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桌面图标隐藏:我感动的哭了 听单县农民歌手朱之文的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08:59

单县农民歌手朱之文

 syal521
1楼
山东济南,留美二十二年
我哭了,平生第一次冒出水面,感谢你单县小老弟,第一次听李谷一唱歌觉得还好;
第一次听彭丽媛唱歌喜欢那土土的山东乡下味儿;第一次看刘大成表演感叹那歌声
和口技;第一次听朱之文唱歌,我哭了,谁能告诉我我为啥哭吗? 而且听一次哭一
次,我不知道,真不知道! 读了网上的报道,我明白了---朱之文是为唱歌来到的
这个世界,吃啥、穿啥、住啥都不重要,唱才是生命。不要说他文化程度底,不用
担心他在音乐道路上能走多远,和他那份对歌唱的执着、纯情、热爱相比,问这些
读了二十几年书的我们,谁能有这份不计得失的精神? 看那些歌坛大哥大,大姐大
们谁又有这份大自然的清纯? 朱之文不是草根儿,我们是草根儿,我们是深陷浮华
社会的杂草根儿,他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莲藕。我不担心他能在星光大道走多远,
因为我已经看了他在星光大道上的表演,唱 <三国>上的歌(本人没听过原唱),才艺
都在那双四十二年却看着像八十四岁老的手上刻着呢,家乡美<铁道游击队>上的土
琵琶,还有什么? 不管如何他永远站在我心中星光大道之巅!!   2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荧屏上凭借两首歌曲一夜成名的朱之文,其实是他30年不懈“恋歌”的瞬间绽放。在单县,他的家乡,田间地头、小河旁、树林里、大街上、胡同里,到处都能听到他淳朴动听的歌声。甚至在他打工的城市,地下通道和消夏广场上,歌声也为他赢得了鲜花和掌声。

     30年“恋歌”苦    辍学少年迷恋电影插曲 
      12岁那年,朱之文父亲不幸病逝,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小学三年级还没毕业,朱之文就无奈退学了,回到家中干起了农活。 
     痛苦是暂时的,一向乐观、活泼的朱之文很快在电影上找到了童年的欢乐。有一次,他和村里人一起到外村看电影,那次放映的是《闪闪的红星》,他很快被荧幕上传出的歌声吸引住了。电影结束后,如水的月光笼罩着在乡间的小路,寂静的夜空中忽然传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嘹亮歌声,而且唱得有板有眼。人们惊讶地发现,那是朱之文在演唱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虽然当时他仅会唱这两句,却让大家对这个“小三”刮目相看!“小三,长大了当歌星吧,挣了钱别忘了大爷啊。”一村民开玩笑地说。朱之文嘿嘿地笑着,心里像吃了蜜一样高兴,盘算着怎样才能再听到这首歌,到时一定把歌词全背下来。 
     从此,看电影、听插曲、唱歌,就成了朱之文最大的爱好。无论哪个村子放电影,无论是十里八乡,他都邀上小伙伴徒步前往,在回来的路上反复吟唱学来的几句歌词。 
     通过看电影,朱之文学会了《红星照我去战斗》、《牡丹之歌》等歌曲。每天早晨和晚上,村前的小河旁总是飘荡着他稚嫩的歌声。 
     他好像是天生为大场面而生的人,街头聊天的村民们让他演唱,他就站在人群中引吭高歌;在地里劳动的村民让他放歌,他就1边干活边唱,很豪放地唱,临结尾时还带头为自己鼓掌,惹得村民们哈哈大笑。  

2楼

音乐学府打工听课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朱楼村的村民就开始外出打工,并逐渐成为一种传统。至今,这个有着1300口人的小村,还有300余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工。 
     在打工的人潮中,朱楼村人大多在建筑工地上干活。一村民自豪地说,在北京的100多名朱楼村村民中,有架子工、木工、钢筋工,还有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光我们村里的人,完全可以在北京承担一座20多层楼房的建设任务。” 
     20岁那年起,朱之文就加入了村里的进京务工队伍,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在一建筑工地附近,有一处他已经忘记了名字的音乐学校,就是这个学校,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个篇章。 
     发现这所学校后,朱之文放弃了建筑工地,在学校里争取了一个打扫卫生的工作。工作之余,他就站在教室外面听课,学会了一些声乐基本知识,认识了五线谱,懂得了“1234567”的发音。时间长了,有的老师干脆把这个旁听生叫到了教室里,给他一个小凳子,让他坐下来听课。

     后来,朱之文在北京崇文区的一个地下通道里演唱。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他介绍说自己曾接受过佟铁鑫、蒋大为的指点。该记者随即电话采访佟、蒋两人并得到了证实:“他曾旁听过几节课。”

朱之文的声音太好听了,无人能及,无以复加,不会有第二个了

昨天发《沂蒙山小调》那篇贴子,让人羞辱了一番,被人质疑我写文章是为了为赋那啥而不是真心。我也只是个凡人,喜欢朱之文的歌才一路寻着他的歌声而来,找到了这里,想和大家做朋友,一起听他的歌,一起被他感动,一起为他加油,就这么简单。所以,我很生气,很委屈,趴在电脑前伤心的哭了起来,这一幕正好被进来拿水果给我的妈妈看见,她说女儿你这是何苦呢,为了一个朱之文泡在网上被人羞辱,有意思吗?我说不知道啊。妈妈你知道的朱之文的声音太好听了,无人能及,无以复加,不会有第二个了,所以我舍不得啊,再说我一个人听也没意思啊。妈妈说哎那么喜欢他你就去吧,别再让人弄哭了,贴吧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不友好,以后遇着这样的人不理睬就行了。是不是你说得多了,让人反感了?以后少说点,多听别人说吧。
现在好了,过去了。让我们一起继续听老朱的歌,继续被他感动,继续为他加油。

一家之言--比较

应该知道,真希望杨洪基老师出来坦然面对媒体,朱之文版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更震撼人心,气势宏伟!杨洪基老师应该感到庆幸,能有人将的歌演唱的如此传神,是一个音乐家的荣幸.希望杨洪基老师给朱之文一些鼓励!

以下一些来自其它网友点评:

一壶浊酒喜相逢朱哥唱出了这首歌的灵魂,虽然老杨唱得够经典,但个人更喜欢朱哥的唱法!气势更大。老杨的声音在此句中显得不够浑圆、不够穿透力。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朱哥老杨各有千秋。后三句是整首歌的高潮,个人更欣赏朱哥的唱功,“一壶浊酒”一出,逐步将人的情绪带向高潮!

总结:老杨毕竟是巨星,技巧一流,唱功了得,但毕竟年事已高,气势略显不足;朱哥胜在音质优美,雄浑有力,唱出了《三国》恢宏的气势。

最后个人意见,PK结果,个人更喜欢朱哥不加太多修饰、自然风格的演唱。 56网友 客观评论:

    滚滚长江东逝水朱哥:“似”字没处理,“水”字拖腔不够,

浪花淘尽英雄 朱哥:“雄”字拖腔差一点

是非成败转头空 老杨:“是非成败”和“头”字处理夸张,“转头”二字不如朱哥唱得顺溜,但朱哥“是”字有点犹豫,稍有提前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老杨:“几度”调有点偏了,但有个性,两人的唱法各有特色,

本人都喜欢

白发渔礁江zhu上朱哥:“zhu”字没处理, 老杨胜一筹

惯看秋月春风 喜欢朱哥这句,尤其“春风”二字

 网友机器小猫2008热评:

    第一遍听朱大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感觉太象原唱了,不会放的原声录音吧?不过找来杨洪基老师的原唱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细微之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从第一句滚滚长江开始,就发现朱大叔版的音色比起杨老师更加雄浑深沉,尤其是几度夕阳红这一句,这句声音极为低沉,朱大叔版有着强大的共鸣感,而杨老师这句共鸣感没这么强烈。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感觉朱大叔不仅音色更雄浑,而且蕴含的感情更加强烈。一壶浊酒喜相逢一句,杨老师唱的虽然很棒,但朱大叔的感染力更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句,朱大叔版的声音有直冲云霄的感觉,而杨老师唱的这句虽然也好听,但穿透力未有如此强大。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百度百科的介绍)。朱大叔版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比起杨洪基老师的原版,在低音处更加雄浑深沉,在豪放高亢处更有穿透力,整首歌饱含着更强烈的感情,比着原版更加令人荡气回肠,更加震撼听者的心灵。更深切的表现出了三国时期那种悲壮苍凉豪迈的感觉。

在朱大叔之前,国内没有任何人唱《滚滚长江东逝水》能赶上杨洪基老师,而只有朱大叔,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超越原唱的那种艺术魅力。

 百度leesonlee 客观评论朱哥PK老杨:

   《滚滚长江东逝水》--朱哥:“似”字没处理,“水”字拖腔不够。《浪花淘尽英雄》--朱哥:“雄”字拖腔差一点。《是非成败转头空》--   老杨:“是非成败”和“头”字处理夸张,“转头”二字不如朱哥唱得顺溜,但朱哥“是”字有点犹豫,稍有提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朱哥:“几度”的调有点偏了,但有个性,两人的唱法各有特色,本人都喜欢。《白发渔礁江zhu上》--朱哥:“zhu”字没处理,老杨胜一筹。《惯看秋月春风》--喜欢朱哥这句,尤其“春风”二字。《一壶浊酒喜相逢》--朱哥唱出了这首歌的灵魂,虽然老杨唱得够经典,但个人更喜欢朱哥的唱法!气势更大。老杨的声音在此句中显得不够浑圆、不够穿透力。《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朱哥老杨各有千秋。后三句是整首歌的高潮,个人更欣赏朱哥的唱功,“一壶浊酒”一出,逐步将人的情绪带向了高潮!

总结:老杨毕竟是巨星,技巧一流,唱功了得,但毕竟年事已高,气势略显不足;朱哥胜在音质优美,雄浑有力,唱出了《三国》恢宏的气势。

   最后个人意见,PK结果,个人更喜欢朱哥不加太多修饰、自然天成的演唱。本人已经听了不下二十遍,每次都不自觉的激动着,试问有哪首歌能让人如此着魔?

朱之文声音魅力浅析

最近听到朱之文的歌曲,那发自肺腑的声音,实在陷了进去不能自拔,我特意推荐了给一位学音乐的朋友听了,她也认为《滚滚长江东逝水》超越了老版。而且很多歌曲都让其散发了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如果没有朱之文,谁还愿意反反复复听那些老歌呢?

