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公安改革2017:四方面经典解读治庸问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2:28

四方面经典解读治庸问责

湖北日报 龚信力

 

治庸提能  一谈“治庸问责”

治庸问责,需要解决“庸、懒、散、软”等一系列问题,而治庸提能,首当其冲。“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国益大”。能,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因此,从政者“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无数事实证明,凡是“庸”充斥的政府必然是低能低效的政府,凡是“庸”充斥的国家必然是走向衰亡的国家。

应该肯定,我省干部总的是尽职尽责的,是能够肩负起构建战略支点、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的。但也毋庸讳言,在少数干部身上还存在着“庸”的现象。有的表现为一种“暮气”,是精神之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白白浪费干事创业的宝贵时间。有的表现为一种“麻木”,是谋事干事之庸:工作墨守陈规,没思想、没思路、没创新;遇到问题,“怕”字当头,不调查、不研究、不解决,听之任之,不了了之;面对同一个政策同一种形势,别人解读出的是机遇和出路,他看到的是困难和问题,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这种人的工作,一潭死水,难有起色。有的表现为一种圆滑,是责任之庸:不负责、不尽责、不担当;不敢坚持原则,不敢触及矛盾,不敢得罪人,见到困难就回避、遇到棘手事就躲闪,惯于敷衍塞责,贪功诿过,和稀泥。这种人的工作看似很“稳”,但问题在积累,矛盾在叠加,一旦爆发后果难以想象。因此,“庸”,不是小过。它与构建战略支点的时代重任格格不入,与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追求格格不入,与广大群众对发展的期盼格格不入,必须“刮大风、下大雨、打大雷”,坚决加以解决。

无激情,无发展。治庸首先要提高斗志、激情、状态的能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各种物质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均化”,决定发展成败的关键是人的精神区位、精神驱动力。构建战略支点建设、湖北跨越式发展的事业不会从地上长出来,而要用整个时代的人的肩膀托起来。要以任劳者任怨、任职者任责、任事者任议、任为者任过、任绩者任累、任誉者任妒、任得者任失、任仁者任难、任义者任勇的精神,勇于担当。精神实现了卓越追求,事业才会有卓越的创造。那种信奉所谓“事业无所谓,活得别太累”的混世哲学,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无“难”“险”,无创造。无限风光在险峰。攻克“难”和“险”的过程,就是出创新、出成果、出新的建树、出伟大事业的过程。我们常说现在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就是要把发展与矛盾联系起来,在解决矛盾中实现黄金发展,在突破“难”“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那种风险绝不沾边的干部,问题绝不沾身的干部,看似“成熟”、“稳重”,其实暴露的正是不敢负责、不敢担当的平庸,失去的正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建功立业的机遇。

学习、实践,是能力成长的重要途径。“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怎能成就事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方式。同时,把实践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实践是所有理论、真知、能力的源泉。汇报再具体、录像看得再仔细,都代替不了现场感受,代替不了亲自实践。只有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处理复杂问题时才心不虚、腿不软,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能力。

总之,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能力。构建战略支点,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湖北面前的“非常之事”,必须要有非常之能力,必须把我们的干部变成非常之人,才能够达到。每个干部的职位都是一种能力席位。既是能力席位,就要求具备与其席位相匹配的综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治庸是治病救业,是大仁大义,也是对干部负责。各级党委要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勇于担当、敢于作为,针对“庸”的问题敢抓敢管、真抓真管、马上抓马上管,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导向。要通过重典问责,构建加强能力建设的倒逼机制,使每一个职位都成为一份职责、一种担当,使每一个干部都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提升能力和勤奋干事创业上来,切实加快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治懒提效 二谈“治庸问责”

治庸问责必须治懒。懒,既是庸的重要表现,又是庸的重要源头。

一事当前,有的人不是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而是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实在脱不掉、推不脱,就敷衍应付。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不研究、不探讨,或简单地搬本本,或干脆不理睬;对于矛盾与问题,不调查、不解决,或哼哼哈哈讲些不痛不痒的意见,或装腔作势讲些“永远正确的空话”。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学习外地经验,不是潜心思考,把握实质,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拿出有创造性的措施与方法,迅速强力推进,而是满足于开会传达,照抄照转,生搬硬套,所谓“贯彻落实”,所谓“学习创新”,只是讲在会上、写在稿子上、贴在墙上。群众有困难找上门来,不是满腔热情地接待,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而是“踢皮球”,甚至躲开,等等。由是,我们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懒官”、“玩官”、“混官”、“太平官”。在这些地方和部门,工作必然是“日复一日,涛声依旧”,浪费宝贵的干事创业的时光。当然,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懒”又要出政绩,一些人只好找“捷径”,醉心于搞蒙领导、骗群众的“形象工程”、“路边工程”。结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花架子”、“假大空”代替了实干,沽名钓誉的虚报浮夸代替了实效。

为什么会有这些“懒”的现象存在呢?根子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开了岔”。他们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感觉不到跨越发展的滚滚洪流,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维持现状”。可是,时代在进步,区域之间的竞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领导席位是责任席位,无功就是过,落后是大错,无为必然无位,“现状”何以维持?

