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总是自动变黑:陈开枝:南巡是“老船长”的“最后一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29:23

除了历任中共东莞县委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还有几个特殊称谓:“首席接待官”、“平民市长”、“人民的打工仔”、“扶贫状元”。而这些称谓,多与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之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船长”扭转乾坤、校正航向


  《同舟共进》:1992年小平南方之行,您陪伴在他身边11天,大家曾亲切地称您为“首席接待官”。回顾20年前的那场“邓旋风”,今日您有何评价?


  陈开枝:对邓小平和南方谈话的评价,随着历史的发展,越往后越好解决。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其实就是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他看到这艘大船有点摇摆不定,有沉没的危险,于是不顾年高体弱,挺身而出,再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这条航船的方向摆正,使其顺利前行。可以这样说,南方谈话扭转了历史乾坤。没有南方谈话,就没有党的十四大精神;没有党的十四大,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就没有中国后来的发展。


  小平同志是时代伟人。一份杂志曾评论说,伟人的伟大之处,往往在于他告诉我们一些大家心里都明白的道理,大家都立即接受并付诸实施。而伟人之伟大也往往在于过了更长时间之后,他告诉我们的道理还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去品味、去感受。南方谈话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哲理思考。


  《同舟共进》:一份电报、一个电话,“首席接待官”也会感到小平同志的到来很突然吧?


  陈开枝:1992年元旦那天,我去南海检查工作,正站在南海的沙头镇鱼塘边上了解情况,省委书记谢非同志忽然打来电话,这个电话只有我听得明白。他说:“我们盼望已久的那位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接待和安全警卫工作。”我急忙赶回省委机要室,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来的绝密电报,只有一句话:中共广东省委,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讨论工作安排时,同志们认为老人家是来休息的,主张按休息的思路安排接待,但我不这么认为。凭着我的敏感性,我认为老人家绝不是来休息的,而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行动。我对大家说,要休息的话,老人家会去上海。而且,老人家从来就没有真正“休息”过。联系当时的情势以及1991年上海春节谈话后的情况,我觉得,又一次历史性的事件即将在我们身边发生!


  《同舟共进》:正像您在《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一书中谈到小平同志的特殊风范时所说:“深思熟虑,不露声色,而作出的决定又往往出人预料。”南方之行是小平同志对当时复杂形势深思熟虑的结果。


  陈开枝:是的。小平同志选择新年伊始出行南方绝非心血来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伟大战略部署。也可以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拼搏,是奠定他历史地位的最后一次拼搏。不开会、不听汇报、不陪餐、不题词、不见记者、不报道,小平来之前立下这样的规矩,是因为当时他已退下来了,他是以普通党员身份来广东的,甚至可以说,他那时是个老百姓了。老百姓去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工厂、田头看看总可以吧——这是他的策略。南方之行是小平同志高度政治智慧的体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改革开放确实到了关键时刻。老人家当时的处境其实很艰难,有不同意见,他要说服自己的同事,还要说服自己的部下。不同意见不直接指向他这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指向的是他的“施工队长”,结果他失去了得力干将。整个中国当时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处于一种低谷状态,笼罩着沉闷、压抑、疑虑、无所适从的气氛。这是很不正常且令人担忧的。小平同志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觉得要站出来说话,但说话是有风险的。他的人生已经“三起三落”了。但是他为党、为国家、为民族负责,勇敢地站出来了,没有胸怀和气魄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这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来自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热爱。


  我在陪同小平同志的南方之行时,听他讲过“不争论”。他之所以说“不争论”,是因为当时有争论。围绕着党的基本路线,不仅有争论,而且相当激烈。这个争论涉及不少问题:基本路线的要点在哪里?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不能兼容?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等等。当时,这些问题被一些人说得很玄奥,很吓人。


  “那些人尽讲屁话!”


  《同舟共进》:11天当中,小平同志哪些谈话、哪些细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陈开枝:老人家关心特区,心情迫切,坐不住。按原定计划,基本上是半天参观,半天休息。1月19日上午9时,小平同志乘坐的专列抵达深圳,考虑到老人家千里迢迢旅途劳累,当天上午安排休息。因此,省市负责人见过面后,为了不影响老人家休息都走了,只剩下我这个搞秘书长工作的,不能离开。没想到小平同志进屋换了一件衣服就出来了,对我说:“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这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老人家牵挂特区命运的迫切心情,也印证了我一开始的判断——他不是来“休息”的。可是我无法马上满足他的要求,只剩下办公室的人了。老人家说:“你不知道,我坐不住啊!”我即叫来谢非同志,陪他在院子里散步。88岁的老人为什么坐不住?就是因为他听到关于特区的各种流言太多了,到底怎么回事,只有快点出去看个究竟。


  老人家的一些谈话语言朴素,但有深刻道理,即使今天细细回味,也依然感到震惊,有“投石击破水中天”的感觉。19日下午浏览市容,深圳变化很大,他越看越高兴。回到迎宾馆下车时,老人家说了一句令人意料不到的话:“那些人尽讲屁话!”我当然晓得,他是在批评那些肆意非议特区的人。这句话让我震撼,回去我就跟工作人员讲,明天出去要带上录音机,如果要处分就处分我吧!因为开始说不让录音。