从朱之文的嗓音条件看,不是一般的好。属于天才级别。他的低音雄浑而不乏圆润,好似水墨,渲染于宣,氤氲出祥和;他的中声部发音扎实,有完美的共鸣与穿透力;在高音区也具备很强的爆发力与进一步提升的潜质,可谓金嗓子无疑。

但是声音好的歌唱家很多,但是为朱之文可以脱颖而出呢?那就是他用真情,用真心在歌唱,在倾诉。歌曲里充满了宁和的磁场,恬静的田园气息。那与世无争的心,好似出水红莲,澈人心脾。他用真情演绎每一首歌曲,让它们散发出光辉。如果说诗情画意或者田园之美,都无法概括之。

希望听到、看到更多朱之文的歌曲演绎。

 

3楼

地下通道练歌挣钱 
     在京务工期间,朱之文曾在前门大街的地下通道里练歌。多年练就的歌喉、名家的点拨,再加上地下通道天然的“音响效果”,让他获得了过往市民的热烈掌声,也挣了不少小钱
     同样在京务工的村民朱之学,得知“小三”唱歌挣钱的消息后,好奇地跑过去看热闹。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993年的夏天,他陪着朱之文在地下通道里唱歌,没有乐器伴奏,朱之文就清唱,效果也非常不错,不少市民驻足听他演唱,有人鼓掌,也有人放下五元、十元钱,也有老外走过来亲切地拍拍朱之文的肩膀,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 
     害怕被**发现后当“盲流”遣返,朱之文每天中午11时30分到12分30分之间,利用**下班休息的这一个小时时间,在地下通道里唱歌。后来还是被当地**抓了个“现行”,带到***审问。在调查了解到朱之文并没有犯罪记录后,**将他释放,并警告他以后不准在地下通道里唱歌。 
     不唱歌就感到闷得慌,他只好到一些酒吧里演唱。“月工资300元,客人每点一首歌还有10元钱的小费。”回想起那段在酒吧里的日子,朱之文既兴奋又失落,“酒吧不管吃又不管住。”几个月后他就离开了。 
     大哥朱之训最了解弟弟的习惯,晚上常带着他到偏僻的地方唱上两嗓子。一次,哥俩溜达到崇文区一个广场上,发现前门社区正举办消夏晚会,大哥就鼓励弟弟上台唱两嗓子。嗓子早就痒痒的朱之文,上台自报家门,清唱起歌曲《一棵小白杨》,一亮嗓,立马就赢得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一个小姑娘上台为他送了一束鲜花。一首歌罢,有观众堵住了他下台的台阶,更多的观众则嚷着“再来一首!”“下不来台”的朱之文只好又唱了一首《牡丹之歌》。“我弟弟唱完后,好长时间没有人敢上台唱了。”朱之训“得意”地说。
4楼
      草台班子赶场演出
     1996年,朱之文与邻村姑娘李玉华携手迈入婚姻的殿堂。有了家庭,同时也为了照顾多病的母亲,朱之文再也没有到外地打工。 
     为挣钱给母亲治病,他和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草台班子,在附近的庙会和农家的红白喜事上演唱。日子一天天过去,朱之文凭着优美的歌声名声鹊起,成为单县、成武两地的“知名歌手”。 
     但名气并没有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每演出一天,他和伙伴们每人仅能挣到100元钱,而且演出时间也不固定,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不如打工挣钱。”于是,朱之文重新出现在了建筑工地上,“县城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不愁找不到活儿干。”朱之文说

5楼

选秀舞台扬帆启航 
     劳作之余,朱之文曾报名参加了某县演唱比赛,结果比赛进行到一半,他就从组委会领取了200元钱,被要求不能再继续参加以后的赛程。“组委会坚持认定我是专业歌手,不能参加业余歌手的比赛。”他郁闷地回到了家中。 
     自从喜欢上唱歌以来,朱之文只是旁听过几节声乐课,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他有的只是练歌不辍。多年前的一天,他骑自行车50公里到商丘参加当地的电视歌手大赛,获得了二等奖,那次让他有些灰心,决定从此再也不参加歌唱比赛了。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有朋友从电视上得知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举办《我是大明星》的消息,就再三鼓励朱之文去试试。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十)赶到济宁赛区的海选现场参加比赛,不久,节目组就派出摄制组到朱楼村拍摄朱之文的生活和练歌片段。3月4日晚,节目组将比赛现场和朱楼村的场景编辑整理后,在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随后被喜爱朱之文的网友发到网上,以原子弹爆炸般的速度迅速传播开来。

     据网友透露,目前,《我是大明星》已经复赛结束,朱之文再次成功晋级,即将参加决赛。 我们相信,有全市900余万家乡父老的鼎力支持,从中国牡丹城崛起的农民歌手朱之文会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正强)

6楼

        面对一夜爆红的现状,他显得很茫然。
  走红后,家里最多一天能来300多人
  “大衣哥”走红后参加了很多演出,除了已经播出的《快乐大本营》,还有央视一套的《我们有一套》和山东卫视的《中华达人》。4月中旬,他将去北京录制《星光大道》。为了参加昨天下午的《我是大明星》,他还放弃了在北京的一场与成龙同台的演出。当现场观众的掌声响起时,“大衣哥”诚恳地说:“俺觉得做人要讲义气、讲良心,是综艺频道的这个节目把咱捧红的,以后只要节目需要咱咱还会来,这是应该的。”
  朱之文告诉记者,从走红到现在,家里还是每天都来很多人,最多的时候有三百多人,有的人白天没见到他就住下不走了,把他家的盆什么的都弄坏了。记者问到:“你的亲戚朋友是不是都想当你的经纪人?”他说:“岂止亲戚朋友,还有些莫名其妙的人跑到家里,有个人恐吓我说,你要不签经纪人,安全没有保证,出门就会被人杀了、劫了,还是我给你当经纪人安全。我这么大的人了,还能被他吓唬住?我就是个农民,种种地、唱个歌,签经纪人干啥?我的事我自己能处理,我对我家里的人和外面的人看得一样,不签外面的人,也不签家里的人。”

7楼

从来没上过网
  面对所谓的“娱乐圈”,朱之文显得十分陌生。他知道自己在网上红了,可是他从来没见过电脑也没上过网,他说全村一千四五百人,只有一两家有电脑;走红以后,他收到了十多份热心人为他写的词曲作品和来信,都是邮寄来的,这也跟他没有电子邮件地址有关系。当记者告诉他,娱乐圈里很复杂,比如经纪人会对外为艺人喊一个很高的价码从而自己获利甚丰时,他甚至惊讶地站了起来:“还能这样办事?”唯有谈到心爱的唱歌时,他的脸上才洋溢出满足的喜悦:“在于文华老师的介绍下,我拜了二炮文工团的歌唱家乔军老师为师,他听我唱了一首歌之后说;'这没啥可教的了啊!’那意思是到头了。后来他说我唱歌时肩膀紧,我照他说的改了,他还夸我学得真快呢!”
  朱之文一再表示,现在找上门的演出邀约多了,但是今后乡亲们办喜宴之类的请他去唱歌,只要是时间许可他还会去的,但唱歌不是图钱,他不想参加那种给很多钱的商业演出。

8楼

身上仨手机,不是为了摆阔
  一进采访室,身旁的人就告诉记者,朱之文现在有三个手机。难道“大衣哥”红了之后,“装备”也上档次了?记者让他把三个手机拿出来看看,他先拽出一个挂在脖子上的粉红色手机:“这个是我平时练歌用的,走到哪里都带着,花五块钱下的这些歌的伴奏曲。”记者看到,里面存有《驼铃》、《滚滚长江东逝水》、《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几十首曲目,练唱确实方便。第二个手机是“牌子货”,从裤兜里掏出来,他说是菏泽当地的联通公司送给他的,还没怎么用过。第三个手机在腰里别着,几百元的老款,看着十分破旧,用于保持与各家电视台的联系。他之前的手机现在是哥哥朱之训拿着,帮他接听一些陌生人的来电。此外,他还有个同样很破旧的相机,存了一些演出时的照片。
  朱之文走红后,有外地记者说他经常更换手机号码,颇有“耍大牌”之嫌。记者说:“你别老换手机号了,省得我们以后找不着你。”朱之文无奈地说:“这我可不能保证,外地不知道什么人都打我的电话,打着打着就把我(卡上)的钱打光了,不换号不行啊!”(济南时报 记者 周全)

9楼

朱之文于文华结“音缘” 第一首原创歌曲将出炉
在搜索引擎里搜“朱之文”三个字,现在已经能搜出约2640000个相关结果。朱之文这个名字,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成了网民们追捧的焦点,人称“大衣哥”、中国的“苏珊大叔”。但这位农民歌手的火爆却让歌坛众多歌唱家集体“哑口”,无人对朱之**出肯定性评价,此时,在业内被誉为“用嗓子绣花”的著名歌唱家于文华第一个站出来力挺朱之文。据了解,于文华已邀请了中国词曲界的泰斗级人物著名词作家车行和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朱之文创作歌曲《一亩三分地》,这位农民歌手即将拥有自己的第一首原创歌曲。
     3月18日,于文华带着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导演王爱华一行,自费从北京远赴山东单县朱之文的老家朱楼村,第一个以实际行动挺朱之文。“大衣哥”朱之文在于文华的帮助下,先是走上《星光大道》,而后又要在《欢乐中国行》上首次和于文华“同唱一首歌”。于文华说,大家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感动于朱之文对音乐的执着,能帮就帮,她也曾感慨:“在朱之文面前不敢轻易开口,但若需要,我的这位农民兄弟如能成为央视舞台上的“红花”,我甘为绿叶。”于文华把这位朴实的农民当成了自己的亲兄弟,默默地在背后支持和鼓励着他。
     之前,于文华力邀著名音乐制作人孟文豪免费为朱之文制作音乐伴奏,这次更是大打人情牌,请出了赵季平车行这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共同合力来打造朱之文的第一首原创歌曲《一亩三分地》。巧合的是,在十多年前,于文华主演的一部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18集电视剧也叫《一亩三分地》,讲述的就是普通农民的故事。
     词作家车行的代表作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常回家看看》、《好日子》、《越来越好》、《母亲》、《父亲》等,于文华倾心打造 “亲情品牌”的一系列亲情歌曲均出自他手,如《天下父母》、《丈夫辛苦了》、《想对婆婆说》、《爸爸》、《恩重如山》、《嫁个好人》等;作曲家赵季平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曾创作过无数经典影视音乐及《好汉歌》等,他为于文华度身定做的《想起老妈妈》让听者无不动容,可谓是家喻户晓。相信,两位大师的联手,朱之文的“大作”指日可待。
中国娱乐网

10楼

人太红 有家不敢回
42岁的农民朱之文被大众认识,源于他在《我是大明星》节目上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音乐培训,依靠天生的歌喉一鸣惊人。央视主持人宋英杰在微博上力挺他的演唱,大批网友转载他的视频并呼吁“要让'苏珊大叔’(网友给朱之文的称号)上央视龙年春晚”。但是,红了之后的朱之文,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躲避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记者,朱之文已经近十天有家没敢回了。一直和庄稼地、农民工打交道的朱之文,不知道怎么和记者交流,他也害怕拒绝别人。“十几个记者住在家里头,不知道咋办!只能住在村支书的家里。”他的手机也早就关掉了,因为“每天接电话要花好几十块钱,够一家人吃好几天”。

11楼

不适应 没想过商演

从成名轨迹来看,“苏珊大叔”与“旭日阳刚”异曲同工,有报道称,朱之文已经与电视台签了合约准备商演。昨日,湖南卫视方面否认了这种可能性,“节目还没播出,能有什么效果都不知道,谈什么包装呢?而且,朱之文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红了,对商演也完全没想法。”目前,朱之文没有经纪人,这次来录节目是和村支书一起,头一次坐飞机、头一次住高级酒店,他什么要求都没提,压根没谈钱的事情。

朱之文告诉记者,参加电视节目是因为老板和工地里一起打工的老乡都说他唱歌好听,让他一定要上电视去唱。对于以后,他既没想过接商演,也不想像旭日阳刚那样,只希望还能像以前一样单纯地唱歌。

12楼

朱之文的“练歌房” 孟文豪的录音棚
发布: 2011-3-29 15:30   编辑: 龙建清    来源: 新广网
http://www.flyxg.com/news/55/n-106555.html
一边是精密设备的录音棚,一边是简陋得只有陈旧的电子琴和录音机的“练歌房”,而朱之文的歌声却仿若天籁,可以和顶尖的歌唱家媲美,面对此情此景,最近著名音乐人孟文豪发出由衷感叹:“他的形象是农民,他的音乐是十足的歌唱家。”        

孟文豪欣赏朱之文的质朴气息,认为朱之文能够代表一个群体的娱乐需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要小看那些田间种地的农民,他们每个人都能有一手绝活,朱之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孟文豪表示之所以愿意为朱之文免费制作伴奏,主要是看中他几十年如一日对音乐的执着和锲而不舍,“一个40多岁的农民,却像孩童一样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再看看他简陋的练歌房,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大衣哥”朱之文和于文华一段“音缘”,孟文豪慷慨相助为朱之文免费制作伴奏,随着朱之文如愿以偿即将登上“星光大道”舞台酿成一段佳话,为人传道。

14楼

     乔军老师和朱之文最新(有朱大哥准确日程安排)
     这两天我又录像、又上课、又赶路,现在已困顿得不行了。关电脑前突然看到朱之文的这张演出日程表,我很心酸,甚至落泪了。。。朱之文确实火了,但他太忙了,说话间他都能突然闭眼睡着,可他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啊,他不适应现在的生活啊,他跟我说:他要回家,要睡他家的茅草窝!

