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d是什么意思: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50:37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602 更新时间:2010/3/31 16:06:05    热     ★★★
如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已经被抽象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各种教科书中,但都无法取代第一手、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原著所拥有的宏大内涵、丰富的启示和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无限鼓舞。当前愿意读一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的青年越来越少了,甚至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学习的主要途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出现对经典原著避而不谈或草草带过,转而挖掘第二手资料或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资源去了。这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这座巨大宝库的浪费,造成这一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准和分析及解决能力的降低,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青年远离马克思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无法很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自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和原著传入中国以后,一直成为教育青年共产主义者的强大理论武器,使无数共产党员为之浴血奋战。这些经典原著也同样成为中国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青年革命者和建设者主要的精神支柱。由于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这种不当的“圣经式”宣传和“填鸭式”的灌输等,都使当前不少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留下枯燥、抽象、空洞、过时、布道等不良印象。他们往往并没有认真研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当然无法体会其中智慧的切入、严密的推理、幽默的言语、恰到好处的例证,触类旁通的比较、丰富而贴切的形象比喻,更不用说会心甘情愿的接受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及其思想。因此,在各种学说、思潮和信仰试图抢占我们青年的思想阵地时,用闪耀人类思想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导向和育人功能更加凸显其迫切性和重要性。如何挖掘和开发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这座思想宝库,针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可以从“理”、“法”、“境”和“情”四个方面着手。
一、明“理”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与观点,至今仍然充满说服力和吸引力。本文抽取了以下几个方面做部分介绍:
1.关于思想与物质利益观点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因此,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1]“为了生活,首先就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2]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衣、食、住为人的基本需要,当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后,人们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物质利益基础上考察人的思想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尽管思想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但“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归根结底决定着这一思想的过程的进行。”[4]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人们的思想对他们的利益的选择和处理的制约作用。在当前利益逐渐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依据思想与利益辩证统一的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重要时代主题。
2.关于道德形成的观点
马克思科学揭示了道德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6]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出发去说明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生。同时马克思对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性都做了精辟的说明。“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7]说明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为阶级服务的,否定了对资产阶级抽象的道德观。这里强调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是与资本主义道德教育的不同本质,是当前借鉴国外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时必须注意的。同时“我们驳斥一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条看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道德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企图,这种企图的借口是,道德的世界也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之上的不变的原则。”[8]所以,当西方国家企图用他们的文化和道德对我国特别是青年人进行思想渗透时,我们必须用加快推进对青年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3.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观点
早在1835年,马克思在自己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青年马克思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将为人类谋求幸福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社会主义和宗教》等著作中,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详细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走向和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是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的必修教材。
4.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的观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9]马克思从社会的人出发,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客观社会环境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将个人行为分析融合到社会利益结构分析之中。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都论述过人的发展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使智力、体力的发展达到适应现代生产的需求,使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获得统一。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实现方法,即“只有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才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0]这就为我们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指明了方向,同时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为具体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习“法”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正确的、科学的道理让教育对象接受并自觉转化为行动,必须掌握正确的说理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提供了丰富的说理方法,“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11],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借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自然科学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和总结无产阶级实践的同时,利用数据比较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从而揭露其剥削实质。马克思在研究英国国会的“蓝皮书”时,查阅到一份刑事犯营养的官方调查报告。对比之下,他发现农业工人的营养还不如刑事犯,用资产阶级政府自己提供的资料戳穿了所谓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活得到改善的这一论断。[12]马克思还十分重视应用数学方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各个经济范畴既注意定性分析,又注意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中,运用了各种数学方法,如模型法、图表法、公式法等,还进行了大量的数学计算。[13]张薰华教授出版的专著《<资本论>中的数量分析》,对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很有启发意义,这种数据比较既是说理的有力武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比较学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和指导。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马克思运用这一方法选择英国作为他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理想国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将商品的价值形式看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细胞形式,将生物学中细胞分析的方法移植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认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应该从它的经济细胞形式开始。由于马克思密切关注各门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把它们所创造出来的最新研究方法及时“引进”到政治经济学中来,这就使《资本论》的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时代气息。[14]这一方法的运用能够很好的排除其他次要因素,大大推进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的进程,同时也极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为其引进自然科学方法,融合人文与科学开辟了先河。
