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塘厦晚上兼职招聘:谈生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07:47
与章先生谈生死
2011-06-13 15:02:00 来源:新民晚报(上海) 昨天,二一一年六月七日下午三时多,我的大学挚友朱萍来电话,告诉我章先生今天凌晨走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半年前,我与他面对面地谈论过一次生死。
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时,章培恒先生是中文系主任。第一次见到他,我只不过十六岁半,对他是又敬又怕,还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有眼不识泰山,不屑去主动与他说话,觉得那样做有点巴结。我们这个班,59个同学(有一个同学中间因病休学了),学校给的编码是7911。他带我们7911这个班,几乎是从头带到尾,每一个学年,甚至差不多每一个学期,都有一门他亲自出马上堂讲的课。可是,那时我好像没有正经跑到他那儿,与他说过一句话。倒是毕业后,有了许多接触,觉得他并不可怕,而我对他的敬,没有减少一分。越到后来我们之间
的话越多,其实是先生的话不多,我自己叽叽喳喳。生死问题,是他与我最后的一次交谈,也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后一课。
那是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深秋,我回到上海讲学。从蓓芳那儿得知,章先生正住在华山医院综合楼,正好我的叔叔也在那儿住院,我就去了。章先生听说我要去,就怎么都不肯入睡,等着我的到来。他已经不能坐起,躺在床上欢迎我。
“这次来,讲点什么?”他的声音很微弱,很清晰,我坐在他的床边,不敢凑得很近,因为我怕我的肺结核没有完全好。
“还是经济方面的。”
“哦,在哪里讲?多少人听?”
我一一报告他。“章先生,很对不起,我没有把文学进行到底,半路开小差了,学得不三不四的,什么都是半吊子。”
“那没有什么,搞什么专业都是为人民服务。认真搞就是好的。学中文,也是学一种方法,有一种修养就是了。”他抬起瘦弱的手,摇了一下,“我也是不怎么样。”
我们都笑了。他是自嘲,我是汗颜。他这样的学问,还说自己学得不怎么样,我就该跳黄浦江了。
他又问我身体怎么样。这是他每次都会问的话题。他主动告诉我,他的癌症已经扩散到肝部了。他把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说:“大的有这么大,小的更多。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估计不很多了。”
我看他说得很淡定,就像说与自己不相干的事。这下怂恿了我实话实说。我向他报告:“章先生,我不知怎么搞的,自从2007年母亲走后,我特别怕死。”
这是一句大实话。从一九九年开始,医院判过我至少两次死刑,我听到判决,死亡的恐惧顶多让我害怕不超过十天,想想不就是死吗?死就死吧。于是,我就加紧干自己想干的事,或者索性让自己大逍遥,上山赏花,下山听泉,到处乱窜。给我治病的中医,因为我得的是免疫系统的病,常常规劝我不要到处乱跑,上山下海都可以,就是不要老到医院里看病友,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不要整天出差,不然很容易被交叉感染其他病。我还是不听。后来姨妈与母亲猝不及防地在四个月内离去,我好像突然转性,成了怕死鬼。有事没事,我都遵守医嘱,定期到医生那儿投案自首。这一转变,最高兴的是治我的中医,他说:这下你有救了。
但是,也正因为这个天大的转变,我常常被死亡的恐惧笼罩,而且有时会因为长时期的恐惧,体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急骤下降十多斤。
章先生对我说:“不要怕,怕也不解决问题。人来了,就是要走的。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估计我很快要走了,现在还没有走,是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做完了,我就可以走了。”
正说到这儿,手机响起来了,是一个出版社在托他办什么事,他答应给另一位什么人打电话,帮助点什么事。
放下电话,他回过头对我说:“这些事也没有完,所以还没有让我走。”
“那我怎么才能不害怕,不恐惧呢?恐惧很要命,搞得我不能吃,不能睡。”
“要想通了,才能不怕。”
“怎么才能想通呢?我想是很能想,就是通不了。”
“我想生和死,就是人在世上打了一个来回吧。人生了,就注定要死的。
“佛教说成、住、坏、灭,成是自然来的,没有什么好怕的;住就是成长阶段,也不是坏事,正在得意忘形;坏就有点走下坡路了,仍不可怕;一到灭的阶段,我就起贪心了,就开始想到老皇帝们的长生不老药了。”
章先生哈哈笑起来,头向枕头的上方仰去。
我一向说话声音轻,他却总说自己的耳背。他把脑袋偏向我这一边,我向他倾一倾,我们越说,凑得也越近,我双手轻轻地抚着他的手背。一直说了快一个小时,他精神特别好,其实那天他刚刚输过血,高烧退去不久,我怕说话的时间太长,影响他休息,赶紧撤退。
退到门口时,我给他深深地鞠了一躬,送了一个飞吻。他又笑起来,手一直撑在床沿上,向我挥着。
从十六岁到四十八岁,对章先生又敬又怕的学生不见了,来的是一个又敬又爱他的学生。这一前一后,相距了三十二载。最后这一面,老师给学生上的,竟然是一门有关生死的大课,是他现身说法的实践课。他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他对死的淡定、从容,给了答案。这是在复旦的讲堂上,在校园的梧桐树下,我们只谈过别人,没有轮到自己的话题。
