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间电阻怎么测:加强我国海洋人才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1:50:35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
作者:中国海洋…    新闻来源:中国海洋报    点击数: 3616    更新时间:2010-3-4
海洋事业是科学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业,培养造就宏大的海洋人才大军,并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是发展海洋事业的人才资源基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对各方面的海洋人才需求也不断加大,未来要保障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大和提高涉海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加强现有海洋人才的培训是个战略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以上观点。
吴德星说,目前我国是一个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强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这是一个基本的现实。在迈向强国的发展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把目光从陆地拓展到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拓展到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目前,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海洋应该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洋将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资源和最大优势。而这一资源是需要人把它转化为真正的优势来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支撑海洋强国建设。因此,海洋人才培养是一个亟待我们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为了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我国海洋人才培养必须首先弄清楚需要哪些方面的海洋人才。第一,认知海洋和支撑认知海洋的基础研究人才不够。如果对海洋的属性、特征、功能等没有正确、完整的认知,那么谈科学开发利用海洋就是一句空话。例如我国目前海洋观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功能的发展,就亟需合格的探索海洋奥秘与实施海洋观测的高端人才来保障,但实际上这方面的人才数量和素质还是不能完全适应需要的。
第二,技术研发人才比较紧缺。我国一些科研领域,比如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方面储备了一些人才。但是在很多领域,包括海洋调节全球变化的作用研究,海洋观测能力,海洋权益维护和国家安全保障,近海海洋灾害和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趋势预测能力,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及环境保障,深海与大洋战略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
第三,海洋杰出人才寥寥无几。目前我国十分缺乏海洋科技进步领军人才,如在海洋领域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和原创性问题,被国际认可、有影响的学术大师和学术骨干。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提出自己主导的国际海洋研究大计划,在国际上缺乏海洋领域的领军人物及有影响力的学术骨干。
第四,海洋管理人才非常匮乏。虽然我国海洋管理部门在海洋管理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但是随着沿海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海洋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海洋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另外,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洋资源人类共享、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安全等国际问题方面,由于过去对这些问题认知不够、研究不够,缺乏相应的人才,所以在外交方面显得被动。因此在国际上维护我国海洋方面的合法权益急需相应的既具有深厚的海洋知识,又掌握必要的海洋技术与国际法准则的海洋管理人才和国际视野下的战略性人才。
“要加快培养这四个方面的人才,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吴德星认为,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海洋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教育部门、涉海院校、科研院所、海洋主管部门、人才需求部门等的力量,加快海洋事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涉海院校要错位发展,实现海洋人才培养的全覆盖。吴德星笑着说:“过去中国海洋大学是独生子,我很高兴现在有了很多小兄弟,这是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涉海院校责任重大,要承担起未来海洋人才培养的重任。”吴德星表示,现在涉海院校逐渐增多,要注意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学科和专业结构上不能趋同化。要根据当前我国对不同海洋人才的需求,进行错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覆盖国家海洋事业的人才需求,有利于海洋人才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同时,他希望一些著名大学增设海洋学科和专业。
再次,涉海院校除了承担人才培育重任,还要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及时满足海洋一线工作人员培训需求。大学应该积极服务于社会需求,尽快把科学、技术优势资源通过培训使一线人员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更好地为海洋事业服务。
吴德星表示,目前中国海洋大学根据国家海洋人才的战略需求,正在调整结构,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将把过去侧重于学术性高端人才培养,向符合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求的方向调整专业型高端人才培养的比例。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现有海洋科技、管理、一线人才的专业训练,提升其素质和能力,满足当前和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