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e330笔记本:哈佛教子枕边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26:16


            《哈佛教子枕边书》:孩子要认识的品质



              
                哈佛教子枕边书1

                
            这是一部献给天下父母的读物,也是一部关于儿童学前教育的神奇之书。它荟萃了欧洲最具成果的育儿智慧,给孩子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指南。

                老威特的神奇之书

                
            关于早期教育的传奇故事,人们会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书中提到老威特与小威特的名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卡尔·威特的名字成了早期教育的象征。


                
            《卡尔·威特的教育》写于1818年,不过,这本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老威特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当孩子智力的光芒刚刚出现时,对他的教育就应该开始
            了”。其实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就有早期教育的传统。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这个好传统却从世界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童教育必须从七八岁开始的信条。这种信条被沿用至今,在100多年前更是为人们所深信不疑。今天仍然有许多人相信早期教育有损儿童健康。老威特的教育之道,就被视为荒唐。老威特在书中写道:人们否认我的教育方式,认为我儿子的才能是天生的。如果上帝真赐给我一个天才儿子,这是上帝对我的厚爱,再没有比这更令我幸福的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只有一个人相信我,他就是已故的格拉彼茨牧师。格拉彼茨自幼与我交好,他曾经对我说:“你说得对,威特的非凡才能确实不是天生的。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天才,完全是你教育的结果。只要真正了解了你的教育方法,人们就不会对天才感到惊奇了。我明白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方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哈佛教子枕边书2

                有人曾在一次会上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后天教育。教育家无论怎样努力,作用也是有限的。

                
            我因为很早就持截然相反的看法,就反驳说:“您说得不对,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当然,孩子的天赋存在着差异,但这差异是有限的。所以,不用说生下来就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只要给予合理的教育,也都能成为优秀的人。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杰出人物。我坚信这一观点
            。

                
            我话音刚落,就成了众矢之的,他们一起和我辩驳。于是我说:“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只要他不是傻子,那我就一定要把他培养成杰出人物。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的决心。”他们都回答说:“好的,我们等着你用事实说话。”


                
            散会后,希拉得牧师邀请我到他家谈一谈,在会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格拉彼茨牧师突然旗帜鲜明地支持我了。他说:“我相信,威特先生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后来,我儿子威特出世了。格拉彼茨牧师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希拉得牧师,希拉得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的会员。于是他们就都关注着我儿子的成长,那意思是:这回看你的了!他们每次见到我和格拉彼茨牧师就问:“孩子怎么样,有希望吗?”我和格拉彼茨牧师的回答总是:“是的。”但他们依然报以怀疑的眼光。


                
            威特4岁时,我有了一个机会,让希拉得牧师看看威特。“哎呀,真是个可爱的孩子!”他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儿子了。这时,他已经看出我儿子是个普通的孩子。但后来,由于威特的学业进步很快,他也就渐渐相信了我的学说。


                由于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相信老威特的学说,这本教育奇书就被埋没了。





            哈佛教子枕边书3

                唤起孩子的兴趣

                
            卡尔·威特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他总是先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在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他才开始教。教读书也是如此。他先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并且说:“如果你认识了这些字,你就能明白这些故事了。”他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威特的好奇心,或者干脆不讲给他听,只告诉他:“这个画册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没时间给你讲。”这样一来,威特就有了一定要识字的想法。这时,老威特就不失时机地教他识字。


                卡尔·威特教识字的方法和现在学校的方法不一样。他首先买来10厘米见方的德语
            印刷体字母、罗马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各十套。然后把这些字贴在10厘米见方的小板上,以做游戏的方式教。和别人一样,他也是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字母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威特把字母组合起来。在100多年前,他就实践了今天的蒙特梭利女士正在推行的教法。现在看来,这些方法显得有些可笑,但在当时却是最有创意的,这反映了卡尔·威特在教育孩子时的良苦用心。


                
            西方字母只有26个,加上德语的发音并不像英语那样复杂,所以威特很快就学会了读——他在没有学习所谓“读法”的情况下就掌握了读。学会读之后,威特就掌握了更多的词汇。由于他学的是标准德语,所以很快就能读书了。我认为这一点对年轻的父母很有参考价值,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上有障碍。


                
            威特能用德语自由阅读后,又立即开始学法语。当时他才6岁,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可自由阅读各种法文书籍了。之所以学得这样快,是因为他有非常丰富的德语知识。按照惯例,孩子学习外语一般都先从拉丁语学起。但老威特觉得这样做过于勉强。


                
            小威特7岁时,老威特经常带他去参加莱比锡音乐会。有一次中场休息时,威特看着印有歌词的小册子问父亲:“爸爸,这是拉丁语。”老威特说:“不错,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意思。”于是威特从法语和意大利语进行类推,基本上明白了大意。他说:“既然拉丁语这么容易,我为什么不早点学呢?”这时,老威特觉得条件已成熟,才开始教他拉丁语,结果威特只用了9个月就学会了。接下来威特开始学英语,学完英语又学希腊语,英语用了3个月,希腊语用了6个月。威特8岁时,已经可以阅读荷马、波鲁塔柯、维吉尔、西塞罗、奥西安、费奈隆、弗罗里安、梅塔斯塔西、席勒等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罗马等各国文学家的著作了。


                普通孩子也能具备的才能

                
            可以说,只要能尽早开始适当的教育,不使孩子们的潜能衰减,那么,普通孩子也完全可以具备这种才能。但是,在老威特的教育理论已经产生了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一方面不在孩子们应该受教育的时候去教育他们,致使他们的潜能日渐衰减;另一方面却又埋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有的家长甚至在学年结束时买了很多礼物去教师家里请求“多关照”,别让孩子留级。每当我见到这样的父母,总不免为他们的舐犊之情所感动,同时也可怜他们的无知。让本应留级的孩子勉强升级,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他们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该把心思花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卡尔·威特在教授外语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问题:1.他认为学习外语与其背不如练。2.孩子们对故事是百听不厌的。


                
            有些读者也许会问,要那么小的孩子学那么多的东西,他受得了吗?用他父亲的话说,小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少。他有大量的时间来尽情地玩耍和运动,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他除了学外语,还轻松地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


                
            能够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到如此丰富的知识,老威特一定有他非常独特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唤起孩子的兴趣,让他自己提出问题。再看看今天,我们大部分人是怎样做的呢?当孩子三四岁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大多是敷衍了事,很少耐心地说明和解释。


                
            在教育上再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可恶的了。当孩子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他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寻找答案。用这种方式,他培养了威特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极力排斥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


                
            小威特的努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在普通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小天才,这使小威特有了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他可以在家门外的其他地方随心所欲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能得到
            名师的指点。

                哈佛教子枕边书4

                带孩子去旅游

                
            老威特认为,与其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如开阔他们的视野。在那个时代,这种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威特的见识。比如他们看到建筑物,他就告诉威特那是什么,它所坐落的地方叫什么。看到古城堡之类的建筑,就告诉他这个城堡过去的名字,给他讲古城的历史。威特2岁以后,老威特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戏,到哪儿都带着他。另外,只要有时间,就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视野,丰富他的见识。


                每次参观回来,就让他详细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因此,威特在参观时 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讲解。

                威特到了3岁,老威特就领着他到各地游览。5岁时,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他们在
            旅途中,既登山,也游览名胜;既寻找古迹,也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老威特就让儿子把所见所闻写在信上,寄给母亲和亲友。回家后,还要向母亲详细地作口头汇报。


                
            老威特为了满足威特的求知欲和培养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从来都是不辞劳苦,也不吝惜金钱。比如,他曾经不惜重金,请魔术师说出魔术的秘密。类似的事情非常多。由此可见,他对威特的教育是多么的热心。当然,如果你很有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省不少心,但这绝不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前提条件,假如你没有多余的钱财,但只要你肯花心思,那么,效果会远胜于金钱的作用。


                不要乱给孩子买玩具

                
            老威特几乎没有给儿子买过什么玩具。他说:“玩具并不能让孩子学到什么知识。给孩子买一些玩具就不再过问是错误的。”事实上,由于威特很小就懂得读书和观察事物,根本用不着靠玩具来消磨时间。“玩物丧志”,是大人和孩子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光用玩具打发孩子,让他自己玩而不去管他,很容易使孩子感到无聊。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对生活感到厌烦,以致毁坏玩具和哭闹等等。老威特认为,由此产生的破坏癖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说:“孩子感到无聊时就会心情不好,于是就拿玩具或别的东西出气,我想谁都清楚这会造成多么可悲的后果。”




              


            哈佛教子枕边书5

                关注孩子的心灵

                
            威特6岁时,我带他去L村的E牧师家去做客。早餐时他弄洒了一点牛奶。按我家的规矩,洒了食物要受罚,只能吃面包和盐。威特很爱喝牛奶,加上E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此外还有上好的点心。威特的脸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喝牛奶。


                
            E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再三要他喝牛奶,威特说:“我洒了牛奶,就不能喝了。”E牧师家的人说:“没关系,喝吧。”威特还是不喝,于是,E牧师全家推测,威特一定因为怕我责备才不敢喝,就向我发起了进攻。


                
            这时我向E牧师全家说明了原因。他们说:“6岁的孩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就不能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你的教育太苛刻。”我解释说:“不,威特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