听蓓芳说,他走前两三天,对周围的人说自己就在这两三天了。这种准确的预料,多是宗教里的高僧们修成的正果之一。“我想生和死,就是人在世上打了一个来回吧。”先生的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佛教讲的“往生”,生了一程,面向死亡时,又开始往另一个生程里去了。他这样直面生死的态度,正是儒家说的“视死如归”。
2011-6-8
作者:刘晓虹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乔布斯传》全球开售 最末部分谈生死
2011年10月25日 07:48:02 来源: 新京报



《史蒂夫·乔布斯传》上市,图为书店员工用书码放出乔布斯的名字(Jobs),一名读者从书店展台后经过。

乔布斯(左)与比尔·盖茨。
我愿意认为,在一个人死后有些什么东西依然存在。如果你积累了所有这些经验,可能还有一点智慧,然后这些就这么消失了,会有些怪怪的。所以我真的愿意相信,会有什么东西留存下来,也许你的意识就会不朽。
——乔布斯谈生死(选自《史蒂夫·乔布斯传》)
“我想让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在回答艾萨克森关于为何在过去的两年里愿意如此开放接受采访时,乔布斯是这样回答的。在他成名20多年里,他拒绝媒体,直到他唯一授权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开始着手准备。昨日,这本传记在全球同步上市。
“乔布斯最后的礼物”
有人将这本书说成是乔布斯留给世人的最后礼物,而为了纪念乔布斯,昨日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活动的出版方中信出版社,特意将活动开始的时间定在上午10:05,也就是10月5日,乔布斯去世的日子。全国21个城市的30家书店在这个时间开始同步销售。
这本应在11月21日面世的传记,因为主人公的逝世提前到了昨日。传记的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曾撰写过爱因斯坦等人的传记,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与乔布斯面对面交流40多次、对乔布斯100多位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和同事进行了大量采访。书中,乔布斯谈及与他共过事的人以及竞争对手,直言不讳,甚至尖酸刻薄。同样,他的朋友、敌人,还有同事也提供了更多观看乔布斯的视角。
最末部分谈生死
为了让这本书按计划出版,本书一共找了4名译者。本书责编、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阎向东在采访中提到,“这本书是被严格保密的,每个译者、参与者都要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我们得到的英文书稿也是分批拿到纸样的稿件。上市时间两度提前,内容时间跨度大,范围涉及人文、社会、科技等多方面,是个巨大的挑战。”
阎向东说,在书的最后几章,乔布斯多次流露对家人的关爱和眷恋,对生命的不舍,对人生的真切感悟都是催人泪下的。他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最末十章是最为独家也最为珍贵的,从乔布斯被查出癌症到生命临近终点,他如何面对生死、如何看待生命,以及他未尽的事业。”
昨日,北京图书大厦第一位来排队的粉丝,在早上五点半就已到达。据悉,简体中文版将共推出三个版本:平装版、精装版和纪念版。
■ 书摘
第一任女友布伦南谈乔布斯
“他很开明,又很残酷”
1972年春天,乔布斯高中即将毕业时,开始与一位叫做克里斯安·布伦南的女孩儿交往。这个嬉皮士风格的女孩超凡脱俗,比他低一年级。她有一头浅褐色的秀发,绿眼睛,高颧骨,有些柔弱,十分迷人。“我们一起制作一部动画片,然后开始交往,她成为了我第一任正式女友。”乔布斯回忆说。布伦南后来说:“史蒂夫很疯狂,这也正是他吸引我的地方。”“他不断变化形象,看起来有点儿半疯,”布伦南回忆说,“他经常焦虑不安,好像有无尽的黑暗包围着他。”
乔布斯当时已经开始服用迷幻药了,在森尼韦尔郊外的一处麦田里,他让布伦南也加入了其中。“感觉很好,”乔布斯回忆说,“那段时间我听了很多巴赫的音乐。就在一瞬间,整个麦田似乎都在演奏巴赫。那是我到那时为止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触。我觉得自己就是交响乐的指挥,巴赫也好像出现在了麦田里。”
1972年夏天,乔布斯毕业之后,他和布伦南搬到了洛斯阿尔托斯一座山上的小屋里。
那年夏天,布伦南用了很多时间画画。她非常有才华,画了一幅小丑的画送给乔布斯,他一直把它挂在墙上。乔布斯平时就写写诗,玩玩吉他。他有时候会对布伦南非常冷血和粗暴,但有时候又十分迷人,可以轻易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愿。“他很开明,又很残酷,”她回忆说,“真是奇怪的组合。”
比尔·盖茨与乔布斯
双雄并立 互相“轻”视
比尔·。盖茨与史蒂夫·乔布斯,“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对方聪明,但是史蒂夫总体上认为比尔比自己稍逊一筹,尤其是在品位和风格上。”安迪·赫兹菲尔德说道,“比尔瞧不起史蒂夫则是因为史蒂夫不会编程。”从两人结识起,盖茨就被乔布斯所吸引,并有些嫉妒他蛊惑人心的能力。但同时,他也认为乔布斯“极其古怪”,而且“作为一个人,有着奇特的缺陷。”盖茨反感乔布斯的无礼,以及他的那种倾向——“不是觉得你狗屁不如,就是在试图引诱怂恿你。”而在乔布斯看来,盖茨太狭隘。乔布斯曾说:“如果他年轻的时候嗑过药或是进行一下修行,那整个人的心胸就会更为开阔。”
