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云一百层成就代练: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30:53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方案

一.考点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6.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篇目统计。均为散文。

地区

散文

作者

分值

全国1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22

全国2

《绵绵土》

牛汉

22

北京

《给“书虫”当夫人》

肖融

18

上海

关于写冰心的文章

 

22

重庆

《说村落》

阎连科

22

福建

《泪与笑》

梁遇春

20

湖南

《在山阴道上》

方令孺

17

湖北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18

浙江

《平面的生活》

[法]米•图尼埃

18

辽宁

《杨柳》

丰子恺

18

山东

《文赤壁》

朱增泉

21

江西

《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

21

安徽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22

四川

《乡村的瓦》

冯杰

22

广东

《夕照透入书房》

冯冀才

21

江苏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22

2005江苏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20

2004江苏

《草堂•诗魂》

 

18

 

文学作阅读高分突破

 一、散文阅读指导   

    1.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重点是把握“神”。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2.高考散文阅读测试重点

    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间接考查。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难易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

    (2)分析归纳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全国卷每次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所遵循的原则

    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文学作品命题技术日趋成熟。命题者对阅读能力测试试题的设计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3)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5)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

二、散文阅读鉴赏步骤

    (1)要从整体上理解作品。整体把握散文,要先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发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再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就可以进人答题状态。

    (2)要注意揣摩语言。所谓揣摩语言,就是通过对语言的辨别、比较、思索,正确把握语句的含义,另外,许多考查评价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也需要揣摩语言。

    (3)注意因果。因果联系是世间最具普遍性的联系。散文的形与神、情与景、内容与形式、主旨与材料等等,是近年来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所在。在考试中,考查因果关系能力最典型的方法,就是问“为什么”。对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赏析和评说,大都采用这一题型。

    要答好这类题目,就要带着问题到信息区域去,从上下文梳理中,加以条分缕析的理性判断,筛选出答题要点,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组织文字作答。

3

    (5)要注意对散文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注意三点:其一是抓住文章主要人物和关键语言。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性的语言最能说明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其二就是必须整合此前对作品的形象分析、对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揣摩,成为正确评价的依据;其三是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尤其是主题较为深刻,情感较为含蓄或象征意味很深的作品,联系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就可能推断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乃至作品的主旨。如《长城》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要联系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推知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特别警示

    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做题时,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特别是前几个小题,有时往往可以按图索骥,直接摘录,有时需要对分布在几处的内容进行整合,关键是看理解的程度。一般来说,考生大都读一遍就去做题,准确率是比较低的。准确率的高低与读的遍数、认识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读的遍数越多,做对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设题点比较细小,需要仔细领会和核对。

    一般要求是: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第二步是大体浏览一下题目,这一条也是帮助你理解把握全文的最好提示。第三步是结合所给的题目定位,判断、搜寻、概括、抽取、转化,这些方面不是一个过程,一遍成功的,而是反复进行的。这里的“定位”特别重要,是这一段还是那一段,是这几句还是那几句,要权衡、推断。一般来说,命题者命制试题时,往往抓住中心思想、中心内容设题,而不是枝叶。所以权衡时,要考虑段落,又要考虑全篇中心。

    考场答题时,要密切关注以下几点: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一般来说,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的阅读试题的作答以启迪,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所以,在考场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惜字如金,仔仔细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解答好每一道题。

    (2)文章与文段

    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3)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5)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考场是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

    近年来也开始考查考生对作品内容进行综合概括理解及自己组织语言的表述能力,做题就务必注意深思精写,阅读主观题的答题较少受到字数的限制。这就提示我们,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答一些,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回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时要设序数号,以便答案清晰明了。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步骤

一.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二.明确文体

通过以上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同,要求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从而可以为后面的仔细研读确定阅读方向。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5.如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其中,前两者是显现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而命题意图又融于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所以,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当然,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作出分析和挖掘。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四.抓语词、定重点

    ①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

     位  置        特点或作用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

③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c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

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五.多联想,定答案

从文章中找到出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后,就要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写给出题人,写给阅卷老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①要所写即所问。即题干中问什么,就要直接答什么,且不可回答问题拖泥带水,甚至于驴唇不对马嘴。

    ②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即语言要少而精,既不可写得黑乎乎一片,而实际内容了了,让老师去找;也不可两三个字词了事,语焉不详。

    ③注意答题要点的次序。答题要注意前后的条理,因为老师阅卷是从前往后阅,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放到最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下面我们就按照上面的方法,结合几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做一些细致的讲解。

以法解题——分类阅读——文体不同,阅读侧重点不同

文艺类文体,是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重在表达情感的文体。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有一种越来越强化文学性的趋势,因此,在现代文阅读复习时,就有必要强化文学作品的复习。文学作品的语句常常带有含蓄性、多义性和情感化的特点,常常有夸张、修饰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就必须注意语句的多义性,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原文说什么就是什么,而要从阅读原文中联想生发开去。而散文,由于其在行文、表达、修辞等方面的特点,更是成为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形式。

    散文形散神不散,这“形散神聚”的特点,决定了散文往往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由一些事物发展的片断或一些场面或景物组成。由此鉴赏散文时准确把握散文结构上的行文线索至关重要,要辨明是以什么为线索,是时间、空间、思想感情、某种具有特殊含义的物、某个人某个动作细节还是一句格言或一句诗等。尽管近几年没有直接考查文章思路的整理,却有不少题目,只要理清了文章线索问题就迎刃而解,间接地考查了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综观近几年来所考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出考查的散文主要是这样的三类:融情于景的写景散文,移物就情的抒情散文,借物说理的哲理散文。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这三种类型的散文的解题特点。