  1月20日上午,在国贸中心旋转餐厅,谈到深圳的经济发展,老人家说了一串著名的“辩证法”观点:“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些话,真是斩钉截铁、切中要害,给在场的人打了一针加强型的兴奋剂。


  谈完姓“资”姓“社”的问题后,小平同志激动地举起微微颤抖的手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后来在巡视过程中,我看见小平同志多次激动生气地说:谁反对党的基本路线,就把他打倒!谁反对党的基本路线谁就没有好下场。


  1月23日,在去珠海的船上,老人家听完谢非同志的汇报很激动,喊出了那句震撼世界的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他认为:要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情况,要抓住机遇期发展自己,我们已错过好多个机遇期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又是一个机遇期,绝不能放过。广东别管他们计划经济那一套,要加快发展,追赶“亚洲四小龙”,要搞跳跃式发展,现在阻碍发展的就是“左”的思想,“左”的思想统治我党几十年,被它害苦了。他说:你们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不要相信那些假马列主义,不要被那些假马列主义吓倒,他们就会拿着大帽子吓人。我告诉你们,我读的书并不多,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综观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突出的,都是“左”……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就是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开放也靠这个……


  从小平同志的语气中,感觉到他对“左”的东西深恶痛绝,对那些用大帽子吓唬人的“理论家”很是反感。小平当时谈起这段话,其实重点在于“防止‘左’”,“警惕右”是后来整理时加进去的。


  “与老人家相处,最大限度地再造了我自己”


  《同舟共进》:老人家的忧虑今天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他曾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陈开枝:是的,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出在干部队伍里。小平同志就曾谈到,中国要保持稳定,干部和党员就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


  《同舟共进》:您说自己是“广州600万人的打工仔”,民众也曾称呼您“平民市长”。


  陈开枝:这与老人家对我的影响有关。与他相处的11天,最大限度地再造了我自己。视察南方途中,老人家身上所体现的品质和精神,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无字之书。我们要读小平视察南方的有字之书,更要读其背后的无字之书。老人家曾对英国记者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陪伴他南行的这些日子里,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他忧国忧民的深情。


  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共产党的官就是人民的公仆,公仆的概念就是你要干活,你要为更多人的利益牺牲你自己的利益。只有实干、苦干、拼命干,才能给百姓、祖国多做点事。当年市民曾说:“有难事,找开枝。”我也有难事,但我不怕,无私无畏才能心宽广。在广州市政府担任常务副市长整治白云山的时候,我曾得罪过一些利益集团,有人扬言要暗杀我。市公安局知道了很紧张,要派警卫跟着我。我说这尽是瞎扯,白云山、珠江沿岸的违章建筑总要有人碰。打死一个副市长,广州最多增加一个烈士,但整治工作还会有人接着抓下去。要说“后台、背景”,我们更大、更硬,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和600万广州人民。


  《同舟共进》:小平同志当年就曾谈到共同富裕与“先富带动后富”的问题,他明确指出:“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距离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有余,但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日益凸显了,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陈开枝:小平同志的思想、理想,依然需要我们去落实。1996年广州开始帮扶广西百色地区,其实是改变贫富差距的一种努力。百色的书记对我讲,对百色的贫穷状况不用记太多数字,记着生活“四不”就行了——“不上桌”,只吃玉米稀粥不用餐桌;“不上床”,没床只能睡地上;“不上学”,没钱读书;“不上厕”,没厕所。当时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小平同志当年发动百色起义的地方,老百姓居然生活得这么苦!我暗下誓言:老人家“共同富裕”的遗愿还未实现,我要继续努力,生命不息,扶贫不止。10多年来,我为百色募捐资金超过2亿5千万,新建、改建中小学240多所。有人说我是“广州第一大傻”,“扶贫打前头,出力买难受”,但我觉得值得。


  1998年,我被国务院评为“扶贫状元”,2004年又被国务院授予“东西协作”先进个人称号。其实我还是“打工仔”,既是广州600多万人民的“打工仔”,也是百色300多万人民的“打工仔”。


  《同舟共进》:1998年6月您由广州市政府转入市政协工作,当了7年市政协主席,您对政协工作有何切身感受?


  陈开枝:政协本身是一个团结人的机构,在这个机构要有爱心、真心、诚心,懂得理解人、体谅人、宽容人。刚到政协时,有一副对联让我感触很深,上联是“没权没钱没人找”,下联是“无忧无虑无烦恼”,横批是“人民政协好”。我想,这既是社会一些人对政协的一种误解、偏见,也是身处政协组织中的一些人由于失落感而发出的一种无奈和自嘲。我不认同这种想法。从事政协工作的人,首先不能有身处二线的清闲念头,不能轻看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要坚定信心,变别人“看不起”这种无形压力为动力,积极进取,主动开拓,真抓实干,以自己的作为改变政协似乎无所事事的形象。政协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但要做好政协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边既包括理论功底、学识修养、群众意识、人格魅力和政策水平等综合因素,也包括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等专业素质。所以,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这副对联进行了修改,上联改为“有为有位有贡献”,下联改为“有情有义有朋友”,横批还是“人民政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