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镇第一季百度云:永远的鲜卑--第二个故事??嘎仙洞(29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7:24

第二个故事  嘎仙洞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大兴安岭北端,有个地方,是中国最特殊的政区。在地图上,是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旗政府所在地是阿里河。但实际管理鄂伦春自治旗大部分土地的,却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地区有两个区设在鄂伦春自治旗旗域内,一个是加格达奇,一个是松岭。加格达奇是一个二十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首府。这种小县套大市的行政体制,很是奇特。

 

内蒙古的鄂伦春自治旗,旗政府所在地是阿里河。

但实际管理鄂伦春自治旗大部分土地的,却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


大兴安岭漠河28拐风光。鲜卑人的发祥地,太美了,我一直以为是画中才有的美景。

 

     这个既是黑龙江,又是内蒙古的地方,正是大兴安岭的北端,鲜卑人的发祥地。黄金犀比,就是在这黑龙江的金沙沟里制作出来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小山,山下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河岸上方有一个洞。河叫嘎仙河,洞就叫嘎仙洞。


    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相传为仙人洞府。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约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


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

 


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相传为仙人洞府。

 


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铭刻。

 

  一九八零年,有一个叫米文平的人,来到嘎仙洞。这个米文平,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考古所所长,在大兴安岭找洞,已经找了几十年。为的是找一篇石刻祝文。他总是怀疑这篇祝文就在嘎仙洞,但就是找不着。这一天,当他又来到嘎仙洞时,借着午后的阳光,隐隐约约看到洞壁的苔藓下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他拿起一块片石,刮开苔藓,一个字漏了出来:四。就是这个字,使米文平欣喜若狂。他揭开了一个历史之谜。


这就是在嘎仙洞里由米文平发现、国家文物局著名碑帖专家张明善来此亲手传拓的祝文拓片。

 


还是看这个哇,上面那个看不清楚。为啥山寨版爱欢迎是有原因的。

 

    嘎仙洞里的这篇祝文,是北魏太平真君四年,也就是公元四百四十三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大臣李敞到祖庙嘎仙洞祭祖时刻下的。这篇祭祖祝文,在魏书上有明确记载,但一千五百多来,多少人苦苦追寻,却找不到实物。揭开一个隐藏了一千五百年的秘密,这米文平真是幸运儿。

 


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曹征海(左)赴京看望当代鲜卑史学家、嘎仙洞的发现者、

原呼伦贝尔文物管理站站长米文平(右)。老先生八十多岁了,现居美国。


 

      这石刻记载了什么,为何如此重要,还得从头说起。

 


秦(公元前221-前206)。匈奴、东胡并存。

鲜卑作为东胡的属下,在部落头领拓跋毛的率领下,还在大兴安岭嘎仙洞里练功。

应是山中无日月,结绳记事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杀父即位到公元前206年西汉建国之间,匈奴冒顿单于灭亡了东胡。从此东胡分为乌桓与鲜卑。拓跋毛才有了统国三十六的机会。我总认为魏书吹牛,把屯说成了国。


这是呼仑湖吗?公元前50年,拓跋推寅率部下山(大兴安岭)南迁呼仑湖。不做山炮了,要打渔放羊呀。


呼仑湖,水草很丰美。拓跋鲜卑先辈在此停下了脚步。看来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是现在才有的。

 


东汉(公元25-220),汉朝大败匈奴,迫使匈奴西遁,鲜卑便占尽漠北之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是这时拓跋鲜卑先辈们的真实写照。

 

    鲜卑和汉一样,历来受匈奴欺负。汉人和匈奴打,鲜卑也不闲着,也和匈奴干,打得最厉害的时候,,还把匈奴的优留单于给杀了。到汉朝大败匈奴,迫使匈奴西遁,鲜卑便占尽漠北之地。匈奴的十万游兵散勇也归了鲜卑,鲜卑完成了第一次与匈奴的血缘融合。这是在公元一世纪的事情。到公元二世纪,鲜卑羽翼逾满,但游牧民族散漫游荡,形不成一股统一的力量。但正如俗话所说,时世造英雄。正在鲜卑民族需要英雄的时候,英雄果真出世。这就是被鲜卑人奉为英明领袖的檀石槐。