好累,刚回京。应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之约,与朱之**了一期专题。在现场聊了很多。昨天,抽空又给朱之文辅导了两节课。他不光好学,最主要的是他声乐领悟力极强,基本已改掉了在演唱中“僵”、“不太流畅”等问题。虽很累,但好开心。

          我的农民兄弟啊
         早上离开村子的时候,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坐着大巴车颠簸着去了一趟济宁,唱了一首歌,再回村,己是朝非夕比,名动天下。谱写如此戏剧人生的,他叫朱之文,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人,今年3月参加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海选,凭一首堪比杨洪基原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秒杀阳日阳刚,震憾全场。评委观众站起来为他鼓掌欢呼,当然也曾一度怀疑他是专业歌手冒充农民。“绝对的一块璞玉”,“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我是大明星》举办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即将冉冉升起的巨星”,“中国版苏珊大叔”……这是评委和观众对他的赞誉。

当我在朋友的推荐下,第一次在网上看他视频,听他唱歌,我就被他“惊艳”着了。我一遍一遍地重播,感动一次比一次加深……
 16楼
感动之一,朴实外表与华丽歌声的巨大反差。

沧桑的脸,粗糙的手,未经任何修饰的发型,七八十年代常见的落伍军大衣,袖口因磨损而脱扣的红线衣,浓重的乡音……典型的农民形象,农民形象的典型。可是,他一开唱,你的感官世界就会被颠覆。恍惚间,你会以为音响师放了原声带,或者以为那是杨洪基在演唱,可是我想就连杨洪基也应该承认,是朱之文这个农民使他声名大震。朱之文的声音,应该有着交响乐队的烘托,可是,他即便清唱也是余音绕梁

17楼

感动之二,爱唱歌爱得纯粹。

唱歌,挣不来钱,这在农村就是不务正业。朱之文能一唱三十多年,除了“爱唱歌爱得纯粹”没有别的解释。

例一:没有老师自己学。买个二手录音机,跟着磁带学。自建一个练歌房,对着半截镜子练口型。从旧书摊上买本《民歌声乐的学习与训练》,天天早上跑河边练声,雨天雪天照练不误。

例二,没有饭吃也要唱。年轻时去北京打工,挣不到钱,没有饭吃,饿了就唱歌,同伴笑他“没心没肺”;

例三,除了歌一无所有。朱之文幼年丧父,上了三年学便辍学回家。家里穷,没有女人愿意跟他,30了(在农村绝对的大龄了)才娶上媳妇。媒人在向女方介绍朱之文时,实在没有什么说辞,只说“朱之文唱歌好”。作为粉丝,感谢他的老婆李玉华,在艰苦的农村,她肯嫁给一个这样的男人,有眼光,有品位;

例四,唱歌不计名利。朱之文在参加海选面试时,对着导演唱了两句,然后说“你看行不行?不行我就早点回家,要不赶不上回家的车了。”就这一句,就可看出朱之文的心态:我就一试,成不成的,都无所谓,没有处心积虑的刻意追求。朱之文成名后,要跟他签约的、请他商演的、争当他经纪人的,不计其数,手机号码1个月换了6次还是被打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签约参加商演,他说:我还是想先把歌唱好,钱不钱的,无所谓。

18楼

感动之三,命运的嗟叹。

现在很多人说朱之文是唱歌的天才,可是这样一个40多岁才被发现的天才,就因为生在穷苦的农民家庭,一双本该弹钢琴的手,却不得不拿铁木锨、推地板车、搬砖头……记忆中,自己也有这样的同学,幼时在书法、唱歌或舞蹈方面表现出超过常人的天分,但今天,他(她们)大多成了失去土地的农民。相比之下,朱之文是幸运的。所以,感谢山东电视台,它至少改变了一个贫穷的天才的命运。

朱之文感动我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聪慧,比如实话实说,比如大方……可现在,我想的更多的却是:朱之文,没有文化,没有人脉,单纯依靠人们对他歌声的喜爱,如果他不能及时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带来商业利润,他还能走多远?

除了祝福,从不关心娱乐圈的我,给他写了上述这段文字

 19楼 
                       一个农民和一曲老歌撼动了谁?(原创)
    最近一个时期,广大爱好音乐甚至是不太听歌的广大网友们,真的陶醉在了朱之文的歌声里,在欣赏、在享受着他带给人们的喜悦、欢乐和震撼,他的声乐魅力和淳朴人格像着了魔似的潜入人心,很多人由此患上了“猪流感”,而且严重程度不亚于“非典”,每天流连于几遍、十几遍,甚至沉溺于不能自拔地听歌中,而且仅限于对区区的三、五首老歌曲的翻唱,如何了得!
    他由此而誉满天下,美名传扬,网友中的仁人志士也遣词造句,不惜用华美文字来抒发感怀,尽赞美之意。
    铺面而来还有各种媒体对他的新闻报道和对他生活信息的深入挖掘,或许朱之文那颗淳朴的心并不知道他们到底怀揣着怎样的目的,而是感受到了自己出名以后的麻烦难以应对。有人说,一个农民天生一副嗓子,昙花一现,娱乐大众一下,就这么简单。
   一个农民,几首老歌,美声旋律,草根百姓,在这个社会条件下陡然的反应,突然的爆发,难道是偶然的吗?不,偶然之中一定有他的必然,他就是这个时代老百姓们的呐喊和呼声!他以善良的心,漂亮的歌喉,把那美丽的老歌再一次唱响!
    这些情感都不是流行歌曲所能够替代的,如果朱之文在窘迫的生活中,天天都在不停地唱那些流行歌曲,那别人会不会认为他是在逃避生活和麻醉自己呢?他本身具备的那些优良品质,能够猛然间在观众中爆发出来吗?不对,朱之文并没有爆发,他是引信,他引爆了听众,是老百姓心中的燃料点亮的他。
   人海茫茫,纷纷攘攘,是昙花一现也罢,是流星闪过也罢,期待着他是一颗燃不尽的火把!  

22楼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人大代表彭学明专为朱之文写的文章,网友必须看!
清新淡雅马

编者按:
美文共赏之。在网上看到彭学明先生(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作家)为朱之文专写的文章《一株玉米的歌唱》,彭先生来自于湘西农村,有着与朱之文相同的农村生活经历,在这篇文章中,彭先生饱含深情对朱之文赞誉有加,是一篇不可多得美文佳作,特作转载以飨吧友诸君。
                           一株玉米的歌唱
            彭学明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这样的节日里,我没有听到女性动人的歌声,却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农民的视频,听到了一个农民的歌声。虽然视频效果很差,虽然评委们极为做作,但他的歌声还是穿透一切沉渣,强烈地震撼了我。可以说,他比旭日阳刚和国内所有专业男歌手的歌都震撼人心!他绝对可以点杀旭日阳刚和所有中国的男歌手!这个农民叫朱之文。来自山东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庄稼的农民。挑大粪的农民。赶马车的农民。他站在台上时,穿着一件军大衣,戴着一顶绒帽,鞋子沾满了泥土,红色的毛衣还是破的。尽管他黝黑的皮肤淹没不了他的一丝俊气和帅气,茫茫人海,绝对是没有光芒、最不起眼的那种。可是,当他以这种最真实的影像在舞台上显影时,他就像地里的一棵成熟的玉米、高粱或者甘蔗种在了台上。有泥土的芬芳、泥土的气息和泥土的成色。他今年42岁,的确像庄稼一样成熟了,他的一言一行,却依然透着腼腆、青涩,常常被评委问得面红耳赤和不好意思。真可谓朴实至极!憨厚至极!纯善至极!

      我是在网上看到的他的视频。他参加的是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的选拔。他一开口自报家门时,就是山东味极浓的乡音,和泥土味极浓的气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声从他的胸腔里飞出时,却完全没有了山东味和泥土气。那是被过滤了的,却依然纯正的声音。是金子敲打金子,闪着万丈光芒的声音。是金属碰着金属,迸发千军万马的声音。是阳光晒着阳光,融进万般温暖的声音。是巨浪卷着巨浪,溅起阵阵轰鸣的声音。浑厚而嘹亮。磁性而清脆。低回而高远。一句唱完,掌声就山呼海啸。一曲唱完,全场起立欢呼、高喊,再来一首!于是,他又来了一首《驼铃》。极为专业!又极为乡土!乡土与专业如此完美的交融,就既有了品位,又有了真切!

      说实在话,我是看演出比较多的。听歌比较多的。无论专业歌唱家还是业余歌手,我还真很少听到有人唱歌唱得如此美妙如此震撼。当那些专业的歌唱家靠音响来装饰声音时,当那些明星歌手靠假唱来欺骗观众时,一个农民歌手真实地道而又专业美妙的声音,着实能让中国所有的专业男歌手黯然失色!无地自容!这话一点都不绝对,当音乐停止让他清唱《驼铃》时,就是比我们那些专业的甚至大牌的男歌手唱得好!

      朱之文演唱结束后,有一段山东台到他老家跟拍的视频,也很真实。朱之文自己说没进过专业的音乐学院、没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他是凭着中学时的一些乐谱常识跟着收音机和电视,自己学的。所以,他的声音,除了很专业外,依然浸染着乡风民情。清清的溪水洗过。质朴的泥土染过。山间的阳雀润过。

      歌声是有声音的,也是有表情的,我在《农民工上春晚不等于穷苦人进春天》里赞美过旭日阳刚的表情,但旭日阳刚的表情里在质朴中透着一丝精明。比起朱之文,我更喜欢这种质朴中还是质朴的表情。

      从旭日阳刚和朱之文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国的农民有太多的金子,我们中国的泥土里,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金子在埋没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精英、我们掌握着农民命运的官员,需要更多地亲近泥土,发现金子,呵护金子。

      不知道朱之文有不有旭日阳刚那样的好运气,一个农民要在如此残酷的今天出头,实在是难,就像一棵种子要在冰封石压中破土发芽一样。但我期待,也充分相信。我今天放弃“宝贵”时间,自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民歌手写文章、做广告,是因为我是农民出身,我对农民充满看真切的感情。我期望朱之文站到台上时,永远是这样一身庄稼的装扮,一身泥土的装扮,一身草根的装扮 。不管朱之文今后多么大富大贵,我都期望他的骨子里是庄稼、泥土和草根的本色。因为,在这个一切都转基因、都变异的时代,我们已经离泥土、庄稼和草根太远太远了,我们需要泥土、庄稼和草根的气息,需要泥土、庄稼和草根的滋养。——

      那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迷途知返的亲切气息。

      那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得到自信、温暖和力量的滋养。 
23楼

一个农民歌手成名的第一现场
作者:一木     题目为青年报记者所加

         说实话,从我第一眼看到这个穿军大衣,风尘仆仆的地道的山东农民,我感觉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这是2011年第一次海选。济宁的初春依然是寒冷的,被厚厚棉衣包裹着匆忙从各地赶来的选手,很多人都是怀揣着一颗火热和忐忑的心站在我面前的。

         在济宁音乐厅外简陋的办公室里,忙碌的面试即将结束,马上到中午十二点半了,场内的录制工作马上要结束,要去吃午饭了,可门外在小雨中,吹了一上午冷风的选手还在焦急地等候着。希望能尽快和这些选手见面,给大家一个结果,希望大家别等太长时间。

         其他工作人员在不断催促我赶快结束工作,不然赶不上车去吃饭了。

         “军大衣”从进屋居很安静,没有其他选手的激动和热情,感觉面面的,眼神有些不知所措,可能是紧张吧,我心里这样想。我看到他表上填的是单县,菏泽的。原本下午面试的他,我希望早点面他,好让他早点回家,不然就没有车了。

         每天和来参加节目的老百姓打交道,我的原则是照顾老人,小孩,有残疾的,不是当地的,尤其是衣着特普通的,感觉有些邋遢的人,因为他们大多数生活比较艰辛,他们能放下手头的工作,放下养家糊口的营生,还要自己掏钱花路费,吃喝等,就为着来见我,希望能站到评委面前,唱,说心里话。对于这些选手不管他们来自哪里,我在和他们交流,听他们唱歌,看他们跳舞的时候,心里常常是非常感动的。特别希望能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换了,遗憾,心愿,梦想等等,希望每个人从我这离开时,都或多或少地少一些遗憾,有些许的安慰。

        其实我每天所面对的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对人生,对梦想的一种执着的坚持,很多话从我口里出来,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作为母亲,女儿,一个42岁的老女人,我是感性的,内心是柔弱的,但又必须要面对那一双双热切的眼睛,其实是件非常痛苦的。

        “军大衣”一张嘴,把我惊住了!那声音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是我工作这么多年,阅人无数,走遍山东好几次海选,从来没有听到如此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声音。干净,清澈,有力度,没有一丝毛病。他的眼神是坚定的,他的整个身体是有种发自内里的力量。我让他他唱了好几首歌,我在仔细听,要从中选两首。他会很多歌,比较喜欢唱农村的,他说比较符合他的身份,因为他是农民。他的声音是中音,偏高,浑厚,高音也很饱满。我帮他选了《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插曲《驼铃》。比较而言这两首是男中音的经典,《驼铃》其实也蛮难唱的,那种意境很难表达。我感觉这两首能把“军大衣”的唱功和音乐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肯定会轰动全场,我坚信他会是今年的冠军。他很听话,但不是很自信。有些紧张,不是唱歌紧张,唱起歌来,他很投入。而是和我交流的时候,感到他对自己要求很高,要不是朋友让他来,他可能就不回来了。他说一直没有参加比赛,因为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唱歌上。为什么来参加“我是大明星”比赛?他说,看到好些农民在上面唱歌,这个舞台可能适合他,因为他是农民。我说你已经很棒了,我是学唱歌的,你相信我。我说你上舞台要好好的介绍自己,来自哪里?别的都不要管,一定把歌唱好!

