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警投诉热线:【引用】《七~八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关键》之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33:54
七八年级,是培养孩子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每当与这些七八年级孩子的家长沟通时,我都会听到家长们这样抱怨:“现在这孩子跟我们以前可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在这个年龄时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但现在这孩子一点大人气都没有。”这时,我都会告诉这些家长们:“不是孩子没有大人气,而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是‘矛盾体’。”

  是的,初中阶段的孩子就是“矛盾体”,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因此他们总是试图模仿大人的行为,但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太少,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却又表现出很幼稚的行为。例如,他们经常以“老师说”、“爸爸说”、“某某说”等为口头禅,缺少独立的见解,而且有时,他们甚至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仔细想想,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我每天都在与这些类型的孩子接触:

  有时,他们傲气十足,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但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就会万念俱灭,进而怀疑自己的一切;

  有时,他们很懂事,但他们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最重要,并认为他人也应该给予自己同样的关注。因此,在班集体中,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一旦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又会感到痛不欲生;

  有时,他们很自信,认为自己身上有无穷的力量,但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就会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一旦陷入自卑之中,他们就会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而且会肆意放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

  其实,总体来说,这些都是孩子自我意识没有得到正确发展的表现。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孩子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以及正确地看待和评价他人。

  从专业角度来讲,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对自己身体、学业思维、情感、意志,以及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状况的意识。并通过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自豪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形式表现出来。

  很多家长肯定会觉得奇怪:“初中阶段不是孩子们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吗?”是的,家长们说的没错,初中阶段是孩子们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但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自我意识仅仅发展迅速是没有用的,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健康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是每位家长想看到的最终结果。

  其实,初中阶段不仅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迅速期,更是家长对孩子自我意识进行辅导的关键期,而这是有一定心理学依据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过程是有一定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的。在这些关键期和敏感期,人的某种能力会发展得很快,如果家长在孩子的这个敏感期去教育他们,会比任何其他时候的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要好。进入初中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处在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往往又会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现:

  在自我评价方面,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了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又会依赖于他人。例如,孩子刚买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衣服,但当有同学说不好看时,孩子马上又会讨厌这件衣服,进而怀疑自己的审美品味。

  在自我体验方面,孩子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成人感,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和感觉常常得不到满足。

  ……

  因此,这些孩子常常会感到矛盾、困惑、苦闷、挫折。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他们需要成人给予足够的鼓励和引导,他们的自我意识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我多年与这些初中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他们的相貌、体型、家庭条件、学习成绩等有很大的关系。

  那些相貌、体型、家庭条件、学习成绩等都好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都会很高。但这些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很脆弱,一旦他们值得骄傲的某项资本消失,他们很容易就会陷入消极的评价中,甚至不能自拨;

  而那些相貌、体型、家庭条件、学习成绩等都不是很好的孩子,他们很容易轻视自己,而且要想使他们变得自信、积极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将对孩子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深有体会,初中的孩子在学习、人际交往和身体的发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他们在心理上常常会产生种种的压力、困惑、挫折和失败的感觉,但他们是否能够调节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却与他们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那些自我意识水平高的孩子,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周围的人、事物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够合理评价自己的行为,并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些都将有助于解决这些矛盾,增进心理健康。

  而那些自我意识水平低的孩子,要么自我评价过低,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竞争的勇气;要么总是高估自己,经常受到现实的打击。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自我意识水平高的孩子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和挫折,也能恰当地化险为夷,而自我意识水平低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就不会对自己有正确而合理的认识和评价,不能化解心理的矛盾与压力,长此以往必然会有损心理健康。

  2.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与孩子的个性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孩子如何做出判断、如何做出选择、如何评价他人等,都能很明显地体现孩子的个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自我意识又决定着孩子的选择功能、评价功能,由此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发展。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自我意识是“门卫”,它担负着选择的任务。也就是说某种观念、情感、记忆或知觉,如果不被自我承认,就永远不会进入意识之中。其实每天我们都会有数不清的体验,但它们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可能被意识到,因为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我们的自我意识已经把它们淘汰了。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来讲,如果家长懂得了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就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完全起来。例如,孩子做事总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多向孩子灌输做事果断的好处,久而久之,果断就会被孩子的自我意识选择,就这样孩子个性中的果断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自我意识通过选择、评价决定了一个人性格发展的方向,影响着一个性格的发展速度,因此家长对孩子自我意识进行引导有助于孩子好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自我意识朝着健康的方面发展呢?以下是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可供家长们参考:

  方法一:创建民主型家庭

  在与各种各样家庭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家庭的家庭氛围如何,往往决定着孩子自我意识是否健康发展。

 

  我们都说现代的孩子是个性张扬的一代,尤其是初中阶段的这些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更加主张“个性解放”,因此他们穿奇怪的衣服、留怪异的发型、说家长们搞不懂的流行话语……而孩子们的这种“个性解放”正是家长们所看不惯的,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孩子是在哗众取宠,孩子们的这种行为不可理喻。因此,孩子的个性越张扬,家长就越批评孩子、打压孩子。因此,那些家有初中生的家庭里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要么家长看孩子不顺眼,孩子把家长的话当成“耳旁风”;要么家长与孩子好似仇敌,互相看对方都不顺眼;要么只要家长和孩子凑到一起,就“战争”不断……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来讲,往往是家长没有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而造成的。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思想:我是家长,我对孩子的行为和表现不满意,我就可以随便指点他、批评他。

  家长们的这种思想是明显的专制型家长的思想,初中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迅速发展,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但又极易受到伤害,当家长批评他们时,他们会反抗,但与此同时,他们又会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自卑。也就是说,在这种专制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脾气和个性不但会变得越来越坏,而且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越来越低,进而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不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在民主型家庭中,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民主型的家长会与孩子很自然地交流任何一种话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家长会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从而使孩子的自我意识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家庭:

  在这个家庭里,家长既是家长,又是孩子的朋友,因此家长与孩子往往是无话不谈。

  有一次,爸爸问女儿:“你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女性?”

