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斯汀比伯妹妹贾思敏:作文素材大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27:09

作文素材大全2

 

2.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中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

格言警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讯)

人生价值的大小是以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制定。(向警予)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着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是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希望你们年轻一代,刀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凡是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或是为捍卫一个伟大真理而忍受穷苦的人们,才是英雄。(荷马·马蒂)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达到自身的完美。(马克思)

一个只顾自已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罗斯金)

鲁讯——牛

鲁讯先生曾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法拉第——烛

物理学家万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居里夫人——蝉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她很赞赏蚕的精神:“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它们,觉得我跟它们是异物同类……”

诺贝尔的永恒奉献

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达尔文心系造福事人类

达尔亠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倚靠 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达尔文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

把一生献给科学

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所得的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而不接受当时可谋取巨富的专利权。在社会授予她的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长期接触镭,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两手被镭射线烧得伤痕累累,并得了臻命的血液病。众劝她休息治疗,她谢绝了,她说:“我的生活是离不开实验室的。”在晚年10多年里,她带病写出30种科学报告,好几种高深的科学理论书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时,直到1934年闭上了她那双智慧的眼睛

两弹元勋——邓稼先

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从陶朱公到李嘉诚

古代的陶朱公,在19年间数致千金,但每次,他都把它们“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他曾用钱资助过勾践,也资助过田成子,现在,他把它分散给那些需要资助的人,对他来说,赚钱不是最终目的,他只想利用赚来的钱有所作为。现代的李嘉诚,大巨富之后,时刻关注着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从不吝啬解囊。1980年起,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汕头大学的创办中,不惜花费5.7亿港元的巨资,要为潮汕地区兴建第一座学府,并立志要把它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他亲力亲为,殚精竭虑,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后来的师资配备,无不一一过问。他曾说:“汕大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甚于其它一切事业。”对于曾经因贫困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并走上经商之道的李嘉诚来说,汕大的创立,不啻是圆了他当日求学的一个梦。而当他积毕生的心血以报效桑梓,当他智慧地运用他的成功之果服务于华夏的子孙后代的时候,众不难从这一系列的壮举中窥析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意义。

无私捐赠

徐悲鸿逝世前捐赠毕生珍藏的文物。

郑振铎捐赠毕生珍藏的7万多册善本典籍。

巴金色捐款数万元并献出他珍藏的现代文学史料充实现代文学馆。

范曾将在日本举行书画展览所得的120万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建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大楼之用。

纺织女士杜芸芸,将本该归她所有的10多万遗产交给国家,支援建设。

上述捐赠,表现了他们“富贵于我如浮云”,一心为国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德。

茅盾为文学捐稿费

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1957年,桐乡县创办《桐乡文艺》,因缺少经费,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乡创办一所民办中学,他闻讯后资助500元。……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恶化,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让孩子笔录口述遗书二则。其中一则写道:“为了繁衍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词中称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

叶圣陶三易遗嘱

叶圣陶老人的遗嘱,全文不过130字,然而却写了三次。第一次写于老人重病之时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嘱咐家人丧事从俭,只“在《人民日报》自费登个广告,告别相识的人,说我跟他们永别了”。第二次是1980年12月21日,老人补写遗嘱,写道:“非但不要开追悼会,别的什么会他不要开。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月12日,老人再次补写遗嘱,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北京医院按照老人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作了解剖)。短短遗嘱,数年而成,两次增补,发人深思。

邓拓万金救古画

1961年的一天,邓拓在荣宝斋看到一幅潇湘竹石图卷,画末题有“轼为莘老作”五字。这幅画是一位四川老人的祖传珍宝,说出自苏东坡的手笔。可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不是东坡的真迹,因此,国家收藏部门没有收藏。

为了不使国家文物流失,邓拓同志把自己若干幅藏画卖给店里,凑足上万元,把那幅古画买了下来。他从故宫藏画的记录中,查出了这幅画的有关记载,逐字逐句与画面核对,经过半年的精心研究,他终于作出结论:潇湘竹石图确实是苏东坡的真迹,而不是伪作。一幅将近千年的珍贵作品,辗转流传,终于被邓拓抢救保存下来。

