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2014状态栏不见了:青铜谜案--宣德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0:44:04
青铜谜案--宣德炉(2006/06/08)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9日 14:32 来源:CCTV.com

  熊雄:讲故事、说玄疑,解读青铜谜案。古代文人向往的清雅生活,可用“红袖添香夜读书”来形容,这用来添香的器皿便是炉,它有陶、瓷、铜、铁、瓦等各种材质。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他曾下令召集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红铜,铸造出3000座铜香炉,深藏在禁宫之内,秘不示人。就连当时的百姓也只知其名不知其形。神秘的宣德炉,就此成为所有铜香炉中最声名显赫的代表。500多年来,古玩商仿制宣德炉的活动从未停止。可是,宣德炉究竟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人真正知道。那3000座一经铸造出炉,就被秘藏的宣德炉,究竟有没有传世品,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一大悬案。今天的艺术品投资节目,就来讲讲宣德炉的故事。

  史料记载:宣德皇帝曾命人参照宫中所藏的柴、汝、官、哥、定等,宋代名窑瓷器中的典雅款式,来设计宣德炉的形制。工艺师们绘制出宣德炉图谱共117种,在宣德三年时,依照图谱开炉铸造。在宣德炉的底部还铸有“大明宣德年制”阳文楷书方印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依照图谱铸造宣德炉仅此一次,从此再未能开炉。而这图谱事实上却并未能保存下来。只留下只言片语记载在史籍上。没有人知道,在各大拍卖市场上卖得风风火火,动辄几十万元的,铸有“大明宣德年制”底款的铜炉,和那神秘的3000座宣德炉有无联系。

  朱亮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 研究员:

  文物界有关文献和资料里面,没有见过真正的宣德炉的资料,就是没有一个我们用于我们比对的标准器,作为认识这个技术,所以我们很难辨认真正的宣德炉什么样,我们不知道。

  因此,关注宣德炉的学者和藏家,只能在寥寥数语中猜测其中涵义,苦苦寻找宣德炉的下落。

  主持人:专家说了,即使是他们,到现在也还说不清楚宣德炉到底是什么样子。关于宣德炉的下落,坊间盛传几种说法。一说是追随明代宣宗深埋在景陵,还有一说是李自成攻城时,将3000宣德炉尽数毁掉铸成了铜钱,导致钱币市场上那个年号的古钱都分外昂贵。也许是宣德炉扑朔迷离的身世太吸引人,热衷收藏铜炉的藏家,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能找到宣德炉的机会。

  藏友石先生,喜欢收藏铜炉,更喜欢在市场上靠眼力来捡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古玩摊上,偶然发现了一件宝贝

  这个多少钱

  要的话,就8000不还价

  石先生觉得这个铜炉的款式、包浆看起来都不错。可是摊主提出的价格,作为捡漏来说有些昂贵。他又认真看了看铜炉,发现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石先生一下子联想到了那不知藏匿在哪里的神秘宣德炉。根据收藏经验,他判断手中的这个铜炉,至少应当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可是,到不到明代,是不是真品,他还不敢贸然下判断。

  熊雄:史料记载说,明宣德皇帝在位时,宫内的佛殿突然失火,金、银、铜像都烧得混成一团。金银珠宝和铜器都烧结在一起。于是皇帝下令将这批凝结了各种金属的原料铸成铜炉。这证实宣德炉的原料里包括金、银这样的贵重金属。因此很多古籍都形容宣德炉呈现出珠光宝色、五彩斑斓的效果。那么石先生见到的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宣德炉,他又能否捡到大漏呢?

  其实,对于这个铜炉是否是传说中的宣德炉,石先生没有把握,但他又的确很喜爱这个铜炉沉甸甸的手感和乌亮的包浆,尽管暂时无法确定它和宣德炉有无联系,石先生还是毅然付款买下了它。

  出人意料的是,周围的藏友们见到这只铜炉后大加赞赏,认为石先生只用2000元就捡着个大宝贝。他们说这只铜炉形制古朴典雅、包浆厚重自然、底款洒脱迥劲,条条都符合记载里宣德炉的特征。藏友的这些肯定,让石先生信心大增,他拿着那个铜炉,只觉得沉甸甸的很压手,这也像是书中对宣德炉的描述。难道,这次在古玩摊上的偶然发现,竟然是众里寻它千百度的宣德炉?