  “我要做一个有点叛逆性格的女性,现在有很多女性太顺从了,所以经常会受到男性或社会的欺负。”女儿想了想回答说。

  “不错,有想法,不过也不要太叛逆呀,太叛逆小心将来嫁不出去。”爸爸开玩笑地说。

  “爸爸,你放心吧,我有分寸的,我所谓的‘叛逆’更多的成分是‘有主见’,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受别人摆布!”女儿有点得意地说。

  ……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一定是快乐的,她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以快乐的心情去面对一切事情;在这里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家长都能巧妙地为孩子“导航”;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的自我意识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她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未来。

  在民主型家庭氛围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都是自然进行的,即使是敏感话题,孩子也不会觉得尴尬。例如,家长可以很自然地问孩子心目中异性的形象等。

  当然,并不是说在民主型家庭中,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长也要根据孩子所说的内容,对孩子的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别人、评价别人……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了。

  总体看来,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民主型家庭之所以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在民主型家庭中,这些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从而能够放心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教育这些初中阶段的孩子,家长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这下好了,当孩子把自己的内心想法都呈现在家长面前时,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保持健康的观点了。也就是说,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了。

  方法二:在成功和失败中,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在与这些初中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没有正确自我意识的孩子,最经受不住生活中的起浮。例如,每当自己取得成绩或遭遇失败时,他们对自己的认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取得成绩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天才,无所不能;但当遭遇失败时,他们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永远都不会正确认识自己。

  一般来说,七八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出现严重问题,常常会发生在考试之后。因此,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取得好成绩或遭遇失败的机会,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从而使孩子的自我意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了解人生发展的规律。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起浮升降中向前发展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给林俊讲了“范进中举“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林俊哈哈大笑道:“真是古代考试制度的怪胎,考试考了一辈子,终于中了举人,他反而疯了,真是太可笑了。”

  爸爸听后,很惊讶地说:“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深刻,但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好多像范进这样的人,因为一点点成功和失败就会大喜大悲。我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考得了全班第一名,你会想什么?”

  “我要让所有认识我的人都知道这个消息,我要让他们看到我实力。”林俊很自豪地说。

  “那如果你的成绩突然下降了呢?”

  “我会抬不起头来,我将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看,要是照你这样说,你很快就会变成第二个范进了。”爸爸笑了笑,接着说:“每个人都有取得好成绩的时刻,每个人也都有失误的时候,每个人的人生就是在这种起浮中前进的。如果就是因为这些小小的起浮,就认为自己实力很强,或者一无是处,那人生还会前进吗?”

  听了爸爸的话,林梭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当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林俊从来没有因为成绩的起浮,而过度大喜大悲过。

  在这一点上,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每当孩子成绩没考好时,孩子还未表现出异样,家长们的情绪先失落起来了,或者干脆批评孩子一通;而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们又恨不得为孩子大摆宴席庆祝……家长的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错误的引导,使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以,要想让孩子摆脱因成绩而造成的大喜大悲,家长首先要能正确地看待孩子成绩的起浮。

  此外,家长还应该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做成某事的主观判断。只有孩子有了强烈的自我效能感,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去做一切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呢?一位家长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办法:先找一些简单的事情让孩子去做,在孩子做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然后再找稍微难的一些事情让孩子去做,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困难,然后再鼓励孩子去战胜困难。久而久之,孩子就能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事情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并且会充满信心地去做一切事情。

  方法三:让孩子时刻都保持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

  自我情绪体验是自我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情绪测试,即对自己是否满意的评价。心理学家表示,孩子自我体验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对自身发展要求的高低,以及他们行为发展的对错。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拥有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那么,他们往往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要求自己,进而能够使自己的行为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拥有的是消极的情感体验,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或者会因为自卑而放弃发展的机会,或者因为自傲而走入歧途……所以,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让他们时刻都保持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

  具体来讲,家长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首先,让孩子学会保持积极的心态。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总是用消极的心态对待一切事情,那不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而且还会使自己产生无能、绝望的情绪。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就应时刻引导孩子,遇事要多向积极的方面考虑、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一切事情等。当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后,他们往往就能很自然地保持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了。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及时消除不良自我情绪体验。生活中,这些初中的孩子经常会产生不良的自我情绪体验,例如,别人无意间说一句“你穿的衣服真土”,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穿衣品味和审美眼光,不仅如此,孩子还会产生郁闷、愤怒等情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这不是说要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引导孩子把这些不良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表达出来。例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幽默、善意的自嘲等处理这些尴尬或气愤的局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