 
东汉(公元25-220),檀石槐(公元?-181)公元160年统一了鲜卑诸部,在今天山西阳高县的北面建牙帐,并把自己占领的地区分为3部,各置1名大人统领。拓跋邻是西部大人之一。

 

    檀石槐之前,鲜卑各部落基本各自为政,互不相属,慕容、拓跋、宇文、乞伏、段氏,各干各的。檀石槐统一了鲜卑诸部,在今天山西阳高县的北面建牙帐,也就是总司令部,后来又搬到今天的河北怀来,对各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不但把原属匈奴的地盘全部占了下来,还占领了不少原属汉朝的土地。鲜卑没有文字,这檀石槐就招来一帮汉人,借来汉字,也制定法律,建立规章,把个鲜卑社会搞得有模有样。不过檀石槐不知道,这汉字是沾不得的,那是汉文化的载体,谁沾了,谁就要染上汉风,最终要被汉化,连民族都要融入汉族圈里。不过这是后话。檀石槐是慕容鲜卑,所以这时的慕容鲜卑很是风光了一阵子。不过这个檀石槐毕竟是个粗人,不懂得接班人的重要,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他死了,这个摊子也散了。摊子是散了,但檀石槐留下的任用汉人,学习汉文的传统,却凝固在鲜卑民族的生活中,挥之不去了。


三国(公元220-280),曹魏甘露三年(258年)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鲜卑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
 

    慕容鲜卑风光不再,拓跋鲜卑却脱颖而出。这个时候,正是东汉气数已尽,开始上演三国演义的时期。长城以南,魏蜀吴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长城以北,鲜卑也开演分分合合的活报剧。不过这时的鲜卑,经过二百多年的修养生息,人丁兴旺,追着水草,已经溜溜拉拉拖了近万里,东到辽东,西到青海,想拢也难了。这鲜卑,走一处,占一处,把不少零零星星的民族部落网络进来,连不少北方边地的汉人,也自愿胡化,化为鲜卑,而靠近汉地的鲜卑,也用汉文,习汉字,汉化程度愈深。这鲜卑不但会骑马,会拉弓,也会写字,会读书了。

 

西晋(265-317),拓跋猗卢(?-316),拓跋力微之孙,逐渐统一各部。建兴二年(314年)被晋愍帝进封为代王。

 


拓跋猗卢,为其子拓跋六修所杀。在位时用法严苛,史载部落的人有犯法者,甚至整个部落的人都杀光。

 


东晋(317-420),什翼犍于咸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40年)定都云中盛乐宫,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后被杀。代亡。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什翼犍的孙子。

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使拓跋鲜卑成为第一个统一北方地区并建立政权的北方游牧民族。


    从三国末到西晋亡,乘着华夏内乱,中国北方成了民族战争大战场,除了鲜卑,羌、羯和匈奴残部,都挺进汉地,来了个胡版的逐鹿中原。今天你建一个国,明天我立一个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从三世纪初,直闹腾到公元四三九年。一百五十年,把个中原闹了个百孔千疮,五胡十六国才一个个消停下来,最终归了一国,北魏,拓跋鲜卑的北魏。自此,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史称魏晋时期。

 
从三九八年拓跋珪在山西大同改国号北魏,即帝位,到四三九年拓跋焘最终灭北燕、北凉,统一中国北方,用了四十一年。自此,中国进入了南北朝,史称魏晋时期。


    这一百多年里,诸胡之中,鲜卑表现最为突出,鲜卑各部先后建了九国,就是以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北魏的前身、辽西、宇文、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西秦、南凉。慕容鲜卑、宇文鲜卑各有建树,但最后胜利,当然属于拓跋鲜卑的北魏。为这个胜利打下基础的,是拓跋珪,完成这一伟业的,是拓跋珪的孙子,少年天子拓跋焘。


