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初恋动漫未删减: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自测题(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56:06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自测题(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三个月不到,围脖就成了一个全民娱乐的话语场。新浪的“黑手”使劲儿推,微博迅速加入我们这个时代的微家族:微博——围脖、微软、微点公司、微星主板、台湾与俄罗斯合作的微卫星计划……

博客要当文章写,围脖只需随口说。MSN和QQ上的朋友再多,也没法像围脖上的粉丝那样,多到四五十万。织一条围脖,最短不过几秒钟;再长的围脖,也不超过140个字。它的缺陷是不能修改,但它并不像“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好在还能删除。配图配视频随便你,但互动、交流、分享的乐趣,才是织围脖的致命诱惑所在。你给出的是瞬间、是话语的碎片,围脖回馈你的是呼啸而来的数字生命流,呼呼冒着热气,背后是一张张真名实姓的脸。

围脖好写好玩,令人成瘾入迷,渐成不写不舒服的“围脖控”。有脖友自称创下连续26小时织围脖的纪录。“围脖控”有10个典型症状:每天织围脖好多下;每天看好几遍排行榜,找值得关注的人和自己的排名;见粉丝数量噌噌冒上去就心喜,关注却不超过200个;新评论、新粉丝、新转发的右上角提示,跳出来必点灭,根本等不及;与同事热议围脖;偶尔为发一条内容上去绞尽脑汁;开车开会都围脖;不爱写博客了;在MSN或QQ上推荐自己的围脖;在围脖上毫不吝啬地转发帮忙寻人的帖子、喜爱的明星的帖子、朋友的帖子,但最开心的还是脖友转发评论自己的帖子。

若说围脖只是娱乐场,则有点小瞧了脖友的素质。围脖上的黄段子、俏皮话的确不少,追星的、捧超女的也的确够多,但围脖的生态是多元的:有专业围脖、报刊围脖、时评围脖、帮教固脖、求助围脖……围脖织到现在,连杂志的封面和标题在围脖众议中生成的案例也出现了。

在围脖上,你能感受到社会并不如我们想象中冷血:人心未死,就算微博,也是媒体;就算微搏,也是心跳;就算微薄,也是力量。

据说,上午9点至12点是围脖的围观时间,下午是围脖的围困时间。简单、随意、新鲜,围脖使人际关系更加扁平化、更有人情味,并给了每个人被关注的感觉和成为明星的机会。你想不到,排行榜上的围脖女王会是演员姚晨,而无名草根的寻人启事能被数个人转发。

用手机还是用电脑织围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发言,人人的发言都有人在听。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围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脖”,也就是微薄,即微型博客,长度在140字以内。

B.“围脖”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上网更改内容或查看页面。

C.“围脖”无需标题及精心的构思,无需复杂的发布程序。

D.“围脖”的致命诱惑是互动、交流、分享所带来的乐趣。

【答案】1.B(微博是不能更改的,只能更新或者删除。)

2.下列关于“围脖”在当今社会得以盛行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脖在今天成为一种娱乐的话语场,让普通民众也能够参与其中,表达内心隐藏的想法。

B.草根一族在人生困窘之时,也可以从围脖中发现希望和曙光,为自己寻求到心灵的寄托。

C.人们可以利用围脖连接爱心接力的链条,以千里递证、转发寻亲启事等形式,急人之困。

D.报刊围脖、时评围脖、帮教围脖等广为出现,著名演员及无名百姓者都参与围脖编织之中。

【答案】2.D(本项是微博在社会盛行的表现,而非原因。)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围脖”能够将瞬间的灵感和思想表达的语言即时便捷地发布出来。

B.“围脖控”是指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他们都已经不再写博客。

C.围脖的生态是多元的,雅俗共存,但主流是严肃的、有意义的。

D.简单、随意、新鲜的围脖创作,能够使每个无名草根成为明星。

【答案】3.A(B项中写微博的人有些仍在写博客;C项中“主流是严肃的有意义的”在文本中没有根据:D项中并不是每个无名草根都能成为明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③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àn):审判定罪。③旧时公文的一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答案】4.B(更:经历)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答案】5.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答案】6.B(“解散投诉者”在先,“斩杀组织者”在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4分)