                
            大家可能和E牧师家的人一样,也认为老威特的教育太严格了。通常严格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痛苦,但他的教育却没有。这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合理。只要从小抓起,孩子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的痛苦。孩子之所以害怕严格的教育,是因为刚开始时的教育方法不当。教育孩子,就像砌砖头一样,一定要打好基础,老威特正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按这样的教育思路,老威特从一开始,就对他要求很严格,家规始终如一。要知道,有时允许孩子这样做,有时又不允许,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现在许多年轻父母,高兴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不高兴时又格外严厉,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规矩,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紧张和混乱,从而人为地制造教育孩子的障碍。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父母自己思想混乱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另外,父母双方的意见要一致,老威特就很注意这一点。他在对威特进行教育时,总是要得到妻子的配合。父母在家庭中的传统形象是所谓的严父慈母,如果这是指父母意见不同,或者宽严不一的话,那么这种家庭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


                哈佛教子枕边书 6

                不要伤害孩子的判断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个特点,就是严格而不专制。所谓专制是指强迫孩子服从。卡尔·威特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扰乱孩子的判断力。所以他在批评孩子时,总是晓之以理,绝不让孩子挨了批评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比父母不搞清事实就错怪孩子更糟糕的事了。即使父母的责怪和禁令是对的,也应该让孩子明白其中原因,否则孩子就会口服心不服。老威特总是尽力搞清事实,避免错怪孩子。在责备他或者禁止他干某件事时,总是要说明原因,使他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做就不会使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受到损害。老威特说,如果孩子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他的一生就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被扭曲了是非观念,这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他在书中写到:有一次威特对人说了粗鲁的话,我没有马上责备他,而是立即向人家道歉说:“我儿子是在乡下长大的,所以才说出这种话来。请您别介意。”这时威特就会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一定会和我谈这件事。这时候我才对他说:“你的话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其实我也那么认为。但是当着别人的面说就不合适。因为你说了那种话,N先生不是臊得脸都红了吗?N先生喜欢你,又碍于爸爸的情面,所以没有说什么。但他一定生气了,他后来一直不说话,就是因为你的那些话伤害了他。”我不赞成威特的粗鲁,但又向他剖析了这件事的是非,因此他的判断力也就不会受到损害了。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老威特又从另一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我的解释和分析,威特基本上就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假设威特说:“可我说的是事实呀。”那么我就会进一步开导他:“是的,你说的是事实。但N先生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才那么做的。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你也没有理由非那么说不可。如果别人当着大家的面揭你的短,你会舒服吗?他们知道你的缺点而不说是因为考虑你的自尊心,不想让你丢脸而已,现在你明白别人对你的好意了吧。而你应该怎么做呢?也应该像他们一样。


                
            如果所有的人都互相攻击,当众宣扬别人的缺点,那这个世界不就整天吵闹不休了吗?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我会用这种方式,一直到他想通了为止。


                
            这就是老威特的教育方法。由于他的教育合情合理、绝不专制,所以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不会受到伤害。另外,由于威特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并通晓词义,所以一点就通,根本不必多说。对别的孩子来说,老威特的这种教育方法未必合适,因为不同的孩子所受的早期教育也不同,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受过早期教育。表面上看,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很散乱,其实有着很强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希望读者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


                点燃孩子的良善之心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品德教育,点燃孩子的良善之心与为善的性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会拥有健全的人格。任何时代都需要正直、勇敢、有良知的人。老威特就特别注重对儿子的品德教育。从小就给他讲历史上各种从善如流的故事,特别是《圣经》中的故事。只要威特做了好事,老威特就表扬他说:“好!做得对!”同时他又很注意表扬的分寸,以免他产生骄傲情绪。


                
            老威特有时也在妻子和亲友面前表扬他:“威特今天做了一件不错的事。”但这只限于少数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亲友。因为不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人,就不会明白他的用心,还以为他是在随便表扬威特。


                
            小威特刚会识字的时候,老威特就教他背诵各种有关道德的诗。德国有很多歌颂仁爱、友情、亲情、勇气、牺牲的诗篇。才几岁的威特很快都背了下来。老威特还为他做了一个“行为记录本”。做了好事,就记下来留做永久纪念。有了这种鼓励,小威特就会一辈子努力做好事。老威特最下工夫的是让儿子把做好事当做一种乐趣,让他体会到做了好事后的快乐。让孩子理解这种快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就像下围棋或者象棋,打台球、网球或者板球一样,不学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鼓励做好事和鼓励学习在方式上多少有些不同。概括地说,老威特的宗旨是:“学习能为我们带来今生的幸福,而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因此,只要威特学习好,父亲每天都给他一个戈比作为奖励。但如果学习好,而行为有过错,那就得不到奖励了。


                
            老威特在他的书中写道: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儿子主动对我说:“爸爸,我今天犯了错,钱就不要了。”这时,我由于欣喜甚至想给他加倍的奖励。但为儿子着想,我会抑制住激动的泪花,平静地说:“是吗?爸爸不知道,那么你明天去做件好事吧。”实际上我心里很难受。这时,我常常会忍不住去亲吻他。




              

              哈佛教子枕边书 7
                俗物是怎样变成的

                
            从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知道塞德尔兹的故事了,大家或许还记得塞德尔兹的父亲塞德尔兹博士所著的那本《天才与俗物》的书,这是一本只有100页左右的小册子,但它却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读物。


                下面就是在这本读物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天才与俗物》的作者认为,循规蹈矩的儿童,长大成人以后必然会成为俗物。他们的特征是很听话,总是惟命是从,害怕批评,竭力使自己的举动不违礼俗、不犯过错;他们接受别人教给的东西,几乎从不表示怀疑;之后,他们把嫉妒、恐惧和挫折全都传达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人为数众多,就散布在我们的周围。


                
            作者书中提到过小塞德尔兹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名叫格兰特尔·哈塞,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自由的孩子。哈塞从一生下来就备受束缚。他被层层衣服捂得严严实实,发现自己想踢腿时却不能自由地踢腿;他养成了吮吸拇指的习惯,为了不让他养成这个坏习惯,妈妈就把儿子的手臂绑进袖筒里,或者把什么难闻的东西涂在他的指尖上;当他开始在地板上玩耍时,立刻便会听到“淘气”、“烦人”之类的指责。


                
            父母最关心的是子女不犯错,所以,当亲戚邻居来拜访的时候,哈塞必须表现出自己是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在智力上,哈塞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他很聪明。他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成绩十分优良。但是,他的学校生活同样毫无乐趣可言。可以想像,哈塞也会上大学,但尽管如此,他离开学校时只会学到一些肤浅的东西。没有多少用处的知识和学问。凭这点东西只能看看报纸、无聊的电影和流行的侦探丛书。


                
            而且就算接受了高等教育,哈塞也不会知道真心想从事的事业是什么。他也有过少年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探险家、飞行员或是画家等,但他的理想往往会换来人们的惊呼:“难道你想靠这种职业为生吗?你怎么养活你的妻子和孩子?”最后,在职业的选择上,哈塞多半会遵从父亲的意志。


                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目睹这样的教育和这样的儿童。

                
            塞德尔兹感慨道:“在这种教育下产生出来的难道不是俗物吗?难道我们指望靠这些俗物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幸福与完美吗?不,俗物们只会成为那种狭隘的惟命是从的小人一生只能低头哈腰,他们只会使世界变得更糟。”

                哈佛教子枕边书 8

               天才是从游戏中产生的

                
            塞德尔兹认为在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天才潜在的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当然是做游戏。


                
            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是怎么想像都不过分的。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会一一被激发出来。塞德尔兹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的,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他为儿子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游戏。


                
            有一次,小塞德尔兹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玩耍。他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这天他突然想到要增加几节车厢,使这个“火车头”能带领更长的火车,可是带钩子的方木块都用完了。他想到了刚买回来的磁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刚刚合适。


                
            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拿来另一块。可是,好像突然着了魔一般,那块磁铁怎么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小塞德尔兹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磁铁,好一会儿,他忽然大叫起来:“爸爸,快来看,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它们不愿意在一起。它们闹别扭了,谁也不理谁。”


                
            塞德尔兹忍住笑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么精灵,这是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而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手上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会因为相斥而弹开啦。”


                
            小塞德尔兹觉得有趣极了,他的问题立即成串地出来了。塞德尔兹趁机教了他很多地质学上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所以小塞德尔兹学习起来毫不费劲。


                
            德尔兹曾经送给儿子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并可飞入空中。小塞德尔兹非常喜欢,马上就联想到它与飞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他正是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从而开始制作航空模型。


                
            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游戏和动手玩耍,小塞德尔兹的潜在能力得到了最好的开发,当后来人们称赞他多么富有天才时,却不知道,他的天才都是从游戏里产生的!