2.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一个重要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调查方法和有关立法,是从资产阶级立场和利益出发的,归根结底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英国‘所实行的对工作日强制的限制,来节制资本家无限制的榨取劳动力的渴望’是为了避免杀鸡取卵,达到长期压迫无产阶级的目的。”[15]分析思想与行为的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方法,特别在今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手段,必须由阶级分析方法才能看穿他们企图对中国进行西化和分裂的动机。
3.辩证分析方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运用了丰富的辩证分析方法,他揭示了辩证的对立统一,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运用矛盾的辩证分析出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而科学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也强调:“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16]因此,既要看到事物对立面又要把握其统一面,同时又要坚持唯物的观点,才能摸清思想、心理和行为规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历史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法即按照发展过程,将事物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研究的方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着重对社会与个人发展进行了历史的考察,揭示了制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并展望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蓝图。历史分析方法的可贵不仅在于总结过去,而在于展望未来,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提供重要方法依据。
5.理论与实证结合分析方法
理论论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主要的说理方法。而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满足于理论上的论证,他们更强调实证的方法。恩格斯在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用21个月的时间亲身观察和亲身交往,直接研究了英国的无产阶级,体察了他们的痛苦和快乐。他在书中指出:“这本书里所叙述的,都是我看到、听到和读到的。”以上充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开出不败的花朵。只有立足实践,才能找到正确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好方法,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解“境”
解“境”包括对与原著密切关联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文化状况、民族风俗作必要的掌握,同时还包括对原著中所批判和引用的相关作品的涉猎,以及对作者的家庭背景、性格、气质、生活经历,和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必要的了解。尤其是出现在这些著作写作与发表背后的故事,不但可以帮助深刻理解经典原著,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经典的素材和案例。本文仅就其中作者品格和创作历程进行阐述。
1.关于作者的品格
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拥有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最高典范的光辉形象。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伟大的人格,高尚的职业道德等等都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但是真正将马克思恩格斯作为自己追求的偶像的并不多,真正读过他们的作品的人才能感受到他们的有血有肉、忍辱负重、排除万难的伟大。同马克思有30多年的交情的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回忆马克思的文章中写道:“他从不装模作样,保持着他的本色。他像孩子一样不善于做作和矫饰。除了因社会和政治原因所必须的场合外,他总是充分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不加掩饰。有时需要克制一下,他便显得简直像个孩子那样手足无措……[17]正是这样的品质对马克思科学世界观创立发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有意识的引导青年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爱憎分明、毫不妥协的鲜明性格等等,马克思、恩格斯所体现的品格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人格资源。
2.关于作品的创作历程
马克思是一个极为诚实和坦率的人,同时对声望和名利看得很淡。当他任《莱茵报》主编时,冒着很大的风险,反对在报上刊载脱离现实的纯学术的论文,反对那些哗众取宠和对当权者暗送秋波的言论。在《莱茵报》被查封以后,拒绝了父亲的朋友提出的到政府机关任职的建议,他带着孩子和妻子流离失所,被贫困、疾病困扰,但仍然创作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一系列经典著作,提出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再如《资本论》的写作,是马克思花了40年心血写成。其本身内容构成巨大的知识宝库,涉及西方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莎士比亚的戏剧、歌德的诗、数学、物理学等等,其本身所体现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全貌,闪耀着思想的魅力和光辉。据统计,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曾钻研了一千五百种书,并作了提要。在《资本论》中引用了二百九十六个著名和非著名的署名作者的三百七十六本著作和五十四种匿名作者的著作中的材料、观点。还引用了四十五种报刊和五十六种会议报告、政府、团体的刊物的资料。并且马克思对自己所引用每一个的材料事实和理论观点都非常认真,十分谨慎,一丝不苟。据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没有十分确信的事实,他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证实的。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是要找原若守根究底,不怕困难和麻烦。[18]这些数据和创作背景让人更加信服《资本论》论据信度和理论厚度,钦佩马克思为了谋求人类的幸福,呕心沥血、忠于科学,牺牲自己的安定、幸福和健康,为无产阶级寻求推翻旧世界的思想武器。
四、体“情”
体“情”可以说是阅读经典原著的最高境界,包括对原著背后的整体情感指向和字里行间的情感体验。
1.整体情感指向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时,除了作者慎密的才思和天才的论证之外,不能不被作者对人类未来谋求幸福的情感所打动。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我寻求的并不仅仅是和这个题目有关的抽象的知识,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我是这样做了。我抛弃了社会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摈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19]这些文字的背后表现出了恩格斯为受剥削、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使命。
2.字里行间的情感体验
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一文中马克思对自私自利的思想作了十分精彩论述,他把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的人比喻为“用自己的鸡眼当作评价人的行为的标准”的人。就象有一种毫无教养的粗人常常只是因为一个过路人踩了他的鸡眼,就把这个人看做是世界上最可恶和最卑鄙的坏蛋。[20]这种人往往有“两付眼镜,一付把一切都染成黑色,另一付把一切都染成粉红色”。当需要别人充当自己工具的牺牲品时,当问题是要粉饰自己的两面手法时,自私自利就带上粉红色的眼镜。当情况突然变了,变成涉及到“本身的利益的问题”时,那“精明而世故的自私自利便小心翼翼而疑虑重重地带上深谋远虑的黑色眼镜”看待人们,“并且认为别人也象它一样渺小、卑鄙和肮脏”。[21]这种论述大量的存在于马克思经典原著中的,同时也是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资源。
总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内容博大精深,论述精辟周密,知识渊博,文笔优美,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艺术魅力,不但在当时成为无产阶级的信仰,在一百五十年后仍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要获得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丰富资源不可能企望以一目十行的方式求得一览无余,而应该反复咀嚼与推敲。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更要掌握研读方法,既要深刻理解主要观点理论,又要掌握贯穿其中的说理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孕育作品的情境,更要体会其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要有探求真理的勇气,沉浸到经典原著之中,追寻和捕捉到足以撼人心扉的理论力量,收集散落其中如珍珠般的智慧的语言、科学的方法、精誉的概括和重要的例证,让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取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