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怎么改竖着的名字:论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32:21
论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宣传处处长  高贤芳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决定了民主党派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民主党派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迫切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措施,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第二,解放思想,在民主党派内大力营造党内民主氛围;第三,在配套落实已有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完善党内意志表达机制、权力运行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第四,建立规范的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以保证党内民主的实体性规范得以严格执行。

[关键词]民主党派   党内民主  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高贤芳  女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宣传处处长   

 

    一、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命题,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前提,作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并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有领导、有步骤地在党章规定的范围内,深化着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

    民主党派是否也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问题?

    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决定了民主党派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

    中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得到人民拥护,有执政的合法基础,中共党内长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特别是从制度形态和政治实践上正在规范和丰富起来的党内民主,对民主党派内的政治生活必然产生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民主党派是政党,是执政党的助手,参政党的主体,我国政党制度中的重要力量。尽管对中共党内民主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程序不能生搬硬套,但在民主党派内培养和建立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特别是形成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民主生活制度化非常必要。如果执政党内的民主发育机制相对成熟,而参政党内的民主发育机制不全,建设速度滞后过长过久,对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建设、对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民主党派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迫切需要。

    我国的民主党派当年是为反对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而建立,所以才有“民主党派”的由来,现在对执政党又有民主监督的神圣职能,可以说,靠民主起家,用民主办事,是民主党派的特色之一。

    但实话实说,在我们民主党派内,要培养和建立党内民主意识、党内民主作风和党内民主习惯,特别是形成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民主生活制度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民主党派不民主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当然,这一现状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有其历史源由和发展惯性。我们只要正视现实,加快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从实体机制和程序机制上完善党内民主,我们民主党派一定凤凰涅槃,再注生机,永葆活力。

    1949年新政协召开时,我国的民主党派因正确的选择而获得了恰当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也得到确立,当时民主党派虽然社会联系面广,有阶级联盟的性质和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但其成员主要由代表性人士所组成,全部民主党派的人数加起来才2万人左右,有两个党派组织的成员 才百人上下。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7年上半年,民主党派组织快速发展,成员成倍增加,但仍是由十分有限的代表性人物和旗帜性人物参政议政。

    1957年反右运动,民主党派停止发展成员,队伍萎缩,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民主党派工作瘫痪,1979年后,民主党派组织恢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6年上半年成员发展到68万多人。

    可以说,历史对民主党派的组织重创也是对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重创。这一重创仍深深地影响到今天。

    现在,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四点明显差异。

    一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党员断层现象,从基层到中央的各级领导成员,大多是按“台阶论”的程序规定,逐级历炼而上,形成了丰厚的有梯度的执政人才资源;而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中间断层十多年,上世纪90年代前,出现成员老化而又青黄不接的人才宭境,至使现在换届的省级以上的领导班子成员,党龄大多在20年以内,也由于缺乏逐级历炼的条件,有的地方只好仓促引进党派领袖人物,结果难免出现候选人落选的遗憾事件。受断层遗留影响,这次(2007年)民主党派中央换届,虽称“新老交替”,但一些改革开放初期加入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因年龄关系就已经退了下来,由一批九十年代前后加入民主党派的同志来担任中央领导岗位。

    二是,依靠旗帜性、代表性人物主政和参政议政仍是党派工作的主要特色,个人因素在党派工作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共产党的执政工作基本进入常态化,领导干部的升降去留已经形成制度化。以民主党派的旗帜性、代表性人物为主的对内领导方式和对外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与生俱来的特点,它有适应当时历史环境,使民主党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和宝贵财富。但根据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和现代政党建设的要求,必须改变这个单一作法,与时俱进地建设现代政党。

    三是,民主党派的领导班子是专兼职领导结合,另说基层组织基本是兼职了,民主党派的中央和地方省级组织也是这样,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特别是中高层领导班子结构却与此有着重大区别。

    四是,民主党派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政治联盟性质的特征突出,中共队伍中虽然更是人才济济,但中共不是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政党。知识分子更有追求自由、尊严、民主、平等的天然要求。 

    针对以上情形,中共向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层提出了尽快实现“三个转变”的恳切希望:一是尽快实现由专家学者向社会活动家的转变。与任职前相比,肩上重担和责任已不一样,担负着整个民主党派的使命,也担负着中共的厚托。二是尽快实现由基层工作者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转变。民主党派的领导干部的成长不可能像中共干部那样一步一步的朝前迈,不必有逐级任职的经历,大多是从专家学者中直接选拔上来,缺乏必要的行政领导经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加以弥补。三是尽快实现由从事具体专业领域的工作向领域广泛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转变。

    这些希望无疑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笔者认为,就制度建设而言,建全和完善包括民主表达、民主制约和民主监察在内的党内民主机制,对民主党派更重要,更迫切,更有基础性作用。

