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宾馆查询:古玉鉴赏- 汉宋 D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55:50
汉代玉器
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婴在西安亲率臣下向汉王刘邦献玉玺、兵符并伏地称臣。至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就如昙花般宣告了它的灭亡。公元前202年,经过了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后登上帝位,史称汉高祖。这是一段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西汉王朝的建立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果说在此900年前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固然是实现了中华地域的统一,但毕竟当时尚未形成国家的政治统一,对处于分散状态的诸候各国还不能实行完全的统治,有时候还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然而,到了秦汉多民族国家建立以后,情况便大不相同一样了。西汉王朝建立以后,依仗着政治统一大业的宏伟基础,加速推进着日益富足的社会经济,不断开创着新的文化繁荣。在纵向方面,它继承了自夏、商、周三代直至春秋战国以来一切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成果;在横的方面,它充分发挥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天然优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其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多元吸收,并且整理和总结先秦典籍,综合各家之长,完成学术统一,更有通向西域和匈奴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先河,成就了我们民族一个千古未有的文化大融会的局面,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自此以后,中国文化的体制和容貌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中国的玉器自它诞生以后,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现象而首先表现为一种政治现象。由于中国古代政治和鬼神思想有扯不断的联系,因此玉器又始终被打上神秘的烙印。那么,在汉代的社会政治制度之下,玉器的状况如何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回答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根据历史家的诸多论述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结构,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一是汉承秦制,从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到秦王朝彻底灭亡,这是一场以农民战争推翻封建王朝的伟大斗争。在秦汉两个统一的王朝之间进行的楚汉战争,实质上是秦末农民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从秦到汉,虽然这当中经历的是农民战争的暴风骤雨,虽然最终推翻秦朝的主力军,仍然是千千万万的农民,但是,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刘邦,当他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之下取得军事上的完全胜利之后,旋即就位称帝,不失时机地掀拾秦法、作律九章、恢复封建、制定礼仪,最终完成了向封建统治者的转化。这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最终成为由一个封建政权向另一个封建政权的过渡。已成为封建地主政权的刘邦集团在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礼仪方面,完全继承了秦朝的一切制度,这就是所谓的“汉承秦制”;二是汉继楚绪。