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隐藏手机桌面的应用:油气产业“走出去”战略透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07:30
中国油气产业实施海外战略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油气资源利用的国际化不仅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更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方面。刚刚过去的2011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在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生产指标下滑、海外并购业务大幅下降的形势下,中国海外油气业务有着怎样的表现?
投资环境不佳 中国企业逆势而上
在2月9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举办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该院海外投资环境所副所长吴谋远在谈及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油气项目的进展时总结了两句话:“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从中,逆势而上的特征可见一斑。
2011年,我国油气企业在海外业务拓展方面的表现引人瞩目。据统计,2011年,我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首次迈上8000万吨的平台,产量突破8500万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超过10%。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拥有不俗业绩外,民营企业在海外油气领域的投资活动也十分抢眼。去年7月,汪和罗石油公司收购了美国页岩气项目,这是中国民企首次进入北美油气领域;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铺设的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输气管线,是中国首条由民营企业投资的跨国能源通道,于2011年6月破土动工,日输气能力达150万立方米。
“这一成绩是在国际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中东北非主要油气富集地区发生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复苏不明朗的形势下取得的,来之不易。”吴谋远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海外油气业务一直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过去几年间,中国企业的海外油气产量增速远远高于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同规模石油公司的增长水平。以中石油为例,2006~2011年,中石油海外油气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达19.2%,而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油气产量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只有2%,一些国际上顶级的石油公司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过去5年,中国企业海外石油作业产量翻番,达1.2亿吨以上,加上国内2亿吨的产量,油气产量超过了3.2亿吨,占到世界油气总产量的8%,对全球石油市场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产量稳定增长外,中国企业海外油气业务进展迅猛还体现在海外并购动作的逆势而上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油气资源国局势动荡不安,2011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大幅降温,并购交易金额同比下降了3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中国的石油公司海外并购金额近200亿美元,成为市场上重要的参与方。中投公司、中海油和中石化均有较大规模的收购活动。其中,中投公司去年8月宣布,拟投资31.5亿美元收购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 Suez)旗下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的子公司30%的股权,还拟投资8.5亿美元收购苏伊士集团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亚特兰大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的权益;中石化则与康菲、雪佛龙、壳牌及Galp等多家公司签署收购协议,收购5项海外油气资产,金额超过107亿美元。从收购类型看,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项目以及深水资产占总收购金额的七成以上,地域集中在北美和亚太地区,收购方向和领域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相符。
邻国资源丰富 地缘合作顺势加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王礼茂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周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一年中,我国除了继续巩固和深化与传统国家的油气合作,还与多个周边国家首次开展油气合作。
去年2月2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关于哈萨克斯坦乌里赫套项目合作的原则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50∶50的权益组建合资公司联合勘探开发哈萨克斯坦国内的乌里赫套气田,该气田将为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提供气源保障。记者了解到,2010年底,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已在哈萨克斯坦巴卓伊压气站正式开工,预计2012年底第一阶段工程即可投产通气,年输气能力达到60亿立方米;第二阶段完成后,预计年输气能力达到100亿~150亿立方米。石油行业的相关专家认为,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邻国,其地缘优势是除俄罗斯外的其他国家所不能代替的,从石油供给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哈国将成为补充我国石油供应的重要陆路来源。数据显示,2010年,中石油在该国的油气产量已达到创纪录的3000万吨油当量。
同年11月23日,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关于全面深化中土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和《关于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增加天然气的协议》,土库曼斯坦对中国天然气年度供应量将增加250亿立方米,达到650亿立方米。中土双方领导人还表达了深化能源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交通、通信、化工、纺织等非资源领域合作的愿望。
除上述两国之外,2011年,中国还首次与蒙古、文莱和阿富汗建立能源合作关系。
位于亚洲中部的蒙古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仅在上世纪末有少数油井进行了钻探。去年8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和蒙古总理巴特包勒德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与蒙古矿产资源与能源部副部长阿荣桑在乌兰巴托签署了《关于扩大在石油领域合作的备忘录》。根据这一备忘录,中石油与蒙方同意进一步拓展在蒙下游业务、保障中石油在蒙上游合作项目运行环境平稳、扩大蒙古当地人员就业和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双方还将成立指导委员会,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重大事宜。
此外,去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与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举行双边会谈,双方就能源合作,包括海上石油天然气合作签署了协议。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与文莱的油气资源合作将为我国能源供给提供进一步保障。
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化水平待提升
过去10年来,我国海外油气产量增长迅速。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企业海外石油作业产量保持了近20%的复合增长率,从2006年的不到6000万吨油当量增长到2011年的1.2亿吨油当量,产量已经翻番。而且,集石油公司与工程公司于一体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参与到国际油气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成为跨国大石油公司优选的合作伙伴。
然而,吴谋远指出,尽管如此,与国际上大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的石油公司在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经营水平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给出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从海外油气产量所占比重来看,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道达尔分别达到了89%、84%、70%和70%,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仅约30%;上述四家国际石油公司跨国指数分别达到84%、76%、76%和64%,而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只有30%左右。
对于去年中国的石油公司普遍存在的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卫中分析认为,国内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正处于改革之中,使炼化业务和进口业务受到一些影响,同时我国资源税改革也使得石油公司的税费有所增加。另外,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三大石油公司利润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差距既是不足,却也表明中国企业在海外油气业务上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未来10年仍然是中国海外油气项目快速发展的时期。
2012年伊始,中国海外油气合作项目取得良好开局。今年1月,中石油、中石化和民营企业完成多起收购活动。在中央领导人访问中东、非洲期间,中石油在阿联酋、沙特、苏丹、南苏丹等资源国新签署一批油气合作协议,为未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三大石油公司也分别描绘了未来海外业务的发展蓝图:中石油和中石化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海外油气产量占据半壁江山的目标。到2015年,中石油海外油气资源产量计划达到2亿吨,权益产量1亿吨;中石化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计划达到5000万吨;中国海油将力争在2020年再建一个海外大庆。
在提及未来的海外油气业务预测时,吴谋远认为,2012年我国海外油气产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总产量预计可达9000万吨油当量;在业务类型上仍将以上游开发和非常规能源领域为主;中国政府将会推出更多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国家层面的安全保障体系也会逐步完善。而海外项目中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国家局势安全与地缘政治的风险,需要企业加以防范。
我国石油公司在大力贯彻国家能源“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在所在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政府和人民携手发展。图为苏丹黑格里当地居民在中石油出资修建的水井取水。当地居民介绍说,在中石油到来之前,他们只能在泥塘中取水,水质很差,而且到了旱季,还经常出现水荒。中石油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时,专门抽调设备和人力为当地居民打水井,解除当地人的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