    在民主党派内,有了良好的党内民主机制,或者说有了良性的制度和保证这些制度得以执行的科学程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关系,克服因党派领导班子中的一些成员从政经历短,对外参政或对内管理可能出现偏差的不足,克服在党派领导班子成员中,因专兼职体制而介入党派工作程度不同,职责职权规定不清,人财物管理权限不明等原因,经常出现的班子团结不好的老毛病,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在现阶段做到,管理权和参政权虽然相对集中于少数人手上,但却能代表和反映党内多数人意志,不滥权不钻权,把好权慎用权,不发生权力腐败。

    二、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中共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在中共党内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下,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已有长足发展。如九三学社中央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中央常委会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依照议事规则和程序实行正确的集中;在充分发挥第一把手和专职负责人作用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兼职领导成员的作用,保证他们正常行使领导职权;认真贯彻领导班子各项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加强社的主席(主委)会、主席(主委)办公会,常委会、全委会、专委会等五项主要例会的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社内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在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上,正在逐步建立适合民主党派特点的内部监督机制,拟制定监督委员会各项条例,社中央拟设立中央监督委员会。实施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各级组织和社员遵守《九三学社章程》的情况,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领导职务的情况。社中央监督委员会将对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学习、谈心活动、民主生活等工作进行检查,并通过深入基层、处理来信来访等方式和渠道做好内部监督的工作。[1]

    但应承认,参政党与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仍有很大差距。如十六大以来,中共加大了对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党内各项民主制度的建设,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切实保障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容与形式,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推进民主讨论、集体决策、责任约束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健全;三是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四是真实反映选举人意志,改进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取得新进展;五是加强集体领导,合理划分党委常委会与全委会的职责权限,党的全体委员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六是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得到更好保障;七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用权、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加大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和同级相互之间的监督力度,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此外,还在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共实行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机制。[2]但我们呢?以中央委员会选举为例,中共十六届和十七届中央委员的产生都实行差额选举,而我们民主党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则仍是等额选举。

    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措施,现阶段应该有哪些?

    笔者认可,至少应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建设问题。

    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党内民主是事关民主党派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共产党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其实党内民主也是民主党派的生命。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以执政党自身的民主化为前提,没有中共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同理,没有参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谈不上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对其他形态的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中共的党内民主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是由其参政党地位和迫切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民主党派必须通过党内民主才能整合全党意志。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最大功效是可以形成党内自我更新机制,为党输入活力,保障和反映党内大多数人的意志,通过党员参与决策、选举、监督等机制防止和及时纠正错误。

    发展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要以实现各民主党派的纲领为目标,以引导、保护、发挥成员和各级组织的积极性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各级组织的职能和成员的权利与义务来展开。发展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要以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以保障成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参政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成员和各级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监督机制、党际互相监督机制和参政议政的工作机制,全面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

    有学者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个人专断,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软弱涣散、好人主义和无人负责的局面。二是民主与纪律的关系。在保障广大党员民主权利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最核心的是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三是制度建设与提高觉悟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一靠制度,二靠教育。四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得以充分实现的沃土,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是积极发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在有利于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六是发展党内民主与抵御西方民主影响的关系。我们发展党内民主,绝不是要搞西方所谓的政党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那一套,与我们的党内民主在本质上完全是两码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3]发展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时也应该遵循这些基本原则。

    第二,解放思想,在民主党派内大力营造党内民主氛围。

    目前,在民主党派少数领导干部身上,民主意识仍很淡薄,他们表面上讲民主,但遇有不同意见时,总是事前定调子、会上搞“集中”,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而一些党内同志长期在缺乏民主的氛围中生活惯了,也形成了“说真话难”的官场潜规则,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时不敢表达,习惯于看风向、顺大溜,说假话、空话、违心和无用的话。在这种氛围中,很难有真正的党内民主。应该在民主党派中培养民主意识,提高民主素养,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氛围,当有不同意见时,大家都能在平等的氛围中讨论,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保证每人都能充分行使和维护好自己的权利。

    第三,在配套落实已有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完善党内意志表达机制、权力运行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

    从本质上讲,党内民主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在民主党派内,党员是权力的主体,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实质上是每个民主党派成员,在党内享有有条件的平等权利,核心是党员在参与式民主中,按权利制约权力的规则,分享党的权力。

    在党内意志表达机制上,要整合上下沟通渠道,建立沟通互动反馈机制,保证党派成员和下级组织有充分表达意愿的条件。应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之类的规章,充实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完善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措施,明确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尽的职责,调动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和依法决定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应在党内实行必要的党务公开,主动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性。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直至对中央的上下沟通渠道,也应有基本的制度规范,以调动下级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党内民主的核心是选举、公开、监督。因此党内选举权是民主党派成员最重要的基本权利。保障党员权利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利。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建立体现党员选举意志的选举制度,并尽快实行竞争性选举制度。

