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上帝之手网盘:浅析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 十八子l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9:01

 

王小会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 要: 客源地的城市性与目的地的乡村性的级差和梯度是乡村旅游的基本动力,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因此如何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对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之间矛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持乡村旅游乡村性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性;文化景观;社区参与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02-0123-02

乡村旅游在带动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广泛的消极影响,乡村出现了盲目的城市化和庸俗化,乡村环境遭到破坏,文化遭到冲击,旅游利益分配的不均严重影响本地人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及对游客的抵触态度,这些都使乡村旅游目的地丧失独有的特色--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乡村性被削弱,然而区别于城市性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基本动力,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依托。所以我们要向保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再造;保证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培养本地化的乡村旅游人才。

一、乡村旅游及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内涵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风民俗、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就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为依托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地所体现的、不同于城市区域的性质和特征。乡村性的本质是乡村人所创造的乡村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乡村文化表现为乡村的建筑、服饰、食品、田野、果园、环境等物质方面;无形的乡村文化表现为乡村的制度、民俗、风俗、风情等精神方面。这种精神和物质的乡村文化就是乡村旅游的内核。

近年来,乡村旅游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需求,日益彰显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乡村保持了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村庄与自然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整体,这种乡村印象和乡村文化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并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逃离现实生活,放松身心压力,体验农家乐趣的主要心理动因。因此,乡村性构筑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乡村旅游乡村性的矛盾分析

   1、乡村旅游娱乐活动的本土失真。受消费理念的限制,乡村旅游经营者复制、模仿了大量外来乡村旅游娱乐项目,甚至包括城镇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如唱卡拉OK、棋牌、足浴等。由于在引进外来娱乐项目的同时,缺乏与本地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导致其乡村娱乐活动的乡村性、本土性失真。

2、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商业化的矛盾。  随着乡村旅游的升温,游客数量增加,村民感觉到现有建筑设施无法满足接待需求,开始拆旧建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领导,他们设计的建筑根本不符合地方特色的设计和建设,造成与乡村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的不协调。更有甚者,村民的“变异迎合性”,他们认为城镇居民喜欢类似城镇住宅的风格与娱乐设施,因此不少乡村旅游在开展的初期就面临着传统特色民居的大片破坏。

3、乡村旅游的乡村环境遭到破坏。一方面,由于大量的游客的到来尤其是很多不负责任的旅游者行为,会带来大量的不可降解的物质,对当地的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也有很多经营者由于缺乏相关法规、条款的制约,为了眼前利益,对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经营不负责都会破会啊乡村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外来主流文化容易形成对本土乡村文化的冲击,使得本土文化崩溃瓦解。再加上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旅游利益的分配不公,农民受贿少,所以农民很容易失去促进旅游保护乡村黄精的积极性。

三、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的几点思考

(一)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再造。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的基本动力,也是乡村旅游的基本特性。而保护乡村性的核心就是保护作为乡村性载体的乡村文化景观。所以乡村的传统文化和原生态景观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特别是一些具有良好的市场和资源基础的乡村。在乡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乡村建设不可一味的模仿城市,把“洋,新,奇”作为农村发展的标志,而应着力保护乡村独特的地方文化遗产、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使游客进入其中能够感受到浓郁的风土人情与乡村风貌,体验到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1、要树立鲜明的乡村文化景观。鲜明的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开展的原因所在。突出特色,塑造“家园”,使乡村景观由大众化向特色化发展,由一般建筑风格向乡土特色民居风格转变,是保护和维持乡村性的重要途径。在硬件上,追求“外部民俗古朴、内部装修现代化”,不同村落分出特色、分出市场、分出规模,要实现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文化景观,避免乡村旅游同档次恶性竞争的出现,从而实现乡村文化的本地化。同时在旅游开发前政府和开发商应对项目建设进行认真严谨的可行性分析,充分评估项目开发对乡村景观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正确引导乡村的建设与发展。

    2、乡村文化景观的再造。现阶段的中国乡村正处于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变的过渡阶段。对乡村文化景观的严格保护并不是要求对乡村景观的全盘保留,而是需要适当对其进行“选择性”再造。例如对一些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特别是迷信风俗活动,要进行严格控制,对破旧的房屋建筑、文物古迹要进行及时修葺,对当地居民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乡村文化景观的再造,主要体现在对居民住宅、生活设施、基础设施等硬件实体和村风民风、风俗传统等软件资源的优化,努力营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浓郁”的现代乡村环境,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对于已经形成较高市场认同的乡村文化景观,要下大力气去维护和强化;对于无明显特色的乡村,则要通过规划设计,着力打造区别于周边景区的不同文化景观,甚至可以去创造现代化的乡村文化景观。

(二)保证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首先要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政府要鼓励本地居民和本地企业的商业行为,尤其是鼓励、引导本地居民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为他们提供优惠条件,提供财政扶持如帮助当地居民筹措开展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或提供低息贷款,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开办旅游服务设施和环保设施的机会;旅游商品尽可能采用本地的原料,在本地加工;保证本地居民优先被雇佣的权利等等,政府应积极的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同时要改造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产业安全。而且要建立合理地利益分配机制、监督机制等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一旦社区居民参与能使居民意识到旅游业是能为他们带来长久丰厚利润的产业,他们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其次,要保证当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工作。乡村社区居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他们理解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内涵,知道哪些文化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所以政府和旅游经营者在制定乡村旅游的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时,应当尊重当地居民的态度,充分考虑居民的各种愿望,开发对居民有利的旅游产品。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多方面征求居民的意见、合理安排旅游业发展规模,并使居民较多的参与到旅游接待中,在评估旅游开发产生的各种影响时,要听取居民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旅游引发影响的态度,制定有效对策。

  (三)培养本土化的乡村旅游人才。人才是发展旅游的关键,由于乡村居民受自身文化水品的限制,不能担当高层次的管理工作,这些重要的工作只能由外来的高人才来管理,可是外来的管理者对本地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还往往会造成对本地文化的误解、破坏与错误的开发导向,最终导致乡村性的特色丢失,变形。所以,我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培养本地化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因为本地的人才从小就生生活在那种文化环境中,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只要他们具备一定得现代旅游知识理论,他们就会很好的来运用和开发本地的乡村旅游资源,而且作为一个本地的血统,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保护意识就会更强烈,更有利于保护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所以就比不采取一定得措施培养本地化的人才,比如制定一定得优惠政策,使当地居民在很小的时候就免费让他们学习本地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乡村旅游知识,培养他们对本地的热爱等思想,将来在他们成才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来吸引他们回到乡村,为自己的奖项做贡献。所以培养本地化的人才尤其有利于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参考文献:

 [1]杨振之.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2

    [2]李坚.城乡统筹新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构想[J].企业经济.2007.5

 [3]杨新征.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乡镇经济.2006.8

[4]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5.9

[5]朱华,乡村旅游利益主体研究[J].旅游学刊,2006.5

[6] 王继庆,制约我国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J].中国林业经济.2008.7

[7] 邹统钎.乡村旅游理论.案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8] 叶文,蒙睿.生态旅游本土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9] 杨敏,骆静珊.乡村旅游[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