  现存的史料称,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在口沿上置有桥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铸于炉外底部。

  由于传世的宣德炉极为罕见。而显赫的盛名又使市场对宣德炉的需求非常巨大,因此,早在宣德末年,对宣德炉的仿制工作已经开始了。此后,各朝历代都纷纷仿制。到了500年后的今天,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或古玩店,均可见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铜炉,然而,如果想从这里找到真正的宣德炉简直像大海捞针。但是,宣德3年铸造的那3000件铜炉,除非是在地下安睡,否则也不会凭空消失。很多藏友都相信,也许在某一天,就会在古董摊上遇到真正的宣德炉,那么,该如何判断宣德炉的真伪呢?  蔡运章: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研究员

  (宣德炉)铜炉的用料,有特殊的成分,制造工艺,也非常讲究,非常精致,尽管从明代末年,特别是清代工业以来,历代都在一直在这个仿制宣德炉,但是都很难达到当时的水平。

  商周时期青铜器大都是采用泥范的一次铸造法,这种铸造法所用的范模只能使用一次,所以青铜器没有完全相同的。到了明代以后,失蜡法已开广泛应用,这是一种相对较简单的方法。分为几个步骤


  先用胶泥来塑出基本造型

  用石膏对半把泥形包好

  把石膏形打开,取出最初的泥形,然后用融化的蜡,倒入石膏模型内,冷却后再倒出蜡

  在蜡件上雕刻细节

  用硅胶来深入,做成硅胶形,再用石膏来固定

  涮蜡件,方便复制

  将涮出的蜡件,组合成需要的形状

  再用石膏包裹蜡件

  上炕烘焙,使蜡流出

  将融化的铜水倒入石膏模子中,冷却后,敲碎石膏,就可取出铜器

  使用失蜡法来制作铜炉,成本相对低廉,只要蜡模不坏,就可以反复翻制下去。可是,现在制作方法上的进步,与记载里宣德炉的制作工艺,已开始大相径庭。在原料和色泽上,宣德炉采用了贵重金属,只需轻轻擦拭,就会呈现出自然绚烂的色彩。而后来制作不可能使用太昂贵的金银,甚至在表面抛光的工艺上,使用的也是现代工艺

  熊雄:据说宣德皇帝曾经询问铸工说,铜炼几次才能精纯?铸工回答说用六火炼铜,就会现出珠宝的光彩。于是宣德皇帝命令炼十二火,把最精纯的铜选取出来制成宣德炉。这样不惜成本的冶炼,使得宣德炉,应当更多一层精工细做的庄重。董小宛的丈夫,明末学者冒襄在《宣德炉哥注》写到,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从意象的文字来猜测实物,总是让人很难下准确判断。这也是带“宣”款铜炉格外吸引藏家的原因。石先生购得的这个铜炉,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作品、能否与宣德炉划上等号呢?我们将继续与您勘探宣德炉真伪之谜

  目前藏界公认宣德炉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原料除铜之外,还应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精致;二是有五色为标准色,分别是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最好;三是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经十二炼之繁,因此炉质会非常柔和纯净,四是底款由皇家监制,应该法度森严,字体规整。

  蔡运章:

  用失蜡法仿制青铜铭文,多数采用腐蚀的办法,拿,把这个蜡溶化到青铜器底部、内部之后,然后把字把它开出来,用化学药品,比如硝酸,涂上进行腐蚀。腐蚀出来的这个字体,这个铭文,字口不清晰,深度都不够。

  石先生结合专家的指点,反复观察自己购得的那个铜炉,终于在底款上发现了与史料不符的破绽。原来,这个铜炉六字底款“大明宣德年制”书法上稍显纤弱,而且六字中的“德”字,和明代书法中“德”字的通用写法相比,竟然多了一小横。

  这凭空多出的一小横,把捡大漏的希望给扫空了,可是,让石先生暗自庆幸的是,通过一番求证,他也对宣德炉的了解深入了许多。假如有一天,能够在古玩摊上见到真正的宣德炉,一定不会再错过了。

  熊雄:从宣德三年到现在,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传说中典雅古朴、珠光宝气的宣德炉,可是,始终没有一个炉,能够被确定,它就是宣德三年开炉制造的3000个宣德炉中的一个。现在,宣德炉的概念,早已不仅是指宣德三年铸造的炉,而是所有带宣德款铜炉的统称。一般来说,在风格设计上带有明代中叶特征,而包浆和铜质特佳者,就能作为宣德炉的候选。但是,这些宣德炉绝大部分都不是宣德年间的,这些带“宣”款的铜炉,与其说目的是为了高仿,还不如说是对历史上,制炉艺术黄金时代的尊敬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