    在完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上,对权力的产生、权力的赋予、权力的行使、权力的终止都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只有将这四个方面的党内权力限定在党内民主程序链的轨道内,才能防止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的权力腐败与滥用。这方面,中共有相对成熟的机制,可供民主党派参考借鉴。

    在完善党内有效监督机制上,民主党派内已有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应有更硬性的规定,确实解决在党内业已存在的对违法乱纪行为和腐败行为上级管不到、同级管不了、下级不敢管的现实。

    第四,建立规范的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以保证党内民主的实体性规范得以严格执行。

    程序是党内民主保障的基本载体,实体性规范的民主权利必须在程序性规范的框架内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优先构建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党内民主程序,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在处理党内政治生活时所必须遵循的方式和步骤。即用什么方法和形式去处理党内的政治生活以及处理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原则。

    长期以来,民主党派很少系统讨论党内民主建设,即使有局部的理性思考,也很少从程序规范的角度去探索建立党内民主的保障机制,而各党派章程和规定对党内民主往往只作实体性规定且过于抽象、原则,因此造成了党内民主在实际执行中的走样,也由于党内民主的实践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设定,所以许多习惯于家长制作风的领导,很容易找到各种对策来应付抽象的民主规定,使党内民主难于落到实处。

    可见,就党内民主的程序而言,其实践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实体性规范。现在,注重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好党内民主实体性规范的建设,又抓好党内民主运行程序机制的建设,我们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2008年4月23日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宣传处处长  高贤芳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决定了民主党派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民主党派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迫切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措施,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第二,解放思想,在民主党派内大力营造党内民主氛围;第三,在配套落实已有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完善党内意志表达机制、权力运行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第四,建立规范的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以保证党内民主的实体性规范得以严格执行。

[关键词]民主党派   党内民主  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高贤芳  女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宣传处处长   

 

    一、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命题,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前提,作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并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有领导、有步骤地在党章规定的范围内,深化着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

    民主党派是否也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问题?

    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决定了民主党派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

    中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得到人民拥护,有执政的合法基础,中共党内长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特别是从制度形态和政治实践上正在规范和丰富起来的党内民主,对民主党派内的政治生活必然产生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民主党派是政党,是执政党的助手,参政党的主体,我国政党制度中的重要力量。尽管对中共党内民主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程序不能生搬硬套,但在民主党派内培养和建立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特别是形成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民主生活制度化非常必要。如果执政党内的民主发育机制相对成熟,而参政党内的民主发育机制不全,建设速度滞后过长过久,对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建设、对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民主党派有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迫切需要。

    我国的民主党派当年是为反对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而建立,所以才有“民主党派”的由来,现在对执政党又有民主监督的神圣职能,可以说,靠民主起家,用民主办事,是民主党派的特色之一。

    但实话实说,在我们民主党派内,要培养和建立党内民主意识、党内民主作风和党内民主习惯,特别是形成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民主生活制度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民主党派不民主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当然,这一现状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有其历史源由和发展惯性。我们只要正视现实,加快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从实体机制和程序机制上完善党内民主,我们民主党派一定凤凰涅槃,再注生机,永葆活力。

    1949年新政协召开时,我国的民主党派因正确的选择而获得了恰当的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也得到确立,当时民主党派虽然社会联系面广,有阶级联盟的性质和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但其成员主要由代表性人士所组成,全部民主党派的人数加起来才2万人左右,有两个党派组织的成员 才百人上下。

    新中国成立后至1957年上半年,民主党派组织快速发展,成员成倍增加,但仍是由十分有限的代表性人物和旗帜性人物参政议政。

    1957年反右运动,民主党派停止发展成员,队伍萎缩,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民主党派工作瘫痪,1979年后,民主党派组织恢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6年上半年成员发展到68万多人。

    可以说,历史对民主党派的组织重创也是对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重创。这一重创仍深深地影响到今天。

    现在,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四点明显差异。

    一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党员断层现象,从基层到中央的各级领导成员,大多是按“台阶论”的程序规定,逐级历炼而上,形成了丰厚的有梯度的执政人才资源;而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中间断层十多年,上世纪90年代前,出现成员老化而又青黄不接的人才宭境,至使现在换届的省级以上的领导班子成员,党龄大多在20年以内,也由于缺乏逐级历炼的条件,有的地方只好仓促引进党派领袖人物,结果难免出现候选人落选的遗憾事件。受断层遗留影响,这次(2007年)民主党派中央换届,虽称“新老交替”,但一些改革开放初期加入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因年龄关系就已经退了下来,由一批九十年代前后加入民主党派的同志来担任中央领导岗位。

    二是,依靠旗帜性、代表性人物主政和参政议政仍是党派工作的主要特色,个人因素在党派工作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共产党的执政工作基本进入常态化,领导干部的升降去留已经形成制度化。以民主党派的旗帜性、代表性人物为主的对内领导方式和对外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与生俱来的特点,它有适应当时历史环境,使民主党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和宝贵财富。但根据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和现代政党建设的要求,必须改变这个单一作法,与时俱进地建设现代政党。

