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魂 小将真的死了么:湘鄂赣“抱团”中三角 共谋中国第四增长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35:00

湘鄂赣“抱团”中三角 共谋中国第四增长极

2012年02月18日

湘鄂赣三省“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夺取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的构想取得实质性进展。

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召开,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湖南省副省长韩永文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此举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冲击国家战略,争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之战正式打响。

根据协议,三省将在区域发展战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水利合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联合向国家要政策、求支持。“五个手指已经很有力,但是攥起来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将更有力。”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瞄准国家战略

湘鄂赣三省表达了同心聚力向国家要政策、求支持的急切愿望。

“从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有条件、有能力建设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和第四极,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同处全国城市群体系的顶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表示。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副省级和省会城市为核心,组合纳入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基础的27个地级市。该区域总面积30.4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中部和全国面积的29.6%和3.2%;人口1.15亿,分别占中部和全国的32.3%和8.6%;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07亿元,分别占中部和全国的38.2%、 7.5%。

未来十年,三省将以《框架协议》为统领,建立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制度、三省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在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衔接等方面加强互动,共同争取国家将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

湘鄂赣三省表达了同心聚力向国家要政策、求支持的急切愿望。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指出,共同争取国家出台支持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财政、税收、信贷、引资引智、重点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尤其是在产业升级、转移、对接等方面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

同时在已经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三省将共同争取国家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纳入国家试点示范;加快启动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游三省水环境保护战略行动计划》,争取国家组织长江中下游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开展跨界河湖流域治理和开发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很多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推进。”魏后凯认为,规划要先行,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三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尽快编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总体规划》以及综合交通、旅游、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一体化等重点专项规划,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区域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要具备全局性和典型性的特点,一方面要对施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有全局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对落实国家整体战略具有试验和示范意义。“我们支持三省在选准战略切入点,明确发展的定位和主线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一旦条件成熟将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地方的共识归根结底要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和认可,在看到三省合作取得良好开端的同时,还应明确目前战略依旧停留在湘鄂赣三省地方构想层面,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

“第四极”之争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较量将集中体现在“中三角”和“西三角”两大经济圈间的争夺上。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把交椅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尽管三省官方有意用“夺取中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取代“争夺第四极”的提法,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冀望攻占中国经济增长高地的想法已昭然若揭。

“川陕渝金三角”(“西三角”)也对“第四极”觊觎已久,并由成渝“双核共振”逐渐演变为川陕渝强强联手的“三角战略”。2009年,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希望延续国务院提出的成渝经济区概念,联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根据陕西、重庆、四川三省市发改委共同起草的《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基本思路》,“西三角”初步考虑规划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包括61个城市,2008年常住人口1.4亿人,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到2015年GDP可达到5万亿元,在西部地区和全国的比重分别可达到45%、10%左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青表示,东北沈大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福建海西区等都有雄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但就目前来看,这一较量将集中体现在“中三角”和“西三角”两大经济圈间的争夺。

“三省会商会议的召开表明,中三角已走在前列。”秦尊文告诉记者,虽然陕西、重庆、四川三省市发改委早在2009年就已经签署了《关于共同打造“西三角”经济区的工作协议》,但并没有达成高度共识,缺乏实质性进展。

秦尊文认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无论是在经济实力、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科教实力等方面,还是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能力都要优于“西三角”。比如在内部结构上“中三角”三大中心城市呈等腰三角形的格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聚合度高。而交通问题是“西三角”最大的障碍,成都、重庆距西安太远,受制于秦岭的阻隔,交通建设成本高,运输成本大。

工业为王

从目前来看,中部地区的制造业空间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加强三个城市群的经济联系,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共同对外招商引资,充分挖掘工业潜力,做强做大经济总量。

分析人士指出,“第四极”的头衔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潜藏着巨大政策资源和经济效益,这是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根本原因。尤其是作为“政策塌陷”的一些区域,如果获得国家战略的响应,以及政策的青睐和支持,无疑会为区域经济加速发展增加更多的筹码。

“未来两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叶青坦言。

其实争夺时刻都在上演。随着成本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劳力密集型、土地密集型企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电子通信等服务外包企业方面尤为明显。

在重庆西永微电园流传着重庆市长黄奇帆“火速”搞定富士康的故事,去年2月份黄奇帆到台湾会见郭台铭,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不是来招商的,我是来给你送订单的。”一下子引起了郭台铭的兴趣。而武汉则为吸引富士康开出了更多优惠的政策,斥资4亿元专门为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修建了一条全长13.8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并出资28亿元建设路、水、电等配套工程。

博弈的结果是,“代工之王”富士康先后宣布投资10亿美元进军武汉、重庆。

如今,重庆将IT制造的重点聚焦在笔记本电脑上,并着手构建以惠普、宏基为核心的“笔电王国”,武汉富士康新项目涉及液晶显示器、打印机、数码相机等。去年7月起,富士康集团内迁到武汉的戴尔、宏基电脑生产线陆续投产,一跃成为东湖高新[8.79 0.00% 股吧 研报]区首家产值过300亿元的企业。“母鸡带小鸡”模式效果显现。

同时,武汉、重庆、成都将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作为招商引资的新“底牌”。叶青表示,综合保税区对提高出口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产业转移的最终结果。

两地在能源保障方面也纷纷加码,“西三角”的合作提高了川陕渝三方能源综合保障能力,蒙西至华中铁路的开建也为北煤南运提供了基础。

在区域竞合的大背景下,湘鄂赣三省内部合作、共同对外的战略显而易见。“中部三省在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过程中要牢牢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的思路,共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文章。特别是骨干交通的建设要充分沟通,做好前期规划,保障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合理和通畅,做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湖北省社科院中部发展所所长阳小华对记者表示。

叶青也分析认为,合作协议的签署对于三省实现产业对接、协调发展是个很好的机会。从目前来看,中部地区的制造业空间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加强三个城市群的经济联系,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共同对外招商引资,充分挖掘工业潜力,做强做大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