译文: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3分)

译文: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3分)

译文:                                                                           

【答案】7.(1)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共4分。其中“诈”“具”“坐”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共3分。其中“故事”“存”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己)是不可以欺瞒的。(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博字子元,是杜陵人。家境贫困,年轻时在县里供职当亭长,逐渐升迁为功曹,刚直仗义,喜爱交游。当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由于是公卿子弟才能显著而为人所知,朱博都和他们相友善。陈咸任御史中丞,因泄露宫禁之内的话而犯罪,被关进监狱。朱博辞去官职,偷偷地步行到廷尉府中,刺探陈咸的案子。陈咸被拷打询问,伤势很重,朱博伪装成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了解了他所犯的罪。终于免去陈咸的死罪。陈咸得以判处出狱,而朱博因为这件事名声显扬。

升任冀州刺史。朱博本来是武官,没有经历过用法令条文办事的文职,等到当了刺史巡视部属时,官吏和百姓几百人拦路自行投诉,官署都满了。从事请求暂时留在这个县,事情办完了再出发,想要以此来观察试探朱博。朱博心里明白,告诉侍从赶紧准备车马。于是会见自行投诉的人,派遣从事明确地告谕官吏百姓:“想要投诉县里丞尉的,刺史不监察佩戴黄色绶带(官俸二百石)的官员,各人自己到郡里去。想要投诉二千石的墨绶长吏的,等使者巡视部属回来,到刺史的官署去。百姓被官吏所冤枉,以及投诉强盗小偷诉讼之事的,要到各自所属的部从事那里。”朱博停车判决发落,四五百人都离去了,如同神明。官吏百姓大为震惊。后来朱博慢慢查问,果然是一个老从事教唆百姓集会。朱博杀了这个官吏,州郡都畏惧朱博的威严。

朱博升为琅邪太守。齐郡风俗是人们都性情迟缓,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刚刚任职,右曹掾史都移书称在家躺着养病。朱博询问原因,回答说:“恐惧!(按照)旧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朱博于是召见各个曹史书佐和县大吏,挑选其中看起来可以任用的,发布教令让他们填补空缺。驱逐罢免各个称病的官吏,让他们戴着白巾走出府署大门。郡中大为震惊。他就是像这样来拒绝别人。朱博任职几年,大大改变了齐郡的风俗。

朱博升任廷尉,职责是掌管解决疑难之事,主持平议天下的狱讼。朱博担心被属吏所欺骗,任职后,召见正监典法掾吏,对他们说:“廷尉(我)本来是从武官出身,不通晓法律。然而廷尉自从治理郡县,判决狱讼以来将近二十年,单单是耳濡目染的时间也很长了,三尺法律条文,人事尽在其中。掾吏试着和正监一起写出过去判决狱讼时官吏讨论难以明白的几十个案件,拿来询问廷尉,廷尉能够替你们再行臆断。”正监认为朱博只是要逞强,料想他不一定能够做到,就一起逐条陈述出来。朱博把掾吏都召来,一同坐着来问难,朱博为他们判断刑罚的轻重,十个里说对了八九个。属吏都佩服朱博的干练,才能超过常人。朱博每次升调改换官职,所到之处总是用这样奇特怪异(的手段),来明确地告诉下属(自已)是不可以欺瞒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8.诗歌前两句是怎样即景抒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回答。(5分)

答:                                                                             

9.后两句,诗人实写了“晚”,虚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8.“扬子江”点明送别之地,“春”点明送别的时间,“杨柳”写眼中之景,柳条依依,杨花飘荡。如此美好的时光,却是诗人与朋友分别之时,怎不“愁杀”人?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5分)

9.虚写了两人在“离亭”久久流连,不忍分手的情状;表达了两人友情之深,离愁之重。(6分)(郑谷是江西人,在淮水之滨与友人作别,是客中送客。他们一个要去长安,一个要去潇湘,一北一南,背道而驰,愈去愈远,会合也更难。所以诗中的“渡江人”,应是指将要离别的两人。也正是这样,愁才这样重,这样深,两人才在离亭久久流连,不忍分离。)

(三)名句名篇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③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荀子《劝学》)

④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10.①百步九折萦岩峦   以手抚膺坐长叹②千里澄江似练③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樯橹灰飞烟灭(一空1分)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失落的版图

严歌苓

我平生参加的第一个葬礼,竟是母亲的葬礼。

三月的一个下午,我心里莫名生出一阵微痛的思念。我逦常是在这种思念之痛突然发作时,一把抓起电话的。接电话的竟是我的继父,我劈头就问:“妈妈呢?”