1964年,邓拓将个人所收藏的最好古画154件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包括他花万元巨资收购、积半年辛劳鉴定的这幅古画。

举债创办“育才小学”

张震1964年出生在定远。定远是陕甘宁蒙交界处一个贫瘠的县城,百姓一年收入三四百元。张震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后,学习英语,是校报记者,多次在写作比赛中获奖。快毕业时,他舍弃了成功率很大的考研和记者生涯,带着妻子韩雅婷回到家乡,举债办起了一所小学。

1992年8月,他们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借钱买砖木,盖起最初的四间教室,名曰“育才小学”。学生来自田野,来自其它学校赶出来的差生。学费减免,其它费用低于国家标准,开设英语。几年下来,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可张震他们欠债已达11万元。

猫耳洞精神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越边界的一场战争中,我军战士为坚守阵地,修挖了防炮洞,他们形象地称之为“猫耳洞”。地处热带山林丛林地区的“猫儿洞”,外边爆炸着敌人打来的炮弹,里边是摄氏三四十度的闷气,雨天满洞是水,日夜蚊子横飞。战士们觜干唇裂,衣衫浸透了汗水,身上被蚊子咬起一个个大包。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为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人民的利益,艰苦备尝,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英勇顽强地夺取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向全国人民奉献了可歌可泣的“猫耳洞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比鲜血更宝贵

1997年10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张金泉、宋安琳夫妻双双荣获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的金杯。

张金泉是北京地铁总公司的一名普通干部,到1997年10月止,他共计无偿献19次、3800毫升,义务献血15次、3000毫升。宋字安琳是北京拖拉机公司医务室大夫,目前她已无偿献血26次、5200毫升,义务献血13次、2600毫升。

说起丈夫何以“落后”,宋安琳解释道:“那是1990年12月16日深夜,他在回家途中被劫匪打伤了头部,做了两次开颅手术,植入一块有机玻璃,过了一段时间才彻底痊愈。”

夫妻每次献完血后,好好地休息一下午,第二天什么事也没有,照常上班。无偿献血,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信念支持着人生。不可想象,人能够没有信念而活着。信念是呼吸的空气,信念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念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信念坚定的人,为了它无怨无悔地工作,尽心尽力地奋斗,甚至甘愿洒下最后一滴鲜血。[

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拆散由信念粘合在一起的团体。共同的信念铸成的铜墙铁壁,可以抵挡各种打南击和侵袭;共同的信念结成的长链,可以攀上峻山险峰。

当然,信念也有正确和错误、伟大和渺小之分。青少年一代应以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以祖国的繁荣昌盛为自己的信念,认真刻苦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信念变为现实。

格言名句

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张志新)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

信念对支撑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寿命的长短也往往取决于信念。(赵鑫珊)

以利益为主的阵营老是会动摇的,但以信念为主的是分化不了的。(巴尔扎克)

你的信念应当成为你的甲胄,它驱使你勇往直前,不遇难而退。(安格尔)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    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丝毫畏惧地走向“魔林”(海伦·凯勒)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信念是储蓄在自己家里的私人资本。(歌德)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丁玲)   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李泽厚)    假如我的信念随着我的心脏的跳动而动摇,那是可悲的。(席勒)

信念之所以宝贵,只是因为它是现实的,而决不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别林斯基)

“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止渴?”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怎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道:“世道如此,管它谁的梨呢?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四十手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耗费了毕生精力,但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物、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务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宋庆龄实现宿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早在1958年就正式提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党考虑到革命事业的需要,将她暂时留在党外。1981年5月上旬,她在重病中又提出了入党要求。当看望她的彭真同志说到“党一直把你当做一位党的领导同志看待”时,她热泪夺眶而出。后来邓颖超同志去看望望她,叫她“宋副委员长”时,她深切地说:“别叫我‘副委员长’,叫我‘宋庆龄同志’!”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一致同意接收她入党,她实现了宿愿。

