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城东办出所在哪?:太极杂说 9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42:02
太极杂说90


太极网罗

l         “野马分鬃”一式为扌列法,要求在中正中求脊椎向两侧的开展,脊椎拉长容易开展难。“倒撵猴”一式主要练后退步法,此法在拳架中不多,当勤练。


l         用意打人,其实在用意的时候,人的身体已经相应发生变化,不自觉地改变了对方力的方向,化了他的来劲,主要是将对方接触的发力点变为我们自己向其发力的支点。接触的地方不乱动,身体要放松。练太极拳也要改变观念,发劲时人们总觉得不用力就舍不得似的,不对。观念改变了练拳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l         1,若对方是俗手,只要微一挫身,拧腰变脸用肩部发力即可。太极练通了,哪发力都一样。2。若对方是行家,你就等着挨打吧。高手过招若对方能把两手按上你的肩部,你还有什么话说。别忘了,过招是两个人的事,对方不是木头。


l         有些情况其实是无一定之规的,譬如对于按双肩的问题。那就要看他们谁懂劲和用劲的功夫深了。管他按我双肩还是锁我的双肘,借其阳劲打他的阳劲,借其阴劲化其阴劲不就行了!把自己当作一个虚空,有空气时就是空气,空气变成水的时候就是水嘛!


l         擒拿和推手有共性,但差别很大。推手中主要是拿对手的劲路,不允许像擒拿那样采握对手的腕肘等部位,所以可以谈劲。但在擒拿中,双肘锁不起来,单肘可锁。擒拿中有“死手”之谓,成手后对手被制得像只趴在地上的王八,恐怕阳劲阴劲都化不了。


l         实战中关键要掌握旋转的要领,转一下,什么都解决了,不管他拳打脚踢、擒拿推手,我都遇过。双向来劲不可取,易暴露中心线,应对之法先空一半,再接一半为我所用。善粘走的人要防对方断手施抖劲、寸劲,旋硬手,比如那位陈项师傅,就算他粘的功夫比我好,我虚下来后必能撤出手,再用寸拳直冲他的鼻部等中心线,不知他怎么办,总之不能让他牵着走。太极功夫重内劲、内涵,应用招法应当吸纳各家。


l         顶牛的人不是牛,开个玩笑,是比驴子还呆的骡子。


l         陈家拳保留了原始特色,技击性最强,不但擒拿多,肘膝招法也多,可谓处处绵里藏针、杀机暗显。陈式太极以螺旋为第一要务,螺旋接劲的好处是护住垂直中心线,所有加之于上的劲力都可能被旋转着甩出去,有点儿百毒不侵的意思。这也是陈、杨两家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用旋转的方法接半边劲的原理,是对方发劲之初的方向是对着我的垂直中心线的,而我通过旋转后中心线必然错开这个劲的劲头,他的劲只能加速我的旋转,并从一侧滑空下去,我只要从侧面粘住他一点就能借他的半边劲,兄想想“退步压肘”的招法。这就好比一头野牛向你直冲过来(也可以想像有人骑着自行车向你直撞过来),可以略加旋转闪至侧面,一把抓住它的一支角,以这支角以定点的顺着牛力方向的旋转运动甚至能把这只牛甩出去,这就是空半边劲接半边劲的一种解释。接的半边力不能侵入身内,在螺旋圈外滑过,“乱环诀”说的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双虚接双实完全可行,应为杨家妙法。但如果做不好,就会暴露中心垂直线,对方若变劲快、打我中心线,太危险了。“铁板桥”接双实,失却平衡,不利反击,不是妙法。


l         1、通则

    A、双肩被按时,双肩即刻虚下,但百会——会阴——两脚联线中点这条线段务必“扌朋”住,尤其是百会穴一定要领住(摔跤里讲“变脸儿),可见顶头悬对平衡的重要性),否则必倒。B、以两脚联线为直径形成圆域,百会——会阴的意气沉着点可以在这个区域内滚动,尤其是两脚联线第2——第4点间的圆域。因此,虽然不动步也不动手,但其实身体可以动,但要有章法。