继父说妈妈住院了,前两天刚刚经历胃切除手术。他接着告诉我,妈妈胃癌已是晚期。

妈妈是个那么健壮的人,一副爽脾气,怎么可能患这样可怖的病呢?每次回去探望她,她总是不容分说扛起我的所有行囊,在拥挤的人群里给我开道,这样的一个妈妈怎么会说病就病到了死亡的门口?

几天后我回到南京。在我到达之前,大家都期待由我来把真实病情告诉妈妈,因为他们知道我在妈妈心里的地位,当然也知道妈妈在我情感中所占的分量。

进病房时,我后脚没跨进门就见妈妈脸迎着门,眼睛望穿秋水地满是等待。我叫了一声“妈妈”,泪水淹着眼睛和五脏。她像是等着我来搭救她,伸出已瘦黄的两只手,叫一声:“女儿!”那天我在她病房里待了六个小时,那句最难启齿的话,忽而在我喉口,忽而又退缩回心头。我非但没把实情告诉妈妈,还去串通主治医生,请他帮忙维护我们善意的谎言。可是在我就要离开病房的时候,妈妈突然拉着我的手,说:“女儿,妈妈得的是癌症,你知道吗?”

我看着她,看两行眼泪从她眼里流出,翻越了不久前才崛起的高高颧骨。我的手在妈妈的两只掌心里越发冷下去。我说:“别瞎猜。不是的,只不过是严重胃溃疡。”妈妈看着我,有泪在我眼中灼烧。她笑了一下,带出一口叹息。我眼泪再也噙不住,她却轻快地拍拍我的手,说:“好好,不是就不是!”

这天以后,我每天去附近的菜市场买回最新鲜的鱼和蔬菜。看妈妈吃饭,是我最紧张和痛苦的时候。她是吃给我看的,化疗越来越使她的进食变成一种折磨。妈妈却还总说:“嗯,好吃!闻起来就香!”

第二次化疗后,妈妈常从头上抓下一大把一大把的头发,似败草一样。妈妈曾有很好的浓密头发,像演《雷雨》中的四凤,编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那样活的一根辫子,一甩一挥都是生命。话题就从头发开端,妈妈讲起她演的一出出话剧中的一个个角色,讲到得意时,她是完全康复了……

五月份,我必须回美国处理一些事务。临走前的晚上,她忽然讲起她生我时的情形。当护士告诉她“是个女儿”时,她拉着医生护士的手就说:“谢谢!谢谢!”似乎是医生护士们成全了她对女儿的渴盼。

我没想到,妈妈会在离别时讲这件事。也许她自己都不知它的喻义。

八月初,癌细胞已转移到妈妈的脊椎,破坏了全身的造血机能,妈妈在靠输血过日子。然而所有的人都对我封锁消息,担心我失眠症再次大发作。似乎是某种感应使我早早订了机票,于八月六日赶到上海。而我得到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昨天早晨过世了。”

似乎是一把刀刺进来,血尚要一会儿才会流出来,疼痛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我的知觉。我一再问自己:我是个没母亲的人了?一个没了母亲的人是谁?我是什么人?住在这空寂的旅馆,走出去,外面将是个没有母亲的空寂世界。

我哭不出来。没有了母亲,祖国的版图在我心里,从此是缺了一块的

追悼会安排在我到达的第二天。我临时写了悼词,语句文法都稍显错乱,只以满腹遗憾、通体悲伤将全文凝聚起来。我仅念了第一句:“亲爱酌妈妈,我回来了,不过已太迟了……”站在第一排的哥哥就大哭起来。四十岁的哥哥,我是头一次看见他的眼泪。

