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 recovery什么意思:0145 姓氏略考-梅姓-历史名人-⑴-中华之骨-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28:46
梅姓-历史名人-⑴ 标签: 姓氏略考-梅姓  分类: 第02册_0101~0200 2010-09-02 16:50

九.历史名人:

  梅 成:(公元?~209年待考),扬州庐江人(今安徽庐江)。著名东汉末期农民起义领袖。

  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梅成、雷绪、陈兰等人聚众数万在江、淮间以氐族六县叛曹。时曹操分兵派遣大将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以大将张辽督张郃、牛盖等讨沉兰。

  当时,梅成举众三千余人伪降于禁,于是于禁上当撤军。之后梅成带其部众与陈兰的义军合并,带领反曹义军转入灊山(今安徽庐江)继续抗曹。

  灊山之南是孙权的势力范围,山北是曹操的势力范围,梅成、陈兰等人驻扎在二者中间的天柱山,高峻二十余里,道险狭,步径裁通壁其上,依险扎寨。

  不久,张辽率曹军进至山北安营,他本人就是雁门关马邑人,擅长山地作战,遂一举攻克梅成、陈兰的义军大寨,斩杀了梅成、陈兰,尽虏其众,残酷镇压了这支反曹义军。

 

  梅行思:(生卒年待考),一名梅再思;江夏人(今湖北孝感云梦,非武昌人)。著名五代时南唐官吏、画家。

  曾为翰林待诏,善画人物、牛马。

  工画斗鸡,名闻天下,世号梅家鸡,写斗鸡最精。最著者是陈康肃家《笼鸡》一轴,号为神绝,兼工人物。有《十才子》、《河岳精灵集》、《举人过关》、《谢女咏梅》、《寇豹骑牛》等图传于世。

 

  梅 询:(生卒年待考),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北宋官吏。

  少好学有词辩,进士及第,官至许州知州。

  梅询担任翰林学上。一天,诏书很多,他构思很苦,便走出书房,在庭院散心,忽然看见一个老卫兵,睡在太阳底下,四肢舒展很是舒服。梅询羡慕他说:“多畅快啊!”又问他:“你识字吗?”回答道:“不识字。”梅询长叹一声,说:“更快活了!”

 

  梅尧臣:(公元1002~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北宋文学家。

  梅尧臣仕途上不甚得意。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

  当初,其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颇有文名。梅尧臣十二岁随梅询学习,少时应进士不第,二十六岁以梅询的“门荫”,历作者州、县官属,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桐城县主簿,调任河南县主簿。

  宋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任河阳县主簿。河阳离西京洛阳很近,当时西昆诗派的首要人物钱惟演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还有尹洙等人也官西京。梅尧臣常与这些名人往还,很受推重,并与欧阳修成为莫逆之交。

  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梅尧臣在建德县任上,寄诗范仲淹支持改革弊政的主张。

  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知襄城县,其后历有迁转。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中年始赐进士出身,改任太常博士。

  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推举他为参详官,授国子监直讲,希望通过考试打击当时的浮艳晦涩的文风。梅尧臣在阅卷中激赏苏轼的文章,向欧阳修推荐,取录为第二名。

  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官至都官员外郎,不久病逝。

  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论诗注重政治内容,对宋初以来的靡丽文风表示不满,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在写作技巧上重视细致常任谇为:“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所作颇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谈,盖欲以矫靡丽之习,但有时不免流于板滞,这些弊病都可以认为是端正华而不实的诗风所付出的代价,对宋诗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出了现实内容,题材广泛。

  他了解农村生活,在早期就写了一批关怀农民命运的作品,如《田家四时》、《伤桑》、《观理稼》、《新蚕》等。以后又写了《田家语》,描写沉重的赋税、徭役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的名篇《汝坟贫女》,通过一个贫家女子哭诉,深刻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他的一部分诗作抒写对车事的关心。如《襄城对雪》之二,《故原战》等。另一些篇章如《巧妇》、《闻欧阳永叔谪夷陵》、《猛虎行》,表现了他对于守旧、腐朽势力的憎恨。他还写了不少山水、风景诗,其中《寒草》、《见牧牛人隔江吹笛》、《晚泊观斗鸡》等诗,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中寓了深刻的哲理。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甚受陆游、刘克庄的推崇,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这些评论都很有见地。