        “军大衣”衬衣有些黑,毛衣是比较旧,穿军大衣上场,他感觉不太好,对评委不尊重。我说这样,你中午去吃点饭,下午一点半来这里找我,工作人员带你进场比赛。你千万别走远了。

         中午吃饭,我和导演杨青说了“军大衣”的情况,争取下午早点让他比赛,是个很棒的选手,千万别让他走掉,因为他很急,怕赶不上车回单县。

         其实整个中午我很兴奋,也很担心,怕他再不会出现,从我手里溜掉。

         下午一点二十,“军大衣”来了,其他选手都在外边等着,因为地方太小,满屋子选手在面试。我看到他,立马让他进屋,我把他按在椅子上:“你就坐在这,哪里也别去,一会带你去录像。”“军大衣”很听话,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我给其他选手面试交流。两点工作人员要带他进去录像,我嘱咐他,就穿军大衣,戴帽子就行,你就是农民嘛,有歌声就足够了,自然点最好。他原本要买衣服的,可能看看太贵了,钱不多了还要回家。言谈中他是个很淡定的人,一个看上去有些木讷,但非常执着,朴实的农民,尽管生活部富裕,但他的歌声却是丰富的。我说你晋级肯定没有问题,以后服装什么的我们都会帮你,你什么都不要担心,只管唱好你的歌就好。

         遗憾的是无法到现场听他唱歌。晚饭的时候,武老师说“军大衣”一上台,他以为是来耍的,都想一脚把他踹下去,没想到把他们全惊住了!姜老师说:太专业了,建议省歌舞剧院把他招了去。

        更遗憾的是电视第一次播出没有看。

       这两天栏目火了,都在谈“大衣哥”,网上也好火!我心里特美!金子就在我的身边,我没有让他溜走!

希望“军大衣哥”能拿冠军,多挣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去唱给全世界的人听!!!!!

24楼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撰文朱之文,
ID:清新淡雅马

                           一株玉米的歌唱
                                                                                            彭学明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这样的节日里,我没有听到女性动人的歌声,却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农民的视频,听到了一个农民的歌声。虽然视频效果很差,虽然评委们极为做作,但他的歌声还是穿透一切沉渣,强烈地震撼了我。可以说,他比旭日阳刚和国内所有专业男歌手的歌都震撼人心!他绝对可以点杀旭日阳刚和所有中国的男歌手!这个农民叫朱之文。来自山东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庄稼的农民。挑大粪的农民。赶马车的农民。他站在台上时,穿着一件军大衣,戴着一顶绒帽,鞋子沾满了泥土,红色的毛衣还是破的。尽管他黝黑的皮肤淹没不了他的一丝俊气和帅气,茫茫人海,绝对是没有光芒、最不起眼的那种。可是,当他以这种最真实的影像在舞台上显影时,他就像地里的一棵成熟的玉米、高粱或者甘蔗种在了台上。有泥土的芬芳、泥土的气息和泥土的成色。他今年42岁,的确像庄稼一样成熟了,他的一言一行,却依然透着腼腆、青涩,常常被评委问得面红耳赤和不好意思。真可谓朴实至极!憨厚至极!纯善至极!
       我是在网上看到的他的视频。他参加的是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的选拔。他一开口自报家门时,就是山东味极浓的乡音,和泥土味极浓的气息。《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歌声从他的胸腔里飞出时,却完全没有了山东味和泥土气。那是被过滤了的,却依然纯正的声音。是金子敲打金子,闪着万丈光芒的声音。是金属碰着金属,迸发千军万马的声音。是阳光晒着阳光,融进万般温暖的声音。是巨浪卷着巨浪,溅起阵阵轰鸣的声音。浑厚而嘹亮。磁性而清脆。低回而高远。一句唱完,掌声就山呼海啸。一曲唱完,全场起立欢呼、高喊,再来一首!于是,他又来了一首《驼铃》。极为专业!又极为乡土!乡土与专业如此完美的交融,就既有了品位,又有了真切!
      说实在话,我是看演出比较多的。听歌比较多的。无论专业歌唱家还是业余歌手,我还真很少听到有人唱歌唱得如此美妙如此震撼。当那些专业的歌唱家靠音响来装饰声音时,当那些明星歌手靠假唱来欺骗观众时,一个农民歌手真实地道而又专业美妙的声音,着实能让中国所有的专业男歌手黯然失色!无地自容!这话一点都不绝对,当音乐停止让他清唱《驼铃》时,就是比我们那些专业的甚至大牌的男歌手唱得好!
      朱之文演唱结束后,有一段山东台到他老家跟拍的视频,也很真实。朱之文自己说没进过专业的音乐学院、没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他是凭着中学时的一些乐谱常识跟着收音机和电视,自己学的。所以,他的声音,除了很专业外,依然浸染着乡风民情。清清的溪水洗过。质朴的泥土染过。山间的阳雀润过。
      歌声是有声音的,也是有表情的,我在《农民工上春晚不等于穷苦人进春天》里赞美过旭日阳刚的表情,但旭日阳刚的表情里在质朴中透着一丝精明。比起朱之文,我更喜欢这种质朴中还是质朴的表情。
       从旭日阳刚和朱之文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国的农民有太多的金子,我们中国的泥土里,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金子在埋没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精英、我们掌握着农民命运的官员,需要更多地亲近泥土,发现金子,呵护金子。
      不知道朱之文有不有旭日阳刚那样的好运气,一个农民要在如此残酷的今天出头,实在是难,就像一棵种子要在冰封石压中破土发芽一样。但我期待,也充分相信。我今天放弃“宝贵”时间,自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民歌手写文章、做广告,是因为我是农民出身,我对农民充满看真切的感情。我期望朱之文站到台上时,永远是这样一身庄稼的装扮,一身泥土的装扮,一身草根的装扮 。不管朱之文今后多么大富大贵,我都期望他的骨子里是庄稼、泥土和草根的本色。因为,在这个一切都转基因、都变异的时代,我们已经离泥土、庄稼和草根太远太远了,我们需要泥土、庄稼和草根的气息,需要泥土、庄稼和草根的滋养。——
      那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迷途知返的亲切气息。
      那是一种可以让我们得到自信、温暖和力量的滋养。


 26楼                               《何为伯乐》

       伯乐善相,然善相者众,非尽伯乐也。辩珠于尘,收之椟中,或藏于匣,或流于市,经岁而不得见其用,非相者也;识骏与野,收之厩中,锦辔金鞍,精料玉食,数年而不得遇其主,非伯乐也。珠者,用也,骏者,驰也,得之而不用之,是害物也。
       相者得珠,温之养之,雕之琢之,就其势而完其形,去其暇而显其神,置之玉椟,镶以金石,寻以华堂,求以善价,是物有所值也;伯乐得骏,呵之护之,调之教之,扬其长而避其短,极其用而练其能,华鞍锦辔,铁掌银镫,寻以猛将,相得益彰,是骏有所驰也。
       下及于野,以觅良材,中知物用,化材为才,上达天听,以荐贤才,方为真伯乐也。
       今有朱之文者,珠蒙于尘,骏驰于野,得张、于、乔诸相者识之,温养雕琢,呵护调教,广寻门径,以为善用,真伯乐也。

27楼

奇才郭德纲反击江小鱼(太绝了,奇文。

转) 湖西朱之文

作者:郭德纲

         我尊敬那些在自己领域钻研的专家教授,那是真正的学者!为国为民,用血汗做学问,这些位是我心中的圣人。我痛恨的是那些披着教授马甲的假专家。正文一点没有,闲白比谁都强。踢寡妇门,刨绝户坟,骂聋子,卷哑巴,调戏老太太,打小孩,一天到晚跟浪风抽得似的。看谁红骂谁,老憋着跟人家分账。人家一还嘴,他还犯小性,跟自己怄气,假模假式的装流氓。真流氓我都不怕,何况你这模仿秀呢?读圣贤书,做仁义事,您真不懂吗?百鸽呼雏,乌鸦反哺占其仁,蜂见花不采结尔群,鹿见灵芝不逮鸣其众,占其义,羊羔跪乳,马不欺母占其礼,蜘蛛罗网而食,蝼蚁塞穴避水占其智,鸡非晓日不鸣,雁非暖日不至占其信。都做到教授了,连仁义礼智信都不懂,还需要说相声的来普及,不丢人吗?看起来,专家无情教授无义啊!那位老说别人泡沫文化的教授,您换换说法行吗?逮谁说谁泡沫文化,您得出新作品呐。按春晚的标准也得一年一个新的,您这都五年了,还更新不?呵呵,德薄而位尊,力小而任重,此万祸之源也!口口声声是学者,一天到晚在演艺圈里腻着,人前反三俗,被窝看毛片。又想当教授,又想立牌坊。长虫绕葫芦,假充龙戏珠。估计这些位也确实没正事干,哭着喊着不炒作,可谁红往谁跟前凑合。这种心态,比结账后的嫖客空虚,比收工后的小姐寂寞,比年假里的鸡头孤单,我都想给教授点小费了。拜托,不要再用牙齿阉割艺人了,我们都穿上铁裤衩了,小心嘴。
       去吧,干点正事吧,灾区重建,台湾回归,贫困儿童,西部缺水,这些大事您快去研究吧。教授回头金不换!可千万别说这些与你无关,合着您就跟说相声唱二人转的犯能耐梗呐?再送您们几句话共勉:晨鸡初报,昏鸦早噪,哪一个不在红尘里闹。路遥遥,水迢迢,利名人上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人不见了。可笑可笑。
       叹罢多时,拿出一张江小鱼的照片,仔细端详着。一个学者,一个专家,一个真正的教授,一个德艺双馨的圣人。峥嵘峻拔高旷,顶天立地磅礴于天下。窗外,早春的冷月挂在天上,星星在颤抖。又偷望一眼小鱼,真的令人柔肠寸断,犹豫彷徨悲伤,剪不断,理还乱。我端详着小鱼的脸,那是一张摩擦系数极大的脸,使我身临其境的体会到那个久远的年代。整张脸极喜兴,一看就是喝了糖尿。真的奇怪,人脸怎能长得如此标致,细看竟然极象骨盆,造物主太神奇了。那一双眼睛,甚是有神,如栗子,底朝上,与膀胱相贴,尖朝下,前面贴耻骨联合,后面依直肠。英语叫prostate。小鱼的嘴,豪爽通达,大笑时能直接看到裤衩上的花纹。那两个大牙,更是巧夺天工,我常天真的想,要是请小鱼到后厨开启大桶番茄酱,那该何其壮观!就这张脸,气死画匠,难死木匠,鲁班来了都得哭,四面吊线,旋不出一个尜儿来。
       小鱼对工作太忘我了,要注意身体,你不属于自己,你的身体属于所有肇事司机。另外,出门时,一定要佩戴避雷针,防患于未然。真有一天,被雷劈后,又被车压烂,用勺子往盆里舀尸体时,我们会难过的。
       请允许我赞美小鱼。啊,小鱼,你是一个奇才!一个伟人!有人背后议论你,他们说你:娘娘宫抱一兔爷,没人样。点灯不亮炒菜不香,不是好油。吃铁丝尿大筐。比电线杆子多挂下水。高粱地种荞麦,杂种。蛤蟆秧子跟着甲鱼转,装王八孙子。黄浦江翻船,浪催的。山羊群里跑京巴,***野杂种。不!不!我不要听了,怎么能容忍他们这么说小鱼呢?小鱼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了多大的贡献!小鱼的舍己为人,你们不知道吗?小鱼的离去,明朝才有了郑和,小鱼的离去,清朝才有了安德海,才有了李莲英!让我们赞美小鱼吧,让我们吃饭时,都先把第一杯酒泼给小鱼,小鱼,给我们托梦吧!
       相比较小鱼,他的弟弟赵龙就有些不妥了。你没有照顾好小鱼吗!我知道你习惯性肠炎,把扁桃腺拉出去了,但你的心还在吗?你为什么拿小鱼开玩笑?江苏靖江插宋文化公司的刘总亲口说,看见你在**用品店买橡胶制品往头上戴,说搞化妆舞会,你演江小鱼。你什么意思吗?我很气愤,要为小鱼打抱不平,今天不把你骂出绿屎来,算你没吃过韭菜。蛤蟆转长虫又托生个王八,三辈没眼眉的玩意。说话也不利落,老跟含着狗粮似的,你个花椒木。一个眼的判官,瞎鬼。木鱼改梆子,挨敲的货。癞蛤蟆插毛,你算飞禽还算走兽?撅屁股看天,有眼无珠。不怕你眼儿紧,我这有大棒槌。说句实在话,为了你,操不尽的心,还有你大爷。子曰:唯小鱼与赵龙为难养也。
       也送几句话共勉:杀尽江湖百万兵,腰间宝剑血带腥。呆犬不识英雄汉,粤东犹自叫铮铮。
       有朋友纳闷,此二人一姓宋一姓刘,为何亲兄弟?各位不知,这里有一位英雄母亲。其母善守寡,养五子。长子江小鱼,次子赵龙,三子庞小杨,四子萧雀,五子夏二。广东扫黄办曾为这位英雄母亲赠一匾:行行出状元。
       呵呵,今天太快乐了。看有人还嘴吗。我很期待。。。。。。。

