子们说,等自己离世之后,田契才可分割。老人虽然独自居住,但饮食仍由九个儿子轮流负责,老人依次到一个儿子家中吃饭,满一个月后再到另一个儿子家,老人悠闲自得,尽享天伦之乐。开始时,九个儿子对老人亦算孝顺,经常去看望老人家,嘘寒问暖,轮到老人来家吃饭的那个月,也是尽职尽责,多年以来,似成习惯,屈老翁见儿子如此孝顺,心里很是高兴。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那想到时间一长,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兄弟妯娌之间,常常因一些小事发生磨擦,互不相让,在照顾老人方面,更是斤斤计较、互相推诿,各出奇谋推卸责任,甚至连每月请老人来吃饭都觉得是个累赘,老人来了也是指桑骂槐、没好脸色看。屈老翁是个聪明人,见情形不对,连忙敲起退堂鼓,主动提出自己独自开伙,不再给儿孙添麻烦,为了给自己保留一点天伦之乐,也为了不让外人笑话,老人同时提出,每年的年晚,从腊月廿二开始,到大年三十,九天中,他每天都到一个儿子家中吃团年饭,至于那一天到那一个儿子家,由儿子们依实际情况协商而定。儿子们对屈老翁早有嫌弃之心,老人的意见一提出,九个儿子一致表示赞同,于是,屈家的规矩便从轮流请父亲吃一个月饭,变成轮流请父亲吃一餐饭,从此,儿子们觉得轻松了许多,而屈老翁的心却淡了不少。

  跟以前一样,开始时九个儿子还依规依矩,屈老翁从腊月廿二到年三十晚九天中分别到九个儿子家吃一顿饭,这样又过去了几年。可是,时间一长,屈老翁便又不断尝到了被嫌弃的滋味。开始是那九天中有一、两个儿子“忘记”请他吃饭,后来,“忘记”请他吃饭的儿子多了起来,九天的团年饭是有一天没一天,随着盼望落空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对儿子们的心也越来越淡,终于有一年,屈老翁对儿子们的期盼变成了绝望。

  这一年,尽管心里忐忑不安,他还是从腊月廿二日开始,安坐家中等着九个儿子或儿媳轮流请他去吃饭,谁料一天过去了,没有人来请,两天、三天过去了,也没有人来请,一连八天,老人都在失望中度过。年卅晚来临了,村中各家各户门前都响起了鞭炮声,欢声笑语从各家的门户里传了出来,到处都洋溢着新年前的欢乐气氛,这是九天中的最后一天,尽管此时心中酸酸涩涩,对于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希望,老人还是不肯就此放弃,他早早梳洗妥当,把长衫马褂穿着整齐,还戴上红顶瓜皮帽,怀中揣着一叠“利是”,准备在吃团年饭时,席上分派给儿、媳、孙子们做压岁钱。在満村的鞭炮声中,他躺在家中的安乐椅上等着,等呀,等呀,天色全黑下来了,室内被黑暗笼罩着,他点上灯,但是还不见儿孙们的踪影,大街上的鞭炮声夹杂着孩子们“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的欢叫声,此起彼落,更衬出了老人屋内青灯照壁、影只形单的孤独和凄凉。眼看夜渐深,旧岁已尽,新春来临,就这样,老人在极度失望中,躺在家中的安乐椅上,度过了一个饥肠辘辘的除夕,想到九个儿子各自在家中团圆,而老父却要捱饿,他感到无限惆怅,无限凄酸,又非常气愤。

  悲愤交加之中,屈老翁霍然而起,他开箱启匣,把那几百亩田契找出来,把其中的九十亩田契放在桌面上,用灯台压住,其余的全数揣在怀中。他想:“每家留十亩田,够他们糊口的了。”他走出家门,毅然决然地走到屋后的埗头边,解下自家艇绳,划动小艇,迎着呼呼的寒风,当夜向着珠江北岸划去。不知划了多久,小艇终于在离鱼珠不远的珠岗村靠了岸,他弃艇登岸,径直向横沙雷峰岗方向走去,他知道,那里有一间雷峰庙。在毅然离开家门那一刻,他便想好了:“万顷良田也不值一个孝心,财产有何用?倒不如把这些田产捐给庙堂,自己在庙里与庙祝为伴,度此残生算了。”不一会,他来到雷峰庙前举手叩门,此时已接近天亮,新年已到了,横沙及四周村乡迎新年的鞭炮声震天价响,竟把屈老翁的叩门声盖住了,年轻的庙祝蒙头而睡,根本听不到叩门声。屈老翁在庙门口站得腿酸脚软,加上又冷又饿,一时间顿感颓丧万分:“给你你都不要,我的田产就这么贱么?”

  万念俱灰之际,他忽然想起了波罗庙,老翁顿时来了精神,他咬咬牙,马上拔腿向波罗庙走去。到波罗庙时天色大亮,他刚叩开了庙门便累得靠在门边坐了下去,门开处,走出一位庙祝,庙祝见门外这位老者形容颓丧,精神疲惫,倚在门边几乎站不起来,连忙把他扶入庙内,端椅让他坐下,奉上一杯热茶。屈老翁手捧茶杯呷了一口,不禁悲从中来,眼腔溢出了几滴珠泪,庙祝慌了神,忙问他:“怎样了?有什么不快之事,不妨说出来,别憋在心中伤了自己,大年初一应该欢欢喜喜才是。”屈老翁再喝口热茶,然后把这几天的遭遇和感受,一五一十地向庙祝诉说,庙祝非常同情他,马上弄热斋饭,热情款待,并安排被铺,留屈老翁住了下来。

  过了几天,屈老翁的身体恢复了元气,庙祝带屈老翁去见庙中主持,屈老翁把怀中那几百亩田的田契全数拿出交给主持,声言要把自己的私产捐作波罗庙的庙产,在中人的见证下,波罗庙的主持接受了屈老翁的这份厚赠。从此,屈老翁就留在波罗庙中与庙祝一同过活,直至终老。屈老翁离世后,波罗庙的主持在神庙的右侧加建了一座“檀越屈氏道祠”,供奉他的灵位,让后人祭祀,并铭记他的恩德。

  这“屈氏道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墙垣坍塌未及修建,后来更是全座拆毁,现在已不复存在了。祠虽然不在,但屈老翁为波罗庙捐赠田产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九子团圆父抵饥”的故事也在警醒着世人尊老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