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峰游戏手机在线观看:中医衰落之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54:12
近年来,中医正迅速走向衰落,在许多地区,除市级中医院的业务相对稳之外,区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的中医业务大都十分冷落。赢利者寥寥无几,亏损或濒于亏损者为数众多,因此,许多基层医院已相继取消了中医科。有的医院虽然保留了中医科,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科目的齐全,对于其是否赢利则并不寄于多大希望。
某医院原有职工近200名,中医科人数14名。由于看中医的患者日渐稀少,中医业务难以为继,医院被迫裁减有关人员。除针灸、按摩、理疗等项目保留4名医生之外,其余的人每月领取350元生活费,皆回家自谋出路。
如果说基层医院的中医业务不容观,那么,个体中医诊所的情况又如何呢?某日,随友人去走访一位中医师,进入诊室,见其正在给患者打针输液。环顾四周,竟然连中药柜也没看见,于是,问其何故?答曰:中医所获之利尚不及店面租金,又如何能养家糊口?改行久矣!
一方面,许多正值年富力强、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从业人员正在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国家还在大批地培养新人。相当多的学员毕业后难以就业,或从事医药保健品推销、或到健身娱乐中心去做按摩,由于此类工作并不稳定,许多人最终不得不弃医从商,另谋它就。
某中医学院学生,毕业近二年尚未找到工作,于是去卫生局申办个体行医执照,卫生局告之曰:已停止审批一切个人申请。迫于生计,某生自设一诊所。开业后不久,却偏偏遇上“整顿医疗市场、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卫生局执法队收缴了某生的毕业证书,并要罚款三千元。某生无奈之下,告之家人,其父叹道:家贫如此,供你读书多年已属不易,实指望你毕业后能为家分忧,谁知你不但难以自立,反而还要继续赔钱,既然如此,此证不要也罢!某生闻之,深感愧疚与屈辱,痛哭一场之后,将所有的中医书籍付之一炬,从今往后,誓不言医! 现在,每二十家医院中,难得有一家独立的中医医院;每二十家个体诊所中,难得有一家独立的中医诊所。中医机构萎缩、人才凋零,其衰落之状况,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门庭冷落车马稀”。虽然中医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然中医在其些方面尚显局部的繁华,但是,如果我们依然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那么,终有一天 ,中医会沦落成为一种普通的民俗疗法,然后,渐渐地、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

--------------------------------------------------------------------------------
中医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 :
1,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入歧途的开始
2,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
3、中医教学质量低下导致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4、中医管理机制僵化导致中医举步维艰
5、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
6、中医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部分人学术信念动摇

1,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误入歧途的开始-----疗效是中医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卓著的疗效,中医也就失去世了存在的价值。而中医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即“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这是中医的根本与灵魂之所在。而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现代医学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对中医实行的一场“和平演变”。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的思维方式,使中医的观念日渐僵化,从而导致了最为致命的后果——中医疗效下降!
由于西医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使得许多中医师在临证之际,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医僵化的思维模式。受西医诊断之所囿,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息风;如根据药理实验得知:葛根、丹参有“扩冠”作用, 黄精、地骨皮有“降糖”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转氨酶”作用,于是,遇到相关疾病则必定选用。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变得名存而实亡!医生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用药,一旦治疗无效,往往就借助于西医的手段进行治疗,如果因此而获效,则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此弊积重难返,久而不觉其非,愈演愈烈,形成恶 性循环。
中西医结合,使得“中医西化”,以致许许多多原本中医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却因此而未能治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常见到许多患者,因久治不愈而饱受疾病折磨。不少人患病之后,在本地治疗不效,就去外地求医,西医不效,则看中医。中医不效,再看西医。如此反反复复,时间长达数年,甚至十多年之久。最终,有的成为痼疾而遗恨终身,有的则转化为绝症而导致死亡。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医学对此无能为力吗?古人云:言不可治者 ,未得其术也!许多疾病并非不可治愈,只不过由于医者学识所限,未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罢了!生活中有许多“多年顽疾,一朝治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方向错了,越走只会离目标越远!中西医结合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西医有无必要结合?又该如何结合?这些问题必须在经过深入的论证之后再作出决定。如果抱着“大跃进”式的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改革中医,那么,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将会被某些人“革”掉“性命”!
越来越多的人正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所带来的危害,纷纷呼吁要保持中医特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孰是非孰,难有定论。其实,两者都忽略了问题的关键:即许多名老中医都是在行医多年之后,才开始学习西医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们有关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在此前提下,适当地了解一些西医的知识,对其提高临床疗效或许有所帮助。也就是说,只有在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实行“中西医结合”,才有可能是有利的。否则,将未受其利而先蒙其弊!
2,中药剂型落后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因素
说起喝中药,人们一想起它那苦涩的味道,就禁不住有些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老病号,长期喝中药都喝怕了,一提起中药就叫苦不迭。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听患者诸如的此类议论:
“饭都不想吃,谁还想吃中药?” “病了以后连动也不想动,哪还有精力去煎中药?” “就是把药送到嘴边我还懒得喝呢!谁还有那份闲情逸致去煎中药?”
“在学校住读,没有地方煎中药。”
“要去外地出差,停药一段时间会不会影响疗效?”
“长期煎中药,药味家里人都闻腻了,楼上的邻居也有意见!”
“煎药的时候,水都溢了出来,药汁煎干了,怎么办?”
“没有瓦颧,能否用别的东西煎中药?煎多长时间?给多少水?”
“什么是文火、武火?什么药要先煎、后下、另炖、烊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远离繁琐的家务,开始注重享受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越好、服药越少越好。而中药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不便于携带保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许多人都承认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却不愿服用中药。这种认可中医却又拒绝中药的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中药是中医最常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却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脱离了患者的需求,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虽然有些中药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推出了许多精致的中成药制剂,如血府逐淤口服液、六味地黄胶襄等等,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并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方面,市场十分需要中成药制剂,另一方面,企业推出的中成药却又滞销,这种现象令许多业内人士深感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中成药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毕竟,患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可能原原本本地“照方生病”。当中药剂型未能配套开发时,其实用性就会大大降低。比如:某患者需要用香砂六君丸加山楂、神曲、莱菔子予以治疗,虽然,香砂六君丸有成药,但山楂、神曲、莱菔子却得另煎,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让患者服用煎剂!在许多类似的情况下,中成药因不能完全对症而被放弃使用。
这种矛盾如何解决呢?方法很简单:除了要将“方剂学”中的大部分方剂和许多临床高效验方开发成中成药制剂之外,还应该将“中药学”中的数百味中药提炼成独立的浓缩颗粒或口服液,这样,医生就能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在成药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或者干脆用单味中药的浓缩颗粒重新组方。这个“瓶颈”一旦突破,将会带动中成药全面而广泛地运用于临床,中医将以暂新的面貌迎来新的辉煌!
3、中医教学质量低下导致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教学内容的设置很不合理: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内容。西医科目设置过多、内容取舍不当,无疑大大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中医基础还远远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就同步学习西医,只会造成观点上的冲突和思维上的混乱!以致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医者,技艺精纯则能救人,技艺不精则会杀人!“所学不专、华而不实”,说起来中西医样样都懂,实际上样样都不精通,此等平庸之辈,何堪大用?所以,这个时代绝不缺乏医生,但却非常缺乏技术精良的好医生!此外,基础理论重复太多,重理论而轻实践、脱离临床的倾向十分严重。学员高分低能、所学难以致用的现象亦较为突出。中医教学质量低下直接导致了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如同企业应该生产合格的产品,医学院校亦当培养合格的医生。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许多中医学员毕业之后,其业务能力十分有限,理论上满腹经纶,实践中束手无策者不胜枚举。从一名所谓的“医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其间还有相当漫长的距离。“一将功成万骨枯”,医生的业务素质普遍低下,不但大大降降低了中医的声誉,而且还将会使多少患者付出额外的代价!诚然,任何一位名医的成长,都注定要经历许多失误、遭受许多挫折,但是,一些人为的消极因素亦当尽可能避免。改革中医教学模式,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对于振兴中医及中医的可持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该如何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呢?首先,应该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着重抓好基础理论和《伤寒论》的学习。同时,对于许多重复的内容应该予以精简。如“肝胆湿热”可引起头痛、带状疱疹、妇人带下、阴部搔痒、强中、阳萎、早泄、不育不孕、小儿胎黄、坐骨神经痛等数十种病症,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个科目。因此,在学习这些科目的相关病症时,其在症状、病因病机、辩证法则、处方用药等方面的论述存在着过多的重复。所学内容漫无边际,效果势必事倍功半!其实,湿热证的辩证要点的于“苔黄、小便黄”,在此基础 上,只要见到“口苦、肋胀、脉弦数”等其中任何一症,即可辩证为“肝胆湿热”,就可以“龙胆泻肝汤”或“柴胡茵陈汤”治之。这种“方、药相应”的辩证方法,大有异病同治、执简驭繁、知常达变之妙!中医治病讲究机动灵活、因人而异,即使对于同一病症,治疗起来也是“千个郎中千个方”!那么,在诸多的处方中,究竟那几个处方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呢?常规的辩证方法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此方面,《伤寒论》可谓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某患者头痛、眩晕、血压常高达210/95左右、偶吐涎沫、舌红少苔、脉弦数;多年来,屡服滋阴清热、平肝潜阳、引火归元之剂,皆不见效。某医根据《伤寒论》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 萸汤主之”之条文,处以吴茱萸汤治之,数剂而愈。
所谓有是证则用是方、用其方则见其效!《伤寒论》在“辩证、用方、疗效”上达到了高度统一。难怪刘渡舟、岳美中、乔均保、张琪等诸多中医名家无不对之推崇备致!因此,对于《伤寒论》的学习,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全面而深刻了解某些疾病的演变规律和用药特点,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以此确立中医正确的思维模式,为学员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欲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还必须改进其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初学医时,本人认为推拿乃小术而不屑习之。考试前夜,请某同学将其所学之各种手法演示一遍,结果,考试成绩竟然胜之。本人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对于推拿则完全是一窍不通;而该同学则是某教授之入室弟子,手法精纯,但拙于言词,故考试成绩不甚理想。由此可见,中医现行的教学考核制度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存在相当大的缺陷! 中医现在的教学,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对于所有科目的教学,几乎都是以讲解理论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即使是毕业实习,也不过是蜻蜒点水、一带而过。如此这般又怎培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按照下面的模式进行教学,效果可能会绝然不同:
在讲解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时,抛开重复而空洞乏味的理论,针对不同的症型,多讲解有代表性的临床医案,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对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讲解中药时,同步放映该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同时,在每位学员面前放上相关的实物标本。在上针灸课时,可让学员在输液瓶的橡皮上练习针刺指力及提、插、捻、转等各种手法;亦可将男女学员分组,分别由男女老师带至不同的教室,在其指导下,相互在对方上划出正确的经络循行路线及精确的穴位定位。在上推拿课时,可让两组学员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在对方上相互练习各种基本手法,待其熟练之后,再进一步练习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综合手法。在讲解骨伤课时,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将骨损的状况及手法复位的机理摄制成带有三维立体图像的VCD,辅以相应的人体模型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中医的教学应该“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如果将中医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部分,那么,凡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者,当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针灸、推拿、骨伤等科目,则当偏重于实践技能的培训;切不可全凭分数论英雄!有关院校若能立足实践、立足临床,集思广益,因材施教,又何愁中医不能振兴?又何愁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
4、中医管理机制僵化导致中医举步维艰
中医之衰落,与其僵化的管理机制有莫大的关系。中医现在的管理,与其说是管理,不如其说是“管制”!何以言此?在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整个地区的中医产业还不如一所西医医院!中医医院、诊所则寥寥无几。医者无立足之地,医术又何以宏扬?皮之不存,毛将何以安附?!
二年前,某地举办大学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洽谈会,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中,竟无一家招聘中医。唯一的一家中医院所招聘的却是两名西医化验人员。中医毕业生就业艰难:欲进医院,多遭冷遇;欲设诊所,此路不通;有关部门高高在上,“管”而不理,任凭中医自生自灭、逐渐消亡!试问:既然不给中医以出路,又何必继续招收中医之学员?这岂不是在祸国殃民、误人子弟么? 一方面,中医医疗机构严重不足,加之业务萧条,又无法申请行医执照,以致大批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另一方面,许多无医疗技术的江湖骗子长期挂靠医院门诊非法行医,虽经整治,屡禁不止。多年来,中医之管理松紧失度:该严格把关的地方不严格,该放宽限制的地方不放宽。许多酷爱中医之士欲以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竟然所学无用武之地,实在令人沮丧!国家政策是提倡发展中医的,可是,在执的过程中,却往往难以落到实处。某些人总是对中医抱有偏见,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压制,人为地设置重重障碍,严重地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某些医疗单位不是在业务素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而是寄希望于主管部门的扶持与干预,希望通过停止发放行医执照、限制他人发展,从而使 自已的业务免受冲击。这种剥夺一部分人的权益去保障另一部分人的权益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变向的地方保护主义和***的市场垄断行为,显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加入WTO后,国家将允许外资独资或合资开办医疗机构。既然医疗市场对外都已经开放了,还有什么理由对内却严加控制呢? 中医的前景如何,政策将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合理的政策如同无形的绞索,足以对任何产业造成毁灭的打击!有关主管部门若能尊重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 制定行业标准、公开审批程序,引导合法,打击非法,给中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那么,这朵凝聚着无数先哲智慧和民族精神的东方奇葩,将会在新的世纪再一次放射出绚丽的光芒!

