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态保护线圈:新华社的实话也给改革第一村抹了大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44:42

新华社的实话也给改革第一村抹了大黑  

             钟   声  

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到小岗村的干部沈浩不幸去世,据说是倒在了酒场。很快,新华社以“请让我们为他立座雕像——小刚村民追忆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为题,对沈浩在小岗村工作“六载离家鞠躬尽瘁”的动人事迹做了介绍。记者文笔之美妙,村民之涕泪诉说,诚可谓感人至深。然遗憾的是,如果这一切都是实话,那么新华社无疑是给改革第一村抹了大黑,甚至殃及推行了31年的改革。请看下面的报道:  

“69岁的五保户韩庆江患有肺结核,没钱医治,是沈浩把他送到镇医院住院治愈,没让韩庆江花一分钱。韩庆江说:‘要不是沈书记,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  

  50多岁的关友林全家6口人,4位智障,生活十分困难,他告诉记者,沈浩对他特别照顾,自己的被子、衣服都是沈书记送过来的。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出世后,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找到沈浩,他二话不说就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  

  70岁的毛凤英家境贫寒、常年生病,她两次找到沈浩都没空手而归,一次1000元,一次500元……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这与‘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名气相比十分不相称。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上级也曾多次下派干部到小岗,严俊昌说,这并没有给小岗带来多大改变,村民们对下派干部不抱太大希望,沈浩2004年刚来时,大家也认为他是来‘镀金’的,并不信任……”  

稍有良知者皆可见,这哪里是在褒扬沈浩?分明是在埋汰曾经喧嚣全国的18户摁血手印而私分生产队田产的小岗村村民的愚蠢,多次下派干部到小岗的安徽省委,由此为依据而制定的“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的改革政策!  

难道私分生产队田产二十多年的小岗村竟然迄今还如此困难?难道这个引以为改革经验的小岗村多年来一直靠安徽财政饭过活,且一直由下派干部来维持?而这样的“与‘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名气相比十分不相称”的虚无的甚至黑假典型,还要再继续用国家财政勉强维持下去?假如一直坚持集体致富道路的南街村、华西村、刘庄、窦店村等都有如此待遇,则她们又该有何等之大的发展?  

应该说,新华社大力宣扬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的事迹理所应当,绝无可厚非。假如像故去的史来贺及健在的王宏斌、吴仁宝、仉振亮等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怎么宣传都不过分,而且势必受到举国称颂。然对于旨在维持小岗村这个导致无数集体经济解体、流失的黑假典型而死,并且是死于酒场的沈浩言之,不仅实难称颂,而且势必遭到真正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唾弃。尽管他也属无辜,或许值得同情,但毕竟是为了维护黑假典型而死。甚至把他宣扬的再高、再大、再好,则越显得小岗村这个典型之黑之假,以及以此做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化改革之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