个性和性格上的差异,终究使他们走上了对立面并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根本分立。乔布斯是个完美主义者,渴望掌控一切,并且很享受艺术家这种不妥协不让步的性情;他和苹果公司将硬件、软件和内容无缝整合,铸成一体,这种数字化战略堪称典范。盖茨则是商业和技术领域里精明务实、深谋远虑的分析师;他愿意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授权给各种不同的制造商使用。
两人相识30年后,盖茨对乔布斯产生了有所保留的敬意。“他真的对技术了解不多,但他有一种惊人的天赋,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功。”盖茨说道。但反过来,乔布斯从来没有充分肯定过盖茨的长处。“比尔基本上缺乏想象力,也从没创造过什么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他更适合像现在这样做慈善,而不是留在技术领域。”乔布斯是这么说的,尽管他的说法并不公允,“他只是无耻地盗用别人的想法。”(记者 姜妍 实习 生方鑫)
谈生死

人的生命匆匆,不过庄子《逍遥游》里面的彭祖活了八百岁,大概是人生命的极限了,一般人不敢奢望那么长的寿岁。古人的平均年龄就较小了,故杜甫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匆匆一生,不过七八十载,大概也就分童年、少年、中年、老年这么几个阶段,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发现大凡古之大圣人,大智者无不以叩问这个问题而著名,孔子感念世道之不古,人心难于泰山,生命短暂,故奋发图强,收三千弟子。作学问春秋,周游列国,孟子有“舍生而取义者”说,李白感念人生,有“浮生如梦,为欢几何”"行乐须及春的感慨,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参悟生死轮回,广为传教,设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也有天堂地狱之说,司马迁也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生之大,可知矣。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这一生中,我们或许会遇到许许多多有关生与死的话题,在人来人往中,朋友和亲人也可能姗姗来迟,却匆匆而去。面对这一切,我们怎能不感伤生死呢?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生死之于我们,不过是一个轮回,功名利禄又能几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我们行将就木的时候,看着夕阳西下,残阳如血,黄天如土,又当作何感想。《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成吉思汗说:“大汗,你平生征战沙场,开疆裂土,天下之大,何止万里,但你死后呢,不过是二尺见方的墓地罢了。”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这些终如过眼烟云,由此又可知矣。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贵荣华尚且不能长存,那什么又能长存。命运无端,生死无常,望之不见未来,每个人都处在非生即生,非死即死的状态,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呢?
史铁生当年双腿残废了,郁郁而曾多次提到生与死,他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其实,生与死也都不是我们能考虑的事情,当我们考虑生的时候,我们已经出生了,当我们考虑死的时候,我们还未死,未死之人讨论死是不会有什么可信的价值的,然而死了的人又终究难以将死后的世界告诉我们,鬼神的轮回也不过是一些富于想象的人衍生出来的罢了。
这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在我不多的年岁中对于这个问题,我竟然追问了十年,曾经在迷途中我写过这样的一句话:人活着,不过是为了等死。后来我看到毕淑敏在散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时,我才得以确定我认为真正人生的意义。她说:“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给它附加一个使命,这样我们原本平淡的生命便会变得意义非凡。”
是的,人生而不是为了什么而存在的,而是由于这个存在,我们才会去为了什么。在匆匆的一生中,我们需要找到这样的一个使命,人才有个指望,有个活头,所以,文臣死谏,武将死沙场,贪财奴死于吝啬,志气高远者死于一生的梦想。每个人的使命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
刘胡兰的一生曾经被毛泽东评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我则希望每一个人读呢个“活得精彩,死的平凡。”当我们闭上双眼,回想这一生,生活的很精彩,很丰富,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这也就足够了。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爱情如此,生命也如此。
谈生死
类别:感悟生活  作者:爬鼷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05-10-13 11:56:27
秋叶飘零,万物萧瑟。独自登高望远,我不觉冒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假如我们的生命就此终结,在驾鹤仙去之际,能让我们回首留恋的是什么呢?
