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号怡:曹操人生中的十大劣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5:46

曹操人生中的十大劣跡

 

文/樂云

 

寫作本文之前,特作出三點說明:其一,本文乃《曹操人生中的十大閃光點》的姊妹篇,對小說人物有彈有贊,有褒有貶,方為人物評價正途;其二,本文所指曹操,並非歷史上之曹操,而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其三,本文內容主要由筆者的講稿整理而成,早在2005年就已經形成文字,為避免為他人觀點所影響或左右,筆者所有材料均來自《三國演義》毛評本,未參考任何一本時下流行的今人讀《三國》著作,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1、少時欺叔,挑撥離間

 

小說第1回寫道:

 

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操有叔父,見操遊蕩無度,嘗怒之,言於曹嵩,嵩責操。操忽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於地,作中風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今已癒乎?」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

 

曹操的機智與奸詐很小就得到應驗,如他欺騙叔父一事。何為機智,何為奸詐,因其立場與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不過,少年時代的曹操頗有四處遊蕩,生活不檢點之處。年紀輕輕,其欺騙伎倆卻能爐火純青,此非常人可為也。俗語曰:「從小看大,三歲管老。」這件事我們至少可以窺見曹操人生中的兩大劣根性:善於利用權謀,玩弄他人於股掌;身處亂世的大英雄,卻不免時時沉醉於溫柔鄉,顯出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一面。

 

劣跡指數:★★★

 

 

 

2、錯殺呂伯奢全家,一錯再錯

 

小說第4回寫道: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

 

此回向來被認為是曹操奸詐的最好例證。錯殺呂伯奢一事,曹操可謂一錯再錯,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主要表現為四點:第一,疑心太重。因聽聞「縛而殺之」,便武斷地認為別人要殺他,故而不問情由,一概誅殺。第二,殺心太重。為免留後患,曹操不憫婦孺老幼,一氣殺死呂伯奢一家八口,其殺心實在太重。第三,一錯再錯,用一個更大的錯誤來掩蓋自己先前犯過的錯誤,最終導致一發不可收拾。其「寧使我負人,休教人負我」的赤裸裸的表白,儘管真實,但卻讓人不寒而慄,因為它宣揚了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自我主義。

 

關於此事,毛宗崗點評道:「孟德殺伯奢一家,誤也,可原也。至殺伯奢,則惡報矣!更說出'寧使我負人,休教人負我』之語,讀書者至此,無不語之詈之,爭欲殺之矣!不知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試問天下人,誰不有此心者?誰復能開此口乎?至於講道學諸公,且反其語曰:'寧使人負我,休教我負人。』非不說得好聽,然察其行事,卻是步步私學孟德二語者,則孟德猶不失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反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猶孟德之過人處也。」

 

▲    劣跡指數:★★★★★

 

3、報父仇濫殺無辜

 

徐州太守陶謙派部將護送曹操一家,誰奈部將臨時反戈,將曹操一家殺戳殆盡。曹操悲痛之下牽怒於陶謙及徐州百姓,下令攻打徐州,並命令一旦獲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曹操大軍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使徐州百姓生靈塗炭,無辜遭殃。

 

此次事件中,反映出曹操的三大劣跡:其一,報仇心切,不分情理,讓感情的激流沖垮了理智的堤壩。其二,因一己之私而遷怒百姓,視百姓如草芥。割發代首的是曹操,濫殺無辜也是曹操,反映出作為政治家的曹操性格中的兩面。其三,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偏激行事。陳宮勸阻他不要濫殺,曹操反倒大怒:「公昔棄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復來相見?。陶謙殺吾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雪吾恨。公雖為陶謙遊說,其如吾不聽何!」

 

▲劣跡指數:★★★★

 

4、貪色惹禍

 

小說第16回寫道:

 