    三是,民主党派的领导班子是专兼职领导结合,另说基层组织基本是兼职了,民主党派的中央和地方省级组织也是这样,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特别是中高层领导班子结构却与此有着重大区别。

    四是,民主党派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政治联盟性质的特征突出,中共队伍中虽然更是人才济济,但中共不是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政党。知识分子更有追求自由、尊严、民主、平等的天然要求。 

    针对以上情形,中共向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层提出了尽快实现“三个转变”的恳切希望:一是尽快实现由专家学者向社会活动家的转变。与任职前相比,肩上重担和责任已不一样,担负着整个民主党派的使命,也担负着中共的厚托。二是尽快实现由基层工作者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转变。民主党派的领导干部的成长不可能像中共干部那样一步一步的朝前迈,不必有逐级任职的经历,大多是从专家学者中直接选拔上来,缺乏必要的行政领导经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加以弥补。三是尽快实现由从事具体专业领域的工作向领域广泛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转变。

    这些希望无疑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笔者认为,就制度建设而言,建全和完善包括民主表达、民主制约和民主监察在内的党内民主机制,对民主党派更重要,更迫切,更有基础性作用。

    在民主党派内,有了良好的党内民主机制,或者说有了良性的制度和保证这些制度得以执行的科学程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关系,克服因党派领导班子中的一些成员从政经历短,对外参政或对内管理可能出现偏差的不足,克服在党派领导班子成员中,因专兼职体制而介入党派工作程度不同,职责职权规定不清,人财物管理权限不明等原因,经常出现的班子团结不好的老毛病,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在现阶段做到,管理权和参政权虽然相对集中于少数人手上,但却能代表和反映党内多数人意志,不滥权不钻权,把好权慎用权,不发生权力腐败。

    二、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中共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在中共党内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下,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已有长足发展。如九三学社中央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中央常委会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依照议事规则和程序实行正确的集中;在充分发挥第一把手和专职负责人作用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兼职领导成员的作用,保证他们正常行使领导职权;认真贯彻领导班子各项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加强社的主席(主委)会、主席(主委)办公会,常委会、全委会、专委会等五项主要例会的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社内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在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上,正在逐步建立适合民主党派特点的内部监督机制,拟制定监督委员会各项条例,社中央拟设立中央监督委员会。实施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各级组织和社员遵守《九三学社章程》的情况,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领导职务的情况。社中央监督委员会将对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学习、谈心活动、民主生活等工作进行检查,并通过深入基层、处理来信来访等方式和渠道做好内部监督的工作。[1]

    但应承认,参政党与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仍有很大差距。如十六大以来,中共加大了对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党内各项民主制度的建设,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切实保障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容与形式,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推进民主讨论、集体决策、责任约束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健全;三是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四是真实反映选举人意志,改进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取得新进展;五是加强集体领导,合理划分党委常委会与全委会的职责权限,党的全体委员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六是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得到更好保障;七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用权、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加大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和同级相互之间的监督力度,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此外,还在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共实行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机制。[2]但我们呢?以中央委员会选举为例,中共十六届和十七届中央委员的产生都实行差额选举,而我们民主党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则仍是等额选举。

    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措施,现阶段应该有哪些?

    笔者认可,至少应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建设问题。

    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党内民主是事关民主党派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共产党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其实党内民主也是民主党派的生命。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以执政党自身的民主化为前提,没有中共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同理,没有参政党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谈不上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对其他形态的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中共的党内民主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是由其参政党地位和迫切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民主党派必须通过党内民主才能整合全党意志。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最大功效是可以形成党内自我更新机制,为党输入活力,保障和反映党内大多数人的意志,通过党员参与决策、选举、监督等机制防止和及时纠正错误。

    发展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要以实现各民主党派的纲领为目标,以引导、保护、发挥成员和各级组织的积极性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各级组织的职能和成员的权利与义务来展开。发展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要以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以保障成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参政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成员和各级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监督机制、党际互相监督机制和参政议政的工作机制,全面坚持和完善民主党派党内民主制度。

    有学者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个人专断,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软弱涣散、好人主义和无人负责的局面。二是民主与纪律的关系。在保障广大党员民主权利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最核心的是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三是制度建设与提高觉悟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一靠制度,二靠教育。四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得以充分实现的沃土,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是积极发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在有利于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六是发展党内民主与抵御西方民主影响的关系。我们发展党内民主,绝不是要搞西方所谓的政党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那一套,与我们的党内民主在本质上完全是两码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3]发展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时也应该遵循这些基本原则。