我想,最让我们留恋的是生,好好的生存,因为求生是人的自然本能。
生死问题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虽是一种明智,但似缺少直面死亡的达观。反过来,未知死,又焉知生呢?对待死亡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人们顽强抗拒的东西就是人们所恐惧的东西,对死亡的恐惧来自对死后虚无的恐惧。
其实,生命是一种自然的来去过程,死亡是一件平常普通的事情。道家对待的死亡的态度是“道法自然”,认为生死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庄子的《列御寇》记载着一个“庄子将死”的故事:庄子在临终前,他的弟子准备了一个隆重的葬礼,他不同意,打算以天地为棺。可他的弟子说:“先生呀,我们是怕乌鸦老鹰吃了你啊!”庄子回答说:“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埋在地下被蝼蛄蚂蚁吃,你们偏要夺走乌鸦老鹰嘴里的美食,把我去喂蚂蚁,岂不是太偏心了吗?”庄子对待死是何等地洒脱啊!庄子超脱了死生,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在几千年后仍然熠熠发光。
参透了死是为了求生,平静地对待死亡,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就是我们对生的看法。其目的是要我们之惜惜生命,珍爱生活。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占十之八九。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烦恼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理解。如果未能消灭孤独,化解无奈,不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把一般世人眼里无价值的、负面的、需要摒弃的东西,看成是有价值的、正面的、不妨玩赏的东西。这是一种自我保全,自我经营,自我完善,自娱、自得、自乐的情怀;这是一种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态度。
对于人生中最无奈的东西,如果不能消灭它,不如把它看成像风一样轻,像云一样淡。
记得日本着名作家树上春树写的《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直子一直深爱着渡边君,渡边君也爱她,同时也爱另一个女子——绿子。渡边君最终选择了绿子,直子不堪忍受情感的失落,她选择了死。她的死固然给了渡边君以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也说明她对生了无生趣,爱似乎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当爱已成往事时,她张开双臂拥抱了死神。直子的悲剧在于:对爱情没有把它看轻看淡,生命中不能承受爱的重负,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既然人生这么短,又何必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么轻,这么随意呢?要知道,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失去了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当直子选择了死亡之后,她有没有想到:她的死会给深爱她的人以致命的打击,使他们痛苦不堪,他们又如何能快乐地生活呢?我想渡边君唯一的选择就是淡忘一切,把玩无奈,否则,他会生不如死。
对待人生中消极的因素,我们应努力消除它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对待生命,我们应生如春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活着的时候就要珍惜每一天,大限来时,则泰然处之。生,不为之牵累;死,不为之羁绊。
就个体而言,人在宇宙中只不过是“渺沧海之一粟”,微不足道;就生命的延续而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生命是永恒的。
谈生死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0年10月15日 09:51:18   古人云“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又闻司马迁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生与死的看法,百家皆有见解。
我曾经想过如清照诗中的项王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曾欲如关公一般“活得来去明白,死后流芳百世”;亦曾欲如阿瞒那般做“乱世之奸雄”,但我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如这些人的。
我想,既固要死,不如活得多彩,死得无憾。
人生如何活得多彩?必要有一颗能让自己,让他人皆快乐的心,并付出行动,让人人皆欢乐,于帮助他人而乐予我也。并去欣赏身边的每一件事,从酸苦甜辣的人生万事中得到多彩。
怎去让他人和自己都快乐?唯有付出,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终有回报,你付出了,必将有收获,而为他人付出,他人因你的帮助而快乐,你则因他人之乐而乐也。因人之乐而乐,乃为最乐。
我希望自己能以助人后的他人之乐而乐,并以平常心纵观世界,从而获得多彩人生。
死,要死得其所,怎样才能死而无憾 ?为他人,为从善死去,若因他人、从善而死,你才觉得自己死亦造福于他人,亦为善事,方才乐而死之;若无如此机会,我认为一生快乐多彩亦死之无憾也!
于是乎,我便真希望自己能活之为人,并活得多彩;死乃为善,且死得其所也。愿吾可得如此一生,吾便纵死亦无任何憾事可留。作者:赵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