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后女朋友不理我:郑州市第十六中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58:52
校内搜索
高一年级“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总结
zz16z.ZZEDU.net.cn  发布时间:2008-06-24  来源: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渠道。按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要求,根据我校实际和高中学生学习实际,为了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我们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通过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学习,我们高一各个学科在实践、反思、总结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形成了我校“教•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半年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现将我们前阶段对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一些做法,概述于后,以求共同研讨和教正。
一、“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学案导学
备课、编写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准备工作。备课充分,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有条有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保质保量达成教学目标。优秀的教案凝聚着教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等辛勤的汗水,是教师教书育人智慧与方法的结晶,把教师备课之后的写教案改革成写学案是一种尝试、一种变革。
学案即学生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或器材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编写学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引导,必须起到激发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实践证明,编写学案有助于教师更加注重分析学情,在备教法、备学法上下功夫,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把学习逐步推向深入。
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导学问题、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几个部分。①学习目标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的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②学习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在掌握学生学情,吃透新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确定的课堂学习顺序以及各环节建议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③导学问题是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所设置的若干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考点或重点,导学问题必须符合三维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符合学生学情,能把新信息熔入已有信息的知识架构中;④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些事实、现象,完成一定习题,使新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使新知识纳入其知识结构的完整有序的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学案导学作为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一般不超过5分钟,属于对学生学习思维、学习热情、学习过程的启动阶段,教师要注意开讲艺术,利用学案通过各种手段调节学生条件反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潜在学习动机转化为参与学习的直接动机。并明确的指导学生了解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导学问题,使学生明白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与任务要求。
2、先学后教
“先学”是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学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后教”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释疑解难,对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不求甚解的地方进一步理解掌握。
“先学”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主要是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可巡视,督促自学,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后教”搜集素材。
“后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采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达到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所谓“生生互动交流”既相似于洋思中学的“兵教兵”,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一知半解与疑难困惑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领悟能力较快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指导,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所谓“师生互动交流”就是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提问讨论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对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导学问题,教师只需在提问讨论过程中明确肯定学生的自学结果,并给予表扬鼓励即可。对于重点问题应重点提问,重复提问,反复感知,加深理解,当堂掌握。对于难点问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思维方向,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待激励的学生,把导学问题中简单的重复提问的问题留给他们,迫使他们调动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变依赖观望为积极投入,也进一步迫使他们在“先学”这一环节不能“开小差”。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中上生,使各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受表扬的机会,通过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或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先学后教”只是一种理念,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先学后教形式。
3、当堂落实
当堂落实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小测、竞赛活动等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这一环节一般不少于15分钟(根据不同课型可适当延长),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第二步是学生互相交流、批改、订正或教师批改、讲评、订正,也可以让学生站板带领大家订正。
课堂练习可以是例题的变型题,也可以是课本上的练习题或练习题的改造题,还可以是练习册上的原题或改选题,也可以是课堂知识的小测、听写、背诵、竞赛等。课堂练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实际,在质与量两方面下功夫,进行严格筛选。课堂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探索精神。
课堂练习能否起到当堂落实的效果主要抓好两方面的落实:一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着独立完成相应课堂练习,防止走过场或抄袭现象;二是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订正、理解、内化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控功能与主导功能,确保课堂练习的完成与订正达到当堂落实。
二、“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编写--应符合实际
一份好的学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校情、班情和学情,要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几个问题:①资料上的学案要在筛选的基础上参考使用,不能照搬照用。不同学生的学识、性情、能力和班情等不尽相同,资料上的学案只能作为重新备课时的参考资料,不能为了省时省工而套用。②同一备课组不同班级之间不一定完全通用。同一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知识共振,教学相长,发挥集体的智慧,但真正落实到学案上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③备课可提前,但编写学案不能超前太多。有经验、负责任的教师在备课标、备教材和备练习等方面都超前许多,善于在宏观上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课标、审视教材,从而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教材使用进退有度,但具体的学案更应该注重“教”与“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完成,通常提前一两天为宜。④一般情况下,学案是每节课当堂发放,堂堂落实,但对于已适应“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落实”的班级,学案可提早发放,让有宽余时间的同学、特别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早自学。
2、学生自学--应落实到位
“先学”的学生自学阶段是一节课里学生思维的最佳阶段,是学生对知识信息初步感知、理解阶段,也是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重要阶段。在自学这一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①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指导自学、督促自学、鼓励自学,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同学形成自学氛围。例如,指导学生如何粗读知其大意,如何细读掌握要领,如何举一反三,如何用已有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如何建构知识网络,如何把知识网络条理化、系统化等。②明确学案中各项自学要求。为促进学生自觉而主动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在学案导学阶段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的问题,完成的实验内容或练习,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如何检测等,使学生有的放矢、方向清晰、目标明确地自学。③自学阶段教师不能放任自由,不能做“私事”,应在课堂里来回巡视,加强督查,发挥组织管理职能,确保每位学生都专心学习,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要督紧,另一方面可以悄言细语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的指导,对于自学速度快、自学质量高的同学也可悄然及时表扬。④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防止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好好看书,没有好好思考,动不动就问同学、问老师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利用资料、查找资料与利用学习工具书。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善于从解决困难中寻找快乐,善思乐学,确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应在自学阶段请教,而应在“后教”阶段讨论。