5、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
有关中药的发展状况,正迅速成为医药界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审视中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透过其浮华的外表,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其脆弱而令人不安的一面!
虽然,国际植物药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但是,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泱泱大国,我们所占市场份额竟然不足区区的5%!虽然,我国有上千家中药企业;但是,越来越多中国人却被“洋中药”重重包围!
一方面,我们艰难地挤进国际市场,勉勉强强占据了一“足”之地;另一方面,我们却将极其庞大的国内市场轻易地拱手相让!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仅有的微弱优势将损失殆尽!最终,将不得不吞下这样的苦果——该得到的没有得到多少,不该失去的却了许多!
目前,我国的中药企业虽然为数众多;但真正有实力参与国际竟争者寥寥无几!为什么中药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其营销生物链严重脱节!没有中医作为基础,中药如同拆翅的苍鹰,是飞不高、也远飞不的!
某患者中风偏瘫,听说“华佗再造丸”可治此病,于是购服。孰料一周后,患者浑身疼痛、诸症加剧。就诊时,医生告之曰:此虽良药,但与你之症状不合!阴虚之体,犹忌辛燥 !停服此药,诸症自减。患者尊从,后果如其言。又:某患者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流清涕。西医以“银翘片”处之。患者服后,更加不适。某中医生怜其家贫,命之以葱白、生姜如法煎服,汗出即愈。 由此可见,中药疗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医医术的运用!没有中医作为基础,滥用中药的结果,将不仅仅使中药在疗效上大打拆扣,甚致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长此以往,中药将逐渐失去人们的信任;路,将越走越窄!这种情况数年前已经出现,如今正愈演愈烈。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医药界人士大都对此视而不见,企业家们只顾忙着搞中药的开发、销售,但其结果往往是倾其力而难以见其功!何故?没有中医向患者推荐使用,中药的销售将只能严重地依赖广告。广告支撑多久,药物就存活多久。这种运作方式,不但增加了经营成本,而且,还大大缩短了药物的生命周期。 加入WTO后,医药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凭借其在技术、资金、管理上的优势,迅速抢占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壁垒,欲拒中药于门外。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在中药领域与洋人竟争,中医本身就是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因为,中药必须在中医的指导下才能合理使用,而洋人不懂中医文化!这正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所在,舍此利器而不用,岂不冤乎?!
多一所中医医院,就相当于多了一所中药专营店;多一名中医医生,就相当于多了一名中药义务推销员,多一份中医医术的运用,中药就多了一份竞争优势!中医文化对于中药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医药相依、唇寒齿亡、废医存药、好运难长”!这十二个字既是真言,又是咒语。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6、中医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部分人学术信念动摇
有人说中医不科学,甚至还有人说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因为中医所说的“气”是虚无的;中医所说的经络在解剖学中是找不到实体;中医的五行学说牵强附会;中医历千载而不变是僵化的;中医只不过是历史经验积累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到了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现代医学如此发达,有没有中医已经是无关紧要了!果其然乎?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某患者每晚23点至凌晨1点钟定时出汗,西医谓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官能症”等等,多年来屡治不效。中医根据经络学说,认为子时应于足少阳胆经,故以小柴胡汤治之,一剂大效,二剂汗止。
又:某患者周身酸楚疼痛,尤以前臂为甚,且困乏无力,干咳少痰。作过无数次化验检查,均未能确诊,西医按风湿及肩周炎等症治之,久治不效。医者技穷,对患者道:根据检查化验的结果,看不出你有何病,更年期难免有所不适,不要紧张多疑!患者道:“我明明感觉不适,怎能说无病?”无奈之下,转投中医 。中医检查时,按及患者前臂“侠白、天府”二穴处有明显压痛,曰:此乃肺之气阴两虚,经络失于滋荣所至。处以黄芪、山药、麦冬、知母、桔梗、甘草,治之而愈。请问:西医比中医科学吗?既然西医比中医科学,为什么此类疾病中医可治而西医难治呢? 西医长于化验,却有许多疾病查不出病因;西医长于手术,却往往是在用一种疾病去代替另一种疾病,用一种痛苦去代替另一种痛苦!以胆结石为例,不少患者在胆襄切除之后,消化功能减退,常常腹泻或便秘,形成了“一病方愈,一病又生”的局面,诚如西方谚语所说:泼洗澡水时,连婴儿也一起倒掉了!现代医学越发达,就越是容易显示其变态与畸形的一面!能克隆人又怎样?说不定有一天,某位科学家心血来潮,将人和动物的基因混在一起,真的造出一个“人头马”来!能将猪的心脏移植于人体又怎样?这项“人面兽心”的成就,难道不
是一种讽刺?能用特殊金属制造人工泵以代替心脏功能又怎样?如果有一天,你身体内1/2或更多的脏器被换成金属制品,请问:你是一位生物意义上的人?还是一位机械人?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奇怪的物体?此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3的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所谓“救人一万、杀人三千”此言不为过吧?中医重在治本,对于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之类的疾病,往往能够做到“长治久安”!而西医治疗此类疾病则须终生不间断地服药。那些对中医抱有偏见的人,认为有没有中医已经是无关紧要了!而我则说:没有西医,
中国人不也同样好好地生活了几千年吗?所以,无论西医或者中医,都不能极端地看问题!特别是中医,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已: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中医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使到了今天,在健康领域,她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医以其卓著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许多患者在康复之后,常常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古老的中医可以治愈许多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确实,中医如同轻云薄雾中的月亮,让人感到又亲近而又遥远。撩开它的神秘面纱,或许,我们会看得明白一些。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是如何认识人体与宇宙的奥秘的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说: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显然,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老子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及万物的本源之“道”那么,“某种特殊的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又明确地说道:至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即:在“心境澄明、万缘肃清”的境界中,去感受生命最原始的状态!万物同源、皆由“道”生。人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是宇宙全息的缩影,生命的奥秘原本就是宇宙的奥秘。通过认识自我,从而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宇宙。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极其深邃的智慧!
有人说过: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西方人的实验室是设在屋子里的,而东方人的实验室是设在人体内的。人体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实验室,其精密程度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东方人具有含蓄而内省的民族特性,他们强调“自知之明”,即“生命之我从何而来?最终又要到那去?”他们在悟道之时,总是闭上眼晴向内“看”,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渐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融于物中”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使东方人更能够抓住问题核心,从本质的角度去看现象。所以,中医历千载而不变!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去看问题,从现象看本质,所以“其路漫漫而修远兮,不得不上下而求索”!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始终不懈的探索着生命的奥秘。许多修身养性之士,在“性命双修、神形俱妙”的境界中,不断的洞察生命的本源与真相。早在二千多年前,他们就发现了“经络”这一客观存在、却又潜在于无形的系统。它起着传递和调节生命的能量与信息的作用,它只存在于活生生的人体之内。因此,无论西医解剖学多么精细,也终究难以弄清其实质。八十年代,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发掘出一幅《修真全图》,上面明确标示出人体二十四节脊柱与二十四个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精于此道的养身学家指出:在某个节气来临之际,行真气运行之法,对应的脊柱间会有强烈的感应!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此类惊人的发现是世人所不知的!
可以这样说:在物质领域,西方现代科学是遥遥领先的;而生命领域,东方人则掌握非同寻常的奥秘!最现代的和最古老的科技,如同循环线上的一个点,终有一天,会在历史的某个时刻不谋而合。当现代科学真正弄清“气、经络、心藏神”之类的概念时,将会不得不叹服中国古代先哲智慧之深邃!
中医,源于修真养性之士对于生命活的深刻体验和领悟。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验证,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拥有完善理论体系的生命科学。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体各系统之间整体的协调与平衡,疗效卓著,故能历千载而不衰!