    第二,解放思想,在民主党派内大力营造党内民主氛围。

    目前,在民主党派少数领导干部身上,民主意识仍很淡薄,他们表面上讲民主,但遇有不同意见时,总是事前定调子、会上搞“集中”,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而一些党内同志长期在缺乏民主的氛围中生活惯了,也形成了“说真话难”的官场潜规则,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时不敢表达,习惯于看风向、顺大溜,说假话、空话、违心和无用的话。在这种氛围中,很难有真正的党内民主。应该在民主党派中培养民主意识,提高民主素养,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氛围,当有不同意见时,大家都能在平等的氛围中讨论,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保证每人都能充分行使和维护好自己的权利。

    第三,在配套落实已有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完善党内意志表达机制、权力运行机制和有效监督机制。

    从本质上讲,党内民主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在民主党派内,党员是权力的主体,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实质上是每个民主党派成员,在党内享有有条件的平等权利,核心是党员在参与式民主中,按权利制约权力的规则,分享党的权力。

    在党内意志表达机制上,要整合上下沟通渠道,建立沟通互动反馈机制,保证党派成员和下级组织有充分表达意愿的条件。应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之类的规章,充实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完善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措施,明确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尽的职责,调动广大党员参与讨论和依法决定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应在党内实行必要的党务公开,主动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性。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直至对中央的上下沟通渠道,也应有基本的制度规范,以调动下级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党内民主的核心是选举、公开、监督。因此党内选举权是民主党派成员最重要的基本权利。保障党员权利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利。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建立体现党员选举意志的选举制度,并尽快实行竞争性选举制度。

    在完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上,对权力的产生、权力的赋予、权力的行使、权力的终止都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只有将这四个方面的党内权力限定在党内民主程序链的轨道内,才能防止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的权力腐败与滥用。这方面,中共有相对成熟的机制,可供民主党派参考借鉴。

    在完善党内有效监督机制上,民主党派内已有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应有更硬性的规定,确实解决在党内业已存在的对违法乱纪行为和腐败行为上级管不到、同级管不了、下级不敢管的现实。

    第四,建立规范的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以保证党内民主的实体性规范得以严格执行。

    程序是党内民主保障的基本载体,实体性规范的民主权利必须在程序性规范的框架内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优先构建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党内民主程序,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在处理党内政治生活时所必须遵循的方式和步骤。即用什么方法和形式去处理党内的政治生活以及处理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原则。

    长期以来,民主党派很少系统讨论党内民主建设,即使有局部的理性思考,也很少从程序规范的角度去探索建立党内民主的保障机制,而各党派章程和规定对党内民主往往只作实体性规定且过于抽象、原则,因此造成了党内民主在实际执行中的走样,也由于党内民主的实践缺乏科学、合理的程序设定,所以许多习惯于家长制作风的领导,很容易找到各种对策来应付抽象的民主规定,使党内民主难于落到实处。

    可见,就党内民主的程序而言,其实践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实体性规范。现在,注重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好党内民主实体性规范的建设,又抓好党内民主运行程序机制的建设,我们民主党派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2008年4月23日

 

参考文献:

1、韩启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把我社建设成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参政党》,www.93.gov.cn/ 1K 2008-4-15。

2、田培炎:《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八大进展》,《求是》2007年第21期。

3、李慎明:《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 切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求是》2007年第15期。

参考文献:

1、韩启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把我社建设成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参政党》,www.93.gov.cn/ 1K 2008-4-15。

2、田培炎:《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八大进展》,《求是》2007年第21期。

3、李慎明:《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 切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求是》2007年第15期。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加强民主党派制度建设

——对广州市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探索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统战理论研究小组

    江泽民同志在我国制度建设的问题上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成败。”而民主党派的制度建设则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带根本性、长期性、保障性的建设。在新的世纪,民主 党派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和发展我市多党合作事业的成果。 为此,我会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对我市各民主党派近几年来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色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旨在总结经验,探讨问题,研究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我市民主党派的制度建设,探索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和特色

    近几年来,我市各民主党派的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形成了具有本党派特色的一系列制度。据调查,以下制度比较完善,执行落实得较好。

1、会议制度较健全

    我市各民主党派实行的会议制度比较健全完善,具体会议制度有:代表大会、常委会议、全体委员会议、主委会议、秘书长会议、支部会议等制度。这些制度对重要事务、日常事务及方针政策、国内外形势的研究、讨论、制定解决方法、确定指导思想和统一认识,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运作具有以下特点:

    (1)高效率。主要体现在:第一,迅速贯彻各项重要精神。如对于中共中央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 7 · 1 ”和“ 5 · 31 ”重要讲话,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均迅速通过会议的形式,把有关内容和精神迅速贯彻下去,使基层成员及时把握讲话的要领和精神;第二,统一认识。例如,李登辉等一小撮台独分子叫嚣“两国论”,各民主党派积极贯彻中共中央《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台湾问题》白皮书精神,在党派内部统一认识,迅速开展反分裂斗争,批驳 “ 两国论 ” ;第三,迅速排解党派成员的困难。例如,有的成员在工作、生活上会遇到较大的难题,产生思想波动,而通过组织生活会议,这些问题就能迅速反映上去,及时地得到领导和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2)高质量。在会议中,各党派能紧紧围绕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民主气氛下各抒己见,形成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有正气。在会议上,党派成员往往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说真话,这有利于领导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真实材料。