3、互动交流--应讲求效果
互动交流阶段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消除困惑、解决重难点、再次掀起思维高潮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几个问题:①进行师生互动或教师运用课堂提问艺术来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并进行释疑解难时,对于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再更正、补充,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诱导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不是释疑解难,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作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进行生生互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发挥好“培优补差”的功能,引导督查优生不但要当堂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完成选做题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深度、广度加以钻研与领悟,为“兵教兵”作好准备,久而久之,让优生更优。有待激励的学生要引导并鼓励他们及时请教,及时消除知识障碍,不要因为一时的障碍影响学习进程,同时要注意教导他们不能有依赖心理,要逐步过渡到独立学习。
三、“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困惑
1、时间分配的困惑
按照学案进行教学,从某种角度讲,相当于把预习的时间放到了课堂,大多时候一些学生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自学阶段的任务,或者老师讲课的时间把握不准,或者学生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课堂练习,或者出现课堂意外,教师不能灵活处理等等,都会造成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给下节课的教学形成影响。实施“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初期,由于知识点多,有些题目综合性强,在45分钟内完成课堂任务有困难,这是教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随着教学模式的熟练掌握,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2、小组合作的困惑
学生对分组讨论教学的新鲜感已经过去,没有什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积极性大打折扣,上课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有些班级的有些小组全部都不吱声,会也不说,有时鼓励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小组合作既要有合作,又要有独立思考,可现在的学生只有合作,没有独立的思考,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假会现象。还有些同学,在组内从不主动参与讨论,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对这些学生上课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由的思考,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学到。许多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就不要让学生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意见不一致时,方法多样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讨论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形式。
3、课堂容量的困惑
“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容量太大,大纲规定的一节课,若用“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话,一般要用要两到三个课时才能学完,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4、学案编写的困惑
好的学案编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老师平时上课的时候根本没有大量的时间用来编写学案,大部分学案是把原来的教案改了一下,成为学案。不能怪老师,一周要写7,8个学案就是天天不上课,我想要写出合适的学案也恐怕很难。是否把每个年级编写的学案做为下一年用的蓝本,在这个基础上,加以修改。
5、课堂气氛的困惑
“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后,课堂明显沉闷了,一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而且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并不如当初预想的那么好。许多老师认为每节课都成了练习课,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变得不分主次了等等。
6.教学效果的困惑
“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明确。应进一步加强“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论证研究。
7.“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对不同班级和不同性格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是差异。应该注意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学生对学案的不同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但是老师们已经很忙、很累。
四、“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几点体会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有了一定的体会,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这种教学满堂灌,学生满堂装的知识单向传递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通过学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说、自练的方法和机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
2、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对知识点的问题化、层次化;教法的讨论化、示范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化、自主化。帮助学生找到了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调整克服了学习中的不良心理,实现了“以导促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3、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转变角色。“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讨论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己知的知识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胆提出问题,标新立异,哪怕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我们都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探索精神。
4、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
“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有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是平等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师生关系。
五、“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望
在课改的路上,我们找到了“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式,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教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体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迄今为止,我们的“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教师的观念转变是缓慢的,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放心”的问题一直困挠着教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艰难的,由依赖、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所以现在“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老师不讲心里过不去,学生自学能力还跟不上去,我们的课改到了艰难突破的关键时刻。
“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意义是: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形成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本。学生根据学案的编排,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习。通过自学实践,总结学习经验,形成自学的能力。所以“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想境界是,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的编排,循序渐进地自学教材,完成学案所安排的学习内容。学生个人学习疑惑问题,要通过合作学习得到解决,再有疑难由老师辅导解决。一节课自学的效果到底如何,课尾要用一定的问题习题加以检测。
为什么“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老师仍然讲得很多,学生的学习仍然有依赖性,就是因为老师的不放心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我们说放心不放心最后看检测,学生懂了会了就应该放心了。学生仍有不懂不会的地方是正常的,应该作针对性处理。老师不放心,学生就有依赖,就很难形成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为此,我们希望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相信“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更大胆的把学案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引导他们自学,逼迫他们自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热情、自学习惯、自学能力,那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我们也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授之鱼不如授之渔”的目的。
想一想吧!在我们“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兵教兵解决疑难,归纳交流解题的思路办法,学习热情高涨,没有不学的学生,不待老师讲就能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教室变成了学堂,老师轻松自如的组织学生学,指导学生学,督察学生学,那该是多么理想的课堂教学啊!
我们对教学改革充满了期待,对实施“教学案”方案也充满了信心。希望老师们追求“教•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最高境界,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吧!关键的问题在于:观念决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