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汉王朝在文化艺术领域并未完全继承周秦文化,却是大量地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代楚文化的传统。早在商王朝灭亡之后,楚继承了商文明在南方的成果,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楚文化已远非周秦文化所及。源于楚地的词赋、音律、帛画,甚至汉初独领风骚的黄老之学,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歌楚舞楚声楚韵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遥想当年项羽被困,闻'四面皆楚歌”,军心顿失,这已成为利用文化夺取军事胜利的范例。刘汉开国君臣及汉军汉将大多出身楚地,当他们登上了政治舞台,便把他们故乡的文化习俗带到了中原大地、齐鲁之滨。刘邦在衣锦还乡之日一曲'大风起兮云飞扬’,不是传遍了中华大地2200多年之久?这便是历史家们所论述的“汉继楚绪”;三是独尊儒术,汉武帝刘彻即位以后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儒家学术恰好符合了汉王朝之需要。公元(前134年)武帝断然下令排斥百家之言外罢不治儒学的朝廷命官,大幅度提拔和重用儒生,直至担任朝廷丞相之位。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学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汉代政治文化的这三大特征,对汉代玉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汉承玉器上的表现,是仍然保留着一份“周礼”的用玉思想和礼仪制度。秦文化本身就是在原来周文化的母体中成长起来的,在秦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之一的乃中原礼制。尽管当时“周礼的用玉制度历经春秋战国争鸣的大潮已呈“礼崩”之势,但作为在政治、经济上继承秦代制度的汉王朝,仍然继承着一部分传统礼制和以玉示礼的宫廷习俗。不过这种继承已不是全部照搬,而是顺应汉代的政治背景并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最突出的莫过于六器的改变。到西汉时'周礼”六器还仅存三器,玉璧的用途仍然较多,圭的数量已有所减少,至于琮已经很少见到。这一切说明,西汉表现于礼仪方面的特征是:周制虽然崩溃,礼制精神尤在。六器的制度已经瓦解,以玉祭天的思想仍然盛行。宫廷玉器仪仗固成历史,政治场所仍然用玉,但向着实用的方向转变。
汉继楚绪对玉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汉代这种怪题材玉器的大量创作和流行,以及辟邪玉器的出现,丧葬玉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境界。楚人笃信神仙、偏好巫术。其实鬼神思想起源于远古时代,在北方大地也很盛行,只是时至周末已有所衰微,经春秋战国之后,渐为先秦理性思想所替代。然而,历史却又偏偏将大量神秘的远古传统礼俗神话留置于楚山楚水、包藏于楚乡楚俗之中。例如《天问》、《离骚》之中,就蕴藏着大量古代的神话,可以反映当年楚人的迷信程度。汉朝统一以后,原楚文化中的鬼神迷信曾充斥于汉代的文艺创作之中。汉代的文艺创作又借助于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的强大动力,推动着好巫信鬼习俗的广泛蔓延。
汉代玉器主要分为五类:
一、是礼玉类:有玉璧、玉圭、玉珍。在出土器物中亦偶见玉环、玉瑶、玉琮之类,但已不作为礼器使用。
二、是丧葬玉类:有玉相、玉衣、玉覆面、玉琀、玉握及九窍塞。这里所说的丧葬玉器是专指殓尸用玉器,其他所有随葬玉器不在其中。
三、是装饰玉类:由于儒家学术走向正统地位,玉德思想大为盛行,极大地促进了装饰用玉的发展。
四、是玉器艺术品类:以动物造型的玉器为主,有著名的玉奔马、玉舞人,还有玉熊、玉鸟、玉兽、玉蛙、玉狮、玉龙、玉虎等等。
五、是玉器实用品类:这当中有饮食类的玉容器,说明汉代玉器开始踏上生活化、世俗儿的道路,再一次开拓了我国玉雕艺术的春天。
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玉文化状况,这也成了一个似乎固定的规律。刘汉天下的鼎盛造就了我国玉器史上继红山、良渚、殷商盛世和春秋时代四大高峰之后又一个黄金时代。根据《汉书》、《后汉书》记载,当时朝廷规定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虽然后来超逾严重,所用规格及数量大大超过规定,但这毕竟标志着当时国家的用玉政策和时代的制玉水平。