                纪律会扼杀孩子的天才

                
            有的教育家常说,教育就是为了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极端错误的说法。塞德尔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课题。


                
            然而,现行的教育是恰恰相反的。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种优待;一旦孩子违反了什么纪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律视为大敌。孰不知,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孩子。


                小塞德尔兹的舅舅是个生活刻板严谨的人,极有规律。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却有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儿子彼特。

                拆东西可算是彼特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无论父亲多少打骂,他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彼特竟然把一块金表给拆开了,这块表是彼特故去的爷爷留下来的遗物,他父亲一直十分珍惜。现在这表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小塞德尔兹的舅舅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扇得坐在地上。


                那天彼特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他一个人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已经不哭了,可是眼睛里却充满了9岁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神情。

                第二天,彼特突然失踪了,原来他是跟着一个马戏团跑了。

                
            直到他母亲哭得昏死过去,彼特才不情愿地回家了,这件事对他父亲的震动非常大,他开始认真地对待儿子的天性,不再强求他非要与自己一样不可。这样一来,他发现自己和儿子都变得轻松愉快了。


                
            对于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认识: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纪律使儿童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教育中应该予以坚决禁止的,这才是教育应遵循的最高纪律。 




              

            哈佛教子枕边书 9
                优异的品质是怎样形成的

                
            塞德尔兹的朋友哈塞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才能、智力以及品质都是与生俱来的。而塞德尔兹却恰恰相反,他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质大多是来自于这个人得到的教育。


                哈塞先生教育自己的儿子应该成为一个诚实、守本分的人,应该以一颗爱心去对待别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冒没有意义的风险。

                
            但塞德尔兹说:“诚实、守本分固然好,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智慧。孩子从生下来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包括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他接触优秀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优秀,接触低劣的品质就会变得低劣。”


                
            哈塞先生的教育一定会使他的儿子小哈塞具有一颗爱心,但在某些时候他却拒绝帮助自己的同伴,这就是因为他的内心之中又缺少了另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无私的精神。归根结底,他缺乏的是一种优秀的个性。他是一个规矩和本分的人,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可是这类人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而小哈塞的这种品质,完全来自于他父亲的教育,因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取决于幼年时期的教育如何。


                一次,塞德尔兹目睹了哈塞先生教育儿子的一件事:

                那天,我从外面回来,路过哈塞先生的家门口。我看见他正在训斥他的儿子。

                “你是怎么搞的,把这双刚给你买的新鞋弄坏了。”老远我就听见了哈塞先生的说话声。

                “我在与其他的孩子玩的时候……被一颗钉子划了一下……”小哈塞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被钉子划了一下!”哈塞先生生气地说,“跟你说过不要去和那些孩子瞎闹,你就是不听。把鞋子弄坏了小事,弄伤了脚怎么办?那会使你变成残废的。”


                这时,我看见小哈塞难过得都要哭出来了,便走上前去。

                “哈塞先生,”我笑着向他打招呼,“这是怎么回事?你瞧,我们的小哈塞多不高兴呀!”

                “他还不高兴?”哈塞先生指了指手中的鞋子,“这个调皮的家伙把刚买的新鞋弄成了这个样子。”

                “是吗?”我做出不在意的样子,“我看这没什么问题。一条小

                小的伤痕并不影响这双鞋的作用和美观,孩子嘛,给他讲清道理就行了,何必那么过于严厉。”我笑着说道。

                “不严厉不行,否则他会变得无法无天起来,”哈塞先生说。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对小哈塞及他所得到的教育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小哈塞之所以有胆小、自私的表现,都可以归之于他父亲的态度。

                
            哈塞先生对儿子的做法看似合理,但却极为不明智。首先,在孩子把鞋弄坏之后,他不应该去骂他,而应该用合理的态度教育他以后小心一些,因为孩子弄坏了自己的鞋子,心里一定是很难过的,再加上父亲的责骂,他就更难过,这很容易使他陷入自责和不安之中。另外,父亲说钉子会划伤他的脚,会使他成为残废,夸大了这件事的危害,使他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就是导致他胆小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哈塞先生说小哈塞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是瞎闹,

                
            这就会使他把这件事的不良结果完全都怪罪到别的孩子身上,他会认为如果不和他们玩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这直接导致了自私这种不良品质的出现。那么下一次呢,他肯定会先考虑自己或自己的利益,然后才去想帮助别人。


                
            所以说,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品质的形成影响是极大的,人们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说他们不听话,缺点太多,甚至说他们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俗的品质。


                后悔的人是俗物

                天才是这样的人:敢做敢为,不怕失败。错误对天才来说只是一个过程,他要做的是把将来的事做得正确和完美。

                
            有一次,小塞德尔兹做完功课之后,和小哈塞来到了安迪斯大街。由于安迪斯大街聚集了很多艺人,所以是孩子们都乐意去的地方。那儿不仅有许多不同风格特色的表演,也有许多令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在儿子小的时候,每逢节日塞德尔兹都会带他去那儿,给他买一些具有异国风味的纪念品和民间特色的手工玩具。


                
            小塞德尔兹和小哈塞走在因人群拥挤而显得更狭窄的安迪斯大街上,被各种好看的玩意所吸引。他们东走西看,还不时地各自讲述自己的计划。就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逛了很长时间。


                正当他们陶醉在幸福的梦想之中时,一个比他们大得多的孩子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并一把抓住小哈塞。

                “你们刚才为什么欺负我的小兄弟?”大孩子指了指他身旁的一个孩子。

                “什么!我们根本不认识他,怎么会欺负他呢?你们是不是认错人了!”小哈塞对那个大孩子说。

                “你可别乱说。我们什么时候欺负你了?”小塞德尔兹也喊了起来。

                哈佛教子枕边书10

                不要把孩子变成懦夫

                如果说得不到鼓励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那些不但得不到鼓励反而时常受到打击的孩子只会变成渴死的枯草。

                
            塞德尔兹认为:“打击只能使孩子变成一个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当然,放纵孩子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起码能让孩子自由自在。打击却不一样,它能毁掉孩子。”


                但哈塞先生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有一股野气,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打击,恐怕会反上天去。”

                为了向哈塞先生说明打击孩子的危害性有多么严重,塞德尔兹向哈塞先生讲述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我的同事,心理学教授罗塞尔先生曾经做过一件极为愚蠢的事。吉姆是罗塞尔教授的大儿子,从他刚刚出生之时起,就一直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才华。

                吉姆3岁时已经会阅读和书写了,这一点他和小塞德尔兹几乎一模一样。

                
            然而,这个孩子的不幸正是由他的才华引起的。吉姆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喜欢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但他的性格却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因为吉姆的父亲罗塞尔先生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也不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应该谦虚,应该稳重,不要总是那么自以为是。


                “吉姆,你又在嚷嚷什么?”当一天吉姆正在高声欢笑时,罗塞尔先生问道。

                “爸爸,我又读完了一本书。”吉姆高兴地对父亲说。

                “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你用不着那么高兴。”罗塞尔先生说道。

                “可是,这本书的确太令我愉快了。还有,我居然能把这么难懂的书读完,真是感到兴奋。”吉姆说道,似乎正在等待着父亲对他的肯定。

                
            罗塞尔先生却突然发怒:“你吵吵嚷嚷的干什么?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我看你就是个骄傲自大的孩子。你是在等待着我的表扬吗?告诉你,我永远不会表扬你。”


              “爸爸,我做错了什么?”受到责骂的吉姆委屈地说道。

                
            “当然,你没做错什么。但我警告你,不要成天叽叽喳喳的,这让人烦透了,”罗塞尔先生继续训斥儿子,“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我以后再也不想听到你的那种赞扬自己的声音了,你是个笨蛋,你是在自欺欺人。”


                罗塞尔先生说完“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吉姆伤心地哭了,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他本想和父亲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还想向父亲请教一些他不明白的东西。可现在,他发现父亲并不喜欢他这样。


                突然之间,一种极坏的感觉涌上了心头,他的快乐和自信被另外一种东西所取代:我是个很糟糕的孩子。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看到吉姆脸上的笑容,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原本极有才华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听完塞德尔兹的讲述,哈塞先生默默无语地沉思了良久,他心里彻底信服了:一个心理受到打击的孩子必然会变成一个毫无作为的懦夫。

                帮助孩子走出失意的阴影

                每一个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在身体方面慢慢长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变化。

                遗憾的是,父母们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心理的成长。

                小塞德尔兹不到7岁就完成了小学教育,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事。然而,他在学校的经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

                
            在一次由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小塞德尔兹倒数第一名。那一次的比赛,是同年级中的比赛。这样一来,小塞德尔兹首先就在年龄上吃了亏,他当然不是别人的对手。


                事后,小塞德尔兹难过极了。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见他这样,塞德尔兹认为有必要帮助他摆脱那种失意情绪。

                “儿子,你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塞德尔兹问他。

                “我真是太笨了,竟然得了倒数第一名,太丢脸了。”儿子难过地说。

                “是啊!得最后一名是不怎么光彩,可是你想到过其中的原因没有?”塞德尔兹问。

                “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年龄。你想想看,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这个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比他们差呀。”儿子不服气地说。

                “不,你这样说并不正确。他们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大,个子高。他们的腿都比你的长许多。”塞德尔兹说。

                “这也有道理,可是我毕竟是最后一名。同学们都在嘲笑我。”他还是很难过。

                
            塞德尔兹知道儿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而从不服输的人。于是塞德尔兹进一步对他进行开导:“虽然你现在是最后一名,我想这并不能表明你的体育不行,因为这完全是年龄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长到十一二岁时一定会比那些孩子跑得快。”


                “真的吗?”儿子问。

                
            “当然是真的。因为那天我问过你们的体育老师。他说你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那场比赛对你不公平,他还说你的体育成绩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最好的,他还专门给我看了成绩单,年龄与你相仿的同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你差。”


                小塞德尔兹似乎在眨眼间得到了一个真理,顿时从失意之中走了出来。    




              

            哈佛教子枕边书11
                家庭学校与家庭教育

                前面曾提到塞德尔兹的父亲塞德尔兹博士原为俄国人。有趣的是巴尔博士也不是美国人,而是德意志人。

                
            巴尔博士一直是塔夫脱大学的神学教授。在任教之前,他曾经做过波士顿的牧师。正如前面所叙述的,他著有《家庭学校》一书。后来应读者要求,博士又发表了《家庭教育》一书。


                《家庭教育》一书的内容,是讲如何教好幼儿每门课程的。

                两岁的孩子可学语言

                巴尔博士也认为,幼儿教育必须从教好语言做起。他在《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都强调了这一点。

