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动车牌照代办:聊城交运集团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20:00

聊城交运集团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聊城交运集团始建于1950年,距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企业改制以来,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们积极推进发展思路、经营结构、发展模式、经营体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了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创造了企业发展新的辉煌。截止2010年底,企业总资产已达13.5亿元,实现年收入14.9亿元、年利税1.25亿元。去年,相继荣获“交通运输部重点联系道路运输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2010年)”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聊城市首届市长质量奖。总结企业改革创新的实践历程,围绕加快由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交运企业的转变,我们着力进行了以下七个方面的探索:

一、在发展思路上,加快由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发展思路是发展方式的理念形态,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因此,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发展方式逐步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由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可以说,这是企业经营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上的第一次战略性转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思路上尽快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发展型的转变,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的战略任务。所谓“由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就是要从交运实际出发,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有机统一起来,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要求,着眼于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发展要素、发展途径、发展机制、发展模式、发展技术、发展手段、发展措施的创新,推动企业加快现代化进程。在工作把握上,要切实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把经营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按照国家政策、发展环境、市场需求、企业状况,科学谋划发展重点和发展项目,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服务结构、运力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突出抓好车辆维修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发展理念、经营组织、管理制度、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坚持把提高员工生活保障水平和提高服务客户质量作为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提高效益的同时提高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切实落实好“服务客户至上、安全质量第一”的企业经营宗旨;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作为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千方百计节约燃油及原材料消耗,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大力推进民主管理,努力构建和谐企业;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稳步推进企业产权、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等方面的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二、在经营结构上,加快由运输延伸型向优势拓展型转变。经济学中的竞争优势理论告诉我们: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的发展历史、文化积累、经营结构、管理基础,以及人才、资金、技术、设备、资源条件、地理位置等都是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企业来说,有没有比较而言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多少和强弱,是制定经营决策、优化经营结构、调整经营战略的重要依据。企业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企业的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上。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聊城交运集团生产经营结构演变情况看,企业的成长发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单一运输经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聊城交运集团的前身——聊城地区汽运公司生产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围绕提高客货运输产量和安全质量进行的,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客货运输生产。那个时候的汽车维修、材料供应、汽运技校、房产基建、职工医院、汽运托儿所等都是内部服务性质,并不对外经营。二是多种经营扩张阶段。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994年以后,结合企业改制,我们聊城交运集团紧紧围绕“主业补充、优势延伸”,整合企业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按照“靠集团、上规模、专业化”的经营方针,延伸主业产业链条,稳步发展汽车销售与维修,由原来的单一修理厂发展成为一汽卡、一汽轿、二汽、重汽等多个维修服务站。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整合为轻型车和重型车两大销售、维修服务基地。按照“注重特色、提高档次、增加附加值”的要求,对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企业办社会性质的服务项目全部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如,交运幼儿园成为全市一流的幼儿园和省级幼儿教育示范基地;交运大市场成为全市最大的“菜蓝子”零售市场;从开发盘活内部闲置土地资源做起,使房地产开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了聊城房地产行业的一支劲旅。经过十几年来的持续努力,聊城交运集团的经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竞争发展能力进入了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三是产业优势集约拓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以此为标志企业经营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我们积极推进客运经营由优质服务向打造名优品牌转变、货运经营由货物运输向发展现代物流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在前几年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优化企业经营结构的基础上,要坚持以产业优势集约化拓展为基本方向,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打造新的优势,搞好企业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壮大优势产业,培植支柱产业。要把调整经营结构作为企业永恒的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挥企业优势为依托,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基础,以培育优势项目、打造名优品牌、壮大经营主体为着力点,促进企业经营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三、在发展模式上,加快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转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聊城交运集团正在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所谓企业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企业发展要素的结合模式,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式,不同的发展方式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发展仍然采取那种粗放型、增量型、外延性的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必须按照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创新发展路子和发展模式。所谓企业的集约化发展,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经营理念的要求,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实现企业发展要素的理想组合,力求实现生产工作效率及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所谓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指企业由产品(包括服务产品)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的过程。近几年,我们聊城交运集团在推进企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企业改制后,充分发挥客运有形市场和网络资源优势,本着先易后难、先区内后区外的方针,采取兼并、整合、参股、控股等有效形式,加速推进客运集约化经营改造,区内客运线路已全部实行集约化经营,跨区及跨省长途线路也逐步纳入集约化经营轨道,集约化经营客车发展到400多部,名列全省前茅。围绕发展第三方物流,在聊城建立了占地159亩,集分拣、装卸、仓储、停车、食宿、办公于一体的物流中心——聊城千千佳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并以聊城为中心,辐射下县,相继在临清、莘县、东阿建设物流园区,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物流网络。运力规模不断扩大,货运车辆已达到1687部,居全省同行业第2位。大力开展包厂运输、包线运输、以及大宗货源运输,并不断提高物流前项、后项服务延伸能力。目前已与海尔、信发、济钢、魏桥、阿胶集团等15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货运经营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汽贸一体、运贸一体、商贸物流一体化经营的格局已经形成。汽车销售和维修业、房地产开发业、物业管理业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也呈现出良好前景。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三化”并进的发展模式,坚持管理、改革、经营“三措”并举,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四、在经营体制上,加快由多层分级向两级经营管理转变。企业经营体制是指企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它包括静态性的组织、制度体系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基础工作,动态性的经营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决策规划、执行责任、检查督导、考核奖惩等。企业改革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必须与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相适应。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营结构的调整,我们聊城交运集团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及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和直线职能制,公司机关设20多个职能科室,下属队、站、厂、校、所20多个基层单位,主要是完成计划安排的生产经营任务。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日益严峻的萎缩经营局面,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并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在管理组织上,采取直线职能和事业部相结合的体制,公司机关改设部、处两级设置,下属10个车队改成了二级公司。这一体制,对推进二级单位委托经营、车辆抽本经营、客运品牌化经营、第三产业多种经营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使企业迅速扭转被动局面、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3年底,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要求,我们聊城交运集团适时推进产权改革,企业改制为以职工持股会(社团法人)控股(占总股本62.5%)、国有出资和若干自然人共同参股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依法组建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形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各尽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期间,企业的层级管理逐步加以完善,二级经营管理主体的快速成长发育,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初步健全起来。这次改革彻底结束了50余年的国有企业历史,为企业今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体制基础和组织保障。2009年底,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在客观分析企业发展形势与面临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完善,将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结合的三级组织体制,改革为集团部室与基层单位两级管理体制,减少了经营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我们深知,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必须与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企业经营体制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结合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经营集约化、企业服务品牌化、企业组织精简化、企业机制高效化的要求,完善两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发展的能力。