汉代诸侯王墓出土之玉器集中反映了类别齐全、技艺精湛、分布面广且属国家礼制这些特点,应是汉玉风貌的总的代表。这些王侯大墓没有一个不是极尽奢侈之能,其基本结构或是高台深坑,或是崖洞横穴,前厅后室,左右府库,犹如人间宅邱。充分反映出汉代宫廷和一般社会观念中,玉器仍然有着极其崇高的位置。在汉代所有随葬玉器当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莫过于玉衣。这种玉器对汉代政治背景和意识形态可以作出很好的映照。玉衣之作,初兴于东周,盛行于两汉,终结于魏初。到目前为止国内所发现的玉衣,据不完全统计,巳近40套左右。可全部复原者约有5套。由于年湮物腐,盗掘猖狂,受损严重大多都为散落玉片,甚至还有部分流落海外。我国发现最早、影响最大的金缕玉衣乃1986年发掘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窦缩夫妇的两套。每件玉衣若按制作玉时计算,需耗费一名工匠10年以上的心血。它的用材选料、造型技巧、琢磨工艺及总体规格属我国历代帝玉丧葬礼仪之中空前绝后之作。
汉代的这种用玉理论在玉璧的使用方式之中得到了更充足的证明。在汉代所有的随葬玉器当中,玉璧的作用显得非常突出。它的用量最多,含义也最复杂,在礼仪上的意义也远胜于玉衣。玉衣之作最引人住目之处在于其浩大的工艺价值和所谓的防腐不朽。玉璧在古代礼仪之中的悠久历史和保含的宗教内涵都是玉衣所难以企及的。到目前为止,在所发掘的各地汉侯王墓中,虽然各人遭遇不同、境况不一但在墓葬制度方面必是相仿的。尤为重要的是,在几乎所有的王墓之中,即便有无玉衣但玉璧始终是不可缺少之物。
古玉鉴赏——宋代玉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16/17/1866663_156654633.shtml
宋代的历史(960—1279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经济、文化发达,政治强盛;南宋国势渐,政治与军事上受到辽金少数民族国家的侵扰,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宋代是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经过三国时期到唐代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繁荣。仿古玉器大量出现,玉酒器种类繁多尤其是出现了大量圆雕玉人、玉兽作品,一改前代器以稳定的几何形体为主的造型风格,使玉雕的造型艺术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一、宋代玉礼器:
1、宋代礼制活动中主要使用苍璧、黄琮、圭、瓒、斗、磐等器物,具体情况如下:璧、琮是古代重要礼器《周礼》有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记载汉之后的许多玉朝都制定了以璧、琮礼天地的制度,并使这一制度成为札制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璧与琮也就成为古代最重要的玉礼器,宋代也不例外。宋王朝尤其重视璧的使用,延用了古代的用璧制度,并制造了大量玉璧。宋代苍璧用于祈谷、明堂之举。祈谷是帝主祭祀谷神,祈祷丰收的典礼,使用玉璧是表示对上天的敬意。除苍璧外,宋代制造的玉器中还有其他类型的璧,吕大临《考古图》中辑录了一件汉代以前的谷纹璧,说明这类玉璧在宋代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存在着照样仿制的可能。传世玉器中有一些玉璧带有明显的宋代风格特征,可以作为来代玉璧的代表作品。
南宋时期,龙泉窑等名窑烧造出了球式瓶,这种瓷瓶的样式为方柱形,外表分节,有阻牙,与良渚文化琮形相似。琮式瓶的制造,说明在宋代,良渚文化玉琮已大量发掘,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既然瓷制的仿品已出现,玉质的仿制品也应出现。在宋代良渚文化玉琮被发现后,人们是否称其为琮,尚须进一步研究。现代玉琮的实物用途目前也不能确定。
2、圭:圭是长方形,片状,顶端有角的玉器,依据文献记载,来代使用的圭分别为曰圭、月圭、镇圭、大圭和玄圭。宋代的玄圭用于祭祀圆丘与方泽。
3、玉册:玉简册战国时期已出现,唐及五代玉地较流行。宋代使用玉册的数量较大,每册简数也不少,简长1尺2寸,宽1.2寸,其上刻文而涂金,是一种很重要的玉器,因用后埋于地下,所以不易发现,实物的发现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掘。
4、玉磐、玉柱斧;宋代礼乐活动中使用玉器,《宋史》中多有记载。