妈妈年轻时同台演戏的朋友们都来了,还叫着我的乳名,还口口声声叫我“好孩子”。有一刹那,错觉来了。似乎又是几十年前,我在后台,穿梭于这些熟识的演员叔叔、阿姨之间,寻找妈妈。总会有个人喊:“贾琳,你的千金在找你!”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了,门外的蝉声仍在嚎哭。我有一点明白,妈妈为何把我出生的经过那样仔仔细细地告诉了我

                                               (选自《台港文学选刊》2008年第5期,有删改)

(1)文中更多的是从“我”的视角写母亲,但母亲的形象仍丰满动人,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6分)

答:                                                                             

                                                                                

【答案】(1)工作投入,人缘很好:年轻是演出很多出话剧角色,丰满动人;去世后同台演戏的朋友都来凭吊;直爽慈爱,体贴儿女;接“我”时扛行李,给“我”开道;坚强豁达,善解人意:强忍化疗不适吃饭,反过来安慰因知道病情而伤心的儿女;深受儿女的敬爱,四十岁的哥哥因母亲去世头一次流泪。(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①那句最难启齿的话,忽而在我喉口,忽而又退缩回心头。(2分)

答:                                                                             

②没有了母亲,祖国的版图在我心里,从此是缺了一块的。(3分)

答:                                                                             

【答案】(2)①如果将病情真相告诉母亲,担心母亲受不了打击(1分),内心充满矛盾痛苦,欲说却又不忍(1分)。②作者旅居国外,祖国有自己一直思念依恋的母亲(1分),“版图”“缺了一块”暗指母爱不可追回(1分),表达自己失去母爱的极度悲伤之情(1分)。

(3)第七自然段的描写生动感人,试作赏析。(6分)

答:                                                                             

                                                                                

【答案】(3)通过肖像、行为和语言描写,表现“我”的伤痛,“母亲”的慈爱,母女间深挚的爱和依恋之情。

肖像描写:眼泪“翻越”“崛起”的颧骨,用比拟手法突出母亲日渐消瘦的容颜,表达我的痛惜之情。

语言描写:针对我安慰的话语,母亲假装赞同,说明母亲不想加重“我”的思想负担,体现出对女儿的体贴关爱之情。(肖像、行为和语言描写每方面2分,分析其中两点即可)

(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有一点明白,妈妈为何把我出生的经过那样仔仔细细地告诉了我。”综观全文,试探究“我”“明白了”什么?(8分)

答:                                                                            

                                                                                

【答案】(4)示例一:“我”的出生是母亲最感幸福满足的时刻,仔细告诉“我”出生情形,说明母亲对此刻骨铭心,“我”明白了“我”在母亲生命中的位置。

示例二:母亲在生命最后阶段把“我”不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也想让“我”明白“我”的出生成全了她的渴盼,“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爱深挚持久。

示例三:“我”的出生是母亲生命的延续,生命的代谢犹如轮回,它传递一个最朴素的思想,母亲在“我”的记忆里永生,“我”在母亲的期望中前行。(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网络与文学

主持:窦文涛    嘉宾:顾彬(德国汉学家)

窦文涛:今天咱们来说说网络和文学。顾教授,您了解德国文学,又十分了解中国文学。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觉得那些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因为网络的出现,好像人人都可以写了,而且电子化了,那种我们想象的像德国那种大部头的小说,将来还有位置吗?

顾彬:文学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死掉。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因为人的存在和书和文学的存在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应该分清楚好的文学是在什么地方发表的:基本上不是在网络发表,而是在出版社发表的。在出版社发表水平不高的文学作品很困难。出版社会注意到一个作家的水平是高还是低,如果低的,就不会发表。在网络上,谁都可以发表东西。

窦文涛:您自己上网吗?

