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最好的治疗方法:家庭医药中成药治“类风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6:29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简称“类风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病之一,西医迄今对该病主要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激素类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环磷酰胺、氯奎、金制剂等进行控制,虽然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大。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关属“痹证”、“尪痹”的范畴,古代还有“历节”、“鹤膝风”等称谓,为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理论和经验,历代医家创制了诸多的方剂,如汉代张仲景的“乌头汤”,唐代孙思邈的“独活寄生汤”,宋代王怀隐的“小活络丹”,清代医家祝源的“大活络丹”等,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方剂。当代医家或用古方化裁,或用现代制剂方法,提取某些中药的主要成分,制成多种治疗类风湿的中成药,笔者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白芍总甙胶囊(帕夫林)
  点评:
  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说法。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柔肝、敛阴、养血功能等均与免疫调节有关。
  帕夫林的有效成分即是从白芍中提取的芍药总甙等甙类的复合物。具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白芍总甙可抗炎镇痛,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和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乙肝相关性肝炎等免疫性疾病。
  每次服2粒,每日2~3次。不良反应较轻微,以消化道反应为主,一般无需对症处理,是目前高效低毒的抗类风湿新药。
  
  雷公藤多甙片
  点评:
  古人认为雷公藤有大毒,多用作外用。雷公藤多甙从雷公藤的根中提取,用现代工艺去除其有毒成分,保留其对“痹证”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它可抑制炎性因子而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每次服10~20毫克,每日3次。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刺激、口腔溃疡、月经紊乱、皮肤色素沉着、肝功能异常、青光眼、药疹、急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肾衰等,一般为可逆性,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益肾蠲痹丸
  点评:
  益肾蠲痹丸是江苏名医朱良春教授创制的名方,由地黄、当归、淫羊藿、骨碎补、全蝎、蜈蚣、地龙、蜂房等20味中药组成,运用虫类药搜剔经络、走而不守的特性,具有温补肾阳、蠲痹通络的功效。本品主要用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手指晨僵、关节疼痛红肿、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等症,尤以正虚血淤证者为宜。
  每次服8克,每日3 次,饭后温开水送服。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脘不适,偶有皮肤瘙痒、丘疹、口干、便秘等。
  
  风湿马钱片
  点评:
  由制马钱子、僵蚕(炒)、乳香(炒)、没药(炒)、全蝎、牛膝、苍术、麻黄、甘草等组成。具有祛风除湿、化淤镇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用于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等寒湿血淤型者。
  常用量每次 2~3 片;极量每次 4片,每日 1次。每服7天,停服2~3天。孕妇、高血压患者及心、肝、肾病患者忌服;儿童、老弱者、运动员慎服。
  
  追风透骨丸
  点评:
  由制川乌、制草乌、麻黄、细辛、桂枝、白芷、防风、当归、川芎、地龙、秦艽等24味中药配伍组成。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痹出现肢节疼痛、麻木不舒、剧痛刺痛、冷痛重着、关节肿胀或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等症状,遇阴雨寒冷加重者。
  每次服6克,每日2次。
  本品不宜久服,属热痹者(关节红肿热痛、发热、烦闷、口渴等)及孕妇忌服。
  
  大活络丸
  点评:
  由蕲蛇(酒制)、制草乌、豹骨(制)、牛黄、乌梢蛇(酒制)、天麻、熟大黄、麝香、血竭、熟地黄、天南星(制)、水牛角浓缩粉等50味中药配伍而成。具有祛风舒筋、活络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痰浊引起的肢体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等症。
  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2丸,每日2次。孕妇忌服,运动员慎用。
  
  >>链接
  确诊类风关的7项标准
  1.晨僵(早晨起床关节僵硬)至少1小时,症状持续超过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痛。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痛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痛。
  5.出现类风湿结节(在某些骨突起的地方,如肘关节后方、头枕部、踝部、骶部出现的小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大于1∶20)。
  7.关节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以上7项具备4项或4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