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如何锁定计算机:尼克松和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25:22

尼克松和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评价

尼克松、基辛格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领袖。他们的思维和政治策略曾经深刻地影响过70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和

地缘政治。他们曾与毛泽东、周恩来联手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建立了两国的政治对话和联络,推动了中美经济与文化的往来

和交流。在世界现代史上,留下了无以伦比的精彩一笔。

在两人的回忆录中,对毛泽东都有重要的描述和评价。

 

    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谈毛泽东:

    毛泽东谈吐随便,言简意约,常常省去不必要的字眼,这给我以他想在顷刻之间把许多思路揉在一起的印象。

    毛泽东是一位健壮、朴实的人,具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即使在谈论严肃的问题时,毛泽东也喜欢发出令人骇异的话语,即

使在1976年度健康状况已严重恶化时,他的话语听起来就象是一些单音字组成的嘟哝声,但是他的思想依然是那样敏捷、深遂,

当他能听懂我说的所有话,当他想回答时,说不出话,就不耐烦地抓起笔记本,写出他的论点,谁也不能否认他已经战斗到最后

一息了。

    这位八十二岁的老人象晚年的丘吉尔那样,仍旧非常自尊,当电视镜头和聚光灯对着我们,要录下我和他最后握手的镜头时

,毛泽东推开他的助手,独立站在门口和我们告别。

    毛泽东在讲到自己的性格时说过,他一半是虎,一半是猴,无情的一面和狂热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在他身上交替出现。

    作为国家政策的决策人,他是容易冲动的,他每天起床很晚,睡得很迟,象斯大林一样,常常为了一些琐事,在天不亮时候

就把他的下属找去,他经常从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独自作长时间的内心反省,有时他会花几个钟头去征询政策问题专家的意见

,然后又信步踱进花园,就同一问题向卫兵求教。

    法国作家莫尔劳克斯对我说,毛泽东有一种“信教者”的性格,他富于幻想,并为此而着迷,毛泽东把中国社会看成一个大

家庭,当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时候,他平静地说:没有牺牲就不会有胜利,毛泽东的儿子牺牲同别人的儿子牺牲是完全一样的

。猴气意味着他为幼想所支配,虎气则表现为他竭力去实现这种幻想,从而震撼了中国,毛泽东希望人民点燃起自己的革命热情

    作为中国的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毛泽东以其高超的战略洞察力、灵活的战术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暴力手段,在历史上留上

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把农民阶级当作一个革命的阶段以取代产业工人,从而修正了马克思主义,他采用把士兵组成军队的办法

,而不是组织秘密集团进行武装暴动的办法来进行革命,从而修正了列宁主义。

    单凭他的洞察力和冷酷无情是不可能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他同时还具有能够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领袖人物的超人魅力,以及藐

视巨大困难的意志力。毛泽东的领导才能来自于他的坚强意志。我感到他们的意志力或多或少是天生就有的。他大部分生动的诗

歌是在长征途中或长征以后写成的,他在描写使人振奋的斗争场面,特别是残酷的斗争场面时,运用了鼓舞意志的手法,使人谈

起来增添了力量,由于具有这些品质,他才有可能激励他的同志们去完成长征这样的史诗般的业绩,使他的同志们成为一支几乎

是不可战胜的队伍。

    我察觉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都采用有点类似帝王的姿态,他们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

他们国家的命运和自己是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了。他们之间没有妥协,只有冲突,一位成为胜利者,一

位成为失败者。

    说来奇怪,毛和蒋在许多方面都很想象,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两次到莫斯科

,蒋介石一生也只有两次出访,一次是1923年受命去莫斯科,一次是1943年去开罗出席四强会议。

    他们两人经常长期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毛泽东经常利用这一时间写诗,蒋介石则经常一边在山间散步,一边背诵古诗,这