--------------------------------------------------------------------------------
中医发展战略
1、充分发挥中医善治疑难病的优势,选择诸如:中风、糖尿病、精神病、不育不孕、风湿类风湿等中医在疗效上有较大优势的病种,走“专科化、专业化”之道路,同时, 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手段,实行特色经营及品牌扩张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中医医疗连锁店。并注重环境、疗效、价格、服务、宣传等方面的整体策划。通过精确的市场细分来避免因经营范围重叠而造成的恶性竟争。利用电脑网络及可视电话等媒体之功能,开展远程会诊。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资源,集各地精英之所长,对所经营的专科疾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确保其在疗效上的领先地位。
2、对于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应允许其申办行医执照及开设中医网站,以扩大中医的存在与影响。特别应当鼓励城市中过剩的中医从业人员,到郊区、农村去设立诊所, 以缓解贫困地区医疗技术落后、群众看不起病的状况。政府主管部门则制定审核标准,履行督职责。中医医院、诊所的作用,是“火车头”的作用。它的发展,将全面带动中药的种植、加工、销售以及中医的教学、科研。切不可废医存药,本末倒置!
3、根据我国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及道地药材的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地区,建立药材种植园。筛选优质品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其尽可能在接近野生条件的状态下生长,以确保药材品质。
4、将许多临床常用方剂及高效验方系统地开发为中成药制剂;并将数百味常用中药提炼成独立的浓缩颗粒或口服液,以带动中成药全面而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同时,亦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保留原始煎剂。
5、近十多年来,有关部门在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的经验及中医文献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今后当注重对临床上出现的失误及教训进行总结和整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训与经验同样重要,甚致比它更具有启发性。
6、对于名老中医在针灸、推拿、骨伤方面的经验,不但要进行文字整理,而且,还应当将其各种手法的操作技巧,摄制成VCD之类的音像制品予以发行。
7、改革中医的教学模式,提高中医教学质量。注重实践,“一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宗旨!大力推进音像教学制品及教学模型的研制、开发和利用。
8、可设立“中西医结合医师”这一新的职称,其级别或待遇相当于主任医师甚至高于主任医师。且只有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主治医师职称之条件者,才有限资格晋升此职。这既是对中医的尊重,也是对西医的尊重。因为,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能力或资格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而学员在校期间,则不宜过多涉及西医知识。对于某些西医内容,可在精选的基础上,作为选修科目而保留。