5、玉斗:玉练与玉渚是两种器皿,在使用时还有洗腔、拭攒的仪式。二、宋代玉酒器:
玉酒器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汉、魏之时又有发展。目前发现的主要是筒式杯,角形杯羽,造型受青铜器影响较大。唐代是玉器发展的低潮期但也有玉杯出现。宋代玉酒器中玉杯的数量最大,这时的玉杯,既有仿古作品,又继承了唐代玉器造型灵活,风格写实的传统,摆脱了青铜器的影响,并吸收唐宋瓷制茶具造型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赵宋宫廷使用的玉酒器数量较大,皇室的需要无疑对玉酒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传世的宋代玉酒器中,很多是当时的宫廷用品。
三、宋代玉佩饰
宋代玉佩饰品种极多,有带饰、佩饰等多种形式,从目前发现的来代佩玉来看,属璜、环、珩、冲牙体系的古代佩玉已不再流行,而代之以鱼、花、鸟、兽、人物等佩坠。
1、玉带饰:传世玉器中发现的来代玉带饰主要有带板、带钩、束带、提携、带扣等。
(1)玉带板:以江西上饶出土的玉带板为代表,这套带板共出土八块,背面刻数字,最大数字为十,因而全套带板应为十块,其中有失佚。一块为长方形,一端椭圆,余皆为方形,带板上雕琢细阴刻人像,人像整体上看上部较窄,下部较宽,衣褶的表现上较多地使用近似于平行的长弧线,线条细而挺,微有弧度。
(2)玉束带:有长方形、椭圆形、花形、荷叶形等多种样式,束带较厚,两侧间有一扁通孔,革带可从通孔中穿过。多数束带正面图章边缘呈齿状或小连弧状,相应的侧面有平行的横棱,有些束带下部带有长而窄的玉环;以备悬挂物件。这类器物有人称为'提携’。宋代束带的图案种类及特征如下;
a龙纹束带。有长力形及圆形两种,中部镂雕龙纹,边沿饰较大的连珠纹,龙身饰斜线交织的网格,上唇长而尖,肘部短而粗,足三趾,收拢如拳,云纹则为灵芝式云。
b鹘、鹅纹束带。长方形,下部为钩环,周缘或饰大连珠纹,中部镂雕女真人鹘、鹅春水图案,这类作品可能为辽金作品,也可能是受辽金图案影响的宋代作品。
c荷叶龟巢束带。尺寸较小;整体近似长方形,无钩环,表面雕荷叶,荷叶中部雕一成二龟。
d虎纹束带。近似椭圆形,下边沿平直,表面镂雕虎纹,虎头较大,结构简单,一些虎头上还饰有“王”字,虎身饰双阴线琢出的带状条纹。
e花瓣纹束带。束带或为花瓣形,成饰镂雕花瓣花、叶具有明显宋代纹饰特征。
(3)玉带扣:玉带扣为两个方形或椭圆形方板,或浮雕或镂雕纹饰;两方板内侧各有一窄环,窄环间有一套筒相套。方板上有孔或环,能与其他钩、扣相接。
(4)玉带钩:宋代玉带钩较多;其中有一部分属仿古作品,另外来代玉带钩中还有许多应时作品,其中有蟠螭带钩,鸟头带钩,鱼柄带钩等多种形式。一般来看;宋代带钩较元。明时作品要窄,用料较精;纹饰、造型有明显的时代风格。下面为主要几种宋代带钩:1螭纹带钩。宋代的螭纹带钩较元、明作品要窄小精致,用玉较好,不施人工烤色,钩头或为兽头,或为鸟头,钩头与钩腹间距较小,钩颈转弯处较宽厚,腹部凸雕螭纹,一般看,螭紧贴钩腹,与腹间不镂空。背面或为钩脐,或为窄方形的仓。2鱼形带钩。鱼是玉器中的重要器物,带钩中也有不少做成鱼形的,钩头为兽首,兽的上唇长而上尖,嘴、眼由简练的粗阴线刻出。钩腹为鱼形,鱼无磷,小圆坑眼,身侧有一道细明线,鱼尾分向两侧;为典型宋代玉鱼,带钩背面有一小圆脐。
2、鸟形玉佩
宋代鸟形玉佩极多,共同辽、金玉鸟相混,极难分开,在无确实把握情况下,我们不作具体区别。
宋、金玉器的四个明显特征:
第一,三角小阴刻线组成的三角形限。
第二,翅底侧与叶之边缘为锯齿形。
第三,羽毛为密排阴刻长直线,中部有一道阴刻横线相亘。
第四,尾端及头羽分叉卷向两侧,呈螺旋状。这些是我们鉴识玉绶带时的参考依据。
(1)孔雀:宋代以孔雀为题材的玉佩较多,或以孔雀为主要图案,琢成圆形、半圆形玉佩,或琢成片状的孔雀玉佩。宋代的孔雀头较小,头部雕琢简练,翅膀较大,翅上琢细长阴线以象征羽毛,竖阴线中又有一道或两道横区的长阴线为界。有些孔雀身上的羽毛雕琢较细致,先雕出鱼鳞状纹,然后在鳞片上加刻小阴线以示羽毛,雀尾较长,尾上排列三到四排水滴状羽翎,有些作品在水滴状羽翎的前端琢出透孔。
(2)鸳鸯:宋代的鸳鸯佩坠多为圆雕作品,用法不详。常见的是一种近似于鸳鸯的玉鸟,鸟身肥胖而短、尾似蔓草,分叉卷向两侧,头大而宽,沿下颌有一周短阴刻线,脖细短,接于头下,颈与头之形似顶蘑菇。这种玉鸟身傍常镂雕蔓草,鸟卧伏,身下有一倒置荷叶。
(3)玉凤;宋代玉凤头较大,脖细长,身上装饰纹样较少,翅上有平行的细长阴线,尾似三条带,宽窄较一致,较直,尾上有细长的阴刻饰线。
(4)玉双鹤;传世作品中,这类双鹤题材的作品较多,一般头部雕琢简练,长啄,翅极短,展翅,端部向前伸,翅上以平行的细长阴线象征羽,羽分为前后两部分,羽下端雕成锯齿状,鹤腿极长,双腿相并,或屈或伸,两鹤相对;啄端、翅端、足端相连。
',1)">
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