 

六.解题示例

抒情散文——借景抒情——主旨:景之特点与人之情感相通处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一一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自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入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解析]   

    第一步:定内容,定文体

    1定内容。题目——《江南的冬景》,读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的开头结尾部分,可知这篇文章正如题目,写的是江南的冬景。读作者——郁达夫,联想学过的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从而略推本文的风格。

    2定文体。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下一步的研读中,就要注意体会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从而确定作者的感情,即文章的主旨。

    第二步:定结构、定中心、定特点

    3定结构。本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开头写的却是北国的冬景,接着写江南的冬景之美,从地质到河港到一天中冬景的变化。即:北国之冬景——江南的冬景:地质,河港,一天中冬景的变化。

    4定中心。文章中并无直接地抒发感情的句子,但从作者对景色的描写中,能够体会出作者对江南的冬景的喜爱之情,联系《故都的秋》的描写手法,可知这种喜爱之情就是文章的主旨

    5定特点。文章借景抒情,完全把情融于景中,这就是本文的特点。

    第三步:审题干、定区位;抓语词、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

    1.(1)作者认为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调”,如果用文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应是_____ 。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需要找的句子,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最后。

    B.抓语词,定特点。读句子“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这是一个判断句,抓住其中“便是”这个词,答案显然就在其后面。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注意字数问题,确定答案为:明朗。

    (2)作者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这一个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不超过20字)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找到原文,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句中有一个重要的指示代词——“这一个”,这说明关于“怎样的境界”的问题,应从前面的段落中去寻找。

    B抓语词,定特点。①原句所在的第五个自然段的开头句末尾有“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的句子,这其中的“悠闲”很显然是关于“怎样的境界”的问题的关键词,画出来。

    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的后面都是描写性的话,直到“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显然都是在解说“悠闲”的,没有重点词。而接下来的一句“若再要点景致进去……”中有“再”.则说明后面的“景致”也是“境界”的一部分,将“景致”画出。是什么景致呢,从后文看,地方——乡村;时间——傍晚。则这种景致可总结为“乡村晚景”。

    ③“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句中还有一个重点连词“又是”,说明关于“境界”,前面应还有内容。到上一段中,我们可以找到与“境界”有关的一些语词,分别画出来,它们是“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以上按文序画出的重点语词有: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悠闲、乡村晚景(乡村的傍晚景致)。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将上面画出的词连词成句,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注意字数问题,则得出答案:悠闲地、无肃杀、含蓄有生气的乡村晚景。

    2.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安排材料的目的是什么?

    (1)这是采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不超过8字)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从题干中可知,作者描写北国的冬天的内容在文章的开头,且问的是写作手法方面的。这就给了我们答题的方向,应从“北国的冬天”和“江南的冬景”之间的关系着手找答案。

    B抓语词,定特点。读原文可知,写北国在前,写江南在后.且全文写的是江南的冬景,“北国的冬天”和“江南的冬景”之间不是平等关系,江南为主,北国为副。江南温暖,北国寒冷。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联想前面关于文章表现手法的内容,可知这里采用的是衬托手法,且是衬托手法中的反衬。得出答案:衬托(反衬)。

    (2)这样安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基本同上一题。这一题实际上问的就是文章使用衬托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B抓语词,定特点。同上一题。

    C多相联,定答案。根据前面的分析,联想上面的衬托手法的表达作用是:可以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结合问“作用目的”时的答题方式: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具体的表达效果。得出答案为:运用反衬突出江南冬日的生机,表达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3.在江南“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不超过40个字)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很显然答案就在这一句的前后的段落中。字数的限制是40,这说明要找的内容较多,可能有多个方面。

    B.抓语词。定特点。在区位中,找有关的内容,并画出来。依次可以画出这样的一些句子:①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②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③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另外,前面第二自然段中也有重要的两句,即:①寒风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②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分析,注意字数的限制,得出答案:江南之冬,天气不冷,芦花不败,树叶难凋,草色不枯;太阳出来,鸟雀吱叫,生机遍地。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三项是(    )

    A.作者在赞美江南冬景的同时,仍旧留念北方的最惠季节——秋。

    B.江南的冬季冷不过一两日,太阳一出来,就温暖如春。

    C.描写江南日暮雪景的四句引诗,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美丽。

    D.江南的冬天微风和煦,枝头总挂着花朵,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

    E.江南的冬天空气湿度大,微雨中的小酒店让人感到悠闲。

    F.最后一段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面概括了江南冬夜的特点。

    [解析]A.审题干,定区位。题干中说是对文章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从文章主旨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从而确定思考方向。题干中让找“正确的三项”,则根据选项中的内容,找出错误的.再排除。

    B.抓语词,定特点。分别分析六个选项,注意其中的判断句和一些重要的词(或表感情,或表范围)。A项中说“仍旧留念北方的最惠季节——秋”,这是一个判断句,站在文章主旨的高度,全文写的是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其情不在“北方”,更不是秋季,故本项错误。D项中说“枝头总挂着花朵,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结合原文,站在文章主旨的高度,文章描写的江南的冬景是“无肃杀的”“含蓄有生气的”,并不是“充满生机的”,这两者并不是一个意思。故D错误。E项中说“微雨中的小酒店让人感到悠闲”,文章中确定说到了“悠闲”这个词,也说到了“小酒店”,但细读原文,可知作者“悠闲”说的是江南的冬景,并不是“小酒店”,故E错误。

    C.多联想,定答案。根据以上的分析,再检查其余的三项,可确定答案为:B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