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f8没用:PM2.5减排需要公众参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7:59
#TRS_AUTOADD_1329140578854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9140578854 P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9140578854 TD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9140578854 DIV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TRS_AUTOADD_1329140578854 LI {LINE-HEIGHT: 1.5; MARGIN-TOP: 0px; FONT-FAMILY: 宋体; MARGIN-BOTTOM: 0px; FONT-SIZE: 12pt}/**---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段时间以来,PM2.5成了关注焦点。较长时间“雾里看花”的灰霾天气,使得公众产生了诸多怨言。有的抱怨环保部门公布的监测结果与实际感观差别太大,甚至质疑公布的数据有虚假成分;有的埋怨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对PM2.5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


  实事求是地讲,热议和埋怨可以理解,公众对大气质量的普遍关注反映了环境意识的增强。应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倘若在一二十年前,恐怕不会有太多人关注PM2.5、灰霾以及臭氧这类非常陌生的专业术语。


  令人欣慰的是,环境保护部在2011年底给出了全国城市监测PM2.5的时间表。今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将率先展开PM2.5监测。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监测之后谁来治理?毫无疑问,第一责任应由政府来承担。为此,不久前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从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来减少大气的污染负荷,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现有涉气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监管和治理。

  各级政府的行动固然重要,但这绝不意味着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与我们每个人就没有关系了。其实,PM2.5的减排更需要公众的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而且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尽量选择乘坐公交、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还如,积极参与全民绿化植树活动,减少土地沙化而造成的扬尘;又如,对一些与现代文明相背离且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有害的传统文化习俗,诸如过量燃放烟花爆竹,采取一些节制的态度;再如,农民朋友在收获季节,不要到处焚烧秸秆……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公众的身体力行。


  现在的问题是,在对待大气污染“怎么看”的问题上,似乎大家都能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在防治污染“怎么办”的问题上,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许多人大都抱着一种与己无关的态度,甚至片面地认为“享受良好环境是我的事,防治污染不关我的事”。一些与低碳、绿色理念相悖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不鲜见,诸如出行过度地依赖机动车、大面积焚烧农作物秸秆、无节制燃放烟花爆竹等。这不,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由于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一些城市PM2.5浓度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环境保护历来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一方面,良好的环境能够让每个人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好的环境也需要大家共同去创造、去呵护。每个人既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也有自觉维护环境的义务。


  总之,PM2.5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公众对维护良好环境的冷漠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我们相信,有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再加上我们每个人的自觉参与,阴霾终将散去。


  (作者系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