--------------------------------------------------------------------------------
中医-真被假扰假成真
中医既是救人病痛的一门技术,也是把握生命的一门艺术,唯真才实学、悟入精研者方能掌握,非不学无术、刻舟求剑者所能拥有。可是当代假冒伪劣恶毒地向中医脸上泼污水和不识庐山真面目者善意地向中医脸上贴金,无端导致了人们对中医认识的愈益茫然、模糊和混乱。“人们不认识中医,找假中医看病,出事造孽统统记在真中医头上”(出了一个江湖医生胡万林,好象咱们真的中医人都成了胡万林)。“假作真时真亦假,真被假扰假成真”(干祖望先生语),中医因而被严重粗暴地简单庸俗化。安得名望破情面,正本清源荡污垢。中医正本清源的工作急需有人来做。读过干祖望先生的《医书三种》,因知这个工作其实已经有人在做了(如《医话选粹·辟邪篇》与《新医医病书》等)。但是为什么影响不大呢?且知也在一个“讳”字。讳什么?讳疾忌医。因为要讳疾忌医,所以讳莫如深。
干老在《今日中医》一文开头写道:“根据经验,这样文章,编辑先生谁也不肯(不敢)录取付梓的。故而复印7-8份,分寄《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杂志》、《上海中医》、《新中医》等几家喉舌。可是时至今日,早已喂饲纸字篓或碎纸机了。连覆瓿都不敢,以免遗留墨迹而带来麻烦。”干老说,他自1978年以来撰写文章不少,基本上只要投寄,都能变为铅字,而独独正本清源这类文章,都成“神龙之尾”。比如《还我真面目》一文,写成于1998年,两年中广投全国有影响的中医期刊杂志,俱无回音。又改投《文汇》、《光明》两大日报,其结局相同。再如2000年针对《参考消息》津津乐道地报道“美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实施中医疗法”而那中医其实是地地道道的假中医,干老立即撰写了《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医药》,意在纠正错误,煞住伤害中医药的负面宣传。谁知广投《光明日报》、《文汇报》及诸多医药刊物,照样“至今没有半个字变成铅字”。
如此讳疾忌医,讳莫如深,原因何在?干老直言不讳揭露道:“其所以不能不讳者,大有原因,对各级领导来说,‘不讳’则难免暴露错误,令‘功绩’毁于一旦;对中医来说,‘不讳’则可能得罪‘上司’,打破维持生计的饭碗;对假中医来说,‘不讳’更不得了,他们决无一立锥之地。”海外似无“讳”的必要,于是干老那篇大陆无人敢用的“还真面目”的文章竟意外得以瓶飘香港,被香港《亚洲医药》杂志2001年第1期用11个版面全文刊出了。
时间已到了2003年,“讳”况依然(中国素有“讳”的传统)。我人向中医药决策界、管理界、临床界、教育界、学术界、出版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言的《一个医人的“公车上书”》普寄中央和地方级各中医药杂志期刊以及《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全都石沉大海,大概也连“覆瓿”之幸都没有。以石击天,上诉无门,徒叹奈何。难怪吕炳奎前辈在2月份的一篇《呼吁与建议》中呼吁抗争,而那“抗争”也只好就是“最现实的”“带徒传授中医药学及自身长期临床经验”。个中无奈,足以让人恸然。
21世纪,咱们在医界还能亲历和品味上个世纪当年鲁迅的处境,悲耶?幸耶?

--------------------------------------------------------------------------------
中西医并存是现实
中西医并存是现实。中医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生存环境,不是谁想取消就可以取消的,这是无疑的。既然这两种医学各有短长,怎么把这两种医学体系好好利用,更好服务临床,服务患者就是医学家们需要考虑的了。
中西结合(会通)是大家的首先想到的。从洋务运动直到今天,不少医学先辈都为此殚精竭虑,可是从结果上看都不尽如人意!那么,现在怎么办?在下认为回归传统的确是现在的需要了!这些年,真正能依靠中医传统理论解决问题的医生还有几人?真正能够解读传统经典的又还有几人?再不回归只怕不用几年,千载一系的文化精髓就要失传啊!那我们这一代岂不要成为千古罪人?说到这里,很多人要说我危言耸听了。可是,大家看看周围中医的生存是否如此呢?学术界,纯粹中医的分量有多重?院士里有没有纯中医?再说著作,古人一生的著述不过一两部,可现在随便一个主治医一年发表的论文就有多少呢?更不用说副主任医以上了,那文章的质量更是可想而知了。当然这也不是中医一家遇到的问题。但是,中医尤其严重!再看临床,中医比不了西医还有一点,就是一个真正 能解决问题的中医培养之难,中医讲究悟性,讲究师传,一个中医技术要成熟往往需要几十年,因此老中医可贵正在于此!因此,中医几千年没有形成技术力量集中的医院和学院。私家诊所始终是中医担任治疗的主体。虽然中医早有预防和护理的思想,但是,始终没有中医师去深入探讨如何面对大量患者的问题,单个的医生纵有再高明的医术,你也会忙不过来!中医历史上医护始终不分。历代著作的预防、调摄始终面对的是个人的,没有社会的概念。历代的名医不是道家就是儒家。可是只见独善其身,很少能达济天下!从这点看中医的仁术确实是小仁。也可以说中医正因为这些短处,当西风渐进之时,中医的不足就明显暴漏出来,中医现在的困难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中医自己啊!当此时代,中医事业举步为艰,如何发展中医?回归传统也决不是简单的回归,除了研习经典,传承经典。现代的中医人应该怎么做?
事要几面看,那么中医人怎么面对咄咄逼人的西医理论呢 ?我想起黄易说的一句话:“生与死,表面看来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但是仔细想无生,那里来的死;无死,生又为何?……生死,就好象一个车子的两个轮子,只是以为放的位置不一样罢了!”那么中医和西医,是否也是如此呢?为什么把两个轮子非要用一个来代替呢?并驾齐驱,等待更高明的看法出现,也许这两个轮子的联系就可以找到了!
思到此处,不仅背离了我开篇的思路,但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
《中医灭亡论》
当前,中医命根难保,实是让人不禁伤悲,国粹名存实亡呀!言语难以表达内心那错综复杂的思想,还说什么中医现代化,中医走向世界,我看呀,越是现代话中医越是衰败,,现在所谓的中医实际就是中等医院,何解?大家有目共睹,中医院搞得中不中,西不西的,中医没特色,西医不及人家人民医院。有关部门说什么保护中医,让中医现代化,依我看,这都是假象,如果大伙不相信,那就等着瞧。有些医生呀,看着化验单说,脾虚有湿哦,有个外感病人,打支青霉素再开点清热解毒的中药,或者把把脉{连寸关尺也无法定位的}再拍什么X线呀,CT呀什么的,还美名其曰:中西医结合。什么中西医结合是结而不合才是真的。很多人说呀,说什么中医是骗人的,没有科学的,这是啥子话呀,我说,不是中医不行而是现在的人不行。如果还是这样下去的话,我看不出多少年便会有《中医灭亡论》的出现了,悲哀呀,中医如果真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失传的话,我们可是对不起中国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不起世世代代的医家了,我们可是成了千古罪人了。你看,我们的中医专业实习生在医院实习呀,真是甚为为难他们了,尤其有部分是“纯中医”学生。更是为难。或许那一小部分“纯中医”爱好者将是中医的唯一希望了。现在所谓的名老中医收徒的事,“师带徒”本来是中医最好的教育路子,{现在的中医教育模式是培养下工的教育路子},本来是好事,不过事实也是好事,可偏偏要什么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才有资格当学徒,但想过没有,这些所谓什么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却是满脑海的细菌呀,病毒呀什么的?是学中医的料吗?为什么一些爱好中医的热血青年,即使是那么几个,为什么他们却没有机会做学徒呢?不过也难怪的,因为那些高职称的人不会有辱师门嘛,因为高职称的人有钱嘛,因为高职称的人容易让人对他刮目相看嘛-------对那些名老中医充满敬佩的我,开始慢慢的失望了。我为那么一小部分的“纯中医分子”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或许会有人说这些人都是不吃人间烟火的,但他们却是背着历史的使命,为保中医,发扬中医,我想他们是在所不辞的。我也坚信我自己,今生不再有“细菌病毒”什么的了,只有“寒热虚实”了。写了这么多,我也承认了,承认自己是偏激分子,如果事情没那么严重我想我也不会如此偏激的。最后我想奉劝某些有关部门,如果真的想保护中医的话,就不要一意孤行,还有某些中医院校,千万不要把《内经》、《伤寒论》等改为选修呀?这是大错特错的呀。在这里我也为喜好中医的同行们接介绍一本书《思考中医》是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一位教授所写,真有大快人心之感。我真的有许多话要说,但也是一言难尽,我希望所有中医同行门呼吁中医界,振兴中医,弘扬国粹。