                
            巴尔博士与威特的父亲一样,反对教给孩子不完整的话和方言。诚然,孩子是容易学会不完整的话和方言的。但是,只要教育得法,两岁左右的孩子也能学会规范的语言。幼儿本来可以学会的东西却故意不教给他,在教育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


                
            对幼儿来说,学会说“狗”或“汪”是同样的负担。要培养好孩子,首先就要丰富他的词汇。因此,不应当教给孩子一些不完整的话,以免浪费时间。有人说教给孩子说这种话逗趣,但必须说这是代价高昂的浪费。教给孩子不规范的语言害处还不止于此,社会上有许多孩子,甚至到十四五岁甚或长大成人,有的话还发音不清楚,这就是父母教得不好的结果。今天的小学校,教员为纠正这些毛病所做的消极劳动,往往比用于积极劳动所花的时间更多,这实在可悲。


                
            但是,社会上却有这样的父母,竟以孩子发出的错音、说出的错话为乐。不仅不去帮助孩子纠正,反而将错就错,随声附和,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因为这样将使孩子永远发觉不了自己的毛病,以致习惯成性,难以纠正。


                
            巴尔博士与威特的父亲一样,也倡导多说话给孩子听,用以丰富孩子的词汇。然而,不仅仅是只让孩子听,还要让他反复复述,并纠正孩子在发音和用词上的错误。


                
            巴尔博士的教育是以威特父亲的教育方法为基础的,他的观点与威特父亲的观点几乎一样。他还主张要尽量教给孩子书面的用语,以利于看书。基于这一理由,他说与其只给孩子讲故事,莫如选择好书,清晰而又缓慢地读给孩子听为好。

              哈佛教子枕边书12

                孩子精神也需要食粮

                
            巴尔博士说,训练孩子的头脑,最好莫过于语言。因此,巴尔博士除了尽早教自己孩子说英语外,还教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等。在他看来,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意味着正确地思考。教给孩子多种语言,有利于孩子正确理解词义和进行思考。


                
            接着,巴尔博士谈了精神营养问题。他说,如同肉体需要食物一样,精神也需要食粮。就像胃需要选择好的食品一样,大脑也需要选择食品。我们总是要给孩子一些经过精心选择的知识。我们应该像给孩子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品那样,有选择地教给孩子们易于理解而有益的知识。知识就是精神食粮。不教给孩子以知识却指望他精神发展,等于缘木求鱼。


                
            巴尔博士为教给孩子知识,总是很好地利用吃饭和游戏时间,其方法是经常选择合适的题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并鼓励他们提问,同时也反问孩子。


                
            给孩子以精神食粮的效果是颇为惊人的。巴尔博士举了几个例子:一个好友有一次对我讲了一件心事。他说他的孩子,功课不好。我马上去学校打听了一下那孩子的情况,成绩确实很糟糕。于是我就渐渐地和孩子接触,并建立了感情。在暑假期间,我试着对他实行了特殊教育。到了9月份,他竟考上了中学,并顺利地毕了业。后来进了法律学校,现在已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


                你有教子记录本吗

                
            巴尔博士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不要轻看自己的孩子。他与威特父亲一样,认为幼儿生来是有差异的。但由于这种差异甚微,没有必要去考虑它。

                
            博士建议,在教育孩子时,要把经过记录下来,最好天天记。有了记录,就知道哪些话教过了,哪些话还没教过,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什么等等。这样,便于有效地进行教育。通过这个办法,还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防止沾染恶习,也更利于将预先制定的计划落实。如果不记录,就如同航海者没有航海日志一样,预定和计划都要落空。乍看起来觉得这样做是很麻烦的,但实际做做看,并非那样麻烦,相反会发现这是留神自己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有兴趣的。


                
            最后,巴尔博士奉劝那些致力于要教育好自己孩子的人,要具备热心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由于社会上没有人去监督父母们培养孩子,所以即使该做的不做,计划好的事不实行,任意变更计划,那也绝不会受到制裁。父母们有绝对的自由,所以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职责。因此,巴尔博士忠告做父母的,要以满腔热忱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老老实实地努力按照预期计划实施对子女的教育。


                一个让母亲骄傲的女儿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阶段,母亲的作用都极其重要,实际上,每位母亲都可以说是一位教育家。

                
            斯托夫人亲身指导女儿的成长,她的教育方法和卡尔·威特的教育经验一样在美国有极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把斯托夫人的教育方式进行一个总结,以便做母亲的参考。


                
            斯托夫人曾就读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毕业后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讲授语言学。她是受到威特父亲那本遗著《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影响,并通过对自己的孩子教育而取得显著效果的又一人。




              

            哈佛教子枕边书 13
                
            斯托夫人只有一个14岁的女儿,名字叫维尼雷特。小维尼雷特3岁就已经能写诗歌和散文,4岁就用世界语写了一个剧本。到5岁的时候,她的作品就开始在各种报刊上刊出,有的还编辑成书发行,并且销售良好。


                
            1914年,也就是在女儿12岁的时候,斯托夫人出版了《M·S.斯托的自然教育法》一书,她在其中就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书中各章的内容大致如下所述:


              教育从五官开始

                
            斯托夫人在该书中这样描述她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我从训练五官开始对女儿的教育,首先使她学会使用耳、目、口、鼻等,因为这些能力只能在使用中发展起来。所以,必须尽早有目的对小孩的五官进行训练。首先应该发掘耳朵的听力。因为对婴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听到母亲轻柔悦耳的歌声,可我感到为难的是自己不会歌唱,因此就对孩子朗读诗歌,我朗诵的是《艾丽依斯》,这是威吉尔的诗,结果发现效果很好。在我轻轻地朗读时,小维尼雷特很快安静下来,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个方法我后来在别的孩子身上试验过多次,效果都很好。有时候摇篮曲并不能够催婴儿入睡,可是《艾丽依斯》却屡试不爽。因此,在我看来这部出色的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首了不起的摇篮曲。


                
            还在维尼雷特才6周时,斯托夫人就开始为她朗读英文诗歌。她发现随着语调的变化,孩子也相应地有所反应。斯托夫人还天天给女儿放音乐名曲。为了使女儿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她买了七个小钟,它们可以发出乐谱的七个音,分别在钟上拴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发带,天天都敲钟给她听。她还在孩子房间里摆放一些雕刻品,在墙上挂满各种画片,不仅有名画的摹本,而且有许多美丽的花草和鸟兽;她一有机会就指着这些画片和雕塑念它们的名称。斯托夫人还时常指着屋里的桌子、椅子等物品,高声念出它们的名称让她听。

                哈佛教子枕边书 14

                
            此外,还在维尼雷特不懂事的时候,她就给女儿各种图画书,并给她讲其中的故事。她会安安静静地听,这表明母亲的声音和画儿的颜色对懵懂无知的孩子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如果母亲擅长绘画的话,她的孩子就更加幸福了。斯托夫人就是这样,她常常一边同女儿谈话,一边把内容画成画,这样更能够增强对孩子的影响。虽然美国的刊物上有很多漫画,但是内容大多不太健康,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她认为最好不要让小孩看。


                
            斯托夫人为了开发孩子的色彩感,给女儿买来了一个特别的玩具,就是用来检查色盲的“测验色系”,它可以玩多种游戏。她特别希望那些男孩的母亲能够购买这种玩具,因为男孩的触觉和色感相对女孩较迟钝,要是不从小就有意识开发的话,他们的色感会处于非常迟钝的状态。


                
            维尼雷特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球和木片,这些玩具五颜六色,很适宜孩子玩耍,她的布娃娃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斯托夫人就是利用这些玩具尽力发展她女儿的色彩感觉。


                
            蜡笔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斯托夫人经常和女儿做一种“颜色竞赛”游戏。游戏一般是这样进行的:她先在一张大纸上用红色蜡笔画一条3厘米左右的线,然后让女儿用蜡笔平行画出一条同样的红色线,接着她用蜡笔在自己的红色线之后接上一条青色线,再让女儿模仿自己用青色蜡笔画出一条线,游戏就这样进行下去。要是女儿没有用和自己线条相同颜色的蜡笔,女儿就输了,游戏就中止。


              

            哈佛教子枕边书 15
                为了发展她的色彩感觉,斯托夫人在女儿能够走路的时候就带着她出去散步,尽量使她注意周围事物的颜色,比如海水、树林、天空的不同色彩。


                
            为了加强训练效果,她还常和女儿玩一种叫“留意看”的游戏。当她们走过商店门口后,斯托夫人往往会问女儿商店的橱窗里面摆放了什么东西,让女儿把她记得起来的物品说出来,说得越多越好。这样的训练对开发女儿的记忆能力极有效果。斯托夫人之所以这样做,为的是培养女儿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的习惯。有一次,斯托夫人带着两岁的女儿进入一家卖雕刻仿制品的商店,女儿居然对店员抱怨道:“这里怎么没有《维纳斯·得·麦得衣齐》,也没有《维纳斯·得·米罗》呀!”店员们大为惊奇,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清楚地知道两幅名画的名称。


                
            女儿出生6周,爸爸买来了一些红色的气球,他们把气球绑在她的手腕上面,这样,气球就会随着手的摆动上下飘舞,别提孩子有多高兴了。之后,他们每星期换上另一种颜色的气球。这样一种游戏,能够使孩子得到诸如红的、绿的、圆的、轻的这些概念。