  著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今人朱东润有《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梅鼎祚:(公元1549~1614年),字禹金,号胜乐道人;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明朝文学家、曲作家、诗人。

  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称其诗文为当时之冠。拒绝仕途,著述颇丰。著有《才鬼记》、《青泥莲花记》、《历代文纪》、《古乐苑》、《宛雅》等。

  梅鼎祚的父亲梅守德,是明嘉靖年间进士,历任浙江台州推官、户部主事、山东学政、云南参政,为人耿介清廉。

  当时奸相严嵩“威虐朝士,人莫敢忤”,但梅守德却敢于仗义执言,数上其书,痛斥严党。这给孩提时代的梅鼎祚以重要影响。梅鼎祚本来可以通过一条坦荡的仕途而平步青云,但这位生下来就很瘦弱的少公子,却与文学、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长达五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不论在诗赋词章、杂剧传奇、或经史集注方面,都有宏篇巨制,为后世留下了丰硕而珍贵的历史遗产。

  梅鼎祚小时候就博学笃志,才气过人。由于他生下不久,两个哥哥相继夭亡,加之他的身体先天性不足——仅七个月便降临人世。因此,父母更加疼爱他。见他读书如此勤苦,怕影响身体,就“焚其笔砚”。但鼎祚把书偷偷地藏在账子中,不时地翻阅默诵,大有韦编三绝的精神。十六岁时,他的诗文便名噪江南。当时的宁国知府罗汝芳非常赏识和喜爱他。这位郡守大人,不公吏治精明,深得民心,也是一个博古通今的学者,还是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老师。

  青年时代,梅鼎祚注重交游。所结识的朋友,多半是文坛上的重要人物,如沈君典、汪道昆、王世贞、汤显祖等。王世贞是古文复兴运动“后七子”中的执牛耳者。他的《鸣凤记》以少有的胆识,描写严嵩集团的专权与腐败,氢震动朝野的一场政治大角逐,化为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这在戏剧史上是开风气之先的。以《牡丹亭》名垂后世、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自1576年在宣城开元寺认识梅鼎祚以后,他们便契若金兰,成了莫逆之交。汤显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曾挂官归隐,埋头著述。这和梅鼎祚的志向恰恰相投。梅氏的代表剧作《玉盒记》一经问世,汤显祖随即写了《玉盒记题词》为之张扬。晚年在《寄梅禹金》中,还一往情深地写道:“每念少壮交情,常在吾兄。”

  梅鼎祚的一生是在读书、藏书、著书之中度过的。他早年既以“古学自任,饮食寝处不废书。”大学士申时行,推举他做官,他婉言谢绝。游金陵时尚未在官场失意的汤显祖,也劝其入仕,但他力辞不赴。回到宣城,在城内建一书斋,起名“天逸阁”,专事读书与写作。他常说:“吾于书若鱼之于水,一刻失之,即无以为生。”即使在同朋友们联袂出游之日,也不忘搜罗书册典籍。

  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在其《列朝诗传》上记载了这样一件逸事:“禹金好聚书,尝与焦弱候、冯开之暨虞山赵玄度订约,搜访期三年,一会于金陵,各出其所得异书,互相誊写。”此事虽未实现,但一时却传为美谈。《梅氏诗略》中记有:“禹金著作充栋,四方请学者履盈户外。”在《明语林》上,更记载着这样感人的事例:“梅禹金笃志篡辑,尝纳妾邹氏,一月不出,人怪其昵,问之,则已辑《青泥莲花记》。”新婚佳期,潜心于著述,以至达到足不出户、陶然忘我的程度,此仰屋精神也。