--------------------------------------------------------------------------------
中国啊,救救中医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中医发源中国。她是中华民族千万年用生命和智慧铸造的旷世瑰宝。
但她属于全人类、全世界。
然而,“在中国农村的大片土地上,已经很难找到中医。”这是忧国忧民的中国卫生部长崔月犁生前绝唱。在中国城市呢?亦已寥若晨星。仅存的最后一批顶着“牛鬼蛇神”谥号至今不得平反恢复名誉的“纯中医”,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往药房一坐,小草药解决大问题,病员滚滚,财源滚滚,强国利民。他们均已年届老耄,五年后请不动,十年后——这世上再也找不到。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有人说:“我特意去中医医院看中医,反而给我开西药。我门口就是医科大附属医院,搞检查、买西药我大老远跑这里来干什么?真奇怪!”——不奇怪。那已不是中医院,是挂羊头卖狗肉,西化了,仪器化了,变成“中西结合医院”,杂了,假了!
中医医院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不少人说,我家几代人都很相信中医。如今有病也先找中医。吃了不少中药,还加了西药吊了水,就是不见效,所以现在对中医很失望。——您是对的。但那不是中医不好、不是中药无效,是那位中医师没学好,方不对证。纯(精)中医早已被当作“牛鬼蛇神”扫地出门。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97年参加中医发展研讨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生院一位加拿大女生和一位美国男生用华语对我说:“在你们中国已经找不到真正的中医。”我黯然神伤,送给他俩每人一本《中医存亡论》,告诉他俩说:真对不起,中医大学西化矣!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很多人感叹,中医学院培养的学生不会看病,分配没有人要;“中医”教授、博士、院士也骂中医陈旧、落后、不科学,不如西医,非革掉性命不可,非现代化不可。——那是因为这些人不懂中医、不爱中医、不干中医、不用中药,他们根本不配称“中医”。其文凭是在西医“实验室”混来的,学位是“御封”的。名不副实,能信吗?如今假中医当道,坏中医名声。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纯精中医神通广大、奇妙无比。她繁衍了举世无双的中华民族,有目共睹、不容抹煞。在西医伴随军事侵略进入中国之前,中华民族完全依靠她养生去病,对付无穷无尽的天灾人祸;又不断用生命和智慧修正完善她。
因为有了她,中国不必像美国那样,流感爆发束手待毙,眼睁睁看着年均三万六千人送命;
因为有了她,遇到层出不穷、不断变异的“病毒”,医生不愁无法可治、无药可用;
因为有了她,癌症、白血病就不必饱受手术摧残和“高科技”追杀,常可死里逃生,虽死也能减少痛苦或保存完体。
有了她,您的眼睛、鼻子、舌头、下巴、乳房、胃肠、阑尾、肾脏、子宫、卵巢,还有大腿和双手,甚至肝胆和心脏,也许大可不必割(挖)掉而成终身残疾;
有了她,您的心脏也许不必背债欠账或花光积蓄去“搭桥”;
有了她,您的亲人也许不会因为种种意外而冤死在手术台上;
有了她,您的尿毒症也许不必换肾和长期洗血;
有了她,您染上肝炎大可不必因投医无门而惶惶不可终日;
有了她,您血压升高血脂过量血糖飙升大可不必终身拿药当饭吃;吃药比饭多,吃药比饭贵;
有了她,妳不孕可以怀孕,无子可以有子;
…………
中医非常神奇,常人难以置信。人们谈之色变、西医列为“绝症”而乱杀一气的癌症,在真正的中医手中不过是大多可用中草药消散的“疮包”而已!攻克癌症的医学诺贝尔奖,早在诺贝尔出生之前,就应该颁给《外科全生集》作者王维德了。
中医非常神奇,常人难以置信。当今世上唯有中医配称“人类医学”,唯有张机配称“医中之圣”。而风行全球、不可一世的西方医学,自从被盖仑(比张机早生20年,多活一岁)拉向邪道,至今还在“人类医学”大门外幽游徘徊,无法进入“人类医学”殿堂,只能被称为“非医科学”。殊不知在“感冒”这一最基本、最初级的临床课题上,西医竟然还是一片空白!西方精英已然省悟:西方必须向中医学习!绝对不宜发布“创造社会主义新医药学”的行政命令,强迫中医反向西医看齐,或揠苗助长拔得更高。荒唐复荒唐!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不是因为中医落后,而是因为近代西方列强入侵和国内的强权***;不是因为中药无效,而是因为不孝子孙争相毁弃。蒋介石、余云岫“右”一刀,虽气势汹汹,尚无大碍;毛泽东、陆渊雷“左”一刀,事与愿违,暗伤而致命;再加上钱学森“左”得出奇的权威(外行)“设想”,真可谓“摧枯拉朽”,本已元气大伤的中医界自然晕头转向、危在旦夕!谁会想到,蒋、毛、钱在“毁弃中医”的问题上来了个“国共大统战”和“接力棒传递”,且已近乎大功告成!
是 “中医”,就必然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且根深蒂固。权威外行们偏要“斩首”——废除经典理论,还要“除根”——废弃传统方法与概念,连语言表达也不允保留,强与“世界接轨”。
是“中医”就必须以历史悠久、古色古香为其固有特色。权威外行偏要“大动干戈”逼其“现代化”。
抛弃了久经锤炼的经典理论精华还是“中医”吗?丢掉了民族特色还姓“中”吗?中华民族特色就这么碍眼吗?贱得非要抛弃不可吗?西方想要得到中医,为什么不能来学呢?不学能得到吗?
荒唐复荒唐!
令人悲哀的不在于外行提出种种荒唐的建议和主张(这无损于中医一根毫毛),而在于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制下竟无民主可言,没有道理可讲。我所言即“最高指示”,我思想即“金科玉律”。什么“宪法”?于我何用!我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我说成就“成”,不成也“成”!历经坎坷的中医学,在秦始皇手中也没被焚掉;在备受保护的新中国反而遭受如此摧残,既遭遇毛氏“***”噩运,又被钱氏“现代化设想”落井下石,如今已是气息奄奄。能说始作俑者“动机是好的”吗?!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那不是因为中医落后,更不是因为中药无效,仅仅是因为她不为权势者、肉食者所知。“曲高而和寡”,刚正又不阿,是库恩所谓“成熟的科学”的“至死不悟”和“墨守成规”——在毛泽东的淫威面前,中国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大部被压折了脊梁骨而得幸存苟活,骨头稍硬者唯有殒命。中医自然在劫难逃。
不能因为集权者的狂妄自大和倒行逆施而让中医湮灭。事关民族、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寿夭。废弃中医,人类将前功尽弃,从此不再拥有医学之“神曲”。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就只能享受“非医科学”的任意宰割与欺凌,随意践踏与蹂躏——不断用化学毒品“专利”赚取你的血汗钱,然后向全世界宣告“因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太大”或“无治疗作用”致人死亡或伤残,下架!至于所收专利费,一概不退。要退?打官司。打得你人死骨头烂。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
中国啊,救救中医,中医才能救你。
世界啊,救救中医,中医才能救你。
中医快要亡矣,中医已成绝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民间中医松绑
2004年8月13日,开发抗艾中药的浙江恒信控股集团董事长刘忠信,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参加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题座谈会,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几位在临床治疗艾滋病和防治艾滋病中药新药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民间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这样的会议,应该说是个特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亲自主持了此次会议,并首次提出为民间中医松绑,给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民间中医给予报考行医证的资格。会议还商定,2004年8月17日在河南周口召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题现场会。
1992年,国家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接了一项名为“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在10来年的研究中,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是:中医是理论医学,可以应对一切新发现的疾病。 2003年下半年,“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河南省等艾滋病比较严重的地区出现了一些中医介入救治艾滋病人并取得良好疗效的现象。为此,从2004年开始,课题组先后10余次深入到河南省艾滋病重灾区上蔡县和郸城县的多个艾滋病村实地调研,结果发现,自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发现河南艾滋病村之后,立即奔赴治疗艾滋病第一线进行临床救治的不是官方医院,而是民间中医。这些民间中医自己拿钱,免费为艾滋病患者治疗,不仅成本低、疗程短、疗效显著,而且没有毒副作用,深受疫区广大患者的认可和欢迎,与目前国家正在推行的“鸡尾酒”疗法相比,中医药具有独到的优势和潜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在一次接受《商务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有 7路民间中医。他们最早的从2000年底就开始在上蔡县治疗艾滋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经验,最晚的从2003年3月到郸城县进行治疗,同样效果良好。
这个发现立刻被报至国家科技部调研室,科技部调研室同样表现出了兴趣,并决定将“中医药战略研究”的重点转向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问题上来。2004年3月,经过与河南省科技厅协调,课题组以软科学计划课题研究形式,推荐北京泰一和中医研究所的老中医王文奎,前往河南省科技厅定点帮扶的“艾滋病村”周口市郸城县城郊乡王楼村,对部分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5月,科技部调研室处长罗晖等随课题组一起到河南省上蔡、郸城等艾滋病高发地区进行了调研。7月10日,科技部调研室主任梅永红与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陈永杰、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防治专家吕维柏教授,会同贾谦等课题组成员,再次到郸城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在一天的走访中,调研组听取了河南省科技厅、周口市县乡的各级主管部门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情况汇报,和接受中医药治疗的10多位艾滋病患者进行座谈,深入到患者家中了解有关细节。
这次实地调研回来后,迅速形成了一份题为《关于河南省利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良好效果出人意料,“从我们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普遍得到有效救治,反映良好。一些患者很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甚至开始从事繁重的田间劳动。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患者,已很难从外表看出任何患病症状”。但令人遗憾地是:由于研制上述药物的人大都是民间中医,在这个崇尚级别、权威、高尚的学术殿堂的时代,他们尽管很有成就,但仍然不被社会所认同,再加上我国百姓从八十年代后期就已经习惯了接受西医治疗,中医离国人越来越远,甚至到了学术界无人问津的地步,中医出生的博士,坐诊西医医院。民间中医的处境可想而知,所以当他们自费成功研制出能够有效预防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的时候,人们在实践面前还是对他们猜度,怀疑、甚至拿他们不在医院工作,无执业医师证书而否定他们的成果。有人认为:他们是“非法行医”、“自制假药”。所以直到现在在治疗艾滋病药物研制方面很有成就的比如像“克艾康”的发明人莫以贤,浙江恒信集团董事长刘忠信和他的研制人研制的治艾新药在投放市场上受到重重阻碍。类似的经历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调研的其他民间中医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从其他媒体记者采访中看,到艾滋病村治疗艾滋病的7路民间中医大多没有合法的行医执照,他们对卫生主管部门只强调行医资格和药品批号而不问效果的做法颇有微词。 而今天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这个意在民间中医松绑,给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民间中医给予报考行医证的资格无疑是众多民间中医持久抗艾的一次久违的胜利。座谈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关研究人认为:以前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有不利于中医药参与艾滋病治疗的条款。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的中医师,克服了重重困难,探索用中医药方法来治疗艾滋病,使之用于实践。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将中医药参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治疗排除在外,正规中医机构都很难介入,更不要说民间中医。但课题组组长贾谦强调,现在证明中医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确实有独特的效果,而且又挽救了不少的生命,理所当然的应该给予他们行医资格。“在这场世纪大瘟疫面前,我们的法律法规是滞后的甚至是不合理的。”贾谦说。与会的民间中医代笔受贾谦的感染,也纷纷发表了见解,但从他们的言行上却掩饰不住对这一松绑政策地由衷的高兴。