28楼

朱玉华应学会应变,不管谁问什么,什么人来采访,什么都不要说,你不了解情况,没有身处漩涡的经历,你不加分析的乱说,主观臆想,拿玩话当事说,被某些小人当把柄,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请三思而后行。

朱玉华的亲人,想帮助他的人,都帮帮她。

29楼



给于文华老师、乔军老师和朱之文大哥的一封长信

于老师、乔老师、朱大哥:你们好!

千言万语不知如何说起,既想说说朱之文大哥的声音魅力,又想说说朱大哥的节奏问题,还想谈及朱大哥演唱时的现场把握力问题,真是头绪纷繁,好在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来说明上述三个方面,那就是声音的频谱和共振。

朱大哥在发声特点上,有着他人不能比的浑厚清澈,我想,这与他对声音频谱和共振的把握是分不开的。声音频谱,我们可以简单地分为:次声波-可听声波-超声波。朱大哥除了发出频谱广泛的可听声波外,还同时发出了“次声波”和“超声波”。次声波给人的感觉是“震撼”,超声波给人的的感觉是“穿透”。人体五脏的振动频率是次声波,所以朱大哥的歌声,特别能打动人的感情,就是因为次声波振动了人体的五脏。而超声波具有高频和高能,所以人们又喜欢说朱大哥的歌声“秒杀”谁谁,这不是矫情,而是超声波给人的感性特性。当然,朱大哥所发出的次声和超声是健康的频率,这种频率,不但带给人美感,更带给人高尚、向上的力量,对人的身心都有益,所以朱大哥的歌声是“听听更健康”,堪称绿色歌声。

在此,不对具体的次声超声的频谱范围再多说了,下面从共振来导入我想要说的话题。
歌手在歌唱时,除声带发出声音外,声音的共振主要有五种:
一、内腔共振。
二、内脏共振。
三、体内环流共振。
四、体外气流共振。
五、体外物体及空间共振。

第一点,内腔共振就不多说了,这是歌者的基本素质,声乐人士更精通,包括头腔、口腔、鼻腔、咽腔、胸腔、腹腔、腹腔等共振。
第二点,内脏共震。这是歌手能唱出感情来的地方,比如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带有的是一种悲摧的共振,是一种心脏和肺脏的共振,能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种唱法很有感染力,但很累。朱大哥在歌唱时,把感情运用得出神入化,就是在相应的感情中,不自觉地沉入进去,有了相应的内脏共震,如《驼铃》、《北国之春》、《月之故乡》这些感情深沉的歌曲,令人如醉如痴,就是心脏、肝脏、肾脏等等共振的综合效果。而《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豪迈之情,甚至还有胆腑的共振。
第三点,体内环流共振。这是乔老师在教学视频中,一再强调教到的。我把血管腔、经络腔的共振,也放到这一点中来,这就是为什么听了朱大哥的歌曲,会“热血沸腾”的原因了。
第四点,体外气流共振。歌者在倾情演绎时,由于体腔、五脏和体内环流的振动,同时也引起了腔外局部气体的共振,这个局部,可能因歌者的功力不同,而达到很大,这就是所谓演艺者的“气场”。朱大哥就属于气场特别强大的这种。
第五点,体外物体及空间共振,即与演出现场的共振。如场地的空间大小、地面、舞台、观众群、屋顶、其他物体的共振,这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朱大哥常年在村庄河边练声,与天空、大地、树木、河水、村庄、庄稼、农具等,有着稳定且广泛的共振,所以我们听朱大哥的歌声,会觉得那么自然和纯净。

朱大哥发出的声音,如此变化多端,有人说朱大哥的声音就是一台乐器,错,不是一台乐器,而是一个乐队。所以我们总说,朱大哥清唱好听,朱大哥的歌声是自带伴奏,听朱大哥唱歌,伴奏是噪音。
所以朱大哥唱歌,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发声,而是在指挥一个乐队协同运作。这一点是怎么练出来的,嘿嘿,只能说天赋天才天纵奇才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又提到节奏问题呢。朱大哥有些歌曲,有小的节奏问题,但有些就完全没有,如《送别》、《月之故乡》、《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都是完美的演绎。节奏的问题,是不同频谱间的共振没有达到谐振,互相干扰而造成的。
这样举例来说,如果咽腔这里是160赫兹、胸腔是80赫兹、腹腔是40赫兹,那这三个声音,在发生共振时,是谐振波,谐振波以40赫的为主拍。如果咽腔是90赫兹、胸腔是50赫兹、腹腔是20赫兹,那这三个声音,在发生共振时,就不是谐振波,就很难找到一个拍子,这就是共震的互相干扰了。

30楼



因为朱大哥在演绎歌声时,用的共振非常多,不只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的问题,是一个乐队,这个乐队中哪个共振没研究好,都有可能产生不谐振波,就会干扰对节奏的判断。而每个歌曲的不同,要求的演绎方法、声音频谱、共鸣腔都不同,所以练好每首歌,那是相当难的。在这一点上,需要于老师、乔老师,多多教给朱大哥方法,和帮他分析,哪一首歌采取哪些共鸣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板车演唱会上,朱大哥唱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真可以说是完美,而且是共振的经典之作,这里面,居然有海浪的声音,有广阔的大海,有钢铁的战舰,有深情的战士,有猎猎的红旗。我想,朱大哥,一定是完美地找到了这里面的共振体会。使用这种体会,来寻找其他歌曲的共振体会,也是完全可行的。
就振动本身来说,每一次振动,都是一个阴阳互变,阴阳互变中,有能量的变化。每一个振动波里,又有着丰富的变化,一个节拍里,采用多少振动大波,振动小波,用哪里作为共振基点以确定节奏,这是歌者自己的技术和体会了。

说完歌曲的节奏,还是就共振为切入点,说说对演出现场的把握。现场气氛,即是歌者跟观众的共振,跟舞台空间,天空大地的共振。这一点,朱大哥不是不会做,不但会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我是大明星》海选现场的全场沸腾,就是例子。但朱大哥性格内敛,有时会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去让全部观众沸腾,这是心理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这一点,就需要多向乔老师学习了,激情四射才好。
当然,因为朱大哥的歌声是从田野练出来的,与天地田野共振是自然而轻松的事,与演出现场的共振,则是比较耗费能量的事情,经常共振不好,也会导致水平下降。那如何保持与田野的共振呢,那就是想象记忆法,就象想象海洋、想象晚年夕阳一样。所以朱大哥会说:“我要回家,我要去地里看看。。。”这种共振共鸣是心底的,是无法脱却也不能脱却的依恋。

还有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即朱大哥与他人合作时的组合共振。这对大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一向独唱惯了,自带乐队中,没有对别人声音的配合和共振。如何在师生合唱、文华组合中,发挥出组合演唱的最佳效果,于老师乔老师和跟朱大哥多方练习了。

当然,我目前不能判断,朱大哥的发声特点,是无意还是有意控制,如果是无意的,那需要加强对自己声音的认知,以获得更好的技巧和效果。如果是有意控制的,那我只能说上天眷顾,乐神下凡,只要不断摸索创新,金色维也纳就在眼前。

笔者并不是专业人员,属于只会听不会唱的一类。只是跟所有蛛丝一样,希望朱大哥越来越好,希望我们尊敬的于老师乔老师的殚精竭虑不落空。冒昧写一些文字,纸上谈兵,贻笑大方了,望于乔二位老师多多原谅。期以抛砖引玉,能看到广大蛛丝更多的好文。
另在文章结尾处,鄙视一下某些不懂艺术只会胡说的“假精英”。如果他看得懂、写得出我这样的草根文字,那么我给他道歉。

祝二位老师和朱大哥演艺事业步步高升!

玉带围于山东泰山
2011-4-15



31楼 中国歌坛百花园的一株奇葩
         ——再谈朱之文现象
                      夏树人
     2011年春天,山东单县农民歌手朱之文横空出世,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场“朱之文热”起自民间,各方扶持,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民众追捧规模之大史无前例。3月4日,山东电视台经导演张晓磊整理,播出了朱之文在济宁参加《我是大明星》初赛和练歌的录像。转发上网,立刻产生轰动效应,跃居百度搜索第一名。进入4月,持续火爆,4月12日他获得山东台节目决赛总冠军,4月20日获得央视《星光大道》周冠军,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许多国家、地区网民都纷纷发贴祝贺,盛况空前。粉丝人数之多,地域、行业、年龄分布之广,史无前例。截至4月17日,仅百度关于他就有11 000多个视频,755万条信息,点击量超过1亿次,关注他的人数以千万计。他成了中国近期网上第一红人。

    其二,各方扶持协同之强前所未见。首先,专业人士积极认同。3月18日一级演员于文华和央视“星光大道”导演王爱华主动探访了朱之文。3月25日军旅歌唱家、声乐教师乔军主动和他结为师徒。4月15日资深歌唱家杨洪基倾听和首肯了他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并作了现场指教。4月16日乔军的老师、著名声乐教育家马秋华指导他发声练习,赞同他作国家大剧院演唱会的嘉宾。同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中央电视台一马当先,在他上网后不到一个月内,一口气在《我们有一套》《欢乐英雄》《星光大道》《欢乐中国行》等多个栏目,录制和约定了他的演唱。山东卫视、湖南卫视、凤凰卫视、河南卫视等多家大型电视台,竞相邀他出镜。全国各地各种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堵在他家进行采访,进行全方位介绍。

第三,单县政府积极介入,拨出专款资助,派出干部全程陪同、协助,使他得到草根明星过去从未得过的关怀。
     群众对朱之文的喜爱,引起专家、媒体、政府重视;专业人士、权威媒体和当地政府的认可,又激起群众更大的热情。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朱之文风风火火,以燎原之势红遍神州大地。4月17日,于文华在微博发布了她和朱之文的二重唱《沂蒙山小调》。这是著名音乐人孟文豪免费为朱之文量身定做的歌曲配乐,是他第一首拥有自己版本的作品。歌曲一发布,便引来无数粉丝狂热追捧。短短数小时,人气值就达到150多万,创下了超高人气记录,三天内排行直上全国三甲。粉丝们泪流满面,听了一遍又一遍,欢呼“又一神曲诞生!”“珠联璧合,美极了!”朱之文成了当今中国歌坛人气最高的歌手之一。