  梅鼎祚终年六十六岁,在生命行将终结的弥留之际,还不断地用手比划着作诗,真可谓为诗为文,死而后已了。

 

  梅执礼:(公元1079~1127年),字和胜;金华府浦江县通化黄茅山下人(今兰溪市梅江镇梅街头村)。著名宋朝大臣。

  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中进士。当时有人于宰相面前介绍他的才能,并劝他亲往谒见,以谋进取。梅执礼回答说:“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坚不听从。

  历任鸿胪丞、比部员外郎(审计司长),擢中书舍人、给事中,迁礼部侍郎。因讥讽宰相王黻奢侈宴乐,被外放知蕲州(今湖北蕲春),又被撤职。钦宗接帝位后,徙知镇江府,后召还回京为翰林学士。未至京,于途中升吏部尚书,不久改户部尚书,统理国家钱粮。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第二次大规模入侵中原并包围了京城开封。当时,朝中主战派官员已被排斥干净,无兵可守。不久京城陷落。宋钦宗惊恐万分,掩面痛哭,听说金人愿意议和,宋钦宗就率宰相等人前往金营,称臣待罪。金人传下话来:索要良马一万匹,黄金一千万锭,白银两千万锭,帛一千万匹,还要割地,方能议和。于是宋钦宗要臣下大力搜刮。

  次年农历1月,宋钦宗第二次到金营议和,终被当人质扣留。农历2月,金人又把太上皇宋徽宗掳去同为人质。至农历3月底,金兵颠覆了北宋王朝,掳掠大量金银财帛后撤走。奸党范琼逼宋徽钦二帝及亲王、附马、后妃、宫女共三千六百余人作为俘虏随军押解,囚禁他乡。史称“靖康之难”。

  就在金人犯境、朝堂一片主和声中,梅执礼就毅然向宋钦宗提出:御驾亲征。时宰相阻其议,未果。

  京师失守。二帝被押于金营之初,梅执礼又和诸将商议,计夺万胜门,夜捣金营,迎回二帝。此议得到大将军吴革支持。后数日,梅执礼又和皇室之子赵昉秘密活动,组织民众十万。然而奸贼范琼以内都巡检职诬陷大将军吴革拒向民间查缴金银,把他处死,事又未成。

  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农历2月25日,金兵派人通知由提举(特派官员)户部尚书梅执礼并户部、刑部等八位官员赴金营谈判交纳金银财宝一事。当时国库空虚,民穷财尽,更况巨额的要价比以前又增加一倍。梅执礼一行八人不忍京师百姓涂炭,力陈民力困乏。而宦官密告金人,所取未及百分之一。金人大怒,杖责谈判官员。梅执礼严厉斥责:“两国相争,不辱来使……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金人更加暴怒。而梅执礼还是坚决拒绝金人的贪得无厌。金人无奈,竟残忍地用槌子把他当场活活打死。户部尚书梅执礼壮烈殉节,气贯长虹,感天动地,时年四十九岁。

  宋高宗即位,诏赠梅执礼为通奉大夫,资政殿学士,谥节愍。

  由梅街头繁衍到诸葛镇万田村的梅执礼后裔建有梅祠。祠联道:提举殉国铭祖训,万胜不克慰苍天。

 

  梅 月:(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文士。

  明嘉靖年间入川南道宪副。生平持躬谦让,人称长者。民间有梅月双清之谣。

 

  梅文鼎:(公元1633~1721年),字定九,又字勿庵;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清朝天文学家、数学家。

  梅文鼎年二十七岁时,与弟文鼐共习台官交食法,著《天学骈枝》六卷。值天学书之难读者,必求其说,至废寝食。畴人弟子,皆折节造访,人有问者亦详告之无隐。所著天算之书八十馀种。