--------------------------------------------------------------------------------
从民间个体中医境遇看现行中医药方针政策的偏颇
一、百万大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间、个体中医人数不止百万。他们利用祖传或师承的一技之长,为当地百姓解决看病难问题,许多人享有较高声誉,病人来源不仅限于当地。但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按现行的西医化管理政策,没有取得也无法考取职业证书和执业资格,有些在二十世纪***十年代已获得合法行医资格的老中医,最近又被强行取缔,因而一概地按非法医对待而时时遭到抄家、罚款、没收、注销,致使广大患者看病无着,极大挫伤了民间中医的积极性,侵犯了他们的尊严和权利,也大伤了中医的元气,使百姓大惑不解。
   在以人为本、重视人才、鼓励创新和兴办私企的政策之下,如果单单对个体中医人才及其独特医术实行限制甚至打击,那么数以百万计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将流离失所,不仅会斩断中医药的源流、失去中医药的精华,而且会给社会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议中央政府根据中医药发展规律和历史现实国情,以及中医自古以来就是面对具体病人实行辨证论治的特点,尊重并爱护民间个体中医药人才、重视中医药学术和产业的规范发展,为13亿中国人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计,重新审视现行中医药方针导向及管理政策,制定支持、保护、扶植、鼓励身怀绝技和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个体中医的宽松政策,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根本精神(“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鉴定活动,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中医队伍中最广大、最有生命力的人群--民间和个体医中体现其尊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二、百万锦方
   实践证明,真正能治病、能做到诊治疾病简便廉验、效如桴鼓的,不是各医院几乎千篇一律的方法和千人一剂的某些广告药,而是医院中有祖传、师承根基又具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以及世代相传、身经无数奇难杂症痊愈验证的民间个体中医的独特疗法和特效方剂:一粒丹药可通顽固性便秘,可消除腹水,可解除高热和救人于皆厥;二味中药仅20元钱可使已花掉20万元的七岁女孩先天性心脏病获治,使脑炎惊风,全身水肿、慢性肝炎、肺结核、危重痢疾、八年癫狂、长期眩晕、骨髓炎、红斑狼疮、尿潴留、严重风湿症、顽固性头疼等标本兼治;各种经典验方,在他们手中随证加减化裁,可以自如应对人间尚可救药的各种病症。这样的宝贵人才和健康财富,唯我中华民族独有,非我民间名医莫属。将他们置之绝境,无异于断送了民众摆脱病魔之苦的依赖和希望。相信以三个代表为宗旨的党和政府,定会从速修订对待民间和个体中医的现行政策。
   据美国对其本土传染性肝炎死亡率与我国上海同时期同类病的死亡率统计,其公布的结果为11.7%与0.05%之比,即234:1。也就是说,以西方疗法干预该病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其患肝炎者死亡234个,在中国疗法治疗下的死亡者为1个。这种天地之差异,曾经震惊世界,但不知曾否引起中国的惊异和深思。
   由于导向偏颇、政策有误,人们长期以来被带入一个大的医疗误区,许多疾病尚未盖棺就被论定,以医学的霸权主义掩盖医疗的无能为力,既欺己又误人,既是西医学的悲哀,又造成中医学的不幸。实际上,高血压并非必须终生服药,急心梗不一定要支架搭桥,中风偏瘫不是不可康复,糖尿病未必戒醣和终身依赖胰岛素,肾衰和尿毒症透析乃至换肾并不是必须的治法,乳腺瘤难道非得挖去乳房?子宫癌就必须摘除子宫?严重烧烫伤非要植皮不能解决疤结?骨折大可不必置入钢扦,时疫瘟病不是非有疫苗才可防治,一切炎性、病毒性疾患更不应一律滴注抗生素,肢体坏疽、股骨头坏死不截肢完全可以治愈,严重类风湿亦不是“不死的癌症”。至于真真切切的各种癌,也并非必判死刑的绝症,更不是只有手术--放化疗--将人变成“鬼”而后走上鬼门关这样一条单行线,世界为之束手的艾滋病,无论是中国的官医还是民医,按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和有机整体疗法,均已取得临床突破性进展,只是因为不去正视、无人重视而难登大雅之堂。
   如此这般,奇法妙药尽在老中医和民间个体中医的锦囊之中,天地造化、世代相传,虽因政策不济不断带去冥冥之中,但五千年血脉流传,遍神州的羲黄后继,是赶也赶不尽,抓也抓不绝的,更何况他们是与众生灵那么生命攸关、与百姓那么息息相通。
   据权威估计,目前散在民间和个体中医手中的锦囊妙方号称百万。只要有好政策,哪怕只开发万分之一,那么人间的一切被称作“疑难病症”乃至“绝症”的病,就会释疑解难,就会“绝”而不绝,老百姓看病难的忧愁(医药费昂贵,久诊不决,久治不愈,毒副作用,致残和致药源性、医源性新病等苦难)就会得到缓解,五千年中医药王国仅占世界中药市场3%-5%的可悲状况也会大大改观。
   三、百年机遇
   人类在健康上趋向传统,回归自然的潮流,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和“绝症”世界看好中医药的趋势,为五千年中医药的振兴和大发展带来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不是我们主动地套用西医药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待中医药,不是力争与FDA接轨,而是采取重视民族优秀文化、尊重中医人才和成果、按照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和具体国情制定方针政策,主动地推广中华中医药这个大品牌,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局面,更不会造成自己扼杀中医药的怪诞现实。
   回顾建国以来中医药的历程,几乎一直处在西医药的压抑之下扭曲发展,只是由于中医药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其疗效的不可抹杀性,才得以保留其“从属”的地位。2003年的非典灾难,中医药得以局部地闪亮登堂,并以其卓著的疗效、极低的死亡率和没有后遗症的优势,赢得世界的瞩目与评价。这应当是上苍不灭中医药的天意警示,也应当成为认真思考中医药管理政策的一个转机。然而,由于顾左右而言他,使中医丢掉了让世人深入了解的机会。更令人困惑的是,在三月份召开的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议政发言,竟然对最能在世界独树一帜的中医药优秀民族文化、中国经济成分中最具特点潜能、最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产业无所论及,对于最能体现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最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哲理、最有世界魅力、最能对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类健康、生态平衡发挥国际天使作用的中医药无所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两会的一大疏漏,这从一个高层侧面反映了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淡漠,民族经济观念的迷失,中医药这个被有识学者称为中国第一大发明的民族魂宝,这个被发达国家争相着力研究、极力窃取的无价财富,尚未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与深刻反思,而被“现代化”、“中西医结合”、“自主知识产权”这些漂亮而自欺欺人的空话所迷惑。殊不知迄今为止,“现代化”仍不过是“西医化”的替代词,“国际化”还是并轨于FDA,中西医结合便是变相西化,所谓自主知识产权已经和正在被窃取和剥离。久而久之,会不会弄得假作真来真亦假?