2、干部选拔制度较完善

    例如,在基层支部委员、市委会领导班子候选人的确定 工作上,能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酝酿协商、集体研究。对被考察的人选,从政治素质、参政议政、领导水平、思想作风、代表性、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尤其对于领导班子的人选,能征询中共各级党委、统战部门的意见,产生正式候选人,最后由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干部选拔具体形式有:
    (1)基层组织推荐。基层组织在充分调查和综合全体成员的意见后,就推荐人的优点、业绩、具体表现等方面向上级组织汇报和推荐。
    (2)领导班子讨论选拔。这是针对基层党员之间由于来自不同单位,平时接触少,造成了解困难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在操作中,有关组织部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调查被选拔者的各种情况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务求做到客观公正。
    (3)自荐。这种方式使得有关方面的领导和广大成员迅速了解自荐者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与业绩,使中青年成员脱颖而出。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对发扬民主、健全民主党派的组织机制非常有利,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被发掘、培养和重用。

3 、教育制度有特色

    我市各民主党派对成员的教育和培训制度比较健全。这一制度对于民主党派成员提高多党合作的认识,增强参政党意识,学习各党派的章程、历史、思想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起着强有力的约束作用。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教育成员 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结合起来 ,深刻认识民主党派自身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
    (2)以光辉的历史为教材。 民主党派的历史,是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并肩战斗的历史,这一历史是一部极好的教材,教育成员从中深刻认识到: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几十年来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方向上志同道合,在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关系上同心同德,进而号召全体成员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

    在形式上,主要采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培训班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成员明确当前任务、学习正确理论十分必要,如对于新成员的培训,以培训班形式把新成员集中起来,从我国政党制度、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当前任务、自身要求等方面进行教育,这对提高新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十分必要。
    (2)在实践中教育。要让成员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光以讲课的形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此,让成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很有必要。如把一批表现突出的成员或选进市委会,或增补到专门工作委员会,或推荐担任其他社会职务,或安排专题调研工作等,为他们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条件。长期以来,正是在这一制度的有力保障下,各民主党派培养出一大批工作作风踏实、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优秀干部。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综上所述,我市各民主党派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当前面临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给我市民主党派工作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众所周知,制度建设包括软约束(无形制度)与硬约束(有形制度),两者互为依托。软约束是通过正确观念、良好风气、约定俗成的“无形”制度(如优良传统等)的形成,对民主党派成员的言行产生的约束作用。硬约束是指各项明确规章制度。成员自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主要取决于软约束。对于意识形态领域、人民内部思想问题、世界观的问题、个人道德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不能仅用强制的方法(硬约束)来解决,只能是通过软约束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但硬约束也必须同时加强,硬约束是软约束必不可少的保障,只有软约束与硬约束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统一,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调查显示,目前我市一些民主党派在制度建设的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的硬约束不“硬”,导致软约束太“软”的突出问题,例如:

(一)制度的硬约束不“硬”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学制度不够健全。 虽然前面已述及的教育制度比较完善而且执行得比较好,但在自学制度的建立上显得比较薄弱,由此影响了一定的教育效果。自学,是民主党派成员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派对成员自学的要求往往仅停留在口头布置上,对成员自学状况、成效、存在问题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自学考核、评估、检查制度。这样就造成一些成员对文件精神、新理论的学习停留在会议上,虽然在学习会议上表现积极认真,但会后则以工作忙、家庭事务多为由放松了自我学习,其深层次原因是对政治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没能充分认识到政治学习对工作的指导作用。现实中,就有个别成员不注意学习理论,欠缺以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看到社会上的消极现象时,往往以偏概全。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加入WTO,这方面的不足将会越来越严重地制约自身发展。
    2、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各民主党派基层支部的成员往往来自不同单位,一般一个月才在组织生活会上集中一次,这样就造成相互之间了解不够,在考核上很难参与的问题。往往在考核上只能凭一些粗浅的印象发表意见,对于熟悉的成员就谈多一点,而不太熟悉的成员则少谈一点。这样一来,不少成员或在本职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地方被忽略,或一些思想问题未能及时暴露出来。从而既失去了传播优秀思想、宣扬先进事迹、鼓励教育成员的大好机会,也造成考核、评比数据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的现象,影响了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挫伤了部分成员的积极性,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就必然使消极因素增多,重新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并间接助长了弄虚作假、拉关系等不正之风。
    3、监督制度落实不够 。在某些民主党派成员身上,存在着“眼睛看外不看内”的现象,一味强调对执政党和他人的监督,而忽略了对自身的监督。这样的监督是畸形的。这种思想偏差往往造成以下现象:
    (1)成员之间缺乏监督。某种不良意识在个别成员头脑里萌芽,但由于缺乏自我监督意识,不能进行自查自纠,而一些成员又缺乏互相监督意识,抱着“怕得罪人”、“少管闲事”等消极思想,结果任由不良意识发展,不但影响了民主党派监督职能的发挥,而且造成不良影响。
    (2)领导与成员之间缺乏监督。由于欠缺对基层组织的监督意识,使某些领导与基层接触不够,在基层成员中造成领导神秘化现象,使基层成员无从考核、监督领导,同时也造成领导不了解基层成员、不能很好履行对基层的监督职责,不能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的问题。
    (3)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不够严格。