顾彬:根本不上网。德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谁想在网络上发表东西,很难;作家需要出版社专门有编辑调查他的文学作品,看你的德文是对的还是不对,所以我写的那些作品如果没有第二、第三个人审校,可能我的文字水平没有现在高,肯定会很低。

窦文涛:我明白了,您是说出版社的编辑甚至能培养出一个好作家。在中国,有些成了腕的作家,改一个字都不行。但德国出版社的编辑,真的敢和作家商榷。你觉得作家和编辑之间应该是怎么一种关系?

顾彬:应该是合作关系,应该做好朋友。

窦文涛:我发现现在的网络上,中国跟世界的距离比以前接近很多,可是当代的中国作家,比起五四的那辈作家,跟世界的距离其实远很多。为什么?

顾彬:你想想,鲁迅接待萧伯纳,徐志摩接待泰戈尔,郁达夫跟佐藤春夫交朋友,他们都是直接读原文,然后跟外国的重要作家直接做朋友。今天的当代作家,虽然在世界一体化的网络时代,但是,你有听说哪个作家是直接阅读原文的?你有听说哪个作家除创作之外还做翻译的?你有听说他们哪一个人在家里招待哪一个有名的外国作家,他们成为私人朋友的?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在一个这么高速接近的世界里面,中国当代作家的处境却比以往的时代离世界更远。因为他们与世界中间隔着两条沟。

窦文涛:我们再谈谈作家写作与钱和名的问题。

顾彬:我常说一个作家应该完全独立,无论他能否赚钱,他都应该写作。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尼采还没有发疯以前,一本书也没办法发表,他用自己的钱发表他的书,还没有读者看他的作品,但是他发疯以后,慢慢才有了他的读者。如果尼采没有发疯以前,跟中国当代作家一样说市场要什么我写什么,不要我的书,那我不写,那么我们今天不会看到尼采的名字。

窦文涛:这个让我想起我的一些朋友,我在他们当中发现两种人。一种是画家,他说,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画画,他说我直追宋元,我跟千年之前的古人对话,遥相做知音,然后默默的在这耕耘。另一种是作家,他跟我讲,现在时代不同了,你还想说几百年之后人们记得你?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你如果不在活着的时候出名,你死了没有人再会记得你。您对这两种观点怎么看?

顾彬:我不同意。你看,毛泽东喜欢的唐朝诗人李贺,唐以后中国人基本上不看他的作品,是日本人看他的作品。过了1300年以后,因为毛泽东特别喜欢李贺,所以李贺非常红。所以一个作家不应该考虑,我今天赚钱还是不赚钱,出名还是不出名,无所谓。他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思的,他已经满足了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另外的例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实是为了还债,拼命写东西,也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巴尔扎克好像也是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小说当初是为了还债,就是生活不好,照样写出伟大的作品。如果有钱赚的话,可以这样做下去,因为做的是工作,简朴的工作。所以也可能有些人,眼前有钱,将来又有很大的名,毕加索就是这样的。

                                                           (根据凤凰网《锵锵三人行》改写)

(1)下列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窦文涛认为,由于网络的出现,人人都能写作,且写作电子化了,因此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

B.顾彬认为,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好的文学来自出版社而非网络,因为网络对文学水平的高低无法控制。

C.窦文涛认为,网络拉近了中国跟世界的距离,可当代中国作家比起五四时期的作家来,跟世界的距离却很远。

D.顾彬认为,尼采起初的写作未顾及市场需求,以致自己掏钱发表的书没有人读,直到自己发疯才有了读者。

E.针对窦文涛两种朋友的观点,顾彬认可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他认为写作是作家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要求。

【答案】(1)B C(A.张冠李戴。这不是窦文涛的观点,他只是在转述“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的观点。D.曲解文意。顾彬以尼采为例是为了说明“一个作家应该完全独立,无论他能否赚钱,他都应该写作”。E.理解错误。顾彬并未认可前者,因为其“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的看法并不正确,顾彬所举李贺的例子其中就含有对画家观点的否定之意。)(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 D不给分)

(2)围绕网络与文学,访谈双方主要谈了哪几个话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答:                                                                            

                                                                                