    2、杨家擅柔化、长扌朋劲。把两脚联线分为5点,可以在第2点和第4点作文章。

    A、若对手双手按肩劲已发足,我在通则做法下上身竖直引化至第4点,在对手旧劲已过而新劲未出的刹那,对准对方的劲头,以双肩向对方中心线发扌朋劲。B、若对方按劲尚在卷蓄阶段,我当以进至第2点,以“迎门靠”劲打他个“钱投鼓”、“球碰壁”。此种技法在咏春拳中常见,现代散打比赛中也用。

    3、我是练陈式太极的,汇报一下我的通常做法。

    A、对手双手推按我肩,我立即以身中垂直线为轴向右下旋转,接对手右掌半边劲,空对方左掌劲。意气沿身中垂直线螺旋下沉(一般是顺时针旋),钻打、滚动在两脚2、4点间的圆域内,两膝左逆右顺卷蓄。等到我觉得对方已经扁了时,两膝右逆左顺绞振猛扣,意气逆时针上旋至肩椎,左肩空对手右掌劲,右肩以对手左掌为桥梁猛打对手中心线(如何使对手左臂僵,其中有点只能意会的要领)。B、双手虽不能动,双肩犹双手;虽不能用双手采用对方关节,但可用双肩捋采对方劲路。周身是手、随遇而安,方是我太极风范。对手双推我肩,我意气沿身中垂直线螺旋下沉,略进至第2点并稍下沉引化,两膝左逆右顺猛扣猛抖,意气螺旋而上,右肩空对手左掌力,左肩猛抖对方左腕至左肘一段,如应用得法,可把对手打到自己身右侧或右后侧去。陈式太极拳这两种应对法的特征,一是身中垂直线的意气更收拢在第3点附近,立轴更加稳定;二是发劲时注重螺旋对称,尚寸劲、抖劲。

3、实际打架时,双手推按肩胸,而不是攻中心垂直线,是非常幼稚的做法。如果不是限定了“双手不动、双脚不动”的条件,我几乎可以讲他20多种死法——几乎所有的擒拿招法都适用,咏春拳也有7、8种让他安乐死的方法。


l         李雅轩先生的书读得不是很多,但记得他说过诸如“皮肤感觉的敏锐是第一法宝”之类的话,这点是强调听劲敏锐、推手时意在人先的,是真功夫、真见识。“追求大松大软、虚无的气势”是杨式正宗,对敌时可得“吞、敷、盖、对”等妙用,杨式打人的高手多得是。但我想这种“松软虚无”可能是“百炼成钢”后的表面现象,初学者刻意追求恐怕反而走错了路。


l         我是承李雅轩先生一脉的,李先生言其是追求大松大软、虚无的气势的(这要和他其它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整体来看),就我师所教也时有(不经常是,这里也应有合阴阳之意,也不宜纯阴)轻灵虚无之变,就我观察和自己的粗浅实践,此种变化,并非不能御敌。


l         擒拿中“捋”式应用极其广泛,为引进落空的主要手段。做法应是双臂“扌朋”圆,一定要有棉中裹铁的效果,再接对方半边力,但接力根本不能过自己的手腕,然后成弧形从身外滑过。以双手扌朋圆到身中垂直线的距离为半径,以这条半径中点再为半径的同心圆是接力动作的界限,一量被欺入这个圆域内则很可能陷入扁和僵这两种擒拿绝症中。


l         在对经典的理解和练拳的实践中,我认为“神”有两个内容:一为眼神,一为神态,两者俱有可以著文万言的丰富内涵。我觉得意和神的关系有些像气和劲,俱为体和用的关系,所言“浑圆的意为神”,把如何运意成神说得比较清楚了。我以为这种神只是神态,还只是“神”全部内容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