    4、激励制度力度不够。 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评先有排资论辈现象。在成员的评先问题上,某些基层支部把职位高低、年龄大小作为主要因素考虑,而忽略最主要的因素——贡献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公正性。
    (2)对好人好事发掘不足、鼓励不够。由于存在互相之间了解不够的情况,在评先时造成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一些成员长期积极参加本党派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出色,但因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在其所在的工作单位,未能得到充分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评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有轮流当选现象。某些支部,为了“公平”起见,采取轮流当选的办法,很少看业绩、进步等因素,这样就失去了评先的意义。

    5、思想态势分析制度不够完备。 要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得及时,就必须深入而及时地了解成员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最关心什么,思想是否适应新形势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需要组织怎样帮助,对领导和组织有什么要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由于思想态势分析制度的不健全,使有些党派组织没能及时收集、了解、分析成员的思想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先进思想没能及时宣扬、好人好事没能及时鼓励、不良思想和意识没能及时发现和消解的现象,这给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被动影响。新的时期,影响成员思想的国内外环境将变得更为复杂,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健全思想态势分析制度,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有可能陷入被动状态。
    此外,领导下基层制度、参政议政调研制度、联络员工作制度等方面也有待于巩固和加强。

(二)制度软约束太“软”

    制度硬约束不“硬”,必然带来软约束的软弱无力。据调查和分析,一些党派个别成员出现思想滑坡现象,主要表现有:
    1 、有些思想认识较模糊。 例如,面对来自国际方面的两大挑战,思想认识较模糊。一是对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阴谋认识不清;二是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泛起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背景下我国国内关于“政治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实行多党制”等议论的浮现,使得我们民主党派内部产生各种思想分歧,有个别成员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来看待和认识中国的参政党 , 或悲观、消极地认识自身的价值。
    2 、思想情绪有波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人们的利益关系将重新得到调整。新的利益集团和群体的出现,分配差距的拉大,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都将发生变化。这些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 ,难免会使一些同志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心理不平衡、不适应、不理解,从而感到迷惘、疑虑,甚至产生浮躁、偏激情绪。
    3、价值取向有时发生偏差。 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以个人为本位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也包含着不少糟粕,如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甚至把个人价值凌驾于国家和民族之上等。我国的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性,强调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求个人利益做出必要的节制和牺牲。然而,受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影响,民主党派内部某些成员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向,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种现象的广度和严重性有加大的迹象。
    4、道德思想有所滑坡。 奠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思想体系。但是,当西方文化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糟粕的冲击下,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的道德观发生了畸变,在金钱与道德矛盾的时候,他们往往抛弃道德而选择金钱,去追求畸形了的“人生价值”。在某些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上,出现较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造成不良后果。

    出现以上各种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制度的硬约束不“硬”,未能为软约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产生软约束太“软”现象。反过来,软约束太“软”,又使硬约束“硬”不起来。两者的失调,形成恶性循环。譬如,由于自学制度不完善,导致民主党派自我教育制度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虽然课上了,会开了,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如,由于激励制度存在的弊端,使一些人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不思进取,不讲奉献。这些弊端为不良思想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三、几点建议与对策

    新形势下的民主党派制度建设,必须坚持软约束和硬约束统一的原则。既要针对软约束太“软”的问题,大力加强软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创新,同时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使硬约束成为软约束的有力依托。只有软约束和硬约束相结合、相配套,才能形成合力。