  起初,梅文鼎常读《元史授时法经》,叹其法之善,作《元史天经补注》二卷,又以授时实集古算法之大成。然创法五端外,大率多固古术。因参校古术七十馀家,著《古今天法通考》七十馀卷。授时以古术考古今冬至,取鲁献公冬至证统天术之流,然依其本法步算与授时所得正同,作《春秋以来冬至考》一卷。《元史》西征庚午元术:“西征”者,谓太祖庚辰也;“庚午元”者,上元起算之端也。志讹太祖庚辰为“太宗”,不知太宗无庚辰也。又讹上元为庚子,则于积年不合也。考而正之,作《庚午元法考》一卷。授时非诸古术所能比,郭守敬所著《法草》,乃法经立法之根。括其义之精微者,作《郭太史法草补注》二卷。《立成》传写讹舛,不得其说,不敢妄用,作《大统立成法》二卷。授时法于日缠盈缩,月离迟疾,并以垛积招差立算,而九章诸书无此术,从未有能言其故者,作《平定三差详说》一卷——此发明古法者也。

  梅文鼎又以唐朝之九执算法,实为西法之权舆,其后有婆罗十一曜经及都聿利斯经,曾九执之属。在元则有札马鲁丁西域万年法,在明则有马沙亦黑马哈麻之回回法,西域天文书,天顺时贝琳所刻《天文实用》,即本此书。作《回回法补注》三卷,《天文书补注》两卷,《三十杂星考》一卷。表景生于日轨之高下,日轨又因于里差而变移,作《四省表景立成》一卷。《周髀》所言里差法,即西人之说所自出,作《周髀算经补注》一卷。浑盖之器,最便行测,作《浑盖通宪图说订补》一卷。西国日月以太阳行黄道三十度为一日,作《西国日月考》一卷。西术有细草,犹授时之有通轨也,以天指大意隐括注之,作《七政细草补注》三卷。新法有《交食蒙求》、《七政蒙引》二书并逸,作《交食蒙求订补》二卷,附说二卷。监正杨光先《不得巳日食图》,以金环与食甚时分为二图,而各具时刻,其误非小,作《交食作图法订误》一卷。新法以黄道求赤道,交食细草用仪象志表,不如弧三角之亲切,作《求赤道宿度法》一卷。谓中西两家之法,求交食起复方位,皆以东西南北为言;然东西南北惟日月行午规而又近天顶,则四方各正其位矣。自非然者,则黄道有斜正之殊,而自亏至夏,经历时刻,展转迁移,弧度之势顷刻易向。且北极有高下而随处所见不同,势难施诸测验。今别立新法不分东西南北之号,惟人所见日月圆体,分为八向,以正对天顶处,命之曰上,对地平处,命之曰下;上下联为直线,作十字横线,命之曰左,曰有;此四正向也。曰上左、上右,曰下左、下右,则四隅向也。乃以定其受食之所在,则举目可见。作《交食管见》一卷。太阳之有日差,犹月离交食之有加减,时因表说有误,作《日差原理》一卷。火星至为难算,至地谷而始密;解其立法之根,作《火纬本法图说》一卷。订火纬表记,因及七政,作《七政前均简洁》一卷。金水岁轮绕日,其度右移;上三星轨迹,其度左转;若岁轮则仍右移。作《上三星轨迹绕日圆象》一卷。《天问略》取黄纬不真,而列表从之误。作《黄赤距纬图辨》一卷。西人谓日月高度等,其表影有长短,以证日远月近,其说非是。作《太阴表影辨》一卷。新法《帝星句陈经纬》刊本互异,作《帝星句陈经纬考异》一卷。测帝星句陈二星为定夜时之简法,作《星晷真度》一卷。——以上皆以发明新法算书,或正其误,或补其缺也。