   如今,当务之急应是:确立中医在中国的主流医学地位,明确中医药的继承挖掘与发展提高方针,以“中医药规范化、民族化、产业化、国际化”取代“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口号。对中医药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和求真务实的管理办法,真正保护中医药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真正解放中医这一先进的生产力,切实地促进中药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
   不要管西医药的标准,不要等待按西医药法则制定的中医药标准。对于医学,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有疗效、能治病、达痊愈、保全真、不致残、无毒副作用。更何况我们中医药早就有自己的各种标准。
   以医带药,以疗效带开发,高扬疗效旗帜,大树中华品牌,无论是中国百姓、海外华人及各国患者,不论是穷是富,是何国高官,哪方巨贾,也无论其***观、价值观如何,对健康第一、生命无价的认识都是共通的,对医学的评价标准也都是相同的。疗效奇特、天然无害是中医药的优势,也是招徕世界患者的王牌,来者豁然开朗,期然而愈,而后争相传播,竟相运作,那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世界造成怎样的魅力和影响力,定将比任何巨额付出的外交形式和外交手段来得自然,富有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在增进国际友好、促进世界和平、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天使般的示范作用。我们的中医不分种族地普渡众生的***精神,不分肤色地救人治病的人道主义,将会雄辩地展现,任何对中国***的污蔑与攻击,都将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四、百姓依赖
   羲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和聪明才智,一直得益于伏羲始画八卦的易医学、黄帝问医于岐伯所留传的黄帝内经系统中医学、神农氏为解民疾苦亲尝百药日遇七十毒而奠定的中药学、伊尹做汤液的中药制剂学,以及后来历代医圣药王不断承传发展发扬光大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辉煌成就。五千年的积淀,中医药不仅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沃土生根开花结果,而且惠及整个世界。广大民间中医承传的中医疗法精华,保留的祖传特效秘方、整理的民间验方,不仅为世代华夏儿女解除疾苦、维护健康方面做出贡献,而且对提高种族体质乃至文化素质、文明程度上也默默地做出了历史性丰功伟绩。在历朝历代,他们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向,或者既为良相也为良医的行动,通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造福百姓、发展和提高中医药国粹,因而得到公正的评价,受到人们的依赖和拥戴。近百余年,虽然遭到西医药“科学”的冲击,包括我们自己对中医药的自轻自践,中国的老百姓对祖国医药的认同和依赖如故,特别是通过中西医医疗实践的对比,人们这种回归意识更为成熟,不仅表现于感性,更上升到理性:中医药学更符合生命科学,它是人类医学的最高境界。2003年SARS的肆虐环球,西医与中医不同的防治手段和治疗方法,其死亡率最高27%与最低4%之比,向世人昭示了中医药即使对付瘟疫(传染病),也较西医药具有高超的优势,而且愈后不留后遗症。按中医文化思想,人总是要顺乎天地、应于自然。作为万物之灵,要拯救众生物、和谐众生态,不能动辄对抗,甚至杀戮。中医对于病邪亦采取给出路的政策,只有加以疏导,把它排除,使正气内存,才是治疗疾病之道。数以亿计的百姓和农民与广大民间中医一直血肉相连,唇齿相依。他们视能治病救人扶危济困的医生为神圣、是救星,无论男女老幼大病小灾,完全交付这些郎中去处理,这种依赖和信任的关系是中医的医德和医风、中医药的简便廉验尤其是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凝结形成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铸成的。好的医生,哪怕深居山村,哪怕背着“非法医”的黑名被下入大牢,病人还是要追随他、要延请他。因此,顺应天理人道、国情民心的做法,还是以中医药之道定中医药之法:扶正祛邪、理气活血、调理脏腑以达阴阳平衡。民间中医为百姓健康之依赖,人民政府为百姓幸福之依赖,而百姓又是医生、官员的衣食父母,不给民间医生出路,百姓的疾病就失去依赖,健康就无所保障,再致富也无幸福可言,政府官员也就没有了衣食父母!何况现在许多的农民还处在贫病交加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9亿农民和城市贫民的一大突出现实。一进现代化医院,少则几千元,多则数十万元,能否看好病且不说,单就昂贵的医药费有多少人能花得起?因此还是要给民间、个体中医一条生路,解放了他们,就是解放了一大批的生产力,就会有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安康乐业,就会有真实而真正的中医药产业和民族经济的繁荣。作为以三个代表为宗旨的党和政府,这决不是小事,这是民族之本,雄立世界之本。
   五、百般无奈
   然而,长期以来,“中医药不科学”的轻率定论和根本性误导,使国人由上而下陷入了西医“科学”的大误区。按照西医机械唯物论和实证观,把万物之灵的人体等同于机械物件,只要仪器检不出病原物和病灶,就茫然无主,但只要查出来,就不分个体差异,一律地用对抗疗法,同样的抗生素和激素,同样的输液、手术、放化疗,于是同样地导致各种各样不可逆转的后遗症,造成治疗中和治疗后的高致残和高死亡率。对于这种“合法”地杀人、“科学”地害人的疗法和药品,在中国,人们却死而无怨,被当作临床试验品,还要塞红包,医生下来高唱“成功”,患者上去千恩万谢。医学在一个大误区中草菅人命,患者在一个大迷失中任人摆布。中医活人济世的精神哪里去了?他们为什么不挺身而出……
   在中医药的发祥地,在有五千年渊源的中国,时至今日,依然没有把中医药的地位摆正,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术仍被视为异端,斥为“不科学”,继续搬用西医药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人为地压抑、限制、改造和扼杀中医人才和中药成果,虽然这些人自己在久诊不决、久治不愈之后也找名老中医诊治。
   在非典肆虐、世人束手的日子里,中医们在使命感的驱使下,各守一方,自动地筑起了非典防线并且献策献方。少数人作为配角被迟迟允许介入后,结果是反配为主、一举成功。消息被世卫组织传出,立刻震惊世界,引起极大重视、受到高度评价。然而,与此同时,新中国首任中医局长、时年89岁高龄的吕炳奎老中医积极组织精英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抗击非典一线,结果竟被排斥(吕老在挂壶从戎组织***游击队之前,在家乡是颇有名气的世家中医,从岗位离休之后,请其治病者从未间断,但也是直到暝目也没有取得卫生部的行医资格证书)。在非典随时威胁百姓生命的紧急时刻,作为悬壶济世的中医,尚需再三主动请战而不被允许,这岂非咄咄怪事!吕老一生为中医振兴呕心沥血、奔走呼号,到头来竟被剥夺为民治病的权利,悲愤交加,郁闷致疾,仅几个月,抱憾而逝。
   星移斗转,时过境迁,就在非典刚刚过去,一个可笑不自量的“小诗人”以更为可耻的媚外嘴脸在《南方都市报》上抛出了一篇“中药诗人之恨”的文章,咒骂“中医是庸医,中药是毒药”、“中医是一种巫术,基本应该抛弃”,同时煽动“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有些东西的信念”,应当“彻底动摇”。这股邪火,似乎成为一个不祥的信号,接踵而来的是对民间个体中医的大面积围剿,以至新华社记者不得不发表《政府该如何行政》的调查文章,反映浙江某卫生局“把个体医生统统赶上‘山’去”的严峻情况。一段时间以来,被打击的民间和个体名中医比比皆是,仅举数例:
   广西一70岁民间中医,在救治了各地不少白血病儿、癌症患者以及河南艾滋病人后,却被以搞“伪科学”为名,抄没所有家产,不经审判程序即下入大牢。(把中医当成“伪科学”来打,是大大小小科技骗子加官晋爵、发家致富的敲门砖和拿手活)
   江苏一民间中医,扶困济危、活人无数,忽一日被当地卫生局派人闯入私宅抄家罚款6万余元。
   南京一肿瘤专家,使用有制剂号的自制药,竟被罚款86000余元。被逼无奈,状告工商,终经省最高法院裁决无罪。

