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有几家整形医院:别把“放生”变“杀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7:52:45

有时候,你必须祈祷自己别碰上一个混帐塞博坦星人。邪恶霸天虎占领了地球,把人类掳去塞博坦星做了宠物,有一天,善良的汽车人打败了霸天虎,人类得到了解放。汽车人决定送人类回家,当你满心欢喜的走进回家的飞船,哐当舱门关闭,这时你绝望的发现自己的飞船的目的地赫然写着“火星”。你绝望地把扭曲的脸贴在舱门上,高喊:“你这个混球!搞错啦!”一脸憨相的汽车人却笑着对同伴说:“看这些可怜的小火星人,还不舍得我们呢。”飞船发射,永不回头。。。

抱歉我写下了这么一个无厘头的开场,因为人类虽然是号称拥有超越物种情感的动物,但某些时候还必须借助拟人化的想象来强化这种理解,就像法国作家皮埃尔鲍尔Pierre Boulle在他1963年发表的著名小说《人猿星球》做的那样。

2009年6月,第二届广东休渔放生节上,“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将许多小鱼小虾“小海龟”放生大海,其中一只不愿下水的“小海龟”被工作人员奋力掷进了南海。这一幕被媒体记者拍下并温馨地登上了报纸。可惜,混帐的人类,你把一只陆龟淹死在了海里。照片上那只对人类“恋恋不舍”的小龟赫然长着四条柱子一样的腿,经过鉴定,那是一只原产于云南、广西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的缅甸陆龟Indotestudo elongata,这只很可能是通过宠物交易渠道来到广东的小家伙别说不能下海,即便是在淡水里也无法生存。

普通民众分不清海龟陆龟水龟一点都不稀奇,但是拜托,做“放生”这种高技术工作,麻烦你拿出点儿专业精神来,否则还不如直接给这些可怜的动物痛快的一刀。

“放生”是流传在受佛教影响的东亚国家里的特有现象,而在西方,它只是野生动物复健wildlife rehabilitation的最后一个环节。所谓野生动物复健是指为那些受伤、遭遗弃或者其他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提供救护、安置、喂养,最终使其返回自然的活动。考证起来,西方的动物复健远远没有像我们那样可以轻易追溯到1000年前陈玄奘放生红鲤鱼那么历史悠久,实际上它仅仅起源自上世纪70年代初,伴随着环保主义一起兴起的。然而只不过短短不到四十年,动物复健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严谨、科学、有序的高度专业化社会行为。在许多国家,单凭热情热心是不能成为野生动物复健员wildlife rehabilitator的,虽然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一个志愿工作,但还是需要持证上岗。国际野生动物复健理事会International Wildlife Rehabilitation Council和美国国家野生动物复健员协会National Wildlife Rehabilitator Association共同制订的《野生动物复健简化标准 第三版》Minimum Standards for Wildlife Rehabilitation中的野生动物复健的标准化程序如下:

第一步是动物的收治。在这个步骤,复健员要记录目击者发现需要救助动物的现场情况,记录包括物种、发现地点时间等原始信息并且对目击者提供基本知识。陆龟被扔进海里的悲惨事件本应该被这个步骤拦截。

第二步是稳定动物状况。当需要救治的野生动物被转移到笼舍,立即对其进行评估,为动物提供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对情况危急的动物提供急救并准备接下来检查所用到的器材。我们常犯的错误包括:不恰当的带走雏鸟和幼兽。这些小动物往往不是看上去那样被遗弃了,它们的父母可能只是为了躲避你而藏在不远处。盲目给动物投食喂水。在没有确定动物食性和健康状况的前提下这样做对动物是一种伤害。过分亲近动物。野生动物不是宠物,它们怕人,在人声鼎沸的环境下会极度惊恐。即便不是这样,如果让野生动物对人类产生依赖,也不利于日后的放归。另外,过分的亲昵可能会导致包括禽流感在内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播。

第三步是初步检查。为动物称量体重、体温,检查视力、四肢和口腔,评估动物的营养状况。

第四步是初步治疗。包括清创、骨折固定、补液、提供药物和营养支持。

第五步是康复治疗。在一个尽量没有人类影响的舒适环境里为动物提供持续的营养和医疗支持,不间断监控动物状况,必要时为动物提供理疗。

第六步,放归前训练。在这个阶段,要为动物提供室外的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依照不同的物种让动物进行运动。

接下来是放归评估。观察动物运动能力是否良好,体重是不是达到了平均水平,有否合适的放归地点。更重要的是观察动物能否自主觅食并且对人类有足够的警惕——这些回归自然的动物遇到的下一个人类即便是好心肠的,也难保不办坏事。

最后才是放归野外。我们在媒体上最常见到的放归场景就是成框成袋的各种动物被带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放了之,场面很壮观,却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放归地点的选择很有讲究,对于野外捕获地点确切的野生动物,放归时尽量接近原处,有研究表明,将爬行和两栖动物放回原生地方圆一千米之内才能保证其日后的存活。对那些不能确定来源的野生动物,比如开头那只可怜的缅陆,要尽量放回接近其生境的地方,避免放归在公路附近以免被过往的车辆伤害。像红耳龟,也就是所谓的巴西彩龟,还是让它终老于鱼缸里吧,这种强悍的水龟已经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生态入侵。除了地点,放归的时间也很讲究,冬天不是放归蛇、龟等变温动物的好时候。对于收治的候鸟,问题要更复杂些,如果康复时已经过了迁徙季节,最好将其放归到它的迁飞目的地附近。

有鉴于目前我国野生动物救助复健机构相当稀少,如果你觉得以上这些步骤太复杂太专业,还是手下留情,别把“放生”变成“杀生”吧。

本文发表于新京报新知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