朱德入党

出身贫苦的朱德,青年时代,目睹民不聊生、列强凌辱的现实,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寄希望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但这以后的中国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他失望了。1922年,他抛弃了少将旅长的高官和月薪1000银元的厚禄,拒绝了四川军阀委派的师长官衔,去上海寻找共产党。但是十分遗憾,陈独秀拒绝接收一位旧军队的将军。同年,他又到了柏林,找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比他年轻10岁的周恩来。36岁的朱德,恭恭敬敬地站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迫不及待地阐述了自己的夙愿。不久,旅欧支部接收了他。从此,朱德开始了崭新的政治生命。

“我信仰共产主义”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夏明翰用热血谱写的无产阶级战歌。1928年,夏明翰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仍旗帜鲜明地进行斗争。敌人审问他:“有没有宗教信仰?”他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不象你们的蒋总司令,又当基督教徒,又当杀人刽子手!”敌人企图使他回答没有宗教信仰,以便宣布他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他识破敌人的险恶用心,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信信仰共产主义!”当他赴刑场时,执行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没有,他大声地说:“有,给我纸和笔!”于是饱蘸浓墨,在纸上飞快地写下了上面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然后,将笔往地一丢。夏明翰高大的英姿,使第一个行刑者两手颤抖,许久扳不枪机,反动派不得不另换人……

不图富贵要真理

方志敏烈士被捕后,敌人用高官厚引诱他,用严刑拷打折磨他,但他毫不动摇。他说:“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却愿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适柔软的钢丝床,宁愿住在猪窝狗巢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以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能更加磨练我的意志!”

生死为真理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每天坚持练操,一个上了年纪的难友不解地问:“你打官司时,骂国民党,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豁出一条命,真够条好汉;可是坐在牢里,还天天练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若飞笑答:“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要损害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命保护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强壮的身体,都能更有力地护卫我们的真理,我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除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刑场上的婚礼

1928年3月,在广州红花冈畔的刑场上,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之一周文雍和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陈铁军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地举行结婚典礼。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们接受党的指示假扮夫妻进行革命斗争,为了革命事业,他们顾不上去谈个人的爱情。被捕后,他们受尽酷刑,从不屈服。周文雍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一首不朽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临刑前,他们豪迈地宣告:“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

杨靖宇的胃

革命先烈杨靖宇同志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他率领部队与日冠作战,在被包围数月、粮尽弹绝的情况下,凭借着无产阶级的浩然正气、坚定信仰,为着“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英勇奋斗,壮烈牺牲。日寇为了了解他何能够这样顽强,曾残酷地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肠、胃里只有树皮、草根、棉絮。

遭遇不幸,信念不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等同志在一次战斗中突围出来,急需一个熟悉情况的向导。这时来了一个手拄树枝、蓬头乱发的赤脚人。见到陈毅,他边哭边叫着:“首长!首长!”陈毅同志定神一看,原来他是被王明错误路线罢官撤职的一个老部下。这位同志没有因为遭受残酷斗争而对革命失去信心、采取旁观的态度,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置之度外,决心寻找自己的部队。北上撤退时,他听说陈毅同志留下了,便一路讨饭来找他。陈毅同志对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同,你也不用怪了。”他回答:“我还怪什么,革命已经受了这么大的挫折,个人还有什么可怪的。”这位同志当向导,经过无数周折,带着陈毅等同志转移了出去。后来,他又当了县委书记,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游击战争,不幸被叛徒出卖,严刑之下,他威武不屈,被敌人用铁丝穿透鼻孔,拉着游街,最后含笑步上刑场。

“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张志新同志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她逐渐认识到有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张志新就愤而严肃地对有的同志说:“现在毛主席身边那几个人可靠吗?对江青、叶群这些人……”“对林彪可信赖吗?”“江青不是什么‘文艺旗手’,而是破坏祖国文化艺术的罪魁祸首!”