  清康熙年间,清廷开局修《明史》,《天文志》为吴任臣所修,徐善。刘献廷、杨文言各有增定,最后以属黄宗羲,黄又以属先生。先生择其讹舛五十馀处,以天草通轨正之,成《明史志拟稿》三卷。虽为大统而作,实以阐明授时之奥,补《元史》之阙略。其总目凡三:曰发源,曰立成,曰推步。又作《天志赘言》一卷,大意言明用大统,实即授时,宜详《元史》所阙以补未备。又回回法承用三百年,法宜备书明郑世子之《天学》,袁黄之《天法新书》,唐顺之、周述学之《会通回法》。以庚午元法例例之,皆得附录。其西法方今见行,然徐、李测验改宪之功不可灭也,亦宜备载缘起。

  清康熙二十八年,梅文鼎至京师,大学士李光地请其作简要之书,俾人人得其门户,因作《天学疑问》三卷。清康熙四十二年,李光地扈驾南巡,驻跸德州,有旨取文鼎书,以《天学疑问》进,奖谕有加。清康熙四十四年又南巡,召对御舟中,赐御书扇幅及珍馔,并赐“绩学参微”四大字。清康熙五十一年,命其孙瑴成内廷学习;清康熙五十二年,赐举人;清康熙五十三年,赐进士。梅文鼎所著之书,魏荔彤兼济堂纂刻者凡二十九种。瑴成别为编次,更名《梅氏丛书辑要》,总二十五种,六十二卷。木刻本,今失传。

  清康熙六十年逝世,终年八十九岁。其两位弟弟和儿子也长于天文数学。

  

  梅文鼐:(生卒年待考),字和仲,梅文鼎仲弟;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清朝天文学家、数学家。

  初学历时未有五星通轨,无从入算,与勿庵取《元史历经》以三差法布为五星盈缩立成,然后算之,共成《步五星式》六卷。早卒。

 

  梅文藻:(生卒年待考),字尔素。梅文鼎季弟;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清朝天文学家、数学家。

  著有《中西经星异同考》一卷。以三垣二十八宿星名依《步天歌》次第胪列其目,而以中西有无多寡分注其下,载古歌西歌于后。古歌即《步天歌》,西歌即利玛窦所撰《经天该》也。其南极诸星,则据汤若望算书及南怀仁《仪象志》,为考证补歌附之于末。至其累年算稿,勿庵为录存,名曰《授时步交食式》一卷。又有《几何类求》若干卷。

 

  梅以燕:(生卒年待考),字正谋。梅文鼎之子;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清朝天文学家。

  清康熙癸酉举人。于算学颇有悟入。有法与加减同理,而取径特殊,能于恒星历指中摘出致问,勿庵所谓“能助余之思也。”

  惜亦早卒,未充其学。

 

  梅朗中:(生卒年待考),字朗三,梅文鼎堂兄;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清朝诗书画家。

  善书画、兼善诗文,世称三绝。有《书带园集》。

 

  梅曾亮:(公元1786~1856年),字伯言;上元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大臣、古文学家。

  梅曾亮是清道光年间进士,官户部郎中。后乞归,主讲扬州书院。

  早年喜作骈俪文,后师事姚鼐,致力于古文,是"姚门四弟子"之一。散文平易清新,富有情韵。张裕钊评其文云:“梅氏胜处最在能穷尽笔势之妙。:

  著有《柏枧山房文集》。

 

  梅 清:(公元1624~1697年),字渊公,号瞿山、瞿硎、梅猫,敬亭山农等;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清朝画家、诗人。

  善诗,工书法,而以绘事着称。着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他的画师元四家及沈周,尤其重视师法自然。他的山水、梅花均极佳,而特别以画黄山着称,有《黄山纪游》册。王士祯称梅清“以诗名江左,画入妙品,松入神品”,并赞誉他“画样今无敌,诗名旧绝伦”。据记载,他为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举人,但后来屡试不中,《天延阁删后诗序》记载,他此时“方以优制简出,所稍足慰者,望衡则有愚山先生。方外更有半山、石涛诸公,析义探微,往来共兹晨夕。”此后遂决意仕途,优游山水,吟咏之馀,寄情于丹青。