                
            斯托夫人对女儿进行训练,没有任何勉强的成分。因为她知道孩子的天性,父母的目的是要使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挥。她进行各种引导,就是为了不使女儿的某种潜在素质被埋没。与此同时,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之中,总会有事可干,不会因为闲得无事犯常见的毛病,比如咬手指头、哭叫。


                哈佛教子枕边书 16

                用老卡尔的方式

                
            刚一出生的婴儿就已经注意周围的响动和人的声音,由此看来,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教语言是可行的。斯托夫人在她的女儿出生不久就开始和她说话。不过,她用的语言可不是一般母亲常用的那种语言。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受过较高教育的人,他们不仅发音不准,而且语法也多有错误。这就是幼年不良教育的后果。斯托夫人写道:从女儿刚出生起,我就注意对她说话尽量准确,尽力排斥不完整的语言;虽然这样,我还是觉得俗语很重要,因为有时候,只有利用俗语才能够使意思表达得完美。排斥俗语会使人落后于生活。尽管这样,我无论如何是不会教孩子不完整的语言。在我的女儿还不满1岁的时候,有一次,有人对她说“维尼雷特,把你的汪汪给我看看。”她马上纠正说:“不是汪汪,是我的狗。”这使那位朋友大为吃惊。


                
            斯托夫人的教育是按照威特父亲试验进行的,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抱着她走动,将屋里的东西指给她看,同时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这是一把椅子,那是一个书橱。她就是这样教育女儿,到她一周岁时就完全会说话了,谁见了都觉得奇怪。由于斯托夫人相信婴儿期语言教育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语言能力,所以他在对女儿谈话时,非常注意发音、词句和语法的准确性。孩子的语言教育,重点在于听和说,而不应采用教文法的办法。其实文法在语言学习中并非很重要,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赫伯特·斯宾塞在10岁以前就没有受到过文法教育。在女儿8岁之前,斯托夫人也没有教过她文法。小孩子总是说个没完,常常一个人把某个新奇的词汇反复说着玩。斯托夫人于是尽量利用这个特点,精心挑选一些词汇把那些孩子喜欢的故事用它们来组成短文,以便女儿记住。这样她的女儿不仅很快就记住了,而且常常兴趣盎然地复述它们。


                
            再后来,斯托夫人又把这些小文章翻译成外国语,让女儿熟悉它们,这个目标很快就达到了。按照她的理解,5岁以前这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最具有语言才能。


                
            斯托夫人认为有必要尽早为女儿打下一门外语基础,于是要求女儿背诵《艾丽依斯》。不过,在她还没有准确地掌握英语之前,并不打算教她外语。有一个语言学家认为,孩子可以同时学习两三国语言。但是根据她的试验,这样做使孩子难以掌握好任何一种语言,并且会给他们带来苦恼。

                哈佛教子枕边书 17

                
            当维尼雷特已经熟练掌握了英语后,斯托夫人开始教她西班牙语,仍然是先开始训练女儿的听力。为什么选西班牙语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欧洲的语言中这是最容易学的。孩子的语言才能是多么惊人呀,维尼雷特5岁的时候已经能够使用8种语言来与人交流了。


                
            斯托夫人相信要是她继续教下去,她的女儿将会掌握10种、甚至20种语言。不过,斯托夫人这时认为今后通用的语言将是世界语,学太多的语言没有意义,所以就停止了对女儿的外语教学。斯托夫人在书中这样说:如果我能够再来培育孩子的话,我将会先教他学习英语,然后是世界语,其他的语言就不再教了。世界语简单易学,据说托尔斯泰只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用它写作了。任何一个孩子在摇篮里都能够学会这种语言。维尼雷特4岁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世界语读写,而且能够流利地交谈。


                
            在这一年,她还开始用世界语写剧本,这个剧本后来在尤利亚·比阿巴娃女士的帮助完成,并且曾经在一个慈善会上演出。这是一个创举,因为它是第一部在美国上演的世界语剧。


                
            从5岁起维尼雷特就开始给其他孩子教世界语,她的方法当然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各种游戏。不过,她在教学过程中又自己发明一些新的语言游戏。

                
            一次,维尼雷特在她们家的走廊上给一位大学教授讲世界语入门,另一位思想保守的教授不安地对斯托夫人说:“请原谅,夫人,你的做法可不对!小女孩这样下去,恐怕命不长呀!”斯托夫人问道:“我女儿的身体不健康吗?”他说:“不是。可是也不能只看外表,一个小孩这样用脑怎么受得了呢。”孩子的妈妈笑着回答:“你这样看吗?”


                
            过了一会儿,维尼雷特活动去了。斯托夫人走过去对那位教授说:“我女儿需要吃药了,您去看看好吗。”她把教授带到运动场,看到维尼雷特正和一个比她大得多的男孩打球,当教授看到维尼雷特无论是跑跳,还是投球都不比那个男孩差时,十分惊讶。夫人对他说到:“看吧,这就是我女儿的药——运动。”


              哈佛教子枕边书 18

                斯托夫人的游戏训练

                
            斯托夫人的早期教育观念来自已故的詹姆斯博士,他经常强调对儿童的智力培养越早越好,而且这种脑力训练最好是使用游戏的方法。在自然界,所有动物都作游戏,可以说是动物的天性。不论家畜还是野生动物都跟其子女一起游戏,为什么人不这样做呢。由此看来,那些做父母的应该很高兴地跟孩子一起游戏,以便通过这种活动促进他们的身体、智力的发展。


                
            在斯托夫人的书中,有她与自己女儿游戏活动的详细记录:我对女儿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是进行游戏。第一步,在她满半岁的时候,我在婴儿室的四壁贴上厚的白纸,接着在大约一米高的地方贴上红纸剪的数字和文字。在另一些地方,按顺序贴上这样的简单词汇,如:bat、cat、hat、mat、pat、rat、bog、dog、hog、log(蝙蝠、猫、帽子、席子、拍、耗子、沼泽、狗、肥猪、原木),很明显这些都是最常用的名词;另一地方是从1到100排列的10行数字;在墙壁的某处,我还画了一幅乐谱图。


                
            接下来,我做了许多写有大小不一的ABC的卡片,把它们放在一个拼图板上,开始教她拼音。具体做法如下:先让她看画册上猫的画,同时念出cat(猫)这个单词给她听,然后指着墙上的cat,反复发这个音。然后从卡片里选出所有的c,再选出所有的a和t用它们在拼图板上拼写出cat。这一切当然是我和女儿一起玩的游戏啦,我一边鼓励她,一边配合着她做,而且这样的游戏都要反复练习几天。从此以后,她开始喜欢阅读书籍。于是,斯托夫人开始帮女儿养成有目的读书的习惯。
              


              

            哈佛教子枕边书19
                
            因为在她看来,如果若毫无目的,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将是一件有害的事情,对身心都会造成损害。为了写《和仙女作圣诞节旅行》一书,斯托夫人参阅了30多种书籍,对世界上各种圣诞节的风俗进行了研究。写《跟兔子作复活节旅行》一书时,为了全面了解各国复活节的风俗习惯,她把匹兹堡的图书馆跑了个遍。有一段时期,她差不多天天在动物园,同时博览各种动物参考书,那是她在为写《我在动物园里的朋友》一书做准备。


                
            斯托夫人认为人能够懂音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此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她努力培养她形成音的概念。上面已经说过,女儿出生后不久,斯托夫人就买了一个能发出1、2、3、4、5、6、7七音的小钟;并且天天都要放几段音乐名曲给女儿听;再加上奶妈的歌声,这样的教育可谓充分。


                
            在女儿学会读ABC以后,母亲就开始教她怎样读乐谱,这方面的游戏她们时常玩。她们是这样玩的:让她在屋里找藏好的东西。这个游戏儿童常玩,不过斯托夫人却是用钢琴指挥。例如:当女儿走近妈妈所藏的东西时,她不是说“糟糕,糟糕”而是在钢琴上弹出低音。若是女儿走得远了,就弹出较高的音节。如果女儿不注意辨认声音,将难以找到所藏的东西。这种训练方法对提高她的听力很有效。

                哈佛教子枕边书 20    

                
            孩子从小就能够辨认节奏,在女儿还不会说话时起,斯托夫人就用手打拍子给她看。后来又买了一个小鼓,教女儿按拍子敲打。接下来又给她买了一架木琴,让她敲打着玩,同时开始玩弹琴游戏。斯托夫人指着墙上的乐谱,让女儿按照谱按琴键。没用多久,女儿就能够在钢琴上弹奏简单的曲调了。


                
            为了形成节奏观念,斯托夫人开始教女儿跳舞。培育孩子的节奏感和音调观念十分重要。儿童应该在节奏和韵律中生活,使他们能够在雨声中听出节奏,从风声中体验到音乐的美。由此看来,日本人在家里挂风铃或者挂风弦的做法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妈妈既不会唱歌,也不会任何乐器,最好天天让孩子听唱片。一个人完全不懂音乐,而且生活在一个没有音乐的环境中,是绝对不会幸福的。


                
            斯托夫人不仅精心培育女儿的音乐才能,而且天天为她朗诵诗歌。像《钟之歌》这样音韵优美的诗歌也是很好的儿歌,她还和着这些诗歌的调子教女儿跳舞。我认为那些排斥跳舞的观点是不可取的。荷尔博士就指出,古希腊人和罗马人都能歌善舞,这样他们才会具有如此优美的体形。舞蹈可以塑造优美的体形,使人们身体健康。


                斯托夫人的音乐训练

                
            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年开始。东方的孩子这样的训练大都比较晚,往往到七八岁之后才开始。可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为孩子的听力没有从小受到训练。这种方式还会给孩子带来烦恼。而且那里的音乐教学方法也不尽合理,开始时不教孩子完整的曲调,而是只作技巧练习,使孩子感到厌烦。技巧训练当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更重要。那么,斯托夫人是怎样对她的女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呢?