32楼

    朱之文为什么这样红?老百姓到底喜欢他什么?他身上有三种精神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一是对音乐美的执着追求。人们喜欢朱之文,第一个原因,是他的“歌声美”,“唱得好听”。一首歌要怎样才算唱得好?我国古代有“文以载道”的标准,首先要看它的内容,同时要看艺术感染力。“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如果音质不漂亮,歌声难以广为流传。最高境界应是好内容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朱之文为此默默无闻地作了不懈地努力。现今有的歌手不注重声乐训练,唱起歌来像在干嚎,造成与群众隔膜。朱之文尽管在农村尚处温保,只读了三年小学,但却懂得从发声的基本功练起。他从小喜爱唱歌,这不稀奇。他想唱好,也不稀奇。奇的是他想唱得特别好。他怀着童年纯真的梦,自力更生建起简陋练歌房,靠一面小镜子,一块小黑板;靠旧货摊买的收录机, 北京老太太送的电子琴;用3元钱买的《学民歌》书,1.5元钱买的卡拉OK磁带;用手抄的乐谱,捡来的小学生汉语拼音表;以手机音乐代伴奏带,从字母发音练起,风雨无阻,潜心苦练30年。天赋加勤奋,终于练就一副充满磁性的金嗓子,他一声唱出来,就会产生一种冲击力,震撼人们的心灵。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里面有多少艰辛和付出,又产生了多么惊人的正面社会效果。

     朱之文使经典红歌焕发了青春。自从有了流行歌曲,这些年传唱经典红歌的人逐渐少了。他那震撼人心的金嗓子,把好的传统歌曲又唱活了。通过朱之文,人们发觉这些传统歌曲原来这么好听,重新迷恋上了经典红歌。有的粉丝说,“现在我的mp3里全是经典红歌了。”
     朱之文使高雅艺术被普通大众接受和欣赏。他唱的美声唱法,在声乐舞台上被称作阳春白雪。过去那些专业演员虽然唱得很美,但不少百姓欣赏不了,一到美声唱法就换台。朱之文则不同,他能让老百姓百听不厌。不少人因为喜欢朱之文,越来越喜欢美声唱法了。
     朱之文使音坛巨匠和老百姓加强了沟通。广大粉丝爱物及乌,对每位帮助朱之文的专业人士都热烈欢迎。因为朱之文,不少老百姓第一次听到一些歌坛泰斗的名字,第一次了解到他们的成就和美德,并学到音乐知识。朱之文把音乐大师普及到了群众中间。
     一个农民歌唱家通过翻唱,成了唱响红歌和传统歌曲的代表,成了推广美声唱法的先锋,成了大众和音乐大师之间的桥梁,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奇迹!它提醒我们,朱之文固然还需要向专家学习,专业文艺工作者也需要到人民群中去吸取营养。
朱之文是个追梦人。他激励了更多的人,影响所及,已远远超出歌坛。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有个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有句名言:“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没有梦想,何来希望?朱之文追梦的榜样,唤醒了千万人藏在心中的美好梦想,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让我们觉得这世界有希望。他成了一个不挂牌的精神文明宣讲员。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贴子“感谢朱之文,你救了我一命!一无所有了,本来准备自我了决。但听了你的歌,看了你的经历,让我知道生命应该坚强,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希望。我准备再次出发,努力拼搏!”而且引来大量跟贴,引起强烈反响。上述种种说明,“朱之文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次规模最大、催人向上、健康自觉的群众性追星现象。

34

    三是对民族魂的本色展现。人们喜欢朱之文,是因为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有三句话可概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两句出自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近代被清华大学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是要求自身,奋发图强,勇往直前。朱之文对音乐美的执着追求,就是自强不息的生动体现。厚德载物,是讲对待他人,要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对社会无私奉献。朱之文对老百姓的倾情奉献,就是厚德载物的本色流露。第三句出自北宋范仲淹,新时期被钱伟长先生增补为上海大学校训。其意明白易懂,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人?朱之文在农村过了40多年的清贫生活,却能推己及人,想到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帮大伙把村头的小桥修好,这就是最朴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各大古老文明中惟一没有湮灭中断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尽管历尽浩劫却仍能生生不息、屹立不倒。就是因为自古以来有一批又一批中国的脊梁,他们和劳动人民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顽敌,把社会推向了前进。先贤们说的这些座右铭,朱之文也许还说不来,可他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所以有网民建议,把朱之文的事迹写成文学作品,载入中小学课本,对当代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诚实善良、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的优秀品格。
     从一滴水可以看世界。从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可以看到真善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为什么这一次千百万双眼睛却都齐刷刷地看中了朱之文呢?一是朱之文太典型了。这位来自人民,为人民歌唱的天才歌手,集真实的农民身份,善良的农民品格,惊人的音乐美、心灵美于一身。二是社会缺失。那些假话、假药、有毒食品,那些野蛮撤迁、损害群众利益,那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假恶丑行为,早已令人生厌,令人愤怒。从朱之文身上,人们在道德滑坡中看到希望。三是人心向往。大众有共同的审美观。朱之文现象的本质,是朱之文闪光的品格,激发了大众美好心灵的集体共鸣。对朱之文的欢迎,反映了大众百姓对美好生活、美好情操的赞美和追求,体现了民心和民意。面对朱之文这样的农民弟兄哟,套用刘半农的一句歌词,教我如何么不敬他,教我如何不爱他!
     对真善美的赞颂,就是对假恶丑的鞭挞。正当朱之文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之际,有个自诩精英的江小鱼公然指责朱之文现象是炒作,是艺术堕落,说什么农民只该去种地,农民有唱歌梦想是邪恶。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文艺界一切都是炒作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名利。他的言论,成了朱之文美妙歌声的绝佳反衬,立刻激起公愤,他的微博一天涌进2 000多条怒斥的回贴。群众摆事实、讲道理,驳得他销声匿迹。朱之文现象再次证明,大众百姓对未来充满美好希望,这希望什么也挡不住,是一定会实现的。

 

35

朱之文前面的路还很长。以朱之文的潜力和大众的期望,他获得央视节目的周冠军,仅仅是他迈向中国歌坛的一个起点。从声乐艺术的角度讲,他还需要明师指点,科学训练。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他才有希望成为更有影响的人民歌唱家。目前他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行,但希望他不要丢掉原有的长处,不能学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千万要警惕和抵制江小鱼们那种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名利的思想侵蚀,保持和发扬群众喜爱他的美德。相信政府会顺民意、鼓民心,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有助于他健康地成长为德艺双馨的人民歌唱家。万紫千红才是春。我们衷心祝贺中国歌坛百花园增添了一株奇葩,祝福朱之文在为人民歌唱、唱响中华的路上越走越远!
                      2011420

37

 

朱之文视频有感    菏泽定陶 陈胜彬
前段时间就听说我们菏泽单县出了一位农民歌星叫朱之文,但一直没把他当回事,直到昨天晚上偶尔看到他的视频,听到他的歌声,了解了他的生活,才深深为之感动。我一口气几乎看完了关于他所有的演唱与报道,一直熬到晚上两点多钟。下面说说我对他的一些看法与我的点滴感悟,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我首先觉得:作为一个菏泽人,我为朱之文骄傲与自豪。可能在这一点上也与其他许多菏泽人感觉一样的。我们为菏泽能出现这样的能人而振奋不已,毕竟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再者,作为也是农民出身的我,对他的生活方式我也倍感亲切。他贫寒土气,甚至连都不会说,以至于在济宁海选时许多人认为他能唱出如此优美的歌曲是有人在故意炒作,怀疑他是哪个学院的专业歌手,或怀疑他是在假唱,结果清唱也是如此美丽动听。他穿着一件旧军大衣登台,一件毛衣袖口都脱线几圈了,人们都怀疑,如今的年代竟还有如此寒碜之人,但是真金不怕火炼,他最终以他的实力、真诚与善良征服了所有人,我亦为之深深震撼。自打那天起,他大衣哥中国的苏珊大叔的雅号就传遍大江南北,它也一夜而走红。

这决非故意制造噱头,因为有他的实力与家庭背景可以证明。他就是一名普通而不能再普通的农民。穿一件破旧的大衣,体型瘦削高挑,肤色黝黑粗糙,满手的老茧,连一句标准的普通话都不会说,以至每次参加比赛都需要找个菏泽人来做翻译,因为他满口方言,语音也是菏泽的。家里一座小院,三间瓦房,有鸡,有鹅,也有羊,五亩多地,外加老母、妻子、两个孩子需要他供养。据朱之文之所言,他主要是靠种地为生,忙时干

干农活,闲时搭个泥水班,干点泥水活,偶尔也出去打打工,生活就这么简单。作为现如今大多数的农民,这一切不都如在我们眼前么!因为这就是现在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一直在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正因如此,所以当朱之文成名时,我们许多人为之骄傲并觉得震撼,因为我们近距离看到了一个明星的崛起,好像这样的事也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似的。

再者,朱之文能征服众多观众、评委和我们的原因不单单是他那如天籁般的美妙声音,更重要的是他那份本真,似乎里面还带点傻气。他淳朴的不能再淳朴,老实的不能再老实,善良的不能再善良,他说话从不带任何虚假与傲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地地道道地体现了我们山东农民的本性,以至在济南我是大明星栏目复赛时,有个评委对他的歌声与淳朴大加赞叹,并激动不已,听着他的歌时一动不动,只是用手捂着胸口,眼睛与嘴巴也张得大大的,她感觉真是不可思议。事后她表示:她的心被朱之文深深触动,没想到如此的外表下竟掩盖着这么美妙的歌喉和如此真诚的一颗心。最后评委们一致决定:朱之文破格连跳两级,直接进入年度总决赛,这也是栏目开办以来的第一次,为的是让他多休息并减少他从单县到济南来回折腾的费用,因为他的家里实在太穷。一家五口人,只有他一个完整的劳力,母亲多病,孩子上学,妻子顾家。

真的,单就这份纯真就是我们菏泽人的自豪,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再加上他那动听的歌声,就更证明这是一块金子。他被埋没的太久太久,我们许多人在羡慕他的同时也对之寄以深深的同情,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被发现,就这样在黄土地上老去真是中国人的一大损失。感谢媒体,感谢伯乐,也感谢他自己勇于走了出去。朱之文今年已经四十二岁,说实话,这个年龄,成名对许多明星而言已是太晚太晚,因为这已过了人生的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层层的重担都在一个四十多岁男人的身上。但此种情形之下他尚在不懈努力,这真得太不容易,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器晚成吧。但不管怎样,他毕竟是成功了。

朱之文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更主要是在于他的那份执着,他从七八岁起就痴迷于唱歌,走在田间地头,干活在工地车间都从不停止。这不能单说是天分,更多的应该说是他付出之后的回馈,虽然他只是出于对歌曲的喜爱,而并非为名或为利。他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都在用歌声诠释着自己。每天或对着鸡、羊高歌,或在河边边走边唱。鸡、羊早已成了他最忠实的听众,因为它们也懂得欣赏美丽;小河潺潺,那也是给他歌声最好的伴奏;家里的练歌房里有他破旧的电子琴,曾经还被他的羊儿无意嚼断了电线;几本歌谱,一面镜子,其他别无长物。乡里人对于他的评价,大多数是赞美,但也有人说他是个神经病。但就是在这样的业余爱好和和评价不一的环境中却造就了一个天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我们知道,世间本没有谁先天就拥有什么神通,这更主要的是靠他的一往无前。他说过即使我不出名,我也会就这样一辈子不停地唱下去,因为唱歌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生命就是为歌而生,他要用歌曲陪伴他的一生,真羡慕他如歌的人生。