一起駭人听闻的奇冤大案,由此而起。但是无论是在看守所里或在监狱中,张志新从未低头,从不认罪,她怀着极大的义愤,一次又一次地向邪恶开战。她知道这样做会遭到更大的灾难,说:“如果痛苦换来的是认识真理,坚持真理,我应该自觉地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都能转化为幸福!”“你们(指四人帮)不认错,将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真金不怕火

1953年10月27日,瑞士日内瓦刑场上火光冲天。著名的西班牙生理学家塞尔维特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年仅42岁。塞尔维特所著的、刚印出的《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也被扔进火堆、烧成灰烬。塞尔维特为什么会被活活烧死呢?因为他大胆地指出了盖仑著作中的错误。盖仑认为,血液是肝脏制造出来的,它通过血管流向全身,被身体各部分吸收,再也不会返回。塞尔维特用事实揭露了盖仑的谬误,首创了血液肺循还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写进了一本宗教著作《基督教的复兴》中。然而盖仑是古希腊医学“权威”,他的医学理论统治医学界达1000年之久。塞尔维特被教会指责为“冒犯神明”。塞尔维特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学说像黄金一样是烈火所烧不毁的,他的斗争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追求真理,不避艰险

孙治方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光辉典范。

1956年,他发表了题为“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著名论文,被指责为“宣传修正主义观点”。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刻苦地钻研、调查,着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世著的写作。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他被撤去职务,遣送下乡劳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又成为“重点斗争对象”。他对此早有准备,他说:“名誉毁掉,人毁掉,但观点绝不改变,我要坚持到底。”1968年4月5日,康生亲自下令,把孙治方投入监狱,在7年的囚禁生活中里,他以特殊的方式构思着《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提纲。他说:“我要为真理活下去,要在死之前把自己的见解留下来,让人民去作公正的判决。”

千秋胜负在于理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冲破地球中心论的观念,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使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他的新学识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因此受到教会势力的反对,宣布他的学说是“邪说”,他的书是“禁书”,他本人为“疯子”。在如此重压下,哥白尼还是坚持真理、毕生不悔。他的《天体运行》一书,以他给教皇的一封信开头,他在信中说:“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而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评或者驳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预备答复他们,而且还要轻视这样无知的见解。”表达了哥白尼坚持真理、向宗教挑战的决心。

在烈火中永生

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思想家。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他说:“太阳周围,有六颗行星围绕它运转……太阳并非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心有无数和绕着自己的太阳运转的地球……”这些思想与天主教义截然相反,所以死亡常常笼罩着他。布鲁诺只得到处流亡。21世纪后,布鲁诺终于被黑暗的宗教裁判所送上刑场遭受火刑。在广场中央,希鲁诺被缚在高高的十字架上。他的脸色是苍白的,眼睛凝望着遥远的天空。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誓死不屈的“殉道者”吐出了最后的誓言:“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让青蛙做证人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起来,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夫平静地说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在自己一边。

“我不需要钱”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为了支援我国的抗日战争,他率领一支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我国。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抢救、医治了很多八路军伤病员。

他在晋察冀创建“模范医院”时,1938年8月11日,毛泽东电告晋察冀军区发给他每月100元津贴费。第二天,他立即给毛主席回电:“谢绝每月百元津贴,我不需要钱,因为衣食一切均可供给。”他还对聂荣臻司令员说:“我知道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津贴都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几分钱菜金,我愿过中国革命军队普通一兵的生活。我是来支援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我要钱做什么?我要吃好穿好,就在加拿大不来了。”

最后一片叶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女画家琼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用医生的话说:“他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这一分希望就是他想活下去的念头。”已是深秋的时分了,琼西开始数窗外一棵老极了的长青藤上的叶片。她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脱落的时候,自己就该去了。可是,藤条上剩下的最后一片叶子却任凭风吹雨打,总也肯脱落。琼西因此受到了鼓舞,病势一天天好起来,最后,她终于感到“想死是有罪过的”,在医生的治疗下,身体奇迹般地痊愈了。

失去生活信心的君子

北京城区一家副食店的售货员君子,刚刚年过20,多才多艺,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她曾把文明高洁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生活并不是万事如意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她参军的美好理想破灭了。一次帐目上的误会,她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价格遭到侮辱,她悲观失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于是轻率地熄灭了生命之火。

失去理想则堕落

厦门大学生物系有个学生,他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5岁考入大学,到大学以后,生活之路如何走?他觉得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学习太渺茫了,他说:“共产主义实现还早呢,像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现在还是实际一点好,至于为祖国、为人民,目标太大了,还是为自己实惠。”于是他拼命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向敌特机关要钱,生活腐化,盗窃行骗……最终堕落为罪犯而被开除学籍、劳动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