(一)让制度的软约束“韧”起来

    1、健全自学制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WTO,有许多新理论、新知识需要我们学习,仅仅靠会议、培训等形式来学习,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更多地靠自学,才能拓宽知识面,才能对新理论有深刻的领悟。因此,我们要建立和健全成员的自学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成员的自学情况,在这一要求下,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
    (1)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不断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把多党合作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所具有的坚定性、原则性以及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应体现在成员的本职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要通过加强与成员所在单位的联系,来考察其学习的态度、成效。
    (2)要成为 理论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 例如在学习江泽民同志“ 5·31”重要讲话的过程中,除了会议上学习之外,更要求成员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结合实际地把奉献和创新精神真正体现在本职工作上,成为理论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2、建立思想态势分析制度。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提高民主党派的自身素质,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握成员的思想动态,及时作出对策。在实践中,建立思想态势分析制度,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工作:
    (1)及时了解成员的各种思想状况。这就需要我们营造平等、和谐的政治气氛,要让成员本着但说无妨的态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真话。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掘成员中的先进思想,及时发现隐性的消极因素。
    (2)深入分析研究。对于消极思想,就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存在范围、造成不良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尽量做到客观准确,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3)及时作出对策。对策一定要及时,否则会错过有利时机,让消极因素有进一步滋生蔓延的机会。
    (4)对策必须具体有效,可操作性强。

    3、落实调研制度。 如 新时期思想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教育和实践调研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鼓励和组织成员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材料进行深刻、系统的分析、综合、提炼。 如果我们仅把理论教育局限于一、两次会议上,就容易给成员一种空谈的感觉。通过亲身调研获取真实的素材,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说服、自我教育,比只说理论收效要好得多。具体工作中,要做到:
    (1)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例如,我们可以针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行不通”的谬论,组织成员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开展社会调研,使成员体会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选择。
    (2)参与面要广。只有参与面广,才能做到教育面广。
    (3)数据要真实。如果为了做表面文章,或者以应付的态度来调研,胡编乱造一些数据,那么不但失去调研的意义,还会败坏工作作风。

    4、规范宣传工作制度。 为了推动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其中我们的内部宣传刊物要及时地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各项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领导和各方面的意见,对自身建设过程中的负面环节或负面因素进行揭露和批评。宣传工作必须实事求是,避免任意性和随意性,坚持正确的导向,特别注意教育成员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三个代表”的要求为价值依归。在工作中,可以开辟“成员风采”、“成员论坛”、“改革动态” 、“自身建设”等专栏,把有积极意义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制度、新经验、新启示,面向全体成员作宣传,务求能迅速将党派成员的注意力在较大范围内吸引到思想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热点、盲点问题上,从而激发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成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让制度的硬约束“硬”起来

    1、健全监督制度。 如果我们的监督仅停留在领导层监督基层党员和参政党监督执政党上,那么这样的监督是很不够的。为此,要建立全员监督制度。
    (1)自我监督。发挥民主党派自我教育的优势,使成员树立强烈的自我监督意识,经常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自查自纠,不断完善自我。
    (2)集体监督个人。定期或不定期由集体以会议、恳谈等形式对个人逐一进行评议、督促,使成员不断自我进步。
    (3)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之间互相监督。尤其在民主生活会上让成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全面地评价成员和领导的工作,把自身及工作中的不足暴露出来,让成员和领导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目的。
    (4)个人对集体的监督。在集体的活动中,个人可以提出异议,对集体进行监督,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在工作中,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本着解决问题帮助同志的宗旨,绝不把监督变成监视。

    总之,全员监督的重要性在于监督实体的全面性。通过全员监督,监督者和受教育者就合二为一,提高全体成员的自觉性和参与性。

    2、完善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建设理念应该是:对成员(特别是对领导)的考核,要建立上下结合、内外监督、组织保证的制约机制。
    (1)在成员考核方面,要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将考核的结果与本人在今后使用、奖惩挂钩,使之始终处于自我加压、自我约束之中。
    (2)在支部考核方面,要把支部的自身建设和发挥参政党职能的成效作为重要指标,并作为支部评优的重要依据。
    (3)对领导(包括基层支委)的考核,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过硬,工作作风是否务实,能否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认真 行参政党的职能,能否主动积极纠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能否主动学习、与时俱进,能否成为各项工作的模范实践者,为促进成员的自身建设起带头作用。

    3、落实领导下基层制度。 领导下基层制度,就是要使领导和基层成员之间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这样能使党派的工作更贴近全体成员,从而得到广大成员的支持、拥护和广泛参与,使领导与基层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与考核更科学、更准确,更有实效。

    4、完善激励制度。 要充分重视和尊重成员的各种积极因素,制定出激励原则和激励措施,建立健全评优、评先制度,可从以下方面为突破口:
    (1)评比不搞论资排辈。在评比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工作业绩和本人进步为主要依据,公开考核,体现公正性。同时要杜绝终身制。在对思想建设过程中的先进支部或个人进行正面奖励的同时,对于一些负面因素也要加以批评教育。
    (2)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原则。对贡献突出的成员,一方面从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方面应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可授予荣誉称号来表彰其个人,使之保持奋发向上的朝气和动力。
    (3)激励制度与培养后备干部制度相结合,促进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制度的健全,可促进成员之间找差距、勤学习、求上进的良性竞争。

(注:本文获得广州市2003-2004年度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