一日操醉,退入寢所,私問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對曰:「昨晚小侄窺見館舍之側有一婦人,生得十分美麗。問之,即繡叔張濟之妻也。」操聞言,便令安民領五十甲兵往取之。須臾,取到軍中,操見之,果然美麗。問其姓,婦答曰:「妾乃張濟之妻鄒氏也。」操曰:「夫人識吾否?」鄒氏曰:「久聞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操曰:「吾為夫人故,特納張繡之降。不然,滅族矣。」鄒氏拜曰:「實感再生之恩。」操曰:「今日得見夫人,乃天幸也。今宵願同枕席,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鄒氏拜謝。是夜,共宿於帳中。鄒氏曰:「久住城中,繡必生疑,亦恐外人議論。」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次日,移於城外安歇,喚典韋就中軍帳房外宿衛,他人非奉呼喚,不許輒入。因此,內外不通。操每日與鄒氏取樂,不想歸期。

 

曹操向有好色的「傳統」,一路行軍打仗,風流豔遇不斷。不過,美色永遠有可能成為前途的絆腳石,在攻打張繡一役中,曹操因好色而闖下大禍,幾乎身首異處。此次事件中,曹操至少存在四項失誤:第一,陣前貪色,犯作戰大忌。第二,納降將之叔妻,不利於安撫降軍。第三,放鬆警惕,讓張繡軍隊成建製成立,埋下後患。第四,每日沉湎酒色,不問軍務,讓敵人有機可圖。其結果是,曹操的大兒子曹昂與愛將典韋白白送命,自己也被迫四處逃竄,狼狽不堪。

 

▲劣跡指數:★★★★

 

5、耍手腕威逼徐庶

 

當徐庶小試牛刀,為劉備取得幾個勝仗後,曹操為迫使徐庶投靠自己,採取了較低劣的手腕。他仿造書信,誑騙徐母來到許昌,使徐庶不得不來到曹營。但曹操只得到了徐庶的人,沒有真正得到徐庶的心,是一次失敗的攬才。

 

此次事件中,曹操有多處做得不太漂亮的地方:第一,耍小人手腕,不足以服人心。第二,招攬徐庶是一次非常不成功的攬才之舉。第三,為他人留下不擇手段的印象,其後遺症是,許多優秀的人才有可能就此轉投他人。

 

劣跡指數:★★★☆

 

6、赤壁之戰 一錯再錯

 

赤壁之戰,曹操之所以失敗,可說是一錯再錯,錯上加錯,最終導致滿盤皆輸。其表現為:第一,錯殺蔡瑁張允,誤中離間計;第二,輕信黃蓋,誤中假降計;第三,輕信龐統,誤用連環計;第四,輕信直覺,以為冬天不會刮北風。在赤壁之戰中,昔日的雄才大略的曹操變成了狂妄自大的曹操,他不明真相,錯聽讒言,自滿自大,以自我為中心。歸根結底,曹操赤壁失敗的最終的原因是驕傲矇蔽了理智。

 

劣跡指數:★★★★★

 

7、輕看張松 錯失良機

 

小說第60回寫道:

卻說張松到了許都館驛中住定,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見曹操。原來曹操自破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商議。張松候了三日,方得通姓名。左右近侍先要賄賂,卻纔引入。操坐於堂上,松拜畢,操問曰:「汝主劉璋連年不進貢,何也?」松曰:「為路途艱難,賊寇竊發,不能通進。」操叱曰:「吾掃清中原,有何盜賊?」 松曰:「南有孫權,北有張魯,西有劉備,至少者亦帶甲十餘萬,豈得為太平耶?」操先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又聞語言衝撞,遂拂袖而起,轉入後堂。左右責松曰:「汝為使命,何不知禮,一味衝撞?幸得丞相看汝遠來之面,不見罪責。汝可急急回去!」松笑曰:「吾川中無謅佞之人也。

 

本來,張松想將西川地圖奉獻給曹操,奈何曹操過於盛氣凌人,以致張松負氣出走,將地圖獻給了劉備,直接導致劉備入蜀,獲得西川。此次事件中,曹操在接見張松時表現出驕傲自滿,怠慢客人的一面,由於他的狂妄自大,最終坐失良機,讓張松將西川拱手送給了劉備。從小處來說,曹操此舉使他失去了獲取西川的最佳時機,從大處來說,曹操因此永遠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最好機會。