                
            儿童从小就喜欢摆弄各种乐器,应该很好的利用此机会鼓励他们练习。其实,孩子只要得到相应的帮助,自己就能够编出一些曲调来。维尼雷特就创作了许多曲子,她把它们都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小创作和幼年时代的照片一样,会给人带来很多乐趣。


                我教女儿学习弹钢琴同样是用游戏的方法。

                
            我有一位朋友,请了一位小提琴教师来教孩子音乐。他只让号召练习技巧,一年之后,这个孩子不但没有学会音乐,反而十分厌恶音乐。维尼雷特的小提琴教师可不是这样教的。我女儿练习小提琴的时候,我就用钢琴给她伴奏,所以她很乐意学。如今,她不论是拉小提琴,还是弹钢琴都很出色。


                
            在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都成为音乐家。不过,我相信一个完全不懂音乐的人是不会幸福的。就算不会演奏,至少也要能够欣赏。因此,有必要教孩子一些音乐知识。有人觉得既然不指望孩子成音乐家,让他学习音乐是一种浪费,这是完全错误的。没有艺术修养的生活,如同荒凉的沙漠。我认为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幸福,生活必须丰富多彩,因此父母有义务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据说俾斯麦退职以后曾经慨叹:要是年轻的时候学会了一种乐器,老年的生活就不会如此寂寞无聊了!


               
            斯托夫人的拼音训练按她书里的描述,也是一种用拼图板做游戏的方式,具体做法很多,简录如下:我十分偶然的发现,教孩子拼写的最好方式是使用打字机。一天,我正在打字机写东西,小维尼雷特跑过来要我教她打字。我答应明天教她,因为当时没有时间。不料,第二天我一走进门,她就拿一张纸给我看。只见上面打了一首儿歌,这是她用打字机打在纸上的,只是单打了字,字体没有间距,也没有大号字。我当即把她夸奖了一番,从那时开始教她打字。女儿高兴极了,每天都要打出一些诗歌和故事。她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拼写,很快就尝试着写诗和故事。那时,她还没有满3周岁呢。


                在那之后,我住进芝加哥医院,做了手术。这段时间,我每天都收到女儿用打字机打的信。这些信使我深受感动,我将一辈子保存着这些信件。

                
            从那时开始,她每天都要打出一些著名诗歌或者文章,并在无心之中记住了这些名篇。虽然我无法知道打字的办法在我女儿学习拼音上面起了多大的作用,我确信通过打字练拼写比直接教孩子拼写更有效。虽然现在常用的工具是打字机,但并不能完全离开钢笔。于是,我想法教她正确使用钢笔。孩子什么都跟妈妈学,维尼雷特看到我要用钢笔时,也跟着模仿;于是我开始教她写字。只要父母有耐心,孩子会学得很快的。


                
            维尼雷特第一次向我要钢笔写字的生活,我给了她一支红铅笔,并且鼓励她写好自己的名字,给爸爸一个惊喜。她听了很高兴,一个人使劲练。这一点也说明孩子的上进心是一种极大的力量。几天之后,她终于能够漂亮地写自己的名字了,这是发生在她一周岁零五个月的事情。她两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人去住旅馆,她在登记簿上签了自己的名字,把旅馆的老板吓了一跳。


                
            在女儿刚能够写简单文章之时,斯托夫人就要求她每天写日记。因此她的日记是从两岁开始写的。后来,遇到天气不好,不能在室外玩的时候,她就看自己幼年的日记,从中得到很大乐趣。斯托夫人认为随着年龄增加,这些日记对女儿将更加有趣,将来还是她子女最有趣的读物。


                
            按照斯托夫人的方式抚养育孩子,做母亲的更应当写日记,把孩子成长和发育的情况记录下来。这对子孙后代不仅是贵重遗物,而且在他们将来养育儿女时,将大有益处。


                
            斯托夫人还注意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办法是鼓励女儿给她的小朋友写信。有些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感兴趣,那是因为他们把这看做功课。要是让他们写生活中的事,他们会很高兴地接受。斯托夫人还鼓励女儿在她所喜爱的报纸上投稿。维尼雷特5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后来还获得了该报的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
              


              

            哈佛教子枕边书21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大自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了,她能够给你提供无穷无尽的知识。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多数孩子却不去与她接触。关于大自然,我们可以向孩子讲述无穷尽的美妙故事。


                
            100年以前,威特每天都要跟父亲到郊外去,听他讲述那些关于动植物的有趣事情。斯托夫人尽心培育维尼雷特,如同威特的父亲教育威特一样。她尽可能带着女儿到郊外去游览,对着实物向她讲述各种有趣的知识,这些故事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物理学、地质学以及天文学几乎所有科学领域。


                
            她们常常到郊外摘下一朵花,或者拔下一棵草来研究一番,或者观察一块破裂的石头,或者察看小鸟的窝巢,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维尼雷特尤其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它们。而且,还写了一些极其有趣的小文章。


                
            维尼雷特喜欢植物,她采集的标本堆了一屋子。她还通过与世界儿童的交流,搜集植物标本。她还有一个压花册,里面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伟大人物和诗人墓上以及古战场上的花卉。《奥雕邦花册》是其中最珍贵的,奥雕邦先生在美国是众所周知的人物,他曾长期在肯塔基州汉德森的附近树林里从事研究,那个花册是维尼雷特在那里采集标本压制而成的。她在那片树林中获得了各种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起初维尼雷特很害怕青虫,后来她知道了青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就不再感到害怕了。斯托夫人还和女儿一起观察蚂蚁和蜜蜂的生活习性,她对它们的集体生活使很有兴趣。她还学了许多有关黄蜂和雄蜂生活规律的散文。维尼雷特尤其喜欢甲虫,她说甲虫有15万种之多。可她还想自己发现一些新的种类。她看过许多有关甲虫的书。冬天,野外的甲虫都藏匿起来了,她就到卡内基研究所去研究标本。对于美国孩子来说,卡内基研究所的博物馆非常方便,斯托夫人每周都要带女儿去几次。在那里,她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动植物,以及全世界各种民族的风俗、服装及生活用具,还可以看一些古今名画、雕塑等艺术品。


                
            相当多的母亲都为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发愁。其实,这些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的充沛精力没有得到合适的使用造成的,这是一种生命的浪费。如果父母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小孩有的是事情可做,就没有心事干坏事了,而且大自然能够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使之趋于高尚。自古以来,那些和大自然亲近的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


                
            小孩子走进大自然中去,不仅可以使他们身体健壮,而且会使他们精神饱满。相反,城里的孩子很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往往心情抑郁,从而导致乖僻的性格。我以为有必要从改造少年犯的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来,用于把城里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这是预防少年犯罪的很好方法。

              哈佛教子枕边书 22    

                
            让少年儿童搞园艺也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按照伯班克博士主张,美国小学应该开辟一些庭院,分给每个学生,以便在里面栽培花草植物。斯托夫人就是这样做的,她的女儿从小就有个小庭院,她在里面栽花草和马铃薯,还坚持每天浇水、除草,细心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从中得到很大的乐趣。


                
            每年夏天,斯托夫人都要带着女儿到山里去野营,以便她开展研究,更加亲近大自然。她还不时带她到原野漫步,观察在草丛中的野花和小虫的活动。正如歌德所说的那样,在那里面有一个《草中小世界》。


                
            树林是孩子的最佳教科书。有几年,斯托夫人一家就住在森林附近。在晴朗的天气,斯托夫人就会和女儿与佣人到树林中去游玩,她给女儿指出树木和小乌的名称,并用照相机拍摄,这些照片洗出来后,女儿还要给它们填上颜色。对她来说,这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斯托夫人在树林中还给女儿朗诵歌颂自然的诗歌。天气是那样晴朗,空气是那样新鲜,大地是那样的肃静,在这样的环境朗诵古人的诗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在树林里维尼雷特还绘画,写有关树木和鸟类的散文。


                
            维尼雷特5岁的时候开始养鸟,她可是养的是两个金丝雀,一只唤作菊花,另一只叫尼尼达。尼尼达在西班牙语中是婴儿的意思。菊花是日本少女喜欢用的名字。她还教金丝雀各种技巧,它们能站在她的手掌上跳舞,还能够随着琴声歌唱。维尼雷特弹钢琴,两只鸟就会飞在她肩上。要它们闭眼,就真的闭上两只眼睛。在她读书的时候,叫它们翻下一页,它们就会噘着小嘴来翻书。


                
            斯托夫人的家里还养着小狗和小猫。孩子养小动物,就得时时给它们调食、喂水,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还可培养孩子的爱心。有人也许不同意饲养动物,因为动物是传染病的媒介,对儿童有危险。只要大人多加注意,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危险。


                
            正因为家里养了金丝雀和狗,维尼雷特开始对其他的动物发生了兴趣。经常跑到动物园去观看动物,还着手研究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活动的结果是她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我在动物园里的朋友》,第二本名叫《和动物园的朋友聊天》。