朱之文成名了,但他还穿着他的破衣烂衫,大红大紫的他并非故意在作秀,而是他家里依然很穷。现在他每天家里都围着数百号人,有十里八乡的乡邻,有闻名而来的全国各地的记者们,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就招风。但朱之文面对这些又表现地很淡然,他对此不是受宠若惊,他说:我觉得钱和名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我只想唱我自己的歌,只要高兴就行。说出话来依然是那么的朴实,因为他不想违背自己的良心。有记者问他:你出名了,以后的打算是什么?他说:这个问题我没有

考虑过。有不少人愿做他的经纪人,他都一一谢绝,有商家找他做代言人,张口先是30万,这对他贫穷的家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但他也一口回绝,他说我现在刚有点小名,就给人家要钱,我对不起网友和观众。。试问,如今的明星大腕们有几个能够做到这些,能活得这样潇洒,谁的成名不是为利而来?想一想,看一看,听一听,你们是不是有些汗颜。这才是平凡中的伟大。一个人在盛名之下,能客观冷静地看待这名和利才是最宝贵的品质。说实话,我不知道朱之文的学历有多高,但估计他最多也就是个高中毕业,听他说话,可能就是个小学水平,但他那颗心却似乎已达到了仁者的智慧。他面对这突然来临的一切表现的竟是那样的镇定,真的令许多人感动,平凡的我们又能做到么?相比之下,起码我是相形见绌。也许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平凡伟人,但无明的我们却不能发现。但值得欣慰的是朱之文被发现了,这多少给予我们一点安慰。现如今,他已被不少伯乐相中,被称为用嗓子绣花的著名歌手于文华不仅自费组织星光大道的记者前来采访,而且决定对其大力提携。预计他很快就将走进中央台的演播大厅,与全国观众见面。如果他一路顺利,那么下一年的春晚我想我们也能看到他一展歌喉,让我们拭目以待,届时一饱他苏珊大叔的风范吧。

如今的朱之文感觉很累,他说这时的他比原来干泥水活时还累。是啊,每天几百号人,谁能受得了,来的都是要听他唱歌的,不唱那是绝对不走。即便是金嗓子,这样唱也受不了啊。他家的小院每天人都满满的。平时可能小院对他而言很大,但现在他却总感觉太小,连他家的鸡、鹅、羊都快无处安身了。我在网上看他的报道时,发现他明显地面带倦容。他也许需要歇歇了,一个人刚刚露头,如果顶不住这盛名的压力,那他就很可能变成另一个仲永。作为我们追星一族也不要过多地去干扰他了,还是让他走自己的路吧。养足精神,歇好嗓子,然后带给我们更多的美妙歌声才是最有意义的。愿朱之文不要被这世俗所沾染,因为他不仅是他家人的,他应该属于大家,我们怎忍心将一株幼苗摧残,将一颗纯净的心污染。我们大家都该歇歇了,也让朱之文独自想想他的人生。如果在这明星泛滥的年

   39

代里,他不能把持自己,那么他很快将会星光一闪,然后就了无踪影,从此仍然去做他普普通通的农民。如果只为哗众取宠,那他也很快会在大家的心里失宠的,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愿你一帆风顺,朱之文!但你也要多多保重自己,因为养好身体,练好嗓子,唱好歌才是最重要的。

田埂走来的歌唱家朱之文


     
他从田野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他从庄稼地里走出,像一株淳朴的红高粱;他动人的歌声从农家院子里插上翅膀飞出,红遍了网络,成为有名的网络农民歌唱家。他就是朱之文,一个地地道道的来自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贫苦农民, 30年如一日练习唱歌,7个音符流淌在他的血液中,融入到了他的生命里。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等都向这位草根歌唱家伸出了橄榄枝,

     
磨砺
      中国菏泽网讯 一家四口,一儿一女,5亩地,简陋的房屋,这就是朱之文的小家的全部。
      但贫困的家境却没有阻挡他热爱唱歌的热情,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每天雷打不动的练歌最少两小时。
      邻居都喜欢听他唱歌,见到他,总爱喊住他,三(排行老三),唱一个,他就大大放放地唱一个。乡里乡亲的鼓励,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他活得很纯净,唱歌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高兴了唱,烦恼了也唱,一唱歌,烦恼全忘了。
      311日上午,记者在单县第一次见到朱之文,外套是有点年头的破衣服,红色的旧毛衣两个袖口的毛边都磨破了,裤子和鞋子上都沾有泥土。说起话来粗大的手不停地搓来搓去,唱起歌来立刻神采飞扬,让人为之一振,一个从没受过正规乐理知识训练的人,唱的歌声如此打动人的身心,无论是音准、节准,还是音乐的表现力,都无可挑剔。听他唱一些经典歌曲,如原版再回放。
      从小喜欢唱歌,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练声,在田间,在地头,在小河旁,在涵洞中,在工地上,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不曾有  放弃唱歌的念头,他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下面是记者采访他时,他的自我介绍:
      我学唱的第一首歌是《军港的夜》,如何咬字、吐字都是跟着收音机学的。越唱越感兴趣。自己自学对着镜子自练。如何省劲,如何舒服,就如何唱,练的气息、音准都把握得很好。
      我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能唱男中音,还能唱抒情男高音。一般人只能唱其中的一种。
      7岁开始喜欢唱歌,一次背课文,老师说我的声音真好听,同学们也都夸我唱歌好听,我备受鼓舞。
      在练习唱歌的道路上,我遇到的最大的麻烦是高音高不上去,低音低不下来,我一个音就练他两三个月,一首歌曲练到满意为止。怕打扰别人,我就在村南边小河边、树林里、涵洞中练习,风凉簌簌的,空气很好。从没因唱歌耽误过农活,相反,干活时还喜欢唱着干。
      我最初的音乐课本是花了25角钱,在我们家的集市上买的5本旧书本。俺邻居上过高中,在俺家西南地的涵洞中教俺学唱的《十五的月亮》,涵洞中有回音,很好听。有空俺就学,就唱。
      我参加比赛是在一起干建筑活的工友一再鼓励下去的。正月初二去济宁参加山东卫视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栏目比赛的初选。由于是春运期间,车票有点贵,从家到单县城里花去了10多元,从单县到济宁45元,当天来回,花去了我一百多元,也就是一天打工的收入。当晚比赛后回到单县,没有客运车了,打的给我要80元,我不舍得,20里地的路程就走着回家,正巧碰见一加夜班回家的三轮车,好心拉了我一段路。我曾经骑车去开封市参加过比赛,骑了两天一夜。
      我在收破烂的那里看到一本带歌谱的书,其中有一页是《月之故乡》,我非常喜欢其优美的旋律,就撕下来,拿到家里,没看好,上半页让家里的羊给吃了,生气的我把羊揍了一顿。白天干活轻,晚上就多练会儿,白天干活重,晚上就少练会儿唱歌。
      17岁到北京打工。在工地,工友们都喜欢听我唱歌,有位要好的工友教会了我识谱,简谱和五线谱我都会。也曾经在北京一家音乐学院打过工,偶尔旁听过几节名家的课。

40

命运的转机
      一次偶然的比赛,改变了朱之文的生活轨迹。
      通过山东电视台综艺视频,记者看到:比赛当日42岁的他站在台上时,穿着一件军大衣,戴着一顶绒帽,鞋子上沾满了泥土。常常被评委问得不好意思。朴实和憨厚是他的台风。
  

当朱之文演唱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时,现场掌声不断 :观众起立鼓掌,表达对一位农民艺术家的敬意,三位评委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
     
评委接连发问:你是来自哪个文艺团体的?”“你怎么这个打扮?”“你真的是农民?
     
朱之文腼腆地回答:我是农民,没有钱买好衣服。这是最好的衣服哪!”“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跟个泥灰班干建筑活。
     
评委不信又问:种麦子是先浇水还是先播种子?
     
朱之文马上答道:看旱不旱,不旱就不用浇水,直接播种……”完美无缺的回答,让评委相信了舞台上的这位歌唱家就是农民。
      评委指派主持人现场验证朱之文的手。主持人抓起其右手,举过头顶,高呼:这是一个搬砖的手!
     
评委最后对朱之文点评道:如果你能走下去,你的歌声一定能改变你的命运,奇迹就发生在你身上……”
     
有热心人把他的演唱视频发到了网上,他的歌声风靡网络,被誉为山东单县农民歌唱家、草根明星,中国版'苏珊大叔
     
网络上热议:朱之文微陷的眼窝、稍翘的嘴唇,貌似美国的草根明星苏珊大妈,因歌声而崭露头角、被百姓津津乐道更像苏珊大妈,就是来自单县的苏珊大叔
      对自己的走红,朱之文有点始料不及。但他认为,爱唱就唱,当不了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我还是农民,我可以当俺村的歌唱家 乡亲们需要快乐的歌声。
      村党支部书记杨依良这样介绍朱之文:在北京市和廊坊打过工,干建筑活。现在在家里干建筑活,一天挣个百二八十的。   人品好,虽然家庭贫困,但性格开朗。各家媒体找不到他,我成了他的接线员了,一天要接10多个电话,但我挺替朱之文高兴,有出息了。
     
邻居陈广兰告诉记者:三(朱之文)打小就会唱,干活时也唱,在北京地铁口也唱过,人家给钱。家里过得穷,父亲去世早,母亲年纪也大了。三一出名,我们村里可热闹了,昨天10点还热闹着那。有的人住一夜,也不成见到他,比俊姑娘还走俏。” 愿景
          他出名了,但他说,他更喜欢以前的生活状态,比较清静。以前锄草,喂羊,现在没有这个心情。这几天采访的太多,吃饭都顾不上了。这不记者采访完后,他还要赶往菏泽去参加我市今年国际牡丹花会文艺演出总导演的面试。
      31,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军带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丰华的嘱托,看望了朱之文,并召开了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他说,网上对你好评如潮,你有极高的音乐天赋,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了不起,这和你前期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你为家乡人民争了光,家乡人民感谢你。突然间取得这样多的荣誉,有点承受不了,这时需要冷静,有困难家乡人民永远是你坚强的后援。
      朱之文充满豪气地表示:阿宝代表陕西,我敢代表山东。
     
祝愿他走向星光大道,走向春晚的舞台,用歌声温暖亿万中国人民,并为家乡人民争光。 来源: 菏泽日报

 