 

劣跡指數:★★★★★

 

8、楊修事件

 

楊修是曹營為數不多的天才,可惜最終卻為曹操所殺。曹操殺楊修的原因主要有:1,雞肋口令動搖軍心。2,盒酥事件。3,揭穿曹操夢中殺人騙局。4,與曹植過於親近。說實話,這幾條都不能構成曹操殺害楊修的充足理由。在殺楊修事件中,曹操表現出心胸狹窄,無容人之心的一面。

毛宗崗評曰:「或疑操以才忌楊修者,非也。士之才有二:一曰謀士之才,一曰文士之才。以謀士之才而為操用者,如郭嘉、程昱、荀彧、荀攸、賈詡、劉曄等是也;以文士之才而為操用者,如楊修、陳琳、王粲、阮瑀等是也。文士之才,不若謀士之才之為足忌。而操之忌荀彧但以阻九錫之故,前此未之忌焉,其餘謀士亦曾未之忌焉。其視謀士之才且然,而何忌於文士哉?故雖罵操如陳琳,而操不以為罪,蓋才而不為我用則忌之,才而為我用則不忌耳。使修非黨植以欺曹操,則操可以不怒,而修可以不死。彼謂修之以才見忌者,殆未為篤論矣。」

 

劣跡指數:★★★

 

9、隨意殺人

 

小說第69回寫道:

 

夏侯惇盡殺五家老小宗族,將百官解赴鄴郡。曹操於教場立紅旗於左、白旗於右,下令曰:「耿紀、韋晃等造反,放火焚許都,汝等亦有出救火者,亦有閉門不出者。如曾救火者,可立於紅旗下;如不曾救火者,可立於白旗下。」眾官自思救火者必無罪,於是多奔紅旗之下。三停內只有一停立於白旗下。操教盡拿立於紅旗下者。眾官各言無罪。操曰:「汝當時之心,非是救火,實欲助賊耳。」盡命拿出漳河邊斬之,死者三百餘員。其立於白旗下者,盡皆賞賜,仍令還許都。

 

此次事件,曹操的錯誤主要表現在三處:其一是隨意殺人,理由荒唐可笑;其二是對政治上的反對者誅殺連坐,心狠手辣。其三,賞罰不公,其評判標準匪夷所思。

 

劣跡指數:★★★★

 

10、錯殺華佗

 

小說第78回寫道:

 

操即差人星夜請華佗入內,令診脈視疾。佗曰:「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不可治療。某有一法: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 操大怒曰:「汝要殺孤耶!」

佗曰:「大王曾聞關公中毒箭,傷其右臂,某刮骨療毒,關公略無懼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操曰:「臂痛可刮,腦袋安可砍開?汝必與關公情熟,乘此機會欲報仇耳!」 呼左右拿下獄中,拷問其情。賈詡諫曰:「似此良醫,世罕其匹,未可廢也。」操叱曰:「此人欲乘機害我,正與吉平無異!」 急令追拷。

 

由於曹操的生性多疑,他錯過了治病的最佳良機,最終病重而亡。由於曹操對他人的極度不信任,他枉殺華佗,使醫學界損失了一個優秀人才。對於此事,毛宗崗評曰:「曹操之殺華佗,以佗之將殺操也。佗療操,而何以云殺操?曰:鑿其頭,則是欲殺之也。臂則刮,未聞頭可鑿,如鑿其頭而能活,必如左慈之幻術則可,若以言醫:則無是理也。無是理,則其欲殺之無疑也。曷為療關公則療之,療曹操則欲殺之?曰:能慕義者必惡惡。於其慕關公之義而療公,則知其必能殺操者耳。故華佗之死,當與吉平之死並傳。」由華佗之死,我們可以窺見晚年的曹操該是多麼多疑,多麼可怕,多麼孤獨,這或許是所有大英雄們的共同宿命?!

 

劣跡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