                
            在各种动物中,维尼雷特尤其对鱼类感兴趣。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养了金鱼和鲫鱼。美国的几个大水族馆,她几乎都去看过。其他的科学门类,如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斯托夫人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她的女儿。


                
            为了培养女儿天文学的兴趣,斯托夫人给她看一些神话书。并时常带她到天文台去参观,并且指导她用望远镜观看天体。不久,她就有了许多天文学者朋友。拉肯博士在马温特天文台工作,他说自己写作《在头脑混乱之中》一书,起因就是和维尼雷特的一次交谈。


              

            哈佛教子枕边书 23    
                
            当她们一家住在海岸的时候,斯托夫人常带女儿到海边去玩,这是因为海边有利于形成地理概念。她们在海边拾贝壳,采海藻,捉螃蟹,或者捡水母、海星玩,她对女儿讲解这些海洋生物的故事。她们还在沙滩上做游戏,比如堆假山、凿人工湖、修湾、筑岛等等。后来,她还带上地球仪,这样就能够更直观地给她讲解哪里是大西洋,哪里是欧洲和非洲。接下去一步步教她世界地理。自然,斯托夫人不会忘记带女儿到处旅行,这样大大扩展了她的眼界。如今,她的女儿有着十分丰富的地理知识。


                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给孩子讲故事。听故事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而且能够启发想像力,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给孩子传授知识,死板地灌输,效果往往很差;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教,他们不但愿意接受,而且容易记住。斯托夫人这样写道:维尼雷特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讲希腊、罗马和北欧神话给她听。在她会说话后,我俩还不时表演这些神话故事。我们也把《圣经》上的故事用戏剧的形式来演。我讲述神话,是为了引导女儿对天文学发生兴趣,也是为了使她能够更好地理解雕刻作品的含义。要研究文学艺术,不懂神话是很难办的。


                
            为了使女儿能够牢记这些故事,我常常把这些内容写在纸牌上面,在游戏中熟悉它们。这个方法我现在还经常使用,我现在教的世界历史就是用的这个方法。先是讲故事,然后把内容编成纸牌,用游戏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这些知识。有时候,我们母女一起读书,然后各自把内容要点写出来。


                
            由于韵文比散文更容易记住,维尼雷特就习惯于把需要记住的事情写成韵文。她改写的韵文相当多,其中一部分前不久还编辑出版了,书名是《叙事诗》。对于历史事件,如果能够用戏剧表演出来,就更容易记住。我认为这个方法很适合于学校教学。这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里练习,只需每天都练就可以了。现在学校的历史课,只不过是照搬年代表,没有半点趣味。自然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我女儿8岁的时候,她爸爸就用人体骸骨教她生理学。过了一阵子,她爸爸外出旅行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她就把自己记住的骨、筋肉和内脏的名称用韵文写下来,等爸爸回来看,结果使他大吃一惊。与此同时,她还相应的学习了卫生学,比如那些有关食物和疾病的知识。


                
            斯托夫人的女儿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各种知识,将来都会有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人,可以说他们读书破万卷,知道很多事情,但是仅仅停留在“知道”的程度,不论对社会还是个人生活都无益处。斯托夫人可不想让女儿变成这种人,所以,注意培养一种务实精神,决心把女儿培养成有益于社会的人。

              哈佛教子枕边书24

                怎样教孩子学外语

                
            在美国的大学生中间,可以说没有喜欢学习拉丁语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学习拉丁语的基础。搞研究离了拉丁语不行,因为拉丁语是罗曼斯语的源头。掌握了它,就可以很容易学会法语、西班牙语以及意大利语。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尽早为孩子学习拉丁语打好基础。斯托夫人的女儿还在摇篮里,就已经跟母亲学习拉丁语。斯托夫人这样做的理由是:


                
            首先,婴儿更善于使自己的耳朵而不是眼睛。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来教女儿拉丁语呢。有些学校用图表和规则来教拉丁语,而不是利用听力,我认为这个方法并不好。维尼雷特4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位拉丁语教师交谈,可那教师什么都听不明白。这样的
            拉丁语学者在社会上并不少,他们只能看书,却开不了口。

                
            其次,小孩有着惊人的语言天赋。当维尼雷特刚学会英语时,我用13种语言教她说“您早”,没想到她很快就学会了。早晨起来,我让她对着13个玩偶,分别用不同的语言说“您早”。


                每一天,我都要教女儿一些拉丁语语句。5岁时,她就能够背诵《艾丽依斯》的第一卷
            和500首拉丁名诗。如今她已经可以背诵凯撒、西塞罗、利维乌斯亚等人的部分著作。

                
            想要学好外语,搞清楚语源是很有必要的。我从一开始就指导维尼雷特这样做,这样的笔记现在还保持着。一旦她掌握了一个拉丁语单词,就会调查由此衍生出了哪些现代词。总的来说,我认为教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各种游戏。


            哈佛教子枕边书25    
                数学中的兴趣

                
            数学是所有的学科中最难以引起孩子感兴趣的科目。可是,斯托夫人用她的方法,很快就教会她女儿数数和数字,而且她用做买卖的游戏轻易就使女儿学会了数钱。不料,当斯托夫人教女儿乘法口诀表的时候,她第一次表现出厌烦的情绪。由此就可以看出,5岁左右的孩子是不喜欢死记东西的,虽然她妈妈把口诀编成歌唱,可还是不行。


                
            想一想吧,5岁的维尼雷特可以用8种语言说话,在历史和文学方面,已经具有初中毕业的水平,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诗歌,却学不会乘法口诀。斯托夫人感到担忧了,女儿的智力是否出现了偏向,她的目标是使女儿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培育出一位合乎理想的女性,智力的片面发展造就不出真正幸福的人生。虽然斯托夫人很担忧,但她并没有强制女儿硬背乘法口诀,因为她很清楚强制是达不到目的的,而且可能挫伤女儿的性格。


                
            正好在那个时候,斯托夫人为了宣传世界语,带着女儿到纽约的肖特卡去讲演,在那时她遇到了洪布鲁克女士,她是一位数学教育专家,在芝加哥的斯他雷特女子学校担任数学教授。斯托夫人向她讲了自己的问题,她回答道:“虽然你的女儿在数学上没有天分,但还不是过于片面,问题是你的教法不对。你没有能够有趣地教,她自然没有兴趣去学。你喜好语言学、音乐、文学和历史,所以能够很有兴趣地教女儿,她也喜欢学。至于数学呢,你自己没有兴趣,因而教起来也就勉强,你女儿自然就感到厌恶。”后来,她把教数学的方法教给斯托夫人,她运用这样的方法教女儿数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哈佛教子枕边书 26  

                
            我接着洪布鲁克女士的建议,首先想法使她对数学发生兴趣。我们玩这样的游戏,例如:在纸盒里装入把豆子或者纽扣,我们每人抓一把,数数看谁手里的多;或者吃葡萄的时候数数它们有多少种子;在帮助佣人剥豆子的时候,我们一边剥一边数豆荚中有几颗豆子。我们还经常掷骰子玩,开始是掷两个骰子,把出现的点数加起来记在纸上,这就是所得到的分数。如果正好是6分,就可以再掷一次。玩几次之后计算一下,看谁胜谁负。


                
            维尼雷特对这个游戏很有兴致。根据洪布鲁克女士的建议,每次做游戏的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因为女士说,数学游戏很费脑力,最好不要超过一刻钟。两三个星期以后,我们玩的骰子增加到了3个,后来是4个,最后达到6个。


                
            接下来,我们玩一种分组游戏,把豆和纽扣两个一组分成两组或者三组,要么是三个一组,分成三组到四组,再排列开来,计算总数是多少,写在纸上。为了方便计算,我就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表,并且写出来挂在墙上。不久,维尼雷特理解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而且十分开心。我还经常同女儿做模仿商店买卖的游戏,这是为了使她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这个“商店”里的东西有的是计量长短,有的是计数量,有的是用分量计算。价格就按实际的价格,货币就用真钱。我到女儿的“商店”去买各种生活用品,她计算多少价钱,并给我找零钱。维尼雷特有自己的储蓄,在她学习用功,或者工作积极,或者帮助我们做事的时候,我都给她钱作为奖励,还有杂志社和报社给她邮寄来的稿费,这些钱都用她的名字存在银行,并由她自己计算利息。


                
            按照洪布鲁克女士指点的方法,斯托夫人很快使维尼雷特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学起来就水到渠成了,从算术直到代数、几何都十分顺利。 


              

            哈佛教子枕边书 27    
                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世界

                人生的幸福有一半来自想象,不懂得想象的人就是不懂得幸福。

                
            那些毫无趣味的人只讲事实,排斥任何想象,因此这些人从家里把圣诞老人和仙女撵走。他们还认为神话传说违反事实,儿歌不合情理,对孩子只会有害无益。然而,我们可不这样看,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神话和儿歌对于陶冶孩子的品德多么重要。我们的孩子都知道应该爱惜鸟兽,并且很小就具备一些道德品质和远大的理想,都是受了神话传说和儿歌的陶冶所致。


                
            佩尔特说道:“想象好比人的血肉,没有想象,人生不过是一堆骸骨而已。”就是我们成年人的生活,没有想象也是毫无趣味,何况小孩子呢。所以,把圣诞老人和仙女从家里撵走,就好比撵走玩耍的伙伴、抛弃手里的玩具一样,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冷酷无情。