两个人都是革命家,毛泽东造了他专制的父亲和整个社会的反,蒋介石则造了国内腐败,对外软弱无能的满清王朝的反。他们两

人之间,既有表面上的差别,也有实质上的差别,毛泽东懒散地躺在椅上的样子,就象不留心丢那的一袋土豆,蒋介石笔直地坐

着的姿态,则好象他脊梁骨是钢制的一样,毛泽东很随和,无拘无束,说话很有幽默感,谈话气氛轻松,我与蒋介石会见时,却

从未发现他有任何幽默的话语,毛泽东的书法是信笔成书的,不拘俗套。

    蒋介石的书法则笔直成方,一望成行。

    他们二人的差异,更深刻地反映在他们爱国的方式方面,毛泽东力求把过去的一切推倒重来。

    蒋介石则力求在旧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国家。

    毛泽东胜利之后简化了汉字,这不仅是为了便于书写,而且是为了铲除形象复杂的汉字所写成的历史。

    蒋介石在溃败之时,还在接送难民的舰队中腾出地方,抢运了近400000件中国古代艺术品去台湾,而把他的许多忠实助手和

士兵留在大陆。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不同也表现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蒋周围的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包括他的衣着,办公室和他的家庭。

毛的书房摆满了书报,一切漫无拘束。

    许多历史人物对他们所年的时代的各钟框框都提出了挑战,虽然历史中充满了某些人物的革新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记载,但

历史毕竟还是由那些善于利用时代的机缘进行革新的人谱写的,毛泽东就属于后面这种,这正是蒋介石的不幸所在。

    蒋介石从来没有全面地控制过中国,他的部队穷于应付,一天到晚忙于对付各地军阀的挑战。

    毛泽东没有犯这种错误,他在取得革命胜利后,紧接着又在大陆上每个地区确立共产党对每一级社会组织的控制权,事实上

,历史将会把这一成就当作毛泽东最大的成就记录下来。

    假如没有毛泽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就会缺乏一种神秘感——它不仅吸引了那些征服中国的、狂热的支持者,也鼓舞了世界

亿万人民。

 

    基辛格在《白宫岁月》一书中谈毛泽东:

    总统和我上了中国轿车前往紫禁城,同现代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进行第一次会晤。

    毛泽东这个毕生致力于彻底改变中国传统的价值标准,结构和面貌的统治者实际上住在紫禁城内,和他所蔑视的历代皇帝那

样深居简出,神秘莫测,没有人能事先和他约定见面的时间,去见他的话,那是奉召去朝见君王,而不是应邀去会见政府首脑。

有一次我访华时,毛泽东表示有兴趣见见我的妻子南希,当时她正在商店里买东西,但这对我们的中国人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一

个礼宾官员立即把她拉出来带到毛泽东跟前,而陪同她的国务院安全官员失去了保护对象,被撤下来在那里冲着一个不懂英语的

售货员表示对北京中心的绑架事件震惊。

    毛泽东的住房单独在一处,外表简单平常,这里可以是任何一个低级官员的住处,眼前看不到有特殊的安全措施。

    毛泽东的书房是一间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下也堆着书。这房间看上去更象是一位学者

的隐居处,而不象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排摆成半园形的沙发,都有棕色的布

套,犹如一个俭省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家具太贵,更换不起而着意加以保护一样。

    在会见一位出名而掌握大权的领袖人物时,人们往往分辨不出在多大程度上倾倒于他的人格,又在多大程度上敬畏于他的地

位和声望。会见毛泽东的情况却是不容置疑的,除了召见是突如其来的以外,接见并无任何仪式,房间内的陈设就和屋子的外观

一样简单扑素。

    毛泽东就站在那里边,周围都是书,他在中国人当中身材是高大魁梧的,他微笑着注视来客,眼光锐利而微带嘲讽,他的整

个神态似乎在发出警告说,他是识透人的弱点和虚伪的专家,想要欺骗他未免是徒劳的。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来没有遇见

过一个象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身旁有一个女护士协助他站稳,他成了凌驾整个

房间的中心,而这不是靠大多数国家里那种用排场使领导人显出几分威严的办法,而是因为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得到的

压倒一切的魄力。

    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他的一生是传奇式的,他是中国南方一个农民的儿子,早年立志要接管“天

朝”,这吸引了许多追随者,他率领他们举行了六千英里的长征,结果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生存下来,他们先打了日本人,后

打了国民党政府,直到最后他住进了紫禁城,这证明了永恒的中国的奥秘和威严,即使经过一场自命要消灭一切旧制度的革命也

能够继续存在。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唱片艺术家身上有一种“颤流”,

我得承认自己对此完全感觉不到。但是毛泽东却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