五、在安全发展上,加快由抓安全生产向抓好本质安全转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责任”。“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交通运输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安全质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因此,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聊城交运集团都始终把安全生产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在安全生产管理的侧重点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侧重治标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至改革开放前期,我们聊城交运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企业机关设安全科、下属车队设安全股,专门负责安全宣传教育、安全事故处理、安全基础工作及安全奖惩措施的落实。那个时候的安全工作,与“多拉快跑”的要求相适应,最繁重的任务是安全事故处理,因而实际上企业的安全生产主要是忙于“治标”,以降低安全事故率、事故损失率,特别是努力杜绝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但结果是年年抓安全、年年有事故,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时好时坏、很不稳定。二是标本兼治阶段。伴随企业改革的深化,客货运输经营形式的多样化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聊城交运确立了“标本兼治抓安全”的管理理念,在具体措施上主要是加强日常安全思想教育、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技术水平、改善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落实安全奖惩措施等。这个阶段,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驾驶人员追求的是单车个人效益,因而“标本兼治”的安全理念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要是安全行车照样难以得到保证。三是重在治本阶段。以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标志,结合企业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我们聊城交运集团通过认真总结反思企业安全管理走过的历程,深切地感到: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安全质量不仅是一个安全生产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它是企业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宗旨的综合表现,是企业文化、企业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力、凝聚力、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离开了安全服务、优质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目标,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提出了“决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本质安全,从而实现了企业安全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具体措施上,创造了“加强组织领导、安全责任具体化,改进科技手段、推进管理信息化,完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强化基础工作、实现管理程序化,坚持预防为主、安全教育人本化”的系统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下一步,我们要在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按照现代科学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搞好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规范、完善和提高,为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六、在基础管理上,加快由传统管理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聊城交运集团在加快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中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针对企业点多面广、流动分散、队伍复杂、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组织“六好单位”建设,创建“461”管理模式,推行“四考”制度,实行AB岗等级管理、末位管理、精细化管理、效能成本管理,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等,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在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到,集中体现人流、物流、资金流情况的信息流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力、创新力、竞争力和发展力。如果说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的话,而企业信息管理则是基础的基础。企业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之上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现代化的进程。以企业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我们聊城交运集团来说,所谓企业信息化,实际上是将企业的运输服务、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为各层次人员提供决策管理依据,促进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以管理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战略,加强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全面提高企业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一是改进和完善OA办公系统。锐翔办公自动化软件成功上线运行,借助锐翔协同办公产品的强大管理功能,不仅使我们企业成功实现了既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还为今后建设更高一级的协作管理平台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投资建立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利用LED信息发布大屏搭建了信息交易平台,并以聊城市区为中心,在各县市及周边地区建起快货信息网络,在省内外大中城市建设配载信息网络,现已有货运经营单位、配载站点及业户等400余户加盟,网络经营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区域内松散小户进行整合,对信息网络服务功能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与省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链接,打造了聊城最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是完善、推广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汽车站千千佳快运联网系统、客运联网售检票系统、GS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四是开发启用了视频会议系统,年节约会议成本几十万元。下一步,将深入推进生产、服务、管理等各环节的信息化开发工作;探讨多媒体视频传输系统和场地监控联网系统,尝试各信息系统的对接,提升资源共享和整合效能;健全网络安全保障机制,搞好日常维护,确保各信息系统稳定、有效运转,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各种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健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序化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水平。

七、在发展动力上,加快由经济驱动向凝聚整体合力转变。企业作为赢利性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这么一个说法——“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就是说,用经济利益杠杆推动企业发展。基于这种理念,我们聊城交运集团在建立经济责任体系、完善工资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相继推行了承包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股份经营、股份合作经营等不同形式的基层单位经营管理办法,实行了不同岗位的技能工资、职级工资、计时计量工资以及基本工资加奖惩等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制度,对搞活企业经营、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但随着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我们深深感到,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来说,不仅有积累财富的经济属性,而且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属性和传承企业文明的文化属性。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政治人、文化人;不仅有经济方面的追求,而且有政治、文化追求。鉴于此,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我们从企业微观实际出发,在统筹“四本”(人本、资本、事本、成本)管理,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发展理念,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借助外力、凝聚内力,以经济激励为基本动力,政治、经济、文化激励相辅相成、有效整合的企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基本思路。主要措施是,健全开放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合理化工资分配增长机制、公平化选才用才提升机制、多样化创优争先引导机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措施的有机结合,把企业员工追求经济增收、政治进步、文化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转化为聊城交运提升的生机活力,推动企业的科学、和谐、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