有人觉得“仕途”没有盼头,犯不着“苕干”。我们人生的舞台、事业的舞台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如果讲“欠”的话,永远是我们欠党和人民的、欠组织的。不管权力大小,只要是一个领导者,都是发展的组织者、要素资源的调配者,是竞争的核心。

  如果自己偷懒、洒脱了,那么,贻误的是发展大局,辜负的是人民的期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办实事、求实效,将血汗化为大坝、化为森林、化为工业园区,我们的生命才会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延续,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盼头。

  有人怕“出格”,怕“犯错误”,凡事“一等二看”,求“保险”。这恰恰丢掉了敢于担当的品质。看一个干部有没有作为,首先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精神,看在难题面前敢不敢抓、在矛盾面前敢不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不敢闯。诚然,在具体工作中,有时难免出现问题甚至失误,但敢于正视,勇于改正,有什么可怕?而不做工作,不创新,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错误。即使因为种种原因而暂时受一点委屈,最终是会得到党和人民肯定的。

我省“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能不能抓住历史性惠顾的机遇,乘势而上,“懒”是必须克服的大敌。在行动上追求实效、在工作过程中追求效率、在目标实现上追求效果,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全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茁壮心灵,以说干就干、马上大干的作风尽职尽责,以“高站点”和大气魄的追求真干苦干、务求实效。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干一件、成一件,件件漂亮。要按照“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和“一分布置、九分落实”的要求,善于把原则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奋力拼搏,为加快实现湖北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治散提神 三谈“治庸问责”

《现代汉语词典》对“散”的解释是:没有约束、松开、分散;零碎、不集中。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散”的现象,至少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组织,表现为领导班子之散。民主不够、集中更不够,班长没有号召力、组织力、凝聚力,只是一个“维持会长”;一事当前,班子成员间不是盯着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补位、支持,形成合力,而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搬弄是非,“看戏”拆台,甚至拉帮结派,彼此攻讦。这样的班子,一盘散沙,且不说干事创业,就是开个会、解决一点实际问题、形成一个有效的决议都难。

二是作为一名干部,一个岗位工作者,表现为思想、精力、行为之散。比如,思想不集中、不专注,工作心猿意马,“占着茅坑不拉屎”。精力不集中,早上刚上班,就想着下班到哪里潇洒;周一才上班,就想到哪里度周末;仿佛工作只是“业余”,吃喝玩乐才是“本行”。行为散漫,工作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重点,没有章法,随随便便,自行其是,好像没有组织,不存在纪律。这样“散”的干部,又怎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

种种“散”的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复杂的,但归根到底还是责任感的问题,是必须树立担当精神、积极作为的问题。所谓“责任”,就是一个人不得不做的事或一个人必须承当的事情。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权力,任职者任责,天经地义。不论是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还是普通干部,都处于特定的职责席位上,各司其职,各尽所责,是起码的要求,是应尽的职分。有的人把散漫当做“洒脱”,当做“享受生活”。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洒脱主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阳光、行为的自如;“享受生活”的真谛则是辛勤劳动与放松的协调,为的是精力更为充沛地工作。因此,散漫不等于洒脱,而是对“享受生活”的亵渎。思想散漫、行为散漫,必然导致虚度时光,无所作为,甚至失职、渎职,既贻误工作,也贻误个人。

治散,关键在主要领导。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是“领头羊”,不论是班子散,还是一般干部作风涣散,“一把手”都难辞其咎。有的确实是能力问题,有的则是思想走了“岔路”,把“犯不着认真”、“难得糊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组织上用一个干部就意味着委以重责。上级寄予厚望,人民充满期待,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而且要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强力推进工作的决断能力和执行力。你可以“难得糊涂”,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允许耽误,当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决定性因素”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时,又岂能“糊涂”下去?

解决散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组织松懈、班子心不齐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干部不尽力、不尽责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班子、个人“庸”的问题。权力、岗位与责任是对等的,履职须尽责,失职要问责,这既是党纪政纪的约束,又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坚强集体。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不辜负战略机遇对湖北的历史性惠顾。要借全省市县换届和治庸问责的东风,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的人。要通过治散来治庸,增进团结、提升效能,加快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治软提劲 四谈“治庸问责”

治软为了提劲,提劲必先治软。

当前,在少数干部身上存在着种种“软”的现象:一事当前,不是为成功想办法,而是为推托找理由,为困难找原因;突发事件出现了,不是挺身而出,积极应对,而是退避三舍,唯恐麻烦上身;面对亟待处理的矛盾与问题,不是坚持原则,采取断然措施,使矛盾与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而是佯装不知,不过问、不研究、不解决,即使过问了,也不是硬碰硬、出实招,而是和稀泥,八面玲珑;即使是自己分内的工作,也是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实在推不掉、躲不了,就哼哼哈哈讲些不痛不痒的意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面对工作暂时出现的困难,不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群策群力,求得解决办法,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只强调客观原因,不反省主观努力,等等。这些“软”,表现多样,但结果同一,都使我们的工作缺乏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担当的锐气,缺乏一种奋勇争先的闯劲、强力推进的动力。“软”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子还在干部自身。有的是“精神懈怠”,失去了那种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豪情与斗志;有的是学习实践不够,能力不强,遇事心虚腿软;有的是不干净,缺乏正气,不敢理直气壮地管人管事。不管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与我们构建战略支点,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格格不入,都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态度,都必须坚决克服。

精神状态是一个区域实现差异化竞争、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硬件设施可以标准化建设的时代,在相当程度上,能否成就一项事业,精神力量是博弈较量的“软实力”,是干事创业的“内动力”,因此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党员干部要想不辱使命,就首先必须要有思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茁壮心灵,高标准地建设与奋斗目标相匹配的“精神高地”,实现精神建设的跨越。

我们处于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执政能力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好,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仅难以巩固,甚至还可能丧失。各级领导干部,要直面问题,敢于碰硬,敢动真格,敢动手术。要以问题为导向,从问题入手,一层层解剖问题,一层层解决问题。要在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中,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己不正,焉能正人。清正廉洁是治软的重要条件。只有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才有担负领导重任的“资格”,才能敢于任事、以正压邪,才能健康发展、成就事业。

治软提劲,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要起带头示范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能力席位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和奋发有为意识,形成解放思想、勇于担当、苦干实干、敢抓敢管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省干部队伍精神面貌大改观、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改善,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