【答案】(2)①网络的出现是否会导致经典的、传统的文学消亡;②中国当代作家为什么在网络时代离世界越来越远;③在网络时代,作家写作与钱和名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顾彬认为中国当代作家“与世界中间隔着两条沟”,这“两条沟”具体指什么?中国当代作家远离世界的根源是什么?(6分)

答:                                                                             

                                                                                 

【答案】(3)第一问:①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很好的外文功底;②中国当代作家很少与国外的重要作家成为私人朋友。(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中国当代作家无法与国外的重要作家进行直接交流与对话。(2分,意思对即可)

(4)有人认为网络对文学的影响有限,有人认为网络对文学的影响很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答案】(4)【答案示例】

观点一:网络对文学的影响有限。①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非网络的产物,它需要专业的创作和编辑人员合力完成;②作家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作家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并不有赖于网络;③虽然网络能使作家迅速获得名利的满足,但是伟大的作品以及伟大的作家的出现与金钱和名誉没有必然的关系。

观点二:网络对文学的影响很大。①网络使文学电子化、浅显化、通俗化,更便于流传,影响也更大;②网络改变了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使写作大众化,让读者拥有了与作家平等的话语权;③网络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动机和目的,使他们不得不顾忌市场需要和现实利益。

(观点明确,得2分;论述合理,得6分,意思对即可)

第II卷  表达题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倍受读者敬重的史铁生于2010年12月31日逝世后,希望地坛公园塑起了史铁生的雕像,让史铁生的骨灰长眠地坛的提议声也一直不绝于耳。

B.药家鑫的行为让人惋惜,当理智不在,弹钢琴的手指也变得冰冷而缺乏人性。有才华的大学生和可怕的杀人犯之间仅仅是一念之差。

C.有网友提议:政府在加息的同时,能不能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加息对房奴这个广大群体的损害,尽可能地维持房奴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水平?

D.“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将节俭举办,不花国家一分钱。”清华大学近日启动百年校庆系列活动。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吉宁表示,校庆将厉行节约,所有花销均是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

【答案】13.C(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厉行节约:严格实行节约。)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九部门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B.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人应将目光从论文、课题、经费这些指标,转向全面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解决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影响高校建设,切实重视人才培养。

C.如何让富人不再只想着投资移民,让穷人尽快摆脱贫困,让全国的百姓真正走向“共同富裕”,这显然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做出调整。

D.随着药家鑫一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更多人表现出了对案件发展走向的疑虑和担忧,但其辩护律师说,药家鑫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且有自首情节,希望法庭从宽量刑。

【答案】C.(A.语序不当,“加工”放在“运输”后;B.杂糅,去掉“影响高校建设”; D.强加转折;“且有自首情节”缺主语。)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4月16日在海南博鳌落下帷幕。4月17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博鳌论坛与亚洲发展为主题,针对网友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有网友提出了“博鳌论坛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要办成什么样的规模”的问题。周文重谈到,              。当前,                            。在亚洲这样一个多样化非常突出的地区,                                  。我们今后还要把探讨包容性发展的文章做下去。

①博鳌论坛关注的重点首先是亚洲的发展、亚洲的一体化、亚洲的区域合作

②发展快慢差别很大

③各成员如何才能做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并要找到答案的问题

④亚洲国家和地区有的发展程度比较高

⑤从这次论坛年会各方面反映来看,包容性发展可能是一条出路

⑥有的发展程度比较低

A. ①④⑥②⑤③     B. ①④⑥②③⑤    C. ③⑤①④⑥②    D. ⑤③①④⑥②

【答案】15.B(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能力。根据对语段的把握可知周文重话题的中心是“亚洲的发展、亚洲的一体化、亚洲的区域合作”,由此可知①是周文重谈话内容的首句,④⑥②是对①的原因的探讨,顺序应是先“高”后“低”再总结;③⑤探讨如何做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在前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③提出问题在前,⑤探索答案在后。)