  清朝初期,有一批画家专以黄山为题材创作山水画,其中以石涛、梅清、渐江(弘仁)最著名,加上其它一些以黄山为题材的画家如程鸣、释弘智、僧雪庄、释半山、法若真等,在画史上被称为“黄山画派”。梅清与石涛(公元1641~1707年)友善,梅清比石涛年长十数岁,他们经常互相切磋画艺,两人相互影响。石涛早期的画受梅清的影响较大,而在画黄山上,梅清也受到石涛的一些影响。

  一般认为,梅清对石涛的影响更大,特别是在山水写生上,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仅是石涛的写生名言,也是黄山派画家写生实践的写照。他们突破了古人的樊笼,直接从大自然的造化中汲取灵感,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在石涛、梅清、渐江这三位最著名黄山画家中,“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

  梅清的画,气势磅礴,意境清奇,过去就有很高的评价。《清史稿》卷四八四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称:“梅清,字瞿山,宣城人,宋梅尧臣后也。清英伟豁达,自力于学,以淹雅称。顺治十一年举人,试礼部不第。朝士争与之交,王士祯、徐元文尤倾倒焉。诗凡数变,自订天延阁前后集。

  年七十余岁时,复合编瞿山诗略。书法仿颜真卿、杨凝式。画尤盘薄多奇气。尝作黄山图,极烟云变幻之胜,为当时所重。王士祯说他“以诗名江左,画入妙品,松入神品”,并且认为他画的松“天下第一”。近人对梅清更加推崇,甚至称他为“为明清两代山水画写生之领袖”

  梅清此图采用写实兼写意的方法,描画出九龙潭的山派巨石,层层迭迭、自近及远、自下而上,渐渐消失在于山岚雾霭之中;而一条溪瀑从山上的烟霭中奔出,在离立的巨石间≧折翻转,滚滚泻下,跳珠飞溅,白雾霭空。使人观图,如置身于山间,耳似可以听到瀑泉的吼声;衣上似感到水雾的浸润。石隙间树木蕃滋,稦柔叶润,妖娆多姿。画面由白色溪瀑斜界为不对等的左右两部分,构图简练;山石以细线勾勒,略用披麻皴皴染,树叶用介点和夹叶点,密而不繁,一着白衣的隐士悠闲地坐在画面左前巨石上。

  全图动中有静,静中寓动。画面设色淡雅,清丽明快,尤其是飞瀑如练,水气轠然。在左上角白雾空朦处,作者以遒丽的行书题书画意:“太古蛰龙醒,蚕丛霹雳开。五溪云不去,在峡雪飞来。”将九龙溪瀑比喻为太古沉睡的蛰龙醒来,劈开巨石,使人如见五溪云山、三峡雪浪。观此图,真使人百忧尽消,神清气爽,直欲裹囊作黄山之游矣。

 

  梅 庚:(公元1640~1722年),字耦长、耦耕,一字笙馀,又字子长,梅清从孙,号雪坪,晚号听山翁;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清朝画家、诗人。

  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举人,官泰顺知县。诗文造诣颇深,亦善书,篆、隶古朴高雅。擅画山水、花卉,兼工白描人物,笔墨脱去凡俗,清新飘逸。自持甚高,非知己者不能得其片纸。山水浓墨淡渲颇有梅清风范,不喜点苔亦得妙趣。与梅清、石涛、戴本孝等均为黄山画派名家。

  传世作品有清康熙二十三年作《山水》册,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作《敬亭棹歌图》轴藏安徽省博物馆;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作《山水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作《秋林书屋图》轴,时年七十六岁,藏于上海博物馆。

  还著有《听山诗钞》《漫与集》《雪坪诗钞》《知我录》等。

 

  梅 成:(生卒年待考),梅文鼎孙;宣州宣城人(今安徽宣州)。著名清朝大臣、天文数学家。

  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

  参与修订了《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另著有《赤水遗珍》等。

 

  梅贻奇:(公元1889~1962年),天津人。著名现代学者、教育家。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起,任清华大学校长,1949年赴美国。