五胡十六国太多,就说一个吧。

前燕(337年-370年),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

十六国之一,建国初期,都城为龙城,后迁都邺城。被前秦(苻坚)灭亡。


  从三九八年拓跋珪在山西大同改国号北魏,即帝位,到四三九年拓跋焘最终灭北燕、北凉,统一中国北方,用了四十一年。从鲜卑人离开大鲜卑山,南下中原,已经过了五百年。也不易啊!天下太平了,拓跋焘认为,我是黄帝正裔,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我现在是中原之主,理应是万王之王。于是也仿照汉人的办法,接受四方来仪。这时候,来了一个乌洛侯国的使者,朝见拓跋焘时,和拓跋焘说,我们国家的西北边,有个洞,就是您祖宗的宗庙啊!拓跋焘一听,赶紧说,那我得去拜祭啊!可是此去四千里,我本人是去不了了,就让我的大臣,中书侍郎李敞代我去吧。这李敞便带了一百多个人,二百多匹马,驮着祭品,跟着乌洛侯国使者,溜溜拉拉走了好几个月,来到了大兴安岭的嘎仙洞。

 

拓跋焘tuobátāo(408~452.3.11),字佛狸,鲜卑族。北魏世祖,太武皇帝。

他亲自率领北魏铁骑:灭亡了夏国,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向北,马踏漠北,横扫了占据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并占据了刘宋的河南之地。南北朝时期杰出的骑兵统帅。




拓跋焘认为,我是黄帝正裔,中原之主,万王之王。理应接受四方来仪。乌洛侯国的使者,朝见拓跋焘时说,我们国家的西北边,有个洞,是您祖宗的宗庙!拓跋焘一听,我得去拜祭啊!四千里,我本人是去不了,就让我的大臣,中书侍郎李敞代我去吧。


     到了嘎仙洞,一看,这洞真的是宏伟大气。洞凿在崖壁上,洞口坐北朝南,宽约十丈,距地九丈余,洞内空旷,地面平缓,想当年,这必是鲜卑先人聚众议事,祭祀占卜之所。李敞在拜祭之后,便命石工在洞壁上刻下拜祭祝文。祝文无非是崇敬颂扬之词,只有二百零一字,但其中有几句话,很重要: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就是说,俺们成了中原人了,不回来了。说实在的,他们是想回来,也回不来了。

 
嘎仙河是从山上缓缓流下,清澈见底,据说是一条神河。。。


嘎仙洞,被当地人誉为“神洞”,曾为鄂伦春部落首领集会的场所

 


就为了铁槛栏里的祝文,人们不远千里、万里来朝圣。


      李敞到嘎仙洞时,是七月二十五,按大兴安岭的气候,快要下雪了。李敞一行,刻完祝文,便匆匆回大同复命去了。去国数千里,也不能派人守着,百年过去,千年过去,这祝文便只留在魏书中,实物在哪,再也无人知晓,直到米文平先生用石片刮开,露出太平真君四年的四字时,鲜卑祖庭才再现天下。感谢米文平先生。感谢米文平先生还给我们一段珍贵的历史。还感谢米文平先生告诉我们,在鲜卑后裔锡伯人的语言中,嘎仙,就是故乡的意思。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千古之谜大鲜卑山: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sa.html

嘎仙洞,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31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jw.html

发现嘎仙洞的重要意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vij.html

北方游牧民族的前世今生(8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9a5.html

如果你的小脚趾盖分叉,那么你一定有鲜卑人的血统(8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q3l.html

平城  气势恢弘的北魏京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mz2.html

北魏平城明堂之一:遗址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nqi.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二)(48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7b.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三)(34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88.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一)(65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1nx.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四:跟我去看华严寺(44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z5j.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三:跟我去看云冈石窟(16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ad.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二:跟我去看悬空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9c.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五:跟我去看大同府文庙(43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zqu.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一:跟我去看九龙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92.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