16.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4处。

(人民网4月19日电)北京时间4月18日晚,2010~2011赛季斯诺克世锦赛继续进行,在首轮的一场比赛中,①对阵双方为丁俊晖与伯内特,最终,②他凭借出色的状态,总比分10:2横扫对手成功晋级。在双方17日进行的上半场比赛中,③丁俊晖总比分8:1遥遥领先,④丁俊晖距离世锦赛次轮仅仅一步之遥。在18日进行的第十局比赛中,伯内特抓住⑤失误的机会成功上手,⑥伯内特连续得分,单杆拿下61分后失误。丁俊晖抓住机会开始得分,最终强行进攻粉球没能打进。随后双方在粉球上展开争夺,在接连错失几个进攻机会后,⑦抓住机会打进粉球和黑球,67:61逆转拿下这局,总比分9:1领先拿到了赛点。

【答案】16.②“他”应该为“丁俊晖”; ④“丁俊晖”应删掉或改为“他”; ⑤“他”应该为“丁俊晖”; ⑥“伯内特”应删掉;⑦“他”改为“丁俊晖”。

17.从5月1日起,将实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驾与飙车入刑定罪。在现行民事法律框架中,劝酒、灌酒造成侵权行为,以连带责任追责赔付。交警部门为了进一步遏制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发生,向社会征集酒驾警示语,张贴宣传。请根据下面设定的对象,拟写恰当的警示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每句不超过15字。(5分)

答:对驾驶员                                                                    

对劝酒者                                                                        

【答案】17.示例:对驾驶员:把酒问青天,酒驾几人回;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意思格式对,给分)(3分)

对劝酒者:劝酒须担责,斟酒要三思。(意思格式对,给分)(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这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绝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双腿残疾,身患重症,总以“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自嘲。

他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他总是在探求人为什么要活着,正如他所说:我其实未必适合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他是一个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的人,在这个冰冷的冬季,据他生前的意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且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深情地回忆说:“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请根据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范文:                              

听断弦之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题记

若生命如完好的琴弦,那我们大多数时候听闻的都是那平庸的世俗化了的音色。

若生命如断弦,轻轻抚摸,我们反而能感触到那丝丝沧桑、坦然的天籁。

听,断弦之音好似那汨罗涛声。我常常幻想,在某一时刻将时间停住,让我的灵魂飞到那汨罗江畔,饮一口汨罗水,听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生坦然之声。君子理应有一份赤诚之心,即使屡遭摧残,还能坚持,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去奉献,去坦然面对人生所有的风雨。我愿坚守着这一琴音,去面对雷霆风暴,去追求心之所属。

听,断弦之音恰若落寞月华下的微晕。我常常迷茫,常常求索,我不知究竟人生是怎样的蜿蜒,究竟何时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于是我变得不安与浮躁。读东坡,看那乌台的黑云卷其身躯,看那黄州的孤寂扰其心性。但,他还能那样豁达,让自己超脱世外,俯瞰红尘。我崇尚这一份豁达,追求这一份豁达。东坡是那样睿智,只有那落寞的人生才能保持原有的品行,只有孤寂的环境能造就心胸的开阔,只有断弦般的生命才能修炼超脱的翅膀。

听,断弦之音宛如黄花开放的声音。我庆幸我的生命是完整的,但我又时常感叹自己的不幸,因为我错过了残缺的滋味,少了一种淡定与恬然。

喜欢了解作家,很想剖解他们的心思怎能如此细腻。我想像史铁生那般坚定与坚强,可以把死看做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我想他的心已然飞翔,是那样自由与无畏。即使生命的弦断了又怎样?即使守着的是那残月又怎样?即使没有花团锦簇又怎样?每天清洗一下心灵,每天能够宠辱不惊地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即使逝去也是安宁、纯净。半残的月、断弦的琴显得那样   美丽,那是一种气质与华美。

听断弦之音,追寻一份坦然。

听断弦之音,思索一丝豁达。

听断弦之音,感知一点淡定。

在这寒风凛冽的季节里,听断弦之音,让生命温暖,让生命不息。

【点评】到底史铁生的生命是“断弦”,还是他的逝去是“断弦”?这个词时而是名词,时而是动词,就像时而是哀婉长叹,时而是撕心裂肺。将史铁生与屈原和东坡作比,看似不贴切,其实十分巧妙。因为这三人留给世人的都是精神财富。这份精神财富相比于他们的作品,更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