--------------------------------------------------------------------------------
《执业医师法》给纯中医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这些都让民间中医发展举步维艰。
中医作为祖国医学的一大宝库,博大精深,而现在地受到多方面的冲击,特别是民间中医更是受到严重的冲,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年过六十的老中医--谢卓邦。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

对于现时中医所面临的艰难困境,谢卓邦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离开这点去谈中医就是胡说,一点都没有说不得服力。很多西医攻击中医不具备重复疗效,他们认为中医开的方子不具备普遍性,只适合个人使用。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懂得辨证论治。什么是辨证论治呢?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提示了疾病的本质。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其精神实质。所以,我们不能撇开中医的灵魂来谈中医,或者是用西医的那一套来衡量中医,否则,就是天方夜潭。"

中医院不信"中"

现在中医发展艰难,不仅受到西医的冲击,还有来自中医本身的冲击。谢卓邦说:"我接触过一个在我省中医院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他告诉我,在中医院用的都是西医,一直给他打针,没有用什么中药,因为一般的中医院的医生中医和西医都懂得,但是中医比较便宜,而西医相对来说利润比较高,所以很多中医院的医生懂得中医却不用中医,连中医院本身也不支持中医的发展,你就可以想象我们面临的困境有多艰难了。"

"现在,很多肝癌的治疗方法一定要通过在动物身上得到验证才可以用于临床,不能不承认,这种做法既尊重生命,也尊重科学,但是中医是辨证论治,有时候在小白鼠身上是适用的,但是用在人的身上就不一定有用,因为肝炎很容易就从阳性的转变为阴性的,如果恰巧小白鼠和人所处的状态 不一样的话,可能用的药就不一样,那么如果用同一种药来治疗的话,就适得斯反。这样一来,检验机构就把我们的成果说成是不科学的,这样的说法本身就不具备科学性,难道动物不点头,我们就不科学吗?人都已经治疗好了,我们什么时候能等到动物给我们点头呢?"

民间学术不应被遗忘

中医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顺其自然,却代代有名医。当今民间中医药有没有真实的学术价值呢?对此谢卓邦认为,重症肝炎是我国重点攻关的课题,30多年来一直没能攻克,近16年来他治疗各种肝病患者达3万多例,作为民间医生,被人们看来似乎可信度都比较低。例如他曾经说过:"早治无重肝,亚急性肝坏死一般可治。"但却被人说成是骗子,这对于一个行医40多年的老中医来说,尊严受到了莫大的冲击。他甚至准备上书给中央领导,就是为了证实中医是否能治重症肝炎。他认为,实际上民间的很多老中医都是中医理论的"宝库",中医中药要发展,民间学术按理是不应被遗忘的。千百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其医术林林总总,方药变化无穷。民间验方和临床制剂,以及在此基础上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中药,都是对前人经验的延续,社会不应该采取排斥的态度。
但是,根据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如果没有职称,很多民间的中医就不能获得行医资格,以前的医师要到县里考,谢卓邦考了,后来又要到省里考,他也考了,按照现在《执业医师法》,他要通过全国的统考,结果他也考了,也过了。他告诉记者,民间医生能考的最高级别就是医师助理,也就是说他现在还是助理医师,他笑着对记者说,如果按照医院的规定,他现在都没有独立处方权。而且他告诉记者,在考试题目中间参杂了40%的西医题。《执业医师法》给"纯"中医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这些都让民间中医发展举步维艰。


--------------------------------------------------------------------------------
解惑中西医 一个中医生的真实思想经历
记得刚上临床时,最令我困惑的就是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的关系问题,开始我对《中医内科学》的症状病名诊断不满意,诊断“胃脘痛”的是“胃癌”、“胃溃疡”还是“胃炎”?这还不算,我是搞心脏的,许多下壁心梗的开始表现就是胃脘疼痛,恶心呕吐,但简单的根据症状表现说它是“胃脘痛”显然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更要命的是,气胸也要写到“胸痹”的病名底下,这能指导治疗么?!显然,中医的病名已经远远落后于临床的发展。
相对来说,西医的病名明确规范,和临床贴合的比较好,所以我曾对西医仰慕了一阵子,但时间长了,西医的毛病也渐渐显出来了,如过分的看重检查、查体,许多临床上常见的现象,如出汗、二便等变化提示的意义、治疗的方法,西医或者没有合理的处理办法,或者处理方法简单生硬,不符合临床实际,再就是许多病西医无药可治,效果不佳,中医倒有很多有效的处理办法,从理论这方面说,西医的理论刻板,虽然严谨,但总感觉和临床隔了一层,有很多情况和临床并不符合,中医的书里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读之引人入胜,却失之于宽散,使用起来不像用西医那么心里有数。

我的头脑就在西医和中医的不断交锋中挣扎着,实践也是时而中医,时而西医,我的处境应该是象我这样二十世纪末从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一代中医的缩影,看看周围,很多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比我走得更远,已经完全西医化了,像我这样40%中60%西,还保留着一些中医味道的人还算好的。

现实的困境促使我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医和西医到底有什么不同?中医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这些问题可能是每个直面现实的中医人都曾或深或浅思考过的,这个困惑是整个中医界的困惑,当时自己并不知道,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摸索,实践的过程中也常常蹦出些改良中医的片断思路,可是很快就又陷入一团乱麻之中,这种情况直到我重读了祝世讷教授的《系统中医学导论》后才得以改观。 《系统中医学导论》上学时当作课外书发下来的,学过没学过自己一点印象也没有了,在我与它共处的六七年时间,我没读进去过,“系统”、“还原”、“超循环”、“耗散”这些新奇的概念对我来说太陌生了,如读天书,就象上学时学《内经》怎么也看不懂,自己向自己发狠硬是赌气把《黄帝内经》从头到尾抄了一遍,可是结果依然是青蛙跳井——不懂(扑通)!看《系统中医学导论》和看《内经》的感觉差不多!

可是这一次不同,有了几年临床成功和失败实践的基础,带着解决困惑的目的来读《系统中医学导论》,很快就读进去了,一些困惑解决了,更多的困惑接着产生,一个接一个新奇的想法冲击着我,给我的思想产生了深深的震撼,再读《内经》和《伤寒》、《金匮》、《温病》,也读进去了,一些地方读懂了,一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些地方还是不懂,但总的认识框架却建立起来了,就象著名的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一样,经典的河流既不象老牛说得那样深(神),也不象小松鼠说得那么浅,试过了才知道!经典是伟大,但也并不是神话,并没有超越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经典也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中医的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是我特别关注的内容,我更关注的是中医超出于西医的那一部分,这是中医的精华,要发展中医,必须继承这一部分精华,只有在系统论的视角里,才能真正的理解它!区分它! 回过头来看看中医的现实,却并没有大的改观,老牛、小松鼠、大象、小蚂蚁各种各样的话语还在网上、杂志上争论不休,中医踯躅独行,进退两难,在此我愿把自己关于中医的感悟写出来,发一声小马的嘶鸣,使中医以猛醒,走出自己的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