  清华大学源于“清华学堂”。腐败的满清政府在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美国将所得赔款在名义上为清政府建学堂,以为美国政府培养洋奴。于是,清政府将北京西郊圆明园的附属园“清华园”作为校舍所在地,清华大学的名称由此而来,美国历届总统访华,均要去清华大学视察其洋奴培养状况。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冬,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今北京)西郊,国民党政府派专机将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奇接到南京。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梅贻奇逃离中国大陆,先到欧洲,后到美国纽约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商谈清华基金的保管及运作事宜。

  自1951年起,梅贻奇开始以“清华基金”的利息资助在美国的清华大学学子的研究,并把学术周刊及仪器赠送给台湾专科以上的学校。

  至1955年,台湾当局与美国正式签署了“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协定”,决定设立原子科学机构,于是,蒋中正电召梅贻奇返台。同年12月,台湾省“行政院”重新组建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委员会,同时决定,建立台湾清华大学,校址设在新竹赤土崎,复校工作正式开始。

  台湾清华大学的总面积约一千三百亩。1956年9月,梅贻奇在台湾新竹创办了台湾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招收二十一名研究生,先借台湾大学上课,学制为两年,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台湾清华大学的开办费和建筑费由台湾当局核发,图书、仪器等费用由清华基金支付。

  1957年,首批校舍完工,“新竹清华大学”正式开始在新竹上课。

 

  梅兰芳:(生卒年待考),江苏泰州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名闻世界之京剧艺人。

  出身京剧世家,十一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开创了梅派艺术。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1930年1月18日,他率梅剧团乘坐英国“加拿大皇后”号轮船离沪赴美演出。这次赴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将中国戏剧引入世界戏剧之林,也使他个人获得殊荣,从而跻身于世界文化名人之列。经过漫长的海上、陆地旅途,最终到达纽约。梅对在美演出京剧是否成功,不敢盲目乐观。因为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他们只是从“手工操作的洗衣作坊和经营‘杂碎’的小餐馆”里了解中国,而从来不知道中国还有渊源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从没有接触过的中国戏剧,他们不可能仅通过从中国归来的美国人的口头表述或简单的文字图片就能“想象出它特有的表演方法和演出形式。”

   

梅兰芳

 

梅兰芳剧照

 

  2月17日,首场公演在纽约四十九街戏院举行。当晚压轴戏是《刺虎》,这一出戏非同凡响,因为台上的贞娥是个东方新娘,她衣饰之华丽,身段之美好,迷倒了美国观众,引来满堂喝彩。曲终落幕,灯光大亮,却没有一人离开座位,相反他们赖着不走,没命地鼓掌,人声嘈杂,戏院内简直变成了棒球场,梅兰芳谢幕竟达十五次之多,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起初他穿着贞娥的剧装,跑向前台,低身道个“万福”,卸装后,观众仍掌声不断,他只得穿着长袍马褂再次出来谢幕。当不知情的观众发现台上柔声细语、婀娜多姿的美女果真就是由男人装扮时,更加疯狂,蜂拥上台,向他献花,仅花篮就有五十多个,花束梅兰芳抱了二十多个,还是不断地有人往他怀里送。拘于礼节,他又不得不接,结果是拿了这个,掉了那个,引得台下乐得不得了,演出盛况空前。

  梅兰芳在美国历时半年、演出七十多场,其足迹遍布西雅图、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檀香山等地,与美国各地文化艺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不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他不仅将京剧艺术引向世界,更使美国人认识了古老的中国。其间梅兰芳荣幸获得洛杉矶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两所学校的文学博士学位,这在梨园界当真是前无古人。

  解放后,梅兰芳出任北京京剧院院长,年逾六十岁尚能粉墨登场,亦工书法,善画花卉,出笔秀逸。代表戏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1961年,梅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七岁。著有《梅兰芳文集》。

 

  梅向明:(公元1928~今),湖北黄梅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1950年2月参加工作,1951年12月加入民进,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

  曾任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民进北京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是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