                
            而且,要是一个人的想像力不能够在小时候得到发展,不但不可能成为诗人、小说家、画家,而且也不会成为科学家、建筑师、好的法官。有一种看法以为数学家和科学家不用想像力,事实却并非这样,想像力对于任何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发明家制造机械的时候、在学者思考真理的时候、在建筑师设计建筑物的时候都离不开想象。拿破仑说得好:“想象支配着人类世界。”真是千真万确,他运用的战术和他的雄心都是想象的产物。


                
            发明家富尔顿在制造出汽船之前,首先用他那双想象的眼睛看见在海洋里航行的汽船。在发明飞机之前,莱特兄弟也在他们想象的眼睛里看见了飞翔的飞机。在发明无线电之前,马可尼那双充满想像力的眼睛就已经看见了远隔千里通信的情景。就是因为这样,他们才发明了汽船、飞机、无线电。爱迪生数不清的发明,拉斐尔的美妙图画都是来自想象的成果。


                
            由此可见,对孩子而言拥有想象比继承百万家私有意义。那些年幼时想像力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人,就是在生活中遭到了不幸也不会绝望;在贫困中生活也会感到快乐。由此看来,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应该是那些失去了想像力的人,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难取得成功。


                
            斯托夫人就非常注意培养女儿的想像力,她这样写道:我的家里欢迎仙女光临,我经常给女儿唱儿歌、讲各种神化传说,让她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有仙女居住的美丽世界,所以我的女儿从小就喜爱大自然。与此同时,从这些传说和儿歌里面,她还能够学到诸如正直、亲切、勇敢、克己等优良品质。


                
            由于孩子们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生活,尚不清楚这为什么是善,那为什么是恶。而要让他们能够区分善恶,给他们讲述传说和儿歌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我就是这样来纠正女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促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的。


                
            为了训练维尼雷特的想象能力,我不但给她讲各种神话传说、童话故事,而且还给她讲述自编的故事,看有趣的图画,进而鼓励她自己编故事,并且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哈佛教子枕边书 28

                给孩子一个想像的世界

                
            把儿歌和传说的内容实际地表演出来,是发展孩子的想像力最有效的方法。尽管表演需要一定的背景,在家里很难办到,可这也是启发孩子想像力极好的机会。阿里斯·朋尼·赫茨女士是美国儿童剧场的创办人,她认为儿童剧场的背景和演员的扮装如果过于逼真,反而不能促进孩子想像力的发展,因为这样限制了他们的想像空间。她还说如今教育的不足之处就在于过于现实化,没有为孩子留下想像空间。我和维尼雷特每人都有一位想像中的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内里和鲁西。当我们远离朋友住到乡村里的时候,就确定这两个想像中的朋友,这样我们就可以四个人一起游戏了。我认为小孩的玩具应该简单结实,而不是完整无缺。理由如下:第一,完整的玩具一般很贵,而且容易损坏;第二,这样的玩具不能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它的实际价值就不会降低了。


              

            哈佛教子枕边书 29
                孩子要认识的品质

                
            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是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高贵品质。我们应该明白,正如那些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必须通过早期教育才能培育出来一样,优良的品德也是要从摇篮时期就开始培养,不然就没有什么希望。这个任务完全是由父母来完成的,因为现在社会上不存在专门培养孩子品德的机构。由此可见,那些没有尽心培养孩子品德的家长,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孩子的道德教育,越早进行越有利。普林斯博士对此这样说:“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应该从摇篮里开始,因为我们的社会最缺乏的是道德,而不是头脑。”

                
            一个完善的人应该是品德、健康和才智都优秀的人。如果单重视体育,儿童将会四肢发达,而头脑迟钝;片面强调智育,孩子有可能成为毫无用处的病夫;不过,只重视道德教育的话,也只会培育出一些“好好先生”。这样的人对社会、对人类都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孩子的成长必须三方面均衡发展。


                
            孩子总是像影子一样跟随着父母,处处受到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亲应该作孩子的表率,处处留心自己的行为,因为孩子行为的好坏完全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威特的父亲对此说道:“孩子们都是父母的翻版。”


                对于要向威特灌输的东西,他总是要求自己做出榜样。我们完全赞同他的主张。

                
            母亲讲究穿着,女儿必然喜欢打扮。母亲唠唠叨叨,女儿也会多嘴多舌。一样的道理,要是父亲是个酒鬼,儿子也多半爱喝酒;父亲爱搬弄是非,儿子的嘴也不会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土地,播种思想的种子,会收获行为的果实;种上行为的种子,收获的是习惯;要是播上习惯的种子呢,将收获到品德;如果播上的是品德,得到的收获是命运。由此可见,父母的手里掌握着孩子的命运。如果父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勤于作孩子学习的表率,尽心培养孩子的品德,这就为孩子未来的前程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证实了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就是那些伟大人物的母亲。


                为了便于母亲们学习和参考,以下摘录一些斯托夫人对孩子早期品质教育的见解。

                勤奋是儿童必须培养的品质

                
            它是人类最主要的品质之一,是幸福生活的源泉,而懒惰则是万恶的根源。一个人的精力如果不能够使用在有益的方面,就会成为一种破坏力量,这是很不幸的。谚语说得好:“恶魔要借助懒汉的手。”对孩子而言也是一样。


                
            柏拉图说道:“任何坏人都不是自愿成为一个恶棍的。”有的人之所以变坏,多半是教育不良的结果,其中主要是父母的影响。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从小就应该使孩子养成勤于劳动的习惯,这样恶魔就无机可乘了。那些从小爱劳动、好学习、关心他人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有作为和幸福的人。


                哈佛教子枕边书 30

                孩子要认识的品质

                
            自制力——孩子另一个必须具备的品德是自制力。古话说得好:“那些能够随意支配金钱的人并不是最幸福的人,幸福的人是能够支配自己的人。”儿童的无尽的精力如同水蒸气,如果让它任意挥发,将是很危险的事。那些动辄撒娇的孩子就是缺乏自制力的孩子,这对他是不幸的事情,而且也将给他人带来麻烦。


                
            勇敢——勇敢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品德。有的母亲有一种错误的做法,她们一看到孩子受了一点磕碰马上过去安慰他,其实这样做加重了孩子的痛苦。合理的做法先不谈这件事,想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开去,这样他会很快忘记了痛苦。


                
            礼貌——要使孩子养成一切良好的习惯,主要依靠父母的榜样作用。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礼貌,儿童主要是学自父母。在这方面,父母应当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尽量保持愉快的精神面貌,不说那些不体面和粗野的话等,还要尽量遵守时间。遵守时间不仅是指不迟到,也包括不可比约定的时间早到,这样会让对方难堪。在家庭生活中,容易说话粗鲁,这一点父母要应特别注意。想要孩子有礼貌,父母对孩子也须讲礼貌,孩子没有自己的标准,总是什么都跟父母学。所以,有些负责的爸爸妈妈,就是对家畜也不说什么粗话。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小暴君,从生下来就倾向于自私自利,要求于他人的多,很少有为他人着想的时候。这种自然倾向可以通过教育加以纠正,只要从小就教导他多为别人着想,富有同情心,孩子就绝不会发展成一个利己主义者。


                
            服从——服从也是孩子的重要品德之一。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法国大官问华盛顿的母亲:“您把儿子培养成如此伟大的人物,用的是什么教育方法?”他得到的回答是:“我只教儿子学会正确的服从。”为了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服从,父母要对孩子讲清楚,要他去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父母不制止他的行为,也要说明是为什么理由。同时要让孩子明白,父母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好。


                
            诚实——罪恶来自谎言,谎话的害处无可尽数。可是既然孩子们没有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想象,有时候免不了说说谎,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不是好事。对这样的行为不要过多予以指责,但是要注意加以纠正。因为这种无害的说谎很容易发展到有意的欺骗,其间只有一步之差。


                
            慈善——孩子生性都很贪婪,不过只要注意引导,他们并不会成为自私自利的人。从小时起,我就奖励维尼雷特把她的各种手工艺品送给小朋友,有时送给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以此培养她的仁爱心。而且,自从她成为我的助手以后,我就要求她多为别人工作。


                
            自尊心——有品德的基础是人的自尊心,要是丧失了自尊心,一个人已有的品德就会瓦解。有的父母经常把孩子的过失挂在嘴上,这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样有损孩子的自尊心。那些爱当着外人面揭孩子短处的家长,简直不配做父母。斯宾塞说得好,对孩子教育的同时包括对母亲自身的教育。每一个母亲在管教孩子之前,首先要学习管理自己。我们美国的母亲是常打孩子的,这大概由于索罗门这样的一句话:“要是不加鞭打,孩子就会被惯坏。”其实体罚只能使孩子变得倔强、顽固、冷酷无情。一次,我看见一个孩子使劲地打一只狗,我问他:“你为什么这样打狗呢?”他回道:“我爸爸可这样打我,我就打狗。”可叹的是,虐待孩子的事在美国很普遍,打坏耳鼓膜的事一再发生。我们有动物保护协会,既然我们对动物都保护,怎么可以虐待孩子呢?小孩干了坏事,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大人身上。这是由于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由于他们没有把孩子的精力加以引导的结果。应该尽可能早培养孩子对工作、劳动的兴趣。在波士顿曾有个恶棍在法庭上蛮横地说:“我一生下来,就没有劳动过一天。”所以说,懒汉多半堕落成罪人。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孩子糟踏园子里的花草,十分苦恼。我对他说:“你可以给儿子买锄头和铁锨,让他种花。”他这样做了,结果问题解决了。这是什么原因?这是由于把孩子过剩的精力加以引导的结果。另外,我从来没有斥责过女儿。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教训孩子,而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