朱之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刚读完小学三年级的他无奈 开校园,回家种地。虽然没有了老师,没有了音乐课,但他在放羊和干活间隙仍爱唱歌。朱之文最要好的朋友说,不干活的时候,朱之文经常到邻居家去串门,因为邻居家有个半导体,他就跟着收音机学唱歌。有时候,邻居不在家,他就在人家门口等,一直等到邻居回来。每每这时,朱之文就想:自己要有一台半导体多好啊!
     1986年初,怀揣着拥有一台半导体的梦想,不满17岁的朱之文,跟着同乡来到郑州三十里铺一家窑场打工。窑场的活又脏又累,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但朱之文仍会挤出时间唱歌。他每天5点多钟起床,到离窑场500多米远的田野练唱;工作间隙,他给工友们唱,获得掌声一片:好听,真好听,再来一个!每当这时,朱之文就嘿嘿笑着,唱得越发起劲。
     有时工友们晚上睡不着觉,就让朱之文唱歌。一起干活的耿师傅会吹笛子,工作之余,他就教朱之文简单的乐理知识。
     发工资了,朱之文立即跑到街上,花15元买了一个黄河牌半导体,又在旧书摊上,花1元钱买了两本《如何识别简谱》、《如何识别五线谱》。
     手捧梦寐以求的心爱之物,朱之文竟孩子般地哭了。
     有了这两样宝贝,朱之文唱歌的热情更高了。农闲在家时,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点上煤油灯看书,遇到生字就查字典,弄准读音后,十遍、二十遍地写,直到熟练掌握为止;遇到看不懂的乐谱,就记下来,找机会问学校的音乐老师。
     村南的黄白河大堤上,有一片杨树林,空旷宁静,朱之文每天在这里练声,一练就是两个小时。春夏秋冬,暑去寒来,只要在家,从不间断。  田间休息时,只要有人说之文,唱一段,他就会清清嗓子,定定调,开怀高歌;收工回家的路上,也是一路歌声一路叫好声。时间长了,十里八乡都知道朱楼村有个爱唱歌的小伙子,有人送了他一个歌王的别称。
     唱歌唱来个媳妇
     田间地头唱得甜蜜
     朱之文每天练歌干活练歌,生活简单而快乐。
     可朱之文的大哥坐不住了,都二十八九的人了,还没成家,甚至连个对象都没有,整天只知道唱歌,啥都不想,当大哥的急啊,四处托人给弟弟介绍对象,可人家姑娘一看:老土坯房,房顶是用高粱杆糊的,屋内阴暗潮湿,朱之文至今还和母亲、弟妹挤在一起住,姑娘就被吓跑了。不久,远房表姑介绍了一个姑娘,对方要求倒插门。朱之文说什么也不愿意:他说,在自己家随时可以唱歌,乡里乡亲的也都很熟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心里不舒服。
     母亲和哥哥整天催:老大不小了,该成个家了,唱歌能唱来媳妇?赶紧挣点钱把房子盖起来,人家姑娘才肯嫁过来。
     1997年初,朱之文用打工攒下的一万多块钱,盖了三间砖坯房子。不久,媒人就上门了,介绍的姑娘叫李玉华,比朱之文小3岁,1.67的个头,一头乌黑的头发,扎成马尾辫,朱之文看了非常满意。姑娘开始不是太上心,可听媒人说,他就是朱楼村那个爱唱歌的朱之文时,李玉华心里乐开了花:是他呀,听说他唱歌很好听,要是能跟他结婚,岂不是天天有歌听?她当即答应了这门亲事。
     经过一年的了解,1997年春节,朱之文唱着《敖包相会》,把李玉华娶进了家门。
     结婚后,李玉华特别爱听丈夫唱歌,田间地头,随时能看到夫妻俩恩爱甜蜜的身影。干活累了,朱之文就唱首妻子喜欢的歌逗她开心。朱之文练歌时,李玉华从不给他安排家务活儿,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
     第二年有了孩子,在爱情和亲情的滋润下,朱之文唱歌越来越有感觉了。
     无忧无虑老小孩
     冬练数九夏练三伏
     家里开支越来越大,朱之文就想:把歌练好了,将来能跟着民间歌舞团演出挣钱养家就好了。可家里空间小,晚上想看书,练歌,又怕影响妻儿休息。他和妻子商量后,在自家走廊里搭了一个简易小屋,墙用旧报纸糊了一下,挂上一面镜子,一挂座钟,摆了一架旧电子琴,那是他几年前在北京打工时,一个老太太送的。地上还铺了一大块捡来的红地毯,朱之文说,这是为了找舞台的感觉。这就是他的练声房了。
     原来跟着模仿人家,图个高兴,也不管节奏准不准,高音低音到位不到位。现在呢,有了工具书,朱之文开始照专业水准要求自己。每天晚上,不管多累,吃过饭后,朱之文都会来到他的练声房,对着镜子练习。唱不到位,就仔细揣摩,找感觉。找不到感觉,就到外面溜达溜达,等精神彻底放松了,再回来练。通常一练就是两个小时,等他上床睡觉的时候,妻儿老小早已进入梦乡了。
     在乡亲们眼里,朱之文是个无忧无虑的老小孩。虽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就没见过他不开心的时候。其实朱之文也有过烦恼。一次,他很想练马子玉的《月之故乡》,但没有乐谱,他辛苦找了两年,都没找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一个收废品的朋友处玩,发现了《月之故乡》的乐谱。那一刻,就像发现了宝贝一样,他立马攥在手里,唯恐丢了。回到家,立马跑到练声房抄写。可抄到一半时,妻子叫他拌食儿喂鸡,他放下笔就出去了。
     这边鸡食刚拌好,就听到 练声房的一声响,他赶紧跑过去,一看,傻眼了:两只羊把电子琴的弦咬断了,那个乐谱一半在外一半在羊的嘴里。朱之文冲上去,从羊嘴里夺下了剩余的一半。看着残缺不全的乐谱,朱之文抱着头,蹲在地上,难受了好久。妻子心里充满了歉意,觉得是自己的错,站在丈夫身边,很久不敢吭声。
练完,天亮了,回家吃饭,下地干活。雨雪天也去练,他觉得天气越恶劣,越能打得开嗓子。
    
朱之文说,他这样坚持了20年。外出打工的时候,也唱,唱歌还能解闷。
     穷家老小孩
    
堂嫂杨玉玲问,要是搞好了,会不会不认识大家?朱之文拍着胸脯说:不会那样做  
    
李玉华认识朱之文的时候,就知道他爱唱歌。唱成什么水平,她不知道,反正喜欢听他唱。
     她说朱之文干农活时候也唱。拉着车,锄着地,坐在田埂上,走在路上,扯着嗓子就唱。
     干活时候碰到邻居,要是有人说来,给我们唱一首,朱之文放下农具,比划着手势就开唱。堂嫂杨玉玲说,听的人越多,朱之文越来劲。
     邻居侯雪芬说,朱之文每天天一亮就开唱,她家都不用定闹钟了。每到农闲时候,朱之文外出打工了,没他唱歌还真不习惯
     村里人说朱之文像个老小孩儿。一把年纪了,遇到高兴事儿,蹬着墙,抱着树,跐溜就上去了。
     朱之文最喜欢的小说人物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周伯通。他说周伯通从来不烦恼。他喜欢动物,俺家的小动物都是自然死亡,没被杀吃的。
    
在朱楼村,很多人家都是红瓦的新砖房。朱之文家,还有间老土房没翻新。大白天也透不进光,黑黢黢的。
     朱家除了那台12英寸的电视机,还有台老式双卡录音机,放在辨不清颜色的桌子上。
     “俺家最次、最穷,但没谁瞧不起。李玉华说,赶上过年过节,叔伯大婶都送点羊汤羊肉,他从小苦,大伙儿都同情他。
    
去年最困难的时候,家里每天都吃自家的菜和粮食,不花钱,一块钱撑了15天。孩子们嚷嚷着要吃糖块,朱之文哄他们不能吃,吃了牙疼
     朱之文说,家里穷,但李玉华从来没说过他。去年他牙坏了,疼得浑身发抖。家里没钱,李玉华要卖粮食,朱之文不舍得,说忍忍就好了。
     夜里他疼得受不了,起来用凉水冰牙。第二天,李玉华把长辫子剪了,卖头发卖了200元,给朱之文买中药。
     出名了,村里人觉得,朱之文该翻身了。
     堂嫂杨玉玲说,前几天在路上遇见朱之文,她问,要是搞好了(出名了)会不会不认识大家?朱之文拍着胸脯说:不会那样做,搞好了我还是以前的朱之文。顿了顿又说:我怎么也不会忘本,怎么也不会扔了玉华。
    
出名的烦恼
     朱之文了,夹着军大衣找地方清静去了。出名了,他觉得晕乎乎,累得慌  
    
一回家就有人找,各地来的都有。这些天,电话费就花了七八十块钱,朱之文挺心疼的。
     出名了。朱之文觉得有些晕乎乎的
     310一早,他逃了
     这天上午,迎着晃眼的日头,村西头的王美子蹿着小碎步,跑了一里半地来,看三大嘴火成啥样了。
     “三大嘴是朱之文的外号。他爱唱歌,嗓门高,嘴巴大,村里人称他三大嘴
     王美子没见着人,朱之文躲出去了。找他的人太多,他找地方清静去了。
     “在外地打工的朋友都打电话回来,说在网上看到'三大嘴出名了。他咋出名的呀?没文化,能唱出个啥?王美子叨咕着,想不通

 

49

可别再喊外号了。一位大婶给王美子使眼色。朱楼村的一些乡亲,倚在墙脚根晒太阳。李玉华就夹在人群里。她搓着手,不说话。
     邻居侯雪芬说,听朱之文唱歌二十多年,她觉得朱之文唱得好,早晚能成功
     李玉华不表达意见,不太说话。这些天,不断有人找朱之文,还有不断的电话。她也跟着没睡好觉。
     她说,不知道朱之文出名是好还是坏,咱就是农民,没想过他能出啥名。堂嫂杨玉玲说,朱之文又不会不要你。李玉华听着,蹲在墙根小土坡上,捻着红色棉衣的对襟,低着头,抿着嘴笑。
     《我是大明星》节目的制片人丁坤年介绍,朱之文海选晋级后,参加了月度半决赛,已破格晋级年度总决赛。
     39,朱之文答应电视台的人,第二天去济南录节目。第二天一早,他又反悔了,了。
     他说,想找个地方去坐坐,清静清静。他要琢磨琢磨那些打电话要当他经纪人的,到底是要干啥。他说累得慌,还是想过原来的日子。
     这天出门前,他把军大衣用塑料袋裹住,夹在腋下。他说不能穿在身上,万一被认出是大衣哥。他想了想,又掏出手机,关了,等夜里没人了,我就回家
     ■ 对话
     “早知道会出名,就不去了
     “
觉得自己具备实力了
    
新京报:你唱歌的时候,什么感觉?
     朱之文:挺放松的,挺舒服的。什么烦恼都忘了。
     新京报:练歌坚持了20年,有觉得苦的时候吗?
     朱之文:我习惯了,不觉得苦。
    
新京报:现在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
     朱之文:这两天才觉得自己具备实力了。
     新京报:为什么现在才觉得?以前参加过比赛吗?
     朱之文:参加过。在河南商丘参加广播电台首届卡拉ok大赛得了第二名。在河南的沁阳参加腊梅节唱歌比赛,拿了第一名。但这次是省里的,上电视了。
     新京报:你好像比较喜欢唱**歌曲?
     朱之文:是的。爱情歌曲,什么恨死了,爱死了,我觉得没啥意义。
     “现在我就不想演了
    
新京报:这种变化适应吗?
     朱之文:不适应。夜里从来没睡好过。晚上总有人给我打电话,非得要做我经纪人。经纪人是干啥的,我都不知道。
     新京报:给你开价了吗?演出一场给你多少钱?
     朱之文:都是问我要多少钱。
     新京报:你怎么说?
     朱之文:我不要钱,拿钱买我我也不干。
     新京报:那你想做什么?
     朱之文:我就想在家练练歌,下地种菜,喂鸡喂羊,和乡亲们开开玩笑,挺好。突然这个攻击力,我接受不了。还是以前的生活好。
     新京报:为什么好?
     朱之文:想干点啥就干点啥。有时候我看见电视里那些歌星都不自由了。我现在就和通缉犯一样。真的怕了。
     新京报:所以你要躲起来?
     朱之文:我这两天嗓子也哑了,练歌也没办法练了。我就想去河边,拿着大衣,一坐,谁也不联系。说实话,我是真害怕了。
     新京报:怕自己出名?
     朱之文:我不愿出名。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去了。我比赛就是想试试。不知道自己唱到哪一步了,到县级还是镇级的。现在我就不想演了。
     新京报:不想拿第一?
     朱之文:要是进入比赛,我就想着别人能赢我,我不想赢别人。我就是把实力证明了,不要拿奖。第一名只有一个,我害怕自己拿了奖,叫人家伤心。
     新京报:有没有人教你,出了名后该怎么说话?
     朱之文:没有。我这个人,你教我我说不上来,你不教,我有啥说啥。
     “还按老百姓这样过
    
新京报:出名了,如果有钱了,有没想过改善生活,盖个新房什么的?
     朱之文:不不不,没想过。我家里房子下雨天也不漏雨,行了。人家亲戚朋友不要的衣服都给我孩子穿,够了。
     新京报:那要是有钱了想做什么?
     朱之文:我从小长这么大。看老板拿百元大钞,一拿就几万心呢。

几十万,我看都不看。那钱不是我的。就是亿万富翁,你人没了,不是什么都带不去。
     真有钱,我想给村里修修路,大家说你心眼好,这听着舒服呢。
     新京报:还是想着要过以前的生活?
     朱之文:有钱没钱,咱还按老百姓这样过。孩子、老婆和和睦睦,比有钱还开

真的为朱之文能有今天出头之日感到高兴,我也来之农村,对这样的人非常有感情。我爸爸告诉我说在农村这样的人很多,但像他这么优秀的可能不多,但同样有天赋的,只是在农家如果不好好的种地,被看着脑子有毛病,说是神经病,真的为他有这样好的今天感到高兴,真的也希望能够因